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综合素质大题必背

合集下载

中学综合素质必背知识点

中学综合素质必背知识点

中学综合素质必背知识点中学综合素质是指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下面是几个必背的中学综合素质知识点:
1. 国家根本制度、宪法基本原则和法律法规。

2. 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和传统美德,包括传统节日、风俗习惯、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

3. 科学文化知识,如数理化、生物、地理、历史、政治、法律、经济、哲学、语言等领域的基本知识和常识。

4. 社会常识,如安全教育、交通规则、消费者权益、公共卫生、环保知识等。

5. 生活常识,如健康、饮食、居家、生活安排、人际关系等。

6. 心理健康知识,如自我认知、情绪管理、人际沟通、应对挫折、心理疾病等。

7. 艺术素养,包括音乐、舞蹈、戏剧、美术、书法等领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8. 体育健康知识,如体育锻炼、运动安全、体育比赛规则等。

9. 创新创业知识,如发明创造、创业经验、市场营销、创业法律等。

10. 社会责任和公民道德,如公益事业、志愿服务、文明礼仪、家庭教育等。

以上是中学综合素质必背的一些知识点,学生需要逐步学习掌握并在日常生活中实践运用。

1/ 1。

中学综合素质必背知识点

中学综合素质必背知识点

中学综合素质必背知识点中学综合素质是指学生在知识、能力、品德、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它是中学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也是中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为了帮助中学生全面发展,以下是中学综合素质必背的知识点。

一、知识1.语文知识: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包括词语、句子、语法、修辞、常见成语、文言文阅读等。

2.数学知识: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包括数的性质、代数式、函数、几何知识、概率等。

3.英语知识:掌握英语基础知识,包括单词、语法、阅读、听力、口语等。

4.科学知识:掌握科学基础知识,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

5.历史知识:掌握历史基础知识,包括中国古代史、近现代史、世界史等。

二、能力1.语文能力:包括阅读理解、写作能力、口语表达能力、演讲能力等。

2.数学能力:包括数学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数学推理能力等。

3.英语能力:包括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翻译能力等。

4.科学能力:包括科学实验能力、科学探究能力等。

5.历史能力:包括历史研究能力、历史分析能力等。

三、品德1.爱国主义:热爱祖国,维护国家利益,不断提高国家形象。

2.集体主义:尊重集体,关心集体,为集体荣誉而奋斗。

3.民主主义:尊重个人权利,尊重民主,参与民主决策。

4.法制观念:遵守法律,尊重法律,自觉维护法律权威。

5.道德观念:尊重他人,诚实守信,积极向上,热心助人。

四、情感1.友爱情感:与同学、老师、家人等建立良好的友爱关系。

2.家庭情感:尊重父母,关心家人,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

3.社会情感:关注社会问题,参与公益活动,热心帮助他人。

4.自我情感:自信、自尊、自爱,建立良好的自我形象。

5.爱情情感:在恋爱关系中尊重对方,建立健康的爱情观。

五、态度1.学习态度:积极主动,勤奋学习,追求卓越,不断提高。

2.生活态度:乐观向上,积极生活,珍惜生命,不断进步。

3.社交态度:尊重他人,礼貌待人,友善交往,遵守社交规范。

4.职业态度:热爱工作,尽职尽责,不断提高职业素质。

教师资格证《中学综合素质》真题及答案

教师资格证《中学综合素质》真题及答案

教师资格证《中学综合素质》真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哪位教育家被尊称为“现代教育之父”?A.赫尔巴特B.杜威C.夸美纽斯D.洛克正确答案:C.夸美纽斯。

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A.专业能力提升B.专业道德修养C.专业发展机会D.专业自我形成正确答案:C.专业发展机会。

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学校文化的范畴?A.制度文化B.环境文化C.精神文化D.活动文化正确答案:D.活动文化。

二、简答题1、请简述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正确答案: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认知能力的发展:中学生的认知能力逐渐增强,表现为思维更加活跃、记忆能力提高、学习能力强等。

(2)情感和情绪的变化:中学生的情感和情绪容易波动,表现为喜怒无常、情绪不稳定等。

(3)自我意识的发展:中学生开始自己的内心世界,表现为独立思考、自我评价等。

(4)社交技能的发展:中学生开始社交关系,表现为交友、合作、分享等。

2、请简述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正确答案: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包括以下几点:(1)学生的发展:新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为本,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教师的成长: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是课程实施的主体,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

(3)课程的发展:新课程改革强调课程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课程的更新和发展。

三、材料分析题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一名教师在课堂上讲解课文《背影》,发现学生小李在偷偷玩手机。

这位教师走到小李身边,提醒他注意听讲,但小李却不予理睬。

这位教师很生气,便命令小李站起来听课,并当众批评了他。

下课后,这位教师向小李询问了情况,发现小李的母亲生病住院,他很担心母亲的情况,所以才会分心玩手机。

这位教师后悔自己没有了解情况就批评了小李,并向他道了歉。

问题:请结合材料分析这位教师的做法是否正确?如果大家是这位教师,大家会怎么做?正确答案:这位教师的做法不完全正确。

虽然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听讲是正确的,但当众批评学生可能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中学综合素质题库及参考答案(2)

中学综合素质题库及参考答案(2)

中学综合素质题库及参考答案(2)1、教师终身学习在教学中的作用不包括()。

A、教师终身学习是教育国际化趋势的要求B、教师终身学习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C、教师终身学习是教学发展的需要D、教师终身学习能够带动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2、体现了教师追求真理、探索真理、捍卫真理的科学精神的优秀品质是()。

A、团结协作B、爱岗敬业C、为人师表D、严谨治学3、“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结合当前教师自身实践,下列对孔子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A、教师要努力学习永不满足,对学生要勤奋教导,不辞辛劳B、教师要讲究教学方法,善于启发学生的心智,不厌其烦地去教导学生C、这段文字充分说明教师以身作则的必要性和重要性D、教师要用仁者之心去爱护学生、关心学生4、教师犹如露珠,滋润着吐艳的花朵;犹如泥土,无私地奉献养分。

这形象地说明了为人师表所具有的()。

A、表率性B、律己性C、真实性D、平凡性和精神的高尚性5、黄老师向民间艺人学习地方戏曲,并将这些内容引入到音乐课教学中,这种做法体现了黄老师()。

A、校本教研的意识B、课程开发的意识C、长善救失的意识D、示范领导的意识6、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职业角色的转变主要有()。

①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②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③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④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是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7、()将成为未来每个教师的基本职业生存方式。

A、终身学习B、学校学习C、交流学习D、探究学习8、刘老师正在上课,学生路路突然站起来,指出刘老师讲课中的错误,刘老师板着脸说:“路路,老师不如你,以后就由你来上课好了!”说完若无其事地继续上课。

下列对该教师行为评价正确的是()。

A、维护了正常的教学秩序 B、漠视了学生的主导地位C、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D、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9、一位教师兴致勃勃地走进教室,突然发现黑板上画了一幅自己的画像,引起课堂上一阵骚动。

综合素质大题必背知识点

综合素质大题必背知识点

综合素质大题必背知识点以下是 9 条综合素质大题必背知识点:1. 学生观呀,那可太重要啦!就像园丁照顾花朵一样,咱得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性呢!你想想,咱要是把所有花修成一样的,那不就没意思啦?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和潜力呀!比如咱们班的小李,虽然学习成绩一般,但他画画超厉害呢!2. 教师观也不能忘!教师可不是简单的教书匠,那得是启明灯呀!好比航海中的灯塔,指引着学生前行。

王老师就特别会引导学生,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

当学生迷茫时,老师就是那盏照亮前路的灯!3. 教育观呀,不就是要全面发展嘛!不能只盯着成绩,那不成了书呆子啦?就像建房子,得根基牢固、各个方面都兼顾到才行呢!咱学校的各种活动不就是为了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么。

4. 教学原则,哎呀,这可得牢记在心呀!就好像炒菜得掌握好火候和调料一样,教学也得有方法呀!张老师用直观教学法,让那些抽象的知识一下子就变得好理解啦,多厉害!5. 德育原则,这可是塑造学生品德的关键呀!就如同雕刻一件艺术品,得精心雕琢。

咱不能随便对待呀!李老师通过榜样示范,让学生们有了学习的楷模,多棒呀!6. 班级管理,这可不是小事呀!一个班级就像一个大家庭,得有秩序、有温暖。

班长就像家长一样,协调着各种事务呢!我们班的班长把班级管理得井井有条,大家都很服他呢!7. 教师职业道德,这可是师德的体现呀!难道不是应该像爱护自己孩子一样爱护学生吗?那些为学生默默付出的老师,难道不值得我们尊敬吗?8. 教学方法的选择,这可不能马虎呀!得根据学生的特点来选,就跟选衣服似的,得合身呀!有的学生适合讨论法,有的适合讲授法,这可得拿捏好呢!9. 教育法律法规,这是保障呀!就像交通规则保障大家安全出行一样。

要是不遵守,那可不得乱套啦?我们得懂法用法呀!我觉得这些综合素质大题必背知识点真的超级重要呀,掌握了它们,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呀!。

教师资格证初中综合素质重点必背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初中综合素质重点必背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初中综合素质重点必背知识点
一、教育心理学
1. 研究理论
- 主要研究理论:行为主义、认知主义、构建主义、社会文化理论等。

- 智力理论:Sternberg的三元智力理论、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等。

- 人的认知过程:感知、思维、记忆等。

2. 发展心理学
- 儿童青少年期的身心发展:生理、心理、社会发展等。

- 起源于儿童发展理论:皮亚杰、维果茨基等。

3. 教育心理学与教育教学
- 教学目标的制定与达成方式。

-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与奖励方式。

- 考试与评价方式。

二、教育法律法规
1. 中小学教育法律法规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

2. 学校规章制度
- 学校管理制度。

- 学校安全制度。

- 学校考试制度等。

3. 学生权益保护法律法规
- 学生权益的法律保护。

- 学生惩戒与纠正措施的规范。

三、教育科学
1. 教学设计
- 教学设计理论和方法。

- 教学设计的步骤和要素。

2. 教学评价
- 教学评价的概念和功能。

- 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 教学方法
- 指导教学法、讨论教学法、探究教学法等。

- 师生互动、学生主体等教学方法。

以上是教师资格证初中综合素质重点必背知识点的简要概述,具体内容可以对相关知识进行更详细的学习和掌握。

综合素质必背考点

综合素质必背考点

选择题:关于综合素质的理解,下列哪项描述最为准确?A. 综合素质仅指个人的专业知识水平B. 综合素质包括个人的道德品质、文化素养、专业技能等多方面素养(正确答案)C. 综合素质只与个人的社交能力有关D. 综合素质是天生具备的,无法通过后天培养提升在提升综合素质的过程中,下列哪项不是有效的方法?A. 广泛阅读,拓宽知识面(正确答案应为有效方法,此处作为对比项)B. 专注于某一领域,忽视其他领域的发展(正确答案)C. 参加社会实践,锻炼实际能力D. 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学习方法综合素质中的“文化素养”主要包括哪些内容?A. 仅指个人的文学修养B. 包括文学、艺术、历史、哲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和修养(正确答案)C. 仅指个人的音乐才能D. 仅指个人的绘画技能下列哪项不是综合素质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体现?A. 有助于提升个人的职业竞争力B. 有助于个人更好地适应社会变化C. 是个人获得成功的唯一因素(正确答案)D. 有助于个人实现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在培养综合素质的过程中,下列哪项是尤为重要的?A. 只注重知识的积累,忽视能力的培养B. 注重知识与能力的平衡发展,同时培养良好的品德和习惯(正确答案)C. 只注重能力的培养,忽视知识的积累D. 只注重品德的培养,忽视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综合素质的提升对于个人来说,具有哪些长远意义?A. 仅限于提升当前的工作表现B. 有助于个人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持续进步和成长(正确答案)C. 仅限于提高个人的社交能力D. 仅限于丰富个人的业余生活下列哪项不是提升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A. 参加各种培训和学习课程,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和技能B. 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锻炼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C. 沉迷于网络游戏,忽视现实生活中的学习和实践(正确答案)D.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和视野综合素质中的“道德品质”主要包括哪些内容?A. 仅指个人的诚信和正直B. 包括诚信、正直、责任感、同情心等多方面的道德品质(正确答案)C. 仅指个人的勇敢和坚韧D. 仅指个人的自律和节制在综合素质的培养过程中,下列哪项是不可或缺的?A. 只注重个人兴趣的培养,忽视社会需求的考量B. 结合个人兴趣和社会需求,制定全面的培养计划(正确答案)C. 只注重社会需求的满足,忽视个人兴趣的发展D. 只注重当前热门领域的学习,忽视长远发展的规划。

2020中学综合素质大题必考题

2020中学综合素质大题必考题

★材料分析题高分技巧:答题结构(总分总)答:总:评价(表明态度和看法)分:论点 +结合材料阐述首先,分论点 1+(分论点解释)⋯⋯。

材料中,⋯⋯其次,分论点 2+(分论点解释)⋯⋯。

材料中,⋯⋯再次,分论点 3+(分论点解释)⋯⋯。

材料中,⋯⋯总:照应开头,总结启示一、( 1)素质教育观:(以素质教育观为主,必须答出 3点以上,看情况是否加上教学观观点)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正例——全班(集体教育,开班会)反例——个别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正例——除了成绩,还重视德、体、美反例——重成绩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正例——特长反例——对个体差异视而不见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正例——新想法、去实践反例——灌输式教学,学生不会应用5.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实施的途径—新课改下的教学观: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正例——互动反例——一言堂,教师主体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正例——学习方法反例——只重视知识本身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正例——参与反例——重视成绩,不关心过程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正例——情感,人格反例——只关注学科知识,忽略学生情感体验例题:李老师认为,要让孩子树立自信心,就必须让孩子发现自己的优点。

在一次课上,李老师组织学生讨论:“你有哪些优点?” 同学们讨论的非常激烈,有的说自己乐于助人,有的说自己孝顺父母,有的说自己尊敬老师⋯⋯大家发现原来自己和小伙伴都有很多优点呢。

这时一向活泼好动的小明把手举得很高。

李老师说:“小明,请说说自己有哪些优点?” 小明说:“你为什么总是叫我们说优点啊?我爸爸说,每个人都有缺点,大人有缺点,老师也有缺点,你也有,我想说缺点。

”教师里一下安静了,李老师楞了一下,然后说:“是的,我们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老师也有缺点,请大家经常帮助我哦!大家围绕小明的观点进行讨论吧!”大家七嘴八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职业理念一、教育观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1)面向全体学生(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3)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4)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5)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掌握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途径有:(1)树立素质教育理念,把握课改精神,实践新课程(基础教育新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2)学校管理,课外活动和班主任工作(3)举行德智体美并进的教育活动方法有:(1)提高教师队伍水平,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师的作用(主导性作用,更新教育理念,提高素养)(2)将教育目的落实到教学之中(3)引导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4)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5)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依据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分析和评价教育现象根据要求和素质教育观念进行分析1、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2、为什么要实施素质教育?(1)实施素质教育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2)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今国际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3)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二、学生观我国所倡导的学生观:以人为本和全面发展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人的道德、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

人的劳动力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学生观的思想基础就是以人为本,人的全面发展本质是人的社会属性和社会关系,社会性需要和精神需要,社会素质和能力的全面发展理解“以人为本”的涵义,在教学活动中做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以人为本”是一种肯定人的作用和地位,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的价值取向。

教育中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1)学生是完整的,具有独立意义的个体(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3)学生需要尊重(4)学生都有潜力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求从身心健康发展,主体性发展,中学生社会文化发展三个方面身心健康发展:生理心理健康的成长,生理心理健康得到社会的实现主体性发展:建立正确的自我认识,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所需的自觉发展,主动发展。

(主体性发展是中学生全面发展的核心)社会文化发展:主要涉及到德,智,体,美,劳动技术教育等运用“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公正的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因性别,民族,地域,经济状况,家庭背景和身心缺陷等歧视学生教育中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以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必须以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起点,必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中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要求:中学教育必须以中学的发展需要为本,必须以中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为本,必须以全体中学生的发展需要为本“以人为本”也就是所有学生发展为本,必须坚持教育公正公平的原则教育机会均等,要求公正的对待学生,不因何种原因,给予学生相同的教育机会设计或选择丰富多样,适当的教育教学活动方式,因材施教,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分阶段教育:学生的才能有高有低,因而给予学生的教育机会要按照学生的才能高低来进行分配;因材施教:学生的个性潜能不同,因而给予不同个性发展潜能的学生提供有利于发展的教育机会。

师生关系: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三、教师观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重点)(1)必须学会学习,加强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2)培养和发展自己的反思能力,成为反思型教师(3)培养和强化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4)重视交往与合作能力的培养(5)要成为课程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1)为什么要终身学习①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终身学习②教师自我实现必须终身学习③提升教学水平须坚持终身学习④提高教育创新精神须终身学习⑤终身学习是教师的职业责任⑥教材改革要求教师必须终身学习(2)教师终身学习的可行性教师学习的内容:①学习能力学习②专业知识学习③教育理论学习④信息技术学习教师终身学习的方法①系统的终身学习②校本学习③成人教育④媒体学习教师终身学习在教学中的作用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②学校教育发展的需要③传播终身学习观念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各种方式和手段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要求:(1)培育学习能力,做学习型教师(2)培养反思能力,做反思型教师(3)培育创新精神,做创新型教师(4)培养合作能力,做伙伴型教师;(5)培育科研能力,做研究型教师。

具备丰富的教育心理学知识,情深的专业学科知识素养,广博的知识视野要获得专业的终身发展就要终身学习,可通过正规,非正规,校本专业教育发展方法有:专业知识学习,教育反思,教育研究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1)抓常规教育,培养良好习惯;(2)重情感教育,培养健全人格(3)多媒体教学,激发学习兴趣(4)多联系实际,培养动手能力(5)多样化教学,强化主动学习(6)重因材施教,强化学困帮扶如何提高教学成绩:(1)讲方法:处理好师生关系;(2)讲落实:监控好教学环节;(3)讲思路:培养好学习习惯;(4)讲科学:发展好教研能力。

理解教师职业的责任与价值,具有从事教育工作的热情和决心(1)教师职业的责任教师的根本职责是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①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者②民主师生关系的建立者③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者④教育信息的开发应用者⑤学生健康心理的培育者(2)教师职业的价值对教师个人:可以满足教师作为个体自我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对他人:对国家,社会,集体和人类都有着巨大的贡献,为社会和进步提供精神财富,培养全面发展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或者①教师是文化传递者②教师是文明促进者③教师是智慧开启者④教师是道德塑造者)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观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中小学教师观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师角色的转变,另一方面是教师行为转变。

1.教师角色的转变(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

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激起学习动机,教会学习的方法,更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发展、道德人格品质发展等方面。

也就是在材料题中教师两方面的做法都可以体现这一点。

(2)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老师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教师要正确认识教材在课程中的地位和功能,即要把教材当作一种工具而不是教学标准,应该灵活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同时还要积极参与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建设。

这一点在材料中的关键在于教师是怎么处理教材的。

(3)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教师应主动研究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总结经验,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这一点在材料当中的体现关键是教师怎么处理实际教学问题的。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教师应走出学校,走出课堂,为社区教育、文化事业建设做出贡献。

2.教师行为转变(这一方面在材料中比较容易对应)(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教师应当平等对待学生,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尊严和价值,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采取容错教育、赏识教育。

(2)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教师的本质就在于引导,即不直接把要教的内容告诉学生,而是采取一些方法使学生自己得出。

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也包括价值和做人。

(3)教师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教师应在教学的进程中进行教学反思,这也是促进教师自我成长的重要因素。

(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新课程强调综合,这特别需要教师之间的合作,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教师应相互配合、齐心协力地培养学生。

第二章:教育法律法规第一节:教育法律法规解读中国教育法律法规体系198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1995年3月18日第八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通过 1995年3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45号公布自1995年9月1日起施行。

·《教育法》是我国教育工作的根本大法。

·《教育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教育工作进入全面依法治教的新阶段。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86年4月12日通过,1986年7月1日实施;2006年6月29日修订, 2006年9月1日实施。

·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义务教育的实质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迫教育的制度。

·义务教育又称强迫教育和免费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的特点。

·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的义务教育年限为九年。

·公益性:明确规定“不收学费、杂费”;·统一性:制定统一的义务教育阶段教科书设置标准、教学标准、经费标准、建设标准、学生公用经费的标准等等。

强迫教育的制度。

·义务教育又称强迫教育和免费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的特点。

·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的义务教育年限为九年。

·公益性:明确规定“不收学费、杂费”;·统一性:制定统一的义务教育阶段教科书设置标准、教学标准、经费标准、建设标准、学生公用经费的标准等等。

强制性:让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是学校、家长和社会的义务。

谁违反谁就要受到法律的惩处。

用法律来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保障教师待遇和社会地位的不断提高;加强教师队伍的规范化管理,确保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断优化和提高。

1993年10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15号颁布,1994年1月1日正式实施。

1、教师法规定每年9月10日为教师节;2、教师法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

3、教师法确定正常晋级增薪制度。

4、法律还规定,教师不准体罚学生,违者究责。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制定:1991年9月4日七届人大21次会议通过,1992年1月1日执行。

修订:十届人大25次会议于2006年12月29日修订通过,并于2007年6月1日开始实施。

1、学校不得违法开除未成年学生2、教师不能在校内吸烟3、突发事件先救未成年人4、父母不可偷看孩子日记5、法院可剥夺父母监护权五、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九届人大10次会议于1999年6月28日通过,自1999年11月1日起施行。

1、明确禁止旷课、夜不归宿、打架斗殴、赌博等不良行为;2、不得脱离监护;3、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4、不良少年的工读制度六、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2002年3月26日经教育部部务会议讨论通过,自2002年9月1日起施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