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经济主要社会指标(截止2012年12月)

合集下载

铜仁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铜仁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铜仁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2年,铜仁市紧扣“两加一推”主基调,抢抓国发2号文件和武陵山片区扶贫攻坚规划实施的历史性机遇,克服了世界经济低迷、国内经济下行等不利因素影响,奋力追比进位,大力推进“三化同步和一业振兴”,全市经济社会呈现出“发展提速、转型加快、结构向优、活力增强、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

预计全市地方生产总值完成447亿元,增长17%,完成年初计划目标,比上年净增89.75亿元、增速提高1.5个百分点,其中一产120亿元,二产132亿元,三产195亿元,分别增长9%、21%和20%。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00亿元,增长65.1%,完成计划任务,比上年净增276亿元。

财政总收入完成63.73亿元,增长25.89%,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36.57亿元,增长28.73%。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06.2亿元,增长18%。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338元,增长1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802元,增长20%,完成年初计划任务。

金融机构存款余额532.14亿元、贷款余额381.38亿元,分别增长18.55%、26.91%,金融机构累计发放贷款234.72亿元,增长62.12%。

全面实现小康程度达到67%,比上年提高3.1个百分点。

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6.80:29.50:43.70,历史性地实现二产超过一产,取得了农业主导型经济向工业主导型经济转变的重大突破。

(一)投资总量显著扩大,发展基础不断夯实。

一是牢固树立抓投资就是抓发展,抓大项目就是抓大发展的理念,着力推进项目建设和管理,投资强度前所未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00亿元,增长65.1%,接近“十一五”期间累计完成投资数,“十二五”开局两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超出“十五”和“十一五”十年累计数200多亿元。

其中228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10亿元,超目标任务约 77亿元。

二是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铜大高速公路建成通车,解决了主城区不通高速公路的窘境,新增高速公路56公里,杭瑞高速铜仁段、思剑高速公路加快建设,铜仁至松桃、沿河至德江、江口经石阡至瓮安高速实质性开工,铜仁至怀化、铜仁绕城高速前期工作基本完成;实施国省干道改造60公里,松桃道塘、石阡花山水库已下闸蓄水,规划到2020年建设的20座中型水库已开工6座,交通、电力、通信建设项目投资分别完成135.2亿元、21.19亿元、5.7亿元,全面超额完成全年计划任务。

2(徽县)现状及发展讲解

2(徽县)现状及发展讲解

2 经济社会和交通运输发展现状及规划项目影响区根据对项目的影响程度,一般按行政区域分为直接影响区和间接影响区,根据对各地区经济和交通的影响程度以及区域内物流、人流和车流集散的特点,结合各地区社会经济、交通运输现状和路网状况,本项目直接影响区为甘肃省、陇南市及徽县、两当县,间接影响区为武都区、康县、西和县、成县、天水市、陕西省及其汉中市、宝鸡市、凤县。

2.1研究区域概况本项目研究区域位于陇南市徽县和两当县境内。

陇南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处秦巴山区。

东西长221公里,南北宽220公里。

东连陕西,南接四川,西邻甘南藏族自治州,北依定西市和天水市。

面积27923平方公里,人口282.77万,是甘肃境内唯一的长江流域地区。

在秦巴山地西部与青藏高原东侧边缘交汇地带,素称“秦陇锁钥,巴蜀咽喉”,被人们赞誉为“陇上江南”,区域内自然资源和矿产资源、旅游资源均较为丰富。

图2-1 项目影响区分布图徽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处西秦岭南麓,嘉陵江上游的徽成盆地,东邻秦川,南通巴蜀,全县辖15个乡镇,213个行政村,总人口20.14万人,总面积2722平方公里,海拔在700—2000米之间,南北为山地,中部为浅山丘陵,气候宜人,风景秀美,植被茂盛,物产丰饶,素有“陇上小江南”之美誉。

徽县工业相对较为发达,有进入全省工业60强的甘洛集团、宝徽集团,且物产丰富。

两当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处陕甘川交界的秦岭山区,属长江上游嘉陵江水系。

北靠天水,西邻徽县,东南二面与陕西宝鸡、汉中相连。

全县辖3镇9乡,118个行政村,4个社区,总人口4.48万人,全县总面积1374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12.01万亩。

2.2 项目影响区域经济社会现状及发展2.2.1经济社会现状2.2.1.1直接影响区1.甘肃省甘肃省简称“甘”,又简称“陇”,地处黄河上游,是我国西北内陆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的交会地带。

全省面积45.4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面积的4.72%。

西安统计年鉴2012

西安统计年鉴2012

西安统计年鉴2012编辑说明《西安统计年鉴2012》系统收录了全市、区县及开发区2011年经济、社会各方面统计数据,以及重要历史年份主要统计数据,是一部全面记载西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的大型连续性统计文献资料和重要工具书。

本年鉴正文内容分为二十个篇章:(一)综合;(二)国民经济核算;(三)人口、从业人员与职工工资;(四)固定资产投资;(五)财政;(六)物价指数;(七)人民生活;(八)城市公用事业;(九)环境保护;(十)农业;(十一)工业;(十二)能源;(十三)建筑业;(十四)运输和邮电;(十五)国内贸易;(十六)对外经济贸易和旅游;(十七)金融业;(十八)教育和科技;(十九)文化、体育、卫生、社会福利和其他;(二十)企业调查。

同时,为方便读者使用,各篇章前设有简要说明和主要统计指标,对本篇章的主要内容、资料来源、以及历史变动情况予以简要概述,篇末附有《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为便于国内外读者查阅,本年鉴全部内容均采用中英文对照编辑。

与《西安统计年鉴2011》相比较,本年鉴在内容和篇章结构上主要做了如下修订:在综合部分中,删除各部门机构情况,增加基本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各区县国民经济和社会主要指标等内容;将能源从工业能源中分出,成为独立篇章,并增加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单位生产总值电耗、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等内容;财政、人民生活、城市公用事业、环境保护、建筑业等部分中均增加了各区县主要指标和主要年份历史数据。

本年鉴各篇资料均为正式年报数,因此,凡与本茸鉴有出入的均以本年鉴为准。

该年鉴全书682页,PDF格式,鉴于本网规定,无法在此上传浏览,以上您看到的只是年鉴简介,打算购买该年鉴电子版的朋友请及时与QQ542354388 联系。

《以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推进陕西文化强省建设》12月24日最新题库和答案4

《以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推进陕西文化强省建设》12月24日最新题库和答案4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陕西科学发展》考试题目:共42题| 考试时间:60分钟| 距离结束还有59分57秒1. 【单选题】发展生产力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政府的(c)。

【2 分】A. 经济调节B. 市场监管C. 公共服务D. 社会管理2. 【单选题】我国银行体系中中央银行居于(b)。

【2 分】A. 核心地位B. 领导地位C. 商业银行D. 中央银行3. 【单选题】二战后,多数发达国家都不同程度的实现了增长方式由()向(c)的转变。

【2 分】A. 集约型向粗放型B. 全面型向均衡型C. 粗放型向集约型D. 均衡型向全面型4. 【单选题】通常(d)成为发达地区经济增长对落后地区影响的主要效应。

【2 分】A. 转移效应B. 攀比效应C. 扩散效应D. 示范效应5. 【单选题】良好的政绩最根本的是(d)。

【2 分】A. 体现全面发展B. 体现协调发展C. 体现可持续发展D. 体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6. 【单选题】(c)认为政府只要能为他所管辖的人民提供基本的公共产品,能为下属臣民提供安全保障,那么人民就会认同这种政府管理和国家权力【2分】A. 妥协论B. 正义论C. 契约论7. 【单选题】公共产品的定价一般都是由(c)决定的。

【2 分】A. 供给方B. 需求方C. 政府D. 市场8. 【单选题】社会运行的起点和过程公平属于(a)【2 分】A. 规则公平B. 机会公平C. 分配公平D. 收益公平9. 【单选题】新自由主义者认为政府失灵主要源于(c)【2 分】A. 政府行为低效B. 缺乏监督C. 政府公职者的自私D. 监督信息不完备10. 【单选题】生产要素的定价问题实质是决定收入分配的(c)问题。

【2 分】A. 交易B. 定价C. 分配机制D. 运行机制11. 【单选题】累积过程理论认为,发达地区对落后的经济增长具有不利影响和(c)。

【2 分】A. 示范效应B. 扩散效应C. 攀比效应D. 转移效应12. 【单选题】一般来说,垄断性的利益集团经常都会出现在(b)市场结构中。

GDP核算月度基础指标收集表

GDP核算月度基础指标收集表

马关县 绝对量 GDP核算主要基础指标 当月 农业增加值(按季,万元) 规上工业增加值(万元) 公路运输总周转量(万吨公里) 水上运输总周转量(万吨公里) 邮政业务总量(万元)) 批发业销售额(万元) 限额以上批发业销售额占全部批发业的比重(%) 零售业销售额(万元) 限额以上零售业销售额占全部零售业的比重(%) 住宿业营业额(万元) 限额以上住宿业营业额占全部住宿业的比重(%) 餐饮业营业额(万元) 限额以上餐饮业营业额占全部餐饮业的比重(%) 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万元) 银行及其他金融活动营业税(万元) 建安工程完成额(万元) 商品房(含期房、现房)销售面积(平方米) 房地产业单位从业人员(按季,人) 房地产业单位从业人员劳动者报酬(按季,万元) 电信业务总量(万元) 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含L、O、R门类)营业税(万元) 其中:L门类(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营业税(万元) O门类(居民服务和其服务业)营业税(万元) R门类(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营业税(万元) 第三产业营业税(万元)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万元) 全社会用电量(万千瓦时) 其他非营利性服务业(含M、N、P、Q门类) 单位从业人员(按季,人) 其他非营利性服务业(含M、N、P、Q门类) 单位从业人员劳动者报酬(按季,人) 单位负责人: 填报人: 填报日期: 年 月 日 累计 当月 累计 当月 增长速度(%) 绝对量
云南省州(市)、县(市、区)2012年1- 月GDP核算主要基础指标收集表
填报单位: (章)
全州合计 GDP核算主要基础指标 农业增加值(按季,万元) 规上工业增加值(万元) 公路运输总周转量(万吨公里) 水上运输总周转量(万吨公里) 邮政业务总量(万元)) 批发业销售额(万元) 限额以上批发业销售额占全部批发业的比重(%) 零售业销售额(万元) 限额以上零售业销售额占全部零售业的比重(%) 住宿业营业额(万元) 限额以上住宿业营业额占全部住宿业的比重(%) 餐饮业营业额(万元) 限额以上餐饮业营业额占全部餐饮业的比重(%) 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万元) 银行及其他金融活动营业税(万元) 建安工程完成额(万元) 商品房(含期房、现房)销售面积(平方米) 房地产业单位从业人员(按季,人) 房地产业单位从业人员劳动者报酬(按季,万元) 电信业务总量(万元) 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含L、O、R门类)营业税(万元) 其中:L门类(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营业税(万元) O门类(居民服务和其服务业)营业税(万元) R门类(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营业税(万元) 第三产业营业税(万元)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万元) 全社会用电量(万千瓦时) 其他非营利性服务业(含M、N、P、Q门类) 单位从业人员(按季,人) 其他非营利性服务业(含M、N、P、Q门类) 单位从业人员劳动者报酬(按季,人) 绝对量 当月 累计 增长速度(%) 当月 累计 绝对量 当月 累计 文山市 增长速度(%) 当月 累计 绝对量 当月 累计 砚山县 增长速度(%) 当月 累计 绝对量 当月 累计 西畴县 增长速度(%) 当月 累计 当月 麻栗坡县 绝对量 累计 增长速度(%) 当月 累计

山西省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图表全)

山西省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图表全)

山西省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山西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山西调查总队2013年3月1日2012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山西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人民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科学发展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和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推动转型跨越发展,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新进展。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全省生产总值12112.8亿元,比上年增长10.1%。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97.9亿元,增长6.0%,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8%;第二产业增加值7009.1亿元,增长10.9%,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7.8%;第三产业增加值4405.9亿元,增长9.5%,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6.4%。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3628元,按2012年平均汇率计算为5327美元。

全年全省财政总收入2650.4亿元,增长17.2%。

一般预算收入1516.4亿元,增长25.0%。

税收收入1045.2亿元,增长19.8%,其中国内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和城建税共计完成税收926.0亿元,增长19.4%。

一般预算支出2761.5亿元,增长16.6%。

其中农林水事务支出增长28.2%,教育支出增长32.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10.3%,医疗卫生支出增长12.6%,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增长22.3%,节能环保支出增长7.7%。

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5%,其中,食品价格上涨4.2%。

商品零售价格上涨1.8%。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1.2%。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5.5%,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下降5.8%,生活资料价格上涨0.4%。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1.9%。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5.4%。

全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51.1万人。

转移农村劳动力43.2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38%。

国务院正式批复《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2012全国各省市区人均可支配收入及排名

2012全国各省市区人均可支配收入及排名

2012全国各省市区人均可支配收入及排名指标名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指标含义:可支配收入=家庭总收入-个人所得税-交纳社保支出-记账补贴调查方式:抽样调查调查时点:2011年1-12月发布时间:2012年1月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各省市统计公报说明:增长速度为名义增速,未扣除价格因素各省市最终收入数据以统计年鉴数据为准-----------------------------------------------人均可支配排名增速人均GDP收入(元/人)(%)排名上海36230113.8 2北京32903213.2 3浙江30971313.2 5天津26921410.8 1广东26897512.68江苏26341614.8 4福建24907714.410山东22792814.39辽宁20467915.57内蒙古204081015.3 6重庆202501115.512吉林193001214.011广西188551310.527江西186571412.725安徽186061517.826云南185761615.630湖北183741714.413湖南183691817.919海南183691917.923河北182922013.014陕西182452116.215山西181242215.818河南180002313.021四川178992415.824宁夏175972514.617黑龙江156962613.3 16青海156002712.622 新疆155132813.720 甘肃149692913.529 贵州141433012.0 31 西藏135443113.028。

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3年2月22日2012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全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按照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认真贯彻落实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2]519322亿元,比上年增长7.8%。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2377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235319亿元,增长8.1%;第三产业增加值231626亿元,增长8.1%。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1%,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5.3%,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4.6%。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6%,其中食品价格上涨4.8%。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1.1%。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1.7%。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1.8%。

农产品生产者价格[3]上涨2.7%。

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月环比上涨的城市个数年末为54个。

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6704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37102万人。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266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与上年末持平。

全国农民工[4]总量为26261万人,比上年增长3.9%。

其中,外出农民工16336万人,增长3.0%;本地农民工9925万人,增长5.4%。

年末国家外汇储备33116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1304亿美元。

年末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兑6.2855元人民币,比上年末升值0.25%。

全年全国公共财政收入[5]117210亿元,比上年增加13335亿元,增长12.8%;其中税收收入100601亿元,增加10862亿元,增长12.1%。

二、农业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1127万公顷,比上年增加69万公顷;棉花种植面积470万公顷,减少34万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398万公顷,增加12万公顷;糖料种植面积203万公顷,增加9万公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主要指标
2005年 3690 1374 4.01 1055.74 3933.72 435.77 1951.36 1650.63 1546.59 10674 113.7 107.7 116.1 115.9 112.5 113.5 1651.14 43.3 2006年 3699 1447 4.04 1081.88 4743.61 484.81 2452.44 2094.02 1806.36 12840 113.9 107.4 114.6 114.5 114.9 113.7 2059.16 44.4 2007年 3708 1506 4.05 1111.79 5757.29 592.63 2986.46 2544.42 2178.20 15546 115.8 105.0 117.5 118.1 116.5 115.6 2599.06 45.6 2008年 3718 1565 4.08 1140.38 7314.58 753.72 3861.12 3274.57 2699.74 19700 116.4 107.6 118.5 118.7 115.8 116.1 3462.21 47.3 186.65 2.6 1.416 1.368 -3.41 2.620 1976 957 368 651 334.19 249.09 22.40 62.69 108.80 62.44 323.23 14796 2.460 1986 956 375 655 334.77 246.50 21.10 67.17 118.50 108.60 323.74 16918 1.306 -4.55 2.270 2013 933 401 679 342.00 247.34 20.73 73.93 134.60 122.80 330.86 21296 1.228 -5.94 2.009 2039 909 420 710 344.39 248.06 19.78 76.55 136.59 138.60 332.06 25942 2009年 3727 1621 4.00 1173.74 8169.80 789.64 4236.42 3501.25 3143.74 21947 113.6 104.9 113.8 111.6 115.3 113.3 3971.78 48.6 226.64 2.8 1.172 -4.56 1.892 2060 876 493 691 352.39 243.91 16.63 91.85 142.60 139.70 335.28 30185 2010年 3735 1707 3.72 1198.37 10123.48 988.45 5446.10 4558.97 3688.93 27133 114.6 105.8 118.0 118.7 112.1 114.4 5011.39 49.5 285.96 2.8 1.129 -3.64 1.770 2074 856 561 657 364.81 253.20 15.00 96.61 190.28 142.50 342.77 34299 2011年 3743 1770 3.69 1224.90 12512.30 1220.90 6935.59 5857.92 4355.81 33464 113.9 105.9 116.4 117.1 112.5 113.7 6318.20 50.5 380.26 3.0 0.846 -3.56 1.249 2059 824 585 650 393.70 263.52 15.24 114.94 206.72 151.90 371.28 39043
工业
第三产业 人均生产总值 生产总值指数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
工业
第三产业 人均生产总值指数 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 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比重 文化产业增加值 文化产业增加值比重 单位GDP能耗 单位GDP能耗比上年增长 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 就业人员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城镇单位就业人员 城镇国有单位 城镇集体单位 城镇其他单位 城镇私营经济就业人员 城镇个体经济就业人员 城镇单位在岗职工人数 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
2000年 3644 1176
2001年 3653 1228 4.16
2002年 3662 1268 4.12 978.45 2253.39 282.21 1007.56 819.51 963.62 6161 111.1 103.5 113.4 115.2 111.0 110.9
2003年 3672 1305 4.29 1003.06 2587.72 302.66 1221.17 1006.92 1063.89 7057 111.8 104.1 115.8 116.8 109.8 111.5
3-1
指 年底常住人口
#
陕西省经济
2004年 3681 1338 4.26 1029.31 3175.58 372.28 1553.10 1306.50 1250.20 8638 112.9 108.6 116.7 118.6 109.7 112.6

单 位 万人 万人 ‰ 万户 亿元 亿元 亿元 亿元 亿元 元 上年=100 上年=100 上年=100 上年=100 上年=100 上年=100 亿元 % 亿元 % 吨标准煤/万元 % 吨标准煤/万元 万人 万人 万人 万人 万人 万人 万人 万人 万人 万人 万人 元
1912 997 364 551 330.29 254.38 24.80 51.11 122.49 62.40 319.36 11461
1941 965 361 615 331.58 251.30 23.90 56.38 110.25 73.80 318.54 13024
327.60 7804
323.79 9120
1813 1010 299 504 337.08 272.35 30.24 34.49
1785 994 61.89
1874 1003 308 563 331.61 260.76 26.40 44.46 116.40 63.54 321.76 10351
城镇人口
人口自然增长率 年底总户数 生产总值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
948.06 1804.00 258.22 782.58 629.88 763.20 4968 110.4 104.0 111.1 111.3 112.1 109.6
960.84 2010.62 263.63 878.82 706.62 868.17 5511 109.8 101.9 111.2 111.8 111.2 109.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