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课时跟踪检测试题(全册 附解析 共78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课时跟踪检测(十)+短文三篇+Word版含解析.doc

课时跟踪检测(十)短文三篇一、语言表达专练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各大城市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珠江三角洲的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也步人后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②我们迫切地想要记录下这属于我们的一切,我们的生活,以及那稍纵即逝....的青春。
③柳盈盈是我们的班长,深得每一个人的拥护,每次同学聚会,大家都热切盼望她早点来到,但是近来几次柳盈盈总是姗姗来迟,可谓不速之客....。
④临近垂暮之年....,需要采办各种年货,小王忙得不亦乐乎。
⑤节日期间,高原古城西宁风和日丽....,花红柳绿,人们纷纷走出家门来到广场、公园进行户外活动。
⑥他淡泊物质欲望,追求物我和谐的精神境界,给当代物欲横流、躁动不安....的社会,注入了一剂清凉的安神药。
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⑤⑥D.③④⑥解析:选C①“步人后尘”,踩着人家脚印走,比喻追随、模仿别人。
贬义词,不合语境。
③“不速之客”,指没有被邀请而自己来的客人。
不能指来得迟的客人。
使用不当。
④“垂暮之年”,快要到或已接近人之晚年。
此处使用不当。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该市的发展势头和投资环境被广泛看好,一批大型央企、海内外知名企业纷纷进军郑州,参与开发建设,本地民营企业也不断壮大。
B.在“双转移”的推动下,清远“绿色经济强市、岭南宜居名城、华南休闲之都”日益加快,当地的新农村建设也不断掀起新的热潮。
C.落户于华侨工业园北区的佛山顺德产业转移工业园年初被认定为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最近又被评为全省十大重点产业转移园之一。
D.为了方便广大群众,市旅游服务中心御金街开通免费巴士,穿梭于清新黄坑、旧城区以及新城区之间,接送市民到御金街游玩和购物。
解析:选C A项,不合逻辑,“海内外知名企业”与“央企”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不可并列。
B项,成分残缺,“日益加快”前缺主语中心语,应补上“的建设”。
新编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课时跟踪检测:(十二) 苏武传 Word版含解析

课时跟踪检测(十二) 苏武传一、文言基础专练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 论:判罪 B .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 当:应当 C .扶辇下除.,触柱折辕 除:殿阶 D .律前负.汉归匈奴 负:背叛解析:选B B 项,“当”,判处。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B .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C .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 D .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解析:选B A 项,“丈人”,古义,对老人和长辈的尊称;今义,指岳父。
C 项,“明年”,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D 项,“成就”,古义,栽培,提拔;今义,在某方面取得业绩。
3.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 .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B .武能网纺缴,檠弓弩C .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D .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解析:选B A 项,“旃”同“毡”。
C 项,“去”同“弆”。
D 项,“霑”同“沾”;“衿”同“襟”;“决”同“诀”。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的“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欲因此时降.武 A .空以身膏.草野 B .反欲斗.两主 C .单于壮.其节 D .杖.汉节牧羊 解析:选B B 项和例句都是动词的使动用法。
A 项,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译为“使……肥沃”;C 项,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译为“以……为壮”;D 项,名词用作动词,译为“执、拄”。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 ①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②恐前语发,以.状语武B .⎩⎪⎨⎪⎧ ①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②使牧羝,羝乳乃.得归C .⎩⎪⎨⎪⎧ ①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②宜皆降之.D .⎩⎪⎨⎪⎧ ①虽.生,何面目以归汉②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解析:选D D 项,均为连词,即使。
A 项,第一个“以”,介词,意为“因为”,第二个“以”,介词,意为“把”;B 项,第一个“乃”,连词,意为“于是”,第二个“乃”,副词,意为“才”;C 项,第一个“之”为音节助词,无实义,第二个“之”,代词,“他们”。
高中课时跟踪检测十七师说含解析必修4 试题(共8页)

课时(kèshí)跟踪检测〔十七〕师说(时间是:50分钟分值:56分)一、文言根底专练(25分,选择题每一小题3分)1.以下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哪一项( )A.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无:没有B.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固:本来C.余嘉.其能行古道嘉:赞许D.是故圣益.圣,愚益愚益:更加解析:选A 无:无论。
2.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一样的一句是( )A.古之学者..必有师B.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C.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D.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解析:选 B A项,“学者〞古义指求学的人;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C 项,“从而〞古义是两个词,“从〞是动词,跟随,“而〞是连词;今义“从而〞是一个词,连词。
D项,“众人〞古义是指普通人;今义指大家。
3.以下各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一样的一组是( )A.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B.于其身也,那么..楼之大观也..耻师焉此那么C.而耻学于.师不拘于.时D.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解析:选A A项,都是语气词,表句中停顿。
B项,连词,表转折;副词,就是。
C 项,介词,向;介词,表被动。
D项,介词,相当于“于〞;疑问词。
4.以下(yǐxià)各句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式一样的一项是哪一项( )A.圣人无常师B.余嘉其能行古道C.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D.欲人之无惑也难矣解析:选C C项与例句均为判断句,其余为一般陈述句。
5.下面的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哪一项( )A.“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都是为了说明作者的见解,说明寄寓的道理。
“师说〞,就是谈谈从师求学的道理。
B.第1段提出全文中心论点,并以老师的职能作用总论从师的重要性以及有道者为师的道理,是全篇论证的中心,下文都紧扣这一论题展开议论和批判。
C.第2段以比照的方法借古讽今,针砭时弊,着重批判了不重师道的错误态度和耻于从师的恶劣风气,从正面论证为学必从师的中心论点。
语文同步优化指导(人教版必修4)课时跟踪训练13+Word版含解析【KS5U+高考】.doc

课时追踪训练 (十三 )张衡传A 组:基础达标(建议用时20 分钟 )一、基础累积1.以下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 .属文 (zhǔ) 左冯翊 (p ínɡ) 征辟(b )ì...B.逾侈 (y ú) 邓骘 (zh )ì不徙 (xǐ)...C.都柱 (dōu) 合契 (q ì) 帷幄(wéi)...D.骸骨 (h ái) 寂然 (s ù) 收禽 (q n)í...分析: C 项,“都”应读 dū。
答案: C2.对以下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讽议左右B.衡乃诡对而出..C.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D.视事三年..分析:“ 讽议”指对国家的政事提出建议。
答案: A ()讽议:嘲讽谈论诡对:不用真话对答无征:没有应验视事:官员到员工作3.以下句中加点词与“大将军邓骘奇其才”中“奇”的用法同样的一项为哪一项()A .衡少善属文B.吾得兄事之..C.且庸人尚羞之D.宁许以负秦曲..分析: C 项,“羞”与例句中“奇”用法同样,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A 项,形容词作动词,善于; B 项,名词作状语,以兄长的礼仪; D 项,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担负。
答案: C4.以下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思与现代汉语基真同样的一项为哪一项()A .不好交接俗人B.举孝廉不可以....C.言甚详明D.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分析: C 项,“详明”指详细、了然,与现代汉语同样。
A 项,“交接”古义:结交 / 今义:移交,接替; B 项,“不可以”古义:没有去 (应荐 )/ 今义:不可以够,不被同意; D 项,“方面” 古义:方向 /今义:相对的或并列的人或事物中的一方或一部分叫一个方面。
答案: C5.以下文言句式与其余三项不一样的一项为哪一项()A .尤致思于天文阴公历算B.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C .游于三辅D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分析: D项为宾语前置句,A 、B 、C三项均为状语后置句。
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语文版必修四课时跟踪检测(十二) 师说 Word版含答案

课时跟踪检测(十二) 师说 (时间:40分钟 满分:60分) 一、文言基础专练(28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吾从而师.之 师:以……为师 B .吾未见其明.也 明:明智 C .君子不齿. 齿:并列 D .圣人无常.师 常:经常 解析:选D D 项,常:固定的。
2.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在的用法分析正确的一组是(3分)(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③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④学校..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⑤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⑥年十七,好古文..A .全不相同B .②③⑤和现在的用法相同C .全都相同D .①③⑥和现在的用法相同解析:选A ①学者,古义:求学之人;今义:在学术上有肯定成就的人。
②传道,古义:传播道理,文中指传播儒家思想;今义:通常指传播宗教思想。
③众人,古义:一般人;今义:大家。
④学校,古义:在文中指对小的方面学习;今义: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训练的学校。
⑤不必,古义:不肯定;今义:用不着,不需要。
⑥古文,古义:先秦两汉的文字;今义:相对于白话文的文言文。
3.从句式特征看,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一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B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 .不拘于时,学于余D .圣人无常师解析:选A A 项与例句同为推断句。
B 项是宾语前置;C 项是被动句;D 项是一般句式。
4.下列句子中,“师”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3分)( ) A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B .或师.焉,或不焉 C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D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解析:选C C 项为名词,译为“老师”,其他三项为动词,意为“从师”。
5.下列加点词语含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B.⎩⎪⎨⎪⎧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圣人无常师.C.⎩⎪⎨⎪⎧吾从.而师之乃大惊,问所从.来 D.⎩⎪⎨⎪⎧其闻道.也亦先乎吾余嘉其能行古道.解析:选B A 项,流传/解释经书的文字;B 项都是“老师”;C 项,跟随/介词,自、打、由;D 项,儒家道理/从师之道。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课时跟踪检测:(六) 辛弃疾词两首含解析

课时跟踪检测(六) 辛弃疾词两首一、语言表达专练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水随天去秋无际.际:边际 B .鲈鱼堪脍.脍:把鱼、肉切细 C .赢得仓皇北顾.顾:回头,回头看 D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饭:饭量解析:选D “饭”是名词用作动词,吃饭。
2.下列词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无误的一组是( )A .⎩⎪⎨⎪⎧ 楚天..千里清秋 楚天:古人泛称南方的天空遥岑.远目 岑:小而高的山 B .⎩⎪⎨⎪⎧ 断鸿..声里 断鸿:受伤的大雁把吴钩..看了 吴钩:古代吴地制造的一种宝刀 C .⎩⎪⎨⎪⎧ 无人会. 会:理解,明了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风流:风度,气质 D .⎩⎪⎨⎪⎧赢得..仓皇北顾 赢得:落得舞榭.歌台 榭:楼台 解析:选A B 项,“断鸿”指失群的孤雁;C 项,“风流”指英雄的流风余韵;D 项,“榭”指建在高台上的房子。
3.对下列词句中运用典故的作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慨叹江山依旧,像当年“坐断东南战未休”的孙仲谋那样的人物却已无处寻觅了)B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赞扬当年孙仲谋北伐的英雄气概)C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借宋文帝刘义隆不做充分准备、仓促北伐招致失败的事实,警告南宋王朝统治者,表明自己的抗金主张)D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自比廉颇,表明自己壮心不已和报国无门的悲愤)解析:选B B 项,应是“赞扬当年刘寄奴北伐的英雄气概”。
4.阅读下面这篇短文,在文后的横线上填写结论性的句子。
辛弃疾以杰出的爱国词,在我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
其传世词六百多首,抒发爱国情怀的作品占三分之二以上,数量之大,自有“词”这种诗体以来,一千四百年间,尚无人能望其项背。
爱国是辛词一大主题,生态则是辛词的又一大主题。
一册《稼轩词》,展卷读去,从卷首到卷末,满纸山川之美、草木之秀,让人目不暇接,间以风雨之声、鸟虫之鸣,让人心动神驰。
【2020】高中语文第三单元人生如舞台课时跟踪检测九窦娥冤选场语文版必修4

狱 吏 对。大得够瞧的了。你有一位叫叶和甫的老朋友吗?
关汉卿 唔,有那么一个人,不是什么老朋友。
狱 吏 他要来跟你谈谈。
关汉卿 我跟他没有什么可谈的。
狱 吏 谈谈吧,对你许有些好处。(向内)叶先生,请吧!
(叶和甫从里面走出来,对关汉卿很关切的口气。)哎呀,老朋友,真想不到在这样的地方跟你见面。当初你不听我的话,我害怕总会有这么一天,所以我说,《窦娥冤》最好别写,要写必定是祸多福少,现在怎么样?不幸而言中了吧。
10.“我关汉卿是有名的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的铜豌豆。”选段中哪些地方反映出关汉卿具有“铜豌豆”的性格?请简析。(5分)
答:
解析:首先要理解“铜豌豆”具有一种“硬”的性格特质,然后根据文本概括能够体现关汉卿“铜豌豆”性格的事件即可。
参考答案:①关汉卿宁折不弯,坚持写出《窦娥冤》,坚持演出,振奋了民心,震慑了坏人。②关汉卿不受名利诱惑,不受威逼胁迫,具有浩然正气。③关汉卿疾恶如仇,他把劝说他的叶和甫打倒在地。这些都体现了关汉卿面对诱惑、迫害和阻挠不妥协、不退让的“铜豌豆”的性格特质。
关汉卿 (按捺住怒火)你觉得“滥官污吏”应不应该杀呢?我们写戏的离不开褒贬两个字。拿前朝的人说,我们褒岳飞,贬秦桧。看戏的人万一在什么时候激于义愤杀了像秦桧那样的人,能说是写戏的人教唆的吗?
叶和甫 汉卿,你这话何尝没有一些道理,可是于今正在风头上,皇上和大臣们怎么会听你的?再说,我今晚来看你,倒也不是为了跟你争辩《窦娥冤》的后果如何,(又低声)我是奉了忽辛大人的面谕来跟你商量一件大事的。你的案情虽说是十分严重,可是只要你答应这件事,还是可以减等甚至释放你的。
叶和甫 (狰狞无耻的面目毕露)你不答应,好,那你等着死吧。
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课时跟踪检测(一) 窦娥冤 Word版含解析

课时跟踪检测(一)窦娥冤一、语言表达专练1.下列一段文字的横线处,依次选填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杂剧是________前代戏曲艺术________说唱文学的基础上进展起来的。
它的消灭,标志着中国传统戏曲艺术________进入成熟阶段。
关汉卿的《窦娥冤》________王实甫的《西厢记》是元杂剧的代表作品。
A.在和已和B.在以及以和C.从以及已以及D.从和以以及解析:选A“在”与第一句中的“基础上”搭配,而“从”不能;“和”与“以及”都表示连接,而“以及”多用于句首,“和”则用于句中;“已”表示“已经”,副词性,“以”表示连接或引进宾语。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在这次演讲竞赛中,来自基层单位的选手个个表现精彩,他们口若悬河,巧舌如簧....,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②陶渊明早年曾经几度出仕,后来由于不满当时黑暗腐败的政治而走上归隐之路,过起了瓜田李下....的田园生活。
③很多个旅游景点,由于影视文化,张开了腾飞的翅膀,抛开种种非议,对外景来说,借助电影顺水推...船.为旅游业添一把火,这的确是一个契机。
④俗话说“宁拆十座庙,不毁一桩婚”,作为父母,自然是更期望孩子成家之后小两口和和美美、举案..齐眉..。
⑤抗洪救灾形势严峻,各级领导都坚守岗位,没有擅离职守、久假不归....现象,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平安。
⑥看到老人们满足的样子,我们不禁感叹,古人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皆有所养的抱负在魅力新村郭家沟变成了现实。
A.①②⑤B.①④⑥C.②③⑤D.③④⑥解析:选D①巧舌如簧:形容能说会道,擅长狡辩,贬义词。
用于“演讲选手”属贬词褒用。
②瓜田李下:比方简洁引起嫌疑的地方。
句中用于修饰“田园生活”属望文生义。
③顺水推船:比方顺应趋势办事。
符合语境。
④举案齐眉:指送饭时把托盘举得跟眉毛一样高。
后形容夫妻互敬互爱。
符合语境。
⑤久假不归:长期借去,不归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课时跟踪检测试题(全册附解析)课时跟踪检测(一)窦娥冤一、语言表达专练1.下列一段文字的横线处,依次选填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杂剧是________前代戏曲艺术________说唱文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传统戏曲艺术________进入成熟阶段。
关汉卿的《窦娥冤》________王实甫的《西厢记》是元杂剧的代表作品。
A.在和已和B.在以及以和C.从以及已以及D.从和以以及解析:选A“在”与第一句中的“基础上”搭配,而“从”不能;“和”与“以及”都表示连接,而“以及”多用于句首,“和”则用于句中;“已”表示“已经”,副词性,“以”表示连接或引进宾语。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在这次演讲比赛中,来自基层单位的选手个个表现出色,他们口若悬河,巧舌如簧....,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②陶渊明早年曾经几度出仕,后来因为不满当时黑暗腐败的政治而走上归隐之路,过起了瓜田李下....的田园生活。
③无数个旅游景点,因为影视文化,张开了腾飞的翅膀,抛开种种非议,对外景来说,借助电影顺水推船....为旅游业添一把火,这确实是一个契机。
④俗话说“宁拆十座庙,不毁一桩婚”,作为父母,自然是更希望孩子成家之后小两口和和美美、举案齐眉....。
⑤抗洪救灾形势严峻,各级领导都坚守岗位,没有擅离职守、久假不归....现象,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⑥看到老人们满足的样子,我们不禁感叹,古人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皆有所养的理想在魅力新村郭家沟变成了现实。
A.①②⑤B.①④⑥C.②③⑤D.③④⑥解析:选D①巧舌如簧:形容能说会道,善于狡辩,贬义词。
用于“演讲选手”属贬词褒用。
②瓜田李下: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
句中用于修饰“田园生活”属望文生义。
③顺水推船:比喻顺应趋势办事。
符合语境。
④举案齐眉:指送饭时把托盘举得跟眉毛一样高。
后形容夫妻互敬互爱。
符合语境。
⑤久假不归:长期借去,不归还。
句中用作“长期请假,没有回来”属望文生义。
⑥鳏寡孤独:泛指没有或丧失劳动能力而又无依无靠的人。
符合语境。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除了驾驶员要有熟练的驾驶技术、丰富的驾驶经验之外,汽车本身的状况,也是保证行车安全的重要条件之一。
B.帮助家境不好的孩子上大学,是我们应该做的,况且这孩子各方面都很优秀,我们一定要帮助她圆大学梦。
C.说到人才培养,人们往往想到要学好各门课程的基础理论,而对与这些理论密切相关的逻辑思维训练却常常被忽视。
D.这部影片讲述了一个身患重病的工人的女儿自强不息、与命运抗争的故事,对青少年观众很有教育意义。
解析:选BA项,两面对一面,“汽车本身的状况”有好有坏,应把“也是保证行车安全的重要条件之一”中的“保证”改为“影响”,或者将“汽车本身的状况”改为“汽车本身良好的状况”。
C项,“(人们)对与这些理论密切相关的逻辑思维训练却常常忽视”和“与这些理论密切相关的逻辑思维训练却常常被忽视”,句式杂糅。
D项,多重限制造成表意不明。
“一个身患重病的工人的女儿”有歧义,“一个身患重病的工人的女儿”可以理解为“工人身患重病”,也可以理解为“女儿身患重病”。
4.下列关于元杂剧的一些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元杂剧的结构一般是四折,有的有楔子。
折是戏剧故事发展的大段落,也是音乐组织的单元。
楔子是指四折以外增加的独立段落,通常在第一折前起交代作用。
B.杂剧剧本由曲词(元杂剧的主体)、宾白(剧中人物的对话)、科范(主要指演员的动作)和剧名等构成。
C.杂剧角色分末(男角)、旦(女角)、净(性格刚烈或粗暴的男性人物)、杂(末、旦、净以外的杂角)等。
正末和正旦是元杂剧的主唱角色。
D.元代的杂剧和散曲合称“元曲”,关汉卿是中国戏剧的奠基人之一,他和马致远、王实甫、白朴合称“元曲四大家”。
解析:选D王实甫不属于“元曲四大家”,应为郑光祖。
5.对下列各句修辞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
”(这句采用了兴的手法,引出窦娥对天地的指斥)B.“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
”(这句运用典故,是窦娥借古人的故事表明自己冤情之深)C.“浮云为我阴,悲风为我旋。
”(这句采用了拟人手法,是窦娥感天动地冤情的直接诉说)D.“要什么素车白马,断送出古陌荒阡?”(这句采用比喻手法,抒发了窦娥的一腔怨气)解析:选DD项没有运用比喻修辞。
6.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艺术家富于感情,单凭直觉思维;他恍然大悟,无须推理。
②这种看法未免失之武断,甚至是错误的。
③真正的科学家,既有推理能力,也有相当的想象力,有时还会越过复杂的推理而直接得到答案;否则,他的科学研究也会受到影响。
④人们习惯于把艺术和科学说成是毫无内在联系的完全不同的东西。
⑤真正的艺术家,既有想象力,也有相当的推理能力,并且深知自己的作为;否则,他的艺术创作会受到影响。
⑥科学家相当冷静,光靠理性思维;他循序论证,无须想象。
A.①⑥②④⑤③B.①⑥④②③⑤C.④①⑥②⑤③D.④②①⑥⑤③解析:选C此题宜结合排除法,先通读语段,大致了解材料信息中心思想,再根据结构以及语意关系判断其先后顺序。
④提出“人们的习惯如何”的总观点,①单独解释“艺术家”,乃“分说”的一部分,语段为“先总后分”的结构,所以④应为最先;④先提及“艺术”后提及“科学”,所以,在分说“人们的习惯”的部分,需要先阐明“艺术家”,后阐明“科学家”,因此①紧跟④;而这种观点是被反对的,因此,“这种观点”指的是④①⑥,接②顺理成章;接下来再按顺序分述艺术家与科学家的共同点,所以排序最恰当的是④①⑥②⑤③。
7.下图是“儿童在不同场地的时间分配”,根据该图提供的信息,将儿童在不同场地休息和运动时间分配的情况写成一段话。
要求:内容完整,概括准确,不超过80字。
答:参考答案:儿童在草地、运动场和娱乐场的运动时间较长,在硬场地和天然场地的休息时间较长;男孩的运动时间多于女孩,在运动场尤为突出,女孩在运动场、硬场地和天然场地的休息时间较长。
二、阅读理解专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2题。
狱卒提关汉卿!禁子跪下!(关汉卿昂然不跪,禁子拿棒要敲他的腿)狱吏(制止)别难为他。
关汉卿,你坐下吧。
(向狱卒)给他一条小凳。
狱吏怎么样?这些日子还好吗?关汉卿唔,日月照肝胆,霜雪添须眉,可还死不了!狱吏是啊,真是不愿你死啊,你的文章我不懂,可是你的医道真高明,我娘吃了你的药好多了。
真没有想到好得那么快,她已经能拄着拐杖自己走道儿了。
关汉卿走走有好处,老年人可也不能太累。
狱吏是是,真是谢谢你。
可是,关汉卿,你的案情越扯越大了。
说老实话,恐怕很难救你,怎么办呢?关汉卿(诧异)越扯越大了?狱吏对。
大得够瞧的了。
你有一位老朋友叫叶和甫的吗?关汉卿唔,有那么一个人,不是什么老朋友。
狱吏他要来跟你谈谈。
关汉卿我跟他没有什么可谈的。
狱吏谈谈吧,对你或许有些好处。
(向内)叶先生,请吧!叶和甫(从里面走出来,对关汉卿很关切的口气)哎呀,老朋友,真想不到在这样的地方跟你见面。
当初你不听我的话,我害怕总会有这么一天,所以我说,《窦娥冤》最好别写,要写必定是祸多福少,现在怎么样?不幸言中了吧。
关汉卿(鄙夷地)你要跟我谈什么,快说吧!叶和甫瞧你,还这么急性子,不是应该熬炼得火气小一点儿了吗?叶和甫(低声)好,汉卿,先告诉你一个极可怕的消息,你那位朋友王著跟妖僧同谋,上个月初十晚上,在上都,把阿合马老大人和郝祯大人都给刺了!关汉卿唔,真的?叶和甫千真万确的,现在大元朝上上下下都在为这件事发抖。
你看这是国家多么大的不幸!关汉卿你还想告诉我什么呢?叶和甫我就是想告诉你,你不听我的劝告,闯出了多么大的乱子!逆臣王著就因为看过你的戏才起意要杀阿合马老大人的。
关汉卿(怒)怎见得呢?叶和甫许多人听见他在玉仙楼看《窦娥冤》的时候,喊过“为万民除害”,后来他在上都伏法的时候又喊“我王著为万民除害”,而且你的戏里居然还有“将滥官污吏都杀坏”的词儿!关汉卿(按捺住怒火)你觉得“滥官污吏”应不应该杀呢?我们写戏的离不开褒贬两个字。
拿前朝的人说,我们褒岳飞,贬秦桧。
看戏的人万一在什么时候激于义愤杀了像秦桧那样的人,能说是写戏的人教唆的吗?叶和甫汉卿,你这话何尝没有一些道理?可是如今正在风头上,皇上和大臣们怎么会听你的?再说,我今晚来看你,倒也不是为了跟你争辩《窦娥冤》的后果如何,(又低声)我是奉了忽辛大人的面谕来跟你商量一件大事的。
你的案情虽说是十分严重,可是只要你答应这件事,还是可以减刑甚至释放你的。
关汉卿我跟忽辛没有什么好商量的!叶和甫别这么大火气,老朋友,这事你也吃不了什么亏。
反正王著已经死了,没有对证,只要你在大臣问你的时候,供出王著刺杀阿合马大人是想除掉捍卫大元朝的忠臣,联合各地金汉愚民图谋不轨。
只要你肯这样招供,不只你的案子可以减轻,忽辛大人为了酬劳你,还预备送你中统钞一百万。
关汉卿(怒火难遏)你还有什么说的?叶和甫你答应了吗?(过去)关汉卿我答应了。
(他重重的一记耳光竟把叶和甫打倒在地)叶和甫汉卿,我好好跟你商量,你怎么动起粗来了?关汉卿狗东西,你是有眼无珠,认错人了。
我关汉卿是有名的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珰珰的铜豌豆。
你想替忽辛那赃官来收买我?我们中间竟然出了你这样无耻的禽兽,我恨不能吃你的肉!叶和甫(狰狞无耻的面目毕露)你不答应,好,那你等着死吧。
关汉卿死也不跟你这无耻的禽兽说话了!狱官,让我回号子去。
(摘自田汉《关汉卿》,有删改)8.下列对剧本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A.本剧是一部新编历史剧,作者在历史真实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艺术构思和丰富的艺术想象,形成了独特的浪漫主义风格。
B.在人物性格的塑造上,采取了“人中人”的艺术手法,关汉卿的形象与其所写戏中窦娥的形象,一实一虚,虚实相融,又交相辉映。
C.剧本中的人物对话主要是为推动故事情节向前一步步发展服务的。
D.文中的叶和甫是一个阴险狡诈、助纣为虐、卑劣无耻的小人形象。
E.节选部分以关汉卿创作《窦娥冤》的过程为中心线索,突出表现了关汉卿“以杂剧为武器,为斗争而创作”的战斗精神。
解析:选CEC项,剧本中的人物对话既展现了人物性格特点,又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E项,节选部分以叶和甫劝说关汉卿与贪官污吏狼狈为奸的过程为中心线索。
9.“没有矛盾冲突就没有戏剧”,节选文段中有哪些矛盾冲突?答:参考答案:节选文字中的冲突有:关汉卿与叶和甫的正面矛盾冲突,王著等人和阿合马的矛盾冲突,还有主人公面对名利诱惑及生死抉择的内在矛盾。
10.叶和甫说的“你看这是国家多么大的不幸”中的“不幸”指的是什么?答:参考答案:王著同一位僧人刺杀阿合马和郝祯惊动了元朝上下,让许多坏人胆战心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