中国民盟简介

合集下载

中国民主同盟简史

中国民主同盟简史

中国民主同盟简史摘要:一、引言二、中国民主同盟的成立背景三、中国民主同盟的发展历程1.初期发展2.抗日战争时期3.解放战争时期4.新中国成立后四、中国民主同盟的贡献与影响五、结语正文:一、引言中国民主同盟,简称民盟,是我国著名的民主党派之一。

自成立以来,民盟始终积极参与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为推动国家的繁荣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本文将简要回顾中国民主同盟的发展历程,以及其在各个时期为国家做出的贡献。

二、中国民主同盟的成立背景中国民主同盟成立于1941 年,正值抗日战争时期。

当时,国内外的政治形势复杂多变,民众对于民主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批具有民主思想的知识分子,如黄炎培、沈钧儒等,联合起来成立了民主同盟,旨在推动国家的民主改革。

三、中国民主同盟的发展历程1.初期发展民主同盟成立后,积极参与抗日救亡运动,宣传民主思想,推动国家的民主改革。

在抗日战争胜利后,民主同盟迅速发展壮大,成员人数迅速增加,影响力不断扩大。

2.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民主同盟坚决反对国民党的一党专政,要求实行民主政治。

同时,民盟还积极参与抗日战争,组织抗日救亡运动,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3.解放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民主同盟坚决反对国民党的内战政策,主张和平建国。

同时,民盟还积极参与解放区的民主政治建设,为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4.新中国成立后新中国成立后,民主同盟成为新中国的参政党,积极参与国家的政治建设。

在历次政治运动中,民盟始终坚定地站在人民一边,为国家的繁荣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四、中国民主同盟的贡献与影响中国民主同盟自成立以来,为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各个时期,民盟都坚定地站在人民一边,为推动国家的繁荣与发展作出了不懈的努力。

五、结语总之,中国民主同盟是我国著名的民主党派,为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盟史简介[12.10.18]

盟史简介[12.10.18]

抛弃中间路线,与中共携手 1948年1月在香港举行民盟一届三中全会是民 盟历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会议宣布结束“中间 路线”,彻底放弃对国民党的幻想;制定与中国 共产党密切合作,联合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 人士,为彻底摧毁南京国民党反动政府、实现新 中国而奋斗的政治路线。一届三中全会是民盟的 历史转折,它标志着民盟公开与中国共产党携手 合作。
11月6日,张澜主席迫不得已签署《中国民主 同盟总部解散公告》,通知盟员“自即日起一律 停止政治活动,本盟总部同仁即日起总辞职,总 部亦即日解散”。7日,张澜以个人名义发表声明, 呼吁全体盟员“继续为国家之和平民主统一团结 而努力”,号召全体盟员转入地下继续进行斗争。 过不了两个月,民盟又在香港重新恢复。
2.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的建立 1941年“皖南事变”发生后,国共两党关系非 常紧张,“统一建国同志会”看到 出现这种不利抗日救国的局面,想 出面调停,却无能为力。为了提高 和扩大国共之外的第三政治力量的 影响力,各党派的参政员就秘密筹 划成立了一个没有国民党人员参与 的更大的组织,定名为“中国民主 政团同盟”。顾名思义,就是将各个党派作为会员, 实行团体会员制。
著名的 “窑洞对” 1945年7月4日,黄炎培向毛泽东提出了“其兴 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政权兴衰“周期率”。毛 泽东答曰:“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 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 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 会人亡政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在解放战争中,民盟与中共亲密合作,在争取 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方面,作出了重大的历史 贡献。 重庆谈判期间,中共与民盟配合默契。 9月10 日,张澜致函蒋介石和毛泽东,希望国共两党全盘、 彻底解决国家问题,提出“政治必须彻底民主”、 军队“采用全盘统筹”;9月11日,毛泽东、周恩 来、王若飞在“桂园”与张治中、黄炎培、沈钧儒 等就团结问题交换意见。 9月14日和25日,国共双方谈判代表两次向民 盟领导人通报谈判情况,征求民盟意见。9月15日, 毛泽东赴“特园”看望张澜,就国共谈判、民盟和 中共配合等问题交换了意见。

中国民盟章程范文

中国民盟章程范文

中国民盟章程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中国民盟(以下简称民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政治团体,是中国人民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由爱国、进步、团结、守法的各界爱国人士组成的政治团体。

第三条民盟的宗旨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积极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打造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奋斗。

第二章组织第四条民盟的最高领导机关是全国委员会,每届任期五年。

全国委员会全会由全国委员会主席召集,每年召开一次。

全国委员会主席由全国委员会选举产生。

第五条全国委员会主席负责组织和领导全国委员会的工作,代表民盟向外界发表声明和接触联络其他政党、政治团体、各族各界人士。

第六条民盟设立地方组织,包括省级、地市级和基层组织。

地方组织的领导机关由地方党组织选举产生,地方党组织党员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五年。

第七条民盟的会员由地方组织推荐并经全国委员会批准,有爱国守法之志,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非父母是党的干部。

第三章宣传第八条民盟的宣传工作主要包括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宣传民盟的宗旨、任务和组织工作,宣传民盟的成员的优秀事迹,宣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

第九条民盟的宣传方式包括组织会议、发表公告、发行刊物、网上宣传等。

第十条民盟的宣传要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积极回答人民群众关切,传播党和政府的决策部署。

第四章参政第十二条民盟的参政对象包括中国共产党、政府机关、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协。

第十三条民盟的参政方式包括提出议案、建言献策、发表意见、组织调研等。

第五章自律第十四条民盟的组织和会员要严格遵守中国共产党的纪律和国家法律法规,维护党和政府的形象和权威,不得从事损害中国共产党和国家利益的行为。

第十五条民盟的会员不得以民盟身份从事商业经营和经济活动。

第十六条民盟的会员要积极参与党的群众工作和社会公益事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六章改革第十七条民盟要不断加强政治建设,加强党性修养和党风廉政建设,健全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制度,推进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创新。

民盟

民盟

一、中国民主同盟的建立1940年10月,国民党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

国民党军队在各个地方频频制造军事摩擦,在国民党统治区对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实行高压政策,等等这一切,使各抗日民主党派领导人越发感到必须联合起来,开展民主运动,团结抗战。

中国共产党鼓励、支持和帮助主张抗日的各党派联合起来,这对民盟的成立,是十分有力的促进和推动。

1940年12月下旬,第二届参政员名单的公布,参政员由200名增加到240名,其中国民党占58‰,国民党还在参政会中设党团干事会,对各中间党派加紧实行高压和分化并施的政策。

面对强大的政治压力,各党派领袖认为,只有进一步联合起来,才能适应形势。

这也是推进各党派认真考虑结盟的一个重要契机的动因。

1941年1月,由于“皖南事变”的发生,国民党和共产党的合作遭到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危机四伏。

国共两党以外一些主张抗日的政党和人士,迫切希望联合起来,为坚持团结民主抗日而斗争。

于是“中国民主政团同盟”于1941年3月19日在重庆秘密成立。

张澜后来谈到“民主同盟组织的动机”时,就曾说过:“是因(统一建国同志会)调解国共两党以求全国团结而无效,三十年(1941)春,逐由各小党派协商结合国共两党以外之各党派,而组织民主政团同盟,使之成为一个大的力量,居于国共两党之间,调和监督,以期全国终能达到民主的团结。

”1944年9月,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在重庆召开全国代表会议,决定将名称改为“中国民主同盟”,民盟全国代表会议后,各地区成立和发展了组织,开展了活动,抗日民主统一战线工作更加广泛地发动起来。

各地都有些共产党员参加了民盟,民盟本身的战斗力也日益加强,成为中国政治舞台上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政治力量。

民盟在抗战后期积极要求实现民主宪政、召开党派会议、成立联合政府、反对内战、反对独裁的斗争,有力地支持和配合了中国共产党;并在斗争中增进了对共产党的了解,积极拥护共产党的政治主张,成为与中国共产党呼应的一支重要政治力量。

我国各民主党派概况资料

我国各民主党派概况资料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我国各民主党派概况资料【中国共产党】成立时间:1920年8月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第一届出席代表: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董必武等【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简介: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是由继承孙中山爱国、革命和不断进步精神的原中国国民党民主派及其他爱国民主人士创建。

简称‘民革’成立时间:1948年1月1日宗旨:民主、科学第一届出席代表李济深、何香凝、柳亚子【中国民主联盟】简介:中国民主同盟,简称民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的组成部分,是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参政党,是主要由从事文化教育以及科学技术工作的高、中级知识分子组成的,具有政治联盟特点的,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

成立时间:1941年3月19日宗旨:追求民主与自由,让我们的中国尽快地繁荣富强起来第一届出席代表:张澜、沈钧儒、章伯钧、张东荪、罗隆基、史良(女)【中国民主建国会】简介:中国民主建国会简称民建。

主要由经济界人士组成的、具有政治联盟特点的、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政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参政党。

政治纲领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遵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积极履行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职能,致力于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努力奋斗。

成立时间:1941年【中国民主促进会】简介:中国民主促进会简称民进。

由从事教育、文化、出版、科学和其他工作的知识分子组成具有政治联盟特点、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中国政党。

与执政党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一个参政党。

成立时间:1945年12月30日宗旨: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为指导,促进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发展社会生产力,为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文明、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中国民盟会的性质和成立的历史意义

中国民盟会的性质和成立的历史意义

中国民盟会的性质和成立的历史意义关键词:中国同盟会;性质;意义中国同盟会(The China Ftederal Association),简称同盟会,是1905年8月20日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日本东京建立的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20世纪初,随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进步知识分子组党的要求日益迫切。

1903年《浙江潮》第三期发表文章,主张消除地域界限,建立联合统一团体,《江苏》则提出要“结大群”。

这说明,联合斗争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主观方面,建立全国性政党的条件也基本具备。

兴中会,华兴会,科学补习所,光复会等团体出现,在思想、组织上为建立全国性政党提供了一定基础。

1905年上半年,华兴会、光复会、科学补习所的领导人和骨干分子由于起义失败,相继逃到东京,鼓吹革命,联络同志,“意欲设立政党,以为革命中坚”。

在这个时期,孙中山也在思索,从兴中会到惠州起义失败,六年时间过去了,但革命进展不大,这是什么原因,起初孙中山曾片面地归咎于缺少军火,认为“只要获得相当数量的军器武装起来并尽力准备,就能很容易把清朝军队击溃。

”但在实践中,他改变了这种看法,1903年左右,孙中山提出革命需要“招集同志,合成大团”,开始为建立政党作准备。

如何建立党,孙中山认为兴中会不行,因为通过惠州起义,兴中会的弱点暴露出来,它是狭隘的、地域性的小团体,难以领导全国的运动,孙中山着眼于建立一个具有较广泛社会基础的党。

1900-1905年同盟会成立前,孙中山在欧洲、日本等地广泛结交留学生和华侨,讨论革命的方针、政策,在欧洲通过与留学生的讨论,将组党的着眼点移到学生。

1903年8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建立“革命军事学校”,第一次提出十六字纲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这个纲领的提出,代表了当时资产阶级革命家的政治思想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表明孙中山比他同时代人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孙中山的思想和活动,使他逐渐成为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所公认的领袖。

民盟的前途 一文-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民盟的前途 一文-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民盟的前途一文-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民盟作为中国八大民主派之一,具有重要的政治影响力和社会使命。

自成立以来,民盟一直致力于维护民主法制,促进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

本文将通过对民盟的历史背景、组织结构和活动进行梳理,以及对民盟能够面临的挑战和机遇进行分析,探讨民盟的前途展望。

民盟作为一个政治组织,其前身可以追溯到中国各界人士在抗日战争期间组织起来为国家民族事业而奋斗的历史。

成立至今已有几十年的历史,民盟始终与中国共产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民盟的成立旨在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智力支持和政治咨询,推动社会变革与发展,实现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

在组织结构和活动方面,民盟拥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和庞大的会员群体,涵盖了各个行业和领域的精英人士。

同时,民盟还通过举办各类研讨会、座谈会等活动,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提供了许多重要的理论研究和政策建议。

民盟在国内外各个层面都有积极参与和影响力,通过与政府、企事业单位等各方面的合作与交流,推动了中国的发展进程。

然而,民盟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机遇。

随着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革,民盟需要不断调整自身的角色和职责,以适应新的时代需求。

同时,在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民盟需要积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升自身的组织管理和服务能力,更好地服务于广大会员和社会公众。

在未来的发展中,民盟的前途是光明的。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与者和推动者,民盟将继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和优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同时,民盟还应积极适应社会发展的变革,加强与各方的合作与交流,提高自身的履职能力和议政水平,为中国的发展和人民的福祉做出更大的贡献。

综上所述,本文将通过对民盟的历史背景、组织结构和活动进行梳理,以及分析民盟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探讨民盟的前途展望。

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和讨论,能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民盟的重要性和作用,为民盟未来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和建议。

民盟及相关知识问答

民盟及相关知识问答

民盟及相关知识问答1、请简要介绍中国民主同盟是怎样一个政党?答:中国民主同盟(简称民盟)是主要由从事文化教育以及科学技术工作的高、中级知识分子组成的,具有政治联盟特点的,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进步性与广泛性相统一、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

2、中国民主同盟是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成立的?答:1941年3月19日,在重庆上清寺“特园”秘密成立。

3、民盟在成立之初是什么名称?答:当时的名称是“中国民主政团同盟”。

4、民盟是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成立的?答:由于“皖南事变”的发生,国民党和共产党的合作遭到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危机四伏,国共两党以外一些主张抗日的政党和人士,迫切希望联合起来,为坚持团结民主抗日而斗争。

于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和支持下,以“统一建国同志会”为基础,成立了中国民主政团同盟。

5、民盟成立之初的“三党三派”有哪些?答:中国青年党、国家社会党(后改称民主社会党)、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后改称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华职业教育社、乡村建设协会的成员及其他人士、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

6、民盟成立之初中央委员会主席是谁?答:黄炎培。

7、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成立之初,中共是如何支持和帮助民盟的?答:民盟在香港正式公开后,中共机关报《解放日报》迅即报道了民盟成立并公开的消息,同时报道了政团同盟的盟员名单,刊登了政团同盟的宣言和纲领,发表了题为《中国民主运动的生力军》的社论,对民盟的建立及纲领予以高度评价。

在民盟主要负责人于重庆召开正式公开组织的茶话会上,周恩来代表中共在会上发言,表示“赞成同盟的主张”“愿其早日实现”。

对民盟关于推进民主运动、加强抗战力量的提案,中共代表“表示赞成,且予以某些实际帮助”,董必武、邓颖超在提案上署名。

8、1941年9月18日,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的机关报在香港正式出版,请问当时机关报的名称是什么?答:《光明报》。

9、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最初的政治主张是什么?答:“贯彻抗日主张,实践民主精神,加强国内团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民主同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的参政党。

简称民盟,是主要由从事文化教育和科学技术工作的高、中级知识分子组成的政党。

它具有政治联盟特点,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

民盟的前身是1940年1月成立的"统一建国同志会",1941年3月改称为"中国民主政团盟",并于1941年10月在重庆正式成立。

1944年9月中国民主政团同盟进行改组,把民主党派的联盟改为广大民主人士的联盟,并改称为"中国民主同盟"。

1948年1月,民盟在香港召开一届三中全会,成立临时总部,重新确立了政治方针,提出建立民主、和平、独立、统一的新中国,与共产党密切合作等政治主张。

1949年9月,民盟派代表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参与了制订《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组建中央人民政府等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民盟遵循《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参加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与国家事务管理,参加各项民主改革,参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民盟将自身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的轨道上来,积极履行参政党职能。

1988年10月,民盟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新的民盟章程。

章程规定,中国民主同盟是以中上层知识分子为主的具有政治联盟特点的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政党。

它的基本任务和奋斗目标是:在社会主义、爱国主义旗帜下,团结广大知识分子,继承发扬民主、科学传统,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为指南,参加国家政治生活,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参与国家政权和国家事务管理,通过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国是咨询,业务实践,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截至1997年底,民盟共有成员13.13万余人。

省、自治区、直辖市组织30个,市县委员会334个,基层组织7477个。

中国民主同盟是主要由从事文化教育以及科学技术工作的高、中级知识分子组成的,具有政治联盟特点的,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

民盟的政治纲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历史内容。

2002年12月举行的民盟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国民主同盟章程》规定,中国民主同盟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切实履行参政党职能。

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民盟要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坚定不移地贯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促进大团结大联合。

全盟要为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三大历史任务而奋斗。

与时俱进,在新世纪新阶段,要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努力作出新贡献。

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民主同盟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纲领,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确立了中国民主同盟参政党的性质、地位、作用,实现了工作重点转移;积极履行参政党职能,巩固和发展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服务,为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服务,为实现祖国统一服务,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服务,努力贡献智慧和力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