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四Δm及CVSD编译码实验
实验四Δm及CVSD编译码实验

4. 数据分析整理(尤其是实验过程中拍照记录的波形,尽可能将该照片的测量点(如编码输出、CLK等)标注在原理框图中,并将照片中CH1、CH2标出来)。实验中增量调制编码输出的基带码型是什么?
答:此图CH1表示增量调制的原信号;CH2表示增量调制的基带码型。
八、实验预习内容
(1)CMI反转码:“1”交替用“11”和“00”表示,“0”用“01”表示。定时信息丰富。具有纠错能力。
同时具有以下优点:
①不存在直流分量,且低频分量较小;
②信息码流中具有很强的时钟分量,便于从信号中提取时钟信息;
③具有一定的检错能力。
(2)BPH:全称是数字双向码。又称分相码或曼彻斯特码,它是对每个二进制代码分别利用两个不同的二进制新码去取代。
③具有检错能力,如果在整个传输过程中,因传号极性交替规律受到破坏而出现误码时,在接收端很容易发现这种错误。
(4)HDB3:三阶高密度双极性码是一种适用于基带传输的编码方式,它是为了克服AMI码的缺点而出现的。
编码规则:①先将消息代码变换成AMI码,若AMI码中连0的个数小于4,此时的AMI码就是HDB3码;
项目三:不同量阶△M编译码的性能
项目四:△M编译码语音传输系统
项目五:CVSD量阶观测
项目六:CVSD一致脉冲观测
项目七;CVSD量化噪声观测
项目八:CVSD码语音传输系统
五、实验记录
TP4(信源延时)和TH14(编码输出) TP4(信源延时)和TP3(本地译码)
项目二 CH1信源延时,CH2本地译码项目三 量阶3000,Vpp=3V
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CVSD编译码
(1)实验原理框图
Pcm编译码实验报告

Pcm编译码实验报告学院:信息学院姓名:靳家凯专业:电科学号:20141060259一、实验目的1、掌握脉冲编码调制与解调的原理。
2、掌握脉冲编码调制与解调系统的动态范围和频率特性的定义及测量方法。
3、了解脉冲编码调制信号的频谱特性。
4、熟悉了解W681512。
二、实验器材1、主控&信号源模块、3号、21号模块2、双踪示波器3、连接线三、实验原理1、实验原理框图图1 21号模块w68 1 5 1 2芯片的PCM编译码实验图2 3号模块的PCM编译码实验图3 ~µ律编码转换实验2、实验框图说明图1中描述的是信号源经过芯片W6815 12经行PcM编码和译码处理。
w681512的芯片工作主时钟为2o48KHz, 根据芯片功能可选择不同编码时钟进行编译码。
在本实验的项目一中以编码时钟取64K为基础进行芯片的幅频特性测试实验。
图2中描述的是采用软件方式实现PcM编译码, 并展示中间变换的过程。
PcM 编码过程是将音乐信号或正弦波信号, 经过抗混叠滤波(其作用是滤波3.4kHz以外的频率, 防止A/D转换时出现混叠的现象) 。
抗混滤波后的信号经A/D转换,然后做PcM编码,之后由于G.711协议规定A律的奇数位取反, µ律的所有位都取反。
因此, PcM编码后的数据需要经G.711协议的变换输出。
PcM译码过程是PcM编码逆向的过程,不再赘述。
A/µ律编码转换实验中,如实验框图3所示,当菜单选择为A律转µ律实验时,使用3 号模块做A律编码, A律编码经A转µ律转换之后, 再送至21号模块进行µ律译码。
同理, 当菜单选择为µ律转A律实验时,则使用3号模块做µ律编码,经l,转A律变換后,再送入21号模块进行A律译码。
四、实验步骤实验项目一测试w68l512的幅频特性概述:该项目是通过改变输入信号频率,观测信号经w681512编译码后的输出幅频特性, 了解芯片w681512的相关性能。
通信原理实验指导书(8个实验)

实验一 CPLD 可编程数字信号发生器实训一、实验目的1、熟悉各种时钟信号的特点及波形;2、熟悉各种数字信号的特点及波形。
二、实验设备与器件1、通信原理实验箱一台;2、模拟示波器一台。
三、实验原理1、CPLD 可编程模块电路的功能及电路组成CPLD可编程模块(芯片位号:U101)用来产生实验系统所需要的各种时钟信号和数字信号。
它由 CPLD可编程器件 ALTERA公司的 EPM7128(或者是Xilinx 公司的 XC95108)、编程下载接口电路(J104)和一块晶振(OSC1)组成。
晶振用来产生系统内的16.384MHz 主时钟。
本实验要求参加实验者了解这些信号的产生方法、工作原理以及测量方法,才可通过CPLD可编程器件的二次开发生成这些信号,理论联系实践,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实验原理图如图1-1 所示。
2、各种信号的功用及波形CPLD 型号为 EPM7128 由计算机编好程序从 J104 下载写入芯片,OSC1 为晶体,频率为 16.384MHz,经 8 分频得到 2.048MHz 主时钟,面板测量点与EPM7128 各引脚信号对应关系如下:SP101 2048KHz 主时钟方波对应 U101EPM7128 11 脚SP102 1024KHz 方波对应 U101EPM7128 10 脚SP103 512KHz 方波对应 U101EPM7128 9 脚SP104 256KHz 方波对应 U101EPM7128 8 脚SP105 128KHz 方波对应 U101EPM7128 6 脚SP106 64KHz 方波对应 U101EPM7128 5 脚SP107 32KHz 方波对应 U101EPM7128 4 脚SP108 16KHz 方波对应 U101EPM7128 81 脚SP109 8KHz 方波对应 U101EPM7128 80脚SP110 4KHz 方波对应 U101EPM7128 79脚SP111 2KHz 方波对应 U101EPM7128 77脚SP112 1KHz 方波对应 U101EPM7128 76脚SP113 PN32KHz 32KHz伪随机码对应U101EPM7128 75脚SP114 PN2KHz 2KHz伪随机码对应U101EPM7128 74脚SP115 自编码自编码波形,波形由对应 U101EPM7128 73 脚J106 开关位置决定SP116 长 0 长 1 码码形为1、0 连“1”对应 U101EPM7128 70脚、0 连“0”码SP117 X 绝对码输入对应 U101EPM7128 69 脚SP118 Y 相对码输出对应 U101EPM7128 68 脚SP119 F80 8KHz0 时隙取样脉冲对应 U101EPM7128 12 脚此外,取样时钟、编码时钟、同步时钟、时序信号还将被接到需要的单元电路中。
第四节课 CVSD

t
CVSD编码器正常编译码时的波形
m(t )
0
输入话音 信号
t
再生话音信 号 (积分器输 出端)
p (t )
输入数 字信号
0
t
实验原理图
实验原理图
t10 1
t11 0
t12 t
2、译码的基本思想 收到“1”码上升一个量化阶(跳变),收到 “0”码下降一个量化阶(跳变),这样就可以把 二进制代码经过译码变成 x′(t ) 这样的阶梯 波。 再经过一个积分器,形成 x0 (t ) 的波 形。
增量调制系统系统框图
一个简单增量调制系统组成如图所示。它由相减器、判决 器、本地译码器、积分器、抽样脉冲产生器及低通滤波器 组成。本地译码器实际为一脉冲发生器和积分器,它与接 收端的译码器完全相同。 脉冲源
采样值的相对大小即增量,而不是信号采样值的绝对大 小。因此在ΔM系统中,采样定理是不适用的。采样率的 确定取决于对系统传输质量的要求。
简单增量调制 1、编码的基本思想
m(t)
x′(t ) x(t )
x0 (t )
σ
0 0
t1 1
t2 0
t3 1
t4 0
t5 1
t6 1
t7 1
t8 1 Δt
t9 1
译码器的最大跟踪斜率:K = Δt = σ ⋅ f s 当信号实际斜率超过这个最大跟踪斜率 时,则将造成过载噪声。即有如下要求:
dx(t ) K= = σ ⋅ fs ≥ dt max Δt
σ
σ两点结论:ຫໍສະໝຸດ 1、量化阶距σ越大则一般量化噪声大,但过载量化噪声 变小,这是无法解决的矛盾。 2、增量调制的抽样频率必须选得足够高,才能既减少过载 量化噪声,又能减少一般量化噪声。一般,该系统抽样频率 要比PCM系统的抽样频率高得多。
CVSD编译码实验

CVSD 编译码实验一、 实验目的1、 了解和验证语音信号的△M 编译码的工作原理;2、 了解CVSD 专用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工作原理、外围电路和一般使用方法;3、 熟悉语音数字化技术的主要指标及测量方法;二、 实验仪器1 ZH7001(Ⅱ)通信原理基础实验箱 一台2 20MHz 双踪示波器一台 3.函数信号发生器 一台三、 实验原理CVSD 即连续可变斜率增量调制(Continuously Variable Slope Delta modulation )。
CVSD 编译码器使用了摩托罗拉公司生产的大规模集成电路MC34115芯片,该芯片可用于CVSD 编码,又可用作CVSD 解码,其取决于芯片第15脚的使能信号:“1”电平为编码方式,“0”电平为译码方式。
CVSD 编译码器电路组成框图参见图8.1。
图8.1 CVSD 编译码模块框图输入 输出 U802A放大器U801 CVSD 编码器U902A 放大器U901 CVSD 译码器传输 信道模拟信号数字信号CVSD 发送模块主要由CVSD 编码集成电路U801(MC34115)、运放U802(TL082)、本地译码器、音节滤波器和非线性网络组成,CVSD发送模块原理框图见下图8.2所示在通信原理基础实验箱中,CVSD_ENOUT编码信号可直接送到CVSD译码模块中,亦可经信道调制系统(BPSK或DBPSK)送到接收端。
K801:用于选择输入信号,当K801置于正常位置时(左端),选择来自经用户接口模块、PAM模块的话音信号;当K801置于测试位置时,选择测试信号。
测试信号主要用于测试CVSD的编译码特性。
测量时,将设置在交换模块内的跳线开关K001设置在2_3位置(右端)选择外部测试信号,使测试信号从J005模拟测试端口输入。
K802:用于CVSD/△M选择。
当K802插入时,系统为CVSD编码方式;当K802拔出时,系统为△M编码方式。
在该模块中,各测试点定义如下:1.TP801:CVSD编码模拟信号输入;2. TP802:脉幅调制输出3. TP803:本地译码器输出(双积分网络);4. TP804:编码一致性检测输出5. TP805:编码输入时钟(32KHz);6. TP806:编码数据输出(32Kbps)7. TP807:量化阶距调整信号;8、TP808:非线性网络输出TP803 图8.2 CVSD 发送模块原理框图U802B跳线器K801 放大器 比 较 器量化 编码 脉幅 调制三连码 检测双积分器音节滤波器 非线性网络U801:MC34115U802ATP802 TP801TP805TP806TP804TP807 输出时钟输出数据PAM 模块测试信号PAM T本地译码TP808CVSD译码模块主要由CVSD解码集成电路U901(MC34115)、运放U902(TL082)、本地译码器、音节滤波器和非线性网络组成,CVSD译码模块框图如8.3所示。
通信原理实验05 增量调制编译码系统实验

实验五增量调制编译码系统实验实验内容1.增量调制CVSD(∆M)编译码实验2.工作时钟可变时∆M编译码比较实验输入音频模拟信号经过直流分量转换为内部参考电压值,则应在该端与第10引脚(V cc/2端)间接入偏置电阻。
第2引脚:ANF(Analog Feedback)模拟反馈输入端。
该端为电路内模拟比较器的同相输入端。
当电路工作于编码方式时,其本地解码信号从该端输入至内部的模拟比较器;当该电路工作于译码方式时,该端不用,可接到第10引脚(V cc/2端),也可以接地或悬空。
第3引脚:SYL(Syllabic Filter)量阶控制信号输入端。
第4引脚:GC(Gain Control Input)增量控制输入。
第5引脚:V REF(Ref Input)参考电压输入端。
该端为积分运算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用于调节模拟信号的直流分量。
在编码时,为保证输入输出模拟信号有相同的直流分量。
该端应通过偏置电阻与V CC/2相连。
第6引脚:FIL(Filter Input)外接积分器输入端。
该端为积分运算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用于外接元件组成积分滤波器。
第7引脚:ANO(Analog Output)模拟信号输出端。
该端为积分运算放大器输出端。
它根据第13引脚即DDI(接收数据输入端)端输入数据恢复的音频模拟信号从该端输出到积分网络中。
第8引脚:V–负电源端。
当电路单电源供电时该端接地,若正、负电源供电时该端接至负电源。
在本实验电路中,采用单电源+12V供电,故该引脚接地。
第9引脚:DOT(Digital Output),发送编码数据输出端。
该电路将输入音频信号编码后从该端输出,其输出电平与TTL或 CMOS兼容。
第10引脚:V CC/2(V CC/2 Output)参考电压输出端。
第11引脚:COIN(Coincidence Output)一致脉冲输入端。
当电路内的移位寄存器的各输出为全“1”码或全“0”码时,该端输出负极性一致脉冲,该脉冲经外接音节平滑滤波器后得到量阶控制电压。
实验四--Δm及CVSD编译码实验

实验四--Δm及CVSD编译码实验实验四Δm及CVSD编译码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简单增量调制的工作原理。
2、理解量化噪声及过载量化噪声的定义,掌握其测试方法。
3、了解简单增量调制与CVSD工作原理不同之处及性能上的差别。
二、实验器材1、主控&信号源模块、21号、3号模块各一块2、双踪示波器一台3、连接线若干三、实验原理1、Δm编译码(1)实验原理框图信号源music/A-outCLK抗混叠滤波器LPFLPF-IN LPF-OUTΔm 编码编码输入门限判决时钟Δm译码时钟译码输入译码输出3# 信源编译码模块比较量化延时极性变换量阶编码输出延时本地译码音频输入图一Δm编译码框图(2)实验框图说明编码输入信号与本地译码的信号相比较,如果大于本地译码信号则输出正的量阶信号,如果小于本地译码则输出负的量阶。
然后,量阶会对本地译码的信号进行调整,也就是编码部分“+”运算。
编码输出是将正量阶变为1,负量阶变为0。
Δm译码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编码的本地译码的过程。
2、CVSD编译码(1)实验原理框图信号源music/A-outCLK抗混叠滤波器LPFLPF-IN LPF-OUTΔm 编码编码输入门限判决时钟Δm译码时钟译码输入译码输出比较延时极性变换量阶调整编码输出延时本地译码量阶调整一致脉冲量阶3# 信源编译码模块音频输入图二 CVSD编译码框图(2)实验框图说明与Δm相比,CVSD多了量阶调整的过程。
而量阶是根据一致脉冲进行调整的。
一致性脉冲是指比较结果连续三个相同就会给出一个脉冲信号,这个脉冲信号就是一致脉冲。
其他的编译码过程均与Δm一样。
四、实验步骤项目一:△M编码规则实验项目二:量化噪声观测项目三:不同量阶△M编译码的性能项目四:△M编译码语音传输系统项目五:CVSD量阶观测项目六:CVSD一致脉冲观测项目七;CVSD量化噪声观测项目八:CVSD码语音传输系统五、实验记录TP4(信源延时)和TH14(编码输出)TP4(信源延时)和TP3(本地译码)项目二CH1信源延时,CH2 本地译码项目三量阶3000,Vpp=3V项目三量阶6000,Vpp=3V 项目三量阶3000,Vpp=1V项目五量阶6000,Vpp=1V 项目五 Vout=1V项目五 Vout=2V项目五 Vout=4V项目七 Vpp=1V 项目七 Vpp=3VCVSD量化噪声观测(2KHz)Vpp=3V的噪声CVSD量化噪声观测(2KHz)Vpp=1V的噪声六、思考题回答1.增量调制的速率可以是32kbps、16kbps相比PCM 64kbps产生的原因怎样?(请查找资料)今天VoIP采用什么样的信源编码?视频的MPEG2编码又是什么?答:PCM的速率是增量调制的整数倍,利用此特点,可进行信道的复用,扩大信息量的传输。
实验四 增量调制(ΔM)编译码实验

电子信息工程系实验报告课程名称:现代通信原理实验项目名称:实验四增量调制(ΔM)编译码实验实验时间:2012-6-4 班级:电信091 姓名:学号:910706127一、实验目的::1、了解语音信号的ΔM编码过程;2、验证ΔM的编译码原理;3、粗略了解ΔM编译码专用集成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外部电路设计原则和一般使用方法。
二、实验仪器:1、实验模块XDF-7A2、双踪同步示波器SR83、数字频率计8110A三、实验步骤:1、时钟部分主振频率为4096kHz,经分频后得到2048Hz的定时,再经分频分相后得到8路32kHz的定时。
用示波器在TP1点观察主振波形,在TP2和TP3观察2048kHz至32kHz的波形,并记录其波形参数。
图1 TP1波形图2 TP2波形2、发送滤波器在TP5输入频率为1kHz、幅度为2V P-P的音频信号。
用双踪示波器在TP5观察输入信号,在TP6观察输出信号,记下它们的幅度和波形。
图3 TP3波形图4 TP5-6波形3、ΔM编码器在TP6观察经发送滤波器限带后输入编码器的音频信号,在TP7观察本地译码信号。
在TP8观察编码器输出的数字信号(幅度约为10V P-P)。
以音频信号作为同步信号,观察信码的变化规律。
对应正弦波过零处应有连“0”或连“1”码型出现;对应正弦波的波峰和波谷处应有“0”、“1”交替码型出现。
图5 TP5-7波形图6 TP5-8波形4、ΔM译码器用短线连接TP8 –TP9,即将编码信号送入译码器。
在TP9观察输入译码器的编码信号,在TP10观察译码器输出的模拟信号,画出波形。
图6 TP9-10波形图7 TP10-11波形5、接收滤波器在TP10观察滤波器的输入信号。
在TP11观察滤波器输出的模拟信号。
记下它们的波形和幅度。
6、系统性能测试频率特性选择一合适的输入电平,改变输入信号的频率,频率范围从50Hz到4000Hz。
在TP11用毫伏表测量四、实验心得:在此次试验中通过对语音信号的ΔM编码过程试验以及对ΔM的编译码原理的验证,对ΔM编译码专用集成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外部电路设计原则和一般使用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一Δm编译码框图
(2)实验框图说明
编码输入信号与本地译码的信号相比较,如果大于本地译码信号则输出正的量阶信号,如果小于本地译码则输出负的量阶。然后,量阶会对本地译码的信号进行调整,也就是编码部分“+”运算。编码输出是将正量阶变为1,负量阶变为0。
Δm译码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编码的本地译码的过程。
③具有检错能力,如果在整个传输过程中,因传号极性交替规律受到破坏而出现误码时,在接收端很容易发现这种错误。
(4)HDB3:三阶高密度双极性码是一种适用于基带传输的编码方式,它是为了克服AMI码的缺点而出现的。
编码规则:①先将消息代码变换成AMI码,若AMI码中连0的个数小于4,此时的AMI码就是HDB3码;
八、实验预习内容
(1)CMI反转码:“1”交替用“11”和“00”表示,“0”用“01”表示。定时信息丰富。具有纠错能力。
同时具有以下优点:
①不存在直流分量,且低频分量较小;
②信息码流中具有很强的时钟分量,便于从信号中提取时钟信息;
③具有一定的检错能力。
(2)BPH:全称是数字双向码。又称分相码或曼彻斯特码,它是对每个二进制代码分别利用两个不同的二进制新码去取代。
项目三:不同量阶△M编译码的性能
项目四:△M编译码语音传输系统
项目五:CVSD量阶观测
项目六:CVSD一致脉冲观测
项目七;CVSD量化噪声观测
项目八:CVSD码语音传输系统
五、实验记录
TP4(信源延时)和TH14(编码输出) TP4(信源延时)和TP3(本地译码)
项目二 CH1信源延时,CH2本地译码项目三 量阶3000,Vpp=3V
②若AMI码中连0的个数大于3,则将每4个连0小段的第4个0变换成与前一个非0符号(+1或-1)同极性的符号;
③为了不破坏极性交替反转,当相邻V符号之间有偶数个非0符号时,再将该小段的第1个0变换成+B或-B,符号的极性与前一非零符号的相反,并让后面的非零符号从符号开始再交替变化。
特点:①由HDB3码确定的基带信号无直流分量,且只有很小的低频分量;
2.(1)FFT变换,抽样频谱、点数是什么,频谱分辨率由什么决定?
(2)什么是基带传输,基带传输码型选取的考虑是什么?
(3)实验中归零、不归零信号的频谱有何差异?
(4)结合实验说说时钟同步。
编码输入与输出数据 CMI
编码输入与译码输出规则CMI
误码检测CMI
编码输入输出BPH编码
编码输入译码输出BPH
项目三量阶6000,Vpp=3V项目三量阶3000,Vpp=1V
项目五量阶6000,Vpp=1V 项目五 Vout=1V
项目五 Vout=2V 项目五 Vout=4V
项目七 Vpp=1V 项目七 Vpp=3V
CVSD量化噪声观测(2KHz)Vpp=3V的噪声CVSD量化噪声观测(2KHz)Vpp=1V的噪声
5.实验中增量调制编码输出的基带码型是什么?
答:由实验图和可知该基带码型是单极性不归零二进制码。
6. 比较分析不同量图可知,当幅值不变时,量阶越大,量化噪声越大;当量阶不变时,幅值越大,量化噪声越小;所以在实际中可通过减小量阶或者增大信号幅值来减小量化噪声。
2.比较增量调制和PCM。
答:增量调制与脉码调制(PCM)相比,具有以下三个特点:①电路简单,而脉码调制编码器需要较多逻辑电路;②数据率低于40千比特/秒时,话音质量比脉码调制的好,增量调制一般采用的数据率为32千比特/秒或16千比特/秒;③抗信道误码性能好,能工作于误码率为10-3的信道,而脉码调制要求信道误码率低于10-5~10-6。因此,增量调制适用于军事通信、散射通信和农村电话网等中等质量的通信系统。增量调制技术还可应用于图像信号的数字化处理。
六、思考题回答
1.增量调制的速率可以是32kbps、16kbps相比PCM 64kbps产生的原因怎样?(请查找资料)今天VoIP采用什么样的信源编码?视频的MPEG2编码又是什么?
答:PCM的速率是增量调制的整数倍,利用此特点,可进行信道的复用,扩大信息量的传输。提高信道的传输效率和利用率。即在保证传输质量的同时,还可以利用增量调制在PCM调制的信道中传输更多的信息。VoIP采用ITU-T 定义的G.729、G.723(G.723.1)等来进行信源编码。其中G.729 可将经过采样的64kbit/s 话音以几乎不失真的质量压缩至8kbit/s。视频的MPEG2编码(图像压缩)是指针对标准数字电视和高清晰电视在各种应用下的压缩方案和系统层的详细规定。
7. 在什么情况下会输出一致脉冲信号。
答:当进行CVSD编码时,编码中出现连续的1或者连续的0时会输出一致脉冲。而CVSD的原理则是根据一致脉冲对编码做出检测并自适应的调整量化阶电平,尽量使调制器能够跟得上信号的变化。
七、实验小结
这次实验做的时间比较久,感觉难度也挺大的,特别是对于示波器的使用,感觉到了自己的很大的不足,课后需要多去了解示波器的功能使用,课堂上抓紧时间了解熟悉掌握示波器的使用。由实验可知:当幅值不变时,量阶越大,量化噪声越大;当量阶不变时,幅值越大,量化噪声越小;所以在实际中可通过减小量阶或者增大信号幅值来减小量化噪声。对于此的观察,可以听过音乐的噪声大小以及示波器中的波形图噪声感染都可以验证。对于一致信号的判断,当进行CVSD编码时,编码中出现连续的1或者连续的0时会输出一致脉冲。其是进行CVSD编码的检测及调整,使调制器能跟上信号变化。
2、CVSD编译码
(1)实验原理框图
图二 CVSD编译码框图
(2)实验框图说明
与Δm相比,CVSD多了量阶调整的过程。而量阶是根据一致脉冲进行调整的。一致性脉冲是指比较结果连续三个相同就会给出一个脉冲信号,这个脉冲信号就是一致脉冲。其他的编译码过程均与Δm一样。
四、实验步骤
项目一:△M编码规则实验
项目二:量化噪声观测
实验四 Δm及CVSD编译码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简单增量调制的工作原理。
2、理解量化噪声及过载量化噪声的定义,掌握其测试方法。
3、了解简单增量调制与CVSD工作原理不同之处及性能上的差别。
二、实验器材
1、主控&信号源模块、21号、3号模块 各一块
2、双踪示波器 一台
3、连接线 若干
三、实验原理
1、Δm编译码
编码输入输出AMI(非归零)
AMI编码规则频谱
AMI奇偶相减
AMI编码输入译码输出
AMI编码译码时钟(有延迟)
补偿信号频谱分析
HDB3编码规则
HDB3编码输出频谱
HDB3编码输入输出
HDB3常连零时的编码输出
下一次实验预习内容:
ASK FSK PSK调制解调实验。
查找开关芯片4066的手册。
ASK是一种相对简单的调制方式,幅移键控(ASK)相当于模拟信号中的调幅,只不过与载频信号相乘的是二进制数码而已。其解调电路用鉴幅器,最简单的使用二极管检波
②HDB3中连0串的数目至多为3个,易于提取定时信号。
(5)
要求:
1. CMI和BPH实验只要4-5个实验波形或频谱图(自己筛选并说明)
2. AMI和HDB3实验只要4-5个实验波形或频谱图(自己筛选并说明)
3. 上一次检查过得实验报告不需要重新删减图片来重新打印了,就交打印的那一份即可。
思考题:
1. 所有实验讲义中的思考题回答
FSK:其优点是较容易实现,抗噪声与抗衰减性能好,解调方式有:相干解调、滤波非相干解调、正交相乘非相干解调。
PSK:相移键控(PSK):PSK就是根据数字基带信号的两个电平使载波相位在两个不同的数值之间切换的一种相位调制方法。
CD4066 是一种四路电子开关集成电路,CD4066功能特点:集成电路内部主要由四路功能完全相同的电子开关组成,各组开关分别受其相应引脚输入的电平控制,使电子开关接通或断开。
3. 用PN15序列完成差分编码解码仿真实验。
4. 数据分析整理(尤其是实验过程中拍照记录的波形,尽可能将该照片的测量点(如编码输出、CLK等)标注在原理框图中,并将照片中CH1、CH2标出来)。实验中增量调制编码输出的基带码型是什么?
答:此图CH1表示增量调制的原信号;CH2表示增量调制的基带码型。
增量调制是采用一位二进制数码来表示信号此时刻的值相对于前一个取样时刻的值是增大还是减少,增大发“1”码,减少发“0”码,数码的“1”,“0”只是表示信号相对于前一时刻的增减,不代表信号的绝对值。 当取样频率足够高时量价的大小取得恰当,收端恢复的信号与原信号非常接近,量化噪声可以很小。增量调制的突出优点是:设备简单,能以较低的数码率进行编码。
(3)AMI:全称为传号交替反转码。1码通常称为传号,0码则叫空号。
编码规则:消息代码中的0 传输码中的0消息代码中的1 传输码中的+1、-1交替。
特点:①由AMI码确定的基带信号中正负脉冲交替,而0电位保持不变;所以由AMI码确定的基带信号无直流分量,且只有很小的低频分量;
②在接收端不易提取定时信号,由于它可能出现长的连0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