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现当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完整整理版!!

现当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完整整理版!!

现当代文学史复习资料一、填空1.五四文学运动的动力是五四新文化运动。

2.刘半农在《新青年》发表《我之文学改良观》提出改革韵文、散文和使用标点符号等的意见。

3.周作人在《平民文学》中提出人生的艺术派的主张。

4.胡适评徐志摩的人生观是一种单纯的信仰。

5.《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叶圣陶称其为“雨巷诗人“。

6.现代文学史第一部新闻学剧本是胡适的《终身大事》。

7.郁达夫小说突出写了五四青年对人性的解放的追求。

8.矛盾“农村三部曲”是《春蚕》、《秋收》、《残冬》。

9.沈从文小说分为两类,一类是写城市与知识阶级的,另一类是写乡村与无产阶级。

10.中国当代文学“十七年”时期,毛泽东的文艺思想是文学的纲领性的指导思想,文学写作的题材、主题、风格等形成应遵循的体系性的规范。

11.文革时期的优秀文学作品多以手抄本方式流传。

12.新时期文学的最主要特征是。

13.“黑色幽默”是带有悲剧色彩的变态的喜剧。

14.八十年代后期,最引人瞩目的文学现象是的崛起。

15.韩少功是80年代寻根文学的代表作家。

16.五四文学思潮的根本是对“人”的发现。

17.胡适《建设的文学革命论》提出“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

18.刘半农是新文化运动的的第一代诗人和杂文家,最早系统发表过诗歌改革的意见,主张的诗体。

19.现代文学史上以提倡幽默而闻名的作家是老舍。

20.徐志摩的人生理想是对爱、美和自由的追求和信仰。

21.郭沫若的《女神》的疑问是便于其情感的大解放,诗体的大解放、宣告正真的现代自由诗体的时代的到来。

22.梁实秋《文艺思想》中人性是一个基本概念。

23.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核心是文学的为人民服务,表现工农兵的功能。

24.伤痕小说以《班主任》为开端。

25.“从情感的零度开始写作”是罗曼罗兰的名言。

26.“黑色幽默”既是一种文学现象,又是一种心态。

27.文革时期最具影响力的手抄本小说是《一只绣花鞋》。

28.先锋小说的开端是在叙事革命、语言实验和生存状态进行的。

中国现当代文学复习知识点

中国现当代文学复习知识点

中国现当代文学复习知识点一、内容概述文学发展与历史背景:掌握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理解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政治背景、经济状况和文化建设等对文学发展的影响。

重要作家与作品:熟悉现当代文学中的代表性作家及其代表作品,包括鲁迅、茅盾、巴金、柔石、叶紫、莫言、余华等作家的生平、创作特点及其重要作品的主题、风格等。

文学流派与思潮: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各种流派和思潮,如白话文运动、左翼文学、现代派诗歌、朦胧诗、先锋小说等,掌握其产生背景、代表人物及作品特点。

文学理论与批评:掌握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的发展脉络,了解不同时期的文学批评方法和观点,包括茅盾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理论、胡风的现实批判主义等。

跨文化交流与文学互动:探讨中国现当代文学在全球化背景下的跨文化交流现象,以及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文学互动关系,如现代文学与西方文学的交流等。

文学作品鉴赏与分析:提高文学作品鉴赏能力,学会分析文学作品的主题、结构、风格、语言等特点,掌握文本解读的基本方法。

1. 阐述中国现当代文学的重要性首先它反映了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变迁,随着时代的进步,中华民族在历史的演进过程中不断产生新的思想和价值观念,这些思想变化和精神面貌都得以在现当代文学作品中得到展现和传承。

因此研究现当代文学,可以深入理解民族精神的演变和发展。

其次中国现当代文学是了解中国社会历史的重要窗口,文学作品是社会现实的反映,通过对现当代文学作品的研究,可以了解到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状况、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社会变革等各个方面的信息。

这对于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再次现当代文学对于推动中国文化的创新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中国现当代文学在吸收外来文化元素的同时,也在不断地进行本土化的创新和发展。

因此研究现当代文学,有助于理解中国文化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保持独特性并进行自我创新。

学习中国现当代文学对于提升个人素养也有着重要意义,通过阅读和学习现当代文学作品,可以丰富个人的精神世界,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大全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大全

第一章1917-1949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目录第一章1917-1949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 (1)1 双簧戏: (10)2 文学研究会: (10)3 创造社: (10)4 新月社: (10)5 语丝社: (11)6 简述文学革命的成就和意义: (11)7 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 (11)8 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 (11)9 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 (12)10 左联: (12)11 中国诗歌会: (12)12 京派 (12)13 论语派: (13)14 文协: (13)15 孤岛文学 (13)16 七月诗派: (13)17 九叶诗派: (14)18 战国策派: (14)第二章鲁迅 (15)1 分析《呐喊》、《彷徨》对封建社会、封建思想礼教的深刻批判 (15)2 分析《呐喊》中的阿Q、闰土、七斤等农民形象 (15)3 简析《呐喊》中对辛亥革命的描写及其思想意义 (16)4 分析评价《狂人日记》的思想艺术及其在文学史上的意义 .. 175 分析评价《阿Q正传》的思想及其艺术成就 (18)6 分析《彷徨》中祥林嫂、爱姑、子君等妇女形象和妇女问题的提出 (19)7 分析《彷徨》中涓生、魏连殳、吕纬甫等知识分子形象和在知识分子道路的探索 (20)8 分析评价《呐喊》《彷徨》的艺术特色 (21)9 分析《呐喊》《彷徨》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重要地位 (23)10 分析鲁迅杂文的思想特色 (23)11 分析鲁迅后期杂文的思想特点 (24)12 分析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鲁迅杂文具有很高的艺术性 (25)13 简析《故事新编》中的古人形象 (26)14 简析《故事新编》的艺术特点 (26)15 简析《野草》的思想内容 (27)16 简析《野草》的艺术特色 (28)17 简析《朝花夕拾》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8)18 简析《朝花夕拾》的人物形象 (29)第三章郭沫若 (30)1 分析评价《女神》所表现的“五四”时代精神 (30)2 简述郭沫若小说的基本倾向和创作特色 (31)3 分析《女神》的浪漫主义特色 (31)4 分析评价《女神》在中国现代新诗发展史上的地位及不足 .. 325 分析郭沫若抗战时期历史剧作的基本思想 (33)6 分析郭沫若历史剧的悲剧精神 (33)7 分析《屈原》中爱国诗人屈原形象 (34)8 简述《屈原》的浪漫主义特色和诗情 (34)9 简述《屈原》的现实战斗意义 (35)第四章1917年-1927年的文学创作 (36)1 分析评价《尝试集》的思想和艺术形式及其地位与不足 (36)2 分析评价周作人小品散文的艺术特色与风格 (37)3 分析评价《倪焕之》的思想和艺术 (37)4 分析叶圣陶现实主义小说的特色和风格 (38)5 简析许地山早期短篇小说的特点 (39)6 简析许地山后期小说《春桃》等作品的现实主义特色 (40)7 简析许地山的散文集《空山灵雨》的思想和艺术 (41)8 简析王统照的长篇小说《山雨》的思想 (41)9 简析王统照小说创作的风格 (42)10 简析冰心的“问题小说”的发展 (42)11 简析诗集《繁星》《春水》的思想和形式 (43)12 简析《寄小读者》的思想和形式 (43)13 简析朱自清以事传情类散文的思想艺术特点 (45)14 简析朱自清借景抒情类散文的思想艺术特点 (45)15 简析朱自清对现代散文的贡献 (45)16 分析朱自清散文的创作特色 (46)17 简析《海滨故人》的思想和风格 (47)18 简析庐隐小说题材和思想特点 (47)19 简析《沉沦》的思想 (48)20 分析评价郁达夫小说的思想 (48)21 分析郁达夫小说的艺术风格 (49)22 分析郁达夫小说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50)23 分析闻一多爱国主义诗篇的内容 (50)24 简述闻一多在新诗发展史上的地位 (51)25 分析评价闻一多诗歌“三美”的新格律诗理论主张及其创作实践 (51)26 分析评价徐志摩的前期诗集的思想 (52)27 简述徐志摩后期诗集的思想 (53)28 分析徐志摩诗的艺术特点 (54)29 简述冯文炳小说的思想特色 (55)30 简述冯文炳小说的艺术特色 (55)31 简述冯至的《作日之歌》的思想艺术特色 (56)32 简述冯至的《十四行集》的思想和艺术特色 (56)第五章茅盾 (57)1 分析评价《蚀》三部曲的思想内容 (57)2 简析《动摇》中的胡国光形象 (58)3 简析《蚀》的艺术特点 (59)4 分析《子夜》的思想内容 (59)5 分析《子夜》里吴荪甫的形象 (60)6 简析《子夜》里赵伯韬的性格特征和形象意义 (61)7 简析《子夜》的艺术特色 (61)8 分析评价《子夜》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62)9 简析《林家铺子》、《农村三部曲》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6310 简析《白杨礼赞》、《风景谈》的思想艺术特色 (64)第六章老舍 (66)1 分析老舍小说的创作特色 (66)2 通过祥子的悲剧分析《骆驼祥子》这部小说的思想 (67)3 分析祥子的形象 (68)4 简析老舍长篇小说《二马》的思想和幽默特色 (70)5 简析《猫城记》思想的复杂性 (70)6 简析老舍长篇小说《离婚》的思想和艺术 (71)7 简析老舍短篇《月牙儿》《断魂枪》等的艺术成就 (72)8 简析《骆驼祥子》中虎妞形象及其对祥子悲剧的意义 (72)9 分析《骆驼祥子》的艺术特色 (73)10 简析《四世同堂》中祁老者的形象 (74)11 简析《四世同堂》中祁瑞宣的性格 (75)12 简析《四世同堂》的结构特点 (76)13 简析《四世同堂》的文化反思色彩 (76)14 分析《四世同堂》的思想内容 (77)第七章巴金 (79)1 简析巴金《灭亡》的思想内容和杜大心形象 (79)2 简析巴金早期表现社会革命的作品的思想艺术特点 (79)3 简析《激流三部曲》的思想内容 (80)4 简析巴金小说创作风格的演变 (80)5 《还魂草》是风格转变的代表作。

中国现当代文学复习资料

中国现当代文学复习资料

一、填空1、1917年1月,胡适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2月陈独秀发表了《文学革命论》,正式拉开了文学革命的帷幕,标志着五四文学革命的正式开始。

2、《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反封建的白话小说。

在结构上选取了“狂人”整个生涯中的一些片段,用日记格式连缀成篇。

3、《阿Q正传》是鲁迅解剖国民痼疾的最典型的作品,是鲁迅“改造国民性”思想的集中体现。

4、郁达夫的《沉沦》是现代文学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

5、《女神》是郭沫若的第一部新诗集,它以崭新的内容与形式而成为中国现代新诗的奠基作。

6、在“左联“的大会上,鲁迅《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讲话高屋建瓴地对无产阶级文学倡导期的经验与教训作了科学总结。

7、30年代的文学作品:茅盾《子夜》,巴金《家》,老舍《骆驼祥子》,沈从文《边城》,艾芜的《南行记》,曹禺的《家》和《原野》,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等,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日趋成熟。

8、矛盾的《农村三部曲》,包括三个连续性的短篇小说《春蚕》《秋收》《残冬》。

9、巴金的《爱情三部曲》包括中篇《雾》《雨》《电》和短篇插曲《雷》。

10、沈从文被称为“文体作家“,他的小说往往体式独特。

《边城》就是别具一格的诗化抒情小说。

11、艾青是吟唱着一首中国劳动人民的赞歌《大堰河—我的保姆》登上中国现代诗坛的。

12、《雨巷》是戴望舒的现代派诗歌的代表作,诗作采用整体象征的写法。

13、曹禺于1933年完成了处女作《雷雨》,1940年创作了五幕剧《北京人》,它是继《雷雨》《日出》《原野》之后的又一杰作,是曹禺戏剧创作的高峰。

其中《北京人》是曹禺根据巴金的小说《家》改编而成的。

14、钱钟书是一位学者型的小说家,在讽刺小说的创作上自成一体,代表作《围城》。

15、“老百姓喜欢看“是赵树理的审美目标,创造了”评书体“的小说样式(代表作《小二黑结婚》)16、孙犁是解放区除赵树理以外最重要的小说家,他最有名的小说都是以抗战时期的白洋淀地区为背景创作的“抗战小说“。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复习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复习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阶段,涵盖了从19世纪末到现代的文学作品和文学思潮。

这个时期的文学作品丰富多样,反映了社会的变革和人民的命运。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来回顾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探讨其特点和意义。

第一部分:白话文运动的兴起19世纪末,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中国文学迎来了一次重大的变革,即白话文运动的兴起。

这一时期的作家们开始使用白话文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使文学更加贴近人民。

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鲁迅,他的作品《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揭露了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丑恶。

白话文运动的兴起不仅改变了文学的形式,也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部分:文艺复兴与新文化运动20世纪初,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文艺复兴和新文化运动成为了时代的主题。

在这个时期,一批年轻的作家和思想家开始提倡新的文学观念和艺术风格。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胡适、陈独秀等人。

他们主张文学应该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关注社会问题和人民的命运。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不仅推动了文学的发展,也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三部分:抗战文学的崛起20世纪30年代,中国抗日战争爆发,抗战文学成为了主流文学的一部分。

这个时期的作家们以抗战为题材,描写了人民的英勇斗争和牺牲精神。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丁玲的《三八节有感》和巴金的《家》。

抗战文学的崛起不仅表达了人民的抗战情感,也对国家的团结和民族精神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四部分:社会主义文学的兴起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社会主义文学成为了主流文学的一部分。

这个时期的作家们以社会主义为主题,描绘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和人民的幸福生活。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家是鲁迅、茅盾、巴金等人。

社会主义文学的兴起不仅反映了时代的变革,也对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五部分: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崛起20世纪80年代,中国社会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后现代主义文学成为了主流文学的一部分。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一、重要时间和事件1.1930.3.2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

2.1942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

3.1938.3 在武汉成立了中华全国文艺抗敌协会。

4.1949.7 第一次中华全国文艺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召开。

5.1896年梁启超主编《时务报》(当时影响最大)。

6.1891年苏曼殊翻译的《拜伦诗选》是中国最早的翻译诗集。

7.1902年梁启超在日本横滨创办第一份中文小说杂志《新小说》。

8.1906年成立春柳社;1910年成立进化社,都专演话剧。

9.1915.9 《新青年》创刊于上海,第一卷名为《青年杂志》陈独秀主编。

10.1917.1发表胡适《文学改良诌议》,它是“五四”文学革命正式开始的标志。

11.1917.2陈独秀《文学革命论》举起“文学革命”的大旗。

12.1917.2《新青年》发表白话新诗。

13.1918年5月中国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鲁迅的《狂人日记》发表。

14.1922.1成立学衡派;1914.5在东京成立的甲寅派。

15.1920.9《新青年》第八卷第一号迁回上海。

16.1924年《现代评论》创刊由徐志摩、王世杰、陈源等主编。

17.1921.1在北京成立了最早的新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

18.1910.7在上海成立了中国第一个诗歌团体——中国新诗社。

19.1921.7创造社成立。

20.1924.11.17在北京成立语丝社,《语丝》周刊。

21.1923年在北京成立了新月社,《新月》月刊。

1927年多数成员南下,从此分为两个时期。

22.1921.5在上海成立了“五四”以后最早的话剧团体——民众戏剧社。

创办了第一个戏剧杂志《戏剧》周刊(1921.5~1922.4)。

23.1921年冬在上海成立了戏剧协社,是中国早期话剧团体中历史最悠久的一个。

24.1922成立“浅草—沉钟社”(1934年解散),被鲁迅称为中国最坚韧、最诚实的…….. 25.1917.2在《新青年》发表了《白话诗八首》,其中《朋友》一诗创作于1916.8。

中国现当代文学复习资料

中国现当代文学复习资料

中国现当代文学复习资料(以下资料来自网络,仅供参考)1文学革命:是一场轰轰烈烈的文学形式和文学内容的大变革活动。

1917年1月,《新青年》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诌议》,是文学革命开端的标志。

文章提出要以“白话文学”为中国文学的正宗。

1917年2月,《新青年》又发表了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举起“文学革命”的旗帜,提出以“国民文学”取代“贵族文学”,以“写实主义”取代“古典主义”,以“社会文学”取代“山林文学”。

1920年,北洋军阀政府教育部承认白话为国语,通令国民学校采用,成为文学革命成功的标志。

2.文学研究会:艺术倾向:1)主张“为人生”的文学,意思是文学要书写现实人生,表现人生,对人生有现实的意义。

就是很重视文学的现实功能。

反对游戏文学观念,反对消遣的文学态度。

2)文研会作家在创作方法上多注重现实主义。

这在沈雁冰的文论和文学研究会作家的创作中显示出来。

3)文学研究会注重翻译东欧、西欧现实主义名著,介绍普希金、托尔斯泰、屠格涅夫、易卜生、莫泊桑等人的作品。

3.创造社:1921年7月,创造社宣告成立,成员有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田汉、郑伯奇、张资平等。

刊物有《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中华新报》副刊发行)、《洪水》、《创造月刊》。

艺术倾向:1)崇天才,重神会,讲求文学的全与美,强调创作的无目的。

通常被歧视为“艺术派”。

2)富有浪漫主义特色,大都尊崇个性,表现自我,富有强烈的反抗色彩。

3)在翻译方面,主要翻译介绍歌德、雪莱、海涅、济慈、惠特曼、泰戈尔、王尔德、波特莱尔等人的作品。

大多数为浪漫主义,也有现代主义作家。

4.郁达夫:名文,是创造社的发起人和最重要的小说家。

在散文、旧诗词、文学理论、翻译等方面也有独到的贡献,以小说创作影响最大。

《银灰色的死》、《沉沦》、《南迁》三篇小说于1921年结集为《沉沦》发行,是郁达夫自己第一部、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短篇小说集。

但其在轰动一时的同时也毁誉参半。

中国现当代文学复习知识点

中国现当代文学复习知识点

中国现当代文学复习知识点一.文学常识《新青年》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1917年,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正式举起文学革命的旗帜。

周作人1918年发表《人的文学》,1919年初发表《平民文学》,反对非人的文学,强调平民文学要写世间普通男女的悲欢离合。

1925年“五卅”运动之后,是为创造社后期,主干人物思想发生变化,宣传和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郭沫若历史剧创作的黄金时期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在短短的几年内,他连续创作了《棠棣之花》、《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南冠草》六部大型历史剧,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鲁迅一生共出版了三部小说集,即《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

鲁迅的名言“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出自他的小说《伤逝》废名是一位风格独特,以抒情见长的作家,其代表作有《竹林的故事》、《浣衣母》、《桥》等。

周作人对现代文学最可贵的贡献在于他对“美文”的倡导和创作,真正代表了他散文艺术风格因而影响更大,艺术成就更高的是那些以“冲淡平和”见称于世的美文小品。

1919年下半年,女作家冰心在《晨报副刊》上发表了《斯人独憔悴》等,就正式开创了“问题小说”的风气。

郁达夫《沉沦》集中的小说都以留日学生生活为题材,是“青年忧郁病的解剖”,奏出了作家此后一系列类似之作的感伤抒情基调。

穆时英因其独特的创作被誉为“中国新感觉派圣手”、“鬼才”。

茅盾在他的系列小说中胜利塑造了吴荪甫等众多民族本钱家形象。

巴金早期的小说总是满怀激情地吟唱青春赞歌,他的小说《家》中成功塑造了大家庭的叛徒觉慧和多余人觉新两大青年形象。

巴金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老舍的小说以“京味”和“幽默”著称,善于从文化批判的视角去审视笔下的市民世界,代表作《骆驼祥子》、《月牙儿》等。

沈从文是京派的代表作家,他的小说以营造唯美的湘西世界而著称,长篇小说《边城》旨在表现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兽性的人生形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填空题:1.文学八事:不模仿古人;不作无病呻吟;不避俗文俗字;须讲究文法;不用典;不讲对仗;须言之有物;须去陈词滥调;2.正式提出“文学革命”口号的是陈独秀。

1917年2月,他发表《文学革命论》3. 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2卷5号发表《文学改良刍议》。

4..1907年,春柳社的成立,是中国话剧的开端。

5. 文学研究会(现实主义)一月在北京成立;创造社(浪漫主义)七月在上海成立;6. 左翼作家联盟,1930 上海。

7. 30年代左翼派:矛盾《子夜》;殷夫:《别了,哥哥》《二月,为奴隶的母亲》巴金《家》《春》《秋》老舍:《骆驼祥子》《月牙儿》《断魂枪》;曹禺:《雷雨》周朴园,周萍;《日出》陈白露;《原野》仇虎8. 郭沫若:《女神》《天狗》《凤凰涅槃》9. 郁达夫:《沉沦》10冰心:《繁星。

春水》《寄小读者》11..周作人:《人的文学》12.新月社:闻一多《红烛》《死水》13徐志摩《再别康桥》14.许地山:《落花生》《春桃》15. .京派小说:沈从文《边城》翠翠,天宝;废名16.20年代话剧《一只马蜂》17.30年代诗歌:戴望舒《雨巷》《我的记忆》《我用残损的手掌》卞之琳:《断章》臧克家:《老马》简答题一.文学革命的功绩3点:1.文学观念:批判‘游戏消遣说’,提倡反映社会人生,国民精神的文学观念;2.文学主题与内容:反映反帝反封建主题;歌颂“民主,自由”强调“个人观念”;3.文学形式:反对使用文言体,倡导白话文。

文学革命的历史局限:1.刻意强调文学功利性,轻娱乐功能和艺术形式;2.自我启蒙与精英意识3.理论上对传统文化的全面批判以及在创作情感上对传统文化的过分依恋;(过激主义,全盘西化).二.《女神》的文学地位,思想价值1.毁坏旧物,创造新物;2.强调个性解放以及“自我力量”3.爱国主义深情;4.同情和赞扬下层劳动者,对社会主义的朦胧向往;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1.精神实质:积极,乐观,激情;2.特色所在:真挚狂热的“自我”抒情形象3.艺术手段:1.借助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2.象征的普遍运用;3.夸张手法的运用。

美感特色:狂躁,激越,浪漫,幼稚;自由诗体: 《女神》总体趋向是自由体;历史地位:创造了白话诗的自由体,形成一代诗风。

但过于随意散漫,凝炼神韵不足。

三郁达夫小说浪漫主义风格1.自叙传形式;2.强烈感伤的内心抒情独白;3.创造情景交融的富有诗意的象征情景;四徐志摩诗歌的思想主题1.对于单纯信仰的执著追求;2.讴歌爱情3.同情下层劳动者;反映混乱的社会现实诗歌的审美风格:1.诗化生活2.孩子气,女人味十足;3.语言音乐美;4.散文化;五闻一多诗歌的思想内容1.对于爱和美的执着追求与歌颂;2.爱国主义3.同情下层劳动者;4.热爱祖国,讨厌美国生活;5.对祖国现状的担忧与祖国必定昌盛的坚定信念;6.怀念家乡,思念祖国;7.讴歌中华悠久的文化历史闻一多诗歌的艺术风格:1.情感表达方式:浓缩精炼,含蓄的表达;2.意境与形象;以新巧和绮丽取胜;3.语言凝练:从古诗词里吸取文化,讲究含蓄,讲究练字;讲究传神。

六丁玲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丁玲实现了由启蒙文学形态向革命文学形态的转变,为现实主义作出了突出贡献。

一九二八年一月,丁玲以《莎菲女士的日记》一举成名,此书主要描写了五四时期青年女性的性格心理,是典型的启蒙文学悲剧风格。

主人公莎菲是“心灵上负着时代苦闷与创伤的叛逆的绝叫者”;五四以后青年女性在性爱上的矛盾心理的代表者;30年代,丁玲加入左联,转向革命文学,初期并不成功,直到四十年代,《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才成为革命现实主义经典,其最大成就在于实现了由现实主义启蒙文学向现实主义革命文学的转变。

名词解释一.文学革命:发生的原因:1.我们已经有一千多年的白话文学作品;2.我们的老祖宗把历史盛行的“官话”流行到全国;3.我们的海禁开放了,和世界有了接触。

文学革命以1917年为开端,它并不是单纯的文学运动,它是以五四运动为标志的新文化运动的组成部分,其基本内容是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

文学革命主要表现:1.批判旧戏曲和鸳鸯蝴蝶派;2.开展讨论如何让建设新文学;3.创作盛行;4.翻译介绍工作加强。

二“三美”1.绘画美:诗的词藻要力求华美,色彩丰富,讲究视觉效果和直观性;2.音乐美:音乐与韵脚要力求和谐,音节,音尺排列要有规律;3.建筑美:从诗的整体分析,节与节之间要匀称,行与行之间要均齐。

三爱美剧:非职业性业余演出。

1.是指从1917-1918年,对传统戏剧和文明戏剧进行批判;介绍外国话剧,提出新的戏剧主张;2.话剧社团出现与话剧舞台的初步形成;3.话剧文本的大量涌现,风格鲜明。

四京派小说:1.20年代末到30年代流行于以北京为中心的北方城市,坚持守成主义文学的作家群体;2.其基本成员是大学老师和大学生,以沈从文和废名为代表;3.小说创作成就最大;4.产生的文化背景:外来的现代城市文明与传统的乡土文明之间的冲突下产生;5.京派小说追求健康,和谐,优美与崇高;6.善于发现普通人,劳动者的生命的庄重,尤其是纯良的女性;7.乡村抒情小说最为成功。

论述题1.鲁迅小说的现实主义风格鲁迅的现实主义的特征:1.不写大团圆,全是悲剧收场;2.平实的不足为奇的司空见惯的生活题材,描写冷漠,麻木,愚昧;3.用细节的真实展示人的处境;2.悲喜交融的审美风格1.对世界与人性的认识:悲剧,荒诞;2.毁灭有价值的东西,人物性格和命运都是悲剧的;3.理性的撕破无价值的东西,嘲笑人的弱点;摒弃赞美与歌颂;解构神圣与崇高;悲喜交加。

2.沈从文小说特点:他的创作,就体裁而言,有短中长篇小说,还有散文、传记、话剧等。

就题材而言,有写军队生活的,有写少数民族生活的,有写爱情的,有写下层劳动者苦难的。

就人物形象而言,有军阀、官僚、地主、资本家、姨太太、少爷、小姐,也有大学教授、中小学教师、小职员、青年知识分子,还有船夫、木匠、猎人、厨子、士兵、商贩、舞女、私娼、土匪、巫师等等。

在艺术形式上勇于创新,仅小说就有叙事体、抒情体、寓言体、童话体、民间故事体;有写实的,有象征的,有浪漫的。

代表性作品有长篇小说《边城》思想与审美特色1.湘西风俗画,别开生面的乡土文明;2.人性美的赞美:对劳动者的同情;对故乡的眷恋;3.文笔优美:常采用古文的形式,话本小说的叙述语言;3.祥子形象以及作品主题思想第一阶段:祥子:原是个农民,失去土地及父母,流落到北京,他强壮,老师,靠体力维生;第二阶段:骆驼祥子第三阶段虎妞的丈夫第四阶段无赖式的车夫第五阶段:走兽《骆驼祥子》的意义则在于:1.邪恶势力对劳动者灵魂的腐蚀,都市对美好人性的压制;2.否定了个人的奋斗;主题:1.剥削社会把人变成了兽;城市文明加剧了人的异化;2.对旧制度的揭露,通过祥子的经历告诉人们; 在这个社会,做人是不可能的;3.底层男人不可能得到基本的权利,无法享受家庭之乐,婚姻之乐;4.凭个人力量无法与整个社会抗衡。

4《家》的现实主义风格:1.用现实主义的手法,塑造个性鲜明的人物。

写出了同时代女性性格各异的特征;写出了封建家长的专制;虚弱与忏悔;写出了中间人物的复杂性格;写出了理想人物的弱点,避免概念化。

2.热情酣畅的抒情特色和哀婉沉郁的悲剧风格。

5戴望舒《雨巷》的意象,主题,艺术风格这首诗运用象征的手法,整体风格清新明朗。

以“我”、“雨巷”、“姑娘”三个互相独立的意象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富有象征意义的总体形象。

雨巷意味着昏暗的现实,愁苦的思想现状;姑娘:诗人对生活的茫然以及一往情深的情怀;主题:“雨巷”即可指漫漫的人生道路,也可指巨大的时空;我可以是人生道路上的徘徊者或跋涉者;那丁香一样的姑娘可以是我的希望,亦或是某种成功,我不断的追寻,有着更高的目标,体现了我对灵魂的自我救赎。

6.《雷雨》主题,戏剧风格①阶级主题:博剥削家庭的罪恶与腐朽;②命运主题:命运,决定人的生存发展的超越性力量,人往往对之无可奈何,它包括自然的、社会的、人自身的。

③乱伦主题。

戏剧风格:悲剧风格,锁闭风格,悲剧氛围。

人物形象:阿Q的主要性格特征:精神胜利法;中国农村的低等无业游民,守旧刻板,盲目排外;尊奉“男女之大防”;社会地位低下,自卑的痛苦使他自欺欺人地勾画出他的好身世;虚妄自大,自轻自贱,为了逃避屈辱与痛苦不得已为之;欺软怕硬,在强者面前,阿Q老是处于失败地位,积压的痛苦不得释放,便把它转嫁给弱者。

祥林嫂:鲁迅将她看成愚昧的一份子,人格、心灵被侮辱糟蹋得一蹋糊涂。

她是善良,但善良往往是奴性和愚昧的温床。

祥林嫂是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

生活在封建主义残酷统治的社会里,她的一生经历过亡夫改嫁、再亡夫又失子的大不幸。

她勤劳、善良、质朴、顽强,但在旧社会她不但不能争得一个做人的起码权利,反而成为一个被践踏、遭迫害、受鄙视而终甚至于被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所吞噬的人物。

觉新:觉新的原型是巴金的大哥李尧枚。

巴金对其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觉新是高家的长房长孙,生来相貌清秀,聪慧好学,在家得双亲的钟爱,在私塾得到先生的赏识。

他的理想被“长房长孙”断送了。

丢弃心爱的梅,违心地同另一个姑娘结婚。

对于家长这种决定,他不满,但并没有反抗,默默承受。

敏感多情,有深沉的怀旧情绪;面对自己时自卑,做主人则力不从心;为别人卖力时自信,易于迷失自我;体面意识使他尽力恪守家族秩序;怀旧与趋新,自卑与自信,敏感与健忘,好强与落寞,构成一组组对立统一的性格因素。

觉慧:觉慧是高家的三少爷,获得了进洋学堂和阅读新刊物的机会。

他往往从自身出发来批判封建制度,认识革命;往往从追求人格独立、男女平等、婚姻自由、发展自己、为社会作贡献等具体事件上同封建势力毅然决裂。

周萍:一方面原始、古怪、冲动,敢于冒险犯“灭伦”的罪,具有明显的弑父意识。

另一方面周萍又胆小怯弱、文明理性。

他对乱伦感情的恐惧与主动放弃是他企图遵守伦理规范改正罪恶的表现,虽然“始乱终弃”。

最后写周萍自杀,显示他人格中的无辜善良勇敢。

蘩漪:蘩漪的可爱是她不可爱的地方,不可爱是她可爱的地方她表面“文弱”、“哀静”,内心却有决断,有一种野性的美;她任性,却又很脆弱;热情,却又孤僻。

周朴园:周朴园既是资本家,又是专制性的家长,他专横、残忍,发不义之财;30年前,对侍萍的爱情是真实的;他年轻,热情,敢于违反现实的“门当户对”;到了晚年他精神寂寞,情感空虚。

中年闰土:“多子,饥荒,苛税,苦得他象一个木偶人”;要“所有的草灰”,种地;要“香炉和烛台”,敬神;神情麻木、寡言少语;少年闰土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对生活充满了希望,一个十足的小英雄形象。

他是一个富于表现力的少年,是一个有更多的新鲜生活和新鲜感受要表达的少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