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年级名著阅读计划七年级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课外阅读教学计划(精选10篇)

七年级课外阅读教学计划(精选10篇)

七年级课外阅读教学计划时间过得真快,总在不经意间流逝,我们又将奔赴下一阶段的教学,让我们对今后的教学工作做个计划吧。

为了让您不再为做教学计划头疼,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七年级课外阅读教学计划(精选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七年级课外阅读教学计划篇1教学目的:1、学生汇报在“冰心阅读月”活动中的阅读情况,启发引导学生在课外利用多种途径收集、整理学习资料,促使学生更广泛地感受、了解冰心其人的特点,尤其是冰心作品的风格。

2、通过交流、展示、朗读、品味冰心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巩固和丰富学生的积累,指导学生感悟、欣赏冰心作品鲜活的神韵,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以冰心为代表的优秀儿童文学的兴趣。

教学内容:交流在“冰心阅读月”活动中阅读的作品,并通过诵读、研讨等形式来感悟、品味冰心其人其文。

教学准备:1、课前开展“冰心阅读月”课外阅读实践活动。

2、课件(内含冰心头像、冰心名句集锦等)。

3、学生自制有关冰心作品的书签、书法作品、美术作品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主题。

学生进入情境。

老师利用课件和语言创设情境。

用班德瑞的优美音乐作背景,及教师深情的诗化语言,营造出学习氛围,将学生引进冰心作品爱的意境使师生很快受到感染。

二、汇报展示所了解的冰心其人及作品。

1、简要介绍所了解的冰心。

2、读了多少篇冰心的作品?记住了哪些?是从哪儿读到的?了解两个问题:(1)简要介绍你所了解的冰心。

(引导学生了解冰心作品中体现的童心、母爱、对大自然之爱的主题。

)(2)你读了多少篇冰心的作品?记住了哪些?是从哪儿读到的?这两个问题的设计,意在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质和量。

通过汇报交流对冰心其人其作品的认识和了解,给学生勾画出冰心其人其作品的大致轮廓,弥补个人课外阅读的片面性。

则重在了解学生收集资料的途径和整理、阅读资料的方法,增进交流,引导学生“取长补短”,启发学生学习运用更多、更好的收集、整理资料的方法。

七年级课外阅读教学计划篇2根据我班学生和实际情况,制订了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的计划。

初中七年级名著阅读计划七年级资料

初中七年级名著阅读计划七年级资料

初中七年级名著阅读计划阅读名著是汲取文化精粹的学习方式,是传承优秀文化的通道,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

为了使初中学生的名著阅读有序、高效,真正落到实处,使学生受到经典文化的熏陶,特定本学期阅读计划如下:一、阅读内容:三月:《骆驼祥子》四月:《海底两万里》五月:《童年》暑假:《三国演义》《名人传》二、阅读时间:1、每周从作文课中抽出一节课作为学生阅读课,教师引导阅读,教给方法,激发兴趣。

2、利用课余时间学生进行自主阅读。

三、实施方法1、分解整本书,划定每日或每周阅读范围。

2、要求做好读书笔记。

四、阅读要求1、识记名著中出现的生字词。

2、把握名著内容,识记作者。

3、了解故事情节,对主要人物形象能作以较客观,准确的评价。

4、了解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5、记诵经典片段。

希望通过一系列的名著阅读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丰富学生知识储备,陶冶学生精神情操,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初中七年级名著阅读计划七年级人教版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简答题一、简答题《你我同行》1、明明想参加一个游戏,但伙伴儿不让他参加。

答:只要这个游戏有益于我们的身心健康,而且我们自己又感兴趣,就可以说服小伙伴去参加,切不能让别人的意见左右自己正确的决定。

2、小刚打坏了教室的玻璃,没向老师说,小洁告诉了老师。

答:小刚应该向老师勇敢地承认错误。

同时,小刚不应该怨恨小洁,因为小洁的做法是正确的。

3、春游时,强强不愿和倩倩分在一组活动,嫌她太娇气。

答:强强的做法不对,因为男生、女生之间应该取长补短,互相帮助。

4、小强和小国在一块儿足球,小强不小心打碎了教室的玻璃,小国帮助小强包庇错误,还对小强说:“请放心,我什么也没看见。

”答:小国的做法不对,真正的友谊应该建立在真诚对待的基础之上,应勇于指出朋友的错误。

小强也应该积极向老师承认错误。

5、小兵经常欺侮小同学,他的好友小明多次劝阻他,可他就是不听,所以小明就把这件事告诉了老师。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2023年新编)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 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2023年新编)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教学目标: 1. 了解《西游记》的主要故事内容,培养阅读兴趣。

2.结合作品故事情节和景物来理解主要人物形象。

3.引导学生运用精读和跳读等方法来加强阅读名著的信心。

教学重点:结合作品故事情节和景物来理解主要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学习快速阅读,通过运用精读和跳读等快速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小说的速度。

教学过程:一.导入:1.导入背景音乐:西游记主题曲《敢问路在何方》进入课题.西游记知识大比拼,检测学生的知识储备。

二.新知讲解1.作者简介吴承恩,(1500——1582)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人。

他勤奋好学,特别喜欢搜奇猎怪,爱看神仙鬼怪,狐妖猴精之类的书籍。

这对他创作《西游记》有着重大的影响。

50岁左右,他写了《西游记》的前几十回,后来因故中断了多年,直到晚年辞官回到故里,他才得以最后完成《西游记》的创作。

2、名著简介:(出示PPT学生自主观看)看完后(请生用一句话概括内容)描写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保护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传奇历险故事。

并了解文学地位: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

《西游记》是古代长篇小说浪漫主义的高峰,在世界文学史上,它也是浪漫主义的杰作。

《美国大百科全书》认为它是“一部具有丰富内容和光辉思想的神话小说”,《法国大百科全书》说“全书故事的描写充满幽默和风趣,给读者以浓厚的兴味”。

4.《西游记》故事梗概(-)从第一回到第七回,叙述孙悟空的身世和大闹天空的故事(二)从第八回至第十二回,描写介绍唐僧,交代西天取经的由来;(三)从第十三回到第九十九回,描写孙悟空被迫皈依佛教,唐僧西行,路遇八十一难,但在佛力的支持下, 由八戒、沙僧协助孙悟空保护唐僧,一路斩妖除怪,安达西天,取得真经;(四)第一百回为全书的结尾,描写师徒四人取经回到东土,都得道成为真佛。

三、合作探究西游记中塑造了很多鲜明的人物形象,你都知道哪些,请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他们的性格特点与相关故事。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活动教案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活动教案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活动教案年级学科:初中语文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名著,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 帮助学生掌握名著的基本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从名著中汲取智慧,提升个人品质。

教学内容:1. 名著的选择:选择适合初中生阅读的名著,如《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等。

2. 阅读方法指导:教会学生如何有效地阅读名著,如速读、精读、批注等。

3. 阅读活动设计:组织学生进行名著分享、讨论、写作等活动,促进学生深入理解名著。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名著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名著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名著选择与推荐(10分钟)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阅读水平,推荐适合的名著,并解释选择这些名著的原因。

三、阅读方法指导(10分钟)教师讲解如何有效地阅读名著,如速读、精读、批注等方法,并示范一些阅读技巧。

四、阅读活动设计(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阅读活动,如名著分享、讨论、写作等,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深入理解名著。

第二课时:一、名著阅读分享(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名著阅读分享,介绍自己阅读的名著的基本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二、讨论与分析(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名著中的情节、人物和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名著。

三、批判性思维训练(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关于名著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如对人物形象、情节安排等进行评价。

四、创新与实践(10分钟)教师鼓励学生从名著中汲取智慧,将名著中的思想应用到现实生活中,提升个人品质。

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通过阅读测试或课堂讨论来评估。

2. 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提升,通过课堂提问或写作来评估。

3. 学生对名著的兴趣和爱好,通过学生的阅读记录和分享来评估。

以上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提高名著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批判性思维,希望对学生有所帮助。

初中名著自主阅读教案

初中名著自主阅读教案

初中名著自主阅读教案年级学科:初中语文教学目标:1. 通过自主阅读《红星照耀中国》,了解作者斯诺及作品背景,把握作品的基本内容。

2. 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阅读名著的兴趣和习惯。

3. 理解作品中的红色精神,传承革命传统,提高思想道德素养。

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自主阅读并理解《红星照耀中国》的基本内容。

2. 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阅读名著的兴趣和习惯。

教学难点:1. 学生如何把握作品中的红色精神,传承革命传统。

2. 如何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红星照耀中国》的阅读指导资料,包括作者斯诺的生平和作品背景。

2. 学生准备《红星照耀中国》原著,做好阅读笔记。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作者斯诺的生平和作品背景,引导学生了解《红星照耀中国》的重要意义。

2. 学生分享自己阅读《红星照耀中国》的感悟和收获。

二、自主阅读指导(15分钟)1. 教师提出自主阅读要求,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红色精神,传承革命传统。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阅读中的感悟和收获。

三、欣赏文学作品(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红星照耀中国》中的精彩片段,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

2. 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片段,谈谈阅读感受。

四、理解红色精神(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中的红色精神,如坚定信仰、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等。

2. 学生讨论如何将红色精神融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提高思想道德素养。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总结课堂教学,强调阅读名著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反思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红色精神。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红星照耀中国》的基本内容,了解作品背景。

2. 学生能够欣赏文学作品,培养阅读名著的兴趣和习惯。

3. 学生能够理解作品中的红色精神,提高思想道德素养。

以上教案旨在指导学生在自主阅读《红星照耀中国》的过程中,不仅能够了解作品的基本内容,还能够欣赏文学作品,理解作品中的红色精神,提高思想道德素养。

七年级下册语文学练优名著阅读计划

七年级下册语文学练优名著阅读计划

七年级下册语文学练优名著阅读计划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七年级下册语文学练优名著阅读计划篇1一、指导思想:1.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融和与统一,同步渗透与发展,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与个性成长,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2.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3.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健康高深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为初中三年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知识目标:1.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具有基本的听话、说话、阅读、写作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文中的精彩片段,掌握精读略读以及浏览的方法,培养默读的习惯,提高阅读速度;能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理解思想内容和文章的思路,了解基本写法,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3.诵读古代诗词,在积累、感悟、引用中,提高学生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了解文言文课文内容,正确朗读,熟记积累文言词汇,背诵基本篇目,理解思想内容,能从课内向课外迁移。

4.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有真情实感。

学写记人叙事的文章、掌握一些常见的应用文格式。

初步接触话题作文、材料作文。

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

5.了解课文中出现的有关重要作家作品的常识。

了解各种表达方式、修辞方法和词类的有关知识,熟记课文中生字词的音形义。

6.熟练使用常用字典、词典,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

三、人文素质目标:初步学会在日常生活中正确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表达,把语文学习中感受到的人文知识:如待人接物的良好仪态,为人处事的正确心理,关注自然,关爱生命,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等,灵活运用到生活中,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增强自己的人文素养。

四、教学措施:1.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

第六单元 名著导读 《海底两万里》:快速阅读(教案)-初中语文人教统编版七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名著导读 《海底两万里》:快速阅读(教案)-初中语文人教统编版七年级下册
评价等级
评价标准
补救措施
优秀
能够自主的根据文章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感受海底旅行的魅力。
再次细致阅读全书,重点勾画关键人物的描写词句。
良好
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文章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感受海底旅行的魅力。
待改进
不能根据文章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感受海底旅行的魅力。
能够根据人物描写分析人物形象,梳理文章结构。
自我评价( )
目标3
任务三:制定计划,再享旅程
活动七:读书计划
时间
阅读内容
任务一
任务二
任务三
记航海日记8篇
制人物档案8个
析写作手法8个
第一周
上部
1—12章
温馨提示:想象你就是“鹦鹉螺号”上的一员,把你在旅行中的所见所感用记日记的方式记载下来。方法提示:运用第一人称,叙述最核心的情节,恰当展示心理感受
《海底两万里》教学设计
主备人:初一语文组
课题
《海底两万里》名著导读
日期
编号
课型
名著导读课
授课班级
目标
确立
依据
课标摘录
1.养成默读的习惯,提高阅读速度,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
2.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能与他人合作,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评价等级
评价标准
补救措施
优秀
能够按照读书计划按部就班的完成整本书的阅读。
组内监督。
良好
能够按照读书计划按部就班的完成80%整本书的阅读。
待改进
不能够按照读书计划按部就班的完成整本书的阅读。
按照计划,保质保量完成读书任务。

初中语文七年级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优秀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七年级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优秀教学设计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学目标:让学生更进一步地了解鲁迅,通过《朝花夕拾》了解他童年的快乐生活,以及对旧社会的一些学习、规矩等的批判;通过导读,使学生对历史,对名家名作产生浓厚的兴趣。

学情分析:大家普遍感觉到鲁迅作品比较难懂,但学生已经学过其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所以就鲁迅的写作背景和语言风格有初步认识,教学时要多结合学生已掌握的以上两部作品的相关资料,引导学生自学,促进学生讨论,最后由学生总结自己的感受与心得,积累阅读方法,丰富自身情感,并进行较为深层次的思考,培养写作能力。

重点难点:1、了解鲁迅,了解《朝花夕拾》的思想内容、写法。

2、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学情分析:大家普遍感觉到鲁迅作品比较难懂,但学生已经学过其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所以就鲁迅的写作背景和语言风格有初步认识,教学时要多结合学生已掌握的以上两部作品的相关资料,引导学生自学,促进学生讨论,最后由学生总结自己的感受与心得,积累阅读方法,丰富自身情感,并进行较为深层次的思考,培养写作能力。

作者介绍:1881年9月25日,鲁迅先生诞生在浙江绍兴。

周家是一个大家族,到鲁迅祖父一辈,已日渐衰败。

鲁迅的父亲是个秀才,在仕途上终生不得意一直没有考上举人。

12岁那年,祖父因科场案入狱,父亲受此打击日渐病重,在他15岁那年病逝。

这段时间里,作为家中的长子,鲁迅每天出入于当铺和药店之间,深深地感到事态的炎凉。

17岁,鲁迅离开家乡,先进了南京水师学堂,后转入路矿学堂。

1902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东渡日本深造。

两年后,进了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习医学,电影事件使他深刻地认识到改变中国人麻木的精神比医治肉体更为重要,于是弃医从文。

1909年回国,回国以后,鲁迅先后在杭州、绍兴等地教过书,后又去北京的教育部做事,其间目睹了辛亥革命从胜利到失败的整个过程,更加坚定了中国社会的当务之急是国民精神的觉醒。

1917年前后,新文化运动以及文学革命已经开始提倡,鲁迅开始写作,随着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的发表,一发不可收拾,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七年级名著阅读计
划七年级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初中七年级名着阅读计划
阅读名着是汲取文化精粹的学习方式,是传承优秀文化的通道,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

为了使初中学生的名着阅读有序、高效,真正落到实处,使学生受到经典文化的熏陶,特定本学期阅读计划如下:
一、阅读内容:
三月:《骆驼祥子》
四月:《海底两万里》
五月:《童年》
暑假:《三国演义》《名人传》
二、阅读时间:
1、每周从作文课中抽出一节课作为学生阅读课,教师引导阅读,教给方法,激发兴趣。

2、利用课余时间学生进行自主阅读。

三、实施方法
1、分解整本书,划定每日或每周阅读范围。

2、要求做好读书笔记。

四、阅读要求
1、识记名着中出现的生字词。

2、把握名着内容,识记作者。

3、了解故事情节,对主要人物形象能作以较客观,准确的评价。

4、了解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5、记诵经典片段。

希望通过一系列的名着阅读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丰富学生知识储备,陶冶学生精神情操,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初中七年级名着阅读计划
七年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