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液免疫应答(药学)

合集下载

《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大纲---药学、中药、药物制剂、制药工程

《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大纲---药学、中药、药物制剂、制药工程

《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大纲开课教研室:基础医学教研室开课院(系、部):药学院课程中文名称:医学免疫学课程英文名称: Immunology 课程编码: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课程性质:必修课开课学期:第四学期开课对象:药学,药物制剂,制药工程,中药学学分: 1.5 ;总学时: 28 ;理论课学时: 20 实验学时: 8先修课程:医学细胞生物学,人体解剖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教材: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沈关心,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4年4月第7版参考资料:【1】医学免疫学,司传平,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7月第1版【2】医学免疫学,金伯泉,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3月第6版【3】医学免疫学, 龚非力,科学出版社2009年07月第6版【4】免疫学原理,周光炎,科学出版社, 2013年5月第三版【5】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陆曙梅,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年八月第一版【6】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周长林,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3年7月第一版【7】医学免疫学,谭锦泉,姚堃,科学出版社2008年3月第一版一、课程目标及基本要求免疫学是研究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的结构及其免疫生物学功能的科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已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是生命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医学免疫学是药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法医和基础医学等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和运用免疫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了解免疫系统在病理状态下组成与功能的改变及其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该学科具有高理论、高技术、多边缘、多交叉的特点,广泛渗透到基础、临床医学乃至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

通过该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医学免疫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其应用,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后续课程奠定必要的基础,更好地将免疫学的基础理论和实验技术应用到该专业其他各学科。

三、课程内容第一章绪论(2学时)(一)基本内容1.重点阐述免疫的基本概念。

免疫应答及其调节(共76张PPT)

免疫应答及其调节(共76张PPT)

2020年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中考数学一模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基本几何体中,从正面、上面、左面观察都是相同图形的是( ) A .圆柱B .三棱柱C .球D .长方体2.两三角形的相似比是2:3,则其面积之比是( )A B .2:3 C .4:9 D .8:27 3.如图,在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中,△ABC 的三个顶点均在格点上,则tan ∠ABC 的值为( )A .35B .34C .5D .1 4.如图,无法保证△ADE 与△ABC 相似的条件是( )A.∠1=∠C B.∠A=∠C C.∠2=∠B D.AD AE AC AB=5.已知:22sin32cosα1+=,则锐角α等于()A.32B.58C.68D.以上结论都不对6.如图,ABCD中,点E是边AD的中点,EC交对角线BD于点F,则:EF FC等于()A.11:B.12:C.13:D.23:7.如图是由几块小立方块所搭成的几何体的俯视图,小正方体中的数字表示该位置小立方块的个数,则该几何体的左视图是()A.B.C.D.8.如图,点C、D在线段AB上,△PCD是等边三角形,当△ACP∽△PDB时,∠APB 的度数为()A.100°B.120°C.115°D.135°9.如图是某工厂要设计生产的正六棱柱形密封罐的立体图形,它的主视图是()A.B.C.D.10.如图,以点O为圆心的两个圆中,大圆的弦AB切小圆于点C,OA交小圆于点D,若OD=2,tan∠OAB=12,则AB的长是()A.4 B.C.8 D.二、填空题11.已知α为锐角,且sin(α﹣10°)α等于_____度.12.在一盏路灯旁的地面上竖直立着两根木杆,两根木杆在这盏路灯下形成各自的影子,则将它们各自的顶端与自己的影子的顶端连线所形成的两个三角形_____相似.(填“可能”或“不可能”).13.如图是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其中主视图与左视图都是边长为4的等边三角形,则这个几何体的侧面展开图的面积为___.14.如图,在△ABC中,DE∥BC,1=2ADDB,则ADEBCED的面积四边形的面积=_____.15.在△ABC 中,∠C=90°,sinA=45,则tanB=________. 16.如图,D 是BC 的中点,M 是AD 的中点,BM 的延长线交AC 于N ,则AN:NC =________.三、解答题17.计算:(1)sin 45cos30sin 60(1sin 30)32cos 60︒︒︒︒︒+---;(21124cos30||2-︒-+-. 18.如图是由几个小立方块所搭几何体从上面看到的图形,小正方形中的数字表示在该位置小立方块的个数,请画出相应几何体从正面、从左面看到的图形.19.如图,A ,B ,C 在圆上,弦AE 平分∠BAC 交BC 于D .求证:BE 2=ED •EA .20.如图,在Rt △ABC 中,设a ,b ,c 分别为∠A ,∠B ,∠C 的对边,∠C =90°,b=8,∠A 的平分线AD ∠B ,a ,c 的值.。

体液免疫应答名词解释

体液免疫应答名词解释

体液免疫应答是免疫系统对外来病原体的一种防御机制,通过体液中的抗体和其他溶解的分子来对抗病原体。

以下是一些与体液免疫应答相关的名词解释:
1.抗体(Antibody):也称为免疫球蛋白,是一种由免疫细胞产生的蛋白质,
能够特异性地结合病原体并协助免疫系统消灭它们。

2.免疫球蛋白类别(Immunoglobulin Isotypes):指不同类型的抗体分子,如
IgG、IgM、IgA、IgE和IgD等,它们在结构和功能上有所差异。

3.中和作用(Neutralization):指抗体与病原体结合,阻止其侵入或繁殖的
能力,从而中和病原体的活性。

4.沉淀(Precipitation):是指抗体与可溶性抗原结合形成不溶性复合物,导
致抗原沉淀下来。

5.补体系统(Complement System):是一组血浆中的蛋白质,能够与抗体结
合,激活一系列的反应,促使病原体溶解、吞噬或标记,增强免疫应答。

6.白细胞(Leukocytes):是血液中的一类免疫细胞,包括巨噬细胞、B细胞
和T细胞等,它们参与体液免疫应答,产生抗体和其他免疫分子。

7.免疫记忆(Immunological Memory):体液免疫应答还包括免疫记忆的形
成,即免疫系统对于曾经遭遇过的病原体具有持久的记忆,能够更快速和有效地应对再次感染。

这些名词解释涵盖了体液免疫应答中的一些关键概念和机制,它们共同构成了人体对抗外来病原体的重要防御系统。

体液免疫应答[1]

体液免疫应答[1]

B细胞对TD抗原的应答
B细胞对TI抗原的应答
B淋巴细胞分化、发育
B细胞对TD 抗原的免疫应答
(一)B细胞对TD抗原识别 1. BCR识别抗原的B细胞表位 2. 特异性识别天然构象表位与线性表位,构象互补结合 3. BCR识别的抗原种类:蛋白质、多肽、核酸、多糖、 脂类和小分子化合物 4. BCR识别无MHC限制性
Ig过表面的Fc受体与IgG的Fc段结合,从而杀伤靶细胞 。
5.导致免疫损伤
参与I型超敏反应 IgE 介导
生发中心是B细胞对TD抗原应答 的重要场所
生发中心分两个区域: 暗区:生发中心母细胞(mIg-)紧
密聚集形成。 明区:生发中心细胞(mIg+)与
FDC、Tfh细胞形成。 生发中心是体细胞高频突变、 抗体亲和力成熟、抗体类别转 换及 浆细胞、Bm细胞形成的场所
1. 体细胞高频突变和Ig亲和力成熟
(三)B细胞的增殖和终末分化
细胞因子
双信号刺激 B细胞活化
活化B细胞 增殖,分化
信号 2
细胞因子
IL-4
B
Tfh
IL-5 IL-6
IFN-g
TGF-
Y
信号 1
浆细胞(AFC) 记忆细胞 (Bm)
B
B BB
BB
B
B B
BB
BB B
Bm PC
增殖和分化
细胞因子在B细胞增殖分化中的作用
生发中心的形成
生发中心B细胞的转归
经体细胞高频突变后 ,表达高亲和力BCR的B 细胞克隆与抗原结合,进 一步活化、分化为浆细胞 表达高亲和力的抗体。而 表达低亲和力BCR的B细 胞克隆发生凋亡。此过程 也称B细胞的阳性选择, 也是抗体亲和力成熟的机 制之一。

免疫学基础理论(药学)

免疫学基础理论(药学)

基础医学概论免疫学基础理论免疫学发展简史(一)免疫学的诞生免疫学是在人类与传染病斗争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人们在长期实践中看到有很多流行性疾病,如麻疹、天花等,患病康复后很少第二次感染。

免疫学于18世纪末开始,至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免疫学形成阶段(16世纪—18世纪末)▪16世纪(明朝)中国医生首先实践用人痘痂皮接种青少年预防天花▪18世纪传到亚洲、欧洲各国▪18世纪末,英国医生Jenner首次发明牛痘预防天花。

▪免疫学诞生▪Vaccination(种痘)定为人计划“免疫接种”Edward Jenner (1749-1822年) ,13岁在Sodbury学医8年,1792年荣获医学博士学位。

1796年5月14日他从挤奶女工接触牛痘而不生天花这一现象得到了启发,把牛痘的脓泡液接种于健康的男孩,待反应消退之后再用同样方法接种天花,男孩不再发病。

1798年他发表了开创新纪元的牛痘疫苗的报告。

这一发现当时被称为Jenner牛痘疫苗接种,是人们与天花奋斗长达200年之久的最重要的武器。

1980年5月8日在日内瓦召开的第33届世界卫生大会(WHA)上宣布全球消灭天花。

在免疫科学真正确立之前,Jenner的贡献是巨大的,所以人们通常把免疫学的起源归功于他。

免疫学实验研究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中)▪实验室发明人工培育疫苗▪Pasteur(法)微生物学、免疫学创始人▪1880年鸡霍乱(巴氏杆菌)弱毒菌苗▪1882年狂犬病病毒弱毒疫苗Louis Pasteur 巴斯德(1822-1895年)是一位法国化学家、微生物学家和免疫学家。

1880年他发现鸡霍乱杆菌的陈旧培养物能预防鸡霍乱的感染,首先创造了减毒疫苗。

为了纪念一个世纪前Jenner的功勋,他将这种方法称之为预防接种(vaccination),并将这种制剂称之为疫苗(vaccine),相继他又创造了炭疽杆菌减毒疫苗,狂犬病的减毒疫苗,兴起了主动免疫的方法(active immunization)。

执业药师中药药剂综合辅导:免疫抑制剂和免疫增强剂_药理学

执业药师中药药剂综合辅导:免疫抑制剂和免疫增强剂_药理学

考点1:免疫应答和免疫病理反应 1.免疫应答反应 在抗原的刺激下机体免疫系统可产⽣特异性的免疫应答反应,可分为以下3期: (1)感应期。

为抗原的处理和识别阶段。

抗原进⼊机体后,⾸先由巨噬细胞进⾏吞噬和处理,使抗原在胞浆内降解、消化,暴露出活性部位,然后与巨噬细胞mRNA结合形成复合体,以使T细胞或B细胞得以识别。

(2)增殖分化期。

在此阶段免疫活性细胞被抗原激活,然后进⾏增殖分化并产⽣免疫活性物质。

B细胞被激活后,可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并可合成多种免疫球蛋⽩即抗体,如IgG、IgM、IgA、IgD、IgE等;T细胞则增殖分化为致敏⼩淋巴细胞,分别对相应抗原起特异作⽤。

(3)效应期。

当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再次与抗原接触时,即产⽣体液或细胞免疫反应。

抗原与抗体结合后可直接或在补体协同下破坏抗原,这⼀过程称为体液免疫;当致敏⼩淋巴细胞再次受到抗原刺激时,可直接杀伤抗原所在细胞或通过释放淋巴毒素、炎症因⼦等免疫活性物质⽽使抗原所在细胞受到破坏或发⽣异体器官移植的排斥反应等,这⼀过程称为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的是要消除对机体有害的抗原或带有抗原的靶细胞,从⽽保护机体。

2.免疫病理反应 免疫病理反应包括变态反应、⾃⾝免疫性疾病、免疫缺陷病(⼜称为免疫功能低下)及免疫增殖病。

变态反应⼜称过敏反应,是由于抗原物质和抗体的异常免疫反应,造成机体⽣理功能障碍或对机体⾃⾝的组织造成损伤;⾃⾝免疫性疾病是因免疫功能异常,机体对⾃⾝组织成分产⽣特殊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产⽣的变态反应,进⽽对⾃⾝组织造成损伤;免疫缺陷病是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导致的疾病;免疫增殖病则是因免疫球蛋⽩过度产⽣⽽导致的疾病。

☆☆考点2:免疫抑制剂 免疫抑制剂(ISA)是⼀类⾮特异性的机体免疫功能抑制药物,临床上主要⽤于器官移植排斥反应和⾃⾝免疫性疾病。

本类药物作⽤缺乏选择性,即在抑制免疫病理反应的同时也抑制正常的免疫应答反应,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有抑制作⽤。

长沙医学院《免疫学》试题(含答案)(适用于医学、药学本科及高职高专各专业)(6)

长沙医学院《免疫学》试题(含答案)(适用于医学、药学本科及高职高专各专业)(6)

《免疫学》试题(含答案)(适用于医学、药学本科及高职高专各专业)(6)一、单选题(共62题,96分)1、促进NK细胞杀伤活性的是A、 KIRB、 KARC、 CSFD、 TCRE、 CDR正确答案: B2、患者,女,52岁,一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大便习惯改变,有时便秘,3-5天一次大便,有时腹泻,3个月前出现大便粘液,有时出现排暗红色血便。

体重1年来下降约3kg,小便正常。

入院后进一步检查确诊为直肠结肠癌,从免疫学的角度,可以给患者过继回输A、 TregB、 MDSCC、肿瘤抗原特异性CTLD、抗CEA抗体E、抗AFP抗体正确答案: C3、4.分泌IL-2、IFN-γ、TNF-β等细胞因子,促进细胞免疫应答的是()A、Th1细胞B、Th2细胞C、Tc细胞D、Ts细胞E、 NK细胞正确答案: A4、可用于鉴定Th细胞的单克隆抗体是A、抗CD2B、抗CD3C、抗CD4D、抗CD8E、抗CD9正确答案: C5、关于成熟DC的叙述,错误的是( )A、高表达MHC分子B、成熟DC抗原提呈能力弱C、高表达辅助刺激性分子D、含丰富的内体、MHC和溶酶体E、吞噬能力明显降低正确答案: B6、发生机制主要与隐蔽抗原释放有关的疾病是A、风湿性心脏病B、重症肌无力C、交感性眼炎D、药物诱发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E、 Graves病正确答案: C7、免疫增强疗法可应用于哪些疾病的治疗?A、恶性肿瘤和自身免疫病B、恶性肿瘤和超敏反应C、免疫缺陷病和超敏反应D、恶性肿瘤和免疫缺陷病E、移植排斥反应和恶性肿瘤正确答案: D8、下列哪种属于免疫抑制剂?A、左旋咪唑B、胸腺肽C、卡介苗D、糖皮质激素E、短小棒状杆菌正确答案: D9、抗原提呈细胞中最不可能含有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的部位是A、蛋白酶体B、高尔基体C、细胞膜D、 MHCII类小室E、内质网正确答案: A10、初次应答时,B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产生主要是:A、 BCR识别抗原肽-MHC I类分子复合物B、 BCR识别抗原肽-MHC II类分子复合物C、B细胞上的CD40与Th细胞上的CD40L结合D、 B细胞上的B7与Th细胞上的CD28结合E、BCR与抗原结合正确答案: C11、属于黏膜免疫系统的免疫器官是A、胸腺B、脾脏C、扁桃体D、骨髓E、肝脏正确答案: C12、1.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是由()A、二条多肽链组成B、二条相同的重链组成C、以J链连接的一条轻链和一条重链组成D、二硫键连接的二条相同的重链和二条相同的轻链组成E、二硫键连接的一条重链和一条轻链组成正确答案: D13、2.具有免疫粘附作用的补体成分为()A、 C3b、C4bB、 C1q、C4C、C3a、C5aD、 C3b、C5bE、 C4b、C5b正确答案: A14、介导Ⅰ型超敏反应的生物活性物质主要是由下列哪一种细胞释放A、巨噬细胞B、单核细胞C、肥大细胞D、B细胞E、中性粒细胞正确答案: C15、3.血型为A型与B型的双亲所生孩子们的血型基因型不可能是()A、 ABB、OOC、AOD、BOE、 BB正确答案: E16、2.IgG( )A、有CH4功能区B、在胚胎期即可合成C、能通过胎盘D、 B细胞表面抗原识别受体属此类E、天然血型抗体属此类正确答案: C17、2.发育早期的NK细胞的特有标志是 ()A、 CD3分子B、 IKAROS基因C、 CD16分子D、 CD56分子E、 CD15分子正确答案: D18、免疫的现代概念是A、机体抗感染的防御功能B、机体清除自身损伤、老细胞的一种功能C、机体排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对机体都是有利的D、机体消除和杀灭自身突变的细胞E、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物质的功能正确答案: E19、4.未成熟B淋巴细胞表达的膜免疫球蛋白是()A、SmIgAB、 SmIgMC、SmIgED、SmIgDE、SmIgE正确答案: B20、以下属于巨噬细胞表面的细胞因子受体是A、甘露糖受体B、清道夫受体C、 IgGFcRD、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受体E、补体CR3受体正确答案: D21、女,52岁,小腿外侧某胞外寄生菌感染1周,请问该患者最有可能是下列哪个部位的体积增大最明显A、脾的动脉周围淋巴鞘B、脾小结C、脾边缘区D、引流淋巴结的浅皮质区E、引流淋巴结的深皮质区正确答案: D22、分泌型PRR是A、 TLR2/4B、 TLR7/9C、 IL-8RD、 MBLE、 C3aR正确答案: D下列淋巴细胞中,不属于固有免疫细胞的是A、γδT细胞B、αβT细胞C、 NKT细胞D、 NK细胞E、 B1细胞正确答案: B24、为预防感染性疾病进行预防接种,目前使用减毒活疫苗比使用灭活疫苗普遍,下述原因中不正确的是A、接种活疫苗能使机体产生特异性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而灭活疫苗很难诱导细胞免疫B、减毒活疫苗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保护,其持续时间一般较灭活疫苗长C、减毒疫苗株能在机体内增殖并抑制或干扰野毒株增殖和致病性,而灭活疫苗不能D、减毒活疫苗可应用于免疫缺陷或低下的患者,因为它可诱导机体产生分泌型抗体E、减毒活疫苗株虽有返祖为野毒株的可能性,但其概率极低正确答案: D25、2.一般而言,高分子量物质其免疫原性强是因为()A、对中枢免疫器官刺激强B、化学结构不稳定,易被巨噬细胞吞噬C、分子量越大,其表面抗原决定簇越多D、易被机体破坏,而被循环抗体结合E、带负电荷多,免疫原性强正确答案: C26、用免疫荧光技术直接法检测病原微生物时,荧光素应标记在微生物上B、抗人Ig抗体上C、抗原抗体复合物上D、抗微生物抗体上E、抗C3抗体上正确答案: D27、2.下列何种物质是人类同种异型抗原?()A、Forssman抗原B、HLA抗原C、AFPD、H-2抗原E、 CEA正确答案: B28、初次体液免疫应答产生的抗体主要是:A、 IgGB、 IgAC、 IgED、 IgME、 IgD正确答案: D29、B细胞对免疫应答的调节主要通过A、分泌的淋巴因子发挥作用B、分化形成抑制或辅助细胞发挥作用C、活化巨噬细胞发挥作用D、神经- 内分泌系统的调节E、分泌的Ab发挥作用正确答案: E30、识别以下抗原物质需要MHC辅助的是A、 B细胞表位B、 T细胞表位C、 TI抗原D、超抗原E、丝裂原正确答案: B31、CD16主要表达于A、MφB、 T细胞C、 NK细胞D、 DCE、肥大细胞正确答案: C32、2.能使红细胞前体细胞增殖分化为成熟红细胞的细胞因子是()A、IL-1B、IL-2C、 IL-4D、 IFNE、EPO正确答案: E33、T淋巴细胞不具备的表面标志是A、CD2B、CD3C、 CD4/CD8D、 CD80(B7)E、 TCR正确答案: D34、2.诱导性调节性T细胞主要是()A、TH1B、TH2C、 TH1和TH2D、 TH17E、CTL和TH1正确答案: C35、肿瘤疫苗与传统疫苗的主要区别是:A、肿瘤疫苗主要用于肿瘤的预防B、传统疫苗主要用于疾病的治疗C、肿瘤疫苗主要用于肿瘤的治疗D、肿瘤疫苗是免疫重建疗法E、肿瘤疫苗是人工被动免疫疗法正确答案: C36、MHCⅠ类分子抗原提呈途径中,识别抗原肽并产生应答的细胞是A、 ThB、 CTLC、γδTD、 NKTE、 NK正确答案: B37、与CD4分子结合的部位是A、 MHC-I类分子轻链B、 MHC-II类分子α1α2功能区C、 MHC-II类分子α1β1 功能区D、 MHC-1类分子α3 功能区E、 MHC-II类分子β2功能区正确答案: E38、TD-Ag得名,是因为A、在胸腺中产生B、相应抗体在胸腺中产生C、对此抗原不产生体液免疫应答D、只引起迟发型超敏反应E、产生相应的抗体需T细胞辅助正确答案: E39、2.下列关于免疫耐受的说法正确的是A、免疫耐受是对某一抗原物质上的所有决定簇都具有特异性B、耐受最易在成年期产生C、应用佐剂可增强免疫耐受效果D、免疫耐受可人为终止E、免疫耐受形成只与抗原的性质有关,与机体因素无关正确答案: D40、1.HLA基因复合体定位于()A、第2号染色体B、第6号染色体C、第9号染色体D、第15号染色体E、第17号染色体正确答案: B41、由淋巴样干细胞发育分化而来的细胞是A、 NK细胞B、粒细胞C、单核细胞D、红细胞E、血小板正确答案: A42、介导Ⅰ型超敏反应的抗体主要是A、 IgAB、 IgDC、 IgED、 IgME、 IgG正确答案: C43、多发性硬化症的病理损伤的主要机制是A、 I型超敏反应B、 II型超敏反应C、 III型超敏反应D、 IV型超敏反应E、免疫缺陷正确答案: D44、引起移植排斥反应最重要的抗原是:A、 Rh血型抗原B、mH抗原C、异嗜性抗原D、A.HLA抗原B.E、超抗原C.正确答案: D45、2. Tc杀伤靶细胞时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Tc无需与靶细胞接触B、靶细胞被溶解时,Tc同时受损C、Tc具特异性杀伤作用D、穿孔素诱导靶细胞凋亡E、一个Tc只能杀伤一个靶细胞正确答案: C46、能使IgG分子水解为两个Fab片段和一个Fc片段的酶是A、胰蛋白酶B、胃蛋白酶C、木瓜蛋白酶D、神经氨酸酶E、链激酶正确答案: C47、胞质区含有ITIM,与B7结合后可抑制T细胞活化的CD分子是A、 CD3B、 CD28C、 CD4D、 CD8E、 CD152正确答案: E48、4. 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功能称为()A、免疫监视B、免疫自稳C、免疫耐受D、免疫防御E、免疫识别正确答案: D49、可以激活补体旁路途径的成分是A、抗原抗体复合物B、内毒素C、 IgAD、 MBLE、 P因子正确答案: B50、属于Ⅳ型超敏反应的疾病是A、新生儿溶血症B、支气管哮喘C、血清病D、接触性皮炎E、青霉素过敏性休克正确答案: D51、免疫系统包括A、胸腺、骨髓B、T细胞,B细胞C、免疫器官、免疫细胞D、免疫器官,免疫分子E、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正确答案: E52、B细胞活化所需IL-2是由下列哪种细胞分泌?A、 APC 细胞B、 B细胞C、 Th细胞D、 CTL细胞E、 Treg细胞正确答案: C53、患者,女,45岁,接触性阴道流血1年,宫颈肥大,失去正常形态,后唇呈菜花样组织增生,质脆,宫旁无增生,经活检诊断为宫颈癌。

免疫应答(体液免疫)PPT课件

免疫应答(体液免疫)PPT课件
提供依据。
抗体治疗与诊断
抗体治疗
利用特异性抗体治疗疾病,如免疫疗法、抗体偶 联药物等,直接或间接杀伤病原体或肿瘤细胞。
抗体诊断
利用特异性抗体检测疾病标志物,如抗原、抗体、 细胞因子等,辅助疾病的诊断和监测。
抗体药物研发
通过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技术,研发新型抗体药 物,提高疗效和降低副作用。
抗体在生物工程中的应用
02
抗体主要存在于体液中,因此称 为体液免疫应答。
体液免疫应答的过程
01
感应阶段
抗原进入机体后,被抗原提呈细胞摄取并加工处理,暴露抗原决定簇,
再呈递给T淋巴细胞。
02
反应阶段
T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成为致敏淋巴细胞和记忆细胞。
03
效应阶段
致敏淋巴细胞与相应抗原结合后,释放出各种淋巴因子,吸引、活化吞
免疫应答的类型
体液免疫
是指B细胞在抗原刺激下分化为浆 细胞,产生抗体,通过抗体与抗 原结合发挥免疫效应的过程。
细胞免疫
是指T细胞在抗原刺激下分化为效 应T细胞,通过直接杀伤靶细胞或 释放细胞因子等方式发挥免疫效 应的过程。
02
体液免疫应答概述
体液免疫应答的定义
01
体液免疫应答是指抗原刺激机体 后,体内B淋巴细胞分化、增殖成 为浆细胞,并产生特异性抗体, 发挥免疫效应的过程。
免疫应答分为两种类型: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免疫应答的重要性
免疫应答是生物体抵御外来病 原微生物和毒素侵袭的重要手 段,是维持健康的关键因素之 一。
它能够预防和治疗感染性疾病, 提高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保 护机体的健康。
免疫应答的强弱直接影响机体 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对生物体 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C A M -1
T细 胞
活化信号② 活化信号①
Th活 化
细胞因子
B细胞的增殖、分化
活化B细胞表达多种CKR 接受Th2细胞分泌的CK B细胞增殖分化成为浆细胞。 部分B细胞分化成为记忆B细胞
(三)效应阶段
浆细胞分泌抗体发挥免疫效应
B细胞对TD抗原的初次应答
TD抗原
APC摄取、处理、提呈抗原
信号1
* B细胞特异性结合抗原,向B细胞传递抗原刺激信号; * 通过BCR摄取抗原,并将抗原降解为肽段,形成抗原肽-MHC-II类分子复
合物,供抗原特异性Th细胞识别;
B细胞和Th细胞识别同一抗原的不同表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B细胞活化 Flash
(一)活化信号1 (抗原识别信号)
* BCR特异性结合抗原的B细胞表位; * Igα/Igβ:转导信号识别;
(三)细胞因子
IL-1/APC、 IL-4/Th促进B细胞活化。
Th细胞与B细胞的相互作用
B细 胞
IC A M -1 B7
抗原加工、提呈 S lg
MHC I类 分 子
Ig
活化信号①
Ig
活化信号②
CD40
B细 胞 活 化
LFA -1
LFA -1 CD28
CD4
TC R CD3
gp39
(C D 4 0L )
BCR识别抗 原B细胞表位
B/Th间 协同刺激分子作用
Th细胞活化
活化信号1
活化信号2
分泌IL-2、IL-4、IL5、IL-6
B细胞活化、增殖、分化
记忆B cell
浆细胞
IgM、G类抗体
二、体液免疫应答的一般规律 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
初次抗原刺激 初次免疫应答 再次抗原刺激 再次免疫应答
Th细胞激活对Bm细胞的辅助
初次免疫应答
特定抗原首次刺激机体,须经一定的 潜伏期才能在血液中出现抗体,且产量低, 维持时间短,很快下降,产生抗体以IgM 类为主,亲和力低,特异性低。
再次免疫应答(回忆应答)
初次应答后,再次给予相同抗原刺 激,则抗体出现的潜伏期明显缩短,抗体 产量高,维持时间长,产生抗体以IgG类 为主,亲和力高,特异性高。
Humoral immunity
免疫应答过程示意图
巨噬细胞 树突状细胞 并指状细胞 郎罕细胞 单核细胞
(APC)
CD8+ 致敏Tc
记忆T 记忆B
B细胞应答的步骤:
1.BCR对抗原的特异性识别 2.B细胞活化 ,增殖, 分化 3.抗体的效应阶段
B细胞对TD抗原的免疫应答 B细胞对TI抗原的免疫应答
免疫病理损伤 – 超敏反应;自身免疫病 – 移植排斥反应 – 促进肿瘤生长
初次应答和再次应答的区别
免疫耐受
• 机体免疫系统接触某种抗原后所表现出 的特异性无应答或低应答。
BCR识别抗原对B细胞激活的作用
B C e lls (B C R )T a k e U p A n tig e n in to V e sic le s a n d P re se n t P e p tid e F ra g m e n ts fro m P ro te in s in M H C -II
(二)活化信号2 (共刺激信号)
*初始Th的激活:APC(DC)向初始CD4T细胞提供双信号及 CK,使之活化增殖分化成效应Th2细胞;
* B细胞递呈抗原:B细胞通过BCR摄取抗原,处理成肽, 与MHC II 分子结合成复合物,递呈给抗原特异性Th2细胞;
* 效应Th细胞与B细胞的特异性结合:Th2细胞的TCR识别 B细胞递呈的抗原,Th-B细胞特异性结合; *共刺激信号:活化Th2细胞的CD40L与B细胞的CD40结合, 向B细胞提供共刺激信号;
初次应答 和再次应答的异同
特性
初次应答
再次应答
APC
DC、M
B细胞
抗原浓度


抗体生成 潜伏期 高峰浓度 维持时间 Ig类别 亲和力
5-10天 较低 短 主要为IgM 低
2-5天 较高 长 IgG、A 高
无关抗体


B细胞应答的效应
免疫保护作用 • 中和作用:中和毒素、中和病原体 • 调理作用: • ADCC: • 活化补体:杀菌、溶菌 • S IgA的局部抗感染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