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倒装句的用法
高中语文文言文中的倒装句

高中语文文言文中的倒装句文言文中的倒装句式包括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宾结构作状语后置四种。
一、主谓倒装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到主语前面。
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实际上是“汝之不惠甚矣!”二、宾语前置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一定条件下,宾语会前置,其条件是:第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
如:“沛公安在?”(《史记项羽本纪》)这种类型的句子关键是作宾语的疑问代词(如:谁、何、奚、曷、胡、恶、安等)。
值得注意的是,介词“以”的宾语比较活跃,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
如:“余是以记之,以俟观人风者得焉。
”(柳宗元《捕蛇者说》)其中是“是”是一般代词,但也前置了。
第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这类句子有两点要注意,一是否定句(一般句子中必须有“不”“未”“毋”“无”“莫”等否定词);二是代词作宾语。
如:“时人莫之许也》。
”(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第三,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的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
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
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韩愈《师说》)有时,还可以在前置的宾语前加上一个范围副词“唯”,构成“唯……是……”的格式。
如:“唯利是图”“惟命是从”等。
第四,介词宾语前置的情况除了第一种情况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例如:“亚父南向坐。
”(《史记项羽本纪》)三、定语后置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词前边,但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或使语气流畅,往往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并用“者”结句,形成中心词+后置定语+者”“或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的形式。
如:“求人可使报秦者”(《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又如:“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高中文言文中的“倒装句”解析

高中文言文中的“倒装句”解析导读:倒装句现代汉语的语序一般以主语在前,谓语在后;定语在前,中心语在后;状语在前,动词在后;谓语在前,宾语在后。
如果这种顺序被颠倒,就成为倒装句。
文言文的语序倒装主要有四种:A主谓倒装。
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为了强调谓语而将它放在句首,以加强感叹或疑问语气。
B宾语前置。
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疑问代词充当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以及用之字或是字作为提宾标志时候,宾语通常都要前置。
C定语后置。
古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在中心词的后面。
D状语后置(介宾结构后置)A主谓倒装。
1、渺渺兮予怀。
渺渺是主语予怀的前置谓语,译:我的心想得很远很远啊。
(《赤壁赋》)B宾语前置。
疑问句中代词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提前:1、何为其然也?(何为是为何的倒装)译:为什么箫声这么悲凉呢?(《赤壁赋》)2、而今安在哉?(安在是在安的倒装)译:现在在哪里呢?(《赤壁赋》)3、而又何羡乎?(何羡是羡何的倒装)译:又羡慕什么呢?(《赤壁赋》)4、不然,籍何以至此。
(何以是以何的倒装)译:不如此,我怎么会这样?(《鸿门宴》)5、今日之事何如?(何如是如何的倒装)译:今天的事情怎么样?(《鸿门宴》)6、客何为者?(何为是为何的倒装)译:客人是干什么的?(《鸿门宴》)7、大王来何操?(何操是操何的倒装)译:大王来时带了什么东西?(《鸿门宴》)8、沛**在?(安在是在安的倒装)译:沛公在哪里?(《鸿门宴》)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提前1、及时相遣归。
(相遣归是遣归相的倒装)译:趁早送我回娘家。
(《孔雀东南飞》2、嬉戏莫相忘。
(相忘是忘相的倒装)译:游戏时不要忘了我。
《孔雀东南飞》3、誓天不相负。
(相负是负相的倒装)译:我指天发誓,绝不会辜负你。
《孔雀东南飞》4、好自相扶将。
(相扶将是扶将相的倒装)译:好好侍奉婆婆。
《孔雀东南飞》5、还必相迎取。
(相迎取是迎取相的倒装)译:那时一定去接你。
《孔雀东南飞》6、久久莫相忘!(相忘是忘我的倒装)译:永远不要忘记我啊!《孔雀东南飞》7、君既若见录。
文言文七大特殊句式

文言文七大特殊句式文言文是历史悠久的汉语写作体裁,使用的句式和表达方法则有其独特之处。
在文言文中,有一些特殊的句式,它们不仅有着独特的结构和语法,而且在表达上也有很强的文学效果。
本文将介绍文言文中的七种特殊句式。
一、倒装句倒装句是指在正常的语序中,将主语和谓语的位置颠倒,从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句式。
倒装句常见的有两种形式:主谓倒装和完全倒装。
在文言文中,倒装句常常用于强调某个成分,增强句子的语气。
二、对偶句对偶句的结构是将两个相同或相似的句子并列起来,构成一句对称的句子。
对偶句在文言文中被广泛使用,可以加强修辞效果,使文章更有感染力。
三、长句和并列句文言文中的长句和并列句往往可以把多个子句或分句组合成一个巨大的句子。
长句和并列句的使用,可使文章有很强的连贯性和条理性,表达思想更为紧密和深刻。
四、破句破句是指将一个完整的句子分为若干个部分,分别排列在不同的位置上,行文有点断断续续的效果。
这种句式在文言文中经常使用,可以使文章的表达更为生动有力,增强语气。
五、比喻句比喻句是指用一个与所描写事物相近的事物来描写另一个事物。
比喻句的使用可以使文章更具有形象感和生动性,使读者对所表达的意思更容易理解和领会。
六、排比句排比句是指将几个意思相近的词语或句子并列在一起。
排比句可以增强表达的深度,使文章更具有震撼力和感染力。
七、反问句反问句是指以问句的形式来表达肯定或否定的语气。
反问句在文言文中很常见,常常用于表达复杂的情感和思想,让读者更好地体会到作者的心情和思考过程。
总之,文言文中的这七种特殊句式,虽然各有不同,但是它们都有着独特的表达效果。
在阅读和写作中,如果能够熟练掌握这些句式的用法,将会有助于写出更为优美、精炼的文言文。
文言文中的倒装句式

主谓倒装
为了强调谓语,把谓语放置在句首。 如:甚矣,汝之不惠。 A、全句的现代汉语顺序:“。汝—之—不—惠—甚—矣—”
B、谓语前置,表示强调,可译为:“你__真__不__聪__明_。__”____
宾语前置
在现代汉语中,宾语一般在谓语的后边,但在文 言文中,由于某种需要,宾语提到前面了。一般 有这样几种情况: 1、句中代词作宾语或介词的宾语,往往前置 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 3、用“之”“是”把宾语提到前边 4、其他强调的前置
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2)
1、莫相忘。(“相忘”是“_忘__相__”的倒装)译:__游__戏_时_不__要_忘__了_我_。___
2、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自意”是“_意__自_的” 倒装)译:
__但__是_我_没__有_料__到_自_己__能_先__进_入_关__中__________
宾语前置:句中代词作宾语或介词的宾语前置(1)
1、何为其然也?(“何为”是“_为__何__”的倒装)译:_为_什__么__箫_声__这_么__悲_ 凉呢? 2、而今安在哉?(“安在”是“_在__安___”的倒装)译:__现_在__在__哪_里__呢__?_
3、而又何羡乎?(“何羡”是“_羡_何__”的倒装)译:__又_羡__慕__什_么__呢__?_ 4、不然,籍何以至此。(“何以”是“_以__何_”的倒装)译: __不__如__此_,__我__怎_么__会_这__样__?
译:_太__子__以__及__知__道__这__件__事_的__宾客。
定语后置:数量词作定语也常后置
1、金千斤,邑万家。(“千斤”是“_金__”的后置定语,万”__家_“是“邑”的
后置定语) 译:___一_千__斤_金__和__一_万__户__人_口__的__封_地__。___
文言文阅读中倒装句句式

文言文阅读中倒装句式文言特殊句式一般分四类: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其中较难理解的是倒装句。
一、倒装句介词结构后置、状语后置1、动+以+宾。
例如:申之以孝悌之义。
《寡人之于国也》2、动+于(乎,相当"于")+宾。
例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荀子·劝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荀子·劝学》3、形+于+宾。
例如: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张衡传》4、介词宾语后置:介词"以“”于“”乎“”自"等后面带上宾语,组成介宾结构短语。
这种介宾短语在现代汉语中一般放在动词或者形容词前边充当状语,在古代汉语中,却多数放在动词或者形容词后边充当补语。
例如: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师说》主谓倒装古汉语中为了强调谓语,有些感叹句或疑问句把谓语置于主语之前。
一般常用逗号将主谓隔开。
感情较强烈;谓语由形容词充当。
例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甚善矣,子之治东阿。
《晏子治东阿》渺渺兮予怀。
《赤壁赋》--我的心思飘得很远很远。
快哉此风! 《黄州快哉亭记》宾语前置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
举例:如:"时人莫之许也。
"(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正常语序应该是"时人莫许之也。
2、疑问句中疑问词作宾语。
例如:"沛公安在?"(《鸿门宴》)(应为"沛公在安")3、以"是之"为标志。
例如:"何陋之有?"(《陋室铭》)(应为"有何陋之")定语后置1、"之…者…"为标志,即"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的形式。
如:"马之千里者。
"(《马说》)2、"中心词+后置定语+者",如:"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3、中心词+数量词。
2020年中考语文倒装句的用法、文言文虚词用法

2020年中考语文倒装句的用法倒装句主要有四种:1、主谓倒装。
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为了强调谓语而将它放到句首,以加强感叹或疑问语气。
例:甚矣,汝之不惠。
全句是“汝之不惠甚矣”。
谓语前置,表强调的意味,可译为“你太不聪明了”。
2、宾语前置。
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疑问代词充当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以及用“之”字或“是”字作为提宾标志时,宾语通常都要前置。
例:“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装。
可译为“有什么简陋呢”,“何”,疑问代词,“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3、定语后置。
古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例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担者三夫”是“三夫荷担者”的倒装,定语“三夫”后置,以突出中心词“荷担者”,可译为“三个能挑担子的成年男子”。
例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花之隐逸者”是“隐逸之花”的倒装。
可译为“具有隐逸气质的花”.例3:尝贻余核舟一,“核舟一”是“一核舟”的倒装,定语“一”后置,可译为“一个核舟”。
4、介宾结构后置。
A、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后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译作补语外,大都数都要移到动词前做状语。
例:何有于我哉?全句为“于我有何”的倒装句,介宾结构“于我”后置。
译为“在我身上有哪一样呢”;“告之于帝”是“于帝告之”的倒装,介宾结构“于帝”后置,译为“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全句为“于南阳躬耕,于乱世苟全性命”的倒装,介宾结构“于南阳、于乱世”后置,可译为“亲自在南阳耕种,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
B、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后置,在今译时,一般都前置做状语。
例:屠惧,投以骨。
全句为“以骨投之”的倒装,介宾结构“以骨”后置。
译为“把骨头扔给它”。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祭以尉首”是“以尉首祭”的倒装,介宾结构“以尉首”后置,可译为“用将尉的头来祭祀”。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述以文”是“以文述“的倒装,介宾结构”以文“后置,可译为”用文字来记述。
高中文言文倒装句分类及例句

高中文言文倒装句分类及例句我们把文言文中句子成分的排列语序跟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子叫倒装句。
倒装是就现代汉语的习惯而言。
古人一贯那样说,就无所谓倒顺。
主要包括:1主谓倒装(谓语前置,主语后说)(1)甚矣,汝之不惠! ——汝之不惠,甚矣! 《愚公移山》(2)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公子能急人之困安在也! 《信陵君窃符救》(3)“汝之不惠”和“公子能急人之困”是主语,“甚矣”和“安在”是谓语。
主语先说的情况多用于感叹句或疑问句。
高三网小编为大家整理整理了高中语数外、政史地、物化生九科知识点,各科知识点都包含了知识专题、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等容。
更多2016年高考各科复习知识点请查看<<<高中总站>>>,高考知识点频道有你想要的珍贵复习资料。
欢迎访问高三网,高考生的专属。
2宾语前置文言中宾语提到动词前面,大致有三种情况:(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一般置于动词前。
例如:①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未有之也《衡传》②残贼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将泛,莫之振救。
——莫振救之《论积贮疏》③古之人不余欺也。
——古之人不欺余也《石钟山记》(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一般前置。
例如:①权知其意,执肃手曰:“卿欲何言?”——卿欲言何? 《赤壁之战》②沛公安在? ——沛公在安? 《鸿门宴》③大王来何操?——大王来操何? 《鸿门宴》在这种句式中,介词的宾语也前置。
例如:④王问:“何以知之?”——以何知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⑤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君以何知燕王? 《廉颇蔺相如列传》⑥微斯人,吾谁与归! ——吾与谁归! 《楼记》(3)用“之”“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加重语气。
这种情况在文言中也并不多。
例如:①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 ——有何功哉? 《信陵君窃符救》②成语:唯利是图、唯你是问、唯命是从——唯图利、唯问你、唯从命③孜孜焉唯进修是急——孜孜焉唯急进修《问说》④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
文言文倒装句的标志

文言文倒装句的标志
文言文倒装句的标志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宾语前置:在文言文中,宾语通常放在动词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宾语,会将其放在动词之前。
例如,“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
)
2. 状语后置:在文言文中,状语通常放在动词之前,但有时为了强调状语,会将其放在动词之后。
例如,“以乘韦先,牛十二,弗石辞也。
”(用四张熟牛皮作为先赠礼品,再送十二头牛,辞谢再三不肯接受。
)
3. 介词短语后置:在文言文中,介词短语通常放在动词之前,但有时为了强调介词短语,会将其放在动词之后。
例如,“见渔人,乃大惊。
”(看到打鱼人,便大吃一惊。
)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您查阅相关网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中倒装句的用法
现代汉语中的倒装句是为了适应修辞表达的需要,但在古代,倒装句是正常的句法,所以在文言文翻译时有时要作适当的调整。
古汉语中的倒装句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
1.主谓倒装
(1)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2)悲哉世也《公之侨献琴》
2.宾语前置
a.用助词之使宾语提前
何陋之有《陋室铭》
b.疑问代词作宾语,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面
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3.定语后置
常用者作标志,翻译时放在名词前面。
(1)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
(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
4.介宾短语后置
它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状语,翻译时应放在谓语前。
(1)投以骨《狼》
(2)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3)祭以尉首《陈涉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