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基础知识及高考模拟训练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模拟专项训练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模拟专项训练

古代诗歌阅读一、阅读下面这首明词,完成下列小题。

渔家傲(其二)卢象升①搔首问天摩巨阙,平生有恨何时雪?天柱孤危疑欲折!空有舌,悲来独洒忧时血。

画角一声天地裂,熊狐蠢动惊魂掣。

绝影②骄骢看并逐,真捷足,将军应取燕然勒。

[注]①明末,清兵入侵,卢象升是朝廷所倚重的军事将领之一。

①绝影:良马名。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词写了作者亲见天柱孤危欲折、将士血洒疆场,亲闻画角声声、熊狐惊吼,是一首忧国忧民的壮歌。

B.本词上阕借“问天”表达对国事的忧虑。

面对既艰难危急又孤立无援的国势,作者不由得忧心如焚。

C.这首词情感的抒发富于变化。

上阕的压抑愁闷为下阕的豪情满怀做出了铺垫,层层推进,笔力不凡。

D.这首词直率粗犷,豪气勃发。

作者遣辞造句,无不精心打磨,尽情地吐露自己的苦闷与豪情,动人心魄。

2.古人作诗填词写文讲究引经据典,卢词开篇以屈原“问天”之典含蓄表达了自己深沉的情感。

下列选项没有运用典故的一项是()A.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曹操《短歌行》)B.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李密《陈情表》)C.重湖叠巘清嘉。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柳永《望海潮》)D.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书愤》)3.有人评价卢象升此词“沉雄哀激”,请结合词句谈一谈作者是如何分别表现“哀”与“激”的。

参考答案:1.A2.C3.“哀”:动作描写。

“搔首”“问天”“摩巨阙”三个动作生动地传达出作者内心压抑、悲愤的情绪。

比喻手法。

作者将正遭受战火而飘摇欲倾的明朝比喻为“欲折”的“天柱”,为国担忧之情溢于言表。

精炼字词。

“空”“独”两字自叹势孤力单,无回天之功,是空有抱负却不得施展的无奈与悲凉。

“激”:运用典故。

“燕然勒”化用汉代窦宪率兵破匈奴单于,刻石勒功而返的典故。

表达作者渴望建功立业、青史留名的激越心情。

虚写想象。

“绝影”等三句展现了一幅骏马奔驰、冲锋陷阵、克敌制胜、勒铭记功的英雄凯旋图景。

表现出作者渴望建功立业、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

高考语文古诗文模拟试卷

高考语文古诗文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殊途同归水落石出B. 恣意妄为瓢泼大雨C. 惊涛骇浪轻歌曼舞D. 纸醉金迷风和日丽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在全班名列前茅,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B.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C. 这本书内容丰富,语言生动,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

D. 学校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3. 下列诗句中,用词最恰当的一项是()A.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杜甫《春望》)B.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洲》)C.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D.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王之涣《登鹳雀楼》)4. 下列诗句中,表达诗人忧国忧民之情的一项是()A.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杜甫《春望》)B.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洲》)C.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D.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王之涣《登鹳雀楼》)5. 下列诗句中,描绘自然景色最生动的一项是()A.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杜甫《春望》)B.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洲》)C.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D.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王之涣《登鹳雀楼》)6. 下列诗句中,表达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一项是()A.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杜甫《春望》)B.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洲》)C.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D.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王之涣《登鹳雀楼》)7. 下列诗句中,表达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的一项是()A.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完整版)高考古诗词专题训练题及答案

(完整版)高考古诗词专题训练题及答案

高考古诗词专题训练题(表达技巧)L.D.W从军行陈羽海边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1)联系全诗,说说一、二两句环境描写的作用。

答:(2)三、四句意在写人却说“不见人”,说说作者是怎样来写人的?答:(3)第四句中“直上”两字用得好,好在哪里?答:宿甘露寺曾公亮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注:甘露寺是我国一座著名的佛寺,始建于三国吴时,在江苏省镇江市北固山上,面对长江,相传建寺时露水适降,因而得名。

(1)、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答:(2)这首诗在表达技巧的运用上很有特色,请结合具体诗句谈谈你感受最深的一点。

答:村居张舜民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1)一、二两句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答:(2)动静结合的写法是这首诗的特点,请结合诗歌简要赏析。

答:明发房溪二首(其一)杨万里青天白日十分晴,轿上萧萧忽雨声。

却是松梢霜水落,雨声那得此声清。

⑴诗中哪一个字能概括全诗的意境特点?为什么?答:⑵这首诗的叙写曲折有致,请作简要分析。

答:浣溪沙秦观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1)这首词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这种情感是如何表现出来的?答:(2)“自在飞花轻似梦”一句是个比喻句,今人沈祖棼在《宋词赏析》中将其称为“奇喻”,请你说说,这个比喻“奇”在何处?答:虞美人宜州见梅作①黄庭坚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

夜阑风细得香迟,不道晓来开遍向南枝。

玉台弄粉花应妒,飘到眉心住②。

平生个里愿杯深,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

注:①此词为黄庭坚被贬至地处西南的边地宜州后所作。

②《太平御览.时序部》:“宋武帝女寿阳公主卧于含章殿檐下。

梅花落公主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

”(1)这首词写梅花很有层次,请结合上阕简要分析。

高考语文古诗词复习 题集附答案

高考语文古诗词复习 题集附答案

高考语文古诗词复习题集附答案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高考语文考试的重点内容。

熟练掌握古诗词的背诵和理解,不仅可以提高阅读能力,还能为作文提供素材和启示。

为了帮助各位考生更好地复习古诗词,本篇文章将提供一些常见的高考古诗词题目,并附上详细的答案解析。

1. 下面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一首《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请问这首诗所表达的主题是什么?答案解析:这首诗表达了人们对于超越自身局限追求更高层次、更广阔视野的渴望和追求。

作者通过对景物的描绘,以及“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表达,寄托了人们对于知识、智慧和进步的向往。

2. 下面是北宋诗人苏轼的一首《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答案解析:这首诗以猎人出猎为题材,通过对猎人英勇形象的描绘,展现了作者豪情壮志、追求自由和超越常规的精神境界。

诗中的意境多变且极富张力,表达了对自由、对人生的热爱和追求。

3. 下面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一首《临安春雨初霁》: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霞光远绕水,风色几分清。

愁多山有木,欲去月无情。

此处经行处,应须有画声。

请问这首诗描写了什么场景?答案解析:这首诗描写了春雨过后的临安景色。

通过对红湿处、花重锦官城、霞光远绕水等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个静谧而悠然的春日景象。

诗中通过景物描写,凸显了作者对美的感受和表达。

4. 下面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答案解析:这首诗表达了离别之情。

通过对古原草的描写,展现了时间流转的无情和人事的更迭。

同时,通过草的生长和凋谢隐喻人的离合离别,表达了作者对于友人离去的深深思念之情。

5. 下面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仍岳上摩天。

高考古诗词鉴赏模拟训练试题50例(二)

高考古诗词鉴赏模拟训练试题50例(二)

高考古诗词鉴赏模拟训练试题50例(二)2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送友人薛涛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诗人简介薛涛(约768~832年),唐代女诗人,字洪度。

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因父亲薛郧做官而来到蜀地,父亲死后薛涛居于成都。

居成都时,成都的最高地方军政长官剑南西川节度使前后更换十一届,大多与薛涛有诗文往来。

韦皋任节度使时,拟奏请唐德宗授薛涛以秘书省校书郎官衔,但因格于旧例,未能实现,但人们却称之为“女校书”。

曾居浣花溪(今有浣花溪公园)上,制作桃红色小笺写诗,后人仿制,称“薛涛笺”。

成都望江楼公园有薛涛墓。

1.诗的前两句化用了那首诗中名句?这样写有何作用?2.诗的第三句中的“谁言”两字有助于表达作者的感情,请作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1.化用了《诗经•秦风•蒹葭》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以此写出别时水边晚景,渲染气氛,突出一种冷意,衬托人物因友人远去,思而不见的怀恋情绪。

使用引用(暗引)的修辞手法使诗句的内涵更为深厚(或内容更为丰富)。

2.“谁言”即“谁说”,也即“不要说”,句意为不要说从今晚起你我就要离别千里。

用“谁言”一反遗憾之意,从而表达出对友人的劝慰和对友情的执著(或情意之长、思念之深)。

2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听筝柳中庸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诗人简介柳中庸,(生卒年不详)名淡,中庸是其字,唐代边塞诗人。

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为柳宗元族人。

大历年间进士,曾官鸿府户曹,未就。

萧颖士以女妻之。

与弟中行并有文名。

与卢纶、李端为诗友。

所选《征人怨》是其流传最广的一首。

《全唐诗》存诗仅13首。

其诗以写边塞征怨为主,然意气消沉,无复盛唐气象。

1.这首诗题目是“听筝”,颔联主要运用哪些艺术手法来描写音乐?试结合诗句分析其表达效果。

2.有人说颈联中“独”与“空”堪称诗人炼字的典范,请对这两个字作简要赏析。

全国高考语文古诗词默写训练的综合高考模拟和真题分类汇总及答案解析

全国高考语文古诗词默写训练的综合高考模拟和真题分类汇总及答案解析

一、高中语文默写训练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只选3小题)(1)________,________,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论语》)(2)则仆偿前辱之责,________,________?(司马迁《报任安书》)(3)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__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4)________,________。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李清照《声声慢》)(5)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________,________ 。

(郑燮《竹石》)【答案】(1)一箪食;一瓢饮(2)虽万被戮;岂有悔哉(3)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4)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5)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解析】【分析】本题考核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

此类试题答题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理解性默写还要注意给出的提示,填准句子。

此题的易错字有“箪”、“瓢”、“戮”等。

故答案为:⑴一箪食;一瓢饮;⑵虽万被戮;岂有悔哉;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⑷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⑸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名篇名句的默写的能力。

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

平时长积累,边读边写。

答题时笔画要清晰,答完后要检查,避免低级错误。

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采用了对比的手法,“________”一句写出了刘裕在战场上的声威气势,“________”一句写出了宋文帝刘义隆在战场上的狼狈之态。

(2)孟子《鱼我所欲也》中“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的“是心”指“________,________”。

(3)韩愈在《师说》中用“________,________”两句,指出唐代士大夫阶层中普遍存在耻于从师的现象。

【答案】(1)气吞万里如虎;赢得仓皇北顾(2)所欲有甚于牛者;所恶有甚于死者(3)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古典诗词基础理论知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古典诗词基础理论知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古典诗词基础理论知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1. 被称为“诗仙”的诗人是()A. 杜甫B. 李白C. 王维D. 孟浩然答案:B解析:李白的诗作风格豪放飘逸,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被后世誉为“诗仙”。

2.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其中婵娟指的是()A. 月亮B. 美女C. 姻缘D. 美好的事物答案:A解析:“婵娟”在诗中代指月亮。

3. 下列不是唐代诗人的是()A. 苏轼B. 白居易C. 刘禹锡D. 李贺答案:A解析:苏轼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

4.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写的是()A. 春天B. 夏天C. 秋天D. 冬天答案:D解析:诗句以春花喻冬雪,描绘的是冬天的景象。

5. 以下哪位诗人属于山水田园诗派()A. 岑参B. 孟浩然C. 王昌龄D. 王之涣答案:B解析:孟浩然是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诗人之一。

6.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的作者是()A. 李白B. 孟浩然C. 王维D. 贺知章答案:B解析:这是孟浩然的诗作《春晓》中的句子。

7.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出自杜甫的()A. 《春望》B. 《登高》C. 《蜀相》D. 《登岳阳楼》答案:A解析:此句出自杜甫的《春望》,反映了战乱时期对亲人的思念。

8.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作者是()A. 王勃B. 杨炯C. 卢照邻D. 骆宾王答案:A解析:这是王勃的名句,表达了深厚的友情。

9. 被称为“小李杜”的是()A. 李白、杜甫B. 李商隐、杜牧C. 李贺、杜牧D. 李商隐、杜荀鹤答案:B解析:李商隐和杜牧在晚唐时期诗名显著,被并称为“小李杜”。

10. 下列哪句诗不是王维所作()A.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B.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C.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D.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答案:C解析:“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是李白的诗句。

11.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里的“茱萸”是()A. 一种花B. 一种鸟C. 一种植物D. 一种乐器答案:C解析:茱萸是一种植物,古人在重阳节有插茱萸的习俗。

高考模拟试卷语文古诗答案

高考模拟试卷语文古诗答案

一、选择题1. 下列诗句中,属于唐代诗人杜甫的是()A.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B.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C.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D.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答案:D2. 下列诗句中,属于宋代诗人苏轼的是()A.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B.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C.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D.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答案:A3. 下列诗句中,属于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是()A.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B.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C.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D.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答案:B4. 下列诗句中,属于唐代诗人王之涣的是()A.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B.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C.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D.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答案:C二、填空题1. 《登鹳雀楼》的作者是________,诗中“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一句寓意着________。

答案:王之涣,远大的志向和宽广的胸怀。

2. 《登高》的作者是________,诗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一句描绘了________。

答案:杜甫,秋天的景象。

3. 《望岳》的作者是________,诗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句表达了________。

答案:杜甫,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向往。

4. 《滕王阁序》的作者是________,文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句描绘了________。

答案:王勃,壮丽的景色。

三、简答题1. 请简要分析《登鹳雀楼》这首诗的表现手法。

答案:《登鹳雀楼》这首诗采用了对比、夸张等手法。

诗中“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一句,通过对比诗人登高远望的愿望与实际情况,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同时,夸张手法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2. 请简要分析《望岳》这首诗的主题思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诗歌基础知识篇【学习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诗词曲的基本知识及其区别。

2、了解高中古诗词的题型特点与过往题目,掌握相关的答题方法。

【学习重难点】古诗词在高中文言文阅读中的表现特征及其解题方略。

【高考考点示例】【例1】(2014年秋季卷)(诗)(四)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16题。

(8分)镜湖女(南宋)陆游湖中居人事舟楫,家家以舟作生业。

女儿妆面花样红,小伞翻翻乱荷叶。

日暮归来月色新,菱歌缥缈泛烟津。

到家更约西邻女,明日湖桥看赛神。

14、从体裁上看,本作品属于(A )(1分)A、古体诗B、近体诗C、歌行D、诗余15、对本作品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B )(3分)A、“事舟楫”写湖边的人家日常靠船为生。

B、“乱荷叶”写女子摆动的伞把荷叶搅乱。

C、“月色新”写傍晚景色,暗示时间转换。

D、“泛烟津”写若有若无的歌声随波荡漾。

16、结合作品,对作者塑造的“镜湖女”形象加以赏析。

(4分)按如下三个方面评分。

一、镜湖女的身份和形象特点如年轻美丽(外貌)、活泼可爱(性格)、热爱生活(态度)等;二、作品如何塑造人物形象,如用描写和叙述的手法塑造形象、浅显直白的语言使人物形象更具有生活气息、以清新的景色烘托镜湖女的清丽等;三、结合例子作具体分析。

【例2】(2015年秋季卷)(词)(四)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3—15题。

(8分)隐净山雨(南宋)孝祥青嶂度云气,幽壑舞回风。

山神助我奇观,唤起碧霄①龙。

电掣金蛇千丈,霆震灵鼍②万叠,汹汹欲崩空。

谁泻银河水,倾入宝莲宫。

坐中客,凌积翠,看奔洪。

人间应失匕箸③,高处独从容。

洗尽从来尘垢,润及无边焦槁,造物不言功。

天宇忽开霁,日在五云东。

[注]①碧霄:隐净山有碧霄泉。

②鼍:鼍龙,扬子鳄。

③匕箸:羹匙筷子。

13.这首词的词牌应是( B )。

(1分)A.沁园春B.水调歌头C.雨霖铃D.八声甘州14.对上阕中的景色描写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B )(3分)A.“青嶂”句写山雨来临之前风起云涌的情景。

B.“山神”句用碧霄龙喻雨,展现山中奇特的景观。

C.“电掣”句用金蛇、灵鼍来比喻电闪雷鸣的景象。

D.“谁泻”句想象丰富,写出山雨的磅礴气势。

15.下阕画线句借雨写怀,生动形象,请加以赏析。

(4分)答: 画线句借雨写怀,借眼前大雨洗尘垢、润焦槁的景象,形象地表现作者涤污秽、惠天下的抱负,达到情景交融的效果;又以“造物不言功”,寄托作者不以功自居的宽阔胸襟。

这样写言近旨远,物我浑然。

【例3】(2010年秋季卷)(曲)(四) 阅读下面的散曲,完成第14一16题。

(8分)[越调]平湖乐尧庙秋社王恽社坛烟淡散林鸦,把酒观多稼。

霹雳①弦声斗高下,笑喧哗,壤歌亭外山如画。

朝来致有,西山爽气,不羡日夕佳。

[注]①霹雳:琴名。

14.简要描述尧庙社日中的村民活动。

(2分)答:村民们举杯畅饮,喜庆丰收;弹琴赛歌,欢声笑语。

15.对这首散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B )A.本曲描写尧庙社日活动情景,展现了当地的民风民俗。

B.“社坛烟淡散林鸦”暗示了村民举行祭祀活动的季节。

C.“山如画”描写远山明丽的风光,渲染烘托社日活动。

D.本曲用词清新高雅,但是整体仍不失通俗朴茂的本色。

16.“不羡日夕佳”化用了高中课本哪首诗中的诗句?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分)答:化用渊明《饮酒》“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渊明写的是隐居之乐,曲作者表达了积极用世的志向和与民同乐的意趣。

【知识点阐释】诗、词、曲是古代诗歌的三大类。

诗:古代的诗可分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

古体诗是指没有严格的格律要求的诗,近体诗是讲究格律、有固定格式的诗。

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指唐代产生近体诗以前的诗,句式大体整齐,也要押韵,但在字数、句数、押韵、平仄、对仗等方面没有严格的规定,可以算一种自由体。

按言分有四言诗、五言诗(简称"五古")、七言诗(简称"七古")、杂言诗(诗中各句字有多有少)等;近体诗是指唐代形成的格律诗。

当时为了与过去的非格律诗加以区别,称格律诗为近体诗或今体诗。

近体诗又分为律诗、绝句、排律三种。

律诗分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

每首八句,每两句叫一联。

头两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颈联,七、八句叫尾联。

中间两联必须对仗。

偶数句句尾要押韵(通常押平声韵,首句可押韵也可不押韵)。

词:还有曲子词、长短句、诗余、乐府等名称。

一般按字句多少分为小令(58字以)、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三类。

按风格分为豪放派与婉约派。

曲:曲是由词进一步发展而成的,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包括小令与套数;杂剧是可以演出的戏曲。

小令一般常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只有几句到十几句,必须按曲牌规定的字数、平仄、韵脚填写;套数又称套曲或散套,是成套的曲子,由两支或两支以上的曲子组成,其组成有一定的规则;杂剧是戏曲,有唱词、科介、宾白。

有完整的故事情节。

角色有旦、末、净、丑。

全剧曲子由主角一人唱到底。

【答题方略】1、看清题干要求,“题材”、“体裁”的概念不要混淆。

按照“人(官)——事(细节)——结果(品质)”的过程进行整体把握。

①明确人物的身份(把握人物间的关系)。

②梳理人物的言行(明确其指向性)。

2、注意文中的简评性语言和作者的感情倾向。

3、留意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①正面:语言、行动、神态、细节②侧面:对比(类比)、衬托、简评(歌)【拓展与训练】(一)阅读下面的小令,完成第14-16题。

(8分)(06年秋考)[黄钟] 人月圆可久山中书事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

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

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

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14.“黄钟“是这首小令的曲调,“人月圆”是___________。

(1分)15.对作品赏析恰当的一项是(3分)()A.作品语言委婉,结构严谨,虚实结合,意境阔大,余韵耐人寻味。

B.首句以历史盛衰来表达作者对历代王朝的繁华只是瞬间一梦的感慨。

C.“孔林”、“吴宫”、“楚庙”三句意在赞颂儒家圣贤与英雄豪杰。

D.末尾紧扣“山中何事”的疑问作答,描摹了酿酒饮茶的舒适生活。

16.“诗眼倦天涯”中的“倦”字用得好,请简要说明理由。

(4分)(二)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16题。

(8分)镜湖女(南宋)陆游湖中居人事舟楫,家家以舟作生业。

女儿妆面花样红,小伞翻翻乱荷叶。

日暮归来月色新,菱歌缥缈泛烟津。

到家更约西邻女,明日湖桥看赛神。

14、从体裁上看,本作品属于()(1分)A、古体诗B、近体诗C、歌行D、诗余15、对本作品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事舟楫”写湖边的人家日常靠船为生。

B、“乱荷叶”写女子摆动的伞把荷叶搅乱。

C、“月色新”写傍晚景色,暗示时间转换。

D、“泛烟津”写若有若无的歌声随波荡漾。

16、结合作品,对作者塑造的“镜湖女”形象加以赏析。

(4分)(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3—15题。

(8分)隐净山雨(南宋)孝祥青嶂度云气,幽壑舞回风。

山神助我奇观,唤起碧霄①龙。

电掣金蛇千丈,霆震灵鼍②万叠,汹汹欲崩空。

谁泻银河水,倾入宝莲宫。

坐中客,凌积翠,看奔洪。

人间应失匕箸③,高处独从容。

洗尽从来尘垢,润及无边焦槁,造物不言功。

天宇忽开霁,日在五云东。

[注]①碧霄:隐净山有碧霄泉。

②鼍:鼍龙,扬子鳄。

③匕箸:羹匙筷子。

13.这首词的词牌应是()。

(1分)A.沁园春B.水调歌头C.雨霖铃D.八声甘州14.对上阕中的景色描写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青嶂”句写山雨来临之前风起云涌的情景。

B.“山神”句用碧霄龙喻雨,展现山中奇特的景观。

C.“电掣”句用金蛇、灵鼍来比喻电闪雷鸣的景象。

D.“谁泻”句想象丰富,写出山雨的磅礴气势。

15.下阕画线句借雨写怀,生动形象,请加以赏析。

(4分)(四)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4-16题。

(8分)催租行成大输租得钞官更催,踉跄里正敲门来。

手持文书杂嗔喜:“我亦来营醉归耳!”床头悭囊大如拳,扑破正有三百钱。

“不堪与君成一醉,聊复偿君草鞋费。

”【注释】①钞:户钞。

官府发给缴租户的收据。

14.从诗歌的体裁看,本诗属于。

(1分)15.下列对诗句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踉跄”二字传神地写出里正歪歪斜斜走路的流氓神气。

B.“杂嗔喜”表现了里正转怒为喜、嬉皮笑脸的无赖特征。

C.“大如拳”以比喻手法形象地写出钱罐很大但仅有小钱。

D.“不堪”、“聊”等词细腻地写出农民应对时的谨小慎微。

16.本诗“事文不相属而情意充沛”,即叙写事件并不按时间顺序,而是有较多省略和留白,且情感充沛。

试结合诗歌容进行赏析。

(4分)(五)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4—16题。

(8分)满庭芳•夏日溧水①无想山作周邦彦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

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

人静乌鸢自乐,小桥外、新绿溅溅。

凭阑久,黄芦苦竹,拟泛船。

年年,如社燕②,飘流瀚海③,来寄修椽。

且莫思身外,长近樽前。

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

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

注:①溧水,今省县名,周邦彦贬任溧水县令,本篇为此间所作。

②社燕:于春社时飞,秋社时归去,故称。

③翰海:沙漠。

这里泛指遥远、荒僻的地方。

14.从_______等词语..可以看出,作者以白居易自比。

(1分)15.以下对这首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3分)A.上阙一、二句用词新颖,“老”写出雏鸟在风雨中羽毛渐丰,历练成长的过程;“肥”写出了梅子受到雨水滋润,圆润饱满的形态,富有动感。

B.上阙“人静”句以乌鸢在夏日宁静的山间无所事事、自得其乐,反衬公务之劳顿,突出词人对仕途生涯的厌倦。

C.“新绿溅溅”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既描绘了溪水映衬碧树的绿意,又仿佛能够听到流水声的悦耳潺潺。

D.“歌筵畔”一句写出词人希望在歌舞和美酒中暂时入眠,体现他有着摆脱不了的愁苦。

16.下阕措辞婉转,情感曲折多变。

结合词句,对此加以分析。

(4分)(六)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4-16题。

(8分)十月朔日咏桂(清)曾纪泽何年移种自瀛洲,惯阅风霜送晚秋。

密叶当窗翠玉片,繁英照眼□金球。

已令残菊让三径,坐见老梅输一筹。

无尽光华须敛,休同百草竞春愁。

14. 在这首律诗颔联的□填入恰当的字。

(1分)15. 对本作品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作者借桂花抒怀,表达了自己的报国之志。

B.颔联即物写景,用比拟手法描写桂树花叶。

C.颈联写桂与残菊、老梅相比,都更胜一筹。

D.作品语言清新自然,境界开阔,意味隽永。

16. 作品尾联借物抒怀,请从这一角度加以赏析。

(4分)(七)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第13—15题。

(8分)水调歌头定王台(南宋)袁去华雄跨洞庭野,楚望古湘州。

何王台殿?危基百尺自西。

尚想霓旌千骑,依约入云歌吹,屈指几经秋。

叹息繁华地,兴废两悠悠。

登临处,乔木老,大江流。

书生报国无地,空白九分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