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石鉴赏论文

合集下载

高级宝石学-钻石-论文

高级宝石学-钻石-论文

高级宝石学-钻石-论文高级宝石学课程论文摘要钻石被称为“变化无常世界中永恒的珠宝”,它源自远古,孕育于地球深部。

它的矿物名称是金刚石,其摩氏硬度为10,密度为3.52g/cm3,折射率为2.417,色散为0.044。

本文先介绍了钻石的形成原因,大多数钻石来自于地幔,由地质运动带到地表。

然后简单概述了钻石的物化性质、加工工艺以及优化改善工艺。

经过多年快速发展,中国在钻石加工业已处于世界第二。

最后根据近年的报道,总结钻石市场的走向。

关键词:钻石,物化性质,加工,优化工艺,市场1.钻石的形成1.1钻石的形成年代与条件根据含钻石的捕掳体成分特征,可以将钻石分为橄榄岩型钻石和榴辉岩型钻石。

虽然钻石本身无法用地质年代测定技术直接测定年龄,但是可以测试钻石内部的一些微小包体,这些包体含有可以测定年龄的一定量的放射性衰变元素。

结果表明,橄榄岩型钻石的年龄为33亿年,榴辉岩型钻石的年龄为15.8亿年和9.9亿年。

[1]而金伯利岩与钾镁煌斑岩作为把钻石捕掳体带到地表的搬运介质,年龄要小的多。

橄榄岩型钻石的包裹体表明,它们的形成温度为900~1300℃,压力为(45~60)×108 Pa,相当于地球120~180km的深度,而榴辉岩型钻石的形成温度大约1250℃,压力数据显示它们可能来自180km以下更大的深度。

[2]1.2钻石的矿床类型钻石的矿床类型分为两类,原生矿床和次生矿床。

1.2.1原生矿床根据赋矿岩石的特征,将钻石原生矿床分为金伯利岩型和钾镁煌斑岩型。

金伯利岩是含钻石的主要寄主岩石。

它来源于地球深部,以气体(C、H、O 为主要成分)、液体(超镁铁质岩浆)和固体(地幔橄榄岩和榴辉岩)的混合物形式到达地壳浅层,在岩浆上开过程中,熔体捕虏了含钻石的橄榄岩和榴辉岩,并携带这些捕虏体、捕虏晶(包括钻石)沿构造薄弱地带到达地壳浅层。

世界不同地区的金伯利岩有不同的组成,这与上升过程中所穿过的岩石类型有关。

1979年,在西澳大利亚地区发现另一种赋存钻石的岩石——叫钾镁煌斑岩。

关于钻石的论文5000字

关于钻石的论文5000字

关于钻石的论文5000字篇一:钻石论文宝石之王——钻石黄**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无机非金属材料摘要钻石是在地球深部高压、高温条件下形成的一种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晶体。

一颗钻石,从它的开采、分选、加工、分级、销售,到最后卖到购买者手中,约涉及200多万人,其珍贵性也体现在它的悠久文化价值上。

本文将从钻石的形成、晶体结构性质以及优化加工处理等方面介绍钻石。

关键词:钻石晶体性质颜色成因优化加工目录1 钻石的形成与地质产出 .................................................................. . (3)2 钻石的晶体特征 .................................................................. ..................................................................... . (3)3 钻石的物理性质 .................................................................. ..................................................................... . (4)3.1 光学性质 .................................................................. ..................................................................... . (4)3.2 力学性质 .................................................................. ..................................................................... . (5)3.3 热学性质 .................................................................. ..................................................................... . (5)3.4 电学性质 .................................................................. ..................................................................... . (5)4 钻石的颜色成因 .................................................................. ..................................................................... . (5)4.1 晶格杂质元素致色 .................................................................. (6)4.1.1 杂质氮对钻石颜色的影响 .................................................................. (6)4.1.2 杂质硼对钻石颜色的影响 .................................................................. (6)4.1.3 杂质氢对钻石颜色的影响 .................................................................. (6)4.2 辐照损伤致色 .................................................................. .. (6)4.3 塑性变形致色 .................................................................. .. (7)4.3.1 天然粉红色、紫红色钻石 .................................................................. (7)4.3.2 天然褐色钻石 .................................................................. .. (7)4.4 包裹体致色 .................................................................. ..................................................................... (7)5钻石的优化处理 .................................................................. ..................................................................... .. (7)5.1 钻石的颜色处理 .................................................................. . (8)5.1.1辐照处理 .................................................................. .. (8)5.1.2高温高压处理 .................................................................. (9)5.1.2.1 褐色钻石的高温高压处理 .................................................................. (9)5.1.2.2 灰色钻石的高温高压处理 .................................................................. .. (9)5.1.3 其他处理方式 .................................................................. . (10)5.2 钻石的净度处理 .................................................................. .. (10)5.2.1 激光打孔 .................................................................. .. (10)5.2.2 裂隙充填 .................................................................. (11)5 钻石的合成 .................................................................. ..................................................................... . (12)5.1 高温高压种晶触媒法合成钻石 .................................................................. .. (12)5.2 化学气相沉淀法(CVD)合成钻石 .................................................................. (12)1 钻石的形成与地质产出欣赏一颗钻石时,你看到的是久远的历史。

珠宝鉴赏课程类 论文

珠宝鉴赏课程类 论文

欣赏石的起源与开展摘要:中国赏石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与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传,是中华文化中的重要组成局部。

然而迄今依然未能形成科学合理、辨证统一的赏石文化理论体系,这是印记在中国乃至东方传统赏石文化活动史岁月上的苍白。

关键词:欣赏石起源开展奇异的石头令人惊叹,虽然他们没有钻石的绚烂夺目,没有珍珠的雍容华贵,也没有宝石的那些奇异绚烂的外表,但其自身的神秘和灵秀同样吸引着许多人。

奇石,可以说是大自然赐予人们最珍贵而又最廉价的收藏品,只要你肯到山野或江河湖海边去拾捡寻找就可以了。

然而珍奇之石得来谈何容易!只有具较高欣赏收藏价值的奇石才称石玩。

它们有的形象怪异,有的色彩斑斓,有的玲珑剔透,有的质地优良,有的亮丽妩媚,有的魅力无穷,有的寓意深远,有的生机盎然……假设把这些具有大自然灵秀之气的奇石配上精致优美的底座,摆放在书架上、或把玩于手掌之间,那么更显高雅不俗,令人赏心悦目。

一、启蒙期〔先秦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世界上最早收藏欣赏石而见诸文字记载的,是春秋时期《阙子》中的“宋之愚人得燕石于梧台之东,归而藏之,以为大宝,周客闻而现焉。

〞我国欣赏石文化起源于商代,是赏玉文化的衍生与开展。

在商王朝,灵璧石已被做成“虎纹石罄〞。

我国最早的地理著作《尚书·禹贡》中记载,当时各地贡品中偶有青洲“铅松怪石〞和徐洲“泗滨浮磐〞。

这些3000多年前的“怪石〞和江边“浮磐〞是作为赏玩之物列为贡品的,可以认为是我国早期以天然奇石为欣赏对象的赏石。

春秋时期已开场有人藏石,据《阔子》载:“宋之愚人,得燕石于悟台之东,归而藏之,以为大宝,周客闻而观焉〞。

秦始皇的“阿房宫〞,汉代的“上林苑〞中均置有许多天然奇石、雅石。

伴随秦汉王朝园圃的出现,欣赏石逐渐流行起来,其文化突出地表现为是一种阶级文化,产生的起源是人类历史进入阶级社会后才逐步开展起来,它主要在历代帝王将相,文人雅士中流传。

由此可以认为,我国欣赏石文化起源于商、周时代,秦汉时期在统治阶层中流行并开场开展,到南北朝时期,已到达一定水平。

珠宝鉴赏结课论文

珠宝鉴赏结课论文
阿盖尔及其伴生的冲积矿,是澳大利亚唯一的主要钻石矿。澳大利亚另有一小的冲积矿床,从1988一1995年开采过8年,质量较好,价格是阿盖尔钻石的3倍,为每克拉25美t}。阿盖尔目前的储量可开采到2003年底。目前的深坑露采可使矿山寿命延长至2009年。
澳大利亚另一个仅有的钻石开采矿山为North-ern Territory的Merlin。由Ashton矿业发现,并十1999年2月投产。该矿与加拿大Ekati矿山类似,从4一7个小金伯利岩筒采矿,矿石质量很好,据报道每克拉130美t}。在第一批采出的矿石中,回收了一14. 76ct的优质钻石,这种钻石后来又有所发现。
阿盖尔(Argyle)钻石矿发现十1979年,并从1986年起得到开发。这一事件无论从地质上、矿物学上还是宝石学或商业上看,都给钻石价值的钻石首次在早古生代活动带发现,而不象以前所有的矿床,均发现十克拉通的太古代地核。在1980年以前,含钻石的金伯利岩一直被认为仅产出十古老克拉通的内核,即地壳早十1600百万年(My)的稳定的、刚性的、未受到形变部分。(有人据Clif-ford规律作了仔细推论,有经济价值的金伯利岩仅产十下伏早十2500百万年的太古代基岩的太古代克拉通地块)。然而在西澳的金伯利岩地区,有经济价值的阿盖尔煌斑岩和Ellendale的次经济的煌斑岩并不在稳定的太古代地块,而是在早十1200百万年的早古生代Halls Creek和Kingleopold活动带发现,且围绕着稳定的太古代金伯利岩地台。
关键词:钻石产地 、非洲、澳大利亚、俄罗斯、加拿大
引言:
目前绝大部分钻石产自原生矿。据1990年的统计数据, 20世纪全球钻石总产量的94%主要产自5个国家,即澳大利亚、刚果民主共和国(原称扎伊尔)、博茨瓦纳、俄罗斯及南非(按产量)。据最新资料统计,在21世纪,非洲(包括博茨瓦纳、南非、安哥拉、刚果民主共和国)、澳大利亚、俄罗斯、加拿大将成为主要的钻石产地。此外,南极洲也有可能成为潜在的钻石产地

宝玉石鉴赏论文----钻石

宝玉石鉴赏论文----钻石

宝玉石鉴赏论文----钻石第一篇:宝玉石鉴赏论文----钻石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摘要:人类文明虽有几千年的历史,但人们发现和初步认识钻石却只有几百年,而真正揭开钻石内部奥秘的时间则更短。

古代对钻石的记录充满了神秘、传奇与浪漫,有人说钻石是星星坠落的碎片,也有人说是由天水或天露而来,甚至有人说是天神的眼泪在地上的结晶。

其实,钻石非但不是由天而降,相反是破地而出。

它纯净、璀璨,独一无二的特性,使钻石成为永恒爱情的象征。

关键词:钻石,4“C”,真伪人类文明虽有几千年的历史,但人们发现和初步认识钻石却只有几百年,而真正揭开钻石内部奥秘的时间则更短。

古代对钻石的记录充满了神秘、传奇与浪漫,有人说钻石是星星坠落的碎片,也有人说是由天水或天露而来,甚至有人说是天神的眼泪在地上的结晶。

其实,钻石非但不是由天而降,相反是破地而出。

它纯净、璀璨,独一无二的特性,使钻石成为永恒爱情的象征。

钻石的英文名称diamond来源于古希腊语,意思为不可征服。

在我国称为金刚石,最早的记载见于公元前1005年,在古代为中国玉雕文化的发展起到过重要作用。

据《本草纲目》载:“金刚石砂可钻玉补瓷,故谓之钻”。

钻石是指经过琢磨的金刚石,金刚石是一种天然矿物,是钻石的原石。

简单地讲,钻石是在地球深部高压、高温条件下形成的一种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晶体。

钻石的摩氏硬度为10,是迄今为止人类所发现的最硬的天然物质。

绝对硬度是石英的1000倍,刚玉的150倍,故古籍有:“金刚石,金中之刚,利而能断,是石,监而无比,故名金刚。

”其次,钻石具有发光性,日光照射后,夜晚能发出淡青色磷光,而且折射率高(2.417),且其色散强(0.044),这使得钻石的光泽耀眼夺目,赢得众人的喜爱。

钻石除了耀眼的无色之外,还可以呈现出不同的颜色,有黄钻、蓝钻、红钻、绿钻等。

例如,世界名钻奥本海默金刚石,这颗特大的等轴八面体便是罕见的深紫红色钻石。

钻石几乎都要经过加工才能呈现在众人的眼前,而钻石切割而成的形状也是绚丽多彩,圆形,祖母绿型,椭圆形,梨形,心形等。

珠宝鉴定与欣赏论文

珠宝鉴定与欣赏论文

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在珠宝鉴定与欣赏的课上,我认识了许多名贵好看的宝玉石,有熟悉的,也有从来都没有见到过的,珠宝的种类数不胜数,那些美丽的颜色让人眼花缭乱,它们自身的光泽吸引着无数的人,让人爱不释手,但是珠宝也是一门学问,喜欢它,就要了解它。

在众多五光十色的宝玉石当中,我最喜欢钻石,喜欢它的透明纯净,喜欢它的耀眼光芒,喜欢它的完美主义。

钻石是指经过琢磨的金刚石,金刚石是一种天然矿物,是钻石的原石。

简单地讲,钻石是在地球深部高压、高温条件下形成的一种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晶体。

人类文明虽有几千年的历史,但人们发现和初步认识钻石却只有几百年,而真正揭开钻石内部奥秘的时间则更短。

在此之前,伴随它的只是神话般具有宗教色彩的崇拜和畏惧的传说,同时把它视为勇敢、权力、地位和尊贵的象征。

如今,钻石不再神秘莫测,更不是只有皇室贵族才能享用的珍品。

它已成为百姓们都可拥有、佩戴的大众宝石。

钻石的文化源远流长,今天人们更多地把它看成是爱情和忠贞的象征。

在天然矿物中,钻石硬度最高,脆性也相当高,用力碰撞也会破裂,,常见外形主要有圆形、椭圆形等。

有人说金刚石就是钻石,这种说法是完全错误的,钻石是金刚石精加工而成的产品,是世界上最坚硬、成分最简单的宝石,它是由碳元素组成、具立方结构的天然晶体。

钻石的主要产地是澳大利亚、博茨瓦纳、加拿大、津巴布韦、纳米比亚、南非、巴西、西伯利亚。

钻石质量好坏取决于钻石的4C标准,包括钻石的色级、净度、大小和切工。

首先来说钻石的颜色,总的来说是无色为最好,色调越深,质量越差。

在无色钻石分级里,顶级颜色是D色一次往下排列到Z,D-F是无色级别,G-J是近无色级别,从K往下基本没有收藏意义。

具有彩色的钻石,如:黄色、绿色、蓝色、褐色、粉红色、橙色、红色、黑色等,属于钻石中的珍品,红钻最为名贵。

净度分级依据是内含物位置,大小和数量来划分。

在十倍显微镜下仔细观察钻石洁净程度,瑕疵越多,所在位置越明显,则质量越差,价格也相应要降低。

钻石文化论文

钻石文化论文

钻石的特性与仿制品的区别1.钻石的基本性质。

众所周知,钻石以其晶莹剔透、璀璨夺目和坚硬无比的优秀品质被人们视作世界上最珍贵的宝石品种,被誉为“宝石之王”。

钻石是指经过琢磨的金刚石,金刚石是一种天然矿物,是钻石的原石,但有时人们对二者并不加细分。

简单地讲,钻石是在地球深部高压、高温条件下形成的一种由碳(C 元素组成的单质晶体。

它是大自然赐予人类最美丽的也是最昂贵的物质和财富。

人类文明虽有几千年的历史,但人们发现和初步认识钻石却只有几百年,而真正揭开钻石内部奥秘的时间则更短。

在此之前,伴随它的只是神话般的传说,具有宗教色彩的崇拜和畏惧,同时又把它视为勇敢、权力、地位和尊贵的象征。

如今,钻石再也不是那么神秘莫测,更不是只有皇室贵族才能享用的珍品。

它已成为百姓们都可拥有、佩戴的大众宝石。

钻石的文化源远流长,今天人们更多地把它看成是爱情和忠贞的象征。

钻石的摩氏硬度为10,是讫今为止人类所发现的最硬的天然物质。

与其它宝石相比,钻石镶在首饰上,更能抵抗一切物质对它的磨损、划伤,因此钻石一旦拥有,便可世代留传,因为钻饰永不磨损,常戴常新。

钻石又名金刚石,分为宝石级和工业级,是由碳(C)原子按一定规律整齐排列形成的稳定的等轴晶系单晶体,折射率2.42,密度3.52,色散率0.044,这些比率高于一般的宝石,因此,钻石被定义为高档宝石。

碳原素是自然界中分布非常广的基本原素,是常见的形态就是,石墨。

石墨是一种分子结构平形排列的物质,因此非常软易于刻划。

而在亿万年前地壳运动时期,只有在特定的地质环境及高温高压并具备急剧冷却等成矿条件下才能形成宝石级钻石。

钻石有最高的硬度,但是,这并不代表钻石是坚不可摧的,钻石同时具有完全解理。

解理是一种物理物性,指晶体在受到外力时,沿特定方向裂开,产生光滑平面的性质。

解理分为:极完全解理,完全解理,中等解理,不完全解理,极不完全解理。

由于钻石具有完全解理,因此,当外力方向正好一致时,钻石就会裂开。

珠宝欣赏与鉴定论文(钻石)

珠宝欣赏与鉴定论文(钻石)

珠宝欣赏与鉴定论文:钻石永流传你是否还记得电影《泰坦尼克号》中那颗美丽无比的蓝色钻石项链“海洋之心”?那是我第一次被钻石的高贵华丽所吸引,剔透的硕大钻石配上精细的切工,它简直就是一件艺术品。

由它牵引出的爱情故事感人至深,让我不得不总是将钻石与爱情联系在一起。

众所周知,钻石是世界上最坚硬的天然物质,无坚可摧,永不磨损,一经切磨便光辉永恒。

人们将钻石称为“宝石之王”、“无价之宝”。

英文中钻石(diamond)一词,其实源自于希腊文(adamas),即是不可征服的意思。

远於盘古初开的亿万年前,钻石已经深藏於地壳深处,至今仍是大自然最坚硬持久的瑰宝。

正因为钻石历经千万年仍保持璀璨的光芒,因而赢得“永恒”的美誉,成为今日“恒久真爱”的象徵。

如今说起钻石,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它能引发女人尖叫。

戴比尔斯的经典广告“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更是像魔咒一般,一个多世纪以来蛊惑了全世界女人的芳心。

有关钻石的神话故事多不胜数,古希腊人相信钻石是陨落到地球上的星星的碎片,甚至有的认为钻石乃天神的泪珠,传统中爱神邱比特的箭头正是因为镶上钻石而能施展爱的魔法。

自古至今,无论潮流如何演变,钻石的婚戒依然是新娘最梦寐以求的爱情信物。

它纯洁无瑕,好似神圣的爱情,将它作为一种定情物献给自己的心上人,预示着情侣之间对爱的永恒追求和忠贞的爱情誓言。

每一颗钻石都独特罕有,就像每一段爱情也各有新意。

即使是相同的钻石通过各种不同的切割方法,呈现出来各异的形状更有不同的寓意。

比如圆形,它喻示着善良、儒雅及热情等传统美德,偏爱这种形状钻石的伴侣是古典风格的忠实拥护者。

心形,这一最为浪漫的钻石形状为众多热恋中伴侣所钟爱。

作为浓情和浪漫的表征,心形钻是那些敢于向世人公开纯真爱情的痴情男女的选择。

钻石作为一种高附加值的珍宝,人们在价值理念上总是把它等同于财富,认为拥有钻石即是拥有财富。

同时,钻石在历史上是历代君主帝王们所梦寐以求的。

他们把自然界极为罕有的特大颗粒的钻石深藏宫中,作为一种不可与世人分享的极力象征,奉为至宝,世袭相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钻石鉴赏论文
钻石文化及鉴赏结课论文
钻石——天使之泪
院别机械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提交日期 2014年 6月 9日
作为一名机电专业的学生,时常给人的印象是思维敏捷但不解风情,之所以在生活中我们总是强调惊喜、乐趣,而不是单调的重复,这是源于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需求,也正是因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对于生活质量也有了一个新的定义,而被称为“宝石之王”的钻石理所当然成为了生活质量提高的代表性物品,而在学习了钻石文化及鉴赏这门课程后,通过老师的悉心讲解,我从各个方面对钻石都有了新的认识。

首先,对钻石的认识,大部分人都明白钻石是世界上最坚硬的天然物质,无坚可摧,永不磨损,一经切磨便光辉永恒。

但还有很多的误解,比如说有人认为金刚石就是钻石,但其实它们之间并不是对等的关系,确切地说是原料与产品的关系。

人们将钻石称为“宝石之王”、“无价之宝”。

英文中钻石(diamond)一词,其实源自于希腊文,即是不可征服的意思。

远於亿万年前,钻石已经深藏於地壳深处,至今仍是大自然最坚硬持久的瑰宝。

正因为钻石历经千万年仍保持璀璨的光芒,因而赢得“永恒”的美誉,成为今日“恒久真爱”的象徵。

如今说起钻石,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它能引发女人尖叫。

戴比尔斯的经典广告“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更是像魔咒一般,一个多世纪以来蛊惑了全世界女人的芳心。

而了解钻石,并不仅仅从它象征的含义去入手,在课堂当中,我们也详细了解了钻石的由来和它的特性。

讲到钻石的由来和特性,不得不提的是它的组成成分,钻石虽贵为宝石之王,其实组成元素很单一,只由平凡无奇的碳元素组成。

而科学家们经过对来自世界不同矿山钻石及其中原生包裹体矿物的研究发现,钻石的形成条件一般为压力在4.5-6.0Gpa(相当于150-200km的深度),温度为1100-1500?。

而钻石之所以珍贵,与它具有的特性不无关系,首先它具有坚不可摧的硬度,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硬的矿物。

同时,钻石的折射率很高,达到了2.417,钻石还具有色散强,高密度,高导热率等特点。

另外,在紫外光的照射下,钻石会发生剧烈的荧光反应,光彩夺目,这恐怕就是钻石为何如此令广大女性朋友倾心最大的原因了吧。

作为宝石,必须具备美丽、耐久和稀少这三大要素。

钻石是唯一一种集最高硬度,强折射率和高色散于一体的宝石品种,胜于其它宝石品种,可以称得上是天使之泪,而这也是钻石之所以特别昂贵的原因,而毫无疑问的是钻石也有真品与赝品之分,课堂上老师介绍过几种国际上对钻石的鉴定认证,最为通用且最具权威的是IGI认证,其次才是GIA、HRD等认证,从这些专业认证的能力和规范性可以看出,赝品也具
有一定混淆视听的特性,而要学习鉴定方法,我们首先必须知道钻石与相似宝石、合成钻石的区别。

宝石市场上常见的代用品或赝品有无色宝石、无色尖晶石、立方氧化锆、钛酸锶、钇铝榴石、钇镓榴石、人造金红石。

合成钻石于1955年首先由日本研制成功,但未批量生产。

因为合成钻石要比天然钻石费用高,所以市场上合成钻石很少见。

钻石以其特有的硬度、密度、色散、折光率可以与其相似的宝石区别。

如:仿钻立方氧化锆多无色,色散强(0.060)、光泽强、密度大,为5.8克/立方厘米,手掂重感明显。

钇铝榴石色散柔和,肉眼很难将它与钻石区别开。

而衡量一颗钻石品质的标准主要有四个维度,即重量(CARAT)、净度(CLARITY)、色泽(COLOUR)和切工(CUT),也就是通常所说的“4C标准”。

这个标准由GIA(美国宝石学院)创立,是目前在世界上包括中国最为主流的钻石评价标准。

对于我们普通消费者而言,该了解的主要有七种鉴定方法:
一、简单鉴别
1、观察钻石的腰部,若是磨沙状腰围就最适合用此方法,钻石因为比任何冒仿品坚硬,因此不会像冒仿品般出现细条状的纹路,钻石的腰围乃呈颗粒状外观。

2、钻石比冒仿品坚硬,冒仿品的刻面稜线往往会比钻石的感觉圆钝,而钻石的刻面稜线必是锐利的。

3、基于钻石比冒仿品坚硬,冒仿品的刻面稜线常常出现磨损的情况。

4、若钻石留有天然面,天然面上有机会发现到钻石独有的『三角形生长纹』。

5、若钻石出现崩断口,外观通常皆为阶梯状,而冒仿品则会截然不同地呈弯弧或贝壳状。

二、硬度检验
钻石是已知最硬的自然生成物质,没有什么东西可在钻石上划上痕迹,若能划上痕迹的则绝非钻石。

三、导热性试验
在待辩钻石和其它相似物品上同时呼一口气,若是钻石则其表面凝聚的水雾应比其它物品上的水雾蒸发得快,这是因为钻石具有高导热性的原因。

四、观察反射光
用放大镜可观察到钻石的腰围处呈现一种很细的磨砂状并有亮晶晶的反射光。

钻石的这种特征是独一无二的。

五、看生长点
在放大镜下观察,真品钻石的晶面上常有沟纹和三角形生长点,而赝品有三类: ?加了氧化铝的普通玻璃,因折射率和色散提高,容易误入,但硬度低。

?用
化学合成的蓝宝石和无色尖晶石仿制,硬度接近,但折射率低并有双折射现象,在放大镜下可见重影。

六、同类化学成分测验
铅笔的化学成分是碳和钻石一样,只是物理结构不一样,所以很多人用铅笔去检测钻石的真伪,属于一种比较实用有效的方法,在鉴定的时候,要先把钻石用水湿润,然后再用铅笔轻轻的刻划,在真钻石的晶面上,铅笔划过的地方,是不留痕迹的,而如果不是钻石,而是玻璃、水晶等材料,就会在表面上留下痕迹,一般情况下,用铅笔刻划来鉴别钻石的真假,这种方法的准确性是较高的。

七、人造氧化锆仿制
硬度较高,折射好,但在转动时会反射较多的彩光,与真品在转动时只反射出微弱的黄、蓝色彩光相比,有明显的差别。

以上所写的都是课堂上和课后自己所了解的内容,也正是因为钻石的独特魅力,我才选择了钻石文化及鉴赏这门课程,可以更深入地去了解钻石的奥秘,可以让我从钻石的形成、加工、鉴定等方面去积累知识,所以这个过程当中,我确实受益匪浅,增长了见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