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地理总复习-高频考点:图表系列 (14)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的判读

合集下载

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的判读

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的判读

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的判读[图型概述] 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图反映了该山地的垂直地带性,它多以山地的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呈现,也以某自然带分布高度等值线图呈现,它们都反映了随着高度不同,水热状况不同,从而导致自然景观的差异。

判读内容分析解决问题看基带,定位置基带是指高山山麓的自然带,位于垂直自然带的最低层,与当地水平自然带一致。

如图1中南坡基带为雨林季雨林带,由此可知此山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看带谱,析成因垂直自然带谱是指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的分布与变化。

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主要有山体所在纬度、山体海拔和山顶与山麓间的相对高度。

如图1中喜马拉雅山脉南坡相对高度大,纬度低,自然带谱比北坡更复杂、完整析高度,辨阴阳坡向,同一自然带在不同地区的分布高度不同,其分布高度随纬度和坡向而变化。

(1)山体所在纬度——同类自然带的分布,在低纬的山地海拔高,在高纬的山地海拔低。

(2)坡向——一般情况下,自然带分布海拔高的为阳坡,辨南北半球自然带分布海拔低的为阴坡读雪线高低,析成因(1)山体所在纬度——纬度低,雪线海拔高;纬度高,雪线海拔低。

(2)坡向——阳坡雪线海拔高,阴坡雪线海拔低;迎风坡雪线海拔低,背风坡雪线海拔高。

(3)季节:夏季气温较高,雪线上升;冬季气温较低,雪线下降。

(4)降水:降水量越大,雪线越低;降水量越少,雪线越高。

一般降水多的山地或坡向雪线低。

(5)多因素综合作用:喜马拉雅山脉南坡,既是阳坡,又是迎风坡,但水分条件的影响超过了热量条件的影响,因此雪线高度南坡比北坡低。

(6)人类活动: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以及矿物能源燃烧产生的粉尘污染雪面,都会使雪线上升(2020·高考江苏卷)下图为甲、乙两山地同纬度的山地垂直带谱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两山地属于( )A.昆仑山脉B.秦岭C.祁连山脉D.横断山脉(2)两山地的基带植被类型不同,原因是乙山地( )A.基带更高,热量不足B.海拔更高,山谷风强C.基带受焚风作用更强D.基带原生植被遭破坏【判读流程】图表信息获取【尝试解答】(1)D (2)C(2021·河南十校阶段性测试)下图为塔里木盆地边缘某山地两坡的垂直带谱示意图。

图说地理方法技巧如何判读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图

图说地理方法技巧如何判读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图

如何判读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图垂直自然带谱图多以某山地的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图1、图2)为载体,考察垂直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图1 珠穆朗玛峰地区南、北坡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图2 我国某山地东坡和西坡垂直带谱图图3 我国各地雪线高度分布示意图1.通过带谱的基带名称确定所在的温度带所谓基带,即高山山麓的自然带,因位于垂直自然带的最底层而得名,如果最底层自然带是常绿阔叶林带,说明该山地位于亚热带地区。

2.通过带谱的数量判断纬度的高低通常,带谱数量越多,山地所在的纬度位置越低,反之则越高。

因此,纬度低的高大山岭,自然带数量要多于纬度高的山岭。

若是赤道地区的高大山岭,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发生的变化规律类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变化规律。

3.通过同类自然带的分布高度判断纬度高低同类自然带在低纬的山地分布海拔较高,在高纬的山地分布海拔较低。

4.利用自然带判断南北半球通过自然带的数量,判断阳坡和阴坡,进而判断南北半球。

北半球的山体,因全年大部分时间正午太阳在南方,则南坡获得的光热多于北坡,南坡自然带的数目多于北坡,或基带自然带的海拔高度高于北坡;南半球则反之。

如下图所示:5.根据雪线的高低判断迎风坡和背风坡雪线高的为背风坡,雪线低的为迎风坡(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冰雪量大,融化慢,因此雪线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冰雪量小,融化快,因此雪线高)。

6.可根据不同山坡自然带分布海拔的不同,判断山坡坡向⑴东西走向的山——自然带海拔分布高的为阳坡,自然带海拔分布低的为阴坡。

(如喜马拉雅山)⑵南北走向的山(温带地区)——自然带海拔分布高的为背风坡,自然带海拔分布低的为迎风坡(如太行山:迎风坡降水多,但气温稍低,在背风坡相同的海拔处,其降水量比迎风坡少,但气温偏高。

因此背风坡同迎风坡降水量和气温大体相同的地方,其海拔要高于迎风坡,故背风坡的自然带分布海拔要比迎风坡的高)。

如下图所示:【典型例题】(2016•新课标Ⅰ卷)磷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

第一部分第五章 图表专攻系列(十一)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图的判读—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一部分第五章 图表专攻系列(十一)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图的判读—高考地理总复习

图表专攻系列(十一)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图的判读2018年7月,某驴友团冒着48摄氏度高温到吐鲁番盆地旅行。

图1是他们旅途中的著名景点火焰山,图2为附近某山地两坡向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据此分析两坡向自然带的差异及形成原因。

图1图2[图形解码][试做答案]差异:同一自然带N坡高于M坡,N坡的雪线高度大于M坡,N坡缺失了云杉林带(M坡的自然带数量更多)。

原因:N坡为阳坡,热量条件好;背风坡,降水少:M坡为迎风坡,降水多;阴坡,蒸发量小。

1.以基带判定温度带、气候类型:可依据自然带与气候类型的对应关系,通过基带自然带确定该地温度带、气候类型,进而判断该山地所属位置,甚至山体名称。

如基带为常绿阔叶林,说明位于亚热带地区。

2.以带谱推断某处自然带类型:依据带谱与当地从赤道向两极地域分异规律一致规律,可推断某一自然带名称。

3.同一自然带的分布高度判断纬度差异同类自然带在低纬的山地分布海拔较高,在高纬的山地分布海拔较低。

4.可根据不同山坡自然带分布海拔的不同,判断山坡坡向(1)东西走向的山——自然带分布海拔高的为阳坡,自然带分布海拔低的为阴坡。

由此也可判断南北半球。

如下图甲所示。

(2)南北走向的山(温带地区)——自然带分布海拔高的为背风坡,自然带分布海拔低的为迎风坡,如图乙所示。

甲乙5.根据雪线的高低判断迎风坡和背风坡:雪线高的为背风坡,雪线低的为迎风坡。

(2019·临沂一模)下图示意北半球某山地南北坡垂直自然带随海拔的变化。

据此,完成1~2题。

1.该山地南坡较北坡()A.热量少B.海拔高C.雪线低D.降水少2.与北坡相比,该山地南坡自然带丰富,主要是因南坡() A.距海近,降水多B.海拔高,坡度大C.相对高度大,纬度低D.坡向朝南,温度高解析:第1题,北半球南坡纬度更低且为阳坡,热量更多,A错误;南坡、北坡同属一个山地,海拔没有差异,B错误;读图可知,南坡的自然带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等,而北坡没有阔叶林及针叶林等森林植被的分布,可判断南坡降水较多,D 错误;根据高山冰雪带的分布高度南坡比北坡低,可判断南坡雪线较低,C正确。

2019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17讲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的判读优盐件

2019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17讲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的判读优盐件
• 第一步:分析山地自然带空间分布规律(特征) • 根据图例或图中的标注弄清各自然带的分布特征(基带类型、随海
高自然带的垂直变化等)。 • 第二步:判定山地所在地理位置(南、北半球及纬度、热量带等) • 山麓基带一般能反映出山脉所处的热量带,进而判断出其所处的 • 可根据同类自然带所处海拔的高低进行判断,如北半球南坡为阳
的复杂程度受山体所在纬度、山体海拔和相对高度影响,纬度越 海拔越高、相对高度越大的山体,垂直带谱越复杂。
• 3.利用自然带判断南北半球
• 通过自然带的数量,判断阳坡和阴坡,进而判断南北半球。北半 山体,因全年大部分时间正午太阳在南边,则南坡获得的光热多 坡,南坡自然带的数目多于北坡,或基带自然带的海拔高度高于 南半球则反之。如图所示:
• 4.根据雪线的高低判断迎风坡和背风坡
• 雪线高的为背风坡,雪线低的为迎风坡。(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 量大,融化慢,因此雪线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冰雪量小,融 因此雪线高)
• 5.根据不同山坡自然带分布海拔的不同,判断山坡坡向
• (1)东西走向的山——自然带分布海拔高的为阳坡,自然带分布海 的为阴坡。(如喜马拉雅山)
栏目导航
解题方法 答题步骤 真题剖析 突破训练
解题方法
• 1.通过带谱的基带名称确定所在的温度带 • 所谓基带,即高山山麓的自然带,因位于垂直自然带的最底层而
如果最底层自然带是常绿阔叶林带,说明该山地位于亚热带地区 • 2.通过带谱的数量判断纬度的高低 • 通常,带谱数量越多,山地所在的纬度位置越低,反之则越高。
• (1)磷高累积区是( A ) • A.高山草甸带 B.高山冰雪带 • C.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 D.常绿阔叶林带 • (2)与磷高累积区相比,该山坡2 000~3 000米处C ( ) • A.大气温度较低 B.生物生产量较低 • C.土壤含水量较低 D.地表径流量较小

【知识解析】世界主要山脉垂直带谱分布图

【知识解析】世界主要山脉垂直带谱分布图
世界主要山脉垂直 带谱分布图
天山的垂直பைடு நூலகம்谱
所处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基带自然景观:温带荒漠 北 坡:阴坡、迎风坡 南 坡:阳坡、背风坡
博格达峰垂直自然带
托木尔峰垂直带谱
乞力马扎罗山的垂直带谱
所处气候:热带草原气候 基带自然景观:热带疏林草原带
和小部分热带雨林带 北 坡:背风坡 南 坡:迎风坡(东南信风)
阿尔卑斯山的垂直带谱
基带自然景观:温带落叶阔叶林 北 坡:阴坡、迎风坡 南 坡:阳坡、背风坡
珠穆朗玛峰的垂直带谱
所处气候:南坡:亚热带季风气候 北坡:高山高原气候
基带自然景观: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北 坡:阴坡、背风坡 南 坡:阳坡、迎风坡
再见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知识点: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知识点: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知识点: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别称:地带性定义:自然带大体沿等高线方向延伸,从山麓向山顶更替。

影响因素:水热条件随海拔的差异而变化,水热条件的垂直变化导致气候、自然带的垂直变化。

分布特征:大致沿等高线方向,从山麓到山顶。

主要分布地区:海拔较高的山地。

山地垂直地带分布与向阳坡的关系,雪线高度与迎风坡降水的关系:垂直自然带(高山植物区)的一般规律:①相对高度愈大,纬度位置愈低的山地,自然带数量愈多。

②山麓的自然带与山地所在地的水平自然带(基带)一致,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更替与纬度地带性相似。

③同一自然带阳坡的分布高度一般比阴坡高。

④积雪冰川带下限(即雪线)高度副热带地区最高,纬度高则雪线低;迎风坡低于背风坡;阴坡低于阳坡。

重点解析:雪线1、含义:永久积雪区的最低界限,即常年积雪的下界。

在高寒地区,由于气温低,降水多,每年降水量大于融雪量,因而形成终年积雪区。

雪线即为终年积雪区的下界线,也是固体降水量和消融量(包括蒸气消耗和融化量)相等的界线,故又把雪线称为固体降水的零平衡线。

雪线实为一个地带,雪线是控制冰川发育和分布的重要界线,只有在雪线以上的地区,才会有多年积雪和冰川的形成。

常年积雪的下界,即年降雪量与年消融量相等的平衡线。

雪线以上年降雪量大于年消融量,降雪逐年加积,形成常年积雪(或称万年积雪),进而变成粒雪和冰川冰,发育冰川。

2、影响雪线分布高度的因素:气温:与气温成正相关,温度高雪线高;降水:降水量大→雪线低;降水量小→雪线高。

山势:雪线及以下:陡→雪线高;缓→雪线低。

雪线及以上:平坦的缓坡,积雪易遭风吹蚀,而使雪线抬高;陡峻的山坡,往往发生雪崩,而使雪线下降。

坡向:阳坡,T高→雪线高;阴坡,T低→雪线低雪线是一种气候标志线。

其分布高度主要决定于气温、降水量和地形条件。

高度从低纬向高纬地区降低,反映了气温的影响。

在中国西部,从青藏高原、昆仑山往北到天山、阿尔泰山,雪线高度由6000米依次下降到5500米、3900~4100米和2600~2900米。

高中地理 高考知识点——八座地理名山垂直带谱

高中地理 高考知识点——八座地理名山垂直带谱

高考知识点——八座高考地理名山垂直带普
以上两幅图都是安第斯山(农业带)
1000米以下:香蕉、可可、棉花和水稻
1000-2000:咖啡甘蔗烟草等
2000-3000:马铃薯、小麦大麦、玉米以上:牧场
南迦巴瓦峰
东坡30公里内
拥有的近7000米的相对高度
为中国最全的垂直地带性分布
被誉为山地植被类型的天然博物馆
冰川、森林、草原、山间盆地、沟谷、河滩、沼泽、雅丹、戈壁、沙漠、绿洲,在这里交汇出现;从阿尔泰山脚爬到山顶,山地草原、泰加林、高山草甸、高山苔原层次分明,相当于看遍了从大兴安岭到北极的植被类型。

(最后一幅图你猜猜是什么山系?)。

高中地理知识点复习: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高中地理知识点复习: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分析】
试题考查农业区位因素和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4.图中①地位于我国河套平原,气候干旱,发展农业主导因素是水源;②处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河谷地区海拔相对较低,气温相对较高,农业的主导因素是热量,B正确。
5.图中③地为横断山区,纬度低、相对高差大,热量和水分条件垂直方向上差异大,树种丰富,A正确。
【解析】
【分析】
【详解】
(1)据图甲分析可知,②地位于澳大利亚西海岸,可判断为热带沙漠气候,自然带为热带荒漠带,气候类型和自然带一一对应,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从大气环流、洋流、地形等方面分析。据图可知,该地地处南回归线附近,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干旱少雨;西岸有西澳大利亚寒流流经,降温减湿;受东南信风带控制,吹离岸风,空气干燥;位于大分水岭的背风坡,降水少,因此分布有大面积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荒漠分布范围广。
(2)图2乙山地南坡山麓为_______气候;甲山地与北坡相比,南坡雪线较_______(高或低),原因是__________
14.下面图甲是世界部分பைடு நூலகம்区示意图,图乙是120°E附近某山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②地所属的自然带是___, 此自然带在澳大利亚分布较广,并一直延伸到大陆西岸,其原因是__。
(2)据图甲可知,④地地处我国北方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⑤地位于西伯利亚地区,属于亚寒带针叶林气候,自然带为亚寒带针叶林带。据图可知,①地—④地—⑤地的自然带变化是随着纬度的变化而变化,体现了从赤道到两级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地域分异规律是以热量为基础的,③地—②地自然带的更替主要是受水分因素影响。
材料一:“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读“一带一路”线路示意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热考图表系列(十四)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的判读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图多以某山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为载体,考查垂直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2017·北京卷) 下图表示喜马拉雅山脉某区域不同海拔四个站点的最冷、最热月平均气温。

读图,回答下题。

该山地( )
A.海拔3 000米左右积雪终年不化
B.气温年较差随海拔升高递增
C.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坡
D.地处板块的生长边界
[图形解码]
答案:C
判读技巧
1.通过带谱的基带名称确定所在的温度带
所谓基带,即高山山麓的自然带,因位于垂直自然带的最底层而得名。

如果最底层自然带是常绿阔叶林带,说明该山地位于亚热带地区。

2.通过带谱的数量判断纬度的高低
通常,带谱数量越多,山地所在的纬度位置越低,反之则越高。

因此,纬度低的高大山岭,自然带数量要多于纬度高的山岭。

若是赤道地区的高大山岭,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发生的变化规律类似于
由赤道到两极的变化规律。

3.利用自然带判断南、北半球
通过自然带的数量,判断阳坡和阴坡,进而判断南、北半球。

如上图所示,北半球的山体,因正午太阳在南边的时间长,则南坡获得的光热多于北坡,因而南坡自然带的数目多于北坡,或基带自然带的海拔高于北坡;南半球则反之。

4.根据雪线的高低判断迎风坡和背风坡
同一山体的两坡,雪线高的为背风坡,雪线低的为迎风坡。

(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冰雪量大,融化慢,因此雪线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冰雪量小,融化快,因此雪线高)
5.根据不同山坡自然带分布海拔的不同,判断山坡坡向
(1)东西走向的山——自然带海拔分布高的为阳坡,自然带海拔分布低的为阴坡(如喜马拉雅山)。

(2)南北走向的山(温带地区)——自然带海拔分布高的为背风坡,自然带海拔分布低的为迎风坡(如太行山:迎风坡降水多,但气温稍低,在背风坡相同的海拔处,其降水量比迎风坡少,但气温偏高。

因此背风坡同迎风坡降水量和气温大体相同的地方,其海拔要高于迎风坡,故背风坡的自然带分布海拔要比迎风坡的高)。

(2015·山东卷)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北坡甲、乙、丙三地垂直自然带随海拔变化示意图。

完成1~2题。

1.该山地可能是( )
A.秦岭B.南岭
C.昆仑山D.喜马拉雅山
2.甲、乙、丙三地垂直自然带的类型组合存在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光照B.水分
C.海拔D.热量
解析:第1题,考查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解题的关键是根据示意图找出基带的自然带。

据图知,基带为暖温带荒漠带,秦岭是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基带是森林带而不是荒漠带,A项错;南岭基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B项错;昆仑山北侧位于暖温带,基带是荒漠带,C项正确;喜马拉雅山北坡基带为高山草甸带,D项错。

综上,选C项。

第2题,考查地域分异的原因。

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图文材料准确获取有效信息。

甲、乙、丙三地均位于某地北坡,说明三地的海拔、光照、温度差别不是太大,植被的变化主要是由于水分差异引起的。

故选B项。

答案:1.C 2.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