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与瓦斯突出机理和影响因素及其防治措施
煤与瓦斯突出的影响因素及其预防措施

煤与瓦斯突出的影响因素及其预防措施摘要煤与瓦斯突出是煤矿生产作业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自然安全灾害之一,其造成的后果不堪设想。
本文将对影响煤与瓦斯突出问题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预防措施。
关键词煤与瓦斯突出;影响因素;预防在矿井作业过程中,如果出现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大量的瓦斯气体、煤岩固体物就会迅速喷出,超大冲击力既会破坏井下装备,喷射的煤岩也可能将巷道堵塞,影响作业人员的安全撤出,同时破坏井下通风系统,造成人员伤亡事故。
如果突出的瓦斯遇到火源,就可能发生燃烧、爆炸风险,甚至井毁人亡。
因此,煤与瓦斯突出问题不容忽视。
1 煤与瓦斯突出的影响因素1.1 地应力地应力是产生地质运动的主要动力,也是发生煤与瓦斯突出现象的动力来源。
一般情况下,可以将地应力分为采掘附加应力、地质构造应力、自身重力三大类型。
采掘附加应力主要来自采掘作业影响,将原有的应力状态破坏,造成应力状态的重新分布,而应力的改变,直接造成煤与瓦斯突出;地质构造应力来自矿区内的地质构造影响,也可认定为常数;自身重力来自岩体自重,在一个较小范围内,地表不会产生较大变化,也可认定为定值。
1.2 地质构造矿井的地质构造,可包含褶曲、断层、节理等形式,在煤与瓦斯突出的诸多影响因素中,地质构造的影响力具有一定决定性、控制性。
一般断层和褶皱等现象,出现在成煤的后期构造作用下。
由于地质构造对矿区的控制作用,尤其是断层与褶皱的重要性,往往是形成煤与瓦斯突出的重要条件,且具有的风险易损不同,因此必须加强重视。
由于断层造成的煤与瓦斯突出较为复杂,可以将断层分为逆断层和正断层两种形式,其落差大小、断层性质以及延伸长度等有所不同,这些因素的差别既可能造成煤的原生结构破坏,也助推突出的发展。
张性断裂利于排放瓦斯,而压性断裂则不利于排放瓦斯,封闭作用明显,聚集瓦斯,提升了瓦斯的内容,成为突出动力。
另外,褶曲构造对煤与瓦斯突出问题的影响力也不容忽视,据大量工程实践表明,一般容易出现煤与瓦斯突出问题的部位,主要是褶皱的紧密部位或者强烈部位、背斜的倾伏端、向斜的轴部端、褶皱的牵引部位等。
煤与瓦斯突出及其预防

煤与瓦斯突出及其预防煤与瓦斯突出是煤矿井下常见的一种灾害,指在采煤作业中,煤层和煤岩体释放高压瓦斯导致煤与瓦斯突然向井道内喷出的现象。
这种突然的喷出不仅会导致井下人员的伤亡和矿井设备受损,同时也会危害到整个矿山的生产稳定。
本文将介绍煤与瓦斯突出的原因、预防措施及其应对方法。
煤与瓦斯突出的原因:1.煤岩体构造发生变化,使煤体的强度下降,高压瓦斯被释放出来。
2.采空区普遍存在,未形成良好的支护,从而导致高压瓦斯喷出。
3.采煤工艺不合理,开采强度过大,使煤岩体破裂,高压瓦斯被喷出。
煤与瓦斯突出的预防措施:1.合理采矿顺序和参数:采煤顺序应根据岩层条件和煤岩体变形规律,结合瓦斯出现的规律编制采掘方案,采煤强度应逐层递减;煤岩体固结性好的地方采用快速回采;减轻煤岩体的变形压力,减少高压瓦斯的释放。
2.强化瓦斯抽采:对于高瓦斯煤层,应采取强制抽采的方式,减少瓦斯对井下环境和工作人员的影响,同时降低煤与瓦斯突出的概率。
3.加强监测和预警体系:监测瓦斯浓度和压力,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采取积极有效的预警和应对措施。
4.支护措施:加强巷道支护,提高采掘稳定性,使采煤工作更安全。
应对煤与瓦斯突出的方法:1.采取临时隔离措施:对喷出点所在巷道进行临时封闭,减少其对其他巷道的影响。
2.及时排空瓦斯:加大对煤层瓦斯的抽采力度,降低井下瓦斯浓度,提高井下环境安全水平。
3.合理安排人员:根据井下瓦斯浓度,降低人员活动密度,调整作业时间和计划,降低井下人员受到瓦斯危害的风险。
总结:煤与瓦斯突出是煤矿井下的一种危险现象,预防措施的推行需要全员动员,全面加强煤矿安全管理,确保矿工的人身安全和矿山的正常生产。
煤与瓦斯突出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煤与瓦斯突出的危害及防治措施一、煤与瓦斯突出的危害1.1 煤与瓦斯突出是煤矿开采中常见的一种危险现象,一旦发生突出,会给煤矿生产和人员安全带来极大威胁。
煤与瓦斯突出导致的事故往往造成人员伤亡和矿井生产秩序的严重混乱。
1.2 突出会引发矿井火灾、瓦斯爆炸等严重事故,不仅直接威胁矿工的生命安全,还会造成矿井设施的严重破坏,影响矿井生产的正常运行。
1.3 煤与瓦斯突出还可能导致瓦斯积聚,给矿井内部的通风工作带来极大困难,进而影响整个矿井的安全生产。
二、煤与瓦斯突出的影响因素2.1 煤层地质条件:煤层的构造、断层、受力状态等因素会影响煤与瓦斯的突出情况。
2.2 煤层开采方法:开采方法的选择和合理性直接影响矿区瓦斯突出的情况,不同的开采方法对瓦斯的渗透和释放速度有着不同的影响。
2.3 矿井通风系统:通风系统的质量和管理状况,直接影响了瓦斯在矿井内的扩散和积聚情况。
2.4 矿井设备运行状况:矿井设备的性能和运行状态,直接影响了矿井的瓦斯浓度和矿井生产的安全性。
三、煤与瓦斯突出的防治措施3.1 加强瓦斯抽放:通过瓦斯抽放系统,将矿井内的瓦斯进行有效抽放,减少瓦斯的积聚和浓度,降低瓦斯突出的风险。
3.2 完善通风系统:优化矿井通风系统的设计和管理,确保矿井内部空气的流动和质量,降低瓦斯突出的可能性。
3.3 强化瓦斯监测:建立完善的瓦斯监测系统,定期对矿井内的瓦斯浓度进行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瓦斯突出风险。
3.4 采用安全生产技术:推广和应用先进的煤矿开采技术和设备,减少瓦斯的释放和积聚,提高煤矿生产的安全性。
3.5 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矿井生产的全面监管和管理,确保安全生产的持续进行。
四、结语4.1 煤与瓦斯突出是煤矿开采中极具危害性的一种现象,对于煤矿企业和相关部门来说,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至关重要。
通过加强瓦斯抽放、完善通风系统、强化瓦斯监测、采用安全生产技术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等一系列措施,可以有效降低煤与瓦斯突出的风险,保障煤矿生产和人员安全。
煤与瓦斯突出机理、监测及防治技术

煤与瓦斯突出机理、预测及防治技术摘要:煤与瓦斯突出是发生在煤矿井下的一种复杂的动力现象,是威胁煤矿安全生产的重大灾害之一,随着世界各国科研工作者们对煤与瓦斯突出的深入研究,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
本文从煤与瓦斯突出机理、预测和防治技术进行综述。
关键词:煤与瓦斯突出机理;预测;防治。
1.煤与瓦斯突出机理国内外针对煤与瓦斯突出现象提出了四种假说:瓦斯作用说,化学本质说,地应力作用说和综合假说。
1.1瓦斯作用假说“瓦斯包”假说:该假说认为突出造成的原因是高压的游离瓦斯,这些高压的游离瓦斯储存在“瓦斯包”中,“瓦斯包”周围的煤体的透气性差,这就为高压的游离瓦斯的储存创造了条件,在井下采掘的过程中,当“瓦斯包”周围的煤体遭到破坏或者周围的煤体厚度发生改变时,“瓦斯包”周围的煤壁强度不足以维持“瓦斯包”时,“瓦斯包”中的高压游离瓦斯得到释放,就会短时间内迅速携带煤粉喷出。
“瓦斯膨胀”假说:“瓦斯膨胀假说”认为突出发生在结构不均的高压瓦斯煤层,煤层外部为硬煤,透气性差,内部为软煤透气性好,在采掘的过程中,当外部透气性差的硬煤遭到破坏时,内部的软煤强度较低,高压瓦斯就会通过透气性差的软煤喷出,喷出的同时携带出大量煤粉。
1.2化学本质说瓦斯屏障假说:瓦斯屏障假说认为在煤层受到压力条件时,煤层的结构将会发生改变,空隙率会变小,从而降低了煤层的透气性,在压力增大的过程中,煤层的透气性迅速降低。
甚至随着压力的增大,煤层透气性可减小至零。
这样瓦斯就不能从煤体流向巷道,类似于一个屏障在两者之间起到了隔绝作用,称之为“瓦斯屏障”。
当“瓦斯屏障”消失时,煤层内部的高压瓦斯就会猛烈的像外涌出,造成瓦斯突出。
瓦斯水化物假说:这种假说认为在一定的气压,温度条件下,煤层内可生成瓦斯水化物,且生成瓦斯水化物的温度,气压跟煤层瓦斯重重炭氢气体联系密切,重炭氢气体含量高时,生成瓦斯水化物所需的温度压力都会降低很多。
由于瓦斯水化物状态不稳定,很容易受到外部的因素而发生变化,当瓦斯水化物的平衡发生改变时,瓦斯水化物将会迅速的转变为气态的瓦斯,在短时间内煤层瓦斯压力将会迅速增大,当煤层强度不足以抵抗高压瓦斯时,煤层将会发生突出。
煤与瓦斯突出的防治专业知识

煤与瓦斯突出的防治专业知识煤与瓦斯突出是煤矿开采过程中常见的一种极度危险的现象,严重威胁着矿工的生命安全和煤矿生产的正常进行。
因此,煤与瓦斯突出的防治工作至关重要。
本文将分析煤与瓦斯突出的原因,介绍煤与瓦斯突出的危害,并探讨煤与瓦斯突出的防治措施。
煤与瓦斯突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 煤体属性因素:煤体的物理力学性质是导致煤与瓦斯突出的主要原因之一。
煤体的强度、厚度、岩性等因素直接影响突出的发生。
2. 瓦斯因素:煤与瓦斯突出是由于煤层中的瓦斯瞬间释放所导致的。
当煤层中的瓦斯压力超过了煤层的顶板压力时,瓦斯即会迅速释放,导致突出事故的发生。
3. 工作面开采因素:工作面的开采方式、进度等因素也会影响煤与瓦斯突出。
如果工作面开采过快、过猛,就容易引发突出事故。
煤与瓦斯突出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生命安全威胁:煤与瓦斯突出是一种突发的、剧烈的现象,矿工在突出事故中很难逃生,往往导致多人伤亡。
2. 矿井设备破坏:突出事故会导致矿井内的设备破坏,影响到煤矿正常生产的进行。
3. 矿井通风系统受阻:突出事故会导致矿井通风系统的受阻,使瓦斯积聚在地下,进一步加剧了煤与瓦斯突出的危险性。
为了防止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的发生,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1. 加强瓦斯治理:瓦斯治理是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的关键措施之一。
通过安装抽放瓦斯管网,及时抽出瓦斯,减少瓦斯的积聚,降低突出事故的发生概率。
2. 合理布置通风系统:合理布置通风系统,保证煤层中的瓦斯能够及时排出,使瓦斯浓度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3. 严格管理开采进度:合理安排开采进度,控制工作面开采速度,避免过快、过猛的开采导致突出事故的发生。
4. 加强安全培训和监控:加强矿工的安全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应对突出事故的能力。
同时,加强对矿井的监控,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5. 加强钻孔防突技术研究:钻孔防突是一种有效控制煤与瓦斯突出的技术手段。
通过在煤层中钻孔释放瓦斯,降低瓦斯压力,减少突出事故的发生。
煤与瓦斯突出防范措施

煤与瓦斯突出防范措施煤与瓦斯突出是煤矿生产中常见的安全事故之一。
为了保障矿工的生命安全,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范。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介绍煤与瓦斯突出防范措施。
一、了解煤与瓦斯突出的原因首先,了解煤与瓦斯突出的原因是预防该事故发生的关键。
通常,这种事故是由于采掘工作面上存在大量积聚的可燃气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如钻孔、爆破等,会引起气体爆炸,导致岩层失稳并向工作面运动,从而引起突出事故。
二、加强通风管理通风管理是预防和控制瓦斯积聚和突出事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在采掘过程中,必须确保通风系统正常运行,并及时清理管道和设备中的尘土和堵塞物。
此外,还应定期检查通风系统是否存在漏风现象,并及时进行修补。
三、合理布置开采工作面为了减少瓦斯积聚和突出事故的风险,必须合理布置开采工作面。
具体来说,应根据煤层厚度、倾角、岩性等因素,选择合适的采掘方法和工作面布局。
此外,在采掘过程中,还应注意控制采高、减少空隙率、加强支护等措施。
四、加强瓦斯抽放瓦斯抽放是预防突出事故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采掘过程中,必须及时进行瓦斯抽放,并确保抽放系统正常运行。
此外,还应加强对瓦斯浓度的监测和分析,并及时调整抽放量和频率。
五、加强安全教育安全教育是预防突出事故的关键。
在日常生产中,必须加强对矿工的安全培训和宣传,提高其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此外,在突出事故发生后,还应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应急处理,并及时向上级汇报。
六、定期检查设备定期检查设备是保障生产安全的重要措施。
在采掘过程中,必须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
此外,还应加强对设备的更新和改造,提高其安全性和可靠性。
七、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安全管理制度是预防突出事故的基础。
在日常生产中,必须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同时,还应加强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宣传,提高矿工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感。
八、加强监管与执法监管与执法是保障矿工生命安全的重要保障。
政府部门应加强对煤矿生产的监督和管理,并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
2021版浅析煤与瓦斯突出的预测及防治措施

( 安全论文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2021版浅析煤与瓦斯突出的预测及防治措施Safety is inseparable from production and efficiency. Only when safety is good can we ensure better production. Pay attention to safety at all times.2021版浅析煤与瓦斯突出的预测及防治措施摘要在总结分析了国内外煤与瓦斯突出机理、突出类型、突出条件、突出一般规律和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重点比较分析了煤与瓦斯突出预测的各种方法及针对性防治措施,指出神经网络是预测煤与瓦斯突出非线性问题的最有前景的方法。
关键词煤与瓦斯突出预测防治措施1煤与瓦斯突出的机理、类型与一般规律1.1煤与瓦斯突出的机理许多国家对煤与瓦斯突出机理的研究都很重视,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由于突出机理的复杂性及突出现象的多样性,目前对突出机理的认识仍处于假说阶段。
国外对煤与瓦斯突出机理的认识可归纳为4种:地应力假说、瓦斯作用假说、化学本质假说和综合作用假说。
我国从60年代起就对突出煤层的应力状态、瓦斯赋存状态、煤的物理力学性能等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根据现场资料和实验研究对突出机理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新的见解和观点,概括起来主要有中心扩张学说、流变假说、二相液体假说、固流耦合失稳理论、球壳失稳理论等。
此外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从力学角度对突出过程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提出了突出破坏过程及瓦斯渗流的机制方程。
1.2煤与瓦斯突出的类型煤与瓦斯的突出包括:煤与甲烷突出、岩石与甲烷突出、煤与CO2突出、岩石与CO2突出等。
由于突出时的原动力和所表现现象的不同,煤与瓦斯突出可分为突出、倾出、压出3种情况,各种情况比较见表1。
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细则(二)2024

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细则(二)引言概述:防治煤与瓦斯突出是矿山安全工作中的重要任务,对于确保矿工的生命安全和矿山生产的持续稳定至关重要。
本文将针对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细则(二)进行详细阐述,包括煤与瓦斯突出的特点、防治措施、监测手段以及应急处理方法等多个方面,旨在指导矿山企业有效防治煤与瓦斯突出,提高矿山安全水平。
正文:一、煤与瓦斯突出的特点1. 煤与瓦斯突出的定义及原因分析2. 煤与瓦斯突出的表征特点及其对矿井的危害3. 煤与瓦斯突出的危险性评估方法4. 煤与瓦斯突出的发展趋势及预测手段5. 煤与瓦斯突出应对措施的调整与完善二、防治措施1. 煤与瓦斯突出的综合治理技术2. 煤与瓦斯突出的防治工程措施3. 多尺度、多参数的煤与瓦斯突出防治研究4. 煤与瓦斯突出防治装备的研发与应用5. 煤与瓦斯突出防治措施的标准与规范建设三、监测手段1. 煤与瓦斯突出的实时监测系统2. 煤与瓦斯突出的监测指标与方法3. 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在煤与瓦斯突出监测中的应用4. 煤与瓦斯突出监测与预警的智能化技术5. 煤与瓦斯突出监测手段的发展趋势四、应急处理方法1. 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的应急预案制定与实施2. 煤与瓦斯突出应急处理的基本原则3. 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的救援与处置措施4. 煤与瓦斯突出事故事后处理与善后工作5. 煤与瓦斯突出应急处理方法的优化与创新总结:通过对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细则(二)的详细阐述,我们可以看到在矿山安全工作中,加强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煤与瓦斯突出的特点分析、防治措施的制定、监测手段的应用以及应急处理方法的完善,我们可以做到及时发现和有效应对煤与瓦斯突出事故,保障矿工的安全和矿山的稳定生产。
然而,在实践中,我们还需要不断完善和创新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的细则,不断提升矿山安全管理水平,以应对新形势下的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与瓦斯突出机理和影响因素及其防治措施摘要:对现有的煤与瓦斯突出机理研究成果进行了评述,阐述了煤与瓦斯突出机理的研究思路与方法和研究现状,分析影响煤与瓦斯突出的各种地质因素。
随着矿井开采深度逐渐增加,煤层瓦斯含量也逐渐增高,煤层的透气性越低,突出危险性也相应增大,所以研究防治突出措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并提出煤与瓦斯突出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煤与瓦斯突出地质构造防治措施前言:煤与瓦斯突出是采煤过程中发生的严重自然灾害之一,可在极短时间内,由煤体内部向采场、巷道等采掘空间喷出大量的煤和瓦斯,突出物会造成埋人,破坏设施,突出的瓦斯使人窒息,或引起瓦斯爆炸,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矿井损毁事故。
我国是世界上煤与瓦斯突出最严重的国家自1950年发生有记载的第一次煤与瓦斯突出现象以来,在安徽、四川、重庆、贵州、江西、湖南、河南、山西、辽宁、黑龙江等省区都发生了煤与瓦斯突出。
因此,解决矿井煤与瓦斯突出灾害问题是实现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
对于煤与瓦斯突出机理,各国研究者经过长期得到努力提出了包括瓦斯主导作用、地应力主导作用、化学本质作用和综合作用等假说,基本定性的解释了煤与瓦斯突出现象。
1 国内外研究现状1.1 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关于煤与瓦斯突出机理的研究成果可以归纳为以下4个方面[1~4]:a.瓦斯主导作用假说这类假说认为煤体内存储的高压瓦斯在突出中起主要作用。
其中“瓦斯包”说占重要地位,认为“瓦斯包”是突出的动力来源。
瓦斯主导作用假说主要有:“瓦斯包”说、粉煤带说、煤空隙结构不均匀说、突出波说、裂缝堵塞说、闭合空隙瓦斯释放说、瓦斯膨胀说、卸压瓦斯说、火山瓦斯说、地质破坏带说、瓦斯解吸说等11种假说。
b.地应力主导作用假说这种假说认为煤和瓦斯突出主要是高地应力作用的结果。
高地应力包括2个方面,一方面指自重应力和构造应力,另一方面指工作面前方存在的应力集中。
地应力主导作用假说主要有:岩石变形潜能说、应力集中说、塑性变形说、冲击式移近说、拉应力波说、应力叠加说、放炮突出说、顶板位移不均匀说等8种假说。
c.化学本质作用假说这种假说认为突出主要是在化学作用下形成高压瓦斯和产生热反应。
化学本质主导作用假说主要有:瓦斯水化物说、地球化学说、硝基化合物说等3种假说。
d.综合作用假说这种假说认为,突出是由地应力、包含在煤体中的瓦斯及煤体自身物理力学性质等综合作用的结果。
但对各因素在突出中所起的作用没有统一认识。
综合作用假说主要有:振动说、分层分离说、破坏区说、游离瓦斯压力说、地应力不均匀说、能量假说等6种假说。
1.2 国内研究现状我国从20 世纪60 年代起开始对突出煤层的应力状态、瓦斯赋存状态、煤的物理力学性能等开展了研究,并根据现场资料和实验研究对煤和瓦斯突出机理进行了探讨。
特别是近几年随着研究的深入及新手段的应用,产生了许多新的认识。
1.2.1 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我国煤地质与煤矿安全科研工作者对煤与瓦斯突出机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完善与发展了煤与瓦斯突出机理。
主要代表人物有:a. 于不凡(1975,1979)提出了中心扩张学说。
他认为,煤与瓦斯突出是从离工作面某一距离处的发动中心开始的,而后向四周扩散,由发动中心周围的煤−岩石−瓦斯体系提供能量并参与活动。
在煤和瓦斯突出地点,地应力场、瓦斯压力场、煤结构和煤质是不均匀的。
煤和瓦斯突出发动中心就处在应力集中点,且该点向各个方向的发展是不均匀的。
b. 郑哲敏(1982)从力学角度对突出问题进行研究,通过量纲分析给出了突出判据的一般形式。
认为高瓦斯是大型突出所需能量的主要提供者,突出煤层中瓦斯内能要比煤体的弹性潜能大1~3个量级。
c. 李萍丰(1989)提出了二相流体假说。
认为突出的本质是在突出中心形成了煤粒和瓦斯的二相流体,这种二相流体受压积蓄能量,卸压膨胀放出能量,冲出阻碍区,从而导致突出。
突出的主要动力源是二相流体压缩积蓄、卸压膨胀放出的能量。
d. 梁冰和章梦涛(1995)提出煤与瓦斯突出固流耦合失稳理论。
认为突出是含瓦斯煤体在采掘活动影响下,局部发生迅猛、突然破坏而造成的,是地应力、瓦斯及煤体3个主要因素作用的结果。
采深和瓦斯压力的增加都将使突出的危险增大。
1.2.2 近几年的研究进展虽然煤与瓦斯突出机理的研究由于其复杂性而仍未能取得突破性进展,尚未形成完整的统一理论体系,但科研工作者一直在努力地探索,并不断取得一些成果,继续完善与发展煤与瓦斯突出机理。
a. 封富(2003)[5]指出,矿井动力现象一般都要经历弹性变形—非弹性变形—应变软化—失稳破坏过程。
构造活动和应力场变是不同规模的地质构造在活动过程中的伴生现象,是次级断裂裂隙发育、形成以及应力场变化的结果。
b. 徐学锋(2003)[6]阐述了区域活动断裂及构造应力场分布的地质动力区划方法。
全球板块构造运动控制着区域构造块体及构造应力场的分布,区域地质构造及其活动性制约着矿区构造应力场,而构造应力是煤与瓦斯突出的主要因素。
c. 张玉贵(2006)提出构造煤的分布受地质构造逐级控制。
强挤压剪切构造破坏带、高应力区是煤与瓦斯突出发生的背景环境;高能瓦斯和构造煤控制着煤与瓦斯突出。
探讨了构造煤结构演化和力化学作用演化过程,提出了构造煤形成过程中的力化学作用机制,明确地提出构造煤是煤力化学作用的产物。
d. 郭德勇采用构造物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地质构造控制煤与瓦斯突出机理及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
指出煤与瓦斯突出的构造物理环境由构造组合特征、构造应力场、构造煤和煤层瓦斯4因素组成。
发现在煤与瓦斯突出过程中存在粘滑失稳现象,其特征受多种因素影响,提出了煤与瓦斯突出的粘滑失稳机理。
e. 颜爱华通过物理试验,发现瓦斯压力越大,突出强度越大;当瓦斯压力相近时,吸附和解吸能力大的瓦斯突出强度大。
通过数值模拟对煤与瓦斯突出进行研究,再现了煤矿开采过程中诱发煤与瓦斯突出的全过程,验证了煤与瓦斯突出是瓦斯压力、地应力及煤岩体的力学性质综合作用的结果。
f. 韩军分析了煤层与围岩组成的软硬互层系统的层间滑动特征和应力−应变特征、煤体宏观与微观结构特征、瓦斯压力与瓦斯含量分布特征。
g. 彭苏萍和张许良等,研究了三维地震勘探探测瓦斯突出危险带的技术。
通过对断层破坏和褶皱变形程度的定量评定划分出瓦斯突出危险带。
研究了不同结构煤层的测井曲线特征及其与煤层气富集之间的关系。
首次明确指出煤层气富集区和煤矿瓦斯突出灾害区有本质不同,并在地球物理标志中有明显的分辨特征。
2 影响煤与瓦斯突出的地质因素煤与瓦斯突出有三种类型:突出、倾出和压出。
产生突出的基本条件是:1)必须存在高压的瓦斯源,这是突出的动力和内因;2)必须有采掘活动的诱发,这是突出的导火索和外部因素。
影响突出的地质因素主要有地质构造,煤质、煤层厚度,顶底板岩石性质等等,下面分别阐述这些地质因素。
2.1 地质构造对于煤层顶底板岩石透气性小的矿井,煤层中的瓦斯含量很大程度取决于地质构造,地质构造如褶曲、断裂对煤层瓦斯影响作用有双重性:一方面具有释放煤层瓦斯作用,另一方面又具有积聚煤层瓦斯的作用,地质构造类型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在地质构造的形成过程中,形成两个相反分带,即地应力释放带和地应力集中带,相应的在煤层中的瓦斯也出现相反分带,在地应力释放带中的瓦斯含量降低,而在地应力集中的煤层瓦斯含量升高。
从大区域地质构造来看,突出与区域地质背景相关联。
例如我国华南瓦斯涌出量大,突出次数多,强度大,始突深度浅。
而华北煤田,大部分地区多不突出。
这是因为华南经过多次构造运动,构造十分复杂。
多为压扭性褶皱断裂。
而华北多为张性或张扭性断裂。
2.1.1 断裂构造1)一般情况和规律[7]张性断层或裂隙,对煤层瓦斯起释放作用。
即所谓“张裂隙”。
但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排气断裂的排气性能可能减小。
压性或压扭性断裂,对瓦斯起保存作用,即所谓“闭合裂隙”和遮挡断层,逆掩断层几乎为遮挡型的,而倾角较陡的断层有可能排气。
2)关于“峰值”问题在开放性断层附近,瓦斯含量低,出现谷值,在断层两侧一定部位,瓦斯含量升高,各出现一个“峰值”,再远则是瓦斯含量正常值。
2.1.2 褶曲构造[8]煤矿巷道中常见的小型褶曲,一般对瓦斯含量影响很小,但中型成大型褶曲影响较大。
区域性大型向斜埋藏深度大,瓦斯含量高;而大型背斜相对埋藏深度浅,瓦斯含量低。
大型背斜的中和面以下则高。
中型褶曲的瓦斯含量有三种情况:封闭条件好时,背斜较向斜瓦斯含量高,因为在封闭系统中,瓦斯只能沿煤层向高处运移。
封闭条件不好时,向斜较背斜瓦斯含量高,因为背斜中的瓦斯易沿张性裂性逸散。
在倾伏褶曲的转折端,倾伏背斜较倾伏向斜瓦斯含量高,因为倾伏背斜的转折端瓦斯运移距离长,受气面积往上逐渐缩小,阻力变大。
2.2 煤质2.2.1 挥发分瓦斯含量随着煤的变质程度升高而增加。
在相同的条件下,挥发分越低,变质程度越高,因此瓦斯含量亦越高。
随着变质程度的增高,吸付能力随之增加。
2.2.2 灰分瓦斯突出强度与灰分含量值成反比关系。
煤中灰分增加,不仅增加了煤的强度,更重要的是:1)是减少了生成瓦斯的物质,如1t无烟煤可生成400m3的瓦斯。
若灰分增加20%,则只能生成320m3的瓦斯;2)灰分多以分散状或呈胶结构充填或分布于煤的结构组分的胞腔中,占据一定的吸附表面空间。
降低瓦斯的吸附能力;3)灰分增加,提高了煤的强度,因此,灰会增高,减少了瓦斯突出的危险性。
2.2.3 水分由于水分不仅能占去煤体中的一部份孔隙,而且水分子部分吸附在煤的表面,从而影响煤对甲烷的吸附能力,充水性高的煤,其可塑性和柔性增加,减少了煤体的应力集中程度和强性,因此充水性高的煤,突出危险性小。
2.3 煤层厚度及其变化1)煤层厚的地段,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较易发生突出。
煤层愈厚,生成的瓦斯多,储集的瓦斯内能愈大,煤层受地质构造挤压力作用,煤层愈薄,应力主要集中于比煤层强度大的围岩中传递,煤层厚,同样大的应力则主要在煤层中传递,增强了对煤的破坏程度,增加了突出的危险性;2)煤与瓦斯突出多发生在煤层厚变化带。
这些地带不仅有较大的瓦斯内能,而且煤层受力也较复杂,应力比较集中,煤层受到破坏,煤强度降低,使突出的危险性增加。
2.4 煤系地层岩性2.4.1 煤层围岩大量的资料表时,凡是突出井田,其煤层顶底均由具有一定厚度而较完整的屏障层组成,在此种条件下,瓦斯属于封闭型,只发生临界突出到弱突出者,瓦斯属于半封闭型,无瓦斯突出危险的属于开放型。
2.4.2 煤层特性根据大量的资料表明,致密块状,条带状的煤强度大,瓦斯含量低,在地压的作用下,不易破碎,因此,一般为难突出煤。
片状结构煤的强度小,但瓦斯含量小,也属于难突出煤,粉粒状、蜂窝状结构及网状裂隙结构煤,不仅瓦斯含量大,颗粒之间的接触面小,强度低,煤质柔软,一经受地压作用,这些微粒受到错移,微孔隙互相沟通,使瓦斯迅速解吸,形成巨大的瓦斯内能,当煤壁不能承受巨大的瓦斯内能时,就会发生煤和瓦斯的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