脏腑点穴法成人三十式套路点穴法

合集下载

脏腑点穴法的临床运用

脏腑点穴法的临床运用
的。
肓 、 俞 、 俞 、 俞 、 俞 、 俞 、 俞等穴。 脾 肝 肺 心 膈 肾
23 主要点 穴法及顺序 : . 23 1 胸 腹 部 点 穴法 : 揉 神 阙 , 次 点 阑 门 、 .. 摩 依 水 分 、 里 、 章 门、 梁 门、 石 关、 海 , 两带 脉 , 建 左 右 右 气 放
喝拉 撒 睡 正 常 , 体 即 健 康 , 则 疾 生 。 人 否 总言 之 , 腑 气 机 错 乱 而 百 病 生 , “ 腑 点 穴 脏 而 脏 法 ” 通过腑腑穴位的点 按 , 则补之 , 乃 虚 实则 泻 之 , 引 导 调 理 气 机 , 五 脏 、 六 腑 、 经 络 , 复 脏 腑 机 通 达 贯 恢
海 ( 田 ) 轻 清 ( ) 上 升 , 浊 ( ) 下 降 , 气 丹 , 阳 者 重 阴 者 二
调 和 , 液 循 环 于 脏 腑 及 周 身 脉 络 之 间 , 则 阴 阳失 血 反 衡, 清浊 紊 乱而 疾 生 。
人 体 新 陈代 谢 的机 能 与 吃 喝拉 撤 睡 有 着 密 切 关 系 。脾 胃强 , 健 全 , 胆 气 调 , 物 入 胃 即 消 化 。 肺 肝 食 “ 谷 之 精 华 ” 蒸 于 肺 , 化 而 生 血 。 肾气 足 , 液 水 上 运 水 运 行 正 常 。大 小 肠 和 膀 胱 之 气 调 , 便 无 滞 泻 、 闭 二 癃
三阴交齐放法 , 气 归元 法 , 中与 阴陵泉 齐放 法 , 引 或 治 痰 阙气 闭 法 , 泉 、 敦 穴 治 法 。 涌 大
2 32 腰 背 部 点 穴 法 : 次 为 两 肩 井 、 劳 、 门 、 .. 依 百 风
膏肓 、 俞 、 脾 肾俞 等 。
专 用 手 法 : 两 腋 前 筋 法 , 两 腋 后 筋 法 , 损 拨 拨 补

脏腑点穴法成人三十式套路点穴法共76页文档共78页

脏腑点穴法成人三十式套路点穴法共76页文档共78页
脏腑点穴法成人三十式套路点穴法共76 页文档
1、合法而稳定的权力在使用得当时很 少遇到 抵抗。 ——塞 ·约翰 逊 2、权力会使人渐渐失去温厚善良的美 德。— —伯克
3、最大限度地行使权力总是令人反感 ;权力 不易确 定之处 始终存 在着危 险。— —塞·约翰逊 4、权力会奴化一切。——塔西佗
5、虽然权力是一头固执的熊,可是金 子可以 拉着它 的鼻子 走。— —莎士 比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Thank you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脏腑图点穴法 清晰

脏腑图点穴法 清晰

„„„„„„„„„„„„„„„„„103
气结胸 „„„„„„„„„„„„„„„„„103 气水臌 „„„„„„„„„„„„„„„„„108 气膈及转食 „„„„„„„„„„„„„„„114
6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第二章 第—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三章 第—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章 第—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五章 第—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六章



一九六二年六月于北京
4


上 篇
第一章 总论
„„„„„„„„„„„„„„„„„„„ 1 „„„„„„„„„„„„„„„„„„1
第一节 师训
第二节 论脏腑„„„„„„„„„„„„„„„„„„6 第三节 论女子行经及胎儿„„„„„„„„„„„„„„11 第四节 论痰 „„„„„„„„„„„„„„„„„„13
第三节 四肢 一 二 三
„„„„„„„„„„„„„„„„„„68 „„„„„„„„„„„„„„„„68 „„„„„„„„„„„„„„„„75 „„„„„„„„„„„„„„81
臂部分筋法 腿部分筋法
四肢分筋法说明
第四节 头面部 一 二 三
„„„„„„„„„„„„„„„„„89
治头痛法 „„„„„„„„„„„„„„„„„89 治牙痛法 „„„„„„„„„„„„„„„„„92 治口眼歪斜法 „„„„„„„„„„„„„„„93 „„„„„„„„„„„„„„94 „„„„„„„„„„„„„„97
审阅者的话
王雅儒老先生早年继承了河北省雄县王文医师的按摩术,接受了《推按精义》的精髓,并积累了 几十年丰富的临床经验。现为进一步推广应用和提供科学研究资料,由王雅儒老先生口述,其子王振 国笔录,濮卿和先生系统整理,编辑成《脏腑图点穴法》一书。 这是按摩疗法的一种。此种疗法是根据经络穴位和脏腑部位,用点穴方法,从脏腑治疗着手,调 理脏腑气分,恢复脏腑机能,故其书名为《脏腑图点穴法》 。它既治疗五脏六腑的疾病,也治疗一些 四肢和头面部的内科和外科方面的疾病,对妇科和小儿科,也有它的适应症。它的特点是:既无药饵 疗法之偏胜,也无外科手术之痛苦,并能与药物疗法相结合。在临床实践方面,不仅对许多疾病有显 著疗效,更有其他疗法所不能及的治疗效果。 在学术理论方面,有些论点与现代科学理论不相吻合,而且祖国医学的经典著作中亦无记载,又 因王文老先生已故, 《推按精义》遗失,既乏精此术者商榷,亦无善本可查,审校困难。在审阅中为 了对学术问题慎重处理,本院将原稿复制数十册,邀请了中西医师数十人审阅,提出了若干不同的见 解和修改意见,经与王雅儒、濮卿和先生协商后仅作了一些文字上的修订。凡是王雅儒老先生同意修 改的,就修改了;不同意修改的,我们则本着“一家之言”百家争鸣的学术研究精神仍然保留原来词 意,例如“论痰” “论脏腑”以及其他学术论点等等。此外就本书原稿的体裁和文字的组织方面,为 了力求文字通俗,便于阅读,有些章节亦作了些整理,但有些章节或文词不便加工的地方,仍保留了 原稿面貌.如“师训”一节,虽然是不系统的理论,而且与以后各章,节有些重复,但是根据王雅儒 老先生尊师的美德,并志业师王文老先生业迹的意愿,仍保留于“总论”中的旨章。 本院对审阅现代老中医的著作,整理老中医的学术理论和临床经验,还缺乏经验。对本书的编辑 整理,如有不妥之处,尚希读者指正。对于学术理论方面的异见,尚望与原作者商榷,共同研究,以 使本书更为完善。

脏腑图点穴法(精校版)(同名12303)

脏腑图点穴法(精校版)(同名12303)

第一章总论脏腑图点穴法是按摩术的一种。

它是用不同的“指法〞依照脏腑部位的经络、经筋、穴位,直接作用于人体的疾病。

这种独特的按摩方法,是王文先生得自一道人的口授,并赠《推按精义》一册。

对道人的教诲,和《推按精义》的要旨,领会颇深;并且从临床实践经验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因《推按精义》已遗失,无可查考,现仅就王文先生所授的《推按精义》中的重要理论,回忆选录。

虽非全貌,但对指导临床实践有重要意义。

第一节师训天地之气人之气。

天为一大周天,人为一小周天。

[浅注]人体的气血,是生命力的要素,人身内部的“气分〞盛衰和变换,与天时气候的变换有密切关系。

故称天为大周天,人为小周天。

〔参阅本章第五节:论气候变换与人身体内部气分的关系〕人身纯阳不够,阳常不足,阴常有余。

[浅注]阳气为清气,阴气为浊气。

初生婴儿为纯阳之体,无七情六欲的烦扰,保持纯阳。

随年龄的增长,情欲亦随之增生,清阳日消,浊阴日长,所以阳常不足,阴常有余,是致病的原因。

明朝周慎斋说:“小儿不用枕,纯是阳气,胸无壅滞故也。

如常人年大,清阳日衰,浊阴日盛,苟非高枕,则胸膈浊气不降,不能安卧。

〞颠倒,倒颠,颠颠倒,倒倒颠。

[浅注]重病,病情复杂,所有内部各脏腑潜伏的疾病,均要颠颠倒倒,发现于外,须随其病况而施治之。

至于“颠倒五行〞之说,昔贤颇多阐述,可参阅昔贤著作所载以资研究。

五行学说中,有颠倒五行的说法。

即万物不外五行,治病不离五脏。

五脏属五行,如金、水、木、火、土,循环相生;金、木、土、水、火,循环相克,是为顺五行。

颠倒五行学说,用作临床指导,如金生水,水亦生金;金燥则肺萎,必须滋肾以润肺。

金克木,木亦克金;肝木过旺,木反克金而肺萎,必须扶土生金,肝木自平,肺萎亦愈。

其余类推。

万物土中生,万物土中消。

[浅注]脾经机能正常,胃部消化力强,各脏腑均得滋养。

若脾胃亏损,各脏腑既失其养。

脾绝则死。

故曰万物生于土,万物消于土。

气有气之海,血有血之源。

[浅注]气海与丹田相通,为生气之枢纽。

点穴法

点穴法

第一节胸腹部第一式:病人仰卧,解开腰带。

医师坐在病人的右侧。

用右手拇指按住阑门穴,旋转推按;左手大指迎住巨阙部位。

右手中指旋转推按的时间,俟指下气通为止。

(以下简称“气通为止”)第二式:右手中指按住水分穴,旋转推按;左手大指迎住巨阙部位,以水分穴气通为止。

本式治疗腹胀、泄泻、五更泻、水肿等症,采用阑门穴时并用之。

其它各症治阑门穴后,即治建里,不点此穴。

第三式:右手中指按住建里穴,旋转推按;左手大指迎住巨阙部位,以建里穴气通为止。

病人姿势和医师手式,与第一式相同。

第四式:病人仰卧,医师坐在病人的右侧,用左手大指迎住右石关部位,食指和中指迎住左梁门部位;右手指按住气海穴,旋转推按不过多久,指下觉穴气通即止。

加治关元穴时,治气海后,用右手中指按住关元穴旋转推按,气通即止。

左手大指仍迎住右石关穴,食指和中指迎住左梁门。

第五式:两手放两带脉。

用左手食指、中指和右手大指,同时按住阑门、水分间;同时左手大指,右手食和中指,扣住腹部两侧带脉,往里拢拔,以阑门感觉跳动为止。

拢拔时,右手食指和中指微微有向里斜托之意;但扣住的部位,不能移动。

第六式:右手大指按住阑门穴,中指按住左章门部位,旋转推按,气通即止;同时左手大指迎住巨阙部位。

推按毕,用右手食指和中指由章门穴往下偏右斜推,至少腹,最多不超过三次。

第七式:右手中指按住左章门穴,大指按住右石关穴,同时旋转推按,气通即止。

推按毕,大指和中指仍按以上两穴,同时拧拔一至三次,多至五次;左手大指迎住巨阙部位。

第八式:左手无名指扣天突穴,大指按璇玑穴,食指按华盖穴;右手中指按住迎住巨阙部位,旋转推按,气通即止。

第二式:右手中指按住水分穴旋转推按;左手大指迎住巨阙部位,以水分穴气通为止。

第九式:用右手中指按住左幽门穴,旋转推按;同时左手中指反扣左腋靠近胸部的筋,使之不能上冲咽喉;左手指下感到幽门的气稍平,随即左手大指按住巨阙,食指和中指的近端,扣扳倒数第三、四肋间,气通即止。

脏腑点穴疗法PPT课件

脏腑点穴疗法PPT课件
脏腑调息
体质疗法之脏腑点穴疗法
一、定义:
募是指募穴,调息就是调节呼吸 脏腑调息是在中医四诊辨证的基础上,
于患者的胸腹部募穴为主施以点、按、 推、擦、叩击等多种按摩手法,并配合 患者呼吸补泻,疏通三焦,达到三焦气 化,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二、作用机理:
募穴是脏腑之气输注和汇聚的部位,在解剖 上与对应的脏腑上下排列相近,生理上与脏 腑之气直接相通。
腹部不仅是募穴所在,而且以任脉为中线, 两侧各有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循行。
五脏除心肺之外皆藏于腹中,而心肺两脏又与 腹中的大小肠通过经脉相互络属,互为表里。 由此可见,腹部不但囊括着肝脾肾三脏和六腑, 而且亦与心肺有密切联系。
怎样治疗中医痹症?
痹症的发生是由于各种内、外因或作用于脾 (中焦运化系统)导致气机升降失调(代谢 病),或作用于肾(下焦动力系统)由于肾 阳不足导致中焦不运(免疫病),二者皆致 中焦壅阻,气机不调,对上不能营养心肺 (上焦交换系统),对下不能营养肝肾(下 焦动力系统),进而影响三焦的气化功能, 发为痹证。痹证日久,三焦气机壅滞致脏腑 虚损,形成内虚致痹。
三、功效:
调脾固肾 舒肝理气 温通三焦
四、适应症:
1、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关 节炎、痛风等风湿病、颈椎病、腰椎病。
2、三焦气机壅结于腹部的消化系统疾病, 如慢性胆囊炎、胰腺炎、胃肠神经功能 紊乱及眩晕、耳鸣等 。
3、小儿腹胀、咳嗽、支气管炎等。 4、气血不足和肝郁气滞引起的疾病皆可
–辩证选取鸠尾、上脘、中脘、下脘等穴,点按频 率60~80次/每分钟,每穴按5分钟。
–再行第5步骤调息。 –辩证选取梁门、期门、日月、京门、中府等穴
(手法、次数同前)。 –再行第5步骤调息。

冯医鸣脏腑按摩技法

冯医鸣脏腑按摩技法

冯医鸣脏腑点穴按摩技法-------临床实站操作适用于初学及中医爱好者冯氏脏腑点穴按摩技法是一种治疗脏腑慢性疾病为主的按摩疗法。

适应症为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炎溃疡脂肪肝神经衰弱女子经期不调月经痛子宫寒冷子宫肌瘤便秘腹泻腹胀小儿积食等有显著疗效。

病情轻者可三次手法即可痊愈。

为了满足多数读者的强烈要求本书以脏腑简单实用的方法展现给大家使大家通过读书可治疗疾病。

下面介绍简要取穴法配图:﹙一﹚腹部穴位1、建里部位:在脐上三寸,腹正中线上,在中脘下一寸。

主治:胃痛呕吐腹胀2、气海部位:在脐下一寸五分,腹正中线上,当关元神阙之间取之。

主治:月经不调带下遗尿遗精腹痛泄泻3、章门部位:在腋中线,第十一肋前端,屈肘合腋时,正当肘尖处。

功效:理气舒肝,和胃定痛,止咳定喘。

主治:失眠吐血消化不良腹肋胀闷疼痛咳喘呕吐腰痛等。

4、梁门部位:在脐上四寸,旁开两寸取之。

主治:胃痛呕吐腹中积气胀痛5、巨阙部位:脐上六寸,腹正中线上主治:心胸痛心悸胃痛呕吐6、幽门部位:在脐上六寸巨阙两旁各五分处取之。

主治:胸肋满闷呕吐吞酸7、天枢部位:挟脐两旁各两寸取之,或神阙穴旁开二寸取之。

主治:腹胀痛泄泻痢疾水肿8、带脉部位:在章门穴直下与脐相平处。

主治:月经不调,白带多,腰疼,经闭,疝气等。

带脉为开通周身气的气血主穴。

9、关元部位:在脐下三寸,于腹部正中线上取之。

主治:腹痛腹泻痢疾月经不调赤白带下遗精阳痿淋病对睾丸炎。

功能性子宫出血。

10、中极部位:脐下四寸,于腹部正中线上取之。

主治:遗精阳痿早泄尿频水肿月经不调白带过多11、归来部位:脐下四寸,中级旁开二寸。

主治:腰腿疼痛,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疝气等。

12、水道部位:脐下三寸,关元穴旁开二寸。

主治:腰腿疼痛,带下病,痛经,小便不通,小腹胀满,膀胱炎,睾丸炎,慢性阑尾炎等。

13、水分部位:脐上一寸,于腹部正中线上取之。

主治:腹胀,腹痛,肠鸣泄泻,并能治疗慢性肠炎,肠结核等。

14、阴交部位:在腹正中线上,脐下一寸。

脏腑点穴疗法

脏腑点穴疗法
六、注意事项及禁忌症:
五、操作方法:
患者排空二便后仰卧于床上,两手放在 身体两侧,头部垫起,大致与身体呈一 平面,全身放松,体态自然。
先行问诊,切脉,望舌。看有无异常, 判断脏腑的虚实、邪正盛衰的情况。
五、操作方法:
切腹:患者仰卧,两腿屈曲,露出腹部, 先 观察患者腹部有无异常变化,放松腹肌, 检查医师位于右侧,用右手指掌,逆时针 方向从左下腹诊查起,顺序向右下腹触摸 ,手法宜轻柔徐缓,由浅入深,由轻到重。
辩证选取鸠尾、上脘、中脘、下脘等穴,点按频率60~80次/每分钟,每穴按5分钟。 患者排空二便后仰卧于床上,两手放在身体两侧,头部垫起,大致与身体呈一平面,全身放松,体态自然。
1、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关 辩证选取阴陵泉、足三里、太冲、太白、公孙、解溪、昆仑、太溪等穴(手法、次数同前)。
2)每次治疗前,医生必须将手取暖(尤其是冬季),以免由于冷手之刺激,引起病人保护性的肌肉收缩而影响治疗。 搓叩下肢、骶椎至九椎,吸气时叩击(有高血压时叩击不过臀部),调息三遍。
腹部不仅是募穴所在,而且以任脉为中线, 两侧各有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循行。
五脏除心肺之外皆藏于腹中,而心肺两脏又与 腹中的大小肠通过经脉相互络属,互为表里。 由此可见,腹部不但囊括着肝脾肾三脏和六腑, 而且亦与心肺有密切联系。
怎样治疗中医痹症?
痹症的发生是由于各种内、外因或作用于脾 (中焦运化系统)导致气机升降失调(代谢 病),或作用于肾(下焦动力系统)由于肾 阳不足导致中焦不运(免疫病),二者皆致 中焦壅阻,气机不调,对上不能营养心肺 (上焦交换系统),对下不能营养肝肾(下 焦动力系统),进而影响三焦的气化功能, 发为痹证。痹证日久,三焦气机壅滞致脏腑 虚损,形成内虚致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脏腑点穴法成人三十式套路点穴法
1、点通任脉法
第一式:病人仰卧,解开腰带,医师坐在病人右侧,用右手中指按住阑门穴,旋转推按(至於如何旋转推按请详见后章说明)左手大指迎住巨阙部位。

右手中指旋转推按的时间,俟指下感到气通为止(以下简称气通为止)。

第二式:用右手中指按住建里穴,旋转推按,左手大指迎住巨阙部位。

以建里穴气通为止。

病人姿势和医师手式,同第一式。

第三式:左手大指迎住右石关部位,食指和中指迎住左梁门右手中指按住气海穴,旋转推按不可过久,以指下觉气通
即止。

病人体虚弱或虚症,气海穴用补或调,如果体壮,病实症则用泄或调。

虚实关键在此。

凡点肚脐以下和与肚脐平衡的穴位,左手均按左梁门右石关部位。

肚脐以上各穴,均按巨阙部位。

点巨阙部位时,左手必须同时按住上三穴。

以防气逆上冲。

第四式:两手放两带脉。

用左手食指中指和右手大指,同时按住阑门、水分间,同时左手大指、右手食指和中指,扣住腹部两侧面带脉,往里拢拨,以阑门感觉跳动为止。

拢拨时,l右手食指和中指,微微有向里斜托之意;但扣住的部位不能移动。

第五式:右手大指按住阑门穴,中指是按住左章门部位,旋转推按,气通即止;同时左手大指迎住巨阙部位。

推按毕,用右手食指和中指由章门穴往下偏右斜推至少腹。

最多三次。

章门穴的补泻掌握原则与气海同。

只是推按时间比气海穴长一点。

第六式:右手中指按住左梁门穴,大指按住右石关穴,同时旋转推按,气通即止,推按毕,大指和中指仍按以上两穴,同时拧拨一至三次,多至五次,左手大指迎住巨阙部位。

左手无名指扣天突穴,中指按璇玑穴,食指按华盖穴,右手中指按住巨阙部位,旋转推按,气通即止。

第八式:右手食指按上脘穴,中指按中脘穴,无名指按建里穴,同时旋转推按,并用左
此式操作毕,再治阑门穴(与第一式同)一次。

对于腹胀、泄泻、五更泄、水肿等症,必须并治阑门、水分两穴。

即:食指按阑门,中指按水分,同时旋转推按、俟气通即止。

第九式:右手大指按住右天枢部位,中指按住左天枢部位,同时旋转推按,气通即止,推按毕,大中指仍按以上两穴,同时拧拨(食中指向右旋引,大指乘势挑送之)一至三次;左手大指迎住右石关,食指迎住左梁门。

第十式:按照第四式推按气海一次后,并压三把,其手式:右手中指仍按气海,无名指和小指卷起,靠住病人少腹。

自右少腹右侧缓缓压推至正面:中指和食指卷起,翻压少腹,自左少腹左侧缓缓压推至正面为第二把,用手背缓缓向下压推至关元部位,为第三把。

一次为止。

2、引气归原法手式:
左手捏住建里部位,右手捏住气海部位,同时提起。

病人即感到呼吸舒畅。

治完任脉,
3、或中与阴陵泉齐放法:
第一式:病人仰卧,医者用左手大指和中指,扣住两残中穴,先用右寻食指和中指,由巨阙部位向下直推,至阑门穴,连续三次,仍用右手大指,将左阴陵泉部位的筋按住,拨开:再将右阴陵泉部位的筋按住,拨开。

这时,病人可能感觉胸轻松。

第二式:左手大指和中指仍扣住两或中,右手大指、食指和中指,扣按或中以下两旁肋骨缝间,自或中穴下方,一手一手地按至腹部肋边的尽处。

连续操作三、五次。

第三式:再用左手掌侧,按右石关部位;右手食指和中指托背后左肋下,与幽门、梁门相对处,同时动作。

左掌向右旋转,托送至右幽门、梁门部位;右手食指和中指项托向前,推送至章门部位,恰与左手同时相交。

遂即两手向下,同推至气海部位为
4、带脉与三阴交齐放法:
手式:病人仰卧,用左手大指扣住右边的带脉,往里搬;食指和中指按住阑门,往下
按,(图十之一)同时右手大指端,按住右腿三阴交部位的筋。

(如图十之二)左手食指和中指,扣住左边带脉往里搬:大指扣住阑门往下按;同时右手大指端,分拨左三阴交部
附图十:
5、腹部及任脉治毕,令病人坐起
医者立于病人背后,用两手同时施治背部和督脉各穴。

第一式:用两手食指和中指,扣住病人的两肩井穴,右手大指缓推风府、哑门十余次。

上两手食指和中指往里扣,大指往下按,至病人有感觉时为止。

第三式:两手食指和中指仍扣两肩井,两手大指捺住两风门穴缓缓顶按。

如下图:
第四式:两手中指和食指,扣住两肩井穴的筋,用两手大指端扣拨两膏盲穴的大筋,往里合按,然后再旋转推按,气通即止。

第五式:用两手大指扣住两肩井,两手食指和中指扣住两腋前面的筋,分拨数次。

第六式:左手大指按住大椎穴,右手中指和食指顺脊椎两侧下推压至肾俞穴。

暂停几秒钟,如此七次。

俞穴,再点肾俞穴。

第八式:用两手食指和中指扣两肋,两大指扣住两膏盲穴的筋,两手均如半园形,顺其
第九式:左手食指和中指,扣住肩井穴,用右手掌按住大椎向下推送至尾阊部位三、五次为止。

随即用左掌从左肩起向下推至左肾俞穴三、五次。

6、点通足三阴法
第一式:令病人俯卧,医者左手按住大椎穴,右手中指和食指夹脊椎两侧下送至肾俞穴三至五次,然后治肺俞、脾俞、胃俞、肾俞各一遍。

第二式:左手大指和食指扣住肾俞穴,右手拨开委中穴、承山穴、昆仑穴的筋,并旋转推按,觉左手气通即止。

第三式:按经络走向先拨通左腿的筋,一手一手缓缓而下,然后再拨右腿,治毕,再点环跳穴。

如治妇科,加点八骨穴。

7、点通手三阴三阳法:
第一式:令病人坐起,面对医者,先伸右臂医者左手扣住肩井穴部位及肩头的筋,右手握住病人手腕。

然后弯病人肘部,点拨曲池部位的筋。

依次再点开合谷穴的筋,也是旋转推按,气通即止。

如图十六:
第二式:按经络走向,拨通手三阳和手三阴经脉,由上而下三至五次。

如图十七。

第三式;医者两手握住病人右手,用两手大指拨病人手背的筋分拨三至五次,然后捏住病人大指,从指根捏至指梢,由大指一个一个接着到小指。

然后再治左手,先拨手背的筋,
以上共计七个法,合为成人套路点穴法,不论虚实各症,三十式套路七法,按次序连续一气点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