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教案:小学生必背古诗词80首赏析5
小学五年级课内课外古诗词及赏析

五年级课内外古诗词50首课内:1、示儿 [ 宋 ] 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诗意】原本知道死去之后就什么也没有了,只是感到悲伤,没能见到国家统一。
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时,你们举行家祭时不要忘了告诉我!【诗人简介】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爱国诗人。
【背景】他出生在北宋灭亡之际,一生辅佐高(宋高宗)孝光宁四代皇帝,致力于抗金斗争,希望能收复中原。
虽然频遇挫折,却仍未改变初衷。
【赏析】第一行表现了诗人死无所畏的生死观;第二行描写诗人的悲怆心境;第三行表达了渴望收复失地的信念,虽然沉痛,但也有必胜的信心。
第四行表达诗人坚定的信念和悲壮的心愿,体现了陆游爱国、报国之情。
【情感】爱国激情执着、深沉、热烈、真挚!2、题临安邸宋·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诗意】西湖四周青山绵延楼阁望不见头,湖面游船上的歌舞几时才能停休?温暖馥郁的香风把人吹得醉醺醺的,简直是把杭州当成了那汴州。
【诗人简介】林升,字云友,又字梦屏,生活在南宋孝宗时期,是一位擅长诗文的士人。
【背景】此为写在南宋皇都临安的一家旅社墙壁上。
【赏析】第一句描写祖国大好山河。
第二句用反问语气表达愤慨之情。
后两句讽刺当政者纵情声色的腐朽本质,表达对他们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怒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情感】对统治者苟且偏安的愤怒之情。
3.己亥杂诗作者:清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诗意】只有狂雷炸响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机,然而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终究是一种悲哀。
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定规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
【诗人简介】龚自珍,字璱(sè)人,号定庵(ān),又号羽琌山民,清代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背景】龚自珍处在封建主义腐朽没落的时代,他宣传变革,终因揭露时弊,触动时忌,不断遭到权贵的排挤和打击,辞官南归,在途中写下315首《己亥杂诗》,多咏怀和讽喻之作。
_80首小学生必背古诗词鉴赏(全)附注释和简析

80⾸⼩学⽣必背古诗词鉴赏⽬录80⾸⼩学⽣必背古诗词鉴赏 (1)1.⻓歌⾏(节录) (4)2.七步诗 (5)3.敕勒歌 (6)4.咏鹅 (8)5.回乡偶书 (9)6.咏柳 (10)7.凉州词 (11)8.登鹳雀楼 (13)9.春晓 (15)10.宿建德江 (16)11.凉州词 (17)12.出塞 (18)13.从军⾏ (20)14.芙蓉楼送⾟渐 (23)15.⿅柴 (25)16.⽵⾥馆 (26)17.送元⼆使安⻄ (27)18.九⽉九⽇忆⼭东兄弟 (30)19.别董⼤ (31)20.静夜思 (32)21.古朗⽉⾏(节选) (34)22.望庐⼭瀑布 (35)23.赠汪伦 (37)24.独坐敬亭⼭ (38)25.⻩鹤楼送孟浩然之⼴陵 (39)26.早发⽩帝城 (42)28.望天⻔⼭ (44)29.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47)30.绝句 (50)31.赠花卿 (51)32.江南逢李⻳年 (54)33.春夜喜⾬ (55)34.绝句 (57)35.江畔独步寻花 (59)36.逢雪宿芙蓉⼭主⼈ (60)37.江雪 (61)38.寻隐者不遇 (63)39.枫桥夜泊 (64)40.渔歌⼦ (66)41.寒⻝ (67)42.滁州⻄涧 (68)43.塞下曲 (70)44.游⼦吟 (72)45.⽵枝词 (73)46.乌⾐巷 (74)47.望洞庭 (76)48.浪淘沙 (77)49.赋得古原草送别 (78)50.忆江南 (80)51.悯农(其⼀) (81)52.悯农(其⼆) (82)53.⼭⾏ (83)54.清明 (85)55.江南春 (86)56.秋夕 (87)57.乐游原 (88)58.商⼭早⾏ (89)60.泊船⽠洲 (92)61.梅花 (93)62.六⽉⼆⼗七⽇望湖楼醉书(其⼀) (94)63.饮湖上初晴后⾬ (95)64.惠崇《春江晓景》 (97)65.题⻄林壁 (97)66.夏⽇绝句 (99)67.示⼉ (100)68.秋夜将晓出篱⻔迎凉有感 (101)69.⼩池 (103)70.晓出净慈寺送林⼦⽅ (105)71.四时⽥园杂兴 (106)72.春⽇ (107)73.菩萨蛮书江⻄造⼝壁 (109)74.题临安邸 (110)75.游园不值 (112)76.墨梅 (113)77.⽯灰吟 (114)78.朝天⼦咏喇叭 (115)79.⽵⽯ (117)80.已亥杂诗 (118)1.⻓歌⾏(节录)汉乐府⻘⻘园中葵,朝露待⽇晞。
【教育资料】五年级语文教案:小学生必背古诗词80首赏析5

【教育资料】五年级语文教案:小学生必背古诗词80首赏析5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夜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注释]1.乃:就。
2.发生:催发植物生长。
3.潜:暗暗地,悄悄地。
4.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
5.径:乡下的小路。
6.花重:花因沾着雨水,显得饱满沉重的样子。
7.锦官城:成都的别称。
[简析]这是一首描绘并赞美春雨的诗。
题目中的喜字统摄全篇。
全诗八句,虽没出现一个喜字,但诗人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首联写春雨的来到: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一个好字,表达了诗人对春雨的赞美。
春天是植物萌发、生长的季节,正需雨,它就下起来了。
诗人用拟人手法,盛赞春雨善解人意,似乎懂得人们的心愿一般。
颔联刻画春雨的特征: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它伴随着和煦的春风,趁着夜色悄悄地飘洒大地,绵绵密密,无声无息地滋润着万物,不求人知,无意讨好。
春雨具有这样高尚的品格,诗人格外喜欢。
颈联写春夜雨景:夜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诗人希望好雨能下个够,他开门出来看,只见天上乌云密布,地上也是黑沉沉的,连小路也看不清,只有江中船上的渔火露出一点亮光。
尾联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是诗人的想象:春雨过后的翌日拂晓,整个锦官城里必然是一派花团锦簇、万紫千红的景象,那一朵朵湿漉漉、沉甸甸、红艳艳的鲜花,一定更惹人喜爱。
花是如此,那田里的庄稼也肯定会茁壮成长。
春雨给大地带来了蓬勃生机,给人们带来了丰收的希望,诗人怎能不赞美春雨呢!34.绝句(迟日江山丽)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杜甫的这首五绝,四句两两相对,平朴如话,因此有人认为跟小孩子对对子没有什么区别(参见《鹤林玉露》)。
明人王嗣爽在其《杜臆》中予以反驳说:余曰:上二句两间(指天地间)莫非生意,下二句见万物莫不适性。
岂不足以感发吾心之真乐乎?王氏的意见是对的。
此诗抓住景物特点写春色,画面优美,格调柔和,很能引发读者的喜春之情。
新课标·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首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详细版)

新课标·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首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详细版)第一首:《江南》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译文】江南又到了适宜采莲的季节了,莲叶浮出水面,挨挨挤挤,重重叠叠,迎风招展。
在茂密如盖的荷叶下面,欢快的鱼儿在不停的嬉戏玩耍。
一会儿在这儿,一会儿又忽然游到了那儿,说不清究竟是在东边,还是在西边,是在南边,还是在北边。
【注释】1、汉乐府:原是汉初采诗制乐的官署,后来又专指汉代的乐府诗。
2、可:在这里有“适宜”、“正好”的意思。
3、田田:荷叶茂盛的样子。
【赏析】民歌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回旋反复的音调,优美隽永的意境,清新明快的格调,勾勒了一幅明丽美妙的画面。
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荷叶,莲叶下自由自在、欢快戏耍的鱼儿,还有那水上划破荷塘的小船上采莲人的欢声笑语,悦耳的歌喉,多么秀丽的江南风光!多么宁静而又生动的场景!读完此诗,仿佛一股夏日的清新迎面扑来,想着就令人觉得清爽。
还不止于此,我们感受着诗人那种安宁恬静的情怀的同时,自己的心情也随着变得轻松起来。
诗中没有一字是写人的,但是我们又仿佛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感受到了一股勃勃生机的青春与活力,领略到了采莲人内心的欢乐。
这就是这首民歌不朽的魅力所在。
第二首:《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xī)。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kūn黄华叶衰cuī。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译文】园中的葵菜青青郁郁,葵叶上的露水被朝阳晒干。
春天的阳光把温暖布满大地,万物都焕发出勃勃生机。
常常担心秋天一到,美丽的花叶就会枯黄、衰败。
无数条江河奔腾着向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能够重新返回西方?青少年时代不努力,到老就只能悲伤叹息了。
【注释】长歌行:汉乐府曲调名。
葵:“葵”作为蔬菜名,指我国古代重要蔬菜之一。
朝露:清晨的露水。
晞:天亮,引申为阳光照耀。
阳春:温暖的春天。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八十首(含鉴赏)

目录1、咏鹅 (3)2、静夜思 (5)3、春晓 (6)4、悯农(其一) (8)5、悯农(其二) (9)6、回乡偶书 (9)7、咏柳 (11)8、登鹳雀楼 (12)9、鹿柴 (13)10、宿建德江 (15)11、凉州词 (16)12、出塞 (17)13、从军行 (19)14、芙蓉楼送辛渐 (22)15、七步诗 (23)16、竹里馆 (24)17、送元二使安西 (25)18、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9)19、别董大 (30)20、敕勒歌 (31)21、古朗月行(节选) (32)22、望庐山瀑布 (33)23、赠汪伦 (35)24、独坐敬亭山 (36)25、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37)26、早发白帝城 (40)27、秋浦歌 (41)28、望天门山 (42)29、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45)30、绝句 (49)32、江南逢李龟年 (53)33、春夜喜雨 (54)34、绝句 (56)35、江畔独步寻花 (58)36、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59)37、江雪 (60)38、寻隐者不遇 (62)39、枫桥夜泊 (63)40、渔歌子 (65)41、寒食 (66)42、滁州西涧 (68)43、塞下曲 (70)44、游子吟 (71)45、竹枝词 (73)46、乌衣巷 (74)47、望洞庭 (76)48、浪淘沙 (77)49、赋得古原草送别 (78)50、忆江南 (80)51、凉州词 (81)52、长歌行(节录) (83)53、山行 (85)54、清明 (87)55、江南春 (88)56、秋夕 (89)57、乐游原 (90)58、已亥杂诗 (91)59、元日 (92)60、泊船瓜洲 (94)61、梅花 (95)6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 (97)64、惠崇《春江晓景》 (99)65、题西林壁 (100)66、夏日绝句 (101)67、示儿 (102)68、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104)69、小池 (106)70、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07)71、四时田园杂兴 (109)72、春日 (110)73、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112)74、题临安邸 (113)75、游园不值 (115)76、墨梅 (116)77、石灰吟 (117)78、朝天子咏喇叭 (119)79、竹石 (120)80、商山早行 (121)1、咏鹅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小学五年级课内课外古诗词及赏析

五年级课内外古诗词50首课内:1、示儿 [ 宋 ] 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诗意】原本知道死去之后就什么也没有了,只是感到悲伤,没能见到国家统一。
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时,你们举行家祭时不要忘了告诉我!【诗人简介】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爱国诗人。
【背景】他出生在北宋灭亡之际,一生辅佐高(宋高宗)孝光宁四代皇帝,致力于抗金斗争,希望能收复中原。
虽然频遇挫折,却仍未改变初衷。
【赏析】第一行表现了诗人死无所畏的生死观;第二行描写诗人的悲怆心境;第三行表达了渴望收复失地的信念,虽然沉痛,但也有必胜的信心。
第四行表达诗人坚定的信念和悲壮的心愿,体现了陆游爱国、报国之情。
【情感】爱国激情执着、深沉、热烈、真挚!2、题临安邸宋·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诗意】西湖四周青山绵延楼阁望不见头,湖面游船上的歌舞几时才能停休?温暖馥郁的香风把人吹得醉醺醺的,简直是把杭州当成了那汴州。
【诗人简介】林升,字云友,又字梦屏,生活在南宋孝宗时期,是一位擅长诗文的士人。
【背景】此为写在南宋皇都临安的一家旅社墙壁上。
【赏析】第一句描写祖国大好山河。
第二句用反问语气表达愤慨之情。
后两句讽刺当政者纵情声色的腐朽本质,表达对他们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怒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情感】对统治者苟且偏安的愤怒之情。
3.己亥杂诗作者:清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诗意】只有狂雷炸响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机,然而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终究是一种悲哀。
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定规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
【诗人简介】龚自珍,字璱(sè)人,号定庵(ān),又号羽琌山民,清代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背景】龚自珍处在封建主义腐朽没落的时代,他宣传变革,终因揭露时弊,触动时忌,不断遭到权贵的排挤和打击,辞官南归,在途中写下315首《己亥杂诗》,多咏怀和讽喻之作。
五年级必背古诗词及解析

五年级必背古诗词及解析五年级的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不仅要背诵,还要理解其含义和背后的文化背景。
以下是一些适合五年级学生背诵的古诗词及其解析:1. 《静夜思》 -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解析:这首诗通过夜晚的月光,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诗中的“明月”和“霜”都具有象征意义,明月代表远方,霜则暗示了季节的变迁和时间的流逝。
2. 《春晓》 - 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解析: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早晨,诗人在睡梦中被鸟鸣声唤醒,感受到了春天的生机。
诗中的“风雨声”和“花落”则暗示了春天的无常和生命的易逝。
3. 《望庐山瀑布》 - 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解析:这首诗以庐山瀑布为背景,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瀑布的壮观景象。
诗中的“银河落九天”形象地表现了瀑布的气势磅礴。
4. 《登鹳雀楼》 -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解析:这首诗通过登楼远望的视角,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向往和对世界的探索精神。
诗中的“黄河入海流”和“更上一层楼”都体现了诗人的壮志和胸怀。
5. 《江雪》 -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解析:这首诗以江雪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孤独的冬日景象。
诗中的“孤舟蓑笠翁”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自然的感悟。
6. 《赠汪伦》 - 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解析:这首诗通过李白与朋友汪伦的离别,表达了深厚的友情。
诗中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与“不及汪伦送我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友情的珍贵。
7. 《绝句》 - 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解析: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
诗中的“黄鹂”、“白鹭”、“千秋雪”和“万里船”都富有象征意义,展现了诗人的广阔视野和深远思考。
(完整word版)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含目录带拼音、作者、注释、翻译、赏析)

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含目录带拼音、作者、注释、翻译、赏析)目录序号页码作者题目序号页码作者题目1汉乐府长歌行41李白赠汪伦2韩翃寒食42李白独坐敬亭山曹植七步诗43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4韦应物滁州西涧44李白早发白帝城5北朝民歌敕勒歌45李白秋浦歌6卢纶塞下曲46李白望天门山7骆宾王咏鹅47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8孟郊游子吟48杜甫绝句9贺知章回乡偶书49杜甫赠花卿10贺知章咏柳50杜甫江南逢李龟年11王之涣凉州词51杜甫春夜喜雨12王之涣登鹳雀楼52杜甫绝句13刘禹锡竹枝词53杜甫江畔独步寻花14刘禹锡乌衣巷54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15刘禹锡望洞庭55柳宗元江雪16刘禹锡浪淘沙56贾岛寻隐者不遇17孟浩然春晓57张继枫桥夜泊18孟浩然宿建德江58张志和渔歌子19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59王安石元日20白居易忆江南60王安石泊船瓜洲21王翰凉州词61梅花22李绅悯农62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23李绅63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24王昌龄出塞64苏轼惠崇《春江晓景》25王昌龄从军行65苏轼题西林壁26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66李清照夏日绝句27王维鹿柴67陆游示儿28王维竹里馆68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29王维送元二使安西69杨万里小池30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70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31杜牧山行71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32杜牧清明72朱熹春日33杜牧江南春73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34杜牧秋夕74林升题临安邸35李商隐乐游原75叶绍翁游园不值36温庭筠商山早行76王冕墨梅37高适别董大77于谦石灰吟38李白静夜思78王磐朝天子·咏喇叭39李白古朗月行79郑燮竹石40李白望庐山瀑布80龚自珍己亥杂诗长歌行——汉乐府qīng qīngyuánzhōngkuí青青园中葵,zhāo lùdài rìxī朝露待日晞。
yáng chūn bùdézé阳春布德泽,wànwùshēng guāng huī万物生光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语文教案:小学生必背古诗词80首赏析5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夜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注释]1.乃:就。
2.发生:催发植物生长。
3.潜:暗暗地,悄悄地。
4.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
5.径:乡下的小路。
6.花重:花因沾着雨水,显得饱满沉重的样子。
7.锦官城:成都的别称。
[简析]这是一首描绘并赞美春雨的诗。
题目中的喜字统摄全篇。
全诗八句,虽没出现一个喜字,但诗人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首联写春雨的来到: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一个好字,表达了诗人对春雨的赞美。
春天是植物萌发、生长的季节,正需雨,它就下起来了。
诗人用拟人手法,盛赞春雨善解人意,似乎懂得人们的心愿一般。
颔联刻画春雨的特征: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它伴随着和煦的春风,趁着夜色悄悄地飘洒大地,绵绵密密,无声无息地滋润着万物,不求人知,无意讨好。
春雨具有这样高尚的品格,诗人格外喜欢。
颈联写春夜雨景:夜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诗人希望好雨能下个够,他开门出来看,只见天上乌云密布,地上也是黑沉沉的,连小路也看不清,只有江中船上的渔火露出一点亮光。
尾联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是诗人的想象:春雨过后的翌日拂晓,整个锦官城里必然是一派花团锦簇、万紫千红的景象,那一朵朵湿漉漉、沉甸甸、红艳艳的鲜花,一定更惹人喜爱。
花是如此,那田里的庄稼也肯定会茁壮成长。
春雨给大地带来了蓬勃生机,给人们带来了丰收的希望,诗人怎能不赞美春雨呢!34.绝句(迟日江山丽)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杜甫的这首五绝,四句两两相对,平朴如话,因此有人认为跟小孩子对对子没有什么区别(参见《鹤林玉露》)。
明人王嗣爽在其《杜臆》中予以反驳说:余曰:上二句两间(指天地间)莫非生意,下二句见万物莫不适性。
岂不足以感发吾心之真乐乎?王氏的意见是对的。
此诗抓住景物特点写春色,画面优美,格调柔和,很能引发读者的喜春之情。
迟日,出自《诗经七月》:春日迟迟。
春天光照时间渐长,天气趋暖,正所谓天初暖,日初长(欧阳炯《春光好》)。
诗人以迟日领起全篇,突出了春天日光和煦、万物欣欣向荣的特点,并使诗中描写的物象有机的组合为一体,构成一幅明丽和谐的春色图。
你看:阳光普照,水碧山青,草木复苏,万象更新。
清风拂面,送来百花的芳香,带来春草的清馨。
河滩上,溪岸边,冰雪融尽,泥土潮湿而松软,燕子轻盈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呢呢喃喃。
水暖沙温,美丽多情的鸳鸯相依相偎,恬然静睡,十分娇慷可爱。
燕子是侯鸟,诗人描写它是有意突出春天的特征。
前二句的迟日、江山、春风、花草组成一幅粗线勾勒的大场景,并在句尾以丽、香突出诗人强烈的感觉;后二句则是工笔细描的特定画面,既有燕子翩飞的动态描绘,又有鸳鸯慵睡的静态写照。
飞燕的繁忙蕴含着春天的勃勃生机,鸳鸯的闲适则透出温柔的春意,一动一静,相映成趣。
而这一切全沐浴在煦暖的阳光下,和谐而优美,确实给人以春光旖旎之感。
清人陶虞开称杜甫笔法高妙,能以诗为画(《说杜》),此诗可为印证。
但这首五绝之妙并不止于以诗为画,诗人着意传达的还是他感受到的柔和春意。
如果说春日迟迟、江山秀丽、清风徐徐、花草芬芳以及燕子、鸳鸯,都是诗人的视觉、触觉(风)、嗅觉所感,那么泥土之融、沙砾之暖,便不是五官的直接感觉了。
只因为对春天的阳光明丽、惠风和畅、鸟语花香感受至深,诗人无须触摸就能想象出泥土的松湿和沙砾的温暖;而泥之融、沙之暖的体会又加深了对飞燕的轻盈、鸳鸯娇慵的视觉印象,从而使诗人的整个身心都沉浸于柔美和谐和春意之中。
反复诵读此诗,你也会有春不醉人人自醉的感觉。
此诗的成功不但在于作者善于观察物象,更在于作者善于体察物情。
前人或谓杜甫这首诗与儿童属对何异。
无非讥其造语平淡,未在追奇猎怪上下功夫,殊不知,这正是功力老到之处。
周紫芝《竹坡诗话》云:作诗到平淡处,要似非力所能。
苏轼也说:大凡为文......渐老渐熟,乃造平淡。
这两句话用来评价杜甫这首五绝,至为恰当。
35.江畔独步寻花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注释]1.独步:一个人散步或走路。
2.蹊(xī):小路。
3.娇:可爱的。
4.恰恰:恰巧碰上。
一说鸟叫声。
5.留连:即留恋,舍不得离去。
本诗句用来形容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恋恋不舍的样子。
留连是个联绵词。
构成联绵词的两个字仅仅是这个词读音的记录,而与词义无关,所以一个联绵词可能有几种不同的书写形式,如留连也写作流连,词的意义仍然一样。
[简析]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诗人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心情比较舒畅。
春暖花开时节,他独自在江畔散步赏花,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一组七首绝句,这是其中的第六首。
首句黄四娘家花满蹊,点明寻花的地点。
蹊是小路。
花满蹊是说繁花将小路都盖住了,连成片了。
次句千朵万朵压枝低。
千朵万朵形容数量之多。
压枝低中的压和低两个字用得十分贴切、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花密密层层,又大又多,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
这句是上句满字的具体化。
第三句留连戏蝶时时舞。
留连是形容蝴蝶飞来飞去舍不得离开的样子。
这句从侧面写出春花的鲜艳芬芳。
其实诗人也被万紫千红的春花所吸引而留连忘返。
第四句自在娇莺恰恰啼。
娇是形容莺歌柔美圆润。
恰恰啼是说正当诗人前来赏花时,黄莺也在鸣叫。
只因为诗人内心欢愉,所以想当然地认为黄莺特意为自己歌唱。
这与上句说彩蝶留连春花一样,都是移情于物的手法。
由于诗人成功地运用了这一手法,使物我交融,情景相生,这首小诗读起来就更亲切有味。
36.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注释]1.芙蓉山:地名。
2.苍山:青山。
3.白屋:贫家的住所。
房顶用白茅覆盖,或木材不加油漆叫白屋。
4.犬吠:狗叫。
[作者简介]:刘长卿(709-780?)字文房,河间(今河北河间)人。
唐代诗人。
[简析]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
前两句,写诗人投宿山村时的所见所感。
首句日暮苍山远,日暮点明时间,正是傍晚。
苍山远,是诗人风雪途中所见。
青山遥远迷蒙,暗示跋涉的艰辛,急于投宿的心情。
次句天寒白屋贫点明投宿的地点。
白屋,主人家简陋的茅舍,在寒冬中更显得贫穷。
寒白贫三字互相映衬,渲染贫寒、清白的气氛,也反映了诗人独特的感受。
后两句写诗人投宿主人家以后的情景。
柴门闻犬吠,诗人进入茅屋已安顿就寝,忽从卧榻上听到吠声不止。
风雪夜归人,诗人猜想大概是芙蓉山主人披风戴雪归来了吧。
这两句从耳闻的角度落墨,给人展示一个犬吠人归的场面。
这首诗历来解释不同,主要分歧是在对归的理解上。
一种意见认为归是诗人的来到,诗人在迷漫风雪中忽然找到投宿处,如宾至如归一般。
另一种意见是芙蓉山主人风雪夜归。
关键是诗人的立足点在哪里。
前者,诗人是在白屋外,在风雪途中;后者,诗人在白屋内,或前两句在屋外,后两句在屋内。
37.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注释]1.这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写的诗,借寒江独钓的渔翁,抒发自己孤独郁闷的心情。
2.绝:绝迹。
3.鸟飞绝:天空中一只鸟也没有。
4.径:小路。
5.踪:踪迹。
人踪灭,没有人的踪影。
6.蓑笠(suōl):蓑衣,斗笠。
[简析]作者简介: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东永济县)人。
杰出的思想家、散文家。
诗歌的成就也很高。
柳宗元的山水诗,大多描写比较幽僻清冷的境界,借以抒发自己遭受迫害被贬的抑郁悲愤之情。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渔翁寒江独钓图,表达了诗人永贞革新失败后,虽处境孤独,但仍傲岸不屈的性格。
开头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描写雪景,千山万径都是夸张语。
山中本应有鸟,路上本应有人;但却鸟飞绝人踪灭。
诗人用飞鸟远遁、行人绝迹的景象渲染出一个荒寒寂寞的境界,虽未直接用雪字,但读者似乎已经见到了铺天盖地的大雪,已感觉到了凛冽逼人的寒气。
这正是当时严酷的政治环境的折射。
三、四两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刻画了一个寒江独钓的渔翁形象,在漫天大雪,几乎没有任何生命的地方,有一条孤单的小船,船上有位渔翁,身披蓑衣,独自在大雪纷飞的江面上垂钓。
这个渔翁的形象显然是诗人自身的写照,曲折地表达出诗人在政治改革失败后虽处境孤独,但顽强不屈、凛然无畏、傲岸清高的精神面貌。
38.寻隐者不遇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注释]1.寻:寻访。
2.隐者:古代隐居在山林中的人。
3.童子:这是指隐者的弟子。
4.处:地方。
作者简介:贾岛(799-843),字阆仙,范阳(今河北涿县)人。
唐代诗人。
[简析]诗人专程走访一位隐士,未遇,就记下了在走访过程中的对话场面。
首句松下问童子,点明会晤地点在松下,接待人是童子,这就把不遇的情节作了交代。
松树是岁寒三友之一。
古人写松树大多与表现孤傲高洁的品质有关,此句也是为了突出隐士的高洁。
以下三句全是童子的回答。
首先回答的是言师采药去,采药是隐者经常性的活动,用采药一词十分切合隐者的身份,介绍师父外出的目的。
第三句的回答是承第二句来的,说师傅就在这座山中采药,对师傅的大致去向给予明确的回答,是热情的指引。
第四句来个转折,云深不知处,说虽在山中,但云雾弥漫,不知他在何处,作了婉转的辞谢,请来访者不要作徒劳的寻觅。
本诗以问答的形式,记叙寻隐者不遇这件事,表现了隐者的思想和性格。
隐者虽未出现,但通过侧面描写,他的形象已十分清晰地展现出来了。
39.枫桥夜泊[唐]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枫桥夜泊》以其画面疏密有至的合理结构安排和行文节奏如音乐般的韵律美,以及诗的内在意蕴的悲剧性格而为世人称道。
本文不打算对这些方面进行探讨,而是试图运用诠译学原则,对其整体画面进行悟读,并在对其整体画面的拆解中洞见该诗的文化内涵。
有四个方面值得注意:一、诗人主体的感觉世界、情绪世界与自然世界和纷繁的人世以及超然的宗教世界完美的结合在一起。
即写出了诗人自己的生活况味,又描述了自然和现实的实存世界并将它们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形成整体的画面。
二、从感觉世界到情绪世界再到理性判断的层层深入。
三、短短四句,却起伏迭宕。
四、霜的意象奠定了诗的基调。
愁的意象确打开了诗人的精神世界。
欣赏此诗,霜和愁是两个关键意象。
第一句,月落无啼霜满天。
写诗人的感觉世界。
月落是视觉;乌啼是听觉;霜满天是感觉。
在月落后的一片茫茫的黑夜中,虽然看不清四周事物,但诗人却感觉到了晚秋的寒霜充满了宇宙,由清冷遍洒的月光到浸骨的寒霜给人一种逼迫的感觉,已经预示了诗人心境的孤独和凄凉。
霜的意象是此诗的重点,一个霜字奠定了诗的基调。
第二句,江枫渔火对愁眠。
由感觉世界到诗人情绪世界的转变。
是诗的第一个起伏。
江上渔火点点,岸边枫叶正红。
但是面对世事无常和生活的艰辛,孤独的旅人和辛勤的渔人在这漫漫寒霜的秋夜,只能对愁而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