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和发展趋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和发展趋势

【摘要】受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当前国际经济笼罩在一片雾霾中。为了

解决这一难题,国际社会纷纷采取各种应对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积极效果。中国也针对这一问题,结合自身的特点实施了一系列举措,希望以此尽快摆脱金融危机的消极影响。

【关键词】金融危机国际经济中国经济应对措施

一、前言

金融危机以来,世界各经济体均受到严重冲击,全国经济陷入一片泥潭,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程度缩水。经过近年的调整,世界经济总体呈现复苏的姿态,但各个国家在恢复过程中表现各异,同时也衍生了许多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如何避免新一轮经济危机的潜在威胁,是国际社会面临的首要难题。如何在全球经济下不景气的情况下调整经济结构,保持经济增长,也成为新形势下中国需要面对和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和挑战。

二、当前世界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与冲击依然存在

全球经济在经受了2008年金融风暴的洗礼过后曾经一度陷入低迷状态,但伴随着国际社会提出的一些重要举措,可以明显地看出在某些领域取得了一定的积极效果,全球经济总体呈现复苏的姿态。尽管如此,世界经济前景并不容乐观,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与冲击依然存在。

2008年的金融海啸不仅对全球的实体经济带来了伤害,同时也为2010年爆发的欧债危机埋下了伏笔。在2011年下半年到2012年上半年间,欧元区经济活动表现疲软,给主权部门和银行部门失态发展造成了巨大的损害。

由于金融危机的蔓延,以及欧洲主权债务危机随后的爆发,市场中避险情绪上升,更多的投资者乐意选择传统的避险资产。另一方面,日元,黄金和瑞士法郎等呈现不同程度的升值。正是由于国际投资资金的投资方向发生了变化,新兴经济体的资本流出风险变得更大。这不仅给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也给发达经济体和全球金融市场的稳定带来了负面影响。

(二)发展不平衡与全国经济失衡

2005年2月23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指出,当前全球经济失衡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美国经常项目的巨额逆差;二是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经常项目的大量顺差;三是美国政府财政赤字庞大,债务迅速增长。从根本上看,全球经济的失衡源于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特别是南北发展的不平衡。这里所说的南北不平衡,从经济概念上说,是指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关系不平等。

在生产领域中, 殖民统治时期遗留下来的国际分工格局没有从根本上打破。西方发达国家垄断了工业制成品的生产, 发展中国家仍然是原宗主国的原料供应地。

在技术领域上, 西方跨国公司通过对技术研究和销售的垄断, 造成发展中国家在技术上对西方国家的依附地位。西方国家在技术转让中, 不仅严格限

制向发展中国家当地公司转让先进技术或关键技术, 或者设置种种不合理不平等的商业惯例条款, 限制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发展, 而且还常常索取高额的技术转让费用。

在贸易领域上, 西方垄断资本极力操纵国际市场, 一方面对发展中国家规定种种歧视性的贸易壁垒, 另一方面抬高工业品的价格, 压低原料和初级产品的价格, 对发展中国家进行严重的不等价剥削。国际经济秩序由美国独自主导,全球分工格局和增长模式由以美国为中心的发达国家来控制,这体现出美国的经济霸权以及不合理的国际货币体系和经济金融秩序。

三、国际社会的应对金融危机的举措

(一) 高频大幅度降低利率

2008年10月至今,美联储三次下调贴现利率至0.5%,三次调低联邦基金利率至0-0.25%的“目标区间”,为历史最低水平;欧洲央行五次下调基准利率至1.5%,其中2008年11月下调75个基点,是该行创立后最大的单次降息幅度。日本央行两次下调银行间无担保隔夜拆借利率至0.10%,接近零利率水平。与此同时,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瑞典、丹麦、匈牙利、南非、韩国、土耳其、印度、以色列和印尼也都纷纷多次调低基准利率。

(二)直接向金融机构注资

2009年2月美国财政部宣布新“金融稳定计划”,拟对银行业进行新一轮资本评估以确定哪些银行还需补充资金;并提出由政府和民间资本共同出资设立投资基金收购银行的“有毒资产”,该基金规模有望达5000亿~1万亿美元,其中公共资金约占500亿美元。英国设立500亿英镑基金用于购买银行优质债券,拟增发货币购买政府债券和私人部门的资产,并再次向苏格兰皇家银行注资,至今英国政府已经拥有该银行95%的股权。日本宣布了规模为1110亿美元的银行坏账收购计划,并从2009年2月中旬至2010年4月底斥资1万亿日元购买商业银行股票。俄罗斯计划2009年2月起向该国国有和私人银行再注资400亿美元。

(三) 给商业银行提供担保

2008年下半年来,美国政府宣布为花旗集团总计3060亿美元的贷款和证券提供担保。德国政府通过“金融市场稳定方案”,计划为银行间贷款提供总额为4000亿欧元的债务担保,建立800亿欧元的特别基金帮助银行增加自有资本,并向其第二大商业地产信贷机构“地产融资抵押银行”再提供120亿欧元债务担保,使其获得的债务担保总额达到420亿欧元。荷兰、瑞典、澳大利亚等国也先后宣布了提高个人银行存款账户担保额度的举措。

四、中国应对金融危机的举措

(一)扩大内需

扩大内需是中国促进经济长远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也是这一战略方针

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相结合的基本政策和首要措施。外需大幅回落,抑制经济下行和通货紧缩。要实现保增长,就要扩大国内需求。扩大内需,既号准了应对经济下滑之脉,又抓住了保增长的要害。去年11月初,国务院常务作出进一步扩大内需的“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后,高频率出台了各种社会建设政策,始终把民生放在突出位置,加快加大推进医疗卫生改革、提高养老金标准、增加城乡

居民收入、扩大社保覆盖面等,减少人们花钱消费的后顾之忧,扩大居民消费。同时,调整现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调动社会和企业的投资积极性,扩大投资需求,调整和优化投资结构。

(二)稳定外需

稳定外需是把坚持对外开放、进一步融入经济全球化、提高我国经济国

际化水平的基本政策,也是这一政策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相结合,维护经济社会平稳发展的重要措施,对于增加就业、促进企业发展、进而拉动国内消费具有重要作用,也可以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创造有利条件。外部需求萎缩导致出口减少,是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最大冲击,也是实现中国经济增长面临的最大困难。国务院要求坚持扩大内需和稳定外需相结合,通过扎实细致的工作,千方百计稳定外需,努力把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外贸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并推出一系列相应的政策措施。稳定的外需与日益扩大的内需相结合,将为中国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三)推动产业振兴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升级,是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战略决策。这一重要战略决策与利用国际金融危机的倒逼机制相结合的重要举措,则是推动产业振兴,实现持续快速稳定发展。产业兴,则经济兴。今年1—2月,国务院连续审议通过了汽车、钢铁、纺织、装备制造、船舶、电子信息、轻工、石化、有色金属、物流等十项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产业振兴的关键在于调结构,把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结构作为保增长的主攻方向,使扩内需和调结构紧密结合起来,淘汰落后产能,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实现自主创新、转型升级,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参考文献】

《形势与政策指导》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7月第1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