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小型养猪场污染物处理的现状及可行治理措施
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实施方案

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实施方案一、背景随着国家经济水平的提高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畜禽养殖业规模不断扩大,养殖数量快速增加,畜禽粪便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加,如果不能及时处理,将给环境带来严重的污染,影响人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因此,针对畜禽养殖业的污染问题,制定一套科学、合理、可行的实施方案,积极予以防治,是当务之急。
二、现状分析1. 养殖密度高、污染物排放量大。
目前,我国畜禽养殖业主要采用密集式养殖,养殖场面积有限,而养殖密度高,导致污染物排放量大,排放的压力和风险也很大。
2. 畜禽养殖废物处理不当。
由于很多养殖场没有完善的废物处理设施,处理方式落后、不科学,污染物得不到有效处理,对环境造成了明显的污染。
3. 监管不到位。
由于对畜禽养殖业的管理力度不足,检查频率不高、效率不高,导致一些不合格的畜禽养殖场仍然存在,并且仍在生产经营,对环境和公众的健康造成了潜在的威胁。
三、原则1. 结合实际情况,注重可持续发展。
制定防治方案,应当充分考虑养殖场的规模和地理环境特点,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 强化各级政府部门的绩效考核。
加大对畜禽养殖业环保问题的督查力度,强化管理,确保方案的贯彻执行,同时对不合格的养殖场进行必要的处罚,以维护公共环境的整洁和人民身体健康。
3. 加强技术创新。
尝试更先进的养殖方式和垃圾处理设备,发展新型粪便处理技术,提高污染防治的效率和水平,改善城乡环境,并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
四、措施1. 建立和完善废物处理设施。
针对不同规模的畜禽场所,制定相应的污染防治措施,采用先进的废物处理设备,减少废物的排放,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科学的排放标准,消除潜在的污染隐患,保护环境和公众健康。
2. 建立畜禽养殖环保资金支持制度。
为各级环保部门提供资金支持,用于购买和升级废物处理设备、培训和研究过程中需要的费用等,以保证方案的有效实施。
3. 开展环境宣传教育活动。
利用广告宣传、讲座、网站和论坛等多种形式,向公众和畜禽养殖业相关人员宣传环保知识,让大家了解和明确其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
规模养猪场对环境的污染及防控措施

规模养猪场对环境的污染及防控措施摘要介绍了规模养猪场的主要污染物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并探讨了减少规模养猪场污染的技术措施与政策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规模养猪场;环境污染;防控措施近几年生猪养殖在我国增长较快,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解决了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
但我国的养猪业是在农户家庭副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养殖户规模小而分散,畜禽散养散放,混养混放,畜禽粪便随意堆放,污水肆意流淌,养殖环境差,不仅畜禽发病率高,而且还对人的健康构成威胁[1-4],严重地制约着畜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1规模养猪场主要污染物及其对环境的影响规模化养猪场污染物主要是粪尿及生产污水,每生产1头肥猪约产生粪尿约2 t、污水4 t;1个年出栏1万头的肥猪生产线,可产生粪尿2万t。
每天清洁地面、冲洗粪沟及猪饮水时浪费等而产生的污水总量为100~150 m3,COD值平均为1 500 mg/L,BOD5达1 200~1 300 mg/L,总氮量接近1 100 mg/L,总磷量约为440 mg/L。
另外,猪场污水中可检测出的病菌主要有致病性肠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沙门杆菌、结核菌、布氏杆菌和猪丹毒等。
1.1对空气的污染粪便的恶臭是污染空气的最大问题,养殖场恶臭(除动物皮肤分泌物、粘附于皮肤的污物、外激素和呼出气体等外)主要来源于粪尿堆放过程中有机物的腐败分解(氨、硫化氢等)。
同时,畜禽场废弃物中可携带100余种细菌、病毒[3],这些病原体可随灰尘进入空气,造成空气污染。
1.2对水体的污染经测定,养殖场所排放的污水中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污水流入溪河污染水体[4]。
畜禽粪便中含有大量的氨等耗氧物质,使水中的溶氧大幅度降低,水中生物因缺氧而难于生存,导致死亡、腐烂等,严重污染水体。
1.3对土壤的污染畜禽饲料中的一些促生长剂,如抗球虫药物、抗生素及高铜、高锰、高铅等微量元素,饲料原料(如菜籽饼)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及病原微生物等均可随粪便排出体外,渗入土壤,当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时,将会引起土壤组成和性状改变,破坏土壤原有的基本功能。
加强猪场环保管理措施方案

加强猪场环保管理措施方案引言猪是我国人民的重要食物来源之一,然而随着猪肉需求的不断增长,猪场规模逐渐扩大,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凸显。
为了保护环境,促进猪场可持续发展,本文提出了加强猪场环保管理措施的方案。
1.水污染防治水是猪场生产和生活的必需品,也是猪场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为减少水污染,我们应采取以下措施:- 安装沉淀池和生物滤池,对排放的污水进行处理,降低有害物质含量。
- 优化饮水系统,采用自动控制,避免浪费水资源。
- 定期清理饮水系统,防止杂质和细菌滋生。
2.垃圾处理与利用猪场产生大量的有机垃圾,若不妥善处理将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为了达到垃圾无害化处理的目标,我们应采取以下措施:- 建立垃圾分类制度,并设立分类垃圾桶,引导工作人员正确分类垃圾。
- 建立垃圾处理系统,对有机垃圾进行堆肥处理,将其转化为有机肥料。
- 推广生物能源利用技术,将垃圾转化为生物质燃料,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3.气体排放控制猪场存在大量氨气和甲烷等有害气体的排放,给周围环境和人员健康带来负面影响。
为改善这一问题,我们应采取以下措施:- 加强猪舍通风系统的管理,确保空气流通,减少有害气体停留。
- 提高饲喂管理水平,合理配置饲料,减少猪只消化排泄产生的有害气体。
- 定期检测猪舍内部气体浓度,做好记录和分析,及时调整管理措施。
4.土壤污染治理猪场排放的废弃物和废水会对周围土壤造成污染,严重影响农田的可持续利用。
为了保护土壤环境,我们应采取以下措施:- 区分农用地和养殖用地,避免将废弃物直接堆放在农田中。
- 定期检测土壤质量,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修复受损土壤。
- 推广有机农业技术,采用有机肥料替代化学肥料,减少农药的使用。
5.生态补偿与濒危物种保护猪场规模扩大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生态破坏,对周围自然生态系统和濒危物种带来威胁。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应采取以下措施:- 设立生态赔偿机制,向受影响的生态系统提供相应的补偿资金,用于生态修复工作。
畜禽规模养殖场污染整治方案(三篇)

畜禽规模养殖场污染整治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畜禽养殖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迅速。
然而,规模化养殖场在生产过程中也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废气和废物,给环境带来一定的污染。
为了保护环境、保障人民生活质量和健康,制定一系列的污染整治方案势在必行。
二、目标和原则1.目标:通过整治措施,减少畜禽养殖场对环境的污染,改善环境质量,提高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
2.原则:科学规划、分类施策、综合治理、源头控制。
三、整治方案1.废水污染整治(1)建立废水收集处理设施:规模化养殖场必须建立相应规模的废水收集和处理设施,确保废水的集中收集和有效处理。
(2)采用生物处理技术:对于废水处理设施,采用生物处理技术,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分解和转化废水中的有机物质,达到净化废水的效果。
(3)加强监管和执法:加强对规模化养殖场的监管力度,加大执法力度,对于不符合要求的养殖场加强处罚力度,确保整治效果。
2.废气污染整治(1)建立废气收集系统:对于规模化养殖场的废气进行集中收集,并建立相应处理设施,减少废气的排放。
(2)加强废气处理技术研究:加强对规模化养殖场废气处理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提高废气处理效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推广清洁能源替代:鼓励规模化养殖场采用清洁能源替代传统能源,减少废气的排放。
3.废物污染整治(1)完善废物收集和处理体系:建立完善的废物收集和处理体系,确保废物的集中收集和有效处理,减少废物对环境的污染。
(2)推广废物资源化利用:推广废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将废物转化成有价值的资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加强废物处置监督:加强对规模化养殖场废物处置的监督力度,加大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确保废物处置达到规定要求。
四、操作步骤1.制定规划方案:制定畜禽规模养殖场污染整治的规划方案,明确整治目标和具体措施。
2.加强管理和监督:加强对规模化养殖场的管理和监督力度,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3.整建制改造:对于污染严重的规模化养殖场,进行整建制改造,完善废水、废气、废物的收集和处理设施。
2024年生猪养殖污染整治方案范文(三篇)

2024年生猪养殖污染整治方案范文一、背景概括生猪养殖业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产业之一,也是我国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
然而,随着生猪养殖规模的扩大和养殖密度的增加,生猪养殖业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由于饲养密度大、粪便无害化处理不完善等原因,导致生猪养殖业产生了大量的废弃物、污水和臭气,严重危害了周边环境的生态平衡和人们的身体健康。
因此,迫切需要制定一项科学、高效的生猪养殖污染整治方案,以解决这一突出问题。
二、整治目标1. 减少废弃物排放:通过推行循环利用技术和资源化利用措施,将废弃物最小化,实现废弃物零排放。
2. 控制污水排放:通过改进生猪养殖场的污水处理设施,将处理水平提高至国家排放标准。
3. 降低臭气排放:通过改善养殖环境,减少臭气的散发和扩散。
4. 加强环境监测:建立健全的监测体系,对辖区内生猪养殖场的环境指标进行实时监测。
5. 提高养殖场管理水平:加强养殖场的管理,规范养殖行为,促进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治理措施1. 强化政策支持:加大财政补贴力度,鼓励养殖场改进设施和治理技术,推广环保型养殖模式。
2. 推行循环利用技术:鼓励养殖场合理利用废弃物,如生物菌肥、秸秆等,开展有机肥料和生物柴油生产。
3. 完善污水处理设施:对规模较大的养殖场,要求建立集中处理设施,采用有效的生物处理和泥沙分离技术。
4. 发展清洁能源:推进养殖场清洁能源利用,如光伏发电、生物质能利用等,减少耗能和污染。
5. 加强养殖场管理:要求养殖场建立健全的环境管理体系,定期开展环境培训和考核。
6. 强化环境监测:建立生猪养殖场环境监测网络,对关键指标进行实时监测与评估。
7. 完善法律法规:加强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和修订工作,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
四、组织实施1. 设立专门机构:成立生猪养殖污染整治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各项工作。
2. 制定详细实施方案:由生猪养殖污染整治领导小组编制具体的工作方案,明确各个环节的责任和任务。
2024年生猪养殖污染整治方案

2024年生猪养殖污染整治方案
突出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重在实际行动。
为了有效防止生猪养殖污染环境的问题,政府将加大监管力度,强化执法,确保整治措施能够切实落实到位。
一方面,我们将提倡生猪养殖规模化、集约化,推动养殖场实行科学规划,合理利用资源,减少废弃物排放。
另一方面,政府将加大对污水和废弃物处理工艺的支持,加强技术研发,推进循环利用,实现资源最大化利用。
此外,为了进一步减少生猪养殖对环境造成的压力,政府将积极推动环保新技术的应用。
我们将提倡生猪养殖场实行粪污资源化处理,生产有机肥料或生物能源,有效减少有机废弃物排放,提高资源再利用率。
同时,政府将支持生猪养殖场实施绿色农业技术,提高生猪养殖过程中的效率,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此外,政府还将加强对生猪养殖场的日常监测和评估工作,确保生猪养殖行业能够按照环保标准生产运营。
我们将建立监测网络,定期对生猪养殖场的废水、废气、废渣等污染物排放情况进行检测,及时发现问题,迅速处理。
同时,政府还将加大对环保政策的宣传力度,提高养殖户的环保意识,促进整个行业向环保、绿色、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第 1 页共 1 页。
小规模养猪场粪污处理的现状及对策

小规模养猪场粪污处理的现状及对策小规模养猪场在农村地区广泛存在,养猪是农民家庭的传统产业之一。
随着养猪业的发展,粪污处理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随意排放粪污不仅对环境造成污染,还可能对周边地下水和农作物产生不良影响。
对小规模养猪场粪污处理进行现状调查,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是非常必要的。
1、存在的问题目前小规模养猪场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粪污直排:一些小规模养猪场缺乏科学的粪污处理设施,导致粪便直接排放到田间地头或河流中,严重污染周边环境。
(2)处理设施简陋:即使部分养猪场购置了粪污处理设备,但设备效率低下,处理不及时,造成粪污长时间滞留,污染环境。
(3)缺乏科学指导:一些小规模养猪场主对粪污处理技术缺乏了解,缺乏科学的操作指导,导致粪污处理效果不佳。
2、影响粪污的乱排乱放对环境以及周边农田和村庄的生活造成了不良影响:(1)对土壤的污染:粪便中的有机物质及重金属等物质大量积累在土壤中,严重影响土壤的肥力。
(2)对水体的污染:粪污直接排放到附近的河流或湖泊中,导致水体污染,危害水质及水生生物。
(3)影响周边农作物生长:粪污中的有机氮、磷等元素过多地积累在土壤中,对周边农作物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二、对策针对小规模养猪场粪污处理现状,有必要提出相应的对策:1、加强政策引导政府部门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对小规模养猪场的粪污处理给予相应的补贴或奖励,鼓励养猪场主购置科学的粪污处理设备。
2、提供技术支持政府可以组织相关部门的专家学者,向小规模养猪场主提供科学的粪污处理技术指导和培训,帮助其掌握科学的粪污处理方法和技术。
3、加强监督管理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小规模养猪场粪污处理的监督管理力度,对违法乱排乱放的行为予以处罚,并对未安装科学粪污处理设施的养猪场进行整治。
4、加强宣传教育政府可以通过举办宣传教育活动,向农民家庭普及粪污处理的重要性,并提供科学粪污处理的方法和技术,引导农民科学合理地处理粪污。
5、建立合作社政府可以组织小规模养猪场主建立养猪合作社,共同投资建设粪污处理设施,减轻个体养猪场主的负担,提高粪污处理设施的利用率。
畜牧养殖环境污染问题及解决策略

畜牧养殖环境污染问题及解决策略
畜牧养殖是农业生产重要的组成部分,但也不可避免地带来环境污染问题。
畜牧养殖环境污染问题的主要表现是: 1.水污染:细菌、病毒、重金属、氮、磷等污染物通过粪便和污水流入水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寄生虫繁殖、藻类暴发等问题;2.空气污染:禽畜粪便、尿液等排放物产生恶臭气味和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对空气质量造成污染;
3.土壤污染:畜牧养殖场上散布肥料及喂养、繁殖活动中排放大量污染物,导致土壤污染,影响农作物生长和土壤生态。
为了降低畜牧养殖环境污染的危害,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一些解决策略。
1.推动畜牧养殖场全面卫生消杀,建立消杀记录,定期检测污染情况,即时整治。
以下消杀措施可以避免细菌、病毒等病原体进入环境:清除污染的粪便、饮用水和废水,杀灭畜禽身上的病毒和细菌,消毒笼舍等设施。
2. 安装粪污分离设备,有效分离粪便和尿液。
产生的粪便和尿液分别处理,降低泔水的污染,将其化为肥料利用,降低废污水带来的环境污染。
3.采用科学的饲养管理技术,减少畜禽粪尿和废饲料的产生,避免过浓和过量的饲料投喂,以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量和浓度。
4.使用生物发酵技术,包括微生物菌剂和复合微生物制剂等,分解畜禽粪便中的有机物质,降解固体废弃物,减少氨气等气体释放,实现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
5.制定合理的养殖密度、尺寸、结构和装备等规范,提高使用效率,降低饲料和水的使用量、粪便和污水的排放量。
6.建立全面的环境管理和监测体系,严格控制环境污染,及时处理垃圾和污染源,建立畜禽养殖环境污染管理档案,实现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管理服务。
总之,畜牧养殖环境污染对生态环境带来极大危害,应该采取有力措施来改善环境状况,促进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农村小型养猪场污染物处理的现状及可行治理措施作者:张艳来源:《国外畜牧学·猪与禽》2016年第06期摘要:虽然规模化养猪场是现代畜牧业发展趋势,但小型养猪场在我国仍有存在的必要性。
小型养猪场目前最严峻的问题是对当地环境的污染问题,猪场主要污染物质是猪粪、猪尿中高含量的有机质、氮、磷及重金属,猪场污染物的直接排放会给当地的水体及居民健康带来极大危害。
目前我国常见的猪场污染物处理方法有发酵床技术、沼气发酵技术、凤眼莲生态系统技术等,但由于小型养猪场存在投资低、从业人员技能简单等问题难以实施。
目前针对小型养猪场的研究还十分缺乏,发展切实可行的小型养猪场污染物处理模式势在必行。
关键词:猪场;污染物;废水;环境中图分类号:S815.9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1-0769(2016)06-0070-03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畜禽产品的消费也与日俱增。
这不仅体现在对猪肉、鸡肉等常规肉类的需求量上,也体现在对畜禽产品的品质上,近年来,散养土猪肉因其肉味香浓,口感较好而广受一些消费者喜爱。
但是散养土猪因为生长缓慢,占用栏舍面积大而不适合以追求高效率的大型养猪场经营;相反,农村小规模养殖场因人力资源充沛,土地相对宽裕,又能充分利用坡地,发展林下养殖,对生产效率的追求也不如大型养殖场那么苛刻,更适合散养土猪。
因此,在规模化养猪比例逐渐升高的今天[1],农村小规模养殖依然有其生存的必要性和合理性,而且在事实上,我国生猪养殖仍然以中小规模分散养殖为主,2010年,我国年存栏数在1~49头的养殖场/户占生猪存栏总数的48.23 %,而500头以上的仅24.32 %,大于5 000头的更是仅有6.63 %[2]。
但是小规模养猪场普遍存在管理不规范的问题,其中最严峻的当属污染物排放问题。
1 我国养猪场的水污染处理现状养猪场产生的水污染物主要来源于猪的粪便及冲洗粪便产生的污水。
目前养猪场粪便处理工艺主要有发酵床技术、沼气处理技术、凤眼莲生物处理工艺及直接排放几种[3]。
发酵床技术是利用锯木屑、谷壳及菌种混合,在栏舍中铺设一个垫层,生猪生活于垫层之上,排放的粪便直接落于发酵床之中,经发酵床内的菌种分解。
如上海庄行镇某养猪场采用了附近蘑菇厂收获后的基质作为发酵床,既充分利用了菌菇的基质,也显著降低了饲养猪只的死淘率。
发酵床技术无粪便和污水排放,是环境最为友好的饲养方式,但因为发酵程度不易掌控,在温暖湿润地区的使用还存在很大争议[4],而且发酵床也需经常人工翻料,对人力要求较高,所以在推广上还有一定的困难。
沼气处理技术是目前综合利用经济价值最高,也是广泛提倡的一种技术。
沼气处理技术的本质是厌氧生物处理,即在厌氧条件下由多种微生物共同作用,使有机物分解并产生甲烷和二氧化碳,甲烷可用于附件居民的燃料。
养殖场的粪便经固液分离处理后,固体部分运走,液体部分进入厌氧池进行发酵。
沼气处理虽然很好的做到了粪便的废物利用,也能降低污水的COD(化学需氧量),但是依然无法解决粪便中氮、磷问题,一般是将沼气发酵后的沼渣沼液进行还田,用作肥料,根据《畜禽粪便还田技术规范》GB/T25246-2010,每亩土地能够容纳的沼液有限,过度施肥反而会造成农作物的减产。
而且沼气池投资较大,污水处理时间漫长(20 d~30 d),一般小型养殖场并不愿意采用[5]。
凤眼莲生物处理系统是将污水进行厌氧发酵后放入水塘,令其自然氧化,然后通过凤眼莲塘,利用凤眼莲来消耗水体中的氮、磷成分。
凤眼莲生物系统的优点是处理较彻底,运行费用不高。
但目前凤眼莲培育受自然条件影响比较大,还并不成熟。
直接排放到水塘、农田和河流中事实上是目前农村小型养猪场最普遍的处理方式。
据环境保护部调研,我国存栏数大于50头猪的养猪场中大约 20 %~30 %是直接排向地表水体的[2],而存栏数小于50头猪的养猪场则几乎全是直接排放向地表水体。
直接排放的优势是经济方便,但缺点十分明显,首先是污染了周围的河流及农田,不符合《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用于直接还田的畜禽粪便,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
”的要求,也不可能达到该要求规定的排放标准,直接排放往往会给周边的种植、水产养殖户带来损失;其次污水直流使得猪粪中大量微生物直接接触到人类生活环境,增加了人畜共患病的发生风险。
可能一些人认为猪场污水中含有大量氮、磷等元素,是很好的农家肥,但事实上,根据章明奎等的研究[6],养殖污水如未经发酵直接排放,虽然短期内对土壤无显著影响,但长期(4年以上)养殖污水直接灌溉会加快氮、磷在土壤剖面中的垂直迁移,增加对地下水污染的风险。
2 小型养猪场排放污染物中主要污染成分及对水体污染的途径由于猪场污染物中主要污染物是猪的粪便及尿液,因此主要污染物是有机质和氮、磷元素,但由于近年来发现锌、铜等元素的补充有利于猪只的生长而在饲料中添加增多,因而重金属污染问题也愈发严峻[7]。
表1比较了我国部分猪场排放原水的主要污染指标与现行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比较,由表格可见,我国猪场原水相关污染指标均高于国标要求的近10倍,总磷和生化需氧量(BOD)甚至高于标准20余倍。
猪场污水的水质不仅和猪粪、猪尿的主要成分相关,更和猪场的清粪工艺有关,规模化养猪场主要是采用水冲式清粪[8],小型养猪场因为人力充沛,会考虑到粪肥的利用问题,采用干清粪与水冲式结合的较多。
根据韩巍等的研究[8],水冲粪比干清粪造成的污染更大,但目前针对农村小型养猪场的污水检测数据缺乏,只能根据清粪方式推断,小型养猪场的单头猪只造成的废水污染,要略低于采用水冲式清理的大型养猪场。
猪粪、猪尿中含氮、含磷的有机物是造成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升高的根本原因。
这些有机物在浓度不高时,可以在一些好氧菌的作用下分解为无机物,成为水草的肥料,粪便本身也是一些鱼类较好的食物,一定时间后即得到自然净化。
但是,现代养猪场的排放往往超出了自然水体自净能力。
其结局就是高浓度的有机物促进了水生生物的爆发性增长,过度增长的水生生物会大量消耗水体中的溶解氧,当溶解氧消耗尽时,需氧的生物开始大量死亡,厌氧生物(主要是厌氧细菌)滋生,依靠丰富的有机质和前一阶段死去动物的尸体生活,这时水体开始发黑发臭,不适宜人畜饮用。
同时,猪粪中含有的大量氨态氮对鱼有致死作用。
猪粪便中大量的肠道菌也进入水体,从而对附近居民健康造成危害。
而近年来较严重的重金属污染问题,在《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尚未得到体现。
朱恩等对上海地区198个规模化养猪场的粪便进行抽检,测定砷、汞、铬、铅、镉、铜、锌、镍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7.03 mg/kg、0.22 mg/kg、10.28 mg/kg、3.42 mg/kg、0.21 mg/kg、466.24 mg/kg、1 054.64mg/kg和9.77 mg/kg,以《有机肥料》(NY525-2012)和台湾的有机肥料标准作为参考依据,发现锌、铜、砷的超标率分别达到50.14 %、54.65 %和20.56 %[12],推测是铜、锌在饲料中的大量添加造成了粪便中相关元素的严重超标,一些重金属物质如砷的富集会造成水稻、小麦的减产,有些甚至会危害人体健康[13]。
3 小型养猪场污水处理方法研究现状小型养猪场因分布较散,从业人员教育程度不高,一直以来管理上非常困难。
再加上小型养猪场资金、场所均有限,如规模养殖场那样建设专门的污水处理装置并不现实。
因此找寻一种合适的小型猪场污水处理措施十分必要。
遗憾的是,目前几乎所有的养殖场污水处理研究均是针对规模化养殖场的,而小规模的以及个体的养猪场的污染问题被选择性忽视:在“中国知网”中针对所有数据库联合搜索题目中包括“猪场”和“污水”的文献,共有109条记录(截止2016年4月13日),但阅读所有文献后可以发现,这些研究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规模化养猪场的污水处理新方法、新技术,这一类的文献约占总数的85 %以上,如姚惠娇等的“浸没式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猪场污水运行参数优化”,宁建凤等的“规模化猪场不同污水处理模式对污染物减排能力分析”等等;二是污水检测技术的研究及污水检测报告,这类型的文献共有5篇,如张颖萍等的“双波长紫外光谱法检测猪场污水实验研究”;董滨等的“UV254作为COD替代参数用于猪场污水的监测”等;剩余的为一些会议简报,污水对生态环境、动植物的影响等等。
并未有专门的针对小型养猪场的研究报告,因此在小型养猪场的废水处理工艺上几乎还是处于较混乱状态。
4 小型养猪场可采用的污水处理措施综合考虑小型养猪场投资小,从业人员技能单一、场地有限等,笔者认为采用发酵床、凤眼莲、膜过滤等技术复杂或是土地占用大的处理技术并不适合。
要适合小型养猪场的实际,必须符合三两点:第一是有一定的利益回报。
农村小型养猪场分布较散,监管难度大,依靠行政或法制的手段强制从业者投资进行污水处理难度较大,也易引起从业者的抵触情绪。
但如果污水处理后有所回报,则能较好的促进养猪场主自愿投资建设污水处理设施;第二是要操作简便。
因为小型养猪场的从业人员多位养猪专业户等,对养猪多有较丰富的经验,但污水处理则往往经验不足,如采用较复杂的操作工艺,养猪场从业人员往往会觉得实施难度大而放弃。
小型猪场也不可能为了污水处理而专门引进相关人员。
因此,笔者认为,首先应该引导养殖户更多的采用干清粪的方式进行粪便清理,减少清粪用水的使用,对清理的粪便采用先固液分离,再分别进行厌氧发酵。
粪便发酵产物可以根据当地的自然、产业发展情况进行处理,水塘、河流丰富的地区可作为鱼塘的饲料投放[14];耕地充足的地区可以堆肥作为有机肥与化肥配合使用[15];土地匮乏、水资源紧张的丘陵或城市周边可以作为新型养殖基质,发展特种经济动物养殖[16];而尿液和冲洗用水部分可以采用化粪池发酵后供周边农田作为肥料施用。
5 结论虽然规模化养猪场是现代畜牧业发展趋势,但小型养猪场在我国仍有存在的必要性。
小型养猪场目前最严峻的问题是对当地环境的污染问题,猪场主要污染物质是猪粪、猪尿中高含量的有机质、氮、磷及重金属,猪场污染物的直接排放会给当地的水体及居民健康带来极大危害。
目前我国常见的猪场污染物处理方法有发酵床技术、沼气发酵技术、凤眼莲生态系统技术等,但由于小型养猪场存在投资低、从业人员技能简单等问题难以实施。
目前针对小型养猪场的研究还十分缺乏,发展切实可行的小型养猪场污染物处理模式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16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