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与货币制度 (1)

货币与货币制度 (1)
货币与货币制度 (1)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第一节货币的起源与发展

一、货币的起源

1、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2、货币的产生经历了以下四个形式发展

货币是商品价值形式发展的结果。所谓价值形式,是指用一种商品的价值来表示另一种商品的价值,就是价值表现形式,简称价值形式。

(一)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1只绵羊=2把石斧

(二)扩大的价值形式

1只绵羊= 2把石斧

50斤米

20尺布

黄金

在扩大的价值形式中,绵羊的价值真正表现为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但商品价值未能获得共同的、统一的表现形式。

(三)一般价值形式

在这个阶段,出现了一般等价物。所谓一般等价物,就是指从大量的商品中分离出来,成为表现其他各种商品价值的材料。这种一般等价物在不同地区、不同时期是不一样的。在欧洲,最早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是绵羊。一般价值形式表现为:2把石斧=

50斤米= 1只绵羊

20尺布=

0.5克黄金=

虽然从等式来看,一般价值形式与扩大的价值形式相比,只是等式两边的移位,其实这是一个质的变化。它使物物直接交换变成了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间接交换。一般等价物实际上是货币的雏形,它离货币只有一步之遥了。

(四)货币形式

一般等价物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时期是不同的。例如,在欧洲,最早的一般等价

物是绵羊,在我国,最早的一般等价物是贝壳。许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本身存在着难以克服的缺点:难以分割、价值不统一、不便于携带、难以保存等。人们要选择一种价值含量高、价值统一、便于分割、便于携带、便于保存的商品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在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后,人们终于找到了这种最适宜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贵金属。贵金属有四个自然属性:一是具有同一性,贵金属质地均匀,重量相等;二是具有可分性:贵金属可以根据需要加以分割二不丧失价值;三是具有便利性,贵金属体积小,价值高,便于携带;四是具有永恒性,贵金属不变质,适宜保存,作为财富储藏。

当人们选择贵金属作为一般等价物时,一般等价物就相对稳定了,货币也就产生了。

二、货币的形态的发展

货币作为一种人们能够普遍接受的支付工具,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从总体趋势上看,货币形态的演进经历了从实物货币到金属货币,再从金属货币到信用货币的阶段。

(一)、实物货币

实物货币又称为商品货币。他是货币形态发展最原始的形式。实物货币有两个共同特点:1、具有货币和商品的双重性质。2、是足值货币,即作为商品用途的价值与其作为货币用途的价值相等。

在人类经济史上,很多种商品,都曾在不同时期内扮演过货币的角色。在我国古代,贝壳、蚌珠、皮革、猎器、布帛、农具、牲畜等都充当过交易媒介。

(二)、金属货币

充当货币的金属主要是金、银、铜,铁作为货币的情况较少,因为其价值较低,用于交易比较笨重,而且易锈蚀,不便保存。

马克思说过:“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虽然金属货币有很多优点,但是它的流通仍然有很多问题:1、日常磨损十分严重,造成巨大浪费。2、不法之徒对铸币的刮削现象无法避免。3、大量货币的携带和运送仍十分麻烦。4、金银等贵金属全世界产量有限,且在各国之间分布不平衡,古常发生币材恐慌现象。因此人们在使用金属货币的时候,便开始了寻找其代用品的过程。这种代用品的通常形式便是纸币。纸币作为金属货币的代用品后,货币制度便进入了纸币和金属货币并行流通的时期。这一时期可分为前后两个不同的阶段。即纸币可兑换阶段和纸币不可兑换阶段。纸币可兑换阶段又是代用货币阶段,纸币不兑换阶段又是信用货币阶段。

(三)、信用货币

20世纪30年代,由于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相继爆发,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因为没有能力兑换金属货币,就成为不兑换的纸币了。因为其发行、流通均以信用作保证,故又称为信用货币。

现代经济中信用货币的主要形式是现金和存款。

信用货币的特征:1、信用货币是一种价值符号,不具有十足的内在价值。2、信用货币是债务货币。现金是中央银行的负债,存款是商业银行对公众的负债。3、信用货币具有强制性。

三、关于货币的定义

1、一般等价物

2、社会计算的工具和“选票”

3、货币金属说

4、货币名目说

5、其他的几种观点

第二节货币的职能

一、货币职能的一般表述

货币的职能是货币本身所固有的功能,它是在商品经济的发展中逐渐形成的。马克思按照货币职能产生、形成的历史顺序,先后阐述了货币的五个职能。

(一)价值尺度职能

1、含义:价值尺度是货币衡量和表现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因为货币本身是商品,他与其他所有商品一样都是人类劳动的结晶,具有相同的质即价值,因此,它可以作为衡量、表现一切商品价值的材料。

2、特点:

(1)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是观念上的货币,不一定要现实的货币。(2)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的货币本身须具有价值。

3、派生职能:

货币在发挥价值尺度职能时,又产生了两个派生职能:一是价格,二是价格标准。

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

价格的倒数是货币购买力,又称货币价值,一般指货币对于一切物品与劳务的购买力。

价格标准是指每一货币单位所内含的、用于测定一切商品价值的含金量。如过去中

国的“两”,现在的“元”、“角”、“分”。

(二)流通手段职能

1、含义:

是指货币在商品流通过程中起媒介作用时所发挥的职能。G——M——G

2、特点:

(1)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2)不一定是足值的货币,因为在这里货币仅仅是交换手段,而不是交换的目的,其本身有无十足价值并不重要。

3、作用:

货币在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解决了物物直接交换的局限性的矛盾,克服了交易双方在需求上不一致、在空间上不一致以及在时间上不一致的矛盾,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4、货币流通规律:

由于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把商品交换分为卖和买两个独立的行为,这就孕育了商品买卖可能脱节的矛盾。当买入大于卖出,必然使一部分商品积压,严重时造成过剩危机。当买入小于卖出,又会加大物价上升的压力,容易引起通货膨胀。产生这两种结果的原因是复杂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货币的数量不能适应商品流通的需要。这种现象的发生,向人们提出了一个问题: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货币流通量应当怎样确定?这就需要我们研究货币流通规律。

货币流通规律即货币流通必须适应商品流通的规律。这一规律可以用公式来反映: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必需的货币量 =商品价格*商品流通量/单位货币流通速度=商品价格总额/单位货币流通速度

从这一公式中我们可以看出,商品流通是第一性的,货币流通是第二性的,商品流通决定货币流通,货币流通数量必须适应商品流通的规律。

(三)储藏手段

1、含义:商品生产者在出售商品取得货币后,如不随即购买,不把货币当作流通手段,而是把它当作财富来保存或当作价值来积累时,货币便执行储藏手段的职能。

2、特点:必须是足值的、实在的、或在比较长的时间内稳定地代表一定的价值量。由此看来,货币能否作为价值的储藏,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在储藏期内不损失其价值;二是在需要购买时能顺利地购买到所需商品。

3、在调节货币流通中的作用:当流通规模扩大时,储藏的货币会进入流通;当货币需要量减少时,货币又会退出流通,进入储藏。这一自发地调节货币流通量的作用只有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才能形成。

4、关于纸币的储藏手段职能:

现代经济中的信用货币是价值符号,本身没有内在的价值,也不能兑换金银,因此,它不具有典型意义上的储藏手段职能。在纸币币值稳定的前提下,货币所有者无论是手持沉淀货币,还是把它存入银行变成存款,都发挥了积累和储蓄手段的作用。

(四)支付手段职能

1、含义:当货币作为价值运动的独立形式进行单方面转移时,就执行着支付手段的职能。

2、表现:如商品赊销、预付货款、清偿债务、银行信贷、财政收支、工薪租金、消费信用、缴纳税赋等。他们都是商品让渡与货币让渡相分离。

3、特点:(1)货币让渡与商品让渡在时间上相分离。

(2)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且可用价值符号来代替。

4、支付手段与流通手段的关系:

(1)联系:发挥支付手段职能的货币与发挥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一样,都是处于流通过程中的现实货币。所谓流通中的货币就是二者的总体。

(2)区别:

A、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与等价的商品同时处于交换过程的两极上;而作为支付手段的货币,与等价的商品不在同时出现在交换过程的两极上,而是作为价值的独立形态,单方面发生转

移。

B、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它是商品交换的媒介物;而作为支付手段的货币,它不是商品交换的媒介物,而只是补充交换的一个独立环节。

C、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是反映交换双方之间的买卖关系;而作为支付手段的货币,不但反映了交换双方之间的买卖关系,而且也反映了他们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即信用关系。

D、在货币作为流通手段职能时,商品生产者只有在出售商品得到货币后,才能购买原材料继续进行生产,其活动余地受到极大限制;而货币的支付手段可使他利用赊购的方式先得到原材料进行生产,待自己的商品出售后再支付欠款。显然,货币的支付手段克服了货币作为流通手段时要求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局限性,推动了商品流通的进

一步发展。

(五)世界货币职能

1、含义:当货币超出国界,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职能时就发挥世界货币的职能。

2、特点:必须有十足价值,并且是自然形状,即金块或银块形状。

3、作用:

(1)在国际贸易上作为一般购买手段。

(2)在国际收支上执行一般支付手段职能。

(3)作为国际间财富的一般转移。(会不会影响一国国内的货币量流入国和流出国)4、关于纸币:纸币不能充当世界货币。现在的美元是国际支付手段和结算手段,称不上世界货币。

二、信用货币条件下货币职能变化与发展

三、西方货币银行学关于货币职能的表述

1、交易媒介

2、计算单位

3、价值储藏

第三节货币制度

一、货币制度的建立

前资本主义社会的货币流通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一是铸造权分散,造成流通领域混乱。

二是铸币的材料以贱金属为主。

三是铸币的质量不断下降,重量减轻,成色下降。

这种铸造权分散、铸币不断贬值的现象使当时的货币流通变得很不稳定,这种不稳定的货币流通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到了资本主义社会,新兴的资产阶级便着手建立统一的、稳定的货币制度。

取得政权的资产阶级为了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对货币制度提出了三个要求:

首先,要求有统一的货币制度。

其次,要求有稳定的货币流通。

第三,要求货币流通具有较大的弹性。

二、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

货币制度又称“币制”或“货币本位制”,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结构及其组织形式。

为了有效地发挥货币的作用,就需要对货币流通的结构和组织形式进行规范。在资本主义制度建立以后,资产阶级政府通过立法将货币流通的结构和组织形式确定下来,这就产生了货币制度。

货币制度一般而言,构成要素有五个:

(一)规定货币材料(币材)

就是指规定一种货币用什么材料制成。他是货币制度最基本的内容。货币制度规定以何种金属铸造本位货币,就称之为什么本位币制度。如金本位制、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等。

货币材料虽然是由国家规定的,但国家不能随心所欲地任意指定某种金属为货币材料,它是由客观经济发展的进程所决定的。在资本主义初期,商品经济还不发达,商品交易规模也不大,用白银作为货币材料已能满足流通的需要。而当商品经济发展了,商品交易规模扩大了以后,白银因其价值含量较低并且价值不够稳定而不再能适应流通需要了,此时黄金开始进入流通,成为本位币材料。到20世纪初,由于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商品交易的规模已远远超过了黄金存量规模,如果再坚持用黄金作为货币材料,必然会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所以黄金不再流通,取而代之的是纸币制度。

一般地说,发达国家的货币金属多为黄金,落后国家则为白银。

(二)规定货币单位

1、货币名称:目前世界上的货币名称有100多种,其中用元、镑、法郎作为货币名称的较多。据统计,用“元”作为货币名称的国家有52个,如人民币元、美元、日元等;用“镑”作货币单位的国家有12个,入英镑、苏丹镑等;“用法郎”作货币单位的国家有32个,如法国法郎、瑞士法郎、马里法郎等。

2、货币单位及其划分:在确定货币名称的同时,还要确定货币单位,也就是价格标准。例如英国的本位币单位为“镑”,镑以下为“便士”、“先令”等,我国人民币的单位为“元”,元以下有“角”、“分”等。

(三)规定各种通货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

1、本位币和辅币

本位币也称主币,是一个国家的基本通货和法定的计价结算货币。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本位币实际价值与名义价值一致,为足值货币。在当代纸币本位制度下,纸币

已经成为独立的本位币,由该国货币制度所确定,是流通中的价值符号。

辅币是本位币以下的小额货币,主要供小额零星交易和找零之用。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辅币以贱金属铸造,其实际价值低于名义价值,为不足值货币。法律规定,辅币可按固定比例与本位币自由兑换。

2、本位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

(1)本位币可以在国家集中铸造的前提下自由铸造。这种自由铸造是指公民有权把货币金属送到国家造币厂铸成本位币,不受数量限制。造币厂代铸货币,不收或只收少量的铸造费。

(2)规定本位币有磨损公差。为了保证本位币的名义价值和实际价值一致,防止磨损过大而实际价值减少的货币充斥流通领域,国家规定当本位币流通一段时间以后允许磨损的最大限度,超过这一限度,公民可以持币去向政府换取新的铸币。例如,英国在1870年规定1镑金币的标准重量是格令,磨损后的铸币重量不得低于格令。

3、辅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

(1)规定辅币限制铸造,即公民不能自由地请求政府代铸辅币,辅币的铸造权完全由政府控制。这样作可以保证辅币铸造收入归国家所有,也可以保证辅币与本位币的固定比例不被破坏。

(2)规定辅币可以与本位币自由兑换。

(四)准备金制度

这一制度就是国家规定把贵金属集中到国库和中央银行。在纸币制度下,其主要作用是作为世界货币的准备金。

三、货币制度的演变

在货币制度发展史上曾存在四种不同的货币制度,依次为银单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单本位制(包括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纸币制度。

(一)银单本位制

银单本位制是以白银为货币金属,以银币为本位币的一种货币制度。他是历史上最早出现、实施时间最长的一种货币制度。

在这种货币制度下,白银可以流通,黄金不是货币金属,不进入流通。

优点:银单本位制适应了当时商品经济不很发达的社会需要。

但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交易规模不断扩大,这时,银单本位制的缺点便显露出来了。

缺点:1、白银价值不稳定。由于白银储藏量相对丰富,白银的开采技术提高较快,使得白银的产量较多,导致白银价值不断下降。而作为一种货币金属,只有当其价值能保持相对稳定,才适合于作货币材料,才能保证货币价值的稳定性。2、白银价值相对较低,为商品交易带来许多不便。

商品经济的发展需要价值含量更高、更稳定、携带更方便的货币。

到20世纪初,除了中国、印度、墨西哥等少数国家仍实现银单本位制外,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已放弃了这种货币制度。

(二)金银复本位制

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在商品交易中,对金银两种贵金属的需求都增加了,白银主要用于小额交易,黄金则用于大宗交易,这样就形成了白银与黄金都作为主币流通的局面,客观上产生了建立金银复本位制的要求。16——18世纪,欧洲国家纷纷建立金银复本位制度。

1、含义:在金银复本位制下,法律规定金、银两种贵金属都是铸造本位币的材料,可以自由输出、输入,金币和银币可同时流通,都可以自由铸造,都具有无限清偿能力。

2、形态:

(1)平行本位制

平行本位制即金币和银币是按照他们所含的金银实际价值进行流通的。这种货币制度的缺点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在金银复本位制下,商品具有金币和银币表示的双重价格,金银市场比价波动必然引起商品双重价格比例波动,给商品交易带来很多麻烦。

(2)双本位制

为了克服平行本位制的问题和困难,国家便以法律规定金币和银币之间的固定比价,即金币和银币是按法定比价进行流通和交换的。例如,法国曾规定1金法郎=银法郎。这样作虽然可以避免双本位制带来的弊病,但这种做法又违背了价值规律。当金银的法定比价与市场比价不一致时,就产生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由于这一现象是由16世纪英国财政大臣托马斯.格雷欣发现并提出的,所有又将这样现象称为“格雷欣法则”。

“格雷欣法则”即“劣币驱逐良币”规律,是指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当一个国家同时流通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法定比价不变的货币时,实际价值高的货币(也称良币)必然被人熔化、收藏或输出而退出流通,而实际价值低的货币(也称劣币)反而充斥市场。

例如:当国家规定1金币=15银币的法定比价,而市场价为1金币=16银币

15金币=240银币(按市场价)

240银币=16金币(按法定价)

16金币-15金币=1金币

人们会将多得的金币收藏、熔化或输出国外。如此循环往复,必然使流通中的金币越来越少,银币则充斥市场。

这一规律告诉我们:一个国家在同一时期内只能流通一种货币。如果同时使用两种货币,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就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3)跛行本位制

为了解决“劣币驱逐良币”现象,资本主义国家又采用跛行本位制,即金、银币都是本位币,但国家规定金币能自由铸造,而银币不能自由铸造,并规定银币不具有无限清偿能力,金币和银币按法定比价交换。这种货币制度中的银币实际上已成了辅币。这种跛行本位制是金银复本位制向金单本位制的过渡形式。

(三)金单本位制

由于金银复本位制是一种不稳定的货币制度,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起了阻碍作用,甚至导致货币制度事实上的倒退,为了保证货币制度的稳定性,更好地发挥货币制度对商品经济的促进作用,英国率先实现金单本位制度。

19世纪的英国经济力量强大,1816年英国颁布法令,宣布实现金单本位制。1900年,美国也宣布黄金为唯一的本位币金属。至此,资本主义国家差不多都实现了金单本位制。中国、印度等国仍实现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取消了。

金单本位制可以分为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三种形式。

1、金币本位制

(1)金币本位制的特征:

第一,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而其他金属货币(包括银币)则限制铸造。

第二,金币可以自由流通,价值符号(辅币和银行券)可以自由兑换为金币。

第三,黄金在各国之间可以自由地输出,输入。

(2)利弊分析:

利:由于金币本位制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货币制度,所以在实行金币本位制的100多年时间里,资本主义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

弊:到了20世纪,由于商品经济规模日益扩大,而黄金存量有限,各国拥有的黄金也不均衡,大多数国家因黄金短缺而使价值符号无法兑现,这样,实行金本位的黄金基

础被削弱了。

为了维持金本位的黄金准备要求,许多国家限制黄金输出,并开始发行无法兑现的货币符号,从而使金币本位制度难以维持下去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许多国家放弃了金币本位制,战后只有美国恢复了金币本位制,其他国家则开始实行没有金币流通的变相的金本位制度。

2、金块本位制

(1)、含义:金块本位制又称生金本位制,是没有金币流通的金本位制度。

(2)特点:

第一,废除了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流通的规定。

第二,银行券代替金币流通。

第三,规定了银行券的含金量,银行券可以兑换金块,但这种兑换的起点都很高。例如,法国1928年规定用银行券兑换黄金的起点是21500法郎。这么高的兑换起点,等于剥夺了绝大多数人兑换的权利。

(3)意义:节省了黄金使用量,暂时缓解了黄金短缺与商品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3、金汇兑本位制

(1)含义:金汇兑本位制又称为虚金本位制。在这种货币制度下,规定银行券不能直接兑换为黄金,银行券只能与外汇兑换,然后用外汇在外国兑换黄金。

(2)实质:实质上是一种附庸的货币制度,在对外贸易和财政金融上必然受到与其相联系的国家的控制,一般为殖民地所采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意大利、中国、波兰等实行这种制度。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夕,在美国的布雷顿森林召开的国际货币会议上确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实际上是一种全球范围的金汇兑本位制。这一体系规定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与黄金挂钩,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制度。直到1973年,由于美国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金汇兑本位制才正式停止。

为了能进一步摆脱黄金对商品经济的束缚,各国在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以后实行了不兑现的纸币制度。

(四)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纸币制度)

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是指以纸币为本位币,且纸币不能兑换黄金的货币制度。这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实行的一种货币制度。

1、其基本特点是:(1)、不兑现的信用货币,一般是由中央银行发行的,并由国家法律赋予无限清偿的能力。(2)、货币不与任何金属保持等价关系,也不能兑换黄金,货币发行一般不以金银为保证,也不受金银的数量控制。(3)、货币是通过信用程序投入流通领域,货币流通是通过银行的信用活动进行调节,而不像金属货币制度下,由金属货币进行自发地调节。银行信用扩张,意味着货币流通量增加,银行信用紧缩,意味着货币流通的减少。(4)、当国家通过信用程序所投放的货币超过了货币需要量,就会引起通货膨胀,这是不兑现的信用货币流通所特有的经济现象。(5)、流通中的货币不仅指现钞,银行活期存款也是通货。

2、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的优势:(1)纸币发行不受黄金供给的限制,可以根据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调整货币供应量。(2)纸币是用纸作为货币材料,纸的价值含量很低,即使有了磨损,也不会造成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3)纸币还具有易于携带、保管、支付准确等好处。这些都是金属货币所不及的。

3、纸币流通规律:

由于纸币是货币金属的价值符号,不同于金属货币,所以纸币有其特殊的流通规律,这一规律体现的是纸币和货币金属之间的比例关系,用公式表示如下:

单位纸币所代表的货币金属量(即单位纸币的购买力水平)=流通中所必需的货币金属量/流通中的纸币总量

如果流通中所必需的货币金属量总值为100亿元,而流通的纸币总量是200亿元,那么单位纸币所代表的货币金属量价值就是元。由此可见,国家有任意发行纸币的权利,但无法改变纸币流通规律,发行过多,必然导致币值下跌,甚至使货币制度崩溃。

四、人民币制度

我国的人民币制度是从人民币的发行开始的。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正式成立,同时发行人民银行券,即人民币。

我国的货币制度内容主要有:

1、我国法定货币是人民币,人民币具有无限清偿能力。人民币单位为“元”,“元”是本位币即主币,辅币的名称为“角”和“分”。人民币的票券、铸币种类由国务院决定。人民币符号为“”是“元”字汉语拼音“yuan”的开头字母加两横而成。

2、人民币是我国唯一合法通货。国家规定禁止金银和外汇在国内市场上计价、流通、结算和私自买卖。严禁仿造人民币。

3、人民币的发行实行高度集中统一,货币发行权集中于中央政府,由中央政府授权

中国人民银行统一掌管。人民币的发行要适应生产发展和商品流通的正常需要,通过银行信贷程序进行。

货币与货币制度(1)

货币与货币制度 ?货币 ?货币制度 ?国际货币制度 一、货币:起源、形态、职能、本质 (一)货币的起源 1.古代货币起源学说 –亚里士多德“中介货物”观 –中国古代《管子》“先王定币”和司马迁“交换过程”起源观 2.马克思货币起源学说 –历史线索 –逻辑线索 (二)货币形态 1.货币形态的观察角度 ?货币材料:贝、金银铜铁(称量货币)、纸币 ?存在形式:有形货币与无形货币 ?价值准备:商品货币与信用货币 2.货币形态的演变(历史唯物主义角度) ?一般等价物转化为货币形态:实物货币占主导 ?公元前1500年左右,实物货币向金属货币转化 ?20世纪30年代后,金属货币向信用货币转化 货币形态的演变 3.与货币形态有关的概念 ?币材:充当货币的材料或物品,不具有完全排他性,商品交换对币材四个基本要求 ?铸币:由国家的印记证明其重量和成色,有一定形状的金属货币,经历从足值到不足值的过程 ?银行券:由银行发行的信用工具,经历了由兑现到不兑现,分散发

行到集中发行的过程 ?纸币:流通中的纸质货币符号,通常由政府发行 ?存款通货:可以签发支票进行转账结算和提取现金的活期存款?电子货币:存在银行电子计算机系统内,可利用银行卡随时提取现金和进行支付结算的存款货币 4.纸币与银行券的区别 –产生的职能基础不同:纸币——流通手段职能;银行券——支付手段 –发行方式不同:纸币是国家依靠政治权力发行的,银行券是由银行通过信用渠道发行的 –兑现程度不同:纸币不能兑现,而银行券可以随时兑换成金属货币 5.货币形态的发展 –依托计算机与互联网的发展 –出现无纸化趋势,银行卡 –交易过程观念化 (三)货币的职能 1. 赋予交易对象以价格形态:价值尺度 –货币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职能 –货币单位 –价格的倒数是货币购买力 –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可以是观念或想象的货币。 2. 交易媒介或流通手段 –货币在商品流通中充当交换的媒介 –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给出价格和媒介交易构成货币的核心 3. 支付手段 –结束流通过程的货币发挥支付手段职能 –作为价值的独立运动形式进行单方面转移 –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4. 积累和贮藏价值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习题参考答案(20201007162720)

金融学习题一参考答案 、选择题 1、下列哪些活动反映了货币的交易媒介功能 A、你用xx缴纳学费 B、你买了件毛衣,准备寒假回家时送给妈妈 C、如果香蕉作为货币,那么货币就不具备这个功能 D、朋友送你一个漂亮的存钱罐,你把零钱放进去 E、你准备利用以旧换新买个手机,你认为在苏宁电器买手机更便宜 F、你刚刚为你的中财卡充值100 元 2、在学校你可以用中财卡买饭、上网等,每次购买后,卡内的余额会相应减少,中财卡的功能类似 A、信用卡 B、商品货币 C、借记卡 D、准货币 E、储值卡 3、在很多游戏厅里,金属硬币可以用来玩游戏,但不能在其他商店里买东西。为什么金属硬币不能像人民币硬币一样作为货币流通 A、金属硬币太大,不容易运输 B、金属硬币容易丢失 C、金属硬币不能被广泛接受 D、金属硬币不是好的价值储藏手段 F、金属硬币不具有无限法偿的能力

4、经济学家认为易货贸易不具备现实性,并非是指易货不可能存在,而是说 A.易货交易成本相对较高 B.易货在今天的社会没有用武之地 C.易货交易不可能改善参与交易人的境况 D.上述所有选项都正确 5、如果香烟作为交易媒介、记账单位和价值储藏手段,那么香烟的功能就类似于 A、银行存款 B、准备金 C、货币 D、可贷资金 6、如果出售某种资产的交易成本上升,这种资产就变得 A、价值更高 B、流动性更强 C、流动性更弱 D、更加类似货币 7、货币发挥支付手段的职能表现在()。 A.税款交纳 B.贷款发放 C.工资发放 D.商品赊销 E、赔款支付

8、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的问题主要是()o A.各国无法通过变动汇率调节国际收支 1 B.要保证美元信用就会引起国际清偿能力的不足 C.缺乏统一稳定的货币标准 D.浮动汇率为主加大了外汇风险 E无法满足各国对国际清偿能力的需要 二、判断改错题 1、既然支票可以用来购买商品和支付服务,那么经济学家就认为支票账户存款属于货币。 T 2、与其他所有资产相比,货币能够更为迅速和便捷地进行交易。于是,货币是具备流动性的。 T 3、既然货币的价值与物价水平正相关,那么在通货膨胀时期,货币就是很好的价值储藏手段。 F,货币随通货膨胀率上涨而贬值,因此在通货膨胀时期不是很好的价值储藏手段。 4、纸币得到发展是是因为它的运输成本比商品货币低。 T 三、问答题

电大金融学课后练习第2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电大金融学课后练习第2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第2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思考题 1、你是如何看待货币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与影响的? 市场经济离不开货币.在市场经济活动中,货币不仅充当着商品流通的媒介,其本身也在作为财产的代表成为信用活动的工具.由此产生的一系列与货币收支有关的交易和借贷等经济活动,就是金融活动. 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商品交换是直接的物物交换,以物换物.没有货币的物物交换往往颇费周折,如果甲需要乙的商品,乙却不需要甲的商品,两人就不能成交.其缺点随着商品交换范围的扩大而日益明显. 1.货币执行交换媒介的功能在交换的实践中,人们逐渐习惯与用某种比较容易为大家接受的商品来充当商品交换的"中间人",先把自己生产的商品设法换成这种商品,然后再用它去换回自己需要的商品,从而导致了货币的产生. 2.货币执行计价单位的功能货币执行计价单位功能,就是赋予商品一定的价格.市场上的商品有千万种,个人对同一种商品效用的评价又千差万别,因此人们往往难以弄清各种商品之间的交换比例,交易自然也就难以做到公平.由于某个商品出卖后可以得到的货币就是该商品的价格,一旦该商品在市场交易中形成了被广泛接受的价格,人们再也不必一一记住各种商品相互之间的交换比例,只要一看价格就一目了然. 货币经历了从实物货币到金属货币,再从金属货币到纸币的演变过程.随着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进步,票据形式的记帐货币和近年出现的各种电子货币取代了部分纸币进行流通. 货币可以随时方便地换成各种各样的商品和财务.因此,货币除了在商品交换中执行交换媒介和计价单位的功能,货币本身也成为了财产的代表.货币作为财产的代表,不仅可以储存起来作为未来的购买力,而且可以通过出让给别人收取利息实现增值.让渡货币在一段时间内的使用权,就是货币的借贷活动. 在让渡货币使用权的借贷活动中,当事人双方之间体现的是一种债权,债务关系.债权人暂时出让货币在一段时间内的使用权,货币的使用人(债务人)有义务在一定期限之后归还,并支付一定的利息. 2、货币形式不断演变的原因是什么?你认为未来货币形式会如何变化? 货币形式的演变跟随人类经济特别是工业经济和商品贸易的高度复杂运行的脚步,具体而言,从实物货币,到贵金属,再到信用货币,每一次升级都是人类认知不断前进的结果。贵金属币实物货币好的原因,主要在于其稀缺性和与人类农耕时代手工业发展水平相适应,而信用货币,则是由于人类工业动力革命导致生产力大幅跃升,需要大额资本投资与货币交易流通,信用带来的是货币运输成本降低(个体携带,到专业化规模化运作),资金缺口大幅收窄,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同时信用货币,在经济发展平稳时期或经济发展缓慢时期,与一个地区的人口数量与质量增长率有关(人口数量意味着硬性需求和人口质量影响居民收入与产品容纳能力),同时需要对信用货币进行约束,防止通胀侵蚀劳动财富,防止过度投资带来新的工业经济增长点运营能力不足(如美国2003年信息与互联网不成熟的过度投资,导致经济发展的后劲不足和经济停滞); 货币的未来发展一定要结合人类工业经济发展的新成果,包括技术应用层面如(曾经的石油化工行业带来轻工业生产效率与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的生活便利)与贸易方向与规则的变化,这样未来货币的形式就能够很好的把握。目前的重点在怎样规制信用货币超发引起的通胀风险,线上货币交易规范; 3、为什么会出现货币制度?它主要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货币制度是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的结构和组织形式,简称币制。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是:(1)规定货币材料。即规定可以用作货币的材料,确定不同的货币材料就构成不同的货币本位;(2)规定货币单位,即规定货币单位的名称和货币单位的“值”。

货币与货币制度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名词货币制度是指一国由法律所确定的关于货币发行和流通的结构和组织形式 无限法偿法定偿付能力无限,即在有限范围内,不管使用时间,数量和地点,货币都按照规定的面额流通,任何人不得拒绝 知识点 一.货币的产生与发展 1.价值形式的演变:简单扩大一般(货币天然是金银,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等贵金属上)货币价值形式 2.货币形式的发展:实物货币金融货币信用货币 二.货币的本质与职能 1.货币的本质 本质定义: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客观存在 职能定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统一 2.货币的职能 价值尺度:货币体现商品价值并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功能,是货币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能。特点:十足的货币,观念上的货币,独占性和排他性,通过价格标准来完成 流通手段: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促进商品交换的功能,是货币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能。特点:现实的货币,不足值货币(因此可以用

价值符号代替),具有一定的货币危机性 贮藏手段:货币退出流通,被当做价值的独立形态或社会的财富的一般形式保存起来的功能。特点:现实的货币,十足的货币。 特殊的作用: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贮藏手段可以自发地调节货币流通量,并以此调节屋价,原因在于:金属货币有充足的实际价值当流通中货币量过多而导致屋价上升时人们出于对货币的信心收藏货币等待物价回落,而金属货币“窖藏”的贮藏方式可以使流通中货币实实在在的减少从而使物价回落。 支付手段:货币作为价值的独立形态进行单反方面转移时的功能两种类型与货币交换直接相连的:赊销赊购,预付货款 与商品交换财政收支工资费用收支捐赠赔款特点:现实的货币,不足值的货币,货币危急性最大 三.货币制度 1.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币材的确定:确定本位币的铸造材料 货币单位的确定:货币单位名称和货币单位价值量 本位币及辅币和铸造及偿付能力的确定:主币辅币 银行券发行及兑换的规定:发行保证 黄金准备的规定:建立黄金储备

第1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习题含答案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一、不定项选择题 1、某公司以延期付款方式销售给某商场一批商品,则该商场到期偿还欠款时,货币执行___职能。 A支付手段B流通手段C购买手段D贮藏手段 2、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有:___ A货币材料B货币单位 C通货的铸造、发行、流通程序D金准备制度 3、金银复本位制包括以下三种货币制度,其中,金银两种货币均各按其所含金属的实际价值任意流通的货币制度是:___ A平行本位制B双本位制C跛行本位制 4、现代货币制度的主要特征是:___ A通货是中央银行发行的纸币,具有无限法偿资格 B纸币不与金银保持等价关系 C货币是通过信用程序发行的 D银行存款也是通货 E纸币与黄金可以自由兑换 5、金币本位制的特点是___。 A以黄金为币材 B金币可以自由铸造与熔化 C价值符号可以自由兑现金币 D金银同时流通

E黄金可以自由输出与输入 6、广义货币包括___。 A现金货币B非现金货币C定期存款D转账支票 7、格雷欣法则是___法则。 A劣币驱逐良币B良币驱逐劣币 C劣币良币并存C纸币铸币同时流通 8、我国的现金货币包括___。 A流通中的纸币B流通中的辅币 C活期存款D定期存款 9、以下哪种货币制度的产生为通货膨胀的发生提供了条件___。 A虚金本位制B生金本位制 C平行本位制D纸币制度 10、货币流通与商品流通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有___。 A货币流通决定商品流通 B货币流通由商品流通引起,并为商品流通服务 C商品流通决定货币流通的规模和速度 D货币流通决定商品流通的规模和速度 E货币流通对于商品流通有相对的独立性 二、判断题 1、任何货币的一个必要条件是本身具有价值。() 2、在金属货币制度下,本位币可以自由铸造与自由熔化。(×) 3、金银复本位制是以金银为货币金属,只铸造和流通金银币的货币制度。

金融理论与实务货币与货币制度

金融理论与实务- 货币与货币制度 (总分:100.00 ,做题时间:90 分钟) 一、{{B}} 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32,分数:32.00) 1. 被看作是我国最早货币的是 _____ A. 兽皮 B. 贝壳 C. 牲畜 D. 粮食 (分数: 1.00 ) A. B. V C. D. 解析:[解析]我国最早充当交换媒介的物品是贝壳,因此贝壳也被看作是我国最早的货币。 2. 价值形式演变的最初阶段,由于价值的表现纯属偶然,所以马克思把这个阶段称之为__________ A. 简单价值形式 B .扩大的价值形式 C. 一般等价形式 D. 货币形式 (分数: 1.00 ) A. V B. C. D. 解析:[解析]简单价值形式是指一种商品的价值只是偶然地被另一种物品表现出来。 3. 对于一种商品的价值可由许多种商品表现出来,而所有商品都可表现其他商品的等价物的情况,马克思称之为 A. 简单价值形式 B. 扩大的价值形式 C. 一般等价形式 D. 货币形式 (分数: 1.00 ) A. B. V C. D. 扩大的价值形式是指一种商品的价值可由许多商品表现出来。]解析[解析: 4. 金属货币最初是以_____ 形态流通的。 A. 条块

B. 圆块 C. 铸币 D. 菱形块 (分数: 1.00 ) A. V B. C. D. 解析:[解析]金属货币最初是以条块形态流通的,每次交易都要鉴定金属条块的成色,称量重量。 5. 我国最古老的金属铸币是______ A. 银铸币 B. 铁铸币 C. 铜铸币 D. 金铸币 (分数: 1.00 ) A. B. C. V D. 解析:[解析]我国最古老的金属铸币是铜铸币。在西周及春秋战国时期,类似于铲形农具的“布币” 、仿照刀状铸造的“刀币”、延续贝币形状的“铜贝”等多种形状的铸币在不同地区流通着。 6. 下列属于足值货币的是______ A. 纸币 B. 银行券 C. 金属货币 D. 电子货币 (分数: 1.00 ) A. B. C. V D. 解析:[解析]实物货币与金属货币都属于商品货币,商品货币是足值货币,即作为货币商品的各类实物和金、银、铜等金属的自身商品价值与其作为货币的购买价值相等。因此,金属货币属于足值货币。纸币、银行券、电子货币属于信用货币,是不足值货币。 7. 实物货币与金属货币都属于______ A. 不定值货币 商品货币 B. C. 信用货币 D. 电子货币 分数: 1.00 )

货币与货币制度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习题 一.单选题 1.历史上最早出现的货币形态是( A )。 A.实物货币 B.信用货币 C.代用货币 D.电子货币 2.货币的本质特征是充当( C )。 A.普通商品 B.特殊商品 C.一般等价物 D.特殊等物价 3.典型的银行券属于( B )类型的货币。 A.实物货币 B.信用货币 C.代用货币 D.电子货币 4.货币在( D )时执行价值标准职能。 A.商品买卖 B.交纳税款 C.支付工资 D.表现和衡量商品价值 5.一切商品的价值共同表现在某一种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而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上时,价值表现形式为( B ) A. 货币价值形式 B. 一般价值形式 C.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D. 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6.价值形式的最高阶段是( A) A. 货币价值形式 B. 一般价值形式 C.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D. 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7.货币在表现商品价值并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大小时,发挥的职能是( A )A. 价值标准 B. 流通媒介 C. 价值贮藏 D. 支付手段 8.货币在充当商品流通媒介时发挥的职能是( B ) A. 价值标准 B. 流通媒介 C. 价值贮藏 D. 支付手段 9.当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持有者当作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的绝对值化身而保存起来时,货币发挥的职能是( C ) A. 价值标准 B. 流通媒介 C. 价值贮藏 D. 支付手段 10.“劣币驱逐良币现象”产生的货币制度背景是( C) A. 银本位 B. 平行本位 C. 双本位 D. 金本位 11.人民币是( D )

A. 实物货币 B. 代用货币 C. 金属货币 D. 信用货币 12.观念货币可以发挥的职能是( A) A. 价值标准 B. 流通媒介 C. 价值贮藏 D. 支付手段 13.张某从商业银行贷款30万元购买住房属于货币( B )职能。 A. 流通媒介 B.支付手段 C. 价值贮藏 D.价值标准 14.在下列货币制度中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出现在(C)。 A.金本位制 B.银本位制 C.金银复本位制 D.金汇兑本位制 15.某公司以延期付款方式销售给某商场一批商品,则该商品到期偿还欠款时,货币执行的是( C )职能。 A.流通媒介 B.价值标准 C.支付手段 D. 价值贮藏 16.中国本位币的最小规格是(C) A. 1分 B.1角 C.1元 D.10元 17. 金本位货币制度的形式不包括以下( C ) A、金币本位制 B、金块本位制 C、金单本位制 D、金汇兑本位制 18. 中国最早的铸币金属是( A ) A、铜 B、银 C、铁 D、贝 19.中华人民共和国货币制度建立于(A) A.1948年 B. 1949年 C.1956年 D.1979年 20.一国货币制度的核心内容是(C) A.规定货币名称 B.规定货币单位 C.规定货币币材 D.规定货币币值 二、多选题 1.在商品交换发展过程中,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有( ABCD ) A. 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B. 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C. 一般价值形式 D. 货币价值形式 2.货币最基本的职能是( AB ) A. 价值标准 B. 流通媒介 C. 价值贮藏 D. 支付手段 3.作为流通媒介职能的货币是( BCD ) A.价值符号 B.现实的货币 C.信用货币 D.实物货币 4.货币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征是( ABD )

第二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第二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第一节货币的起源 人类已有百余万年的历史,而货币的出现不过是几千年以前才开始的事情 货币的出现是和交换联系在一起的 物物交换 古埃及的壁画 中国古书的记载:神农氏的时候,“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通过媒介的交换 畜牧、贝--司马迁《史记》 古代货币起源说 西方货币起源说主要有创造发明说、便于交换说、保存财富说。 创造发明说认为货币是由国家或先哲创造出来的。 便于交换说认为货币是为解决直接物物交换的困难而产生的。 保存财富说认为货币是为保存财富而产生的。 亚里士多德:“一地的居民有所依赖于别处居民的货物,人们于是从别处输入本地所缺的货物,而抵偿这些收入,他们也得输出自己多余的产品,于是作为中间媒介的钱币就应运而生了。” 古代货币起源说 中国古代的货币起源说主要有两种观点:先王制币说与司马迁的货币起源说。 先王制币说认为货币是圣王先贤为解决民间交换困难而创造出来的。 《管子·国蓄》:先王为了进行统治而选定某些难得的、贵重的物品为货币 司马迁的货币起源说认为货币是用来沟通产品交换的手段。 司马迁《史记》:“农工商交易之路通,而龟贝金钱刀布之币行焉。” 马克思对货币起源的论证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劳动的私人性质决定了产品归私人所有,可是产品又不是或主要不是供生产者本人消费,而是供其他社会成员消费。所以私人的产品必须纳入社会总产品中进行分配。 私人劳动顺利转化为社会劳动,只有通过商品交换实现 价值不能自我表现,只有在两种商品相交换中,通过另一种商品表现出来,这样,商品交换中价值必然要求价值表现,必须有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称为价值形式。 价值形式的发展 简单的价值形式:1头羊=2把斧头 扩大的价值形式:1头羊=2把斧头,或者一袋粮食,或者几捆烟叶等等

货币与货币制度 (1)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第一节货币的起源与发展 一、货币的起源 1、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2、货币的产生经历了以下四个形式发展 货币是商品价值形式发展的结果。所谓价值形式,是指用一种商品的价值来表示另一种商品的价值,就是价值表现形式,简称价值形式。 (一)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1只绵羊=2把石斧 (二)扩大的价值形式 1只绵羊= 2把石斧 50斤米 20尺布 黄金 在扩大的价值形式中,绵羊的价值真正表现为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但商品价值未能获得共同的、统一的表现形式。 (三)一般价值形式 在这个阶段,出现了一般等价物。所谓一般等价物,就是指从大量的商品中分离出来,成为表现其他各种商品价值的材料。这种一般等价物在不同地区、不同时期是不一样的。在欧洲,最早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是绵羊。一般价值形式表现为:2把石斧= 50斤米= 1只绵羊 20尺布= 0.5克黄金= 虽然从等式来看,一般价值形式与扩大的价值形式相比,只是等式两边的移位,其实这是一个质的变化。它使物物直接交换变成了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间接交换。一般等价物实际上是货币的雏形,它离货币只有一步之遥了。 (四)货币形式 一般等价物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时期是不同的。例如,在欧洲,最早的一般等价

物是绵羊,在我国,最早的一般等价物是贝壳。许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本身存在着难以克服的缺点:难以分割、价值不统一、不便于携带、难以保存等。人们要选择一种价值含量高、价值统一、便于分割、便于携带、便于保存的商品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在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后,人们终于找到了这种最适宜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贵金属。贵金属有四个自然属性:一是具有同一性,贵金属质地均匀,重量相等;二是具有可分性:贵金属可以根据需要加以分割二不丧失价值;三是具有便利性,贵金属体积小,价值高,便于携带;四是具有永恒性,贵金属不变质,适宜保存,作为财富储藏。 当人们选择贵金属作为一般等价物时,一般等价物就相对稳定了,货币也就产生了。 二、货币的形态的发展 货币作为一种人们能够普遍接受的支付工具,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从总体趋势上看,货币形态的演进经历了从实物货币到金属货币,再从金属货币到信用货币的阶段。 (一)、实物货币 实物货币又称为商品货币。他是货币形态发展最原始的形式。实物货币有两个共同特点:1、具有货币和商品的双重性质。2、是足值货币,即作为商品用途的价值与其作为货币用途的价值相等。 在人类经济史上,很多种商品,都曾在不同时期内扮演过货币的角色。在我国古代,贝壳、蚌珠、皮革、猎器、布帛、农具、牲畜等都充当过交易媒介。 (二)、金属货币 充当货币的金属主要是金、银、铜,铁作为货币的情况较少,因为其价值较低,用于交易比较笨重,而且易锈蚀,不便保存。 马克思说过:“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虽然金属货币有很多优点,但是它的流通仍然有很多问题:1、日常磨损十分严重,造成巨大浪费。2、不法之徒对铸币的刮削现象无法避免。3、大量货币的携带和运送仍十分麻烦。4、金银等贵金属全世界产量有限,且在各国之间分布不平衡,古常发生币材恐慌现象。因此人们在使用金属货币的时候,便开始了寻找其代用品的过程。这种代用品的通常形式便是纸币。纸币作为金属货币的代用品后,货币制度便进入了纸币和金属货币并行流通的时期。这一时期可分为前后两个不同的阶段。即纸币可兑换阶段和纸币不可兑换阶段。纸币可兑换阶段又是代用货币阶段,纸币不兑换阶段又是信用货币阶段。 (三)、信用货币

(完整版)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参考答案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参考答案 一、填空 1.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价值尺度、贮藏手段、世界货币;2.流通手段职能、贮藏手段职能;3.价格;4.待流通的商品数量、商品价格、货币流通速度、(商品价格×待流通的商品数量)/货币流通速度;5.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6.本位币,主币;7.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8.良币,劣币;9.现金,活期存款,准货币;10.流动性。 二、单选 1.A;2.A;3.C;4.C;5.B;6.B;7.C;8.A;9.C;10.A 三、多选 1.BC;2.ABE;3.ABCD;4.ABCE;5.ABC;6.ABCDE ;7.ABDE; 8.BCD;9.ABD;10.CDE 四、判断 1.错;2.错;3.错;4.对;5.对;6.错;7.对 五、名词解释 1.货币制度是指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货币流通的组织形式,简称币制。 2.金本位制度是指以金币作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其主要形式分为三种: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 3.准货币:本身是潜在的货币而非现实的货币,一般由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外币存款以及各种短期信用工具等构成。 4.金汇兑本位制是指以银行券作为流通货币,通过外汇间接兑换黄金的货币制度。 5.双本位制是指金银两种货币按法定比例流通的货币制度,国家按照市场上的金银比价为金币和银币确定固定的兑换比率。 6.本位币亦称主币,是一个国家的基本通货。 7.辅币是主币以下的小额通货,供日常零星交易与找零之用。 8.格雷欣法则:即“劣币驱逐良币”规律,当两种铸币在同一市场上流通时,实际价值高于法定价值的“良币”会被逐出流通,即被熔化或输出国外,导致实际价值低于法定价值的“劣币”充斥市场的现象。 9.货币的无限法偿是指无限的法定支付能力,不管是用本位币偿还债务或其他支付,也不管每次支付的本位币的数额大小,债权人和受款人都不得拒绝接受,否则视为违法。有限法偿是指每次支付辅币的数量不能超过规定的额度,否则债权人或受款人有权拒收。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作业与练习答案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作业与练习 填空或判断 1.典型的表征货币是银行券。 2.表征货币是由足值货币向现代信用货币发展的一种过渡性的货币形态。3.金本位制有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其中金币本位制是典型的金本位制。 4.足值货币既可作为一般商品消费,又可作为交换媒介和支付手段进行流通。5.一个国家的基本通货和法定计价结算货币称为本位币,亦称主币。 一、填空 1.在现代经济中,信用货币存在的主要形式是()和()。2.所谓“流通中货币”,就是发挥()职能和发挥()职能的货币的总和。 3.从货币制度诞生以来,经历了()、()、()和()。4.目前世界各国普遍以金融资产的()强弱作为划分货币层次的依据。5.狭义的货币M1由()和()构成,广义的货币M2由M1加(准货币------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等)构成。 6.现代经济中信用货币的发行主体是()。 二、单选 1.以下说法中()不符合足值货币的基本特征。 A、足值货币的内在价值被充分地表现在其外在的使用价值上 B、足值货币以其自身价值与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 C、足值货币本身内含着否定自身的基因 D、在足值货币时代,贵金属货币充当一般等价物会影响经济发展 2、典型的足值货币是()。 A、贵金属货币 B、贱金属货币 C、商品货币 D、表征货币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表征货币是由足值货币向现代信用货币发展的一种中介性、过渡性的货币形态 B、表征货币体现了一定的信用关系,具有信用货币的特征 C、表征货币作为足值货币的价值符号,其本身的内在价值等于其额定货币价值 D、表征货币可以和足值货币等价交换

4.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信用货币是债务货币 B、信用货币具有强制性的特征 C、国家可以通过银行来控制和管理信用货币流通,把货币政策作为实现国家宏观经济目标的重要手段 D、现代信用货币都是以国家信用为保证而发行的,所以,不会出现贬值现象 5.货币执行()职能时,只要观念上或想象中的货币就可以了。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贮藏手段 D、支付手段 6.纸币的发行是建立在()职能基础上的。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贮藏手段 D、支付手段 7.“金银天然不是货币,货币天然是金银”是指()。 A、金银不是货币 B、货币就是金银 C、金银就是货币 D、金银天然适合充当商品货币 8.历史上最早出现的货币形态是()。 A、实物货币 B、信用货币 C、表征货币 D、电子货币 9.典型的银行券属于()类型的货币。 A、实物货币 B、信用货币 C、表征货币 D、电子货币 10.在金银复本位制下,如果金银的法定比价为1:10,而市场比价为1:12,这时充斥市场的将是()。 A、金币 B、银币 C、金币和银币 D、纸币

货币与货币制度重点知识点汇总

一、货币与货币制度 ● 货币的职能与货币制度 1. 货币的起源 (1)中国古代的货币起源学说:先王制币说,管子认为货币是有权势的统治者或者贤明的人为解决民间交换困难而 创造出来的;自然产生说,司马迁认为货币是为适应商品 交换的需要而自然产生的,随着农、工、商三业的交换和 流通渠道的形成,货币和货币流通应运而生,随之兴盛。(2)西方的货币起源学说:创造发明说,货币是由国家或者先哲创造出来的;便与交换说,货币是解决直接物物交 换困难而产生的;保存财富说,货币是为保存财富而产生的。(3)马克思的货币起源学说:货币是商品交换的产物,金银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货币就产生了。(4)现代西方经济学的观点:出发点不是物物交易的困难,而是交易 成本高的必然趋向交易成本低的规律。 2. 货币形式的演进 (1)实物货币:世界上最早的货币,如羽毛、贝壳、兽皮、铜、银、金等。(2)金属货币:具备价值比较高、易于分割、易于保存、便于携带四个条件,世界各地先后走上用 金属充当货币之路。充当货币的金属主要是金、银、铜。 掌握称量货币、铸币的概念。(3)纸质货币:世界最早的

纸币为北宋交子。银行券为银行发行的信用货币。(4)存款货币:能够发挥货币交易媒介和资产职能的银行存款。 存款货币取代现金进行支付,具有快速、安全、方便的优点,特别是在大额异地交易中,优势明显。(5)电子货币:电子货币的使用要借助于一定的介质。 3. 货币的职能 (1)价值尺度:货币具有表现和衡量商品价值量大小的功能,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2)流通手段:货币在商品 流通中充当交换媒介,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但可以是不足 值的。(3)价值贮藏手段:货币退出流通,贮藏起来,便执行贮藏手段的职能。(4)支付手段:货币作为交换价值独立存在,并非随着商品运动而作单方面的转移。(5)世界货币职能:货币超越国界,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一般等价 物的作用。 4. 当代信用货币的层次划分与计量 我国货币层次的划分:M0为流通中现金,M1为M0+活期存款,M2为M1+准货币(企业单位定期存款+城乡居民储蓄存款+证券公司的客户保证金存款+其它存款)。 5. 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 规定货币材料,规定货币单位,规定流通中的货币种类, 规定货币的法定支付能力,规定货币铸造发行的流通程序,规定货币发行准备制度。

《金融学》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 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分别填写在下列表格中。错选、多选、漏选或未选记-1分)。 马克思通过考察(C)的发展和价值形式的发展来说明货币的起源。 A.商品 B.商品交换 C.商品经济内在矛盾 D.物物交换 在商品交换过程中,当处于相对价值形式上的商品的价值不仅表现在某一种商品上,而且表现在一系列其他商品上时,其价值形式属于(B)。 A.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B.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C一般的价值形式D.货币价值形式 3.—切商品的价值共同表现在某一种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而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上时,价值表现形式为 (B)〇 A.货币价值形式 B. —般价值形式 C.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D.简单的 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价值形式的最高阶段是(A)。 A.货币价值形式 B. —般价值形式 C.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D.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货币的发展按照其采用的币材和币值的决定机制大体可以归纳为(A)阶段和信用货币阶段。 A.商品货币 B.代用货币 C.金属货币 D.电子货币 贝币和谷帛是我国历史上的(C)。 A.柄用货币 B.纸币 C.实物货币 D.金属货币 货币的本质特征是充当(C)。 A.普通商品 B.特殊商品 C. 一般等价物 D.特殊等价物 西方学者在长期研究中,一直主张把(B)原则作为划分货币层次的主要依据。 A.周转性 B.流动性 C.稳定性 D.还原性 流动性最强的金融资产是(D)。 A.银行活期存款 B.居民储蓄存款 C.银行定期存款 D.现金 .我国的狭义货币M l包括流通中现金和(A)。 A.单位活期存款 B.储蓄存款 C.企业定期存款 D.商业票据 .货币在表现商品价值并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大小时,发挥的职能是(A)。 A.计价单位 B.交易媒介 C.价值储藏 D.支付手段 .货币在充当商品流通媒介时发挥的职能是(B )。 A.计价单位 B.交易媒介 C.价值储藏 D.支付手段 .当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持有者当作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的绝对值化身而保存起来时,货币发挥的职能是(C)。 A.计价单位 B.交易媒介 C.价值储藏 D.支付手段 .货币在(A )时执行交易媒介的职能。 A.商品买卖 B.缴纳税款 C.支付工资 D.表现商品价值 15.张某从商业银行取得贷款30万元,此时货币执行(B )职能。 1.交易媒介B.支付手段C.价值储藏D.计价单位 .最早实行的货币本位制度是(B )。 A.金本位 B.银本位 C.金银复本位 D.纸币本位 .金币和银币按其实际价值流通,其兑换比率完全由市场比价决定,这种货币制度是(B )。 A.金本位 B.平行本位 C.双本位 D.跛行本位 .“劣币驱逐良币现象”产生的货币制度背景是(C )。 A.银本位 B.平行本位 C.双本位 D.金本位 .最早从金银复本位制过渡到金本位制的国家是(B )。 A.美国 B.英国 C.中国 D.日本 .我国人民币的性质是属于(D )。 A.实物货币 B.代用货币 C.金属货币 D.信用货币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 5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答案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 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分别填写在下列表格中。错选、多选、未选均记-1.5分。)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习题集 一、名词解释 (共11题,每题4分) 1、价值尺度 2、流通手段 3、贮藏手段 4、支付手段 5、世界货币 6、金本位制 7、货币制度 8、银本位制 9、金银复本位制 10、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11、金属准备制度 二、单项选择题 (共15题,每题1分) 1、货币的产生是()。 A由金银的天然属性决定的 B 国家发明创造的 C商品交换过程中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产物 D人们相互协商的结果 2、货币在()时执行价值尺度职能。 A 商品买卖 B 缴纳租金 C 支付工资 D 给商品标价时 3、货币在()时执行价值贮藏职能。 A 支付水电费 B 购买商品 C 表现和衡量商品价值 D 准备用于明年的购买 4、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的特点是()。 A 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 B 货币运动伴随商品运动 C 货币是一般等价物 D 货币作为价值的独立形式进行单方面转移 5、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货币在执行贮藏手段职能时,能自发的调节()。 A 货币流通 B 货币必要量 C 生产规模 D 投资规模 6、中国工商银行发行的电子货币是()。 A 牡丹卡 B VISA卡 C 长城卡 D 金穗卡 7、货币单位规定有含金量,但国内流通银行券,无铸币流通,无金块可供兑换,银行券可 兑换外币汇票是()。 A 金块本位制 B 金铸币本位制 C 金汇兑本位制 D 银行券制 8、目前世界各国实行的是()。 A 银本位制 B 金本位制 C 金、银复本位制 D 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 9、金银复本位制中,金银两种货币均各按其市场价值任意流通的货币制度是 ( )。 A平行本位制 B双本位制 C跛行本位制 D单本位制 10、金币本位制的特点是 ( )。 A货币单位规定有含金量,但不铸造、不流通金币 B金币可以自由铸造和熔化 C 纸币仍是金单位 D金银铸币同时流通 11、劣币驱逐良币规律中所谓的劣币是指 ( )。 A名义价值高于实际价值的货币 B名义价值低于实际价值的货币 C没有名义价值的货币 D没有实际价值的货币 12、与本位币相比,辅币具有如下特点 ( )。 A为有限法偿货币 B为不足值货币

货币与货币制度习题附答案

货币与货币制度习题(一) 一、填空题 1.货币形态的历史演进,经历了实物货币、金属货币、 代用货币和信用货币发展阶段,直到当前最现代化的电子货币。2.货币的五大职能是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 和世界货币。 3.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 4.现代不兑换信用货币主要是通过信用程序发行。 5.金银复本位制下出现的“劣币驱逐良币规律”,也叫格雷欣法则。 6. 铸币是国家权力进人货币流通领域的第一现象。 7.当货币作为价值的独立形态进行单方面转移时,执行支付手段职能。 8.纸币是国家依靠国家权力发行,强制进人流通的货币符号,它是在货币执 行流通手段职能的基础上产生的。 9.法律规定人民币是中国的法定货币。 10.格雷欣法则中,市场上流通的是实际价值低于法定比价的货币。 1l.在金属货币制度下,本位币的名义价值与实际价值相一致。 12.我国流通中的货币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人民币,人民币是纸制 的信用货币,是货币的符号或代表,起一般等价物作用。 13.为保持本位币地位,国家规定其具有无限的支付能力,称为无限法偿。 14. 代用货币是由足值货币向现代信用货币发展的一种中介性、过渡性 的货币形态。 15.金银复本位制条件下,按国家是否规定金、银币之间的交换比价,货币制度划分为平行本位制、双本位制和跛行本位制三种。 16.货币制度最基本的要素是货币材料的确定。 二、单项选择题 1.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商品价格总额增加l倍.则流通中的货币需要量将会 B 。 、不变。 D倍;1、减少 C倍;1、增加 B倍;2、增加 A.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独立)作业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一、概念解释题 1.财富2.收入3.通货4.交易媒介5.价格标准6.价值储藏7.支付手段8.交易成本9.“无限法偿”10.银行券11.纸币12.流动性13.货币制度14.本位币15.辅币16.实物货币17.金属货币制度18.现金19.信用货币制度20.存款货币21.金准备制度22.准货币23.狭义货币24.广义货币25.“格雷欣定律”26.金银复本位制27.金本位制28.货币局制度29.铸币税30.电子货币31.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 二、填空题 1.价值形式的发展依次经历了()、()、()、()四个过程。 2.从货币的交易媒介职能出发,可以把货币定义为()。 3.货币起源于(),货币的基本职能是()和()。 4.传统信用货币有()和()两种主要形式,现代信用货币有()和()两种主要形式。 5.划分狭义货币与广义货币的一般性标准,是()。 6.在人民币的价格标准中,()是基本单位,()和()是对基本单位的进一步等分,计价方式是十进制的累加。 7.狭义的货币量=()+()。 8.货币制度通常以币材进行分类,历史上先后出现过()、()、()三种金属货币制度,最后过渡到现代的信用货币制度。 9.本位币在流通中实行()原则,即法律赋予它具有无限的支付能力。 10.一国货币单位的名称往往就是该国货币的名称,如英国的货币单位名称为(),美国的货币单位名称为(),中国的货币单位名称为()。 三、判断题 1.与货币的起源密不可分的是贫富分化。 2.货币天然是金银,金银天然不是货币。 3.价格标准是各种商品在质上统一、在量上可以比较的共同基础。 4.作为价值尺度,货币解决了在商品和劳务之间进行价值比价比较的难题。 5.在价值形式变迁过程中,扩大的价值形式的出现是质的飞跃。 6.信用货币发挥价值储藏手段的职能可以提高储蓄的效率。 7.信用货币自身没有价值,所以不是财富的组成部分。 8.在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中,币材的因素是最重要的。 9.划分狭义货币与广义货币的一般性标准,是金融工具能否作为直接购买力。 10.在金本位时代,各国中央银行的银行券发行采取的都是十足准备制。 11.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之前的国际货币体系是以黄金为中心建立的。 四、单项选择题 1.实物货币是指() A 没有内在价值的货币 B 不能分割的货币 C 专指贵金属货币 D 作为货币价值与普通商品价值相等的价值 2.货币作为价值尺度所要解决的是() A 实现商品的交换 B 表现特定商品的价值 C 在商品之间进行价值比较的难题 D 使人们不必对商品进行比较 3.商品流通与物物交换的区别在于() A 前者包括许多商品的交换,而后者只包括两种商品

货币与货币制度及答案

第二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一、填空 1、从货币本质出发,货币是固定充当()的特殊商品;从价值规律的角度看,货币是核算()的工具。答案:一般等价物 2、古今中外很多思想家和经济学家都看到了货币的起源与()的联系。 答案:交换发展 3、银行券是随着()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用纸印制的货币。 答案:资本主义银行 4、铸币的发展有一个从足值到()铸币的过程。答案:不足值 5、用纸印制的货币产生于货币的()职能。答案:流通手段 6、价格是()的货币表现。答案:价值 7、存储于银行电子计算机系统内可利用银行卡随时提取现金或支付的存款货币称为()。

答案:电子货币 8、货币在商品交换中起媒介作用时发挥的是()职能。 答案:流通手段 9、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货币贮藏具有()的作用。 答案:自发调节货币数量 10、一国流通中标准的基本通货是()。答案:本位币 11、没有商品(劳务)在同时、同地与之作相向运动是货币发挥()职能的特征。答案:支付手段 12、至今为止历史上最理想的货币制度通常被认为是()。 答案:金铸币本位制 13、我国的人民币是从()开始发行的。答案:1948年12月1日 14、人民币采取的是()银行券的形式。答案:不兑现

15、欧元的出现对()提出了挑战。答案:国家货币主权 二、单项选择题: 1、与货币的出现紧密相联的是() A、金银的稀缺性 B、交换产生与发展 C、国家的强制力 D、先哲的智慧答案:B 2、商品价值形式最终演变的结果是() A、简单价值形式 B、扩大价值形式 C、一般价值形式 D、货币价值形式答案:D 3、中国最早的铸币金属是() A、铜 B、银 C、铁 D、贝答案:A 4、在下列货币制度中劣币驱逐良币律出现在() A、金本位制 B、银本位制 C、金银复本位制 D、金汇兑本位制答案:C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习题与答案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第一部分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日常生活中的货币与经济学中的货币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掌握货币的起源、本质、货币形态的变化以及货币的计量方法,熟悉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与货币制度的演进。具体来说,需要理解和掌握如下一些知识点:□日常生活中的货币与经济学中的货币 □货币的职能与本质 □作为社会普遍接受的交易媒介的货币 □货币的计量 □货币制度及其构成要素 第二部分要点提示 1.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货币的认识与经济学对货币的解释存在较大差异。在日常生活中,货币的一个替代词是“钱”。但是,在经济学中,货币有一种特定的含义。 2.马克思认为货币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是由偶然的、扩大的、一般的价值形态发展演变而来的。从货币的交易媒介职能出发,可以把货币定义为:社会普遍接受的交易媒介。 3.货币的职能主要有四个:流通手段、价值尺度、价值储藏和支付手段。在这四个职能中,流通手段和价值尺度是最基本的职能,价值储藏和支付手段则是在前两个职能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 4.货币制度,又称为“币制”,是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货币流通的组织形式。一般而言,货币制度由四个要素构成:货币材料的确定;货币单位的

确定;本位币、辅币的铸造、发行与流通程序;金准备制度。货币制度通常以币材进行分类,历史上先后出现过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三种金属货币制度,最后过渡到现代的信用货币制度。 第三部分练习题 一、概念解释题 1.财富2.收入3.通货4.交易媒介5.价格标准6.价值储藏7.支付手段8.交易成本9.“无限法偿”10.银行券11.纸币12.流动性13.货币制度14.本位币15.辅币16.实物货币17.金属货币制度18.现金19.信用货币制度20.存款货币21.金准备制度22.准货 币23.狭义货币24.广义货币25.“格雷欣定律”26.金银复本位制27.金本位制28.货币局制度29.铸币税3 0.电子货币31.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 二、填空题 1.价值形式的发展依次经历了()、()、()、()四个过程。 2.从货币的交易媒介职能出发,可以把货币定义为()。 3.货币起源于(),货币的基本职能是()和()。 4.传统信用货币有()和()两种主要形式,现代信用货币有()和()两种主要形式。 5.划分狭义货币与广义货币的一般性标准,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