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其启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孤独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其启示

发表时间:2010-11-11T15:59:20.257Z 来源:作者:许慧燕

[导读] 人们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孤独感被指出与个体的身心健康密切相关,许多学者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

许慧燕(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广东广州 510650)中图分类号:B84 文献标识码:A 摘要:人们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孤独感被指出与个体的身心健康密切相关,许多学者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本研究旨在分析前人关于孤独感的研究内容,提炼出关于孤独感研究领域较有理论和实践指导价值的内容。

关键词:孤独感研究综述启示

一、引言

随着社会竞争压力的不断增大,人们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更是因为它的负面影响性而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孤独感这个与人们身心健康密切相关的因素,也因此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孤独感与个体的身心健康密切相关,它常会伴随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以及难耐的精神空落感,甚至会引发情绪性障碍⑴。因此,孤独感的研究对临床心理学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孤独感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一)孤独感的定义

孤独感是指当个体感到缺乏令人满意的人际关系时,人们对交往的渴望与实际的交往状况产生一定差距时而产生的一种主观的心理感受或体验,它是一种不愉快的情绪体验⑵⑶。由此可见,孤独感有两个特质:与人际关系密切相关;是一种情绪体验。

(二)孤独感的理论维度及其测量工具

目前,关于孤独感的维度划分存在较多争议。Russell(1978)提出孤独感的一维结构。他认为孤独感在性质上没有差异,孤独的人都是以相同的方式理解和体验孤独。在此基础上,他编制了一维的孤独感量表(University of Californiaat Los Angels UCLA ),1980年,他又根据应用情况进行了修订⑷。UCLA的a系数为0.89,重测信度为0.62。Schmidt(1983)也认为孤独感是一维结构的,他认为孤独感是指“个人感觉到他所拥有的人际关系和他希望拥有的人际关系之间的差距”。由此,他编制了孤独感分类量表(Differential Loneliness Scale DLS),评估被试者在性爱、友谊、与家人的关系、与集体或团体的关系方面的人际交往的质和量⑸。此外, Scalis (1984)编制的孤独感量表(Loneliness Rating Scale LRS)也是一维的孤独感量表⑹,主要评价孤独者的一些特殊情感的频度与强度。

Weiss(1973)认为孤独感是二维结构的,他把孤独感分为情感孤独和社交孤独⑺。其中情感孤独是指个体的依恋关系需要得不到满足时而产生的孤独;社交孤独是指人们的社会整合需要得不到满足,或是缺乏社会认同感及归属感时而产生的孤独感。Gerson等人(1973)根据孤独感在实践方面的特征,将孤独感分为状态性孤独感及特质性孤独感⑻,并编制了状态-特质孤独量表(Status-trait Loneliness Scale STLS)。Russell等人 (1984)以Weiss(1973)的孤独感二维结构理论为指导⑼,编制了情感-社交孤独量表(Emotional versus Social Loneliness Scales,ESLS)。Vincenzi(1984) 将孤独感分为情绪与社交孤立及情绪与社交孤独⑽,由此编制了情绪--社交孤独问卷(Emotional Social Loneliness Inventory,ESLI),

Gieveld 等人(1990)将孤独感分为强度、时程和情绪特征三个维度⑾,由此设计了Rasch型孤独量表,用来评价孤独者的感知、体验及人际交流等方面的状况。Cramer 等人(2000)将孤独感分为家庭关系、亲密伴侣关系、社会关系三个维度⑿,并制定了social and emotional loneliness scale for adults,SELSA量表。

Asher(1984)编制的儿童孤独量表(Children’s Loneliness Scale , CLS),分四个维度⒀:孤独感的情感体验、重要人际关系需要的满足程度的知觉、对社交能力的知觉、对实际的同伴关系的评价。Marcoen(1987)编制了青少年孤独量表(The Louvain Louvain Loneliness Scale for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LLCA),分为与同伴相关的孤独感、与父母相关的孤独感、对孤独感的积极态度和消极态度四个维度。这两个分量表未能说明孤独感的形式及儿童对其社交关系作出判断的本质。

国内李艺敏等(2006)编制的《大学生活感受问卷》,也将孤独感分成四个维度⒁,分别是社会孤独感、人际孤独感、自我孤独感、发展孤独感。这份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是0.912,各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667-0.745之间,重测信度是0.863,各分量表的重测信度均在0.70以上。

以上众多孤独感的测量工具当中,目前国内外应用比较多的是UCLA孤独感量表,它的主要优势是有常模,有较高的信效度标准,适用人群较为广泛。但是UCLA孤独感量表是一份一维的测量量表,在一定程度上有它的测量局限性。其它的一维、二维或是多维的孤独感问卷多数在编制时与孤独感的操作性定义结合比较紧密,为不同研究维度需求的人员提供了多项选择的便利。

(三)孤独感的影响因素

关于孤独感的影响因素,从众多文献当中,我们发现,国内外学者主要集中与从个体易感因素及社会环境因素角度展开研究。首先,在个体易感素质方面,前人指出人格特质与孤独感体验有着密切关系,孤独者更倾向于羞怯、内向及社交谨慎⒂;呈现完美形象有利于减少孤独感,掩盖不完美、害怕暴露不完美会增加孤独感,人际问题在完美主义与孤独感之间起中介作用⒃;其次,应对方式也是孤独感的影响因素。前人指出孤独感高的大学生与一般大学生相比,他们在解决问题与求助分量表上得分低于总体得分,其中,解决问题与求助是与孤独感最有关系的应付方式,且呈负相关;而退避的应付方式与孤独感呈正相关⒄;此外,大学生的依恋风格对孤独感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⒅;而且,大学生依恋类型与孤独感成显著负相关关系⒆;幽默风格与孤独感的关系非常密切,其中自强型幽默对孤独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⒇。

除个体本身的易感因素外,社会环境因素也是个体孤独感的重要影响因子。社交孤立与社会关系的缺失可能会导致个体所期望的人际互动的不足,也会因此引发孤独⑴;社会关系质量水平如社会支持和家庭的支持,以及对社会关系的满意度对孤独感的影响程度很大[21];大学生自我隐瞒、积极应对、消极应对和社会支持能有效预测孤独感,其中,自我隐瞒既直接影响孤独感,又通过消极应对和社会支持间接影响孤独感,而自我表露仅通过积极应对和社会支持间接影响孤独感[22];孤独感与内外向、社会支持呈显著的负相关,其中内外向、主观支持、支持利用都能负向预测孤独感[23]。

综上所述,目前国内外关于孤独感的影响因素研究,主要集中在人格倾向、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等方面。一般而言,人格特质等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