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液免疫应答(药学)
第七章 免疫应答(2)(兽医免疫学)

15
兽医免疫学——第七章 免疫应答
16
兽医免疫学——第七章 免疫应答
血
清 抗
针对抗原 C 的初次
体
体液免疫
浓
应答
度
抗原C免疫
针对抗原 C 的再次体液 免疫应答
针对抗原 B 的初次应答
抗原C 抗原B
免疫
天数
初次与再次免疫应答抗体产生的规律
2.抗体分子亲和力成熟 p133 (1)抗原抗体的结合:抗原抗体的结合以非共价 键为主,具有快速、可逆、反应能量低等特点,但 只能在很短距离发挥作用。
24
Ag1
兽医免疫学——第七章 免疫应答
Ag2
Ab1
Ab1
1.构象互补 2.亲和力大于排斥力
25
兽医免疫学——第七章 免疫应答
26
兽医免疫学——第七章 免疫应答
28
兽医免疫学——第七章 免疫应答
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 29
兽医免疫学——第七章 免疫应答
第五节 病原微生物的免疫逃避机制 p160
免疫系统与病原微生物之间就像在上演一场 永无休止的“军备竞赛”,双方各有复杂的“攻 守策略”。进入宿主体内的病原微生物面临免疫 系统多方位的监视和攻击,时刻都有全军覆没的 危险。在这种情况下,病原体不断进化,形成了 逃避、躲避免疫监视的各种“手段”。
8
兽医免疫学——第七章 免疫应答
9
兽医免疫学——第七章 免疫应答
10
兽医免疫学——第七章 免疫应答
三、体液免疫应答的效应阶段 抗体是体液免疫应答的最主要的效应分子,它
的Fab段具有抗原特异性,Fc段则保证抗体分子发挥 适当的免疫生物学效应。
第六章免疫应答

第六章免疫应答第一节免疫应答的概述免疫应答(immune response)是抗原性物质激发免疫系统发生的一种生理性排异过程,即免疫细胞受抗原刺激后活化、分化及产生免疫效应的过程。
一、免疫应答的类型免疫应答是由多种细胞和分子协同完成的。
根据介导应答的主要免疫细胞及效应机制不同可将其分为T 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和 B 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免疫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可被诱导活化,表现排异效应,但也可发生特异性不应答现象即免疫耐受(immune tolerance)。
据此将免疫应答分为正免疫应答和负免疫应答。
在生理情况下,机体通过对异己抗原的正应答和对自身组织成分的负应答发挥免疫保护作用,但在异常情况下,无论正应答还是负应答都会使机体发生病理改变。
见表6-1表6-1 免疫应答的类型二、免疫应答的过程免疫应答过程极为复杂。
为叙述方便,人为地将其分为三个阶段即抗原提呈与识别阶段,免疫细胞活化、增殖、分化阶段和效应阶段。
(一)抗原提呈与识别阶段指抗原提呈细胞(APC)提呈抗原和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识别抗原阶段。
在此阶段,APC 通过吞噬、吞饮或受体(IgGFcR 、C3bR)介导的胞吞作用,摄取、处理、加工抗原,使之与MHC 分子结合成抗原肽:MHC 分子复合物,表达于细胞表面,然后由MHC 分子将抗原提呈给T 细胞。
T 细胞通过其表面的抗原受体TCR 识别表达在APC 和靶细胞上的抗原肽:MHC 分子, B 细胞通过其表面受体BCR 识别游离抗原,进而启动活化。
(二)免疫细胞活化、增殖、分化阶段指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受相应抗原刺激后活化、增殖、分化的阶段。
此阶段包括T 、 B 细胞膜受体的交联、活化信号的转导、细胞增殖与分化以及生物活性介质的合成与释放等。
在此阶段,T 、 B 细胞经活化、增殖、分化形成效应细胞即效应(致敏)T 细胞和浆细胞。
也有部分细胞中途停止分化形成记忆细胞(Tm 或Bm)。
记忆细胞遇相同抗原再次刺激后可迅速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发挥效应作用。
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名词解释(一)

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名词解释(一)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名词解释细胞免疫•细胞免疫是身体免疫系统的一种重要防御机制,通过免疫细胞的活动来抵御外来病原体入侵。
•细胞免疫主要由T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参与。
T细胞•T细胞(T lymphocyte)是免疫系统中的一类白细胞。
•T细胞通过识别病原体表面的抗原与之结合,来产生免疫应答。
•例如,CD4+ T细胞辅助B细胞产生抗体,提高机体免疫能力;CD8+ T细胞杀伤受感染的细胞,抵御病原体感染。
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细胞)是一种特殊的淋巴细胞。
•NK细胞可以直接杀伤病原体感染的细胞,也可以杀伤病变细胞,如癌细胞。
•NK细胞通过特定表面受体与靶细胞结合,释放毒素,破坏靶细胞的生物膜。
体液免疫•体液免疫是免疫系统的一种主要防御机制,主要通过体液中的抗体来抵御外来病原体侵害。
•体液免疫主要包括抗体的生成和机体的体液免疫应答。
抗体•抗体(Antibody,Immunoglobulin)是一种由B细胞产生的蛋白质。
•抗体可以识别并结合特定的抗原,从而协助其他免疫细胞杀伤病原体。
•例如,特定的抗体可以结合病毒,阻止其进入细胞,从而抵御病毒感染。
免疫应答•免疫应答(Immune response)是机体感知外来病原体后产生的一系列免疫反应。
•免疫应答包括早期应答和后期应答,早期应答以炎症反应为特征,后期应答以抗体和免疫记忆为特征。
•免疫应答帮助机体清除病原体,并对未来的感染提供保护。
以上是关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名词解释及相关例子的介绍。
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在机体的免疫防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相互协调合作,提供全面的免疫保护。
《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大纲---药学、中药、药物制剂、制药工程

《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大纲开课教研室:基础医学教研室开课院(系、部):药学院课程中文名称:医学免疫学课程英文名称: Immunology 课程编码: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课程性质:必修课开课学期:第四学期开课对象:药学,药物制剂,制药工程,中药学学分: 1.5 ;总学时: 28 ;理论课学时: 20 实验学时: 8先修课程:医学细胞生物学,人体解剖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教材: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沈关心,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4年4月第7版参考资料:【1】医学免疫学,司传平,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7月第1版【2】医学免疫学,金伯泉,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3月第6版【3】医学免疫学, 龚非力,科学出版社2009年07月第6版【4】免疫学原理,周光炎,科学出版社, 2013年5月第三版【5】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陆曙梅,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年八月第一版【6】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周长林,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3年7月第一版【7】医学免疫学,谭锦泉,姚堃,科学出版社2008年3月第一版一、课程目标及基本要求免疫学是研究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的结构及其免疫生物学功能的科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已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是生命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医学免疫学是药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法医和基础医学等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和运用免疫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了解免疫系统在病理状态下组成与功能的改变及其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该学科具有高理论、高技术、多边缘、多交叉的特点,广泛渗透到基础、临床医学乃至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
通过该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医学免疫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其应用,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后续课程奠定必要的基础,更好地将免疫学的基础理论和实验技术应用到该专业其他各学科。
三、课程内容第一章绪论(2学时)(一)基本内容1.重点阐述免疫的基本概念。
《药学微生物基础》期末考试卷

7.革兰氏染色原理主要在于细菌中存在()A.荚膜B.细胞膜C.细胞壁D.芽胞8.细菌细胞膜的两个成分是()A.核酸和糖类B.ATP和肽聚糖C.蛋白质和脂类D.DNA和RNA9.假如细菌具有,可以促进结合到组织细胞表面。
()A.荚膜B.菌毛C.鞭毛D.异染颗粒10.微生物学检查中通常采用染色技术,是由于()A.多数显微镜是劣质的B.微生物通常为透明C.染色容易使光传播到载玻片上D.便于肉眼直接观察11.下列染料用在革兰氏染色法中的是()A.美蓝和刚果红B.苯胺黑和石炭酸品红C.结晶紫和复红D.刚果红和美蓝12.培养病原细菌最好的温度环境通常是()A.24℃B.28℃C.37℃D.42℃13.实验室的通常通过来丰富细菌培养基。
()A.添加ATP B.添加血液或血清等C.添加包括培养基中的盐D.添加钾的水平14.关于外毒素,叙述不正确的是()A.性质比较稳定,耐热B.毒性较强C.强抗原性D.可加工成类毒素15.关于内毒素特性描述正确的是()A.毒性强、抗原性强B.不耐热,易变性C.细菌的细胞壁裂解后才能游离出来D.经甲醛处理可脱毒为类毒素16.出于控制微生物的目的,灭菌一词指的是()A.除去病原微生物B.降低微生物的数量C.消灭所有的生物D.只消灭体表的微生物17.干热法常可用于灭菌。
()A.盐溶液B.细菌培养基C.油料物质D.玻璃制品18.酒精消毒最适宜的浓度()A.25%B.50%C.75%D.100%19.携带人类传染病病原体但自身从不发病的动物称为()A.带菌者B.储菌者C.媒介D.培养箱20.疾病通过胎盘从亲代传给子代的传播被认为是()A.水平传播B.斜向传播C.垂直传播D.循环传播21.真菌界中发现的两个类群生物是()A.病毒和酵母菌B.酵母菌和霉菌C.霉菌和细菌D.细菌和原生动物22.蘑菇、霉菌和酵母菌都属于()A.细菌B.真菌C.病毒D.放线菌23.营养菌丝是用于的菌丝。
()A.产生繁殖结构B.吸收营养C.形成线粒体D.形成隔膜24.关于病毒,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它们代谢有机物并积极的生长B.它们是非细胞的颗粒C.它们可以长大,并能分裂繁殖D.它们具有完整的酶系统25.如果要观察到病毒,。
免疫应答分类方式

免疫应答分类方式
免疫应答有多种分类方式,以下为您介绍两种:
1. 根据发生时相先后,免疫应答可以分为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
固有免疫在感染的0~96小时内激活,包括皮肤黏膜屏障、肠道菌群排除、NK细胞
天然杀伤、吞噬细胞吞噬效应和经TLR识别PAMP后分泌的多种炎症细胞
因子效应,广泛抑制病原。
适应性免疫则由T细胞、B细胞特异性识别抗原表位诱导,包括抗体应答和T细胞特异性杀伤感染细胞或肿瘤。
2. 根据细胞类型和效应,免疫应答可以分为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和B 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及粘膜免疫应答。
T细胞只能通过识别抗原呈递细胞(APC)呈递的MHC-I-抗原复合物,与其结合并分化为细胞毒性T细胞,最终针对侵入细胞内抗原及受感染靶细胞发挥特异性的杀伤效应。
如需更多关于“免疫应答”的分类方式,建议咨询生物学家或查阅生物书籍。
第十三、四章免疫应答

Ti-Ag诱导免疫应答特点: ①不需Th细胞的辅助 ②只诱导IgM类抗体的产生
三、 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
初次应答与再次应答及其特点
特 点 初次免疫应答 再次免疫应答
抗原剂量 大 小 再次接受同一抗原刺激时产 初次接受某一抗原刺激时 生的免疫应答。 产生的免疫应答。 潜伏期 长,5~10 天 短,2~3天 抗体滴度 抗体类型 低 IgM为主 高 IgG为主
作业
2.选择题 (4)在初次免疫应答中产生的抗体主要是() A.IgG B.IgA C.IgE D.IgM E.IgD (5)下述哪种抗原为自身抗原?() A.肿瘤抗原 B.同种异型抗原 C.病毒性抗原 D.异嗜性抗原 E.细菌抗原 (6)关于体液免疫,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需要抗原刺激 B.不需要APC参与 C.B细胞 活化、增殖、分化为浆细胞 D.Ig仅在细胞外发挥效应 E.对TD抗原的应答需Th细胞辅助
㈠第一活化信号(Ag刺激信号)的产生 ㈡第二活化信号(协同刺激信号)的产生 1. Th细胞的活化
2. Th细胞辅助B细胞的活化、增殖、分化 B细胞作为APC将抗原提呈给Th细胞,在与 ①活化的 Th 细胞表达 CD40L 与B细胞的 B细胞、 Th 细胞表面的 多对协同刺激分子 Th细胞的相互作用过程中,Th细胞受到双信 CD40 相互作用; B 细胞上的BCR (即 mIg )与抗原结合,产 相互作用(主要为 CD40 与 CD40L )产生第二 号的作用, Th细胞活化。 ②分泌多种细胞因子,辅助 B细胞的活化、 活化信号。 生第一活化信号。 增殖、分化。
第三节 T细胞的效应功能
2.活化的Th2细胞释放IL-4、5、6、10等诱导B
细胞增殖、分化、分泌抗体。 3.Tc细胞亚群可释放穿孔素和颗粒酶等因子, 直接发挥特异性杀伤靶细胞的作用。
药学专业《微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标准 2021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标准(Microbiology and Immunology)一、课程概述(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性质与任务《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是一门药学专业基础课程,是医学院校学生必修的课程。
为预防和控制临床相关疾病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为学习专业课程、提高综合职业能力打下扎实的基础,在各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本课程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注重从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各方面培养学生。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重点掌握好微生物学与免疫学两门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让学生能应用医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解释临床常见免疫现象及某些疾病的发生、诊断、特异性防治的免疫机制,了解医学微生物的致病、传播、诊断及与预防有关的生物学特性,理解微生物的一般检测与防治规律;同时也能应用微生物学理论与技术,进行消毒、隔离、无菌操作等,为后续相关课程和临床实践奠定基础,为预防和控制疾病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
二、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将使学生掌握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为进一步学习本专业其他基础课和专业课打下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重点掌握好微生物学与免疫学两门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让学生能应用医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解释临床常见免疫现象及某些疾病的发病、诊断、特异性防治的免疫机制,了解医学微生物的致病、传播、诊断及与预防有关的生物学特性,理解微生物的一般检测与防治规律;同时也能应用微生物学理论与技术,进行消毒、隔离、无菌操作等,为后续相关课程和临床实践奠定基础,为预防和控制疾病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
同时激发学生爱国热情,树立献身人类健康事业的信念。
(二)具体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药学专业学生掌握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要求学生明确学习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的目的及意义,了解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的发展简史及以后的发展方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免疫系统最基本的构成,包括主要的免疫分子(结构与生物学作用)、免疫细胞(类型与生物学功能),掌握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理解临床常见的免疫性疾病的发生机制,了解免疫学理论与免疫学技术的应用;使学生掌握微生物学涉及的所有基本概念;掌握各类微生物的主要生物学特性(形态、结构等);掌握各类微生物的共同致病特性与危害方式;理解临床常见微生物的致病特点(传播途径、临床表现);理解微生物的一般检测与防治规律;了解微生物的分类学知识及发现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