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周南·桃夭》注音吟诵赏析

合集下载

《诗经·周南·桃夭》注音吟诵赏析

《诗经·周南·桃夭》注音吟诵赏析

《国风·周南·桃夭》赏析国风·周南·桃夭桃之夭夭⑴,灼灼其华⑵。

之子于归⑶,宜其室家⑷。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⑸。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⑹。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音】Táo zhī yāoyā o,zhuóz h uó qí huá,zh īzǐ yú ɡuī,yí qí shì jiā。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Táo zhī yāo yāo,yǒu fén qí shí,zhī zǐ yú ɡuī,yí qí jiā shì。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Táo zhī yāo yāo,qí yè zhēn zhēn,zhī zǐ yú ɡuī,yí qí jiā rén。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译注】⑴夭夭:花朵怒放,美丽而繁华‎的样子。

⑵灼灼:花朵色彩鲜‎艳如火,明亮鲜艳的‎样子。

华:同“花”。

⑶之子:这位姑娘。

于归:姑娘出嫁。

古代把丈夫‎家看作女子‎的归宿,故称“归”。

于:去,往。

⑷宜:和顺、亲善。

⑸蕡(fén):草木结实很‎多的样子。

此处指桃实‎肥厚肥大的‎样子。

有蕡即蕡蕡‎。

⑹蓁(zhēn):草木繁密的‎样子,这里形容桃‎叶茂盛。

【译文】桃花怒放千‎万朵,色彩鲜艳红‎似火。

这位姑娘要‎出嫁,喜气洋洋归‎夫家。

桃花怒放千‎万朵,果实累累大‎又多。

这位姑娘要‎出嫁,早生贵子后‎嗣旺。

桃花怒放千‎万朵,绿叶茂盛永‎不落。

这位姑娘要‎出嫁,齐心协手家‎和睦。

【延伸阅读】这是一首非‎常有名的诗‎经,充分体现了‎善与美的统‎一。

诗中塑造的‎形象十分生‎动。

赏析‖《诗经》桃夭

赏析‖《诗经》桃夭

赏析‖《诗经》桃夭
【原文】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译文】
桃花怒放,花儿绚烂。

姑娘出嫁,夫家和睦。

桃树茂盛,果实累累。

姑娘出嫁,夫家兴旺。

桃树茂盛,枝繁叶茂。

姑娘出嫁,夫家融洽。

【赏析】
此诗出自《诗经·周南》,是一首恭祝新婚的名篇佳作。

《桃天》这首诗的写法很讲究。

诗以桃花开篇,塑造形象生动。

结构上运用重章叠字的手法,只是变换几个字,却有反复咏叹、回旋复沓的音韵之妙。

诗的第一章写“花”,第二章写“实”,第三章写“叶”,以桃树的三变来表达女子的成长三阶段。

一、花的绚烂,喻指容貌;二、果实累累,喻指夫家多添贵子、子孙兴旺;三、枝叶茂密,喻指姑娘能使一家人和睦相处、其乐融融。

此诗赞美姑娘人如桃花,由外至内。

虽然是以花喻人,却不滥俗,像小桃树一样勃勃生机的少女形象,尤其是“灼灼”二字,明媚光芒。

让人眼前一亮的不是外貌美,而是由内向外散发善良的光芒,“宜室宜家”的姑娘会使家庭和睦,万事顺遂。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都是人们择偶的向往。

全诗表达了“美”,什么是美?老子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短短的四字句,朗朗上口,传达出一种喜气洋洋的气氛,不愧为古诗中的名篇。

【名句采撷】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桃夭》原文及翻译赏析

《桃夭》原文及翻译赏析

《桃夭》原文及翻译赏析《桃夭》这首诗出自《诗经·周南》,是一首祝贺年轻姑娘出嫁的诗。

咱们先一起来看看原文: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这几句诗读起来是不是朗朗上口?那咱们来一句句地瞅瞅。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这开头就给咱们描绘了一幅特别美的画面。

想象一下,满树的桃花开得那叫一个灿烂,粉粉嫩嫩的,就像少女娇羞的脸庞。

这“夭夭”两个字,把桃花怒放、生机勃勃的样子表现得淋漓尽致。

“灼灼其华”中的“灼灼”,更是强调了桃花的鲜艳夺目。

哎呀,每次想到这场景,我就仿佛置身于一片美丽的桃花林里,微风轻轻拂过,花瓣纷纷飘落,那感觉真是妙不可言。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这里说的“之子”就是这位姑娘,“于归”呢,就是出嫁的意思。

姑娘要出嫁啦,而且肯定能让夫家美满和睦。

为啥这么说?因为能娶到这么美丽又温柔的姑娘,那夫家能不幸福嘛!“桃之夭夭,有蕡其实”,桃花谢了,开始结果啦。

那沉甸甸的桃子挂满枝头,让人看着就满心欢喜。

这就好像姑娘嫁到婆家后,会为家庭带来丰硕的成果,生儿育女,让家族人丁兴旺。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再次强调姑娘出嫁后能让家庭美满。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桃树的叶子长得又多又茂盛。

这就好比姑娘的美德和福泽会让整个家族繁荣昌盛。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最后还是说姑娘出嫁能给家人带来好运。

咱们再来看看翻译。

桃花怒放千万朵,色彩鲜艳红似火。

这位姑娘要出嫁,喜气洋洋归夫家,定使家庭很和睦。

桃花怒放千万朵,果实累累大又多。

这位姑娘要出嫁,早生贵子后嗣旺,定使家庭更兴旺。

桃花怒放千万朵,绿叶茂盛永不落。

这位姑娘要出嫁,齐心协手家和睦,定使家人更幸福。

整首诗用桃花起兴,通过对桃花、桃实、桃叶的描写,来烘托出姑娘出嫁时的美好和对她未来生活的祝福。

那为啥要用桃花来比喻呢?我想起有一次去乡下,正好赶上春天,路过一片桃园。

那满树的桃花真是让人陶醉,旁边还有几户人家正在办喜事。

《诗经-国风-周南-桃夭》拼音诵读版(带注释)精选全文完整版

《诗经-国风-周南-桃夭》拼音诵读版(带注释)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诗经-国风-周南-桃夭》拼音诵读版(带注释)【F-006】桃夭桃(Táo)之(zhī)夭(yāo)夭(yāo),灼(zhuó)灼(zhuó)其(qí)华(huā)。

之(Zhī)子(zǐ)于(yú)归(ɡuī),宜(yí)其(qí)室(shì)家(jiā)。

桃(Táo)之(zhī)夭(yāo)夭(yāo),有(yǒu)蕡(fén)其(qí)实(shí)。

之(Zhī)子(zǐ)于(yú)归(ɡuī),宜(yí)其(qí)家(jiā)室(shì)。

桃(Táo)之(zhī)夭(yāo)夭(yāo),其(qí)叶(yè)蓁(zhēn)蓁(zhēn)。

之(Zhī)子(zǐ)于(yú)归(ɡuī),宜(yí)其(qí)家(jiā)人(rén)。

【注释】1、夭夭:茂盛貌。

2、灼灼:鲜明貌。

3、之子:这个人。

于归:女子出嫁。

4、宜:和顺。

室家、家室、家人:均指家庭。

5、有:语助词。

蕡(焚fén):果实繁盛貌。

6、蓁蓁(真zhēn):草木茂盛貌。

【题解】祝贺女子出家,能使家庭和睦,生活幸福。

【参考译文】桃树繁茂,桃花灿烂。

女子出嫁,和美一家。

桃树繁茂,果实丰硕。

女子出嫁,幸福一家。

桃树繁茂,枝叶浓密。

女子出嫁,快乐一家。

每天早起10分钟,可以读一篇《大学》、可以读一章《论语》;每天晚睡半小时,可以读一篇《道德经》、读一篇《金刚经》、读一篇《中庸》...读经最大的听众是自己,最大的受益者也是自己。

您今天读经典了吗?。

诗经·国风·周南·桃夭赏析

诗经·国风·周南·桃夭赏析

诗经·国风·周南·桃夭赏析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作品赏析:《桃夭》三章,章四句。

是一首贺婚诗。

诗中以嫩红的桃花,硕大的桃实,密绿成荫的桃叶比兴美满的婚姻,表达对女子出嫁的纯真美好的祝愿。

关于它的大义,《诗序》曰:“后妃之所致也。

不妒忌,则男女以正,婚姻以时,国无鳏民也。

”孔颖达解释道:“后妃内修其化,赞助君子,致使天下有礼,婚娶不失其时,故曰‘致也’。

由后妃不妒忌,则令天下男女以正,年不过限,婚姻以时。

行不逾月,故令周南之国皆无鳏独之民焉,皆后妃之所致也。

此虽文王化使之然,亦由后妃内贤之致。

”清方玉润《诗经原始》曰:“此亦咏新婚诗。

与《关雎》同为房中乐。

如后世催妆坐宴等词。

特《关雎》从男求女一面说,此从女归男一面说,互相掩映,同为美俗。

”我觉得诗序中的教化味道太浓了,只一个“婚姻以时”解得合情合理。

各章的前两句,是全诗的兴句,分别以桃树的枝、花、叶、实比兴男女盛年,及时嫁娶。

孔疏曰:“夭夭,言桃之少;灼灼,言华之盛。

桃或少而不华,或华而不少,此诗夭夭灼灼并言之,则是少而有华者。

故辨之言桃有华之盛者,由桃少故华盛,比喻此女少而*盛也。

”这里用桃花来比兴,显然不仅仅是一种外形上的相似,春天桃花盛开,又是男女青年结婚的极好季节。

《易林》曰:“春桃生花,季女宜家。

”宋朱熹《诗集传》曰:“周礼,仲春令会男女。

然则桃之有华,正婚姻之时也。

”因为古者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过此就算不及时了。

《周礼媒氏》曰:“仲春之月,令会男女。

于是时也,相奔不禁。

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

司男女之无夫家者而会之。

”《毛诗正义》曰:“礼虽不备,相奔不禁。

即周礼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相奔者不禁是也。

”又曰:“言三十之男,二十之女,礼虽未备,年期既满,则不待礼会而行之,所以繁育民人也。

”结合到本诗中所表现的新婚之喜和对新娘的美好祝福,而传说婚嫁年龄于此不著,认为不大可能是男三十,女二十。

桃夭原文翻译及赏析

桃夭原文翻译及赏析

桃夭原文翻译及赏析《周南·桃夭》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

现代学者一般认为这是一首祝贺年轻姑娘出嫁的诗。

全诗三章,每章四句,通篇以桃花起兴,以桃花喻美人,为新娘唱了一首赞歌。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桃夭原文翻译及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桃夭原文翻译及赏析篇1桃夭朝代:先秦作者:佚名原文: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翻译:茂盛桃树嫩枝芽,开着鲜艳粉红花。

这位姑娘要出嫁,定能使家庭和顺。

茂盛桃树嫩枝芽,桃子结得肥又大。

这位姑娘要出嫁,定能使家庭美满。

茂盛桃树嫩枝芽,叶子浓密有光华。

这位姑娘要出嫁,定能使家人幸福。

注释夭夭:桃花怒放的样子。

华:古花字。

之子:这位姑娘。

于归:出嫁。

古代把丈夫家看做女子的归宿,故称“归”。

之,指示代词。

蕡,肥大,果实将熟的样子。

有蕡其实:它的果实十分繁盛。

蓁蓁:繁茂的样子。

灼灼:花朵色彩鲜艳如火。

宜:和顺、亲善。

赏析: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诗经是那片桃林。

流光的霞披,如新娘的红盖头,被春风轻轻掀起。

果实饱满的模样太惹人怜爱了,她们真像一群孩子,密密匝匝地挤在枝叶间,笑闹着,春天仅仅有了这些果子就不会冷清。

当初桃花流水,不还叹息过吗?你担心这季节象梭子一样飞去了,藏着十八岁少女的心事,像春天藏着太多太多的花朵,你不说,不说也羞呵。

小姐妹出嫁前,你陪着流了一晚的泪,你想过,自己也将有这样大哭一场的日子,离开家,离开父母,头顶一块红布,骑上高高的骏马,在吹吹打打的热闹声中,不知为何,也不问为何,就要向陌生的新郎全身心地交付自我。

小姐妹归宁之时,像沾露的梨花,不胜娇羞,你问她们“结婚好吗”,她们回答“真好”,再问,却云山雾罩,笑言,“急什么,你迟早要知道的。

”你有一点点羡慕她们,暗自猜测:我做新娘,会不会很快乐?灼灼其华桃花是火啊,是春天的火,是内心的火,燃起你莫名的相思,那少年曾在垅间走过许多回,既俊雅,又健硕,相遇时,他微微一笑,就捉住了你的灵魂。

诗经周南桃夭赏析

诗经周南桃夭赏析

诗经周南桃夭赏析《桃夭》,《诗经;周南》第六篇。

为先秦时代华夏族民歌。

全诗三章,每章四句。

是一首祝贺年轻姑娘出嫁的诗。

此诗以桃花起兴,为新娘唱了一首赞歌。

下面给大家整理了诗经周南桃夭赏析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大家!诗经周南桃夭赏析这首诗非常有名,即便只读过很少几篇《诗经》的人,一般也都知道“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这是为什么呢?我想,无非有这样几个原因:第一,诗中塑造的形象十分生动。

拿鲜艳的桃花,比喻少女的美丽,实在是写得好。

谁读过这样的名句之后,眼前会不浮现出一个象桃花一样鲜艳,象小桃树一样充满青春气息的少女形象呢?尤其是“灼灼”二字,真给人以照眼欲明的感觉。

写过《诗经通论》的清代学者姚际恒说,此诗“开千古词赋咏美人之祖”,并非过当的称誉。

第二,短短的四字句,传达出一种喜气洋洋的气氛。

这很可贵。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细细吟咏,一种喜气洋洋、让人快乐的气氛,充溢字里行间。

“嫩嫩的桃枝,鲜艳的桃花。

那姑娘今朝出嫁,把欢乐和美带给她的婆家。

”你看,多么美好。

这种情绪,这种祝愿,反映了人民群众对生活的热爱,对幸福、和美的家庭的追求。

第三点,这首诗反映了这样一种思想,一个姑娘,不仅要有艳如桃花的外貌,还要有“宜室”、“宜家”的内在美。

这首诗,祝贺人新婚,但不象一般贺人新婚的诗那样,或者夸耀男方家世如何显赫,或者显示女方陪嫁如何丰盛,而是再三再四地讲“宜其家人”,要使家庭和美,确实高人一等。

这让我们想起孔子称赞《诗经》的话:“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论语;为政》)孔子的话内容当然十分丰富,但其中是否也包括了《桃夭》篇所反映出的上述这样一种思想呢?陈子展先生说:“辛亥革命以后,我还看见乡村人民举行婚礼的时候,要歌《桃夭》三章……。

”(《国风选译》)联系到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农民娶亲“歌《桃夭》三章”,便是很可理解的了。

诗经桃夭的赏析_诗经桃夭艺术特色

诗经桃夭的赏析_诗经桃夭艺术特色

诗经桃夭的赏析_诗经桃夭艺术特色《国风;周南;桃夭》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

全诗语言精练优美,反复用一“宜”字,揭示了新嫁娘与家人和睦相处的美好品德,也写出了她的美好品德给新建的家庭注入新鲜的血液,带来和谐欢乐的气氛。

接下来给大家介绍诗经桃夭的赏析,希望可以帮到大家!这首诗非常有名,即便只读过很少几篇《诗经》的人,一般也都知道“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这是为什么呢?我想,无非有这样几个原因:第一,诗中塑造的形象十分生动。

拿鲜艳的桃花,比喻少女的美丽,实在是写得好。

谁读过这样的名句之后,眼前会不浮现出一个象桃花一样鲜艳,象小桃树一样充满青春气息的少女形象呢?尤其是“灼灼”二字,真给人以照眼欲明的感觉。

写过《诗经通论》的清代学者姚际恒说,此诗“开千古词赋咏美人之祖”,并非过当的称誉。

第二,短短的四字句,传达出一种喜气洋洋的气氛。

这很可贵。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细细吟咏,一种喜气洋洋、让人快乐的气氛,充溢字里行间。

“嫩嫩的桃枝,鲜艳的桃花。

那姑娘今朝出嫁,把欢乐和美带给她的婆家。

”你看,多么美好。

这种情绪,这种祝愿,反映了人民群众对生活的热爱,对幸福、和美的家庭的追求。

第三点,这首诗反映了这样一种思想,一个姑娘,不仅要有艳如桃花的外貌,还要有“宜室”、“宜家”的内在美。

这首诗,祝贺人新婚,但不象一般贺人新婚的诗那样,或者夸耀男方家世如何显赫,或者显示女方陪嫁如何丰盛,而是再三再四地讲“宜其家人”,要使家庭和美,确实高人一等。

这让我们想起孔子称赞《诗经》的话:“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论语;为政》)孔子的话内容当然十分丰富,但其中是否也包括了《桃夭》篇所反映出的上述这样一种思想呢?陈子展先生说:“辛亥革命以后,我还看见乡村人民举行婚礼的时候,要歌《桃夭》三章……。

”(《国风选译》)联系到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农民娶亲“歌《桃夭》三章”,便是很可理解的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风·周南·桃夭》赏析
国风·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⑴,灼灼其华⑵。

之子于归⑶,宜其室家⑷。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⑸。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⑹。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音】
Táo zhī yāoyāo,zhuózhuó qí huá,zh īzǐ yú ɡuī,yí qí shì
jiā。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Táo zhī yāo yāo,yǒu fén qí shí,zhī zǐ yú ɡuī,yí qí
jiā shì。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Táo zhī yāo yāo,qí yè zhēn zhēn,zhī zǐ yú ɡuī,yí qí jiā
rén。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译注】
⑴夭夭:花朵怒放,美丽而繁华的样子。

⑵灼灼:花朵色彩鲜艳如火,明亮鲜艳的样子。

华:同“花”。


⑶之子:这位姑娘。

于归:姑娘出嫁。

古代把丈夫家看作女子的归宿,故称“归”。

于:去,往。

⑷宜:和顺、亲善。

⑸蕡(fén):草木结实很多的样子。

此处指桃实肥厚肥大的样子。

有蕡即蕡蕡。

⑹蓁(zhēn):草木繁密的样子,这里形容桃叶茂盛。

【译文】
桃花怒放千万朵,色彩鲜艳红似火。

这位姑娘要出嫁,喜气洋洋归夫家。

桃花怒放千万朵,果实累累大又多。

这位姑娘要出嫁,早生贵子后嗣旺。

桃花怒放千万朵,绿叶茂盛永不落。

这位姑娘要出嫁,齐心协手家和睦。

[
【延伸阅读】
这是一首非常有名的诗经,充分体现了善与美的统一。

诗中塑造的形象十分生动。

拿着鲜艳的桃花,比喻少女的美丽,写的很有画面感。

任谁读过这诗之后,眼前都会浮现出一个像桃花一样鲜艳,像小桃树一样充满青春气息的少女形象!尤其是“灼灼”二字,更给人以照眼欲明的感觉。

这首诗,祝贺人新婚,但不象一般贺人新婚的诗那样,或者夸耀男方家世如何显赫,或者显示女方陪嫁如何丰盛,而是再三再四地讲“宜其家人”,要使家庭和美,确实高人一等。

一个“宜”字,揭示了新嫁娘与家人和睦相处的美好品
德,也写出了她的美好品德给新建的家庭注入新鲜的血液,带来和谐欢乐的气氛。

这个“宜”字,掷地有声,简直没有一个字可以代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