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版《刑法学》教学大纲.
《刑法学》课程教学大纲

《刑法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开课单位:法学院课程名称:刑法学课程编号:英文名称:Criminal Law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总学时:144 理论学时:120 实验学时:24学分:6开设专业:法学先修课程:法理学、宪法学、法律逻辑二、课程任务与目标(一)课程任务本课程是法学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同时也是教育部高等学校法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确定的法学专业本科阶段必修的16门核心课程之一。
因此,本课程在法学本科学生培养计划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在刑法总论中,主要阐释刑法的概念、内涵、性质、任务、以及刑法的体系、刑法解释的效力与方法、犯罪的概念、犯罪构成理论、刑事责任以及有关犯罪认定和刑罚适用的一般原则和制度。
如今,法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是应用型法学人才,而刑法学就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部门法学。
作为法学专业三大实体部门法之一的刑法学,其教学目的,不仅仅在于传授刑法学通常的理论问题,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法律专业素养和实践操作能力,应把以学生能力形成为目标的教学思路贯穿始终。
因此本课程的教学定位为:紧扣法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传授刑法基本理论和最新前沿学术成果的基础上,着力培养学生的刑事法律素养。
使刑法学知识成为学生专业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把解决刑事案件的能力作为一种专业思维模式扩展延伸到其他法学学科的学习中。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较全面、系统地了解我国刑法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体系;系统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总则及修正案和司法解释。
同时结合我院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人才培养目标及专业定位,在教学中强化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提升学生的司法运用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具体分为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刑法学》课程教学使学生牢固掌握我国刑法及其所规定的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各种原理、原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总则所规定的具体内容,并能运用相关知识分析个案,能够正确判断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准确认定各种罪态,准确适用刑罚;熟悉中国刑事法律制度和相关司法解释的主要内容;了解刑法理论发展的新动向,整理《刑法学》的基本理论框架和体系,使刑法学知识成为学生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刑法学 教学大纲

刑法学教学大纲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以及学习目的和要求一、课程性质刑法学课程是法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刑法是现代法治国家的重要基本法之一,因此,作为研究刑法现象的刑法学也就成为法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本课程就是为了培养和检验学习者科学的刑法理念、刑法学知识以及应用刑事法律分析刑事案件、参加刑事诉讼的能力而设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
二、本课程的学习目的和要求刑法学作为一项重要的部门法,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因而学习者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是:树立正确、科学的现代刑事法治理念,熟悉刑法学的基本理论,掌握刑法规定的各种具体犯罪构成要件和处罚原则,并能够运用所学的刑法学基本知识和正确的分析方法解决实际的问题。
具体应当做到:(一)系统掌握我国刑法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二)系统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所遇到的刑法学问题能准确查阅有关的法律规定和司法解释。
(三)提高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分析并解决、处理实际案件的能力。
(四)树立正确、现代的刑法理念。
第二部分教学大纲第一章刑法概述一、学习目标刑法导论是研究刑法及其所规定的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前提。
无论是刑法的概念、性质、任务,还是刑法的体系,刑法解释类别与方法,都是学习、研究刑法学的起点。
本章主要阐述:理论界关于刑法概念的几种基本观点,刑法的科学概念及其分类,我国刑法法律性质,我国刑法具有惩罚犯罪和保护人民的两个方面的任务,我国刑法的体系与结构,刑法解释的概念、效力和分类。
掌握本章,关健在于明确刑法的概念和法律性质,理解刑法的功能和刑法解释的分类。
二、知识点(一)刑法的概念和性质(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创制和修订(三)刑法制定的根据(四)刑法的机能(五)刑法的体系和解释三、教学基本要求(一)刑法的概念和性质1.识记:(1)刑法的概念和基本内容;(2)广义刑法和狭义刑法;(3)刑法的法律性质。
2.领会:刑法与其他部门法的不同之处(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创制和修订(一般了解)(三)刑法的机能1.识记:刑法机能的含义2.领会:刑法功能所表现的三个方面:(1)确定犯罪、惩罚犯罪;(2)维护秩序,保护利益;(3)规制司法、保障人权(四)刑法的体系和解释1.识记:(1)刑法的体系的含义;(2)刑法的解释的含义和分类2.领会:(1)刑法总则和分则的关系;(2)刑法解释的方法第二章刑法的基本原则一、学习目标刑法基本原则问题是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中一个具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它们对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刑法学教学大纲

刑法学教学大纲,供参考:
课程名称:刑法学
课程代码:XXXXX
学时数:XX学时
一、课程简介
1. 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使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刑法学基本理论、核心概念与基本原则,培养学生的刑法思维方式和法律分析能力。
2. 主要内容:本课程包括刑法学的基本概念、犯罪构成要件、刑事责任与量刑等内容。
二、刑法学基本概念与原则
1. 刑法学的定义与发展
2. 犯罪与刑罚的基本概念
3. 刑法学的基本原则:法定性原则、罪刑法定原则、人权保障原则等
三、刑法学的犯罪构成要件
1. 犯罪行为要件:主观方面与客观方面
2. 犯罪对象与客体要件
3. 犯罪的结果与因果关系
4. 犯罪主体与犯罪能力
四、特定犯罪类型的研究
1. 杀人罪与伤害罪
2. 财产犯罪:盗窃罪、诈骗罪等
3. 车辆与交通犯罪
4. 毒品犯罪与贩卖毒品罪
5. 腐败犯罪与贪污受贿罪
6. 网络犯罪与计算机犯罪
五、刑事责任与量刑
1. 刑事责任能力与刑事免责情节
2. 刑罚种类与刑罚原则
3. 量刑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4. 刑法执行与刑满释放
六、刑法学与社会实践
1. 刑法学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和意义
2. 刑法学应用案例与实际问题分析
七、教学方法
1. 理论讲解与案例分析相结合
2. 学生讨论与互动
3. 模拟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
4. 实地参观与考察
注:以上仅为示例大纲,具体的刑法学教学大纲可根据各高校或教育机构的要求进行调整和完善。
教学大纲需要根据课程学时、教学目标和学生群体特点等因素进行灵活设计。
《刑法学》教学大纲

《刑法学》教学大纲第一讲刑法概论(上)一、刑法的概念(一)刑法的概念(二)刑法的渊源二、刑法的特点(重点掌握)(一)刑法的强制性最为严厉(二)刑法的保障性(三)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范围广泛性(四)刑法的谦抑性、最后手段性、补充性三、刑法的机能(重点掌握)(一)法益保护机能(简称为保护机能)(二)行为规制机能(三)自由保障机能(简称为保障机能)思考题:1、如何理解罪刑关系?2、如何理解刑法的特点?3、如何理解刑法的机能及其之间的关系?第二讲刑法概论(下)一、刑法基本原则的概念二、罪刑法定原则(重点掌握)(一)罪刑法定原则的含义(二)罪刑法定原则的提出(三)罪刑法定原则的要求(四)罪刑法定的法治价值(五)罪刑法定原则的立法规定和体现三、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一)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含义(二)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含义及发展(三)我国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确立及其体现四、罪责刑相适应原则(重点掌握)(一)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含义(二)由罪刑相适应原则到罪责刑相适应原则(三)我国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确立及其体现五、刑法的效力范围(一)刑法的空间效力(二)刑法的时间效力思考题:1、如何理解罪刑法定原则的法治价值?2、如何理解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3、如何理解我国刑法确立的罪责刑相适应原则?4、如何理解我国刑法确立的三个基本原则之间的关系?5、如何理解我国刑法规定的空间效力和时间效力?第三讲犯罪及其构成(上)一、犯罪的概念(一)犯罪的政治学概念(二)犯罪学上的犯罪概念(三)刑法学中的犯罪概念(重点掌握)(四)我国刑法中规定的犯罪概念二、犯罪构成(一)犯罪构成的概念(二)犯罪构成之立法设计(重点掌握)(三)犯罪构成之解读(重点掌握)三、犯罪客体(一)犯罪客体的概念(二)犯罪客体的分类(三)犯罪客体在刑法中的意义(重点掌握)思考题:1、如何理解刑法学中的犯罪概念?2、如何理解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概念?3、如何分析刑法规定的犯罪构成?4、研究犯罪客体有何意义?第四讲犯罪及其构成(下)一、犯罪客观方面(一)危害行为的概念和特征(二)不作为(重点掌握)二、犯罪主体(一)刑事责任能力概念和分类(重点掌握)(二)影响刑事责任能力的因素(重点掌握)(三)特殊主体(四)单位犯罪的成立条件(重点掌握)三、犯罪主观方面(一)犯罪故意(重点掌握)(二)犯罪过失(三)犯罪的目的和动机思考题:1、如何理解不作为犯罪?2、如何理解自然人的刑事责任能力?3、如何理解单位犯罪的成立条件?4、如何理解犯罪故意?第五讲犯罪形态问题研究(上)一、故意犯罪形态概念(重点掌握)二、犯罪既遂形态问题(一)犯罪既遂概念(二)犯罪既遂的分类(三)犯罪既遂的处罚三、犯罪预备形态问题(一)犯罪预备的概念(二)成立条件(三)处罚四、犯罪未遂形态问题(重点掌握)(一)犯罪未遂的概念(二)犯罪未遂形态的成立条件(三)犯罪未遂的分类(四)未遂犯的刑事责任五、犯罪中止形态问题(一)犯罪中止的概念(二)成立条件(三)中止犯的处罚原则六、罪数形态问题(一)想象竞合犯(二)牵连犯(重点掌握)思考题:1、如何理解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2、什么是预备行为、什么是实行行为、什么是着手?3、什么是犯罪完成、什么是犯罪未得逞?4、什么是意志以外的原因、如何理解自动放弃犯罪?5、如何理解犯未遂的特征?6、如何理解罪数形态概念?7、如何理解想象竞合犯特征?8、如何理解牵连犯特征?第六讲犯罪形态问题研究(下)一、共同犯罪的概念二、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重点掌握)(一)共同犯罪的主体(二)共同的犯罪行为(三)共同故意三、不构成共同犯罪的情况(重点掌握)(一)主体不符合共同犯罪成立条件的(二)主观方面不符合共同犯罪成立条件的四、共同犯罪人的分类(一)以分工分类(组织犯、实行犯、帮助犯、教唆犯)(二)以作用分类(主犯、从犯)(三)我国刑法对共同犯罪的规定五、共同犯罪人的刑事责任(一)主犯的概念及其刑事责任(重点掌握)(二)从犯的概念及其刑事责任(三)胁从犯从犯的概念及其刑事责任(四)教唆犯的概念及其刑事责任(重点掌握)思考题:1、如何理解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2、如何理解共同犯罪的整体性?3、如何理解共同犯罪的分类?4、如何理解组织犯、实行犯、帮助犯、教唆犯?5、如何理解主犯、从犯?6、如何理解我国刑法规定的共同犯罪的刑事责任?第七讲刑罚论问题研究(上)一、刑罚的概念(一)主刑的种类和适用(二)附加刑的种类和适用(三)刑罚权的性质(重点掌握)二、刑罚的功能(重点掌握)(一)刑罚的功能(二)客观地认识刑罚的功能三、刑罚的目的(一)报应目的(二)预防目的(三)一般预防与特殊预防目的(四)刑罚功能与刑罚目的之间的关系(重点掌握)四、死刑问题(一)死刑的演进(二)死刑的存废之争(三)美、日、俄、中国死刑状况(四)我国的死刑政策(重点掌握)思考题:1、如何理解刑罚权的性质?2、如何理解刑罚的功能?3、如何理解刑罚功能与刑罚目的关系?4、如何理解我国的死刑政策?第八讲刑罚论问题研究(下)一、量刑情节的概念和分类(重点掌握)(一)量刑情节的概念(二)量刑情节分类1、从宽情节与从严情节2、命令性量刑情节与授权性量刑情节3、单功能量刑情节与多功能量刑情节4、罪中情节、罪前情节与罪后情节5、法定量刑情节与酌定量刑情节二、自首制度(一)一般自首的成立条件(重点掌握)(二)特别自首的成立条件(三)自首的法律后果三、立功制度(一)立功的概念和特征(二)立功的法律后果四、累犯制度(一)普通累犯的构成条件(重点掌握)(二)特别累犯的构成条件(三)累犯的刑事责任五、数罪并罚(一)数罪并罚原则(二)数罪并罚原则的具体适用(重点掌握)(三)几种特殊情况下的数罪并罚六、减刑和假释制度(一)减刑和假释的概念(二)减刑和假释的条件七、追诉时效(重点掌握)(一)追诉时效的期限(二)追诉时效期限的计算思考题:1、如何理解一般自首的成立条件?2、如何理解我国刑法规定的立功制度?3、如何理解我国刑法规定的累犯制度?4、如何理解我国刑法规定的数罪并罚原则?5、理解我国刑法规定的时效制度?第九讲职务犯罪问题研究一、职务犯罪(一)职务犯罪概念(二)职务犯罪特征(重点掌握)二、贪污罪问题(一)贪污罪的概念(二)贪污罪的构成特征三、挪用公款罪问题(重点掌握)(一)挪用公款罪的概念(二)挪用公款罪的构成特征四、受贿罪(一)受贿罪的概念和构成特征(重点掌握)(二)受贿罪的类型(重点掌握)(三)刑法规定的其他贿赂犯罪(受贿型犯罪、行贿型犯罪、介绍型犯罪)五、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重点掌握)(一)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概念(二)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构成特征六、职务犯罪的惩治与预防(一)职务犯罪的危害(二)职务犯罪的预防思考题:1、如何理解职务犯罪的特征?2、如何理解我国刑法规定的国家工作人员的范围?3、如何理解挪用公款罪的构成特征?4、如何理解受贿罪的构成特征?5、如何理解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特征?6、从哪些方面对职务犯罪进行预防?第十讲刑法前沿问题研究一、犯罪的不同概念(重点掌握)(一)犯罪的政治学概念(二)犯罪的犯罪学概念(三)犯罪的刑法学概念(四)犯罪的司法概念二、犯罪原因与控制(一)犯罪的原因(二)犯罪的控制(三)社会转型与犯罪预防(重点掌握)三、刑事政策问题研究(一)刑事政策的概念(二)我国主要刑事政策(三)我国刑事政策完善四、刑事法治建设中的主要问题(重点掌握)(一)越权司法解释问题(二)司法的社会效果与法律效果相统一问题(三)权力对刑事司法的不正当影响问题五、刑法与和谐社会构建(重点掌握)(一)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二)刑事和解制度思考题:1、如何理解不同犯罪概念之间的关系?2、犯罪的原因有哪些?3、如何看待越权司法解释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章 危害公共安全罪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概念、种类,理解公共安全的本 质,掌握放火罪,破坏交通工具罪,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非法持有、私藏枪 支、弹药罪,危险驾驶罪,交通肇事罪以及重大责任事故罪等罪的法条规定,熟练掌握 上述各罪的特征及与相似个罪的区别。 教学内容:本章主要讲授放火罪,破坏交通工具罪,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 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罪,危险驾驶罪、交通肇事罪以及重大责任事故罪。 教学重点:本章教学重点是上述各罪的特征。 学习难点:本章学习难点是公共安全的界定,此罪与彼罪的界限。 第一节 危害公共安全罪概述 一、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概念和特征 二、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种类 第二节 本章讲授的主要罪名 一、放火罪 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三、破坏交通工具罪 四、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 五、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罪 六、危险驾驶罪 七、交通肇事罪 八、重大责任事故罪
11
猥亵儿童罪,非法拘禁罪,绑架罪,拐卖妇女、儿童罪,诬告陷害罪,刑讯逼供罪,暴 力取证罪,虐待被监管人罪,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以及虐待罪。
教学重点:本章教学重点是上述各罪的特征。 学习难点:本章学习难点是此罪与彼罪的界限。 第一节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概述 一、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的概念和特征 二、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的种类 第二节 本章讲授的主要罪名 一、故意杀人罪 二、故意伤害罪 三、强奸罪 四、强制猥亵、侮辱罪 五、猥亵儿童罪 六、非法拘禁罪 七、绑架罪 八、拐卖妇女、儿童罪 九、诬告陷害罪 十、刑讯逼供罪 十一、暴力取证罪 十二、虐待被监管人罪 十三、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十四、虐待罪
第九章 刑罚裁量
8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刑罚裁量情节,理解刑罚裁量原则,掌握各刑罚裁 量制度的条文规定,熟练掌握累犯、自首、立功的条件。
教学内容:本章主要讲授刑罚裁量制度。 教学重点:本章教学重点是累犯、自首、立功。 学习难点:本章学习难点是累犯和再犯的关系,自首的认定。 第一节 刑罚裁量概述 一、刑罚裁量原则 二、刑罚裁量情节 第二节 刑罚裁量制度 一、累犯 二、自首 三、立功 四、数罪并罚 五、缓刑
3
一、犯罪构成的概念和要件 二、犯罪构成的分类 (一)基本的犯罪构成和修正的犯罪构成 (二)简单的犯罪构成和复杂的犯罪构成 第二节 犯罪客体 一、一般客体 二、同类客体 三、直接客体 第三节 犯罪客观方面 一、危害行为 二、行为对象 三、危害结果 四、因果关系 五、危害行为的时间、地点和方法 第四节 犯罪主体 一、自然人 (一)刑事责任能力 (二)与刑事责任能力有关的因素 (三)特殊身份 二、单位 第五节 犯罪主观方面 一、故意 (一)故意的概念和种类 (二)刑法上的认识错误 (三)故意的认定和推定 二、犯罪的目的和动机 三、过失 四、无罪过事件
2
(一)重罪与轻罪 (二)自然犯与法定犯 二、犯罪的法定分类 (一)国事犯罪与普通犯罪 (二)自然人犯罪与单位犯罪 (三)身份犯与非身份犯 (四)亲告罪与非亲告罪 第三节 罪名和罪状 一、罪名 (一)立法罪名、司法罪名与学理罪名 (二)单一罪名与选择罪名 二、罪状 (一)叙明罪状 (二)简单罪状 (三)引证罪状 (四)空白罪状
1
第一节 刑法概说 一、刑法的概念和分类 二、刑法的性质和任务 三、刑法的体系和解释 第二节 刑法的基本原则 一、罪刑法定原则 二、平等适用刑法原则 三、罪刑相适应原则 第三节 刑法的适用范围 一、刑法的空间效力 (一)我国刑法对地域的效力 (二)我国刑法对人的效力 (三)外国刑事判决的效力 二、刑法的时间效力
《刑法学》课程主要采用课堂讲授、案例讨论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注重理 论联系实际,突出应用性和公安特色。
《刑法学》教学大纲是本课程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由刘玉江执笔,经征求××× 意见,×××审阅后,于××××年××月××日由×××学术委员会审定。
二、知识准备
本课程学习应当预先掌握法理学、宪法学、民法学等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方法 认知、价值选择等基本技能、理念。
《刑法学》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课程类型 基础课
适用对象 全日制本科专业 课程学时 理论,实践,共计 68 学时
一、课程简介
《刑法学》课程是按照本科专业各专业方向培养方案要求开设。主要讲授刑法绪论、 犯罪总论、刑罚总论、罪刑各论等主要内容。通过本课程学习,力求使学生比较全面、 系统地掌握刑法的基本概念,理解刑法学的基本理论,熟悉刑法主要条文及其相关司法 解释的内容,形塑一定的认知方法,具备一定的法理分析能力和法律实际问题的解决能 力。
第十二章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罪的概念、种类,理解破坏市场 经济秩序罪的特征,掌握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持有、使用 假币罪,妨害信用卡管理罪,洗钱罪,信用卡诈骗罪,保险诈骗罪,侵犯商业秘密罪, 非法经营罪以及强迫交易罪等罪的法条规定,熟练掌握上述各罪的特征及与相似个罪的
第十章 刑罚执行和消灭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假释、减刑制度的含义及其适用条件,理解赦免的 含义及其设立的意义,掌握时效制度的条文规定,熟练掌握时效期限及起算,时效的中 断和延长。 教学内容:本章主要讲授时效,赦免。 教学重点:本章教学重点是时效。 学习难点:本章学习难点是追诉时效的起算、中断、延长。 第一节 刑罚执行 一、减刑 二、假释 第二节 刑罚消灭 一、时效 二、赦免
第二章 犯罪概述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犯罪的概念,理解犯罪的分类、罪名与罪状,掌握 犯罪的特征,熟练掌握犯罪的身份犯与非身份犯、亲告罪与非亲告犯分类。 教学内容:本章主要讲授犯罪的特征,犯罪的分类,罪名。 教学重点:本章教学重点是犯罪的特征,犯罪的法定分类,罪名。 学习难点:本章学习难点是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特征,亲告罪与非亲告 犯分类的依据,司法罪名。 第一节 犯罪的特征 一、社会危害性 二、刑事违法性 三、刑罚当罚性 第二节 犯罪的分类 一、犯罪的理论分类
5
第一节 故意犯罪停止形态概述 一、故意犯罪停止形态的概念 二、故意犯罪停止形态与故意犯罪阶段的关系 第二节 故意犯罪停止形态的种类 一、犯罪既遂 二、犯罪预备 三、犯罪未遂 四、犯罪中止
第六章 共同犯罪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共同犯罪的形式,理解共同犯罪的概念及成立条件, 掌握我国刑法中共犯的种类及其刑事责任,熟练掌握犯罪集团的特征以及主犯、教唆犯 的认定。 教学内容:本章主要讲授共同犯罪的概念、成立条件,共同犯罪的形式,共同犯罪 人的种类。 教学重点:本章教学重点是共同犯罪的条件,共同犯罪人的种类。 学习难点:本章学习难点是共同过失犯罪的认定,主犯与首要分子的关系。 第一节 共同犯罪概述 一、共同犯罪的概念 二、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 第二节 共同犯罪的形式 一、任意共同犯罪和必要共同犯罪 二、事前通谋的共同犯罪和事前无通谋的共同犯罪 三、简单共同犯罪和复杂共同犯罪 四、一般共同犯罪和有组织的共同犯罪 第三节 共同犯罪人的种类及其刑事责任 一、主犯及其刑事责任 二、从犯及其刑事责任
第五章 故意犯罪停止形态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故意犯罪停止形态的概念,理解故意犯罪停止形态 与故意犯罪阶段的关系,掌握故意犯罪各停止形态的法条规定,熟练掌握犯罪预备、犯 罪未遂以及犯罪中止的特征。 教学内容:本章主要讲授犯罪既遂,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 教学重点:本章教学重点是犯罪既遂,犯罪未遂,犯罪中止。 学习难点:本章学习难点是犯罪既遂的标准,犯罪预备与犯罪未遂的区别,犯罪中 止的特征。
10
区别。 教学内容:本章主要讲授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持有、
使用假币罪,妨害信用卡管理罪,洗钱罪,信用卡诈骗罪,保险诈骗罪,侵犯商业秘密 罪,、非法经营罪以及强迫交易罪。
教学重点:本章教学重点是上述各罪的特征。 学习难点:本章学习难点是此罪与彼罪的界限。 第一节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概述 一、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的概念和特征 二、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的种类 第二节 本章讲授的主要罪名 一、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二、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 三、持有、使用假币罪 四、妨害信用卡管理罪 五、洗钱罪 六、信用卡诈骗罪 七、保险诈骗罪 八、侵犯商业秘密罪 九、非法经营罪 十、强迫交易罪
三、理论教学
第一章 刑法绪论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刑法的概念、性质、任务、体系,理解刑法的分类、 基本原则,掌握刑法的适用范围,熟练掌握刑法的解释、罪刑法定原则。 教学内容:本章主要讲授刑法的概念,刑法的解释,罪刑法定原则,刑法的空间效 力。 教学重点:本章教学重点是刑法的解释,罪刑法定原则,刑法的空间效力。 学习难点:本章学习难点是刑法的解释方法,罪刑法定原则。
4
五、期待可能性
第四章 正当化事由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刑法上正当化事由的种类,理解刑法上正当化事由 的性质和意义,掌握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的法条规定,熟练掌握正当防卫的条件、特殊 防卫。 教学内容:本章主要讲授正当防卫,紧急避险。 教学重点:本章教学重点是正当防卫的条件,特殊防卫。 学习难点:本章学习难点是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的区别,特殊防卫的认定。 第一节 正当防卫 一、正当防卫的概念 二、正当防卫的条件 三、防卫过当的刑事责任 四、特殊防卫 第二节 紧急避险 一、紧急避险的概念 二、紧急避险的条件 三、避险过当的刑事责任 第三节 其他正当化事由
6
三、胁从犯及其刑事责任 四、教唆犯及其刑事责任
第七章 罪数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区分罪数的意义、数罪的类型,理解区分罪数的标 准,掌握结合犯、集合犯、吸收犯的概念和特征,熟练掌握继续犯、想象竞合犯、结果 加重犯、连续犯、牵连犯的概念和特征。 教学内容:本章主要讲授一罪的类型。 教学重点:本章教学重点是继续犯,想象竞合犯,结果加重犯,连续犯,牵连犯。 学习难点:本章学习难点是继续犯与状态犯的区别,想象竞合犯的特征,牵连犯的 处罚原则。 第一节 罪数概述 一、区分罪数的意义 二、区分罪数的标准 第二节 一罪的类型 一、实质的一罪 (一)继续犯 (二)想象竞合犯 (三)结果加重犯 二、法定的一罪 (一)结合犯 (二)集合犯 三、处断的一罪 (一)连续犯 (二)牵连犯 (三)吸收犯 第三节 数罪的类型 一、同种数罪与异种数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