椭圆及其标准方程1
课件1:3.1.1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且m≠n).
(3)找关系:依据已知条件,建立关于a,b,c或m,n的方程组. (4)得方程:解方程组,将a,b,c或m,n代入所设方程即为所求. 提醒:焦点所在坐标轴不同,其标准方程的形式也不同.
习练·破
已知方程
x2 m2
y2 m2
=1表示焦点在x轴上的椭圆,
则m的取值范围是 ( )
A.m>2或m<-1
设|PF1|=m,|PF2|=n,则m+n=6①,
由余弦定理得,cos∠PF1F2=
m2 16 n2 2m 4
1 2
,
即m2-n2-4m+16=0②,
由①②解得m= 5,n 7 ,
2
2
故△PF1F2的面积是
1 2
m
|
F1F2
|
sin
60
1 2
5 2
4
3 5 3. 22
【答案】D
类题·通 1.椭圆定义的应用 (1)实现椭圆上的点与两个焦点连线长度之间的相互转化. (2)将椭圆上的点与两焦点连线的和看成一个整体, 求解定值问题.
3.1.1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必备知识·素养奠基
1.椭圆的定义 (1)文字语言:平面内与两个定点F1,F2的距离的和等于_常__数__ (大于|F1F2|)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这两个定点叫做椭圆的焦点, 两焦点间的距离叫做椭圆的焦距. (2)集合语言:P={M||MF1|+|MF2|=2a,2a>|F1F2|}.
36 27
课堂检测·素养达标
1.方程 x 22 y2 x 22 y2 =10化简的结果是 ()
A. x2 y2 1 25 16
x2 C.
y2
1
数学第三章1.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课件(北师大版选修2-1)

(2)由于椭圆的焦点在 y 轴上, ∴设它的标准方程 为ya22+xb22= 1(a>b>0).
由于椭圆经过点 (0, 2)和 (1, 0),
∴
a42+b02= a02+b12=
11, ,∴ab22= =
4, 1.
故所求椭圆的标准 方程为y2+ x2= 1. 4
【名师点评】 本例中的解法体现了求椭圆 方程的一般方法,通过“定位”与“定量” 两个过程可求得所求椭圆的方程.
93
法二:由已知,设椭圆的方程是 Ax2+By2=1
(A>0, B>0, A≠ B),
故6A+B=1, ⇒ 3A+2B=1,
A=1, 9
B= 1, 3
即所求的椭圆的标 准方程是x2 +y2 = 1. 93
椭圆定义及标准方程的应用
已知椭例圆2的焦点是F1(-1,0),F2(1,0), P为椭圆上一点,且|F1F2|是|PF1|和|PF2|的等 差中项. (1)求椭圆的方程; (2)若点P在第二象限,且∠PF1F2=120°,求 △PF1F2的面积.
第三章 圆锥曲线与方程
•§1 椭 圆 •1.1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学习导航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重点:椭圆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 难点: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
新知初探思维启动
1.椭圆的定义 (1)椭圆的定义 平面内到两个定点F1,F2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 (大于|F1F2|)的点的集合叫作椭圆. 这两个定点F1,F2叫作椭圆的焦点,两个焦点 F1,F2间的距离叫作椭圆的焦距.
25 16
4.若方程xa22-ya2=1 表示焦点在 y 轴上的椭圆, 则 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解析:∵a2>0,xa22-ya2=1 即xa22+-y2a=1, ∴-a>a2,-1<a<0.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A.5
B.8
C.3或5
D.3
x2 y 2 3.已知 F1、F2 是椭圆 25 49 1 的两个焦点,过 F 的直 1 线与椭圆交于A、B两点,则 ABF2 的周长是 ( )
A. 8 6 B.20 C.24 D.28 4.方程 Ax 2 By 2 1 什么时候表示椭圆?什么时候表示 焦点在x轴上的椭圆?什么时候表示焦点在y轴上的椭圆?
椭圆实物图
椭 圆 相 框
椭圆双层茶几
椭圆形钻戒
动画演示
椭圆的画法
通过试验形成概念
椭圆定义:
平面内与两定点 F 1、F2 的距离的和等于 常数(大于 F1F2 )的点的轨迹是椭圆。
王新敞
奎屯 新疆
这两个定点叫做椭圆的焦点,两焦点
间的距离叫做椭圆的焦距.
2、椭圆的标准方程
椭圆的焦距为2c(c>0),M与F1、F2的距离的和为2a 怎样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呢?
【关系】
c2 a2 b2
b 2x 2 a2 y 2 a2b 2
a c
2
2
0
x y2 2 1(a b 0) 2 a b
y
x y 2 1 (a b 0) 2 a b
它表示: (1)椭圆的焦点在x轴上 (2)焦点是F1(-C,0),F2(C,0) (3)C2= a2 - b2
F1
2
2
这里c 2 a 2 b2
y
F2 M O F1
焦点F1 (0,c ), F2 (0, c )
x
y x 2 1(a b 0) 2 a b
2
2
这里c a b
2 2
2
y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26张PPT)高二上学期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椭圆的两种标准方程中,总是 a>b>0. 所以哪个项的分母大,焦点就在那个轴上;反过来,焦点在哪个轴上,相应的那个项的分母就越大.
b2 = a2 –c2
x
y
o
归纳总结,方程特征
(2a>2c)
极速练习
焦点坐标为:
焦距等于______
课堂整理——解决问题
P( x , y )
设 P( x,y )是椭圆上任意一点
设F1F=2c,则有F1(-c,0)、F2(c,0)
椭圆上的点满足PF1+PF2为定值,设为2a,则2a>2c
O
b2x2+a2y2=a2b2
探究:如何建立椭圆的方程?
数学求简求美意识
合作探究——推导方程
化简方法2
焦半径
合作探究——推导方程
情境导入
——生活中的椭圆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明确目标——整体把握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复习回顾,引入新知
圆是如何绘制的?如何精确的绘制椭圆呢?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1)取一条细绳(2)把它的两端固定在板上的两个定点F1、F2(3)用铅笔尖(M)把细绳拉紧,在板上慢慢移动看看画出的图形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手中的画板,绳子和笔尝试绘制椭圆
18
课时小结
课堂整理——解决问题
一、椭圆定义:
注明:①若2a=2c,则轨迹为线段; ②若2a<2c,则点的轨迹不存在 二、椭圆的标准方程 焦点在x轴上时,
焦点在y轴上时,
三、椭圆方程的求法:定义法、待定系数法
作业布置
一.课本P52、1、2、4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教材版本:北师大版 学 科:数学 年 级:高二年级 学 期:上
3.1.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的值为( )
A.1
B.2 C.3 D.4
【答案】B
【解析】因为椭圆 x2
9
y2
1 ,所以 a 3 ,设椭圆的另一个焦点为 F2 ,则
AF2
2a 2 6 2 4 ,
而 OB 是△AF1F2 的中位线,所以 OB
AF2 2
2.
故选:B.
2.已知椭圆
x2 a2
y2 b2
1(a
b
0) ,M
4.椭圆 x2 y2 1的焦距为(
)
10 2
A. 4 2
B. 4 3
C. 2 2
D. 2 3
【答案】A
【解析】在椭圆 x2 y2 1 中, a 10 ,b 10 2
因此,椭圆 x2 y2 1的焦距为 2c 4 2 . 10 2
2 ,则c
a2 b2 2 2 ,
故选:A.
5.已知椭圆 x2 y2 1 的焦点在 x 轴上,焦距为 4,则 m 等于( )
又焦距为 4, 2m 12 2 ,得 m 8 . 故选: A .
6.设
F1
,F2
是椭圆
x2 16
y2 4
1 的左右焦点,过 F1 的直线l
交椭圆于 A
,B 两点,则 AF2
BF2
的最大值为( )
A.14
B.13
C.12
D.10
【答案】A
【解析】因为 AF1 AF2 BF1 BF2 4a 16,所以 AB AF2 BF2 16 ,
(2)注意事项:将定义中的常数记为 2a,则 当 2a> |F1F2|时,点的轨迹是椭圆. 当 2a=|F1F2|时,点的轨迹是线段 F1F2 当 2a<|F1F2|时,点的轨迹不存在.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1

| MF1 | | MF2 || F1F2 |
• F 1 • F 2
M
M的轨迹是线段F1F2 无轨迹
| MF1 | | MF2 || F1F2 | | MF1 | | MF2 || F1F2 |
M的轨迹是椭圆
变式题组二
1.如果方程x2 +ky 2 =1表示焦点在y轴上的椭圆, 那么实数k的取值范围是( ) (A)(0,+¥ ) (B)(0,2) (C)(1,+¥ ) (D)(0,1) x2 y 2 2.椭圆 + =1的焦距是2,则实数m的值是( m 4 (A)5 (B)8 (C)3或5 (D)3 x2 y 2 3.已知F1、F2是椭圆 + = 1的两个焦点,过 25 49 F1的直线与椭圆交于A、B两点,则D ABF2的 周长为( (A)8 6 ) (B)20 (C)24 (D)28 )
§2.1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一)
小实验:取一条定长的细绳 实验1:把它的两端都固定在同一点处,套上笔,拉紧绳子, 移动笔尖,这时笔尖(动点)画出的轨迹是什么? 圆
定义:平面内与定点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轨迹)叫做圆.
定点 —— 圆心;定长 —— 半径. 标准方程:(x-a)2+(y-b)2=r2
实验2:现把细绳的两端拉开一段距离,分别固定在两个点上, 套上笔,拉紧绳子,移动笔尖,画出的轨迹又是什么?动手 看看?
F1
2. 椭圆的标准方程 y
F1 O F2
y
F1
x
O F2
x
x2 y2 2 1 2 a b
y2 x2 2 1 2 a b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一)1

b a c 5 4 9
2 2 2 2 2
x y 1 ∴ 所求的椭圆的标准方程为 25 9
2
2
教材例1 求适合下列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2)两个焦点的坐标分别是(0,-2)、(0,2), 并且椭圆经过点 3 , 5
2 2
解:∵ 椭圆的焦点在y轴上,
教材例2 :
2c=6, 2a=16-6=10,c=3,a=5, b a c 5 3 16. 但当点A在直线BC上,即y=0时,A、B、C三点不能 构成三角形,所以点 A的轨迹方程是: 2 2
2 2 2 2 2
x y 1. ( y 0). 25 16
教材例3: 如图,已知一个圆的圆心为坐标原点,
所以 ( x c) 2 y 2 2a ( x c) 2 y 2 两边平方得 : ( x c) 2 y 2 4a 2 4a ( x c) 2 y 2 ( x c) 2 y 2 即 : a 2 cx a ( x c) 2 y 2
2 2
y x ∴ 所求的椭圆的标准方程为 1 10 6
b a c 10 4 6 2 2
2
已知B、C是两个定点,|BC|=6, 且△ABC的周长等于16,求顶点A的轨迹方程。 分析:在解析几何里,求符合某种条件的点的轨 迹方程,要建立适当的坐标系。为选择适当的坐标系, 常常需要画出草图。 经画图分析,点A的轨迹是椭圆。 Y 解:建立如图坐标系,使 A x轴经过点B、C,原点O与 BC的中点重合。 O C X |BC|=6 ,|AB|+|AC|=16-6=10, B 所以点A的轨迹是椭圆,
教材例1 求适合下列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椭圆标准方程1-PPT课件

F2(0,c)
[3]c2= a2 - b2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 进 8
比较:
x y 2 1( a b 0 ) 2 a b
y x 1 ( a b 0 ) 2 2 a b
焦点在分母大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 的那个轴上 进
2 2
y
M
2
2
F1
0 y F2
F2
2 10
a 10
2 2
Hale Waihona Puke 12又∵c=2∴b2=a2-c2=10-4=6
y x 1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 故所求椭圆的标准方程为: 10 6 进
求椭圆标准方程的解题步骤:
(1)确定焦点的位置; (2)设出椭圆的标准方程;
(3)用待定系数法确定a、b 的值,写出椭圆的标准方程.
x y 1 故所求椭圆的标准方程为: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 25 9 进
2
2
11
练习[二]
[五]定义应用
写出适合下列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2)两个焦点的坐标分别是(0,-2)、(0,2), 并且椭圆经过点(-1.5,2.5). y2 x2 (2)解:依题意,可设椭圆方程为: 2 2 1 (ab0 ) a b 3 3 2 5 2 2 5 2 2 a ( ) ( 2 ) ( ) ( 2 ) 2 2 2 2
2
2
2
2
⑵
⑶
练习[二]
[五]定义应用
写出适合下列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1)两个焦点的坐标分别是(-4,0)、(4,0), 椭圆上一点P到两焦点的距离的和等于10;
(2)两个焦点的坐标分别是(0,-2)、(0,2), 并且椭圆经过点(-1.5,2.5). 2 x y2 (1)解:依题意,可设椭圆方程为: 2 2 1 (ab0 ) a b ∵2a=10,∴a=5,又∵c=4 ∴b2=a2-c2=52-42=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1
教学目标
1.掌握椭圆的定义,掌握椭圆标准方程的两种形式及其推导过程;
2.能根据条件确定椭圆的标准方程,掌握使用待定系数法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3.通过对椭圆概念的引入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水平和探索水平;
4.通过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方法,并渗透数形结合和等价转化的思想方法,提升使用坐标法解决几何问题的水平;
5.通过让学生大胆探索椭圆的定义和标准方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2.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是椭圆的定义及椭圆标准方程的两种形式.难点是椭圆标准方程的建立和推导.关键是掌握建立坐标系与根式化简的方法.椭圆及其标准方程这个节教材整体来看是两大块内容:一是椭圆的定义;二是椭圆的标准方程.椭圆是圆锥曲线这个章所要研究的三种圆锥曲线中首先遇到的,所以教材把对椭圆的研究放在了重点,在双曲线和抛物线的教学中巩固和应用.先讲椭圆也与第七章的圆的方程衔接自然.学好椭圆对于学生学好圆锥曲线是非常重要的.
(1)对于椭圆的定义的理解,要抓住椭圆上的点所要满足的条件,即椭圆上点的几何性质,能够对比圆的定义来理解.
另外要注意到定义中对“常数”的限定即常数要大于.这样规定是为了避免出现两种特殊情况,即:“当常数等于时轨迹是一条线段;当常数小于时无轨迹”.这样有利于集中精力进一步研究椭圆的标准方程和几何性质.但讲解椭圆的定义时注意不要忽略这两种特殊情况,以保证对椭圆定义的准确性.
(2)根据椭圆的定义求标准方程,应注意下面几点:
①曲线的方程依赖于坐标系,建立适当的坐标系,是求曲线方程首先应该注意的地方.应让学生观察椭圆的图形或根据椭圆的定义实行推理,发现椭圆有两条互相垂直的对称轴,以这两条对称轴作为坐标系的两轴,不但能够使方程的推导过程变得简单,而且也能够使最终得出的方程形式整齐和简洁.
②设椭圆的焦距为,椭圆上任一点到两个焦点的距离为,令,这些措施,都是为了简化推导过程和最后得到的方程形式整齐、简洁,要让学生认真领会.
③在方程的推导过程中遇到了无理方程的化简,这既是我们今后在求轨迹方程时经常遇到的问题,又是学生的难点.要注意说明这类方程的化简方法:①方程中只有一个根式时,需将它单独留在方程的一侧,把其他项移至另一侧;②方程中有两个根式时,需将它们分别放在方程的两侧,并使其中一侧只有一项.
④教科书上对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实际上只给出了“椭圆上点的坐标都适合方程“而没有证明,”方程
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椭圆上”.这实际上是方程的同解变形问题,难度较大,对同学们不作要求.
(3)两种标准方程的椭圆异同点
中心在原点、焦点分别在轴上,轴上的椭圆标准方程分别为:,.它们的相同点是:形状相同、大小相同,都有,.不同点是:两种椭圆相对于坐标系的位置不同,它们的焦点坐标也不同.
椭圆的焦点在轴上标准方程中项的分母较大;
椭圆的焦点在轴上标准方程中项的分母较大.
另外,形如中,只要,,同号,就是椭圆方程,它能够化为.
(4)教科书上通过例3介绍了另一种求轨迹方程的常用方法——中间变量法.例3有三个作用:第一是教给学生利用中间变量求点的轨迹的方法;第二是向学生说明,如果求得的点的轨迹的方程形式与椭圆的标准方程相同,那么这个轨迹是椭圆;第三是使学生知道,一个圆按某一个方向作伸缩变换能够得到椭圆.
教法建议
(1)使学生了解圆锥曲线在生产和科学技术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激发学生学习圆锥曲线的兴趣,体会圆锥曲线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可由实际问题引入,从中提出圆锥曲线要研究的问题,使学生对所要研究的内容心中有数,如书中所给的例子,还能够启发学生寻找身边与圆锥曲线相关的例子。
例如,我们生活的地球每时每刻都在环绕太阳的轨道——椭圆上运行,太阳系的其他行星也如此,太阳则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如果这些行星运动的速度增大到某种水准,它们就会沿抛物线或双曲线运行.人类发射人造地球卫星或人造行星就要遵循这个原理.相对于一个物体,按万有引力定律受它吸引的另一个物体的运动,不可能有任何其他的轨道.因而,圆锥曲线在这种意义上讲,它构成了我们宇宙的基本形式,另外,工厂通气塔的外形线、探照灯反光镜的轴截面曲线,都和圆锥曲线相关,圆锥曲线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是极大的.
(2)安排学生课下切割圆锥形的事物,使学生了解圆锥曲线名称的来历
为了让学生了解圆锥曲线名称的来历,但为了节约课堂时间,教学时应安排让学生课后亲自动手切割圆锥形的萝卜、胶泥等,以加深对圆锥曲线的理解.
(3)对椭圆的定义的引入,要注意借助于直观、形象的模型或教具,让学生从感性理解入手,逐步上升到理性理解,形成准确的概念。
教师可从太阳、地球、人造地球卫星的运行轨道,谈到圆萝卜的切片、阳光下圆盘在地面上的影子等等,让学生先对椭圆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教师可事先准备好一根细线及两根钉子,在给出椭圆在数学上的严格定义之前,教师先在黑板上取两个定点(两定点之间的距离小于细线的长度),再让两名学生按教师的要求在黑板上画一个椭圆。
画好后,教师再在黑板上取两个定点(两定点之间的距离大于细线的长度),然后再请刚才两名学生按同样的要求作图。
学生通过观察两次作图的过程,总结出经验和教训,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自己得出椭圆的严格的定义。
这样,学生对这个定义就会有深刻的了解。
(4)将提出的问题分解为若干个子问题,借助多媒体课件来体现椭圆的定义的实质
在教学时,能够设置几个问题,让学生动手动脑,独立思考,自主探索,使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利用多媒体,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在椭圆的定义的教学过程中,能够提出“到两定点的距离的和为定值的点的轨迹一定是椭圆吗”,让学生通过课件演示“改变焦距或定值”,观察轨迹的形状,从而挖掘出定义的内涵,这样就使得学生对椭圆的定义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5)注意椭圆的定义与椭圆的标准方程的联系
在讲解椭圆的定义时,就要启发学生注意椭圆的图形特征,一般学生比较容易发现椭圆的对称性,这样在建立坐标系时,学生就比较容易选择适当的坐标系了,即使焦点在坐标轴上,对称中心是原点(此时不要过多的研究几何性质).虽然这时学生并不一定能说明白为什么这样选择坐标系,但在有了一定感性理解的基础上再讲解选择适当坐标系的一般原则,学生就较为容易接受,也向学生逐步渗透了坐标法.
(6)推导椭圆的标准方程时教师要注意化解难点,适时地补充根式化简的方法.
推导椭圆的标准方程时,因为列出的方程为两个跟式的和等于一个非零常数,化简时要实行两次平方,方程中字母超过三个,且次数高、项数多,教学时要注意化解难点,尽量不要把跟式化简的困难影响学生对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的整体理解.通过具体的例子使学生循序渐进的解决带跟式的方程的化简,即:(1)方程中只有一个跟式时,需将它单独留在方程的一边,把其他各项移至另一边;(2)方程中有两个跟式时,需将它们放在方程的两边,并使其中一边只有一项.(为了避免二次平方运算)
(7)讲解了焦点在x轴上的椭圆的标准方程后,教师要启发学生自己研究焦点在y轴上的标准方程,然后鼓励学生探索椭圆的两种标准方程的异同点,加深对椭圆的理解
(8)在学习新知识的基础上要巩固旧知识
椭圆也是一种曲线,所以第七章所讲的曲线和方程的知识仍然使用,在推导椭圆的标准方程中要注意进一步巩固曲线和方程的概念.对于教材上在推出椭圆的标准方程后,并没有证明所求得的方程确是椭圆的方程,要注意向学生说明并不与前面所讲的曲线和方程的概念
矛盾,而是因为椭圆方程的化简过程是等价变形,而证明过程较繁,所以教材没有要求也没有给出证明过程,但学生要注意并不是以后都不需要证明,注意只有方程的化简是等价变形的才能够不用证明,而实际上学生在遇到一些具体的题目时,还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9)要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课上尽量让全体学生参与讨论,由基础较差的学生提出猜想,由基础较好的学生协助证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