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第八章 人格教材

合集下载

第八章 人格(个性)

第八章 人格(个性)

三、兴趣
(一)定义
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某事物,力求认识 参与某种事物,并具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 理倾向。
(二)兴趣的分类 (三)兴趣的品质 (四)学习兴趣的培养
(二)兴趣的分类
1、按兴趣内容分
(1)物质兴趣 (2)精神兴趣
2、按兴趣的倾向性
(1)直接兴趣 (2)间接兴趣
(三)兴趣的品质
1、广阔性 2、中心性 3、稳定性 4、效能性
2、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1)教育学生明确学习的社会意义 和对自身的意义 (2)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 愉快和学习的快乐 (3)获得某一领域的知识和经验, 是对该领域产生兴趣的基本条件
第三节 个性心理特征
一、能力 二、气质 三、性格
一、能力
(一)含义
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保证活动顺利 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一、需要 二、动机 三、兴趣
一、需要
(一)定义
生理的和社会的要求在人脑中的反映。
(二)需要的特点 (三)需要的分类 (四)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二)需要的特点
1、需要是人的个性行为积极性的源泉 2、需要永远和人的活动相联系 3、需要具有永久的动力性 4、需要推动了人的意志力的发展 5、需要是个性倾向性的基础
1、如何评价气质在事件活 动中的作用
(1)气质不能决定人的价值观、不 能决定人的个性倾向性的性质,它 仅使个性带有一定的动力色彩。 (2)气质本身没有好坏之分。
2、气质与职业活动
(1)要使个人的气质特征适应 于职业活动的客观要求 (2)在选拔人才和安排工作时 应考虑个人的气质特点。
3、气质研究对教育工作的意义
1、基本内容
3、评价
优点 缺点
优点

心理学第八章-人格PPT课件

心理学第八章-人格PPT课件

补充:中国人人格的“大七”模型
-
23
小视窗-- 大五人格与职业人才的选拔
Costa(1984)认为外向性和开放性是职业与工业心 理学的两个重要因素。例如,根据五因素模式,社会和 事业方面的兴趣均与外向性有关。外向者应该较偏好 社会和事业方面的职业,且较高内向者表现为佳。并且 社会兴趣还与随和性有关。再如,调查行业、艺术兴趣 与求新性(开放,性)呈正相关,对经验高度开放者应比此 特质倾向低者偏好艺术与调查行业(例如记者、自由 作家),且表现也较佳。由于艺术与调查性行业需要具 有好奇心、创造力与独立思考能力的人,也适合对经验 保持高度开放的人。
▪ Jerry. M. Burger:人格是由一个人内部所产生 的稳定行为的范型。
▪ Pervin:人格是指形成一个人情感、思想及行为 经常形式的那些特征。
▪ Libert:个人生理、心理、品质的独特的动态组 织,影响其对物理及社会环境的行为及反应。
-
4
人格的特征
(一)独特性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不同的遗传环境、生存及教育环
情况下才表现出来。
-
21
(二)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
卡特尔人格特质理论的主要贡献在于提出了根源 特质。1949年卡特尔用因素分析方法提出了16种相互 独立的根源特质,并制定了《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 验》(16PF)。
这16种人格特质是: (A)乐群性 (B)聪慧性 (C)情绪稳定性 (E)恃强性 (F)兴奋性 (G)有恒性 (H)敢为性 (I)敏感性 (L)怀疑性 (M)幻想性 (N)世故性 (O)忧虑性 (Q1)激进性 (Q2)独立性 (Q3)自律性 (Q4)紧张性
空间上:一个人不管在家里、在学校,还是在公
共场所其人格也具有相- 当的一致性。

【精选】心理学第八章

【精选】心理学第八章
2019/4/18 25
第五节 人格测量
一、测验法 二、投射法
2019/4/18
26
一、测验法
1、测验法是标准化技术条件下,对受测者的行为和内部心理变化进行



探察和鉴别的方法。主要形式为自陈问卷法,这是一种纸笔测验方法 2、自陈量表法是被试本人对自己的人格特质予以评价的一种方法。 优点:题目数固定,题目内容具体而清楚,因此施测简单,记分方便。 缺点:因编制时缺乏客观效标,效度不易建立,而且测验内容多属 于情绪、态度等方面的问题,每个人对同一问题常常会因时空的改 变而选择不同的答案。 (一)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教授哈萨威和麦克金里所编制的,适用于16岁以 上具有小学文化水平以上的群体 (二)爱德华个人兴趣量表 美国心理学家爱德华于1953年编制,是以美国心理学家莫瑞所列举 的人类15种需求为基础的,全量表共有225个题目 (三)青年性格问卷 美国心理学家高夫所编制的《加里弗尼亚心理调查表》(1956)修 订而成。本问卷主要面向青年,尤其适用于大中学生。
开放性(openness):想象、审美、情感丰富、求异、创造、智能等特质。 责任心(conscientiousness):胜任、公正、条理、尽职、成就、自律、谨慎、
克制等特质。 外倾性(extraversion):热情、社交、果断、活跃、冒险、乐观等特质。 宜人性(agreeableness):信任、直率、利他、依从、谦虚、移情等。 情绪稳定性(neuroticism):焦虑、敌对、压抑、自我意识、冲动、脆弱等。
著名医书《内经》按阴阳强弱,把人分为太阴、少阴、 太阳、少阳、阴阳平和五种类型
2019/4/18 22
第四节 人格成因

心理学第八章共31页

心理学第八章共31页

型认知方式:反应快,但精确性差,整体加工方式 ;沉思型认知 方式:反应慢,但精确性高,细节性加工方式 。
(二)系列型与同时型:达斯提出。系列型认知风格,解决问题 过程中,一步一步地分析问题 ;同时型认知风格,解决问题过程 中,采取宽视野的方式,同时考虑多种假设,并同时兼顾到各种可 能性,才能解决好问题
(二)性格的意志特征:意志是一种设定行为目标,自觉 地调节自己,努力克服困难,达到目标的心理品质。意志 特征是性格结构的一个重要侧面,它是一个人在控制和 调节自己的行为方式时表现出来的
(三)性格的情绪特征:每个人都有其稳定而独特的情绪 活动方式,这些就构成了性格的情绪特征
20.05.2020 (四)性格的理智特征:人们在感知、记忆、思维、想像13 等方面的差异,就是性格的理智特征
反应较迟缓,无论环境如何变化,基本保持心 理平衡
深思熟虑,力求稳妥,一般不做无把握的事情, 各种情况都表现出较强的自我克制能力
外柔内刚,沉静多思,不愿流露内心真情实感
与人交往时,态度适度,不卑不亢,不爱抛头 露面和作空泛清谈
学习、工作有板有眼,踏实肯干,严格恪守既 定的生活秩序和制度
过于拘谨,不善随机应变,固定性有余而灵活 性不足,有墨守成规、因循守旧的表现。
有内在的一致性 (四)复杂性: (五)功能性 :"一个人的性格就是他的命运。"
20.05.2020
2
二、人格的结构
(一)知-情-意系统
心理过程包括知情意三大方面 ,在知、情、意这三大方 面上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差异,都属人格结构里的成分
(二)心理状态系统
心理状态指某一时刻或某段时间内相对稳定的心理活动背 景 ,这些心理状态直接影响到心理活动的差异性

第8章 人格

第8章 人格

3、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与气质
大脑皮层的基本神经过程有以下三种特征:

神经过程的强度--强型 弱型 神经过程的均衡性--平衡 不平衡 神经过程的灵活性--灵活 不灵活


神经类型 强 (气质类型) 度
兴奋型 (胆汁质) 强 强 强 弱
均衡 灵活 性 性
不均 衡
行为特点
攻击性强,易兴奋, 不 易约束,不可抑制Leabharlann 2、多血质
三、气质类型及其特征

3、粘液质

就像冬天一样因无艳丽的色彩装点显得“冰冷耐寒”, 而且也缺乏生气。 情绪平稳、表情平淡,思维灵活性差但考虑问题细致而 周到,安静稳重、踏踏实实、沉默寡言、喜欢沉思,自 制力强、耐受力高、内刚外柔,交往适度、交情深厚; 但主动性差,缺乏生气,行动迟缓。
‘很符合’记2分; ‘较符合’记1分; ‘一般’记0分; ‘较不符合’记-1分; ‘很不符合’记-2分。
11. 在多数情况下情绪是乐观的。 12. 碰到陌生人觉得很拘束。 13. 遇到令人气愤的事,能很好地自我克制。 14. 做事总是有旺盛的精力。 15. 举棋不定,优柔寡断。 16. 在人群中觉得很自在。 17. 情绪高昂时,觉得干什么都有趣;情绪低落时, 又觉得什么都没意思。 18. 当注意力集中于某事时,别的事物很难使我分心。 19. 理解问题比一般人快。 20. 在危险情境下,有一种极度恐惧感。

四、人格的主要理论
第二节 气质
认识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气质
(1)新闻案例说气质类型 10月1日,重庆发生一起特大道路交通事故。 当日重庆市公路运输集团的一辆711路大客车, 在从江北阳光城前往沙区三角碑的途中,遇到 本队另一辆客车天然气用尽,随后转上来该车 20名乘客。当车驶入引桥右转弯道时,车速加 快,越过相对方向的两个车道驶向路左侧,在 斜向前行24米后冲上了人行道并撞垮护栏,坠 入19.3米高的引桥下,共造成30人死亡,20人 受伤。相关部门对此次事故进行原因调查发现, 事故的发生与当时司机的不良心理状态有很大 关系。

《生理心理学》第八章 人格的生物学基础

《生理心理学》第八章 人格的生物学基础
行为遗传学强调基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认为基因、人格特质以及 环境因素共同影响行为表现——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但问题也就在于这 众多的因素是如何相互作用的?行为是怎样产生的?因此未来的行为遗传 学应该集中研究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机制。
3人格的神经科学基础
人格的神经结构基础(p240) 人格的神经化学基础(p241)
对个体特征性行为模式(内隐的以及外显的)有影响的独特的心理品质。
2 人格的遗传学研究
人格心理学家越来越重视生物因素对人格形成和发展的作用,涌 现出了新的人格生物学范式:行为遗传学 Behavior genetics
行为遗传学利用多重抽象变异分析方法,对双生子之间的行为 相关性进行研究,以评价人格中基因与环境影响的相对贡献大小。
第八章 人格的生物学基础
1 什么是人格 2 人格的遗传学研究 3 人格的神经科学基础 4 人格的生物学理论
1.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么是人格
(1)人格就是指一个人独特的心理面貌。 (2 )人格指一个人对环境刺激作出的相对稳定的、有别于他人 的、独特的反应模式。 (3)我国台湾省心理学家杨国枢对人格所下的定义较有综合性: 人格是个体与其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身心组织, 而此一变动缓慢的组织使个体适应环境时,在需要、动机、兴趣、态 度、价值观念、气质、性向、外形及生理等诸方面,各有其不同于其 他个体之处。 (4)格里格将人格定义为:一系列复杂的具有跨时间、跨情境特点的,
4 人格生物学理论
克瑞奇米尔的体型类型说 谢尔顿的气质体型说 伯尔曼的气质激素理论 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 艾森克人格理论中的生物学观点
研究假设:对于以基因为基础的行为而言,基因相关性越小,行 为相似性越低。研究结果表明:许多行为都存在基因性基础;而且 基因对于精神质、自闭症、恐惧症、抑郁、药物滥用以及反社会行 为等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第八章人格发展

第八章人格发展

五、人格发展的重要阶段
(三)青少年期(十二、三岁至二十一、二岁) 青少年期(十二、三岁至二十一、二岁) 这是一个由儿童转变为成人的过度时期, 这是一个由儿童转变为成人的过度时期,是一个 身心变化特别剧烈的时期, 身心变化特别剧烈的时期,出现新的自我中心或 表现出叛逆性及易攻击性的行为;情绪容易激动, 表现出叛逆性及易攻击性的行为;情绪容易激动, 容易冲动,富于变化,不善自制, 容易冲动,富于变化,不善自制,倾向于用行动 表达情绪与情感反应,行为也不易预测。 表达情绪与情感反应,行为也不易预测。 人格发展的主要内容是自我意识非常敏感而强烈, 人格发展的主要内容是自我意识非常敏感而强烈, 自尊心强而脆弱;自我角色认同。 自尊心强而脆弱;自我角色认同。
二、塑造健康人格的方法
1、 以科学的理论塑造人格。 、 以科学的理论塑造人格。 2、以高雅的校园文化熏陶人格。 、以高雅的校园文化熏陶人格。 3、 以心理咨询服务重建人格。 、 以心理咨询服务重建人格。 建立积极的自我意象, 4、建立积极的自我意象,激发 自我实现和成功的动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自我意象的概念和作用
第一部分
什么是人格 与人格障碍
一、人格的含义
人格是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人格是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人格是指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 人格是指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在不同环境 中一惯、相对稳定的、 中一惯、相对稳定的、影响人的外显和内隐行 为模式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为模式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包括人格的倾向性 和人格的心理特征。前者包括需要、动机、 和人格的心理特征。前者包括需要、动机、兴 理想、信念、世界观等;后者包括能力、 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后者包括能力、 气质、性格。 气质、性格。

第八章 人 格

第八章   人 格

(一)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 • 奥尔波特是美国心理学家,人格特质理论 的创始人。奥尔波特采用对已有描述人格 的大量形容词的记录和分析,通过归并相 同性质的词汇,最后归纳出人格特质。
• 奥尔波特认为,人格的基本构成单位是“特质”(trait),特质 是“一种概括化的和聚焦的神经生理系统,它具有使许多刺激在 机能上等值的能力,具有激发和引导适应性和表现性行为一致的 形式”。人格特质在时间上具有稳定性,在空间上具有普遍性, 特质决定着个体的行为。
气质理论 一、气质的阴阳五行说 二、气质的体液说 三、气质的体型说 四、气质的血型说 五、气质的激素说 六、气质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理论 (一)高级神经活动过程的基本特性 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即兴奋过程和抑制 过程是个体差异及其特点的基础,个体的所有 活动都是在兴奋和抑制两种神经过程协同活动 的支配下进行的。
(二)性格与气质的联系 • 首先,不同气质类型的人,都可以形成某些相同的性格特 征,例如爱国、勤奋、乐于助人等性格特征,只是不同气 质类型的人,在行为表现上带有不同的个人色彩。例如, 同样具有乐于助人的性格特征,胆汁质气质的人,在行为 表现上会带有满腔热情的特点;抑郁质气质的人,在行为 表现上则会带有某种怜悯的特点。 • 其次,气质可以影响性格形成与发展的速度。例如,自制 力性格特征,对胆汁质气质的人来说,需要经过极大的克 制和努力才能形成。但对于抑郁质气质的人而言,自制力 的形成相对来说就比较容易。 • 再次,性格对气质具有明显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性格 可以掩盖和改造气质,由于个体的社会角色所要求,因此, 其性格会对他身上某些气质特征产生持续影响。例如,医 生的职业要求,会使胆汁质气质类型的人逐渐形成冷静而 沉着的性格特征,从而掩盖或改造其容易冲动与急躁的气 质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 人 格
本章题目
选择题:
3.“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说明了人格的【 】
A.独特性 B.稳定性 C.综合性 D.复杂性
4.冲动型认知方式的特点是【 】
A.反应快,精确性强 B.反应慢,精确性强
C.反应慢,精确性差
D.反应快,精确性差
5.心理学家把类似燕青的气质,如聪明过人、灵活善变,情绪丰富且 外露叫做【 】
(二)系列型与同时型
达斯等人(1975)在脑神经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系列型与同时型 认知风格。
左优势脑--系列型加工风格 右优势脑--同时型加工风格
系列型认知风格的特点是, 一步一步地分析问题,每一个步骤
只考虑一种假设或一种属性, 一环一环地推导出问题的结果,解决 问题的过程如链状。(言语操作、记忆等)
知-情-意系统 心理状态系统
人格动力系统 心理特征系统 自我调控系统
(一)知-情-意系统
“知、情、意-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在感知觉、记忆过程、思维过程中的差异反映了人的认知风 格的差别。
在情绪情感过程中,格特的情感细腻程度、情绪爆发力及道德
感、美感上存在也存在差异。
在意志过程中,差异主要体现在意志品质方面。
鲁迅曾说:“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稿子牛。” 每个人的 人格世界,是依照一定的内容、秩序、规则有机结合起来的一个 运动系统。 (五)功能性
一位先哲曾说过:"一个人的性格就是他的命运。"人格是一 个人生活成败、喜怒哀恨的根源。人们经常会使用人格特征来 解释某人的言行及事件的原因。
人格的结构
人格结构系统
心理学家对人格的界定
Allport:人格是个体内在心理物理系统中的动力 组织;它决定一个人对环境独的适应。
Phares:人格是一个人区别于另一个人并保持恒 定的具有特征性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模式。
Jerry. M. Burger:人格是由一个人内部所产生 的稳定行为的范型。
Pervin:人格是指形成一个人情感、思想及行为 经常形式的那些特征。
黄希庭: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它表现为个体使 用环境时的能力、情绪、动机、需要、兴趣、态度、 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 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身,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 成给人以特色的身心组织。
郑雪:人格是个体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 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和独特的心理行 为模式。
同时型认知风格的特点是,采取宽视野的方式,同时考虑多种
假设,并兼顾各种可能性。(数学操作、空间问题的操作等) 帕斯克曾做了一项有关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认知方式的匹配
实验,他先区分出两种不同的认知类型,然后让学生学习两种不同 的材料,一种材料适合于同时型加工方式的学生,另一种适合于系 列型加工方式的学生。结果是当学习材料与学生认知方式相匹配 时,学习效果好;反之,当学习材料与学生认知方式不匹配时,学生 学习一般都不及格。
然科学家表现出认知能力强,而社会活动家表现出人际交往能 力强。在气质方面,有人暴躁,有人温和。在性格方面,有人正 直,有人阴险。
(五)自我调控系统
这是以自我意识为核心的人格调控系统,包括自 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 自我调控系统的主要作用是对人格的各个成分进行 调控,保证人格的完整统一和谐。它属于人格中的内 控系统或自控系统。 自我认识是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包括自我观察和 自我评价,其中自我评价是自我调节的重要条件。 自我体验是自我意识在情感上的表现,是伴随自我 认识而产生的内心体验。
时间上:一个人的人格一旦形成,就比较稳定, 在其幼儿期、童年期、青年期、中年期 和老年期有相当一致性。
空间上:一个人不管在家里、在学校,还是在公 共场所其人格也具有相当的一致性。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受自我意识的调控。当一个人的人格结构的各方面彼此和谐一 致时,就会呈现出健康人格特征;否则,就会发生心理冲突。 (四)复杂性
第一节 人格性质
人格的界定
“人格”一词的来源于何处? “人格”一词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 “人格”一词在心理学中的含义和在日常
生活中的含义有何不同?
心理学家对人格的界定
陈仲庚:个体内在的行为上的倾向性。它表现一个人 在不断变化中的全体和综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 续性的持久自我,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予人 特色的身心组织。
第二节 人格差异
一、认知方式差异
(一)冲动型与沉思型
不同人对问题的思考速度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这种
差异表现为以下两种类型的区别:
冲动型认知方式的特点是反应快,但精确性差。 沉思型认知方式的特点是反应慢,但精确性高。
沉思型的学生阅读能力、记忆能力、推理能力、创造 力等方面都表现比较好。而冲动型学生会出现阅读困难, 常伴有学习能力缺失,学习成绩不太好。因为阅读、推 理需要细心分辨,粗心大意的学生会处于不利的地位。
Libert:个人生理、心理、品质的独特的动态组 织,影响其对物理及社会环境的行为及反应。
人格的特征
(一)独特性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不同的遗传环境、生存及教育环
境,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心理特点。 (二)稳定性
“江山易改,禀性难移。”一个人的某种人格特点一旦形成, 就相对稳定下来了,要想改变它,是较为困难的事情。这种稳定 性还表现在,人格特征在不同时空下表现出一致性的特点。
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名词解释:25.气质
简答题:29.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
本章提要
人格性质(人格界定、人格独特性) 人格差异(认知方式、气质和性格差异) 人格理论(特质说和类型说) 人格成因(生物遗传、社会文化、家庭环
境、早期经历和自然因素) 人格测量 (测验法和投射法)
(二)心理状态系统 心理状态是指某一时刻或某段时间内相对稳定的心理活动背
景。包括意识状态、注意、情绪状态、疲劳状态等。
(三)人格动力系统 人格动力系统是决定并制约人的心理活动的进行、方向、
强度和稳定水平的结构。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价值观和世 界观等。
(四)心理特征系统 这一系统包括能力、气质、性格三种成分。在能力方面,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