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古诗鉴赏复习课件
合集下载
中考复习古诗词鉴赏指导PPT优秀课件

陆游的悲壮爱国
“韩孟诗派”的奇崛险怪
二.抓住形象,体验情感。
意境:即诗中所描写的寄寓着诗人思想感 情的景物或事物。 (常用的意象有:如:月、柳、梅、松、 蝉、莲、夕阳、西风、浮云、流水、梧桐、 鸿雁等。)
秋
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古代诗词鉴赏的考查要点
诗歌形象:人物形象、物象
诗歌语言: 准确鲜明、形象生动、凝练含蓄等
表达技巧: 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 思想内容:思想感情、生活态度、个人理想等
古代诗歌鉴赏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一.读懂原文,把握主旨。
1.知人论诗:即要联系作者的生平与主要 经历来进行鉴赏。 2.知世论诗:即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来
古代诗歌常见内容有:
忧国伤时、建功报国、思乡怀人、 离愁别绪、生活杂感等。
诗歌语言的个人风格
陶渊明的朴素自然 白居易的通俗易懂 王昌龄的雄健高昂 杜甫的沉郁顿挫 李白的豪迈飘逸 杜牧的清健俊爽
李商隐的朦胧隐晦
温庭筠的绮丽香艳
王维的诗画一体
高适的悲壮苍凉
李清照的缠绵悱恻
(孟)郊寒(贾)岛瘦
登飞来峰(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 比喻朝廷小人或眼前的困难、挫折,障碍等。 2.诗人善于把抽象的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这首诗揭示 了怎么样的人生哲理? 只有站得高,看得远,不畏困难险阻,才能实现人生 理想。
山中留客(唐.张旭)
进行鉴赏。
望
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中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ppt课件

这首无题诗是李商隐的著
名爱情诗,也是一首失恋者的悲
歌。男女一旦真诚相悦,之死
靡它,其情火可以焚烧地狱和
天堂。当其失恋时,入骨相思,
魂牵梦萦,无法排遣。“春蚕
到死”“蜡炬成灰”两句,早
已成为千古流传的名句,现在
很多人用它来表达坚贞不渝的
爱情和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
品味语句
1、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4、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深沉地抒发了战败时和被俘时的心情。作者的所“说”所“叹”, 不只是个人的不幸和愁苦,而且更饱含着剧烈的亡国之痛。
5、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千古名句
这慷慨激昂、大义凛然的诗句,表现了作者的铮铮铁骨,耿耿忠 心,表现了作者的英雄气慨和高风亮节。
作者:李商隐
高句临描海写,,视概这 诗野由寥此首 人廓拓诗宽,展借广大而景的海来抒胸的。情怀壮阔。和景表豪象现迈尽了的收眼底。以下十 2、树木丛生,气百魄草的丰表茂现。。秋诗风中萧洋瑟溢,着洪波涌起。
虽然已到秋风饱萧含瑟的,激草情木摇。落表的现季了节开,阔但岛上树木繁 茂,百草丰美的,胸给襟人,生抒意盎发然了之统感一。中反国映了曹操“老 骥伏枥,志在建千功里立”业的的“烈抱士负”。胸襟。 3、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虚
四段:安得广厦千万间”至最后共五句
景
内容——广厦庇寒 ;感情——忧国忧民;意境—— 可贵品质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己亥杂诗
作者:龚自珍
大体分析
龚自珍,(1792—1841)近代著名思想家、 文学家,是近代启蒙思想的先驱。又名巩祚, 字璱人,号定庵,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出 身于世代官宦学者家庭。
《中考古诗词鉴赏》复习课件

总结
诗 眼
整 首 揭示诗的主旨的凝聚点 诗
传神的动词
某 一 富有情韵形容词 句 巧用辞格的其他词语
真题演练(一)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问: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最”“绝”二字在 诗中的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最”极言春光之美,“绝”夸饰柳色 之新,(含义)将象征大地回春的淡远草色与晚春 满城处处烟柳的景色进行对比,(手法)突出早春 的景色最可爱。(表达作用)
(二)间接抒情 A、借景抒情, B、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C、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
A、借景抒情
作者通过对某种景物的描写来抒发感情的抒情方式。 例: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这首“干谒诗”(用于有所要求而拜谒对方)是作者西 游长安写给丞相张九龄的。是想得到丞相的赏识和录用。 前两联写洞庭湖的浩荡气势,后两联由景物转向抒情。 由景想到自己功名未成,空有出仕愿望,而无人推荐, 就像欲渡洞庭湖而无舟楫一样,希望张九龄援引。
(8)排比
排比是利用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
和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达到一种加强语势
的效果的一种修辞方法。
例: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
北市买长鞭 。
——《木兰诗》
(9)设问 (一) 概念: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 (二) 作用:开头以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 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例: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1.修辞方法
(1)比喻 定义: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分类: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作用:比喻有突出事物(意象)的情态特征,把抽 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例: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2024届中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古诗词赏析 教学PPT课件

2.咏物言志诗 咏物言志诗在内容上以某一物象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 往往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其精神品格;常 用比喻、象征、拟人等修辞方法。 (1)形式标志:以物象为题,或“咏”“题”“赠”“赞”后加相关物象。 (2)内容特点:托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或品质,或表达 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 (3)结构章法:物——人——情。
10.白描 本是国画的一种技法,指纯用线条勾画,不加色彩渲染。后借用于文学 写作,指使用简练的笔墨,不加渲染烘托而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的一 种描写方法。如: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温庭筠《商山 早行》)第二联两句诗,就是六个名词,即六种景物的组合,没有任何 修饰语,集中地表现了早行的辛苦。在鸡鸣声起,残月未落之时,冒着 寒霜上路,可见早行辛苦。
8.借古讽今 这是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如:折戟 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赤壁》)此诗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以两个美女象征 国家的命运,借古讽今,告诫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侥幸。
9.渲染 我国传统画技之一,后借用来指文艺创作中突出人物形象和环境所采用 的强调、反复等多方面着意铺叙的写作技法。如:爷娘闻女来,出郭相 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木兰诗》)这些诗句写花木兰替父从军凯旋后返回故居的情景,充 分渲染了花府一家老小迎接木兰还家的热闹气氛。
二、古代诗歌常用的艺术手法
1.直接抒情 即作者在文中把内心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叙述出来,让强烈的感 情直接倾泻而出。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 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登 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中考复习之古诗鉴赏完整ppt课件

瘦马” 4.看作者。如王维晚年隐居。柳宗元贬谪。 5.看注释。时代背景,作者经历。
.
14
建议
答题方法: 1.这首诗所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抓要素,概括回答所写景、情】 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概括所写景及意境;扣住所写景物,具体
描绘】 3.诗中写了哪些景物?【一一列出,无遗漏】
.
15
《晴江秋望》(唐 崔季卿 ) 2014 写景抒情
《城东早春》(唐 杨巨源 ) 2013 写景抒情
《田园乐》(唐 王维)
2012 写景、田园
《晚春江晴寄友人》(韩琮)2011 写景思乡
《绝句》(其二)(杜甫) 2010 写景思乡
.
2
中考探究
送别 范澄 酒尽津鼓喧,风生浦帆乱。 山回不见君,夕阳在沙岸。 [注]津鼓:古时渡口客船启行,鸣鼓催客。
6.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人生抱负)
7.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不满现实)
8.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思乡)
.
11
诗歌常见意象:
蝉——高洁
莲花——不染
松柏:坚贞、孤傲
鹧鸪——离愁别绪
鸿雁——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愁
杨柳:寓有惜别怀远之意,表示送别,离愁别
绪。
鸾、鹤、松、菊、东篱、桃源、采药等象征脱
6.概括这首诗所见之景及所表达之情(2分)
(2014济宁中考题) 【这首诗写初秋的一个晴天在江边眺望长江时的所
见之景;表达了对长江磅礴气势的赞美之情。】
.
6
中考探究
城东早春 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6.这首诗所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赏析诗中 “清”字的妙用。(3分)
.
14
建议
答题方法: 1.这首诗所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抓要素,概括回答所写景、情】 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概括所写景及意境;扣住所写景物,具体
描绘】 3.诗中写了哪些景物?【一一列出,无遗漏】
.
15
《晴江秋望》(唐 崔季卿 ) 2014 写景抒情
《城东早春》(唐 杨巨源 ) 2013 写景抒情
《田园乐》(唐 王维)
2012 写景、田园
《晚春江晴寄友人》(韩琮)2011 写景思乡
《绝句》(其二)(杜甫) 2010 写景思乡
.
2
中考探究
送别 范澄 酒尽津鼓喧,风生浦帆乱。 山回不见君,夕阳在沙岸。 [注]津鼓:古时渡口客船启行,鸣鼓催客。
6.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人生抱负)
7.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不满现实)
8.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思乡)
.
11
诗歌常见意象:
蝉——高洁
莲花——不染
松柏:坚贞、孤傲
鹧鸪——离愁别绪
鸿雁——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愁
杨柳:寓有惜别怀远之意,表示送别,离愁别
绪。
鸾、鹤、松、菊、东篱、桃源、采药等象征脱
6.概括这首诗所见之景及所表达之情(2分)
(2014济宁中考题) 【这首诗写初秋的一个晴天在江边眺望长江时的所
见之景;表达了对长江磅礴气势的赞美之情。】
.
6
中考探究
城东早春 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6.这首诗所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赏析诗中 “清”字的妙用。(3分)
2024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内古诗词鉴赏(七年级)》课件

江南逢李龟年 [唐]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译文】岐王府邸里时常相见,崔九堂前您的音乐多次听闻。如今正是江南的大好风景, 在落花时节又重逢李君。
【主题】前二句是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寄寓着诗人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之情; 后两句是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
2.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这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寄托了诗人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 望。
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译文】回乐烽前的沙地洁白似雪,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深秋白霜。不知何处吹起凄 凉的芦管,惹得出征的将士一夜都在思念家乡。
初中古诗词复习 ——七年级
七年级上册
观沧海 [汉]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主题】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借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 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抱负。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两句诗在写法 上有何突出的特色?试分析。
这两句写的是虚景,诗人借助丰富的想象,把我们带进了一个更加宏伟的境界。 寥寥十六字将天连水,水连天,浩浩荡荡、无边无际的沧海之景描绘得蔚为壮观。 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合理的夸张,展现了一个极其开阔博大的意境,不仅表现了大 海有包容天地的气概,更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与远大的政治抱负。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唐]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古诗鉴赏(课件)-2025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专题

返回目录
2025中考新突破·精准备考-语文 专题二 古诗鉴赏
(2)古诗中常出现“月”的意象,诗人或用月来抒发思乡怀人的愁思, 或体现自在旷达的情怀等。请阅读下列诗句,其中“月”所寄托的情 感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B ) A.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B.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C.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 有此寄》) D.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 传达惜春之情。根据诗句意思
等在某泽中。”后以“雁足”或“雁”为书 和知识卡片,可知此处的
信的代称。
“雁”与思乡之情有关。
返回目录
2025中考新突破·精准备考-语文 专题二 古诗鉴赏
【参考答案】诗人因思乡想给远方亲人传递书信,而“雁” 是书信的代称。
返回目录
2025中考新突破·精准备考-语文 专题二 古诗鉴赏
命题探究 广东省中考对古诗鉴赏的考法比较灵活,连续几年都考查了创新题 型,且考查位置具有不确定性。2024年广东中考将古诗鉴赏与文言文对 比阅读结合起来考查,分值4分。2023年广东中考首次单独命题并以简答 题形式考查古诗鉴赏,分值2分。2022年广东中考则勾连了现代文阅读, 以“结合文学作品阅读文段,选择符合语境的诗词”的形式,考查在具 体情境中运用古诗的能力,分值2分。2021年广东将书法纳入了中考,并 且将古诗鉴赏与书法结合起来考查,分值4分。除了以上勾连文言文阅读、 勾连现代文阅读、勾连书法等形式,未来广东中考对古诗鉴赏的考查不 排除会出现填空题、图表题、勾连名著题、勾连作文题等形式。
2025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二 古诗鉴赏
2025中考新突破·精准备考-语文 专题二 古诗鉴赏
(2)古诗中常出现“月”的意象,诗人或用月来抒发思乡怀人的愁思, 或体现自在旷达的情怀等。请阅读下列诗句,其中“月”所寄托的情 感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B ) A.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B.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C.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 有此寄》) D.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 传达惜春之情。根据诗句意思
等在某泽中。”后以“雁足”或“雁”为书 和知识卡片,可知此处的
信的代称。
“雁”与思乡之情有关。
返回目录
2025中考新突破·精准备考-语文 专题二 古诗鉴赏
【参考答案】诗人因思乡想给远方亲人传递书信,而“雁” 是书信的代称。
返回目录
2025中考新突破·精准备考-语文 专题二 古诗鉴赏
命题探究 广东省中考对古诗鉴赏的考法比较灵活,连续几年都考查了创新题 型,且考查位置具有不确定性。2024年广东中考将古诗鉴赏与文言文对 比阅读结合起来考查,分值4分。2023年广东中考首次单独命题并以简答 题形式考查古诗鉴赏,分值2分。2022年广东中考则勾连了现代文阅读, 以“结合文学作品阅读文段,选择符合语境的诗词”的形式,考查在具 体情境中运用古诗的能力,分值2分。2021年广东将书法纳入了中考,并 且将古诗鉴赏与书法结合起来考查,分值4分。除了以上勾连文言文阅读、 勾连现代文阅读、勾连书法等形式,未来广东中考对古诗鉴赏的考查不 排除会出现填空题、图表题、勾连名著题、勾连作文题等形式。
2025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二 古诗鉴赏
中考复习古诗赏析PPT课件

5)表达的情感:表现了诗人喜爱
西湖、愉悦闲适. 的心境。
9
方法总结:
画面描写:1.找全景物; 2.加修饰语; 3.展开联想、想象连缀 成句子; 4.表达的情感。
练一练:总复习 P1. 64 四、六、 10
1.赏析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红P.63.第3题)
“直” “圆”两字精炼传神,线条
这试两题句分诗析历:来“被不人畏表称浮道达云。遮技请望巧试眼着,对自这缘两身句蕴在诗最含加高的以层哲”理
赏析。p80--
参考答案:作者借景抒怀,把抽象的道理寓
于具体形象之中,阐述了只有站得高,看得
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的
哲理,同时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难,对前途充
满信心的思想感情。
评价效果
作者情感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
17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运用此手法 的原因
3.此手法传达的诗人感情
.
18
采用了动静结合、虚
实相间的描写手法
步骤一
动景:……静景:…… 步骤二
实写:……虚写:……
“杨花落”展现了暮春之景,给人 以飘零和落寞之感;
“子规啼”是哀啼,这是化用了 典故,抒写离别之恨,二者都是以景 衬情。
.
44
.
45
5.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悦”,用作动词,使……欢悦。“空 人心”,使人心中的杂念消除。“空”, 形容词用作动词,“使……空”。上句 表面上是写山光使飞鸟也怡然自乐,实 际上,鸟的怡然自乐是诗人心情愉悦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古诗词赏析指导
中考古诗鉴赏复习
1
阅读下列古诗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 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 过故人庄(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3
分类2:按内容题材分类
田园诗:热爱、向往悠闲平静自由的生
活,表达恬淡闲适的心情。
写景诗:描绘春夏秋冬、山川美景,表
达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赞美之情。
送别诗:依依不舍的留恋;对友人的思
念;劝勉安慰的豁达;坦陈心志决
心;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久居
边关思念亲人的忧伤、孤中考独古诗鉴。赏复习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 登飞来峰(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中考古层诗鉴。赏复习
2
分类1:按表达方式分类
¡写景:春夏秋冬
¡抒情:思乡、亲情、友情、爱 情、伤时、怀古、爱国之情
¡叙事:人、事
¡说理:人生 治国 抱负 理想
中考古诗鉴赏复习
中考古诗鉴赏复习
11
6、品意象
( 1)自然景观类 月—思乡思亲,传达离愁别恨寂寞思归之情 夕阳、落日—凄凉失落、忧郁之情 流水—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 烟雾、寒霜—哀怨、惆怅、凄苦等情思 春风、东风—春天、希望等美好事物 西风—惆怅哀伤、游子思归
中考古诗鉴赏复习
12
(2)植物类
杨柳—离别难舍等情思
法,将春杏怒放,生机勃勃之景生动形象、极具情
趣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中考古诗鉴赏复习
10
5、主旨句
即最能概括诗歌思想内容或感情的句子
,一般是议论性或抒情性的句子。如王昌龄 《芙蓉楼送辛渐》中的“一片冰心在玉壶” ,朱熹《观书有感》中的“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苏轼《题西林壁》中 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在诗中都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都可以说是 诗中的主旨句。抓住主旨句,可以迅速准确 地理解诗歌的中心内容。
5
诗歌欣赏基本方法
1、注意作者的创作风格及题注。
2、注意诗歌中的关键词及中心句。
3、分析诗歌中运用的修辞及表现手法。
4、组织语言完成相关的问题。
¡ 常用句式: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
手法、表现手法),写出了(意象)的(某
个)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种)思想、
感情,起到了(某种)作用。
中考古诗鉴赏复习
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词语,它一般是动词
或形容词。如陆游《书愤》中颈联:“塞上长城空
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其中的“空”字,流露
出作者自许塞上长城、满腔报国热忱却一直到老仍
报国无门的深重的怅惘与悲愤,准确深刻地点明本
诗主旨——抒写悲愤之情;又如宋祁《木兰花》中
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运用拟人手
王昌龄◆雄建高昂
李商隐◆清丽俊逸 秦观◆情真意切
高适◆悲壮苍凉
杜牧◆含蓄绰约
李清照◆婉约凄切
李商隐◆朦胧隐晦
李煜◆伤感细腻
陆游◆雄浑奔放
岑参◆雄浑奇拔
欧阳修◆清丽明媚 辛弃疾◆气势雄壮
中考古诗鉴赏复习
7
2、读题目 因为有的诗歌的题目对诗歌的内容
有着重要的提示作用,如李白的《送孟 浩然之广陵》、骆宾王的《在狱咏蝉》、 杜甫的《春夜喜雨》、张养浩的《山坡 羊 潼关怀古》、朱熹的《观书有感》 等。
6
1、知作者一般考试出题选取诗文都是能代 表作者主要创作风格的诗作,例如:
陶渊明◆朴素自然
韦应物◆清新典雅 范仲淹◆苍凉悲壮
杜甫◆沉郁顿挫
韩愈◆奇特新颖
晏殊◆明朗疏淡
李白◆豪迈飘逸
李贺◆忧郁激愤
苏轼◆旷达豪迈
白居易◆通俗易懂
元稹◆艳丽浅近
柳永◆缠绵悱恻,
王维◆诗画一体
刘禹锡◆清峻明朗 黄庭坚◆自然流畅
了兰溪水之清澈明静;亦反衬出月光的明洁。
描写:动静结合、化静为动、虚实结合、点面结合、 明暗结合、正侧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 工笔等。 表现手法:赋、比、兴;照应,对比,抑扬变化, 烘托 渲染,象征联想,借古讽今,化无形为有形等。 ⑶、篇章结构: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 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中考古诗鉴赏复习
中考古诗鉴赏复习
8
3、看注释 有的注释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诗
歌的思想内容;有的介绍相关诗句,那是在 暗示诗歌的用典或意境。有的介绍作者,那 是在暗示诗歌的写作风格。所以,同学们答 题时一定要仔细研读注释!
中考古诗鉴赏复习
9
4、寻诗眼
所谓“诗眼”,是指一首或一句诗中最精练最
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具
15
巧用修辞 答题句式:这句诗运用( )修辞,
( )写出了某物( )特点。
一、 比喻除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 外,还可体现出意象的情态特征。如: 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析:“如眉”:以眉喻月,绘出了月亮的形状并体
现出了它的清秀。“镜”:以镜喻兰溪之水,写出
落花—青春易逝、人生无常的感叹与哀
愁
梅、兰、竹、菊、松—高洁坚贞之志
梧桐、芭蕉—光阴易逝、身世磨难的惆
怅哀愁
莲—爱的象征 。由于“莲”与“怜”音
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
以表达爱情 。
红豆—爱情或相思
中考古诗鉴赏复习
13
(3)动物类
• 鸦、猿、杜鹃—凄苦哀伤之情 青鸟—信使
• 鱼—快乐自由
孤雁—孤独、思乡
• 鸿鹄、雄鹰—理想追求 蝉—悲凉、高洁
• (4)其它
• 羌笛—凄切(征人思乡)
中考古诗鉴赏复习
14
7、赏技巧
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 ⑴、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 对偶、夸张、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⑵、表达方式:主要有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 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4
行旅诗:游子漂泊在外(久戍边关、久
宦在外)的孤独寂寞和对家乡、亲人的
思念。
咏物诗: 借某物的特点来表达自己的人
格品性或追求。
怀古诗:悲叹怀才不遇的感慨;抒发昔
盛今衰的愤慨;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
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
闺怨诗:对丈夫的思念,离别的孤独寂
寞之感;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中考古诗鉴赏复习
中考古诗鉴赏复习
1
阅读下列古诗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 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 过故人庄(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3
分类2:按内容题材分类
田园诗:热爱、向往悠闲平静自由的生
活,表达恬淡闲适的心情。
写景诗:描绘春夏秋冬、山川美景,表
达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赞美之情。
送别诗:依依不舍的留恋;对友人的思
念;劝勉安慰的豁达;坦陈心志决
心;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久居
边关思念亲人的忧伤、孤中考独古诗鉴。赏复习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 登飞来峰(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中考古层诗鉴。赏复习
2
分类1:按表达方式分类
¡写景:春夏秋冬
¡抒情:思乡、亲情、友情、爱 情、伤时、怀古、爱国之情
¡叙事:人、事
¡说理:人生 治国 抱负 理想
中考古诗鉴赏复习
中考古诗鉴赏复习
11
6、品意象
( 1)自然景观类 月—思乡思亲,传达离愁别恨寂寞思归之情 夕阳、落日—凄凉失落、忧郁之情 流水—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 烟雾、寒霜—哀怨、惆怅、凄苦等情思 春风、东风—春天、希望等美好事物 西风—惆怅哀伤、游子思归
中考古诗鉴赏复习
12
(2)植物类
杨柳—离别难舍等情思
法,将春杏怒放,生机勃勃之景生动形象、极具情
趣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中考古诗鉴赏复习
10
5、主旨句
即最能概括诗歌思想内容或感情的句子
,一般是议论性或抒情性的句子。如王昌龄 《芙蓉楼送辛渐》中的“一片冰心在玉壶” ,朱熹《观书有感》中的“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苏轼《题西林壁》中 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在诗中都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都可以说是 诗中的主旨句。抓住主旨句,可以迅速准确 地理解诗歌的中心内容。
5
诗歌欣赏基本方法
1、注意作者的创作风格及题注。
2、注意诗歌中的关键词及中心句。
3、分析诗歌中运用的修辞及表现手法。
4、组织语言完成相关的问题。
¡ 常用句式: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
手法、表现手法),写出了(意象)的(某
个)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种)思想、
感情,起到了(某种)作用。
中考古诗鉴赏复习
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词语,它一般是动词
或形容词。如陆游《书愤》中颈联:“塞上长城空
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其中的“空”字,流露
出作者自许塞上长城、满腔报国热忱却一直到老仍
报国无门的深重的怅惘与悲愤,准确深刻地点明本
诗主旨——抒写悲愤之情;又如宋祁《木兰花》中
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运用拟人手
王昌龄◆雄建高昂
李商隐◆清丽俊逸 秦观◆情真意切
高适◆悲壮苍凉
杜牧◆含蓄绰约
李清照◆婉约凄切
李商隐◆朦胧隐晦
李煜◆伤感细腻
陆游◆雄浑奔放
岑参◆雄浑奇拔
欧阳修◆清丽明媚 辛弃疾◆气势雄壮
中考古诗鉴赏复习
7
2、读题目 因为有的诗歌的题目对诗歌的内容
有着重要的提示作用,如李白的《送孟 浩然之广陵》、骆宾王的《在狱咏蝉》、 杜甫的《春夜喜雨》、张养浩的《山坡 羊 潼关怀古》、朱熹的《观书有感》 等。
6
1、知作者一般考试出题选取诗文都是能代 表作者主要创作风格的诗作,例如:
陶渊明◆朴素自然
韦应物◆清新典雅 范仲淹◆苍凉悲壮
杜甫◆沉郁顿挫
韩愈◆奇特新颖
晏殊◆明朗疏淡
李白◆豪迈飘逸
李贺◆忧郁激愤
苏轼◆旷达豪迈
白居易◆通俗易懂
元稹◆艳丽浅近
柳永◆缠绵悱恻,
王维◆诗画一体
刘禹锡◆清峻明朗 黄庭坚◆自然流畅
了兰溪水之清澈明静;亦反衬出月光的明洁。
描写:动静结合、化静为动、虚实结合、点面结合、 明暗结合、正侧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 工笔等。 表现手法:赋、比、兴;照应,对比,抑扬变化, 烘托 渲染,象征联想,借古讽今,化无形为有形等。 ⑶、篇章结构: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 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中考古诗鉴赏复习
中考古诗鉴赏复习
8
3、看注释 有的注释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诗
歌的思想内容;有的介绍相关诗句,那是在 暗示诗歌的用典或意境。有的介绍作者,那 是在暗示诗歌的写作风格。所以,同学们答 题时一定要仔细研读注释!
中考古诗鉴赏复习
9
4、寻诗眼
所谓“诗眼”,是指一首或一句诗中最精练最
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具
15
巧用修辞 答题句式:这句诗运用( )修辞,
( )写出了某物( )特点。
一、 比喻除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 外,还可体现出意象的情态特征。如: 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析:“如眉”:以眉喻月,绘出了月亮的形状并体
现出了它的清秀。“镜”:以镜喻兰溪之水,写出
落花—青春易逝、人生无常的感叹与哀
愁
梅、兰、竹、菊、松—高洁坚贞之志
梧桐、芭蕉—光阴易逝、身世磨难的惆
怅哀愁
莲—爱的象征 。由于“莲”与“怜”音
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
以表达爱情 。
红豆—爱情或相思
中考古诗鉴赏复习
13
(3)动物类
• 鸦、猿、杜鹃—凄苦哀伤之情 青鸟—信使
• 鱼—快乐自由
孤雁—孤独、思乡
• 鸿鹄、雄鹰—理想追求 蝉—悲凉、高洁
• (4)其它
• 羌笛—凄切(征人思乡)
中考古诗鉴赏复习
14
7、赏技巧
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 ⑴、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 对偶、夸张、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⑵、表达方式:主要有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 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4
行旅诗:游子漂泊在外(久戍边关、久
宦在外)的孤独寂寞和对家乡、亲人的
思念。
咏物诗: 借某物的特点来表达自己的人
格品性或追求。
怀古诗:悲叹怀才不遇的感慨;抒发昔
盛今衰的愤慨;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
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
闺怨诗:对丈夫的思念,离别的孤独寂
寞之感;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中考古诗鉴赏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