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图中的地物符号说明汇总
地形图中的地物符号说明汇总

四)地物符号地面上得物体,种类繁多,千姿百态,因受比例尺得限制,测图时不可能按照它们得形状全部描绘在图纸上,只能把有军事意义得重要地物表示出来,有些不需要得物体,还要舍弃。
为了使地图简明、美观,便于识别物体,判定方位与图上量测计算,制定了一些图形与注记,分别来表示实地某种物体,这些图形与注记,就叫地物符号。
1、符号得特点在制定地物符号时,通常要考虑到以下几个原则与特点:一就是符号要有统一性。
没有统一得规定,不仅不利于测制、生产地图,也不利于使用地图。
二就是图形要形象醒目,容易识别记忆。
符号得图形,尽可能地反映地物得外形与特征,使用图者一目了然,很容易联想到它所代表得地物。
所以,地物符号在构图上力求做到三点:①与地物得平面形状相似,如居民地、公路、湖泊等,它们得图形与实地地物得平面轮廓对应相似,这种符号,称为轮廓符号或正形符号;②与地物得侧面形状相近,如突出树、烟囱、水塔等符号得图形与实地地物得侧面形状相似,比较形象、直观,这种符号,称做侧形符号;③与地物得意义相关,如气象台得风向标、矿井得锤子等,这种符号,称为象征性符号。
了解了它们得特点,用图时,只要注意瞧图形、想意义,就容易识别记忆了。
三就是符号要合理分类,能反映地图内容得有机联系与区别,保证图面清晰,易于识别。
2、符号得分类实地上面积较大得地物,如居民地、森林、江河、湖泊等,其外部轮廓都就是按比例尺测绘得,叫做依比例尺表示得符号。
这类符号,可以在图上量取其长、宽与面积,了解其分布与形状。
对长度很长,宽度很窄得线状地物,如道路、长城、土堤、垣栅、小得河溪等,其长度就是按比例尺测绘得,因宽度太窄若按比例尺缩绘,就表示不出来,就只能放大描绘,所以叫半依比例尺表示得符号。
这类符号,在图上只能量取其相应实地得长度,而不能量取它们得宽度与面积。
地面上很小得独立地物,如亭子、独立房、宝塔、纪念碑、路标、石油井等,这类地物,若按比例尺缩绘到图上,就表示不出来;但在军事上,对判定方位、指示目标、炮兵联测战斗队形、实施射击、指挥作战等都有重要作用,因此,就采用规定得符号,在不同比例尺图上,按不同得大小绘出;所以,叫不依比例尺表示得符号。
建筑工程测量:地物和地貌的表示方法

1.地物和地貌在图上的表示方法
《地形图图示》——图形和符号
三类符号: 地物符号 地貌符号 注记符号
普通地形图地物符号
数字地形图地物符号
2.地物符号
面积较大的地物 :例如旱地、湖泊、植被等 线状延伸地物 :例如公路、河流、围墙等 面积较小,用特定、统一的符号表示 :例如三角点、
水准点、水井等
3.地貌符号
表示地面高低起伏变化→等高线 ➢ 等高线的概念:
地面上高程相等的相邻的点连接的闭合曲线
图7-5 等高线
➢ 等高距和等高线平距
(1)
相邻等高线间的高差(h)。
(2)
相邻等高线间的水平距离(d)
i h 100% d
(1)首曲线:基本等高线 (2)计曲线:加粗等高线
逢五逢十加粗一条 (3)间曲线:半距等高线
谢谢观看
。
(6)跨河时的上折性:跨河等高线的特征。
4、注记符号
表示地物和地貌的种类、特征和数量等 ➢ 图示符号 ➢ 文字和数字说明→注记
例如:楼层、地名、楼名、河流名称、水流、方向、 水深、高程(等高线和散点)等。
高程注记
数字注记 文字注记
5.小结
本节的主要知识是地形图的地物符号、地貌符号、文字注记等。 地物使用符号库特定符号进行绘制,地貌使用等高线表示,注记类使 用数字或文字进行说明。
用长虚线表示 (4)助曲线:1/4等高线
用短线表示
图8-6 等高线类型
➢ 典型地貌的等高线 (1)山头(山丘)和洼地(盆地)
(2)山脊和山谷
(3)鞍部(垭口)
(4)悬崖 (5)峭壁
(6)其它: 冲沟、陡坎、滑坡、梯田等地貌
图8-12 综合地貌及其等高线
地物符号

地形图上表示地物类别、形状、大小及位置的 符号称为地物符号。 根据地物形状大小和描绘方法的不同,地物符 号可分为四种。
比例符号 非比例符号 半比例符号 地物注记
一、比例符号
地物的形状和大小均按测图比例尺缩小,并用 规定的符号绘在图纸上,这种地物符号称为比例符 号。
二、非比例符号
有些地物,轮廓较小,无法将其形状和大小按 比例缩绘到图上,而采用相应的规定符号表示,这 种符号称为非比例符号。 非比例符号只能表示物体的位置和类别,不能 用来确定物体的尺寸。
三、半比例符号
地物称为半比例符号。 用半比例符号表示的地物都是一些带状地物。
四、地物注记
对地物加以说明的文字、数字或特有符号,称 为地物注记。
返回
下一节
地形图、地籍图常用图式

地形图、地籍图常用图式本图式适用于1:500地形图和地籍图表示各种地物、地貌要素的符号、注记和整饰标准、以及使用符号的原则、方法和要求。
1 符号的尺寸(1)符号旁以数字标注的尺寸,均以毫米为单位。
(2)符号的规格在一般情况下,符号的线粗为0.15mm,点在为0.3mm,符号非主要部分的线段长为0.6mm。
以虚线表示的线段,凡未注明尺寸的,其实部为2.0mm,虚部为1.0mm。
组合符号图形部分未注明尺寸的,一般以本图式为准。
但楼梯、台阶线、斜坡与陡坎的长短线和短线,其间隔可视图形的大小放大或缩小。
2 符号的定位点和定位线(1)圆形、矩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符号,在图形的中心。
(2)宽底符号(烟囱、独立石等),在底线中心。
(3)底部为直角形的符号(风车、路标等),在直角的顶点。
(4)几何图形组成的符号(气象站、雷达站、无线电杆等),在其下文图形的中心点或交叉点。
(5)下文没有底线的符号(亭、山洞等),依比例尺表示的,定位点在两端点上;不依比例尺表示的,定位点在其下文两端点间的中心点。
(6)不依比例尺表示的其它符号(桥梁、水闸、拦水坝等),在符号的中心点。
(7)线状符号(道路、河流、堤、境界等),在符号的中心线。
依比例尺表示时,在两侧线的中心。
3 符号的方向和配置(1)独立性地物符号除规定按真方向表示外,其它均垂直于南图廓描绘。
(2)土质和植被符号的配置如下:整列式:按一定行列配置,如苗圃、草地、稻田等;散列式:不按一定行列配置,如有林地、灌木林、石块地等;相应式:按实地疏密或位置配置,如疏林、散树、独立树等。
(3)土质和植被面积较大时,其符号间隔可放大1~3倍描绘;在能表示清楚的原则下,也可采用注记的方法表示;还可将图中最多的一种省绘符号,图外加附注说明,但一幅图或一批图应统一。
(4)以虚实线表示的符号(大车路、乡村路等),按光影法则描绘,其虚线绘在光辉部,实线绘在暗影部,一般在居民地、桥梁、渡口、山洞、涵洞、隧道或道路相交处变换虚实线方向。
地形图测绘与图式符号

(二)地形图按比例尺分类 大比例尺图 l:500 、 l:1000 、 l:2000 、 l:5000 、 l:1万
中比例尺图 1:2.5万、 1:5万、 1:10万
小比例尺图 l:20万、1:50万、l:l00万
(三)比例尺精度
人用肉眼能分辨的最小距离一般为0.1mm 所以把图上0.1mm所表示的实地水平距离称为 比例尺精度,即0.1mm×M
源头。
5)绝壁和悬崖符号
5、 等高线的特性
①同一合曲线,不能中断,如果
不在同一幅图内闭合,则必定跨越邻幅或 许多幅图后闭合; ③等高线只有在绝壁或悬崖才会重合或相交;
SUCCESS
THANK YOU
2019/10/26
④等高线经过山脊或山谷时转变方向,因 此,山脊线和山谷线应与转变方向处的等 高线的切线垂直相交;
1:1000
四 、投影方式 坐标系统 高程系统
东村
西保村 仙台镇南
803投厂 影方第式三小学:正投热电影厂 方式
钢厂
北宋村 小庙村
10.0-21.0
密级
坐21.标0 系统:指该幅图是采用的坐标系统22.0
10.8
10.8
地形图中的地物符号说明

地形图中的地物符号说明四)地物符号地面上的物体,种类繁多,千姿百态,因受比例尺的限制,测图时不可能按照它们的形状全部描绘在图纸上,只能把有军事意义的重要地物表示出来,有些不需要的物体,还要舍弃。
为了使地图简明、美观,便于识别物体,判定方位和图上量测计算,制定了一些图形和注记,分别来表示实地某种物体,这些图形和注记,就叫地物符号。
1. 符号的特点在制定地物符号时,通常要考虑到以下几个原则和特点:一是符号要有统一性。
没有统一的规定,不仅不利于测制、生产地图,也不利于使用地图。
二是图形要形象醒目,容易识别记忆。
符号的图形,尽可能地反映地物的外形和特征,使用图者一目了然,很容易联想到它所代表的地物。
所以,地物符号在构图上力求做到三点:①与地物的平面形状相似,如居民地、公路、湖泊等,它们的图形与实地地物的平面轮廓对应相似,这种符号,称为轮廓符号或正形符号;②与地物的侧面形状相近,如突出树、烟囱、水塔等符号的图形与实地地物的侧面形状相似,比较形象、直观,这种符号,称做侧形符号;③与地物的意义相关,如气象台的风向标、矿井的锤子等,这种符号,称为象征性符号。
了解了它们的特点,用图时,只要注意看图形、想意义,就容易识别记说明,所以叫注记和说明符号。
注记和说明符号的形式有三种:1. 地理名称的注记,如市、镇、村、山、河、湖、水库,各类道路和行政区的名称等,是用各种不同大小的字体来表示。
2. 说明地物质量特征的文字注记,如井水的咸淡,公路路面质量、桥梁性质,渡场、森林种类,塔形建筑的性质等,均用细等线体以略注形式配在符号的一旁。
3. 说明地物数量特征的数字注记,如三角点、土堆、断崖的高度,森林密度和树的平均高、粗,道路的宽度,河流的宽、深和流速等均用大小不同的数字表示。
此外,有些地物的分布较零乱,如沙地、石块地、梯田坎、疏林、行树、果树等,很难表示它们的具体位置和数量,就采取均匀配置的图案形式表示,所以叫做配置符号。
地形图图层、符号释义

一、图层含义二、图层详解1. JMD图层(1)要求各要素均有代码且代码使用合理,合理的使用代码是地形数据的基本要求。
(2)在入库数据里,各种房屋以面状要素的身份入库,所以各种属性的房屋均要求闭合,到图廓边的房屋同样要求在图廓边闭合,目的是相同属性面状要素经过数据入库后可自动进行拼接。
(3)共线房屋要求数据上完全重合,达到“无缝连接”的目的。
(4)房屋的性质及楼层除了图面注记还要求将其输入扩展属性,且扩展属性表达的内容和图面注记要求完全一致。
(5)JMD注记包括单位名称,地名,楼层注记,单位名称和地名注记大小按照《地形图图式》要求,楼层注记大小则规定字高为2。
(6)单位名称和地名各有代码,且除了在合适的位置标注注记还要求在注记旁输入“地名标记点”,将名称输入该点的扩展属性里,由于该点的功能用于数据查询使用,要求录入的名称不能有空格或其他分隔符号。
(7)如果单位或地名比较长,用一排在所在面积表示不下,则分为两排或多排,这种排列为人工排列,不能使用MTEXT方式排列,在数据转换时MTEXT方式文字为非法文字方式。
2. DLDW层(1)要求各要素均有代码且代码使用合理。
(2)DLDW层除龙门吊、天吊等的框架线以面状的身份入库,其余除文字和符号外的工矿要素均以线要素身份入库,所以各种工矿线要素呈面状时不要求闭合,但禁止不合理的断线,到图廓边呈面状的地物不能在图廓边闭合。
(3)DLDW层注记包括工矿类的所有注记和其他注记如“水泥地”、“施工区”、“拆迁区”、“乱掘”、“堆土”等,注记大小规定字高为2.53. DLSS图层(1)要求各要素均有代码且代码使用合理。
(2)DLSS层除各种桥梁框架线以面状的身份入库,其余除文字和符号外的工矿要素均以线要素身份入库,所以各种道路线要素呈面状时不要求闭合,但禁止不合理的断线。
(3)同一条道路边线的代码要统一且合理。
(4)有名称的道路需绘道路中心线,道路中心线的图层为ASSIST层,此层为不打印输出层,绘制时目测即可,不需实地测绘,绘制道路中心线的目的也是用来在数据库里查询和数据分析使用,所以扩展属性里的道路名称不能有空格,道路宽度可直接在图上量取,数值单位使用实地距离。
地形图符号所代表意思全

本图式适用于 1:500 地形图和地籍图表示各种地物、地貌要素的符号、注记和整饰标准、 以及使用符号的原则、方法和要求。 1 符号的尺寸
(1)符号旁以数字标注的尺寸,均以毫米为单位。 (2)符号的规格在一般情况下,符号的线粗为 0.15mm,点在为 0.3mm,符号非主要部分 的线段长为 0.6mm。
台阶 地下室的天
窗 有门房的院
门 门顶 圆形依比例 支柱 不依比例围 墙 活树篱笆
多点混房屋
四点铁房屋
多点木房屋
架空房屋 柱廊有墙壁
边 悬空通廊
室外楼梯 地下建筑物 的通风口 依比例门墩 虚线依比例
支柱 方形不按比
例支柱 栅栏栏杆
铁丝网
四点混房屋
多点钢房屋
四点木房屋
廊房
门廊 建筑物下的通
道 不规则楼梯
(0.1mm)
符号 符号
7 居民地 名称
多点一般房 屋
依比例围墙
多点建筑中 房屋
四点破坏房 屋
多点砼房屋
符号
名称
四点房屋 多点简单房
屋 四点建筑中
房屋 多点棚房
四点砼房
符号
名称 阳台 四点简单房屋 多点破坏房屋 四点棚房 多点砖房屋
符号
3
四点砖房屋
多点铁房屋
四点钢房屋 小比例尺房
屋 无墙壁柱廊
檐廊
依比例宝塔
依比例庙宇
教堂
依比例清真寺
露天舞台 桥式照射灯虚
线 喷水池范围
垃圾台 无线电杆塔
纪念碑 依比例碑柱墩
旗杆 钟楼鼓楼城楼 依比例碉堡
烽火台 土地庙 依比例教堂 过街天桥
6
加油站 塔式照射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地物符号地面上的物体,种类繁多,千姿百态,因受比例尺的限制,测图时不可能按照它们的形状全部描绘在图纸上,只能把有军事意义的重要地物表示出来,有些不需要的物体,还要舍弃。
为了使地图简明、美观,便于识别物体,判定方位和图上量测计算,制定了一些图形和注记,分别来表示实地某种物体,这些图形和注记,就叫地物符号。
1. 符号的特点在制定地物符号时,通常要考虑到以下几个原则和特点:一是符号要有统一性。
没有统一的规定,不仅不利于测制、生产地图,也不利于使用地图。
二是图形要形象醒目,容易识别记忆。
符号的图形,尽可能地反映地物的外形和特征,使用图者一目了然,很容易联想到它所代表的地物。
所以,地物符号在构图上力求做到三点:①与地物的平面形状相似,如居民地、公路、湖泊等,它们的图形与实地地物的平面轮廓对应相似,这种符号,称为轮廓符号或正形符号;②与地物的侧面形状相近,如突出树、烟囱、水塔等符号的图形与实地地物的侧面形状相似,比较形象、直观,这种符号,称做侧形符号;③与地物的意义相关,如气象台的风向标、矿井的锤子等,这种符号,称为象征性符号。
了解了它们的特点,用图时,只要注意看图形、想意义,就容易识别记忆了。
三是符号要合理分类,能反映地图内容的有机联系和区别,保证图面清晰,易于识别。
2. 符号的分类实地上面积较大的地物,如居民地、森林、江河、湖泊等,其外部轮廓都是按比例尺测绘的,叫做依比例尺表示的符号。
这类符号,可以在图上量取其长、宽和面积,了解其分布和形状。
对长度很长,宽度很窄的线状地物,如道路、长城、土堤、垣栅、小的河溪等,其长度是按比例尺测绘的,因宽度太窄若按比例尺缩绘,就表示不出来,就只能放大描绘,所以叫半依比例尺表示的符号。
这类符号,在图上只能量取其相应实地的长度,而不能量取它们的宽度和面积。
地面上很小的独立地物,如亭子、独立房、宝塔、纪念碑、路标、石油井等,这类地物,若按比例尺缩绘到图上,就表示不出来;但在军事上,对判定方位、指示目标、炮兵联测战斗队形、实施射击、指挥作战等都有重要作用,因此,就采用规定的符号,在不同比例尺图上,按不同的大小绘出;所以,叫不依比例尺表示的符号。
这类符号,不能用来判定地物的大小,只能表明物体的性质和准确位置。
它们对应实地的准确位置,是在图形的那一点上,这是根据图形的特点规定的。
上述三类符号,只能表示地物的形状、位置、大小和种类,但不能表示其质量、数量和名称,因此,还有文字和数字注记,作为符号的补充和说明,所以叫注记和说明符号。
注记和说明符号的形式有三种:1. 地理名称的注记,如市、镇、村、山、河、湖、水库,各类道路和行政区的名称等,是用各种不同大小的字体来表示。
2. 说明地物质量特征的文字注记,如井水的咸淡,公路路面质量、桥梁性质,渡场、森林种类,塔形建筑的性质等,均用细等线体以略注形式配在符号的一旁。
3. 说明地物数量特征的数字注记,如三角点、土堆、断崖的高度,森林密度和树的平均高、粗,道路的宽度,河流的宽、深和流速等均用大小不同的数字表示。
此外,有些地物的分布较零乱,如沙地、石块地、梯田坎、疏林、行树、果树等,很难表示它们的具体位置和数量,就采取均匀配置的图案形式表示,所以叫做配置符号。
这种符号,只表示分布范围,不代表具体位置。
(五)地貌的表示方法地球表面是起伏不平的,有高山,有深海,有丘陵和平原,有沙漠和草原,还有江河和湖泊等等,这些高低不平,形状各异的地貌是怎样表示在平面图纸上的呢?地貌的表示方法,是人们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的基础上,逐渐完善和丰富起来的。
在公元前六百多年的时候,我国的制图先驱是用∩∩图形表示山峰位置和山脉大体走向的,直到清朝初期,才开始采用等高线表示地貌的方法。
用等高线表示地貌,能精确地反映地面的高低、斜坡形状和山脉走向,我们的基本比例尺地形图,主要是用这种方法表示地貌的。
这种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立体感。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对地图的要求提高了,希望能一目了然地看出广大区域的地势总貌,迅速得到高程分布和高差对比的印象,于是,在等高线的基础上又出现了分层设色和晕渲表示地貌的方法。
分层设色法,就是将地貌按一定的高度分出层次,每层普染以不同的颜色。
用图时就可以根据颜我迅速判别高度。
我们常见的地图册以及航空图,小比例尺图,多是采用这种方法。
晕渲法,就是按一定的光源方向和地形起伏,用青钢色(或彩色),在坡或背光坡上涂绘暗影,以构成地势起伏的立体形象,给用图者在视觉上以生动形象、蜿蜒起伏、景观自然的感觉。
地貌图、游览图多是采用这种方法。
分层设色和晕渲法,如与等高线配合使用,效果将会更好,不但便于识别地貌,也便于图上计算高程。
1. 等高线表示地貌的原理为了说清楚这个原理,让我们先回忆一下某些自然现象。
你到过水库吧!在水库的岸坡上,有一道道的水涯线痕迹,一条条,一层层,随着山形的凸凹,蜿蜒曲折,多么规律!真象雕刻家专门刻画的一样;其实,那是水平面从最高水位的变化过程中,撞击岸坡留下的标记。
再看海岛,在岛的四周陡坡上,和水库一样,这是海水涨潮和落潮时留下来的痕迹。
想想水涯线的痕迹,再看等高线表示地貌的原理,就容易理解了。
等高线表示地貌的原理是:假设把一座山,从底到顶,按相等的高度,用一层一层地水颊横截该山,则山的表面便会留下一条一条的弯曲截口痕迹线,再将这些截口痕迹线垂直投影到一个平面上,便呈现出一圈套一圈的曲线图形。
因为每条曲线上各点的高度都相等,所以这种曲线叫等高线;各相邻的两条等高线间的垂直距离相等,叫等高距。
地形图就是根据这个道理来表示地貌的。
2. 等高线的特点根据等高线表示地貌的原理,从图18可以看出这样几个特点:等高线都是闭合曲线,同一条等高线上任何一点的高程都是相等的;等高线多,山就高,等高线少,山就低;等高线密,坡度陡,等高线稀,坡度缓;等高线的弯曲形状和相应实地地貌形态保持水平相似的关系。
对于同一地形而言,等高线的多少,取决于等高距的大小。
等高距大,等高线就稀少,地貌显示就简略;等高距小,等高线就密集,地貌显示就详细。
为了制图方便,利于用图,应选择适当的等高距。
我军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的等高距规定为:比例尺1:1万1:2.5万1:5万1:10万1:20万等高距2.5米5米10米20米40米3. 等高线的种类在地形图上,我们所看到的等高线,为何有细的,有粗的,还有断续的?这是为了更好地表示地形和用图的方便而规定的。
凡是按规定的等高距测绘的等高线,都叫基本等高线,又称首曲线,是用细实线表示的;为了便于计算高程,把首曲线每逢五条或十条加粗描绘一条,叫做加粗等高线,例如,一座一千米的高山,在1:5万图上,就要画一百条首曲线,计算高程时,如果一条一条地数,就很不方便,有了加粗等高线,就能一五一十地数,计算就方便了,所以,又叫计曲线。
因为地貌起伏变化多端,用首曲线往往不能详细表示地貌的细部特征,就在首曲线的中间加绘长虚线,表示其细部,这叫半距(基本等高距的二分之一)等高线,也叫间曲线。
有些地方的细貌,用间曲线仍然显示不出来时,就在四分之一等高距的位置上用短虚线表示其细貌,补助间曲线的不足,所以叫做补助等高线,又叫助曲线。
间曲线与助曲线,线段不长,只在倾斜变换和地形复杂的地方用,如丘陵地区的地图上使用较多。
用等高线表示地貌,是一种比较科学的方法,具有图形简单、便于计算、清晰醒目等优点。
但也有不足之处,例如,因为等高线是按一定的等高距测绘的,有些细貌可能被舍去;不能完全逼真地反映地貌的细部和景观;立体感不够明显,给判读带来一定的困难。
用图时,既要掌握它的特点,也要知道它的不足之处,才能更好地发挥地形图的作用。
4. 怎样识别地貌我们懂得了等高线表示地的原理和特点,就有了判读地貌的基础,但是,由于地貌类型复杂,要正确认识地貌,仍有不少困难。
尽管每座山赌阴自己的特点,形态万千,但只要我们认真分析一下,仍然可以找出它们的共同特征。
概括地说,它们都是由山顶、凹地,山背、山谷,鞍部、山脊等构成。
只要抓住这些基本特征,识别地貌就比较容易了。
在识别这些特征时,只要联想一下等高线表示地貌的原理和特点,就能立刻认出:凡是最小的闭合小圆圈都是山顶。
根据这些圆圈的大小和形状,还能分辨出是尖顶山、圆顶山或平顶山。
凹地也是小圆圈,怎么和山顶区别呢?这个问题,制图人员早就想到了,就是在圆圈上加上个垂直小短线,它是指示下方向的,叫做示坡线。
如果你看到示坡线是在圆圈的外面,就是山顶,示坡线是在圆圈的里面,就是凹地了。
以山顶为准,等高线向外凸出的是山背;等高线向里凹入的,就是山谷。
两个山顶之间,两组等高线凸弯相对的是鞍部,若干个山顶与鞍部连接的凸起部分就是山脊。
另外,由于地壳的升降,剥蚀和堆积作用,使得一些局部地区改变了原来的面貌,如在黄土高原上,植被稀少,由于雨水冲刷形成的冲沟;陡峭的崖壁,坡度在70°以上,象广西桂林的陡石山;山坡受风化作用而崩落的崩崖等。
这些地形,军事上统称为变形地。
因为这种地形面积很小,形状奇特,用等高线不太好表示,只好用符号来表示。
根据等高线表示地貌的原理和特点,结合变形地符号,再考虑到自然习惯(如河水总往低处流,等高线上高程注记的字头总是朝上坡方向,示坡线指向下坡)进行判读,地貌的总体和细部就清清楚楚了。
5. 怎样判定高程和高差我们在使用地图时,经常要判定点位的高程。
如炮兵射击,为了确定高低角,就要知道炮兵阵地、射击目标和观察所的高程。
在图上根据什么判定点位的高程呢?主要是根据高程注记和等高线来推算。
例如:点位恰在等高线上时,该等高线的高程,就是这个点位的高程;点位在两条等高线之间时,先查出下边一条等高线的高程,再按该点在两等高线间隔中的位置目估出高度;点位在没有高程注记的山顶时,一般应先判定最上边一条等高线的高程,然后再加上半个等高距。
知道了两点的高程,然后相减,所得结果,就是两点的高差。
6. 怎样判定斜面形状和坡度部队构筑山头阵地,总要观察一下斜面情况,是否有利发扬火力。
军队行军,经常遇到上坡下坡。
不同的斜面和坡度,对军队战斗行动带来不同的影响。
比如汽车的爬坡能力是15°,如果道路的纵坡度大于15°,汽车就不便通行了。
所以,我们使用地图,要学会从图上判定斜面的形状和坡度。
所谓斜面,就是从山顶到山脚的倾斜部分。
就拿敌对双方控制的高地来说,朝向对方的斜面叫正斜面,背向对方的斜面为反斜面。
斜面有几种?它们在地形图上是怎样表示的呢?等齐斜面坡度基本上一致,站在斜面顶部可以看到全部,便于发扬火力的称为等齐斜面,在图上,各等高线的间隔大致相等。
凸形斜面在实地,上面缓下面陡,站在斜面顶部看不见下部,形成观察射击的死角,称为凸形斜面。
在图上,等高线的间隔上面稀,下面密。
凹形斜面与凸形斜面相反,上面陡,下面缓,站在斜面的顶部能看到斜面的全部,便于发扬火力,称为凹形斜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