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实验教案5牛顿第二定律的验证

合集下载

牛顿第二定律的验证实验

牛顿第二定律的验证实验

牛顿第二定律的验证实验牛顿第二定律是经典力学的基础定律之一,它描述了物体的运动与外力之间的关系。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所受的净力等于物体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即F=ma,其中F是物体所受的净力,m是物体的质量,a是物体的加速度。

为了验证牛顿第二定律,我们可以进行如下的实验。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一台平滑的、无摩擦的水平桌面。

在桌面上放置一块光滑的小物体,比如一个小木块。

然后,我们需要一个弹性绳,一段绳子的一端绑在小木块上,另一端则固定在桌子上的一个固定点。

还需要一个质量盘,可以向小木块施加一个恒定的水平拉力。

接下来,我们需要测量小木块的质量,并记录下来。

然后,我们需要测量质量盘的质量,并记录下来。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F=ma,我们可以解出所需施加的净力F。

接下来,我们开始实验。

首先,我们在质量盘上加上一个适当的质量,使其施加的拉力F恒定不变。

然后,我们可以用一个计时器来测量小木块从静止开始加速到一定速度所经过的时间。

记录下测量结果。

通过测量小木块的加速度,我们可以使用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F=ma来计算施加在小木块上的净力。

比如,如果小木块的质量为m,加速度为a,那么净力F=ma。

将这个净力与之前计算得到的净力值进行比较,如果两个净力值非常接近,那就可以说明牛顿第二定律被验证了。

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性,我们可以重复多次实验,并计算出它们的平均值。

还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小施加在小木块上的质量盘的质量来改变净力的大小,以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在不同净力条件下的可靠性。

这个实验不仅验证了牛顿第二定律,还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测量物体质量和加速度的方法。

同时,还可以通过施加不同大小的外力,研究物体质量、加速度和净力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深入理解牛顿第二定律。

在实际应用中,牛顿第二定律的验证对于物理学、工程学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在汽车行驶过程中,通过测量车辆的一些参数,如质量、加速度和施加在车辆上的净力,可以得到车辆的动力学特性,进而优化车辆设计,提高行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牛顿第二定律的验证

牛顿第二定律的验证

牛顿第二定律的验证【实验目的】1. 熟悉气垫导轨的构造,掌握正确的调整方法。

2. 熟悉用光电测量系统测量短时间的方法。

3. 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实验仪器】气垫导轨、气源、存贮式数字毫秒计、砝码、砝码盘、细线【实验原理】设一物体的质量为M ,运动的加速度为a ,所受的合外力为F ,则按牛顿第二定律有如下关系:ma F = (1)此定律分两步验证:(1)验证物体质量M 一定时,所获得的加速度a 与所受的合外力F 成正比。

(2)验证物体所受合外力F 一定时,物体运动的质量M 与加速度a 成反比。

实验时,如图1,将滑块和砝码盘相连并挂在滑轮上,对于滑块、砝码盘、砝码这一运动系统,其所受合外力G 的大小等于砝码和砝码盘的重力减去阻力的总和,在此实验中由于应用了水平气垫导轨,所以摩擦阻力较小,可略去不计,因此作用在运动系统上的合外力G 的大小为砝码和砝码盘的重力之和。

图1 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系统因此按牛顿第二定律:a m n n m m Ma g m n m G ])([)(22110220+++==+= (2)其中砝码盘的质量为m 0,加在砝码盘中砝码的质量为n 2m 2(每个砝码的质量为m 2,共加了n 2个),滑块的质量为m 1,加在滑块上砝码的质量为n 1m 2(共加了n 1个)。

则运动系统的总质量M 为上述各部分质量之和。

从(2)式看,由于各部分质量均可精确测量,因此只需精确测量出加速度a 即可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现给出加速度a 的测量方法:在导轨上相距为s 的两处,放置两光电门K 1和K 2,测出此系统在合外力G 作用下滑块通过两光电门时的速度分别为v 1和v 2。

则系统的加速度a 等于sv v a 22122-=(3) 因此,问题简化为测量出滑块通过两光电门时的速度,滑块的速度按以下原理测量:挡光片的形状如图2所示,把挡光片固定在滑块上,挡光片两次挡光的前缘'11和'22之间的距离为x ∆。

大学物理实验牛顿第二定律的验证误差分析

大学物理实验牛顿第二定律的验证误差分析

大学物理实验牛顿第二定律的验证误差分析
大学物理实验中,牛顿第二定律的验证是一个重要的实验内容。

牛顿第二定律表明,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实验中,我们通过使用弹簧测力计和各种质量的物体来验证这一定律。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首先将弹簧测力计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并将待测物体悬挂在弹簧测力计的下方。

然后,我们逐步增加待测物体的质量,记录对应的拉力和加速度数据。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实验设备、测量仪器以及人为因素等因素的存在,可能会导致误差的产生。

这些误差可以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两种类型。

系统误差是由于实验设备的固有缺陷或者实验操作不当而引起的。

例如,弹簧测力计的刻度不准确、摩擦力的存在等都可能导致系统误差。

为了减小系统误差,我们可以使用多次实验取平均值的方法,并且注意选择精确度更高的实验设备。

随机误差是由于实验中的偶然因素引起的。

例如,读数时的人眼疲劳、环境温度的变化等都可能导致随机误差。

为了减小随机误差,我们可以多次测量同一组数据,并计算其平均值和标准偏差,以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在误差分析中,我们可以通过计算相对误差、确定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相对误差可以通过实测值与理论值之差除以理论值,并乘以
100%来计算。

较小的相对误差表示测量结果较为准确。

大学物理实验中牛顿第二定律的验证是一个重要的实验内容。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减小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通过误差分析来评估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这样才能得到可靠的实验数据,并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有效性。

牛顿第二定律的教案

牛顿第二定律的教案

牛顿第二定律的教案教案标题:探索牛顿第二定律教学目标:1. 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概念和公式。

2. 掌握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力、质量和加速度问题的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教学资源:1. 教科书、课件和笔记。

2. 实验器材:滑轮、绳子、小车、弹簧测力计等。

3. 计算器和测量工具。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利用一个简单的实验来引起学生对牛顿第二定律的兴趣。

例如,让学生在桌上放置一个小车,然后用手推动小车,观察小车的加速度变化。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推动力越大,小车的加速度越大?为什么质量越大,加速度越小?知识讲解:1. 介绍牛顿第二定律的定义: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即 F = ma。

2. 解释定律中的各个变量的含义:F代表力,m代表质量,a代表加速度。

3. 通过实例和图示解释定律的应用,如小车在斜坡上的运动、物体受到不同大小的力时的加速度变化等。

实验探究:1. 分组进行实验:每个小组使用滑轮、绳子、小车和弹簧测力计等器材,设计实验来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2.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记录数据并进行分析。

引导学生发现质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以及力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3. 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力、质量和加速度之间的数值关系。

巩固练习:1. 提供一些力、质量和加速度的计算题目,让学生运用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解决问题。

2. 给学生一些情境题目,让他们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释和预测物体的运动情况。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设计并进行其他与牛顿第二定律相关的实验,如改变施加力的方向、改变质量的分布等。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实验结果和观察到的现象,进一步加深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和参与程度。

2. 检查学生完成的练习和解答的准确性。

3. 组织小组展示实验结果和讨论,评估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理解水平。

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了解牛顿三大定律的关系,并探索其他物理定律的应用。

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报告

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报告

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报告实验报告: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引言牛顿第二定律是经典力学中的重要定律之一,描述了物体受力时加速度的变化情况。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物体施加不同大小的力,测量加速度与施加力的关系,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实验器材1、平滑水平面2、测量刻度尺3、弹簧测力计4、单个滑块实验步骤1、将实验器材放置在平滑水平面上,确保实验环境的清洁整洁。

2、使用测量刻度尺测量滑块的质量,确认滑块的质量为1.0kg,记录质量值为m。

3、在实验过程中固定滑块,使用弹簧测力计对滑块施加固定的力F,记录所施加的力F值。

4、按照上述方式,除F外,使用不同的力值对滑块施加力,记录所施加的力值和加速度的值。

5、重复以上实验步骤2-4,分别进行3次实验,取平均数作为最终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测量的加速度数据如下表所示:F(N)加速度a(m/s²)1 1.052 2.053 2.964 4.165 4.916 6.187 6.99根据实验数据,可以绘制出力与加速度之间的线性关系图,如下图所示:通过对上述图像进行拟合,可以得到加速度a随所施加力F的变化关系为a = 0.836F + 0.1934,其相关系数R²为0.9975。

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和数据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牛顿第二定律成立,物体的加速度正比于受到的力,比例常数为物体的质量;2、在实验中,所施加的力与加速度之间呈现出线性关系;3、通过实验数据拟合,可以得到加速度a与所施加力F之间的变化关系为a = 0.836F + 0.1934,证明了牛顿第二定律的正确性。

参考文献无致谢感谢实验室中所有老师和同学对本次实验的帮助和支持。

大学物理实验教案5-牛顿第二定律的验证

大学物理实验教案5-牛顿第二定律的验证

大学物理实验教案实验名称:牛顿第二定律的验证 实验目的:1.熟悉气垫导轨的构造,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

2.熟悉光电计时系统的工作原理,学会用光电计时系统测量短暂时间的方法。

3.学会测量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

4.学习在气垫导轨上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实验仪器:气垫导轨(L-QG-T-1500/5.8) 滑块 电脑通用计数器(MUJ-ⅡB ) 电子天平 游标卡尺 气源 砝码实验原理:力学实验最困难的问题就是摩擦力对测量的影响。

气垫导轨就是为消除摩擦而设计的力学实验的装置,它使物体在气垫上运动,避免物体与导轨表面的直接接触,从而消除运动物体与导轨表面的摩擦,让物体只受到几乎可以忽略的摩擦阻力。

利用气垫导轨可以进行许多力学实验,如测定速度、加速度、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动量守恒定律、研究简谐振动等。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对于一定质量m 的物体,其所受的合外力F 和物体所获得的加速度a 之间存在如下关系:ma F = (1)此实验就是测量在不同的F 作用下,运动系统的加速度a ,检验二者之间是否符合上述关系。

在调平导轨的基础上,测出阻尼系数b 后,如下图所示,将细线的一端结在滑块上,另一端绕过滑轮挂上砝码0m 。

此时运动系统(将滑块、滑轮和砝码作为运动系统)所受到的合外力为:c a g m v b g m F )(00-⋅--= (2)式中平均速度v (单位用s m /)与粘性阻尼常量b 之积为滑块与导轨间的粘性阻力,c a g m )(0-为滑轮的摩擦阻力,暂时不考虑这项。

在此方法中运动系统的质量m ,应是滑块质量1m ,全部砝码质量(包括砝码托)∑m 以及滑轮转动惯量的换算质量2r I(I 为滑轮转动惯量,r 为轮的半径)之和,即: 21rIm m m ++=∑ (3)其中2rI由实验室提供。

另外在实验中应将未挂在线上的砝码放在滑块上,保持运动系统质量一定。

3.用测量的F 与a 验证式(1)时,应检验:(1) F 与a 之间是否存在线性关系?当a 、F 的测量组数5>n ,关联系数88.0),(>F a r 时,就可认为a 、F 间存在线性关系。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现代远程教育实验报告学习中心:提交时间:2014 年 6 月 2 日汽垫上静止释放,调节导轨调平螺钉,使滑块保持不动或稍微左右摆动,而无定向运动,即可认为导轨已调平。

2.练习测量速度。

计时测速仪功能设在“计时2”,让滑块在汽垫上以一定的速度通过两个光电门,练习测量速度。

3.练习测量加速度计时测速仪功能设在“加速度”,在砝码盘上依次加砝码,拖动滑块在汽垫上作匀加速运动,练习测量加速度。

4.验证牛顿第二定律(1)验证质量不变时,加速度与合外力成正比。

用电子天平称出滑块质量滑块m ,测速仪功能选“加速度”, 按上图所示放置滑块,并在滑块上加4个砝码(每个砝码及砝码盘质量均为5g),将滑块移至远离滑轮一端,使其从静止开始作匀加速运动,记录通过两个光电门之间的加速度。

再将滑块上的4个砝码分四次从滑块上移至砝码盘上,重复上述步骤。

(2)验证合外力不变时,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

计时计数测速仪功能设定在“加速度”档。

在砝码盘上放一个砝码(即g m 102=),测量滑块由静止作匀加速运动时的加速度。

再将四个配重块(每个配重块的质量均为m ′=50g)逐次加在滑块上,分别测量出对应的加速度。

【数据处理】1、由数据记录表3,可得到a 与F 的关系如下:由上图可以看出,a 与F 成线性关系,且直线近似过原点。

上图中直线斜率的倒数表示质量,M=1/0.0058=172克,与实际值M=165克的相对误差:%2.4165165172=- 可以认为,质量不变时,在误差范围内加速度与合外力成正比。

2、由数据记录表4,可得a 与M 的关系如下:由上图可以看出,a 与1/M 成线性关系,且直线近似过原点。

直线的斜率表示合外力,由上图可得:F=9342gcm/s 2,实际合外力F=10克力=10g*980cm/s 2=9800gcm/s 2,相对误差:%7.4980093429800=-可以认为,合外力不变时,在误差范围内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

(word完整版)大学物理实验 牛顿第二定律的验证

(word完整版)大学物理实验   牛顿第二定律的验证

实验一 牛顿第二定律的验证实验目的1.熟悉气垫导轨的构造,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

2.学会用光电计时系统测量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

3.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实验仪器气垫导轨,气源,通用电脑计数器,游标卡尺,物理天平等.实验原理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为F =m a 。

验证此定律可分两步(1)验证m 一定时,a 与F 成正比。

(2)验证F 一定时,a 与m 成反比.把滑块放在水平导轨上。

滑块和砝码相连挂在滑轮上,由砝码盘、滑块、砝码和滑轮组成的这一系统,其系统所受到的合外力大小等于砝码(包括砝码盘)的重力W 减去阻力,在本实验中阻力可忽略,因此砝码的重力W 就等于作用在系统上合外力的大小.系统的质量m 就等于砝码的质量、滑块的质量和滑轮的折合质量的总和。

在导轨上相距S 的两处放置两光电门k 1和k 2,测出此系统在砝码重力作用下滑块通过两光电门和速度v 1和v 2,则系统的加速度a 等于Sv v a 22122-= 在滑块上放置双挡光片,同时利用计时器测出经两光电门的时间间隔,则系统的加速度为)11(2)(21212222122t t S d v v Sa ∆-∆∆=-=其中d ∆为遮光片两个挡光沿的宽度如图1所示。

在此测量中实际上测定的是滑块上遮光片(宽d ∆)经过某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但由于d ∆较窄,d ∆范围内,滑块的速度变化比较小,故可把平均速度看成是滑块上遮光片经过两光电门的瞬时速度。

同样,如果t ∆越小(相应的遮光片宽度d ∆也越窄),则平均速度越能准确地反映滑块在该时刻运动的瞬时速度.实验内容1.观察匀速直线运动(1)首先检查计时装置是否正常。

将计时装置与光电门连接好,要注意套管插头和插孔要正确插入.将两光电门按在导轨上,双挡光片第一次挡光开始计时,第二次挡光停止计时就说明光电计时装置能正常工作;(2)给导轨通气,并检查气流是否均匀;(3)选择合适的挡光片放在滑块上,再把滑块置于导轨上;(4)调节导轨底座调平螺丝,使其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物理实验教案
实验名称:牛顿第二定律的验证 实验目的:
1.熟悉气垫导轨的构造,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

2.熟悉光电计时系统的工作原理,学会用光电计时系统测量短暂时间的方法。

3.学会测量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

4.学习在气垫导轨上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实验仪器:
气垫导轨(L-QG-T-1500/5.8) 滑块 电脑通用计数器(MUJ-ⅡB ) 电子天平 游标卡尺 气源 砝码
实验原理:
力学实验最困难的问题就是摩擦力对测量的影响。

气垫导轨就是为消除摩擦而设计的力学实验的装置,它使物体在气垫上运动,避免物体与导轨表面的直接接触,从而消除运动物体与导轨表面的摩擦,让物体只受到几乎可以忽略的摩擦阻力。

利用气垫导轨可以进行许多力学实验,如测定速度、加速度、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动量守恒定律、研究简谐振动等。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对于一定质量m 的物体,其所受的合外力F 和物体所获得的加速度a 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ma F = (1)
此实验就是测量在不同的F 作用下,运动系统的加速度a ,检验二者之间是否符合上述关系。

在调平导轨的基础上,测出阻尼系数b 后,如下图所示,将细线的一端结在滑块上,另一端绕过滑轮挂上砝码0m 。

此时运动系统(将滑块、滑轮和砝码作为运动系统)所受到的合外力为:
c a g m v b g m F )(00-⋅--= (2)
式中平均速度v (单位用s m /)与粘性阻尼常量b 之积为滑块与导轨间的粘性阻力,
c a g m )(0-为滑轮的摩擦阻力,暂时不考虑这项。

在此方法中运动系统的质量m ,应是滑块质量1m ,全部砝码质量(包括砝码托)∑m 以
及滑轮转动惯量的换算质量
2r I
(I 为滑轮转动惯量,r 为轮的半径)之和,即: 21r
I
m m m ++=∑ (3)
其中
2r
I
由实验室提供。

另外在实验中应将未挂在线上的砝码放在滑块上,保持运动系统质量一定。

3.用测量的F 与a 验证式(1)时,应检验:
(1) F 与a 之间是否存在线性关系?当a 、F 的测量组数5>n ,关联系数
88.0),(>F a r 时,就可认为a 、F 间存在线性关系。

(2) 如果F 与a 间存在a F βα+=的线性关系,斜率β和运动系统质量m 在测量误差
范围内是否相等?只有对上述检验得出肯定答复时,才可认为对式(1)的关系在实验条件下是肯定的。

实验内容
1. 调平气垫导轨
(1)静态调平法:导轨接通气源,滑块放在导轨某处,用手轻轻地把滑块压在导轨上,再轻轻地放开,观察滑块的运动状态,连续做几次。

如果滑块在导轨上静止不动,或稍有左右移动,则导轨是水平的;如滑块几次都向同一方向运动,表明导轨不平。

仔细、认真调节水平螺钉,直到滑块在导轨任意位置上基本保持静止不动,或稍有左右移动。

一般要在导轨上选取几个位置做这样的调节。

(2)动态调平法:将气轨与计时器配合进行调平,仪器接通电源,仪器功能选择在“S2”挡上,两个光电门间距不小于30cm(可以取50cm)卡装在导轨上,导轨两端装上弹射器,滑块装上挡光片,给气轨通气让滑块以一定的速度从导轨的左端向右端滑行,先后通过两个光电门A 和B ,计时器就分别记下挡光片通过两个光电门的时间A t 和B t ;再反过来让滑块以一定的速度从导轨的右端向左端滑行,先后通过两个光电门B 和A ,再测出B t ',A t '
,如果
B A t t >,B A t t ''<,那么气轨基本调平了,如果B A A B t t t t ''-≈-就更好了。

2.求粘性阻尼系数b
根据气轨调平时测量的A t ,B t ,B t '和A t '
可以计算阻尼系数b 。

由于滑块与轨面间存在少许阻力,滑块的运动应该是减速的,从B A t t >可看出B A v v <,
速度损失为AB A B v v v ∆=-;相反由B A t t ''<可知B A v v ''>,速度损失为BA B A v v v ''∆=-。

因为速度损失是由阻尼力引起的,因此可得到阻尼系数b 为 2AB BA v v m b s ∆+∆⎛⎫
=
⎪⎝⎭
式中m 为滑块的质量,s 为光电门A ,B 间的距离。

3.测量加不同砝码0m 时的加速度 测量加速度的公式
222221122B A B A v v d a s s t t ⎛⎫
-==- ⎪⎝⎭
式中d 为挡光片宽度,s 为光电门A ,B 间的距离。

4.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1)导轨通气。

(2)在滑块上装上挡光片,对应滑轮一端装上座架,将拴在砝码托上的细线跨过滑轮并通过堵板上的方孔挂在滑块的座架上,并将两个光电门置于导轨的相应的位置上(距离50cm 左右处),注意当砝码托着地前,滑块要能通过靠近滑轮一侧的光电门。

(3)计时器的功能选择在“s2”挡,将改变0m 所需砝码预先置于滑块上,在砝码托内加上一定质量的砝码,导轨通气,让滑行器从起始挡板处开始运动,通过两个光电门,计时器会测出相应的时间,从而可根据下式计算加速度。

222221122B A B A v v d a s s t t ⎛⎫
-==- ⎪⎝⎭
(4)逐次从滑块上取下砝码放入砝码托内,重复步骤(3),直到砝码全部移到托内为
止。

(5)用电子天平准确称出砝码托和砝码的质量0m 、滑块的质量1m 。

(6)用最小二乘法求直线拟合式F a s βββ=的、值,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实验数据处理
滑轮的折合质量
20.30
J
g
r
=重力加速度g=9.795m/s2
1.动态调平及测粘性阻尼系数b
m= d= s=
2.测定加速度a
1
m= d= s=
使用气轨注意事项:
(1) 气轨轨面和滑块内表面不允许用硬物敲打和撞击,如被碰伤或变形则可能出现
接触摩擦使阻力显著增大;
(2) 严禁在不通气源的情况下将滑块在导轨上来回滑动,否则两者的表面会因干磨
擦而损伤。

(3) 滑块严禁掉在桌面或地面上。

(4) 实验前要用纱布或软毛巾蘸少些酒精,擦抹导轨表面和滑块内表面。

(5) 检查轨面喷气孔是否堵塞:气轨供气后,用薄的小纸条逐一检查气孔,发现堵
塞要用细钢丝通一下。

(6) 实验后取下滑块另外放置,用布罩好导轨。

问题讨论
1.使用气垫导轨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气垫导轨是较精密仪器,实验中应避免导轨受到碰撞、摩擦而变形、损伤,没有给气垫导轨通气时,不准在导轨上强行推动滑块;滑块的内表面光洁度较高,要轻拿轻放,严防划伤和磕碰;不要将滑块放在水泥实验台上,更不允许将滑块掉在地上;滑块在导轨上运动的速度不能太大,以免冲出导轨跌落而损坏滑块;更换挡光片或调整挡光片在滑块上的位置时,必须把滑块从导轨上取下,待调整好后再放上去;实验结束后应将滑块从导轨上取下,以免导轨变形。

2.滑块在气垫导轨上运动时,速度越来越慢,这是为什么?
可能的原因:气垫导轨不水平;空气阻力的影响;气垫内部的粘滞阻力的影响。

3. 如何鉴别气垫导轨已调成水平? 气垫导轨调成水平的方法:(1)静态调平法:首先用水平尺对气垫导轨的横向和纵向水平进行粗调,然后调节水平调节螺丝和支脚螺丝,直至滑块放在气垫导轨上静止或者左右扰动,但无方向性为止;(2)动态调平法:21t t ∆∆=或
%12
1
2<-t t t ∆∆∆。

4. 本实验求瞬时速度的方法中,你如何体会瞬时速度是平均速度的极限值?
若保持下端光电门B 不动,改变上端光电门A 的位置,使两光电门A 、B 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则滑块的平均速度越来越大,而且从测量的数据可以看出滑块的平均速度越来越接近滑块在B 点的瞬时速度,因此可以设想当两电门A 、B 之间的距离趋近于零时,平均速度的极限值就是瞬时速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