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长留天地间》——廉文荐读
清风长留天地间读后感

清风长留天地间读后感篇一:读完《清风长留天地间》这篇文章,我深深感受到了作者对于生命、爱情、友情的深刻感悟和思考。
这篇文章通过写作者对于父母、朋友、恋人的思念和怀念,表达了作者对于真情和生命的珍视和感悟。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提到了生命的脆弱和短暂。
他深刻地体会到,每一天都是值得珍惜的,我们应该珍惜每一个瞬间,尽可能地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同时,作者也强调了友情和爱情的重要性。
他认为,友情和爱情是一种珍贵的情感,能够让我们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更加坚定和勇敢。
除此之外,作者还提到了对于父母的感恩和怀念。
他深刻地体会到,父母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他们的关爱和呵护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重要的支持。
同时,作者也表达了对恋人的思念和怀念。
他深刻地体会到,爱情是一种美好而深刻的情感,它能够让我们变得更加坚强和勇敢。
总结起来,《清风长留天地间》这篇文章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和短暂,同时也让我们更加珍惜每一个瞬间和珍贵的情感。
让我们在未来的生活中,更加坚定和勇敢,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同时珍惜每一个瞬间和珍贵的情感。
篇二:《清风长留天地间》是一本令人深受启发的小说,小说中的主人公清风是一个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人。
他用自己的智慧和善良,帮助了无数人,同时也为自己赢得了崇高的荣誉和尊重。
通过阅读这本小说,我深深感受到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人生短暂,我们应该珍惜每一天,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为社会做出贡献。
清风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一个人真正的价值不在于财富和地位,而在于他给这个世界带来了多少美好。
小说中的清风也是一个有着高尚品德的人。
他从不贪婪,从不自私,他的心中只有别人,没有自己。
他用心善良,用爱去温暖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
这种高尚的品德值得我们去学习和推崇。
在小说中,清风也向我们展示了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他热爱生命,喜欢户外运动和自然风景,同时也注重内心的修养。
他时刻保持着对生命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始终坚持着自己的信念和价值观。
读《清风长留天地间》有感

读《清风长留天地间》有感歌德曾经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读书能以人为镜,省吾身且正他人。
通过阅读《清风长留天地间》使我进一步树立牢固的道德防线,并在提高自律能力方面很有借鉴作用,也使我正确认识了清正廉洁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推崇的一种人格境界,它要求人们诚信,廉洁,正直;清正廉洁是一种个人修养,也是一种道德行为,只有遵纪守法,不贪图,才能善待所有人。
我通过阅读该书,深受以下四点启示。
一、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构筑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一是始终坚定共产主义以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坚持科学发展观,始终加强理论及业务知识的学习,提高个人综合素质。
二是牢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提高自我约束能力,提高自我警示能力,坚决抵制市场经济条件下物欲横流的诱惑,过好权利关、金钱关、人情关,才能经受住各种考验,抵御各种诱惑,立于不败之地。
三是以案为鉴,时刻为自己敲醒警钟。
要明白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从反面教材中汲取教训,从点点滴滴处严格要求自己。
二、坚持以求真务实态度,提供优质高效的管理服务。
一是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
要发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一步一个脚印地把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
二是冷静而稳妥地处理好市场监管中出现各种问题,同时积极探索新的管理途径和办法,转变职能、热心服务,出色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三是坚持以民为本、服务优先的原则,设身处地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努力营造健康良好的市场环境。
三、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保持高尚纯洁的精神追求。
一是要坚持艰苦奋斗。
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各项工作中贯彻勤俭节约的原则,抵制腐朽生活作风的不良影响。
二是生活正派,讲操守,重品行。
在日常生活中要注重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摆脱低级趣味,保持高尚纯洁的精神追求。
三是要做到洁身自好。
无论生活上还是工作上,都要做到心不贪,嘴不馋,手不长,洁身自好,时时警惕,不给别有用心者留下可乘之机,在思想作风上过得硬,才能经得起任何考验,永远保持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读《清风长留天地间》有感1000字_高一读后感_

读《清风长留天地间》有感1000字《清风长留天地间》是廉政作品结集,叙述了齐国贤相晏婴,南阳“父母官”邵信臣、杜诗,“弘农杨氏”杨震父子,不惧饮“贪泉”的吴隐之,“现实主义大诗人”白居易和“南包公”海瑞等人清正廉洁的故事。
主题思想是告诉我们反对腐败固然要靠制度的健全,法律的震慑,但社会舆论的监督、社会气氛的营造、人生荣辱的取舍、价值取向的定力,则是最为重要的文化力量。
何为文化力量?文化力量是思想力量,是精神与信仰、理想与信念的力度;文化力量是经典的力量,是巨构与丰碑的力量,文化大家风范与精神巨擘境界的高度。
文化力量是一个民族的力量,一个国家的力量,一个社会的体温。
《清风长留天地间》主要通过了贤相晏婴,“父母官”邵信臣、杜诗等人清正廉洁的故事来告诫世人应廉洁自律,坚持自己的操守。
我们要注重以文化力量来进行反腐倡廉,倡导清正廉洁的良好风气,弘扬崇廉尚洁的优良传统。
食不重肉,妾不衣帛。
晏婴虽身为齐国辅相,却大力倡导勤俭节约,并且身体力行,“食不重肉,妾不衣帛”。
以节俭清廉为众人称道。
从中不难看出晏婴平时十分注意节俭。
现在的社会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有钱人生活奢侈。
他们吃饭要吃一大堆山珍海味;穿衣服要穿多贵的名牌,结果呢,点了一桌子菜,吃了几口就饱了;衣服穿了几次就扔了。
这样的奢侈之风如果不加以控制,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流毒四方。
我们要反对奢侈浪费,要学习晏婴勤俭节约。
我们要让社会盛行廉洁之风。
前有邵父,后有杜母。
西汉时期的南阳太守邵信臣和东汉时期的南阳太守杜诗,这两人在担任南阳太守期间为民兴利,为老百姓做了许多事情,深受老百姓的爱戴,被老百姓称为“前有邵父,后有杜母”。
这是多么清正廉洁,为民务实的好官呀!《瞭望》新闻周刊曾采访了江苏省徐州市建设局局长赵某。
赵某曾在徐州市呼风唤雨,她的贪念让自己变成了“无限风光”的女贪官。
她在囚室给自己算了“七笔账”,这“七笔账”就是她一步步变成贪官最好的证据。
现在她已经成为众人唾弃的对象了。
扬清风于天地留正气于乾坤——读《清风长留天地间》有感

扬清风于天地留正气于乾坤——读《清风长留天地间》有感于东焕
【期刊名称】《南方国土资源》
【年(卷),期】2016(0)2
【摘要】读书能荡涤心中的污秽之气,培养清新纯净之气,读廉洁书籍尤为如此。
近日,我阅读了《清风长留天地间》这本书,使我的思想得到洗礼,认识得以升华。
遨游于书中,犹如品尝一杯好茶,不仅清香扑鼻沁人心脾,更让人回味无穷。
从古至今,廉洁的故事比比皆是:包拯是历史上有名的清官,他从少年时代就立志要为国家出力。
包拯一生清廉简朴,从不讲究排场,即使做了大官,穿着依然朴素。
他嫉恶如仇,对贪官污吏深恶痛绝,他在给宋仁宗的奏疏中说:“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
”【总页数】1页(P43)
【作者】于东焕
【作者单位】广西国土资源厅土地整理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读廉洁书籍扬清风正气——基于中国传统文化‘内圣外王’思想 [J], 陈凤屏
2.诗卷长留天地间——读毛泽东诗词有感 [J], 沙先贵
3.倡廉扬清风正气育净土红兴隆国土资源分局大力开展“清风净土”工程 [J],
4.画幅长留天地间——读孙犁短篇小说札记 [J], 黄仲文
5.狂涛卷我杨晔去正气长留天地间 [J], 王汇;董振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廉政诗词 有关廉洁的诗词长诗

廉政诗词有关廉洁的诗词长诗今天给各位分享廉政诗词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有关廉洁的诗词长诗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现在开始吧!清风廉洁诗词有哪些?清风廉洁诗词有哪些?清风廉洁诗词有:1、咏史李商隐〔唐代〕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远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译文:纵览历史,凡是贤明的国家,成功源于勤俭,衰败起于奢华。
为什么非要琥珀才能作枕头,为什么镶有珍珠才是好坐车?想要远行,却没遇见千里马,力单势孤,难以拔动蜀山的猛蛇。
有几人曾经亲耳听过舜帝的《南风歌》?天长地久,只有在苍梧对着华盖哭泣份儿。
2、青松陈毅〔近现代〕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译文:厚厚的一层雪压衡拿在松枝上,但是青松依然挺拔笔直。
要想知道这青松的高洁品格,那就要等到树上那层厚厚的雪化之后。
3、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郑燮〔清代〕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
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
译文:我决定抛弃乌纱帽弃官而去,回家之时两袖清风,一贫如洗。
我画了一竿瘦竹,竹子能在(秋天)凉风习习的江边当作渔竿。
4、石灰吟于谦〔明代〕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译文:石灰石经过千锤万凿才得以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宽拦镇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即使慎粗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高尚气节留在人世间。
5、书端州郡斋壁包拯〔宋代〕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
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
仓充鼠雀喜,草尽兔狐愁。
史册有遗训,毋贻来者羞。
译文:端正思想是吏治的根本,刚直的品性是修身的原则。
茂盛的树干终成栋梁之材,柔韧的好钢也不愿枉道而行。
粮仓贮存充足那些鼠雀兔狐之辈可高兴了,贮存不充足时那些贪官污吏就发愁。
在这方面历史上留下了许多的教训,不要做出使后人蒙羞的事情吧!关于廉洁的20首古诗关于廉洁的20首古诗关于廉洁的20首古诗廉洁的诗词1《咏史》(唐李商隐)历览前贤国与家廉政诗词,成由勤俭破由奢。
2024年《清风吹盛世廉洁育英才》演讲稿模版(二篇)

2024年《清风吹盛世廉洁育英才》演讲稿模版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同仁们:大家好!今日,我演讲的题目是“廉洁——一条永存之路”。
廉洁,这一神圣而鲜明的词汇,承载着不同人群各异的解读。
孩童视之为不取公物,以保夜晚安眠;农民则认为是辛勤劳作,自给自足的写照;执法者眼中,廉洁是民众心中的公正之尺,既不负国家,亦不愧人民;而若论及灵魂深处,廉洁则是那远古天籁的纯净旋律,是执政与做人的至高境界。
在我看来,廉洁不仅是一条道路,更是一条深植于心的正义之道,一条通往光明未来的宽广之路。
尽管路途不乏艰辛与清贫,但它满载着荣耀与自豪。
回顾历史,杨善洲、焦裕禄、孔繁森等党员领导干部,他们以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著称,人生轨迹上镌刻着神圣与正义。
他们选择的是一条看似艰难却走得坦然、舒心的道路,路越走越宽广。
而与之相对的,是胡长清、成克杰、程维高等腐败分子,他们贪婪无度,损公肥私,人生记录中充斥着肮脏与罪恶,最终走向自我毁灭,遗臭万年。
谈及廉洁,欲望二字不可回避。
人的欲望永无止境,直至生命尽头亦难以满足。
古人云:“岂不爱权位,权位高高如山岳;岂不爱拥戴,颂歌盈耳皆欢乐;岂无人民岂能活。
”因此,作为人民的公仆,我们应专注于岗位职责,勤勉工作,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时刻保持自律,追求高尚情操,远离不义之事,坚守廉洁之路。
在此,我想分享一位深受我们城郊乡村干部敬仰的楷模——陈文祥同志。
作为省劳模、省党风廉政建设先进个人及百姓爱戴的“贴心人”,陈文祥同志在担任永青村党支部书记期间,以党的事业为重,以群众利益为先,带领村民走上了富裕之路。
他通过争取资金、发展特色产业等方式,使永青村的人均收入大幅增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陈文祥同志以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赢得了村民的广泛赞誉,被誉为“面条书记”。
他的一生,是廉洁奉公、勤勉工作的生动写照。
陈文祥同志只是我们广大干部中清正廉洁、默默奉献的一个缩影。
在新农村建设、征地拆迁、春耕生产、扶贫济困等各项工作中,我们乡镇干部始终将党和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不计个人得失。
关于清廉的作品

关于清廉的作品1. 《饮贪泉》吴隐之(晋)古人去此水,一歃怀千金。
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
2. 《悯农诗》李绅(唐)春种一粒谷,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皆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3. 《石灰吟》于谦(明)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顾,要留清白在人间。
4. 《墨梅》王冕(元)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5. 《入京》于谦(明)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碍阎罗话短长。
6. 《北风吹》李白(唐)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
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
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文金鞞靫。
中有一双白羽箭,蜘蛛结网生尘埃。
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
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7. 《咏史》左思(西晋)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籍旧业,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8. 《官仓鼠》曹邺(唐)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
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
9. 《述怀》魏征(唐)中原初逐鹿,投笔事戎轩。
纵横计不就,慷慨志犹存。
杖策谒天子,驱马出关门。
请缨系南越,凭轼下东藩。
郁纡陟高岫,出没望平原。
古木鸣寒鸟,空山啼夜猿。
既伤千里目,还惊九逝魂。
岂不惮艰险,深怀国士恩。
季布无二诺,侯嬴重一言。
人生感意气,功名谁复论。
10. 《卜算子·咏梅》陆游(宋)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1. 《去东阳与吏民别诗二首·其一》沈约(南北朝)微薄从州吏,玄纁愧沼冠。
幸逢休明代,忝荷夕郎欢。
折腰知宠辱,誓将守岁寒。
寒天日暮远,极目泪阑干。
12. 《初发石首城》谢朓(南北朝)曙戒勿潜伏,曷云开帝郊。
《清风长留天地间》——廉文荐读

《清风长留天地间》——廉文荐读腐败,是人类权力史上与生俱来的痼疾,也是国际普遍关注的社会话题。
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了许多为官清廉、堪称“中华民族脊梁”的清官,至今为人传颂。
人们常说,历史是一面镜子,读史可以明智。
那么追寻清官的心路历程,在他们悲壮与悲怆兼有的经历中,或许能找到造就官吏清廉自守的若干历史规律,从而启发我们今天如何建设廉洁文化,减少贪腐现象的发生。
兰州大学出版社出版、李小红著的《中国反腐败史话·清风长留天地间:清官的悲怆历程》给笔者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全书从正反两方面总结了前人在长期的反腐败实践中积累下来的重要遗产,忠于历史、追求真实,以史为鉴、雅俗共赏。
在这些清官中,最让笔者感慨良深的是“四知”却贿、清白传家的“弘农杨氏”杨震以及被誉为天下第一清官的“南包公”海瑞。
封建社会,贪官污吏盛行,官场上贿赂成风,习以为常,见怪不怪。
但也有个别官吏,为官两袖清风、廉洁奉公,不同流合污。
他们的品格历来为人们所景仰,他们的事迹千百年一再被人们传诵,”杨震四知“的故事就是这样的一段佳话。
杨震,东汉时华阴人(即今陕西),家贫却学识渊博,人称”关西夫子“,以教书为业,直至五十多岁才出外做官。
其为官,一向廉洁不贪,且敢于“同腐败作斗争”。
当时汉安帝乱用公款民财供他个人享受,甚至大兴土木,给他幼时的奶妈盖华丽的宅院。
满朝官员附合者甚众,唯杨震敢于上书加以劝谏,即使为汉安帝不喜、为群臣所嫉恨也不在所不惜。
据《后汉书·杨震传》记载,杨震先曾做过“荆州刺史”,旋即调任“东莱太守”,在他去东莱上任的时候,路过昌邑,当地县令王密是他在荆州刺史任内举荐的官员,听说杨震到来,当即准备隆重接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风长留天地间》——廉文荐读
腐败,是人类权力史上与生俱来的痼疾,也是国际普遍关注的社会话题。
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了许多为官清廉、堪称“中华民族脊梁”的清官,至今为人传颂。
人们常说,历史是一面镜子,读史可以明智。
那么追寻清官的心路历程,在他们悲壮与悲怆兼有的经历中,或许能找到造就官吏清廉自守的若干历史规律,从而启发我们今天如何建设廉洁文化,减少贪腐现象的发生。
兰州大学出版社出版、李小红著的《中国反腐败史话·清风长留天地间:清官的悲怆历程》给笔者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全书从正反两方面总结了前人在长期的反腐败实践中积累下来的重要遗产,忠于历史、追求真实,以史为鉴、雅俗共赏。
在这些清官中,最让笔者感慨良深的是“四知”却贿、清白传家的“弘农杨氏”杨震以及被誉为天下第一清官的“南包公”海瑞。
封建社会,贪官污吏盛行,官场上贿赂成风,习以为常,见怪不怪。
但也有个别官吏,为官两袖清风、廉洁奉公,不同流合污。
他们的品格历来为人们所景仰,他们的事迹千百年一再被人们传诵,”杨震四知“的故事就是这样的一段佳话。
杨震,东汉时华阴人(即今陕西),家贫却学识渊博,人称”关西夫子“,以教书为业,直至五十多岁才出外做官。
其为官,一向廉洁不贪,且敢于“同腐败作斗争”。
当时汉安帝乱用公款民财供他个人享受,甚至大兴土木,给他幼时的奶妈盖华丽的宅院。
满朝官员附合者甚众,唯杨震敢于上书加以劝谏,即使为汉安帝不喜、为群臣所嫉恨也不在所不惜。
据《后汉书·杨震传》记载,杨震先曾做过“荆州刺史”,旋即调任“东莱太守”,在他去东莱上任的时候,路过昌邑,当地县令王密是他在荆州刺史任内举荐的官员,听说杨震到来,当即准备隆重接待。
到了晚上还悄悄拜访杨震,并且带着黄金十斤作为赠礼。
可是杨震立即不讲情面地拒绝了,痛心地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还道他不过是假客气,故意推让,便笑嘻嘻地说:“暮夜无知者。
”谁知杨震更生气了,义正辞严地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说无知!”王密羞愧万分,只得带上原封不动的重礼,狼狈不堪地回去。
这则故事千载之下读来,依然感觉痛快淋漓,大快人心,关键就在于杨震针锋相对的回答,表明了一种操守、体现了一种人格、展示了一种襟怀。
“杨震四知”的警语在今天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我们今天的某些“人民公仆”,论廉政却比不上这位封建官吏,其思想境界、道德水准、为官清正程度相距不可以道里计。
那些时有曝光的“贿选丑闻”、“跑官卖官”者,大都以为行事隐蔽,“暮夜无知”,因此心怀侥幸,贪婪无状。
但其实,“欲要人不知,除非已莫为”,一则反腐败力度加大,“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违纪违法者终究会受到追究;二则有社会舆论的监督,老百姓心里也有杆秤。
更重要的是,无论行贿者还是受贿者,也必然内心惴惴不安,深受良心的谴责。
可见,“天知地知”是他律,“你知我知”是自律,为官者常思“杨震四知”,见贤思齐,必然对反腐倡廉,廉政自守大有裨益。
否则,自以为暮夜无知,像许多落马的官员东窗事发后再来忏悔反省,则无论多么深刻诚恳,也只会令人感到可悲又可叹。
杨震就这样因为清廉自守而清史留名,而说起清官,就不得不提到有明一代的海瑞,他的名字可谓震古烁今,足以与历史上任何朝代的清官相提并论。
他不但生活清苦俭朴,为官两袖清风,而且刚直不阿,嫉恶如仇,不畏强暴,冒死谏诤,称得上中国古代清官的典范。
海瑞自号“刚峰”,特重个人节操,鄙视荣华富贵。
在任福建延平府南平县教谕之职时,当地长官至儒学上香,左右教官皆跪迎,独海瑞长揖不跪,引起轰动。
就职淳安县令时,他以身作则,饭粝羹藿,俸薪之外,分文不取,隆冬之际仍服一袭破敝的单衣。
当时来往官员路过,必以各种方式索要财物,海瑞一反常规,从不招待,不惜得罪权倾一时的朝臣。
嘉靖四十四年,海瑞把仅有的二十两银子托付给交往甚密的一位官员,冒死上著名的《治安疏》,直指世宗种种过失,言词激烈,世所罕见。
虽然得以幸免于死,但被关进监狱。
直至世宗驾崩才得以复出。
后来他到应天府赴职,单车入官署,其清廉如此。
当地豪门大族赶紧将来赭红色的大门漆成黑色,韬光养晦,生怕招惹海瑞。
万历十五年,74岁的海瑞卒于官舍,其行囊中仅有俸银八两,葛巾一端,旧衣数件。
海瑞的清廉节操,使他的道德声名到达了巅峰。
他的去世在南京掀起了哀痛的浪潮。
据说当丧船行至长江之上时,身穿白衣冠,为海瑞送殡者夹立于两岸,长达百余里。
但是,海瑞“不怕死、不爱钱”却在官僚阶层中引起非议,其刚直廉洁的风范使得整个官僚阶层自惭形秽,从而让其处于极端孤立的境地。
由于他过分追求道德完善,并固执地将道德与世俗人情相对立,苛责他人,这是极不现实的。
所以与他的道德建树相比较,其仕途可谓坎坷不平,一生多蹇,皇帝与权
臣对他的态度是名扬实抑,根本不予重用。
若论匡时济世的功绩,同时代的大改革家张居正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尽管张独断专行,生活奢侈,有结交宦官,贪污受贿之嫌,于道德有亏,但其历史功绩却是不容抹杀的。
海瑞身怀治国安邦之志,但仅仅“立德”,而未“立功”,反被视为“异类”,这是海瑞的现实困顿,也是其无法摆脱的悲剧命运。
历史上这样的清官还有很多,在腐败成风的社会现实中,清官历来尤为人们敬仰。
直至今天,仍有不少人把澄清吏治,救民水火的愿望寄托在一两位清官横空出世,树立楷模,从而扭转风气。
其实这是相当靠不住的。
历史上的封建王朝,虽然推行“官本位”,号称“学而优则仕”,而且“做官”与“发财”往往联系在一起,但官员的薪俸制度存在着明显的缺陷,根本矛盾是正常的报酬无法维系与其官职与身份相应的体面生活以及一家老小、仆役的生存需要。
更有甚者,官还有薪水,吏却常常无薪可拿,故而官场上贪污受贿成风,腐败盛行,渐成惯例,所谓“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按正常薪俸是无论如何也达不到的。
统治者其实也是心知肚明,但对此也无能为力,只好睁只眼闭只眼。
所以,类似一般京官受收地方官员“冰敬”、“炭敬”居然形成了“制度”和潜规则。
众多贪污受贿的官员中,虽然偶尔出现个把杨震、海瑞似的清官,终究无补大局。
你清者自清,他浊者自浊,无法从根本上和制度上保障官员廉洁奉公。
建设廉洁,其中官员的廉洁是一个关键的环节,毕竟没有一个廉洁高效的官吏体制,一切都是空谈。
可直到今天,官员的廉洁仍然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不少官员包括高级官员纷纷落马,案情触目惊心,反腐形势非常严竣。
从历史的教训来看,根本的解决办法,除了官员自律,提倡清廉自守外,还要加强包括法律监督、组织监督、社会监督等多层级、全方位的督促体制的完善,形成强大的“他律”,让官员不能不廉洁。
而从制度上根本加以约束,则是最为关键的,即一方面从源头上控制,确保高素质的人才进入官员队伍,实现“高薪养廉”,使得从政的杰出人才获得相当的待遇,至少不致于因生活困顿而作奸犯科甚至铤而走险;另一方面加强监督考核的淘汰机制和惩罚机制,一旦发现官员不廉洁行为,立即从严处罚并驱逐出去,加大其不廉洁成本,让其因代价巨大而不敢触犯,否则会因触犯法律政纪而受到严惩,并且丢掉其优渥的待遇而得不偿失。
目前,广东经济发达,处于全国前列,财政收入充足,具有“高薪养廉”的物质基础,因此,提高官员正常收入,同时建立官员自律与他建相结合的机制,从制度上根本上杜绝贪腐势在必行。
总之,与其寄望清官偶出,以个人的力量端正风气,不如建立“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廉洁体系,并且从制度上确保官员待遇优渥,遵纪守法,做一名合格的“公仆”,这就是读清官的历程这本廉洁图书带给我们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