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观后感影评12篇

合集下载

《感动中国》观后感

《感动中国》观后感

《感动中国》观后感《感动中国》观后感(精选39篇)《感动中国》观后感篇1今天,学校组织统一观看《感动中国》,十数年以来,一直陪伴着我们,许许多多的感人故事汇集在一起,就成了《感动中国》这一节目。

十几年,我们为它洒下无数泪水,这些事迹无时无刻震撼着我们的心灵,影响着我们的行为。

这些人物之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个与我同岁的壮族小女孩——何玥。

她从小就是一个热爱帮助他人的可爱的小姑娘。

无论她生活的多么困难,她也总是选择去帮助他人。

可为什么?这么一个可爱善良的小姑娘会得了脑瘤?我为她那短暂但又绚丽的生命感到惋惜。

在她最危难的时刻,老师捐给她的两千多元钱她再次毫不犹豫的选择了捐出去!她是一个伟大的姑娘!在危难的时候还不忘记帮助别人。

在她得知她的病情之后,她很坦然的对她的父母说:我要捐献器官。

一句很普通的话语,但其中包含了多大的意义!这完全不像是一个十二岁的孩子说的话。

正如她姑姑所说,那时的他,脑袋里应该长满了让她痛苦不堪的肿瘤,但谁又想得到,她会做出这样一个惊人的决定。

这世上每天都有数万人或者更多的人死去,但又有几个人能够做出与何玥同样的决定呢?与她同龄的恐怕就更没有了吧!我不懂,何玥在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她的内心世界是怎样的。

是否是在想那些的得到救助的人的高兴而又愉悦的表情?这世上有多少人拥有着这样的想法:既然是完整的来到这个世界上,就一定要完整的离去。

但在何玥这个年仅十二岁的少女看来,只要能够帮助他人,做一切都是值得的,哪怕是在死后捐献出自己的器官也在所不惜。

何玥就如一株顽强的蒲公英,飞到哪里,都会留下属于她的痕迹。

她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是她留下的那些器官在其他人的身体里继续存活。

没错,何玥她永远都会活在这个世上,不仅仅是肉体上的存活,更是属于精神上的存活!《感动中国》观后感篇2银幕中,让我感动的人很多,有工作到最后一刻的林俊德;有绑着老年痴呆母亲上班的陈斌强;有培育残疾儿童14年的高淑珍;有最美女教师张丽莉;还有主动捐献器官的小学生何h等等。

感动中国观后感影评12篇

感动中国观后感影评12篇

1 / 20《感动xx》观后感影评12篇《感动xx》观后感1三月的到来,春天的到来。

在3月1日的晚上,我们大家一起观看了《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

虽然之前的几年也会观看节目,但这一次与工作室的孩子们一起看,也有很多新的感受,看得也很认真,大家也都在拿着本子和笔一边看一边记。

在节目中看到,颁奖典礼的现场宽阔大气,背景是以每位感动中国人物的不同事迹的油画为底衬,更是体现了颁奖典礼的庄严。

在观看节目中,我也了解到了十一位伟大无私的感动中国人物——“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情”,卢永根老校长曾担任华南农业大学校长,任职期间资助在校的贫困困难教师和学生,年担任中科院院士,研究水稻遗传学,解决了很多人的粮食问题。

在卢永根患病之后,老教授夫妻二人共同决定将生前存下的八百八十万存款全部捐到华南农业大学,用于帮助贫困困难的教师和学生。

并且卢永根夫妻二人在生前奉献于国家,奉献教育。

在死后也打算捐献遗体,奉献医学。

更让我为之动容的是短片中展示的卢永根的家中,非常朴素。

几十年的老校长,家中几乎沒有一件像样的家具,款式也都是几十年前的样子。

家具物品能修就修,能补就补。

再想到他的奉献与成就,我不得不赞叹于老校长的无私和大爱。

从卢永根校长的身上,我学到了我们要尽自己所能帮助别人,不求回报。

也要知道不追求生活上的舒适享受,发扬勤俭朴素的品质。

“乡心永无限,芳德永馀芳”,卓嘎和央宗是生活在西藏边疆一个小地方玉麦乡的姐妹二人,上个世纪当地人都向内地搬迁,但卓嘎和央宗的老父亲决意不搬,因为老父亲说:人走了,国家就少了人守卫这块边疆的土地了。

因此,卓嘎一家五十年放牧巡边,一直按照老阿爸桑杰曲巴的做法在沿途的树枝上挂上亲手缝制的五星红旗,在这几十年中,他们日复一日的放牧、巡边、挂国旗,顶住了印度边境来的当地人的威胁,忍住了家人死于冰雪之中的悲痛,才守住了中国的边境2 / 20线,没有丢掉一寸国土。

在老阿爸桑杰曲巴去世后,姐妹二人懂得了阿爸守边的用心,一直守在边疆,在节目中有一句评价“玉麦很大,大过了一些国家的面积,玉麦也很小,小到了一家人三十二年的生活区域”。

《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

《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

《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精选12篇)看完一部经典作品以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观后感了。

那么观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精选12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1据央视新闻,3月3日晚,《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举行,记录片《无穷之路》的主创、香港媒体人陈贝儿获奖。

以下为组委会授予陈贝儿的颁奖词:从霓虹灯的丛林中转身,让双脚沾满泥土。

从雨林到沙漠,借溜索穿过偏见,用钢梯超越了怀疑。

一条无穷之路,向世界传递同胞的笑容,你记录这时代最美的风景。

——《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陈贝儿随后,陈贝儿在个人微博上对自己获得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一事进行了回应:感恩!很荣幸获颁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

作为媒体人,通过镜头传递真实故事是我的份内事。

很难得有机会拍到《无穷之路》这部纪录片,见证并展示了祖国脱贫攻坚的成果,传递正能量给观众。

未来将继续用心说好中国故事。

再次感谢大家的支持!感动!2021年,一部反映全国脱贫攻坚题材的纪录片《无穷之路》火了,豆瓣评分9.5,片子的主创是香港的媒体人陈贝儿。

出发前,她看到许多西方媒体对中国脱贫成功的质疑。

在采访中,陈贝儿说,她觉得作为一个媒体人,真的不可以只看人家的报道就信以为真。

她是真的要亲身去看、去听。

陈贝儿出生在香港,生长在温哥华,一直生活在繁华都市的她对贫穷没有什么概念,对去脱贫地区的艰辛是她未尝预料的。

为了拍摄悬崖村易地扶贫搬迁的原因,陈贝儿两次攀爬天梯上悬崖村,来回共一万多级,每次花费十几个小时,累得脚软不说,有恐高症的她身体一度抖到不行,但还是坚持了下来。

在去怒江拍摄交通扶贫时,陈贝儿不顾危险,亲身体验了过去百姓过江用的溜索。

一路走来,对于西方媒体的质疑,贝儿也有了自己的认知与看法。

感动中国观后感 12篇

感动中国观后感 12篇

感动中国观后感12篇感动中国观后感篇1“如果没有张老师,没有这所学校就不会有现在的我。

”这是华坪女子高中的周老师说的一句话。

周老师是从华坪女子高中毕业的,校长张桂梅老师创建这所学校可谓经历了千千辛万苦,她在街上用自己的奖励向别人筹款,有人给一元两元,但多数是冷漠与质疑,五年才获得了一万元。

终于有一天,创建免费女子高中的梦想被一名记者写上报纸。

有许多人进行筹款,女子高中成立了。

但新问题又来了,许多女孩不愿来上学,张校长便亲自去劝去请。

不少同学都在张校长的劝说下,离开了深山老林、田间地头、厨房灶台。

来到了一个重新让生命充满光芒与希望的地方。

因为女孩们基础不好,她们便要比常人更加努力才行。

她们每天连吃饭都是连冲带跑,不敢耽误一分一秒。

最终,一批批女学生走出大山,考上大学,并因此改变了命运。

在我们身边,像她们一样努力奋斗的人不在少数。

一生都失去光明的海伦凯勒,靠着自己顽强的毅力,自学完很多书,而且学会了多处语言,获得了多种奖项。

还有在轮椅上度过一生的霍金,虽然不便,但他也没有放弃,而是努力的奋斗着,并创下了世人无法企及的成绩。

再看看我们,我们天天都衣食无忧,比那些山区的女孩条件好多了,可我们却依然抱怨着学习的累与苦,父母的严厉与苛刻,作业本上的一个个红叉,上课时不认真听讲,都是在浪费这么美好的条件。

可我们却何曾想过,许多山区的孩子十分需要这样的条件,何曾想过有许多孩子渴望学习啊!我们应该像那些女孩一样,不畏艰难,努力奋斗。

珍惜现在幸福的生活,更加努力地学习。

感动中国观后感篇2“感动中国”的力量是风的力量,轻轻荡涤着人的心灵,温暖而隽永。

尽管获选的十大感动人物和群体有着不同的社会和职业背景,也在用不同的方式感动着别人,但在他们身上,我们能够看到一个共同的特质——震撼人心的真、善、美。

正是这种令人震撼的力量向我们展示了人性的善良和社会的美好,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给我们的社会注入了清新正能量。

2023年感动中国观后感 13篇

2023年感动中国观后感 13篇

2023年感动中国观后感 13篇感动中国观后感篇1我认真地观看了感动中国颁奖盛典,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一次次地让我们热泪盈眶,我的心也久久难以平息。

我不禁地问:“我们应该要做怎样的人呢?”我们要做一个有爱心的人,爱的表达方式各种各样,可以像刘盛兰爷爷那样崇仁厚德;可以像段爱平奶奶那样乐于助人,奉献青春;可以像胡佩兰奶奶那样生命不息,奉献不止;可以像格桑德尼老师那样扎根基层,浇铸祖国的未来。

我们要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像黄旭华爷爷那样舍家卫国,为核潜艇事业默默工作,誓言无声。

像陈俊贵爷爷那样义薄云天,心比金坚。

我们要做一个有恒心的人,像沈克泉、沈昌健父子一样,不达到目的,绝不罢休,为实现心中的梦想努力奋斗。

感动你我,感动中国!感动中国观后感篇2有一种力量,不求惊天动地,却足以令人震撼,叫感动。

——题记其中于敏很让我感动,他是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89岁,核物理学家,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

于敏一生只有两次公开露面,一次是1999年,国家为两弹一星元勋授奖,另外一次是1月9日,国家科技奖颁奖,于敏成为最高科技奖的唯一获得者。

感动中国给他的颁奖词是:离乱中寻觅一张安静的书桌,未曾向洋已经砺就了锋锷。

受命之日,寝不安席,当年吴钩,申城淬火,十月出塞,大器初成。

一句嘱托,许下了一生;一声巨响,惊诧了世界;一个名字,荡涤了人心。

看过《感动中国》之后,我的内心仿佛收到了神圣的洗礼,在感动于眼泪的背后,我收获的不仅是这些文字上的,更多的是内心中无法言语的那份震撼与动容。

感动中国观后感篇330公里漫长的上班路上,总让人看见一道靓丽的风景,这就是陈斌强叔叔用一条藏青色的布条把母亲绑在自己身上,然后每天骑着电动车带她上班去,这是一种对母亲不离不弃的孝爱。

反观自己,动不动对妈妈、外婆发脾气,大吵大闹的坏习惯感到无地自容,从那一刻起,我要改变自己对长辈对的态度,多点体谅长辈的感受,做爸妈心中的好孩子。

在旁人眼里,何玥一直是个品德兼优有爱心的好孩子,正含苞待放的大好年华里,年仅12岁的何玥却患上了高度恶性小脑胶质瘤,当听说自己还有三个月生命时,她决定将自己的.器官捐献给有需要的人,这是一种无私奉献的爱。

《感动中国》观后感

《感动中国》观后感

《感动中国》观后感《感动中国》观后感(精选12篇)读完某一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

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感动中国》观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感动中国》观后感篇1白岩松说,《感动中国》评选委员会给予王锋的颁奖词是:面对一千度的烈焰,没有犹豫,没有退缩,用生命助人火海逃生。

小巷中带血的脚印,刻下你的无私和无畏。

高贵的灵魂浴火涅磐,在人们的心中永生此时,两个小学生走上前台,通过潘品向王锋颁奖,鲜花。

观众席上再次响起长时间掌声。

现场观看的方城县委书记褚清黎再次被王锋的精神感动的热泪盈眶,褚清黎告诉记者:第一次冲入火海救出了妻子和孩子,这是亲情使然,第二次冲入火海救出自己的学生和老师这是责任使然,第三次冒着生命冲入火海救出邻居,这是人性。

《感动中国》观后感篇2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有付出也有收获,在世界上有许多人都会付出很多,都让我们非常感动,星期五,班队课上,老师给我们看了《感动中国颁奖典礼》,里面许多人物所做的事,都让我们很感动。

第一个人是一位老人,他身患重病,但他却为国家着想,生病他还坚持起来工作,病情恶化,要动手术时,他拒绝了动手术,还想着他自己没有完成的工作。

到后来,他实在坚持不下去了,终于答应去床上休息一下,到了晚上,他在老伴的呼唤中去世了。

还有一位是中学老师,他的父亲过早去世,他的母亲抚养他们兄弟姐妹三个成才,或许是因为压力太大,他的母亲过早地患上了老年痴呆症,生活不能自理。

为了照顾好母亲,他每天用母亲以前背他们兄弟姐妹成长的绑带,把他自己和母亲紧紧地系在一起,带着母亲一起去上班,帮助母亲洗脚,剪指甲、喂饭、穿衣、大小便等等。

感动中国的人,也许有千千万万,他们的行为感动着我,我们要向他们多学习,去帮助别人。

《感动中国》观后感篇3我从《感动中国》这本书里知道了中国有许多令人感到的事迹,也了解了许多英雄人物,像张海迪、陈晓兰、孟祥斌等。

《感动中国》观后感(精选15篇)

《感动中国》观后感(精选15篇)

《感动中国》观后感(精选15篇)《感动中国》观后感1很早之前就接触到了感动中国,记得那时候主要是为了写作文总在背每年的感动中国人物素材,整个中学时代同学们们的作文中随处可见感动中国人物,但很少真正去了解、真正去感悟过感动中国,后来渐渐长大,终于开始坐在电视机前观看每年的感动中国,开始走进他们的故事,每一次总会热泪盈眶。

感动中国在这片土地上已经走过了12个年头,这十多年来,无数平凡却又高贵感人的故事被搬上荧幕,一位位普通却又无比伟大的人被众人所熟知,无论是赤诚报国、为民奔走、舍身救人的大爱,还是忠贞不离、反哺赡母的小爱,不论是伟大地惊天地泣鬼神,还是平凡的不足为道,人间真情、世间大爱,总会触动我们的心弦。

每年的感动中国中,总会有一位献身祖国国防事业鞠躬尽瘁的军人,一位为民奔波甘于奉献的焦裕禄一般的人民公仆,一位至忠至孝对亲人不离不弃的普通人,一位献身救人托起他人生命曙光的平凡英雄…无论身居高位,还是来自基层,伟大还是平凡,感动不分贵贱,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优秀传统,用他们的执着诠释着爱的含义,感谢他们,让我们感受到这个社会的正能量,在这个不是物欲横流、不那么美好的社会里,让我们看到希望,感动你我,感动中国,这世界有爱就有力量!《感动中国》观后感2一抹真情,带来感动;一份思念,传递关怀;一份温暖,捧出赤诚;一份坚强,凝聚力量。

平凡中的伟大,草根中的感动。

20__年的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就像一抹阳光透过生活射入生命,在每次呼吸间烙上它最深的痕迹。

在心头跃动的,是灵魂的音乐,是生命的音符。

刘伟,一个失去了双臂但却充满了梦想的人。

上天不让他自由飞翔,他就给自己插上隐形的翅膀。

于是,汗水托起了他的身形,坚忍成就了他的力量。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他在残疾人游泳锦标赛上夺得两金一银。

然而,与命运的抗争并没有到此为止。

疾病缚束了他游泳的梦想,却缚束不住他拼搏的心。

他开始练习用脚弹钢琴,并最终在维也纳金色大厅里留下了那不朽的旋律。

2023年《感动中国》观后感14篇

2023年《感动中国》观后感14篇

2023年《感动中国》观后感14篇《感动中国》观后感篇1今天看了《感动中国》,我的感受我只想用一个词语来表示—那就是感动。

在《感动中国》上,获奖的有医生,有老师,有军人... ...虽然他们都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奉献,可是,他们也是普通人中那普通的一个,正是因为他们的普通与平凡,做出的事情才会显的那么的不平凡,他们就象星空中璀璨的星星一样明亮,耀眼。

看了《感动中国》之后,每个人都已经泪流满面,他给我们的也许不仅仅是感动,更多的是深思。

他让我更加坚信了,这个世界上的确是有很多很多好人的,虽然从电视上从网上看到过一些犯错误的人,可是我相信,他们的内心深处仍然是纯洁的,如果有一个人及时的去开导,去和他们沟通,他们会重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犯错误,所以,我们不能就全盘否定那些曾经犯错误的人,也许,那些所谓的坏人也曾经救过一个落水儿童,也拾金不昧,所以,我认为世界上有好人,没有纯粹的坏人。

每个人生来都是一样的,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只要我们时刻怀着一颗纯洁,感恩的心,即使我们做的好事没有被别人所知道,也没有象感动中国上的那么伟大,可是我们的内心的到了一种升华,我们有了更高的道德修养,我们会为自己的所做所为而自豪与骄傲,即使那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即使是公交车上的让座,即使是搀扶老人过马路。

然而,在我们的成长历程中,我们会遇到很多很多的困难,不管是学习上的,还是还是生活上的,从《感动中国》上我学到了坚强。

要坚强,更好的生活,即使我们在某些方面不是成功人,可是,重要的是,在生活上,我们要成为一个巨人。

为了那些关心和爱我们的人,我们应该更好的活着,我们生活的好与否也就是他们的幸福与否。

想想那些不能上学的孩子,想想那些失去亲人的孩子,再想想那些连一顿饭都吃不上的家庭,难道我们不是幸福的么,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我们需要适度的满足感,否则,我们有的就抱怨。

《感动中国》观后感篇2有一种感动,让我们心潮澎湃;有一种感动,让我们为之鼓掌喝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动xx》观后感影评12篇《感动XX》观后感1三月的到来,春天的到来。

在3 月1 日的晚上,我们大家一起观看了《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

虽然之前的几年也会观看节目,但这一次与工作室的孩子们一起看,也有很多新的感受,看得也很认真,大家也都在拿着本子和笔一边看一边记。

在节目中看到,颁奖典礼的现场宽阔大气,背景是以每位感动中国人物的不同事迹的油画为底衬,更是体现了颁奖典礼的庄严。

在观看节目中,我也了解到了十一位伟大无私的感动中国人物——“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情”,卢永根老校长曾担任华南农业大学校长,任职期间资助在校的贫困困难教师和学生,年担任中科院院士,研究水稻遗传学,解决了很多人的粮食问题。

在卢永根患病之后,老教授夫妻二人共同决定将生前存下的八百八十万存款全部捐到华南农业大学,用于帮助贫困困难的教师和学生。

并且卢永根夫妻二人在生前奉献于国家,奉献教育。

在死后也打算捐献遗体,奉献医学。

更让我为之动容的是短片中展示的卢永根的家中,非常朴素。

几十年的老校长,家中几乎沒有一件像样的家具,款式也都是几十年前的样子。

家具物品能修就修,能补就补。

再想到他的奉献与成就,我不得不赞叹于老校长的无私和大爱。

从卢永根校长的身上,我学到了我们要尽自己所能帮助别人,不求回报。

也要知道不追求生活上的舒适享受,发扬勤俭朴素的品质。

“乡心永无限,芳德永馀芳”,卓嘎和央宗是生活在西藏边疆一个小地方玉麦乡的姐妹二人,上个世纪当地人都向内地搬迁,但卓嘎和央宗的老父亲决意不搬,因为老父亲说:人走了,国家就少了人守卫这块边疆的土地了。

因此,卓嘎一家五十年放牧巡边,一直按照老阿爸桑杰曲巴的做法在沿途的树枝上挂上亲手缝制的五星红旗,在这几十年中,他们日复一日的放牧、巡边、挂国旗,顶住了印度边境来的当地人的威胁,忍住了家人死于冰雪之中的悲痛,才守住了中国的边境线,没有丢掉一寸国土。

在老阿爸桑杰曲巴去世后,姐妹二人懂得了阿爸守边的用心,一直守在边疆,在节目中有一句评价“玉麦很大,大过了一些国家的面积,玉麦也很小,小到了一家人三十二年的生活区域”。

在颁奖的现场,姐妹二人还唱起了她们在巡边唱的歌,相信老阿爸的在天之灵,一定能够听到,也能感到后人对他们一家的敬意,我向他们致敬,从卓嘎和央宗的身上,我学到的是对国家的热爱,以及作为中国人的荣耀和自豪,无私的奉献,无言的爱国。

“密林多暗香,清风送余香”,王珏,也是农民的儿子兰小草。

在年月7 日开始就以兰小草的名义匿名向温州晚报捐款,并且许下心语心愿要连续三十三年,每年捐款两万元,帮助贫困家庭。

就这样连续十五年的捐款,几乎每年都及时到来,人们在赞扬兰小草的善举同时,也在追问兰小草究竟是谁?直到年王珏患上了肝硬化,兰小草的身份才对外公布于社会,其实他是一名普通的乡村医生,一直在基层工作。

在采访中,村里的老人都赞叹他是好人,义务为老人看病,关心孤寡老人。

但也就是这样一位平凡,质朴的老好人,以兰小草的名义捐款十五年,累计三十万元。

在他患肝硬化之后,为了省钱不去大医院检查,最后离开了人世。

在他的葬礼上,人们都自发来送行。

在颁奖典礼现场,他的儿子也唱出了一首父亲经常唱的歌,没有花香,没有雨露,我是一颗普通的小草•…小草,正如他一样,默默无闻,无私付出。

兰小草的形象在我心中扎根,我也会如她一样,无私奉献,不求回报。

颁奖典礼还有许多的感人事迹,都正是我们需要学习的,我想,我们可能还做不到这样的无私,这样的奉献,但只要做好自己当下该做的,做好人,做一名优秀青少年,就是现在该做的。

生命因爱而来,世界因爱而存在。

《感动XX》观后感2年3 月1 日,感动中国为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XX。

杨科璋是一名消防队员,他参军五年,参与灭火两百多次,救人一百六十余名。

在他最后一次灭火时,他不幸牺牲了。

在杨科璋最后一次灭火时,有一户人家因被烈火浓烟所困,难以逃离。

当杨科璋到达屋内,屋内最小的婴儿已经昏迷了,他二话不说决定带小婴儿先进行撤离,当队员们扑灭大火,救出被困人员后,却看不到提前撤离的杨科璋和婴儿。

在队员们的仔细寻找下,在一个破损的电梯井道底下找到了杨科璋,此时的杨科璋依旧是抱着婴儿,仰面跌落在井底,只是他起不来了,婴儿却只有些皮外伤,很幸运地活了下来。

但杨科璋却牺牲了,经调查那个电梯通道是由居民改建的,只有一米见方,一个成年男子只要张开双手就能撑住,但杨科璋为了救婴儿他没有那么做,直到坠落井底仍将婴儿抱在怀中,所以他牺牲了。

杨科璋用自己的生命挽救了女婴的生命,他的事迹令我们为之感动,值得我们学习。

《感动XX》观后感3兰小草的精神和事迹令我感动。

他的一生很有价值,因为它在生活和工作中,他并不是为自己的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努力工作,他是为了祖国,为了让祖国更强大,更坚固而工作,为了身边的人生活得更好而工作。

兰小草每年都要捐款两万元,而且从不留名,兰小草并不富裕,他在捐款的时候一定也觉得有些吃力,但是他想到捐出一份爱心,就可以帮助更多的需要帮助的人,人民可以更加的幸福一些,他便坚定地捐了出去,它有一种伟大的国家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精神。

杨科璋的精神和事迹也令我感动,他短暂的一生很有价值,因为他身为一名消防员,哪里着火,人们慌忙的往外跑,但是他必须往人们的反方向跑去救火。

消防员基本任务就是救火,他可以奋不顾身地冒着生命危险冲进大火中救人,他想到的是职责和使命,一定要尽全力地去挽救更多的人的生命,不幸的是他在救人的过程中壮烈牺牲了,可是他那舍己为人,视死如归的精神永远留了下来,永远值得人们去学习和传承。

《感动XX》观后感4这一届的《感动中国》讲述了十一位身份不同,但事迹足以感天动地的人和他们的故事。

其中令我最为之震撼的还是岁就英年早逝的消防战士杨科璋。

在一次救火行动中,他冒着生命危险,在浓烟滚滚的火场中抱出一个女婴,却因烟雾太大而一失足掉进了深约五米的电梯井中。

后期的调查表明,其实杨科璋只要张开双臂就能抓住电梯井两旁的钢筋,但是他并没有这样做,而是用自己的双手紧紧抱住孩子,用自己的身体减少落地时的冲击力,救下了幼小的生命,而自己却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我感觉就是一个正常人,条件反射也会自然地把手臂张开,然后去支撑自己的身体,但他没有,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放弃了保全自己,双手紧紧地保护住小女孩儿脆弱的身躯,我不是他,我不会知道他当时想的是什么。

但我知道人都怕死,而他只是咬了咬牙而已,虽然他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消防员,但他的所作所为,人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的事迹感动了中国,他的名字被人们永远铭记。

xx 归厚土,浩然天地秋!《感动xx》观后感5卢永根教授为社会捐出八百八十多万元的事令我印象深刻,他死后还将遗体贡献给医学事业,人们常说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但有的人即使无意义地挥霍钱财也不愿意为社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而卢教授将自己的一生贡献给了祖国,他说祖国培育了他,他就要回报祖国。

杨科璋是一名消防员,他二十八岁那年冲入火海救人,当他抱住小女孩冲出火海的时候,由于浓浓的烟雾,他没有看清楚前方的路,失足掉进约五米多高的电梯井里。

在掉下去的时候,他完全可以双手撑住两边保护自己的生命,但那样的话小女孩就可能会身亡,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做出了选择,不松手。

最后小女孩保住了性命,杨科璋壮烈牺牲,在那种危急的情况下,他选择了救小女孩的命,而不是他自己。

他为人民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我认为这需要巨大的勇气,让人钦佩!也许有的人说这样做不值,但它代表的是一种奉献的精神,他用他伟大的举动告诉我什么叫负责任。

卢永根和杨科璋都是平凡的人,他们用不平凡的行动向我诠释了什么叫奉献,让我明白了还有种爱叫大爱,时刻提醒着我向他们学习。

《感动中国》观后感6我们观看了《感动中国》,其中有许多平凡而伟大的人物的事迹需要我们去学习,他们身上有许多好的地方值得我们赞扬。

看完这一期的《感动中国》其中有两个故事令我印象很深,第一个就是那个消防员杨科璋,他参加过许多次消防救援任务,然而在最后一次救援任务中为了保护一个婴儿,于年5月3日1点分牺牲,享年岁,其实他在怀抱从火海中救出的女婴,一脚踩空从电梯井掉下去的时候,只要张开双手双脚是可以卡在那里的,但他为了保护那个婴儿,没有那么做,直到坠落井底还将女婴抱在怀中仰面跌到地面,他去世了,而女婴却安然无恙。

他舍己为人的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为了救人而牺牲自己,也算是一种敬业的表现。

第二个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对夫妻:谢芳和谢海华。

谢芳在一次事件中因与歹徒搏斗,被刺数刀。

而复员回来的谢海华却爱上了这个女英雄,尽管谢芳有严重的后遗症,但自结婚以来,年里谢海华每天早起为谢芳穿衣、做饭、每天照顾谢芳,不离不弃。

xx 说了一句话:“我只勇敢了一次,他却勇敢了一辈子”,这才是爱情应该有的样子。

《感动中国》中还有许多令人敬佩的人物,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精神做好自已的本职,成为高尚的人。

《感动xx》观后感7悠悠的历史长河,见证我中华自破碎的瓦砾到金碧辉煌的高楼。

一路上的艰辛,在咿呀呀的唱腔中,昂立在世界之巅。

是怎样的力量挺起了我中华民族的脊梁?是谁在华夏之家中满人性的逃离? 正是那些用行动甚至用生命书写历史的栋梁——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卢永根教授高龄,用了大半个辈子奋斗在科研前线,一身质朴,在生命垂暮之际,捐巨额于母校,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他的人生是红色的人生,闪耀着的是金色的光辉。

黄大年教授,少时便写下“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学成之后在祖国需要他时,挺身而出。

年,他透支自己的生命点燃中国科技领域的光芒,他不恋那康桥的水草,甘做祖国的孺子牛,功德显群英,他是永不熄灭的蜡烛。

知识成就了他们,他们反哺着祖国。

不久的将来将是我们的一代,我泱泱中华需要我们,所以我们更需要用知识充实自己,在历史的舞台上更璀璨,更夺目。

浩然正气是中华的气魄,行动更是我中华民族践行美德的方式。

廖俊波作为副市长,用尽所有的时间为故乡谋发展,奔波劳碌,逝世的当天仍然伫立在工作的前线,谁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把谁装在心里,那一天诺大的灵堂里无不充斥着人们痛哭的声音。

英雄归厚土,浩然天地存。

你是建设的樵夫,是未来的寻路人。

刘锐,空军飞行员,驾驶祖国的战神扫尽研究上的盲点,身先士卒的是他,脱翎换羽也是他。

矫健的为国仗剑,为中国更添上一抹太平洋的蓝。

他们诠释着中华多年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精粹,他们是祖国建设的引路人,更是我们的榜样,为中国之崛起而读书! 再现那太平盛世。

少年强则国强,未来中华的百花园。

希望每一个都能成为艳丽而又多彩的一束。

《感动xx》观后感8《感动XX》观后感《感动中国》每年从社会各行各业推选出十位人物,他们的事迹震撼人心,令人感动,他们温暖着中国,感动着中国。

那年的人物又会是谁呢?“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的卢永根; “芳兰生贵里,山河澄正气”的廖俊波; “英雄归厚土,浩然天地秋”的杨科璋; “乡心下无限,凤德咏馀芬”的卓嘎和央宗; “倚天持报国,关山万里程”的刘锐; “一心中国梦,功德冠群英”的黄大年;“一汲清泠水,高风味有馀”的黄大发; “寸心言不尽,冰壶万镂丝”的谢海华;最后向“高志局四海,万载垂清风”的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致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