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 (7.5)--微观经济学前沿

合集下载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课后习题详解(第7篇)【圣才出品】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课后习题详解(第7篇)【圣才出品】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课后习题详解(第7篇)【圣才出品】第7篇深⼊研究的论题第21章消费者选择理论⼀、概念题1.预算约束线(budget constraint )答:预算约束线⼜称消费可能线和价格线,指对消费者可以承受(在消费者收⼊和消费者希望购买的物品价格既定时)的消费组合的限制。

预算约束线表⽰消费者⽀付得起的消费组合。

假定以I 表⽰消费者的既定收⼊,以P 1和P 2分别表⽰商品1和商品2的价格,以X 1和X 2分别表⽰商品1和商品2的数量,那么,相应的预算等式为:P 1X 1+P 2X 2=I 。

上式表⽰:消费者的全部收⼊等于他购买商品1和商品2的总⽀出。

⽽且,可以⽤1I P 和2I P 来分别表⽰全部收⼊仅购买商品1或商品2的数量,它们分别表⽰预算约束线的横截距和纵截距。

此外,上式还可以改写成如下形式:12122P I X X P P =?+。

式中的预算约束线⽅程表明,预算约束线的斜率为12P P ?,纵截距为2I P 。

2.⽆差异曲线(indifference curve )答:⽆差异曲线指带给消费者相同满⾜程度的消费组合的⼀条曲线。

它表⽰消费者在⼀定偏好、⼀定技术条件和⼀定资源条件下选择商品时,对不同组合商品的满⾜程度是没有区别的。

与⽆差异曲线相对应的效⽤函数为:U =f (X 1,X 2)。

其中,X 1、X 2分别为商品1和商品2的消费数量;U 是常数,表⽰某个效⽤⽔平。

由于⽆差异曲线表⽰的是序数效⽤,所以,这⾥的U 只需表⽰某⼀个效⽤⽔平,⽽不在乎其具体数值的⼤⼩。

有的西⽅经济学者称这种效⽤⽔平为效⽤指数。

⽆差异曲线可以表⽰为图21-1所⽰。

在⼀个坐标系内,⽆差异曲线有⽆数条,图21-2中显⽰的只是其中的三条。

图中的横轴表⽰商品1的数量X1,纵轴表⽰商品2的数量X2,I、I′、I″分别代表三条⽆差异曲线。

图中的每⼀条⽆差异曲线上的任何⼀点,如⽆差异曲线I″上的A、B、C、D、E 和F点所代表的商品组合给消费者带来的效⽤⽔平都是相等的。

曼昆经济学原理第5版微观PPT中文版 第22章

曼昆经济学原理第5版微观PPT中文版 第22章
▪ 更好的监督
雇用保姆的父母在自己的家里安装隐蔽录像机, 以便在父母外出时录下保姆不合意的行为
▪ 高工资
雇主向工人支付效率工资(高于劳动市场供求均衡 水平的工资) 来增加对那些怠工工人的惩罚力度
▪ 延期支付
企业延期支付报酬 (比如年终奖金)来增加对那些 怠工工人的惩罚力度
公司管理
▪ 公司所有权和控股权的分离引起了委托—代理问
人们的选择有时会受公正观念的影响,而不是利己
例如:最后通牒游戏 规则
▪ 二个互不相识的玩家有机会分享$100的奖励 ▪ 玩家A决定分多少奖金给玩家B ▪ 玩家B必须接受这个分法或者他们两人什么也得
不到
人关注公正
两个玩家都是理性的预测结果
▪ 玩家A提议他得 $99,而玩家B得$1。玩家B 会
接受这个提议,因为 $1总比没有好
实验中现实人的实际结果
▪ 玩家B通常会拒绝只给他1美元建议,因为太不公

▪ 考虑到这点,玩家A通常会提议给玩家B $30或
$40
▪ 玩家B仍会认为这不公正,但没有不公正到使他
放弃正常的利己,因此B会接受这个提议
人关注公正
▪ 最后通牒游戏的结果在其他情况下的应用
▪ 例如:
企业某年获利特别丰厚时,支付给工人的工资会 高于均衡水平工资,以此来维护公正或者避免不 公正引起的工人报复
▪ 其他经济学家提出,人仅仅是“接近理性”,或
者他们表现出“有限理性”
人并不总是理性的
对人类决策的研究发现人们犯下的系统性错误:
▪ 人们过分自信 ▪ 人们过分重视从现实生活中的观察到的细枝末

▪ 人们不愿改变自己的观念
即使人们并不总是理性的,假设他们是理性的通常 是对经济模型的一个好的近似

曼昆-经济学原理-概念归纳

曼昆-经济学原理-概念归纳

曼昆《经济学原理》名词解释归纳——上下册一、经济学十大原理1、稀缺性:社会资源的有限性。

2、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3、效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多东西的特性。

4、平等: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公平分配的特性。

5、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

理性人: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实现起目标的人。

6、边际变动:对行动计划微小的增量调整。

激励: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

7、市场经济:当许多企业和家庭在物品与劳务市场上相互交易时,通过他们的分散决策配置资源的经济。

8、市场失灵: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

9、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

10、市场势力:一个经济活动者(或经济活动者的一个小集团)对市场价格有显著影响的能力。

11、生产率:一个工人一小时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量。

12、通货膨胀: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13、菲利普斯曲线: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14、经济周期:就业和生产等经济活动的波动(就是生产这类经济活动的波动。

)二、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15、循环流向图:一个说明货币如何通过市场在家庭与企业之间流动的直观经济模型。

16、生产可能性边界:表示一个经济在可得到的生产要素与生产技术既定时所能生产的产量的各种组合的图形。

17、微观经济学: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它们在市场上的相互交易。

18、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包括通货膨胀、失业和经济增长。

19、实证表述:企图描述世界是什么的观点。

20、规范描述:企图描述世界应该如何运行的观点。

三、绝对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21、绝对优势:根据生产率比较一种物品的生产者。

22、比较优势:根据机会成本比较一种物品的生产者。

23、进口:国外生产而在国内销售的物品。

24、出口:国内生产而在国外销售的物品。

四、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25、市场:由某种物品或劳务的买者与卖者组成的一个群体。

26、竞争市场:有许多买者与卖者,以致于每个人对市场价格的影响都微乎其微的市场。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讲解】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讲解】

目 录第一部分 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1篇 导 言第1章 经济学十大原理1.1 复习笔记1.2 课后习题详解1.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2章 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2.1 复习笔记2.2 课后习题详解2.3 考研真题详解第3章 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3.1 复习笔记3.2 课后习题详解3.3 考研真题详解第2篇 市场如何运行第4章 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4.1 复习笔记4.2 课后习题详解4.3 考研真题详解第5章 弹性及其应用5.1 复习笔记5.2 课后习题详解5.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6章 供给、需求与政府政策6.1 复习笔记6.2 课后习题详解6.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3篇 市场和福利第7章 消费者、生产者与市场效率7.1 复习笔记7.2 课后习题详解7.3 考研真题详解第8章 应用:赋税的代价8.1 复习笔记8.2 课后习题详解8.3 考研真题详解第9章 应用:国际贸易9.1 复习笔记9.2 课后习题详解9.3 考研真题详解第4篇 公共部门经济学第10章 外部性10.1 复习笔记10.2 课后习题详解10.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11章 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11.1 复习笔记11.2 课后习题详解11.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12章 税制的设计12.1 复习笔记12.2 课后习题详解12.3 考研真题详解第5篇 企业行为与产业组织第13章 生产成本13.1 复习笔记13.2 课后习题详解13.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14章 竞争市场上的企业14.1 复习笔记14.2 课后习题详解14.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15章 垄 断15.1 复习笔记15.2 课后习题详解15.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16章 垄断竞争16.1 复习笔记16.2 课后习题详解16.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17章 寡 头17.1 复习笔记17.2 课后习题详解17.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6篇 劳动市场经济学第18章 生产要素市场18.1 复习笔记18.2 课后习题详解18.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19章 收入与歧视19.1 复习笔记19.2 课后习题详解19.3 考研真题详解第20章 收入不平等与贫困20.1 复习笔记20.2 课后习题详解20.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7篇 深入研究的论题第21章 消费者选择理论21.1 复习笔记21.2 课后习题详解21.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22章 微观经济学前沿22.1 复习笔记22.2 课后习题详解22.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二部分 模拟试题及详解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模拟试题及详解(一)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模拟试题及详解(二)第一部分 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1篇 导 言第1章 经济学十大原理1.1 复习笔记1.经济学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稀缺的资源有效地配置给相互竞争的用途,以使人类的欲望得到最大限度满足的科学。

微观经济学原理

微观经济学原理

微观经济学原理
微观经济学是研究经济系统中个体行为和市场交互的经济学分支。

它通过分析个体决策和市场机制来解释经济现象和问题。

微观经济学的核心原理包括供需关系、边际效益、个体理性选择和市场效率等。

供需关系是指市场上商品或服务的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关系。

供给量取决于生产成本和市场价格,需求量取决于消费者偏好和收入水平。

供给量和需求量的变化会导致价格的变动。

边际效益原理认为,人们在做出决策时考虑的是每个额外单位的效益和成本。

当额外的效益大于额外的成本时,人们会做出决策。

这个原理解释了为什么人们在追求最大化效用时会作出权衡和妥协。

个体理性选择原理认为,个体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会根据成本、效益和偏好来做出决策。

个体是否参与交易取决于他们判断的成本与收益。

市场效率原理指的是市场能够实现资源的最有效配置,即市场上的商品和服务价格能够反映供需之间的平衡关系。

当市场达到均衡状态时,资源会自动分配到最具价值的用途,实现市场效率。

除了以上几个核心原理,微观经济学还涉及到其他概念和理论,如弹性、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等。

这些原理和概念帮助我
们理解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和机制,为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经济学原理 (17.1)--微观经济学前沿:实验与行为经济学

经济学原理  (17.1)--微观经济学前沿:实验与行为经济学

PD Game Left (A)
Top (A)
Bottom (B)
7, 7 10, 2
Right (B) 2, 10 4, 4
SI Game Left (A)
Top
7, 7
(A)
Bottom 9, 2 (B)
Right (B) 2, 9 10, 10
When PD is paired with SI, the proportion of SS is weakly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PD is played alone (46 vs. 18%, p=0.070, 1-sided permutation tests).
② 多等 1 个月, 7 个月后给您 300 元【选择②,结束问卷】
看到您还是选择 6 个月后拿 200 块,而不是 7 个月后拿 300 块,老板说,“那你要 24 多少钱才愿意 7 个月后领加班费呢?” 请填写任意一个大于 300 的数。 【在右侧答
案框中填写,结束问卷】
Present bias: People are more impatient now than in the future.
What do they tell us? Social Preference
• Pdeeocipsiloencso.nsider fairness, reciprocity, and other-regarding preferences in their • Example: Chen, Li, Liu and Shih, Forthcoming, Games and Economic Behavior, 2014. • SfoSiafalopedrrutrarroaaseaeggmyegmdntaaosmeritmnniinfsigedftiieg,zzansiimenfwaaritfosfytttoeaeiifii:cnaoorxlmaAmeneginnmnnssdsia((ntst.etisnlizihyIbecntmniihehnpfavlfenuoagueciwscmiknsolcssaitogelt)ie-t)lrrrgneeiixoakikdafdtpftuetfetoeecohelnenyonrgrerdtctityottimeshsitoartiayedntynebl,coiindeesnheawiwftcnaogpfpeocetconorrimoecfioisirsifstnkenonieosocddn.tsfhnaouoIeipinetfngcngrhartith’ecdc’laserysrtotetedehdi,dimncfnaiecafilitlsecopropiteitrmranmaemyaetnrfgamopfilimtlasnesysnaoaerc’artgdntscmehgeigio,vdtveaauohpepemmtmlrerlurtoydisiembeicdeinitsn.hlsih,ii.imacnomameBtgiueciyumcoonnaeomptnaisinvcorvij-aooeiotfeamrnnrmrfatosfdiaicnoilnmrt,lhacgrygnpatootiaiaailongnnoltreapdnuttnmieiahrcvgralieieaepdljsotUauf,iinaonanctnlitsstineingd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笔记(第22章 微观经济学前沿)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笔记(第22章  微观经济学前沿)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第22章微观经济学前沿复习笔记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不对称信息获得相关知识的差别被称为信息不对称。

1.隐蔽性行为:委托人、代理人及道德风险(1)道德风险道德风险(moral hazard)是指一个没有受到完全监督的人从事不诚实或不合意行为的倾向。

代理人代表委托人完成一些工作时出现的问题即是道德风险。

代理人是指一个为另一个(称为委托人)完成某种行为的人。

委托人是指让另一个人(称为代理人)完成某些行为的人。

(2)道德风险问题的解决措施雇主是委托人,而工人是代理人。

道德风险问题是工人没有受到充分监督时责任心下降的诱惑。

雇主可以用各种方法对这个问题做出反应:①更好的监督。

雇用保姆的父母在自己家里安装隐蔽录像机,以便在父母外出时录下保姆的行为。

其目的是抓住不负责的行为。

②高工资。

根据效率工资理论,一些雇主会选择向其工人支付高于劳动市场供求均衡水平的工资。

赚到这种高于均衡水平工资的工人不太可能会怠工,因为如果他被抓住并被解雇,他就可能无法再找到另一份高工资工作。

③延期支付。

企业会延迟支付工人的部分报酬,因此如果工人被抓住怠工并被解雇,他就会遭受较大的惩罚。

延期报酬的一个例子是年终奖金。

类似地,一个企业可能会选择在工人生命的后期进行支付。

因此,工人的工资随着年龄而增加可能不仅仅反映经验带来的利益,也是对道德风险的一种反映。

2.隐蔽性特征:逆向选择和次品问题(1)逆向选择的含义逆向选择(adverse selection)是指从无信息一方的角度看,无法观察到的特征组合变为不合意的倾向。

经济学原理(微观部分)

经济学原理(微观部分)

经济学原理(微观部分)经济学原理是经济学的基础,它是经济学研究的起点。

本篇文章主要介绍经济学原理中的微观经济学部分,主要包括生产者理论、消费者理论和市场均衡。

一、生产者理论生产者理论主要关注生产者如何制定生产计划以达到最大利润。

在生产者理论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是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

边际成本是指生产一个单位所需要的成本,边际收益是指生产一个单位所获得的额外收益。

在制定生产计划时,生产者需要将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进行比较,以确定最佳生产水平。

当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时,即达到最大利润的水平。

此时,生产者应该停止增加生产,因为增加生产将导致边际成本大于边际收益,从而导致利润下降。

生产者理论还可以用来解释竞争性市场中的股价的变化。

当制造商收到投资者的信号警告时,由于利润增加,他们将增加生产,导致股价下降。

相反,当投资者感到乐观时,由于利润下降,生产者将减少生产,导致股价上涨。

生产者理论的另一个应用是在制定环保政策时。

在没有任何政府干预的情况下,高污染企业很少会采取降低污染的措施,因为这将增加他们的成本。

政府可以通过征收污染排放费,让高污染企业面临更高的成本,从而激励他们采取措施减少污染。

二、消费者理论消费者理论主要关注消费者如何根据其预算约束选择最佳消费组合。

在约束的情况下,消费者会根据其偏好函数选择最满意的消费组合。

最基本的消费者理论概念是边际效用和收入效应。

边际效用是指消费最后一个单位所提供的额外效用,收入效应是指消费通过改变收入而引起的消费量变化。

当消费者面临收入变化时,他们会根据其边际效用和收入效应调整其消费组合。

在一般情况下,当收入上涨时,消费者会倾向于增加正常商品的消费,并减少相对于其他商品的数量。

相反,当收入下降时,消费者倾向于减少正常商品的消费,增加相对于其他商品的数量。

消费者理论可以用来解释不同市场之间的市场交换价值问题。

市场交换价值是指市场双方获得的总效用。

在供需曲线交叉的地方,市场交换价值达到最大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rinciples of Economics II (Spring 2012)
Homework #1
(Lecture 1-2, Due on Mar. 7, 2012, submitted in class)
Note:All textbook problem numbers refer to “Problems and Application” part in corresponding chapter, the 5th international student edition of the textbook.
For Chapter 18
1.Textbook, Chapter 18, #1
2.Textbook, Chapter 18, #8
3.Textbook, Chapter 18, #9
4.Textbook, Chapter 18, #10
5.When a labor market is a monopsony, the monopsony firm
a.hires more workers than would a competitive firm.
b.hires fewer workers than is socially-optimal.
c.pays a higher wage than would a competitive firm.
d.is nevertheless regarded as a competitive firm in both the input and output markets.
6.技术进步与劳动市场
某城市有许多家相同的快递公司,他们雇佣的送快递工每人每天可以送10份快件。

该城市每天需要送快递的潜在顾客数量为10万人,每个顾客愿意为每份快件支付10元。

送快递工处于一个竞争的劳动市场上。

(1)画出送快递工市场的劳动需求曲线。

(2)画出送快递工市场的劳动供给曲线。

送快递工的均衡工资是多少?均衡的送快递数量是多少?是否可能有多种结果?如果是,分别在图形中加以表示。

解释你的
结论。

(3)现在,技术进步使得每个送快递工每天可以送15份而非10份快件。

重新画出劳动需求曲线。

送快递工的均衡工资是上升,下降,还是都有可能?此时,均衡的
送快递数量是上升,下降,还是都有可能?利用图形解释你的结论。

(4)假定技术进步不仅使得每个送快递工每天可以送15份而非10份快件;而且经济增长使得潜在的顾客数量从10万人增加到15万人。

此时,送快递工的均衡工资
是上升,下降,还是都有可能?均衡的送快递数量是上升,下降,还是都有可能?
利用图形解释你的结论。

For Chapter 19
7.Textbook, Chapter 19, #1
8.Textbook, Chapter 19, #9
9.Textbook, Chapter 19, #11
10.超级明星现象
杰克和吉尔分别是幸福小镇与和谐小镇的两位歌手。

相比较而言,杰克是一位略微优秀一些的歌手,两个小镇的每个居民每个月都愿意花10美元听杰克的一场音乐会,而只愿意花9美元听吉尔的音乐会。

小镇演出场地很小,每一场音乐会只能容纳100人,而每个小镇有1,000个居民。

两位歌手开办一场演唱会的成本为500美元。

不过,他们每个月最多只能办两场音乐会——再增加场次会极大损害两位歌手的嗓子,带来巨大的成本。

(1)假定这两个小镇距离遥远,交通不便,因而杰克和吉尔分别成为了两个小镇演唱会的垄断提供者。

计算他们各自的月收入(即作为企业的利润)。

二者的收入相差多少美元?
(2)现在假定由于交通设施的改进,两位歌手可以无成本地来往两地,进行巡回演出。

这使得杰克和吉尔成为了两个小镇演唱会的竞争提供者。

你预计此时他们各自的月收入是多少?二者的收入相差多少?给出你的分析过程。

(3)现在,技术进入使得两位歌手可以每月灌制一张唱片以满足小镇居民的需求。

假定小镇居民对于听唱片和听演唱会的支付意愿是相同的。

灌制一张唱片需支付固定成本为1,000美元,复制每张唱片的额外成本为1美元,可以复制任意数量。

考虑两个歌手分别是各自小镇歌曲市场的垄断提供者的假定。

此时,两个歌手会选择继续开演唱会,还是灌制唱片?如果是后者,唱片的价格为多少?他们各自的月收入是多少?收入差距是多少?
(4)紧接第(3)问。

现在考虑两位歌手的唱片均可以在两个小镇销售,忽略运输成本。

这使得两位歌手成为了歌曲市场的竞争提供者。

此时,两个歌手会选择继续开演唱会,还是灌制唱片?如果是后者,唱片的价格为多少?他们各自的月收入是多少?
收入差距是多少?(假定当消费者从不同歌手提供产品中获得相同消费者剩余时,他略微倾向于购买更优质的产品,即杰克的产品。


(5)紧接第(4)问。

考虑以下条件改变对杰克和吉尔收入差距的影响。

(i)消费者对吉尔的演唱的评价下降到8美元。

(ii)两个小镇的居民人数各自上升至2,000人。

通过计算回答。

(6)通过以上分析,总结在劳动力市场上产生超级明星的条件。

For Chapter 20
11.Textbook, Chapter 20, #7
12.Textbook, Chapter 20, #9
13.收入不平等
一个经济当中有三类人:低收入者、中等收入者和高收入者。

每一类人内部收入没有差别。

(1)在下图中画出由这三类人组成经济的洛仑兹曲线(即累计人口比例和累积收入比例的关系曲线)。

如何根据图形计算衡量收入不平等的基尼系数?简单加以说
明。

(2)假定低收入者的收入提高了,但仍然低于中等收入者。

洛仑兹曲线将会如何变化?用图形表示。

能够确定收入不平等程度如何变化吗?功利主义者、自由主义者和自由意志主义者会怎样看待这种变化?(3)
假定高收入者的收入提高,其他两个收入阶层收入没有变化。

洛仑兹曲线将会如何变化?用图形表示。

能够确定收入不平等程度如何变化吗?功利主义者、自由主义者和自由意志主义者会怎样看待这种变化?(4)假定中等收入者收入提高,其他两个收入阶层收入没有变化。

洛仑兹曲线将会如
何变化?用图形表示。

能够确定收入不平等程度如何变化吗?功利主义者、自由主义者和自由意志主义者会怎样看待这种变化?
(5)假定部分但非全部低收入者收入上升,成为了中等收入者。

洛仑兹曲线将会如何变化?用图形表示。

能够确定收入不平等程度如何变化吗?功利主义者、自由主义者和自由意志主义者会怎样看待这种变化?
(6)
政府对每个高收入者征收相同数量的税收,并转移给每个低收入者相同的收入。

但高收入者收入仍然高于中、低收入者。

洛仑兹曲线将会如何变化?用图形表示。

能够确定收入不平等程度如何变化吗?功利主义者、自由主义者和自由意志主义者会怎样看待这种变化?0
1
累计人口比例
累计收入比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