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与旅游文学概述

合集下载

旅游文学

旅游文学

五 现当代的旅游文学 如 : 朱自清《欧游杂记》 徐迟 《 黄山记》 方纪 《桂林山水》 梁思成 《曲阜孔庙》 刘白羽《长江三日》 刘成章 《走进纽约》 冯骥才 《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等
第三节 旅游文学名篇赏析
一 旅游诗歌 (一) 旅游诗歌的审美特征 1 画境美 2 意境美 3 理性美
1 画境美
二 旅游文学的功能
(一) 旅游文学的宣传功能
旅游文学作品成为了旅游景观 的最好广告,丰富了旅游资源 的文化内涵,提升了旅游景观 的审美文化价值和知名度,推 动了旅游业的发展。
《枫桥夜泊》 张继
(二 ) 旅游文学的审美功能
旅游文学作为一种精神产品, 能够陶冶人们的情操,净化人们 的心灵,具有突出而丰富的美感 价值。
四 元明清的旅游文学 如: 关汉卿《一枝花·杭州景》
《徐霞客游记》 袁宏道《满井游记》 张岱《西湖七月半》 姚鼐《登泰山记》 黄遵宪《日本国志》
康有为《欧洲十一学发生了根本性的 转变,主要表现在: 第一,在文学宗旨上,提倡以世 界先进文化为借鉴,写下了不计 其数的旅游作品,或传播西方文 明,或颂扬东方名胜古迹。
三 游记散文
(一) 游记散文的特点 1.借景抒情,具有浓郁的抒情性。 2.抒怀写意,具有较强的说理性。 3.摹山绘水,具有强烈的美感性 。 4.内容丰富,具有很强的知识性 。
1.借景抒情,具有浓郁的抒情 性。
游记散文以写景为主,但 在写景的过程中,往往寓寄着 作者的感情。作者在赏景记游 的过程中,将感情寓于具体的 写景叙事或形象塑造上,通过 景物、情节或人物抒发自己的 感受。
旅游文学
远征
第一节 旅游文学概述
一 旅游文学的界定
旅游文学是反映旅游生活的文 学。主要以山川风物等自然景观 以及历史古迹、风俗民情等人文 景观为题材,表达了旅游者及旅 游工作的思想、情感和审美情趣。

中国旅游文学

中国旅游文学

中国旅游文学
中国旅游文学是指以旅游为主要内容,以描写旅游胜地、景色、历史文化等为主要特征的文学作品。

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反映了中国人民对旅游的认识、体验和思考,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

中国旅游文学的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旅游随笔和游记。

《河图洛书》、《山海经》、《游记》等是古代旅游文学的代表作品。

随着现代旅游业的兴起,旅游文学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20世纪以来,中国旅游文学在体裁上不断丰富,作品类型包括游记、游记散文、旅行随笔、旅行日记、地方风俗文学等等。

作品内容也更加多样化,既有对名胜古迹的描写,也有对人文风情的描述,更多地涉及到旅游与生活、旅游与环境、旅游与文化等方面的问题。

中国旅游文学对于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和传承中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文学作品的传播和宣传,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旅游,带动旅游业的发展。

同时,也能够使更多的人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加深了解和认同,促进文化交流和传承。

中国旅游文学

中国旅游文学

1.画山绣水,写景抒情的旅游诗
• 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 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杜甫的《望岳》:岱宗夫何如,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 众山小。 • 苏轼《饮湖上初晴雨后》: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 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词曲 旅游词曲,是以词与曲的形式反映 旅游活动的作品。词的创作,始于为某 个既定乐谱配词,用于唱歌,所以叫填 词。填词所选定的调子叫词调,表明该 词所属的音乐曲调的名称。
中国旅游文学
旅游文学是光辉灿烂的中国文学宝库 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旅游文学主要 是以诗歌、词曲、散文及楹联等形式出现 的,它们从不同角度展示了我国的自然风 光和风土人情,在中国旅游文化中占有极 其重要的地位。
诗歌
旅游诗歌的审美特征 1、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2、时间与空间的融贯 3、自我追求与社会责任感的统一
拙政园:拙补心勤,问当年学士联吟,月下花前,留得几人 诗酒; 政余多暇,看此日名公雅集,辽东冀北,蔚成一代 文章。
其他
1、传说轶闻 首先是笔记小说和广大群众口头创作的结合 其次,这些山水传说大多是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结合 再次,山水传说总是褒扬着民族精神 2、小说 首先,旅游小说比较适合反映旅游生活 其次,旅游小说比较适应当代多数读者的阅读口味 3、影视作品 首先,当前旅游记录影视片十分丰富, 其次,反映旅游工作者和旅游者工作、生活为主要内容 的旅游故事影视片,揭示旅游在丰富人们精神生活方面 所起的巨大作用。 此外,一些优秀的影视作品对旅游资源的形成、宣传与 开发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旅游文学鉴赏课程标准

旅游文学鉴赏课程标准

旅游文学鉴赏课程标准旅游文学是指以旅游为主题,以游记、游记体小说、游记体散文等文学形式来表现旅游经历和旅游心情的文学作品。

旅游文学鉴赏课程旨在通过对旅游文学作品的学习和分析,培养学生对旅游文学的欣赏能力和文学素养,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创作能力。

本课程标准旨在明确旅游文学鉴赏课程的目标、内容、教学要求和评价标准,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指导。

一、课程目标。

1. 培养学生对旅游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使其能够理解和感受作品所表达的旅游情感和文学价值。

2.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情操和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使其能够对旅游文学作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观点。

二、课程内容。

1. 旅游文学概述,介绍旅游文学的定义、特点、发展历程和代表作品。

2. 旅游文学作品鉴赏,选取代表性的旅游文学作品,进行深入的解读和分析,包括作品的结构、语言、意象、主题等方面。

3. 旅游文学作品创作,引导学生进行旅游文学作品的创作实践,包括游记、游记体小说、游记体散文等形式的写作。

4. 旅游文学作品欣赏与评价,学习如何欣赏和评价旅游文学作品,培养学生对作品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要求。

1. 以学生为中心,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热情,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作品创作。

2. 多媒体教学手段的灵活运用,结合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源,生动形象地呈现旅游文学作品,激发学生的感官体验和想象力。

3. 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作品所表达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

4. 鼓励学生进行作品创作实践,引导学生通过写作来表达自己的旅游情感和体验,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作潜力。

四、评价标准。

1. 考核学生对旅游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包括对作品结构、语言、意象、主题等方面的分析和评价。

2. 考核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作水平,包括游记、游记体小说、游记体散文等形式的作品创作。

旅游文学

旅游文学

1.旅游:人们利用自己可自由支配的时间,离开长期生活的环境,改变日常的生活内容,变化常规生活节奏,从事不以物质生产、经营谋利或专门处理公务为目的的旅行、观光览胜、休闲度假、购物娱乐等活动。

2.旅游文学:以旅游生活为反映对象,抒写旅游者及旅游工作者在整个旅游活动中的思想、情感和审美情趣的文学。

3.旅游文学按体裁大致可分成:旅游散文、旅游诗、旅游词曲、与旅游地相关的楹联匾额、摩崖石刻,旅游小说,影视文学。

5.《诗经》是中国文学的源头。

6.当前公认的我国第一篇旅游文学作品是《诗经·郑风·溱洧》。

7.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是一部著名的地理著作,约40万字,主要记述了山川形势、地质水源、名胜古迹及风土人情。

徐霞客精神: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尊重实践、注重实践精神、探索精神、不畏艰险大无畏精神、锲而不舍、坚韧不拔精神、献身精神、艰苦奋斗精神、自强不息精神、热爱人民精神、愚公精神、叛逆精神、乐观主义精神。

8.马第伯(汉)的《封禅仪记》是“我国第一篇游记散文”,是“中国山水游记文学史上单篇登山游记的开山之作”,但存在争议。

9.建安时期,我国古代最早、较为完整的一首旅游诗歌出现了,及曹操的《步出厦门行观沧海》,标志着中国旅游诗的成熟。

10.旅游散文代表性作品:郦道元的《水经注》和杨衒之的《洛阳珈蓝记》。

11.旅游文学的四个时期:孕育期(先秦两汉)、形成期(魏晋六朝)、发展期(隋唐宋元)、兴盛期(明清),历经两千年。

12.玄奘的《大唐西域记》用散文记述习性求经的旅途经历和观感,颇多具体生动的风光描写。

13.楹联诗文学作品中一种独特样式,初见于唐五代时期,作为一种文学表现形式始于北宋,明代流行,清代繁荣。

五代后蜀君主孟昶所做“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第一副楹联;钟云舫的《江津临江楼联》,共有1612个字,至今为止最长的楹联。

14.旅游文学的特点:纪实性与亲历性(强调真实)、形象性与抒情性(文学的法定特点)、地域性与知识性。

旅游文学.

旅游文学.
体”、“交融”的意境。
三、旅游文学意境的审美特征 (一)情景交融 1.旅游文学情景交融所构成的意境更注重 “真”,景真、情真。 2.旅游文学意境情景交融的色彩组合有所 不同,有成正比和反比两种情况。 ①正比组合是指以乐景写乐或以哀景写 哀。 ②反比组合是指以乐景写哀,或以哀景写 乐。
(二)象外有象 象外之象,即为读者提供想象和联想空间的
三、旅游文学的提出
(一)“旅游文学” 提出的社会背 景
(二)“旅游文学” 提出的文学背 景
(三)“旅游文学” 提出的文化背 景
四、旅游文学的几种界说
关于旅游文学的界说存在三种不同的意见 (一)把旅游文学看成是为旅游服务,因 而把凡与旅游及旅游景点、风物相关的文 学都纳入旅游文学范围的意见是很普遍的。 (二)同上述意见相反,有人则把旅游文 学仅仅看成是描写山水景观的文学。 (三)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凡是写到山水 景观的作品,都可以当作旅游文学。
三、旅游文学的种类 (一)诗歌 (二)散文 (三)小说 (四)戏剧文学
本章习题: 简答: 1. 对旅游文学进行分类的意义 2. 对旅游文学进行分类的原则
第六章 旅游文学的结构
一、结构与旅游文学 (一)结构的定义 结构是指作品内容的组织构造。它是作
者根据表现主题和塑造人物形象的需要, 按照作家的审美评价,对生活材料进行布 局、剪裁、搭配组合的结果。结构为作品 的内容所决定,又反过来直接影响内容的 表达。
(二)旅游者对景物色彩的不同观赏 1.距离 2.角度
三、鲜明的节奏
“节奏”这一音乐术语用于语言,是指语音的 起落、
停顿、像音乐的节拍一样,整齐匀称,有节奏 感。 (一)之所以说旅游文学讲究节奏,这是因为 旅游是一种节奏感非常强烈的生活方式: 1.就旅游对象,即景物来说,不管是自然的,还 是人文的,都显示出一定的节奏性。 2.景物轻重缓急的节奏性对游览者的观赏必然会 产生不同的影响,形成不同的情感节奏。

第一章 旅游文化概述

第一章 旅游文化概述
9
2.旅游客体的文化属性
旅游是文化的载体
• “旅游资源” 分为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两大类。 • 人文旅游资源:无论是实物形态的文物古迹还
是无形的民族风情、社会风尚,均属于文化的范 畴。 • 自然旅游资源:由各种自然环境、自然要素、 自然物质和自然现象构成的自然景观,只有经过 人为的开发利用,才能由潜在旅游资源变为现实 的旅游资源。即使是自然美,也必须通过鉴赏来 反映和传播,而鉴赏是一种文化活动,因此,自然旅 游资源同样也具有文化性。
5
文化别解
在某一地域或某一领域由人们创造并经长期积淀而形成的一种独 特的人文现象。
①西方文化
②丧文化
• ③仰韶文化
④学习文化
• ⑤市井文化
⑥饮食文化
• ⑦人类的文化 ⑧龙山文化
• ⑨酒文化
⑩校园文化
6
二、旅游文化的概念
现代旅游起源于欧洲---英国
• 现代旅游可分为两大类别:以“游”为主的 旅游和以“旅”为主的旅游。
文 化
1、文化性是旅游主体活动 的本质属性。


2、旅游客体的文化属性。


3、旅游业的文化属性。


8
1.文化性是旅游主体活动的本质属性
文化是旅游的本质核心
• 墨子说:“食必常饱,然后求 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 常安,然后求乐” 。
• 现代旅游现象,实际上是一 项以精神、文化需求和享受 为基础的,涉及经、政、社 会、国际交流等内容的综合 性大众活动。
和精神成果的过程和结果的总和。
• 文化与文明
• 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文化:与自然相区别的人类所创造的一
切。有物质形态和观念形态。 狭义文化:人自身的智慧、精神状况、观念

旅游与旅游文学概述

旅游与旅游文学概述

旅游与旅游文学概述旅游是人们远离日常生活,前往其他地方度假、观光或探索的行为。

它是一种文化交流的途径,也是人们寻求休息和放松的方式。

旅游可以开阔视野,增长知识,体验不同的风俗文化和意识形态。

而旅游文学则是以旅游为主题的文学作品。

它记录和描绘了旅行者在旅途中的所见所闻,通过艺术手法表达了旅行的意义和价值。

旅游文学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化和传统,例如古希腊的史诗《奥德赛》中,主人公奥德修斯的旅途被细致地描述了出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旅游文学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流派。

它包括旅行笔记、游记、游记散文、旅行日记、旅行小说等不同形式的文学作品。

旅游文学的特点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三,旅游文学通过美学表达旅行的意义和价值。

旅游文学作品通常充满了美感和艺术的表达,通过文字的艺术塑造,使读者对旅行的体验更加深入和内化。

第四,旅游文学具有个性化的特点。

每个人对旅行的感受和理解都是不同的,因此每个人所写的旅游文学作品都会有其独特的风格和个性。

旅游文学在当代社会中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重要性。

它既是一种消遣方式,也是一种文化沟通的桥梁。

通过旅游文学,人们可以了解和体验其他地方的文化和风俗习惯,增加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

旅游文学还可以促进不同地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加强各地的友谊和合作。

总而言之,旅游文学作为以旅行为主题的文学形式,通过观察、描写、真实和美学的手法,为读者表达了旅行的意义和价值。

旅游文学在当代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丰富人们的生活,加深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和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游记》这部作品又创作出了天宫、龙 宫等虚幻的境界,人们根据作品境界建造的人 文景观,也成为旅游者新的旅游去处。如果没 有小说的创造,这些新的旅游资源是不可能出 现的。
重庆酉阳·桃花源
常德桃源·桃花源
上图:贵州龙宫 右上:梅山龙宫 右下:桂林龙宫
导游人员应具备的导游文学知识
(一)旅游文学在旅游工作中的地位
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有了旅游文学的萌芽。
诗经、山海经、论语中有旅游文学的萌芽;
先秦的石鼓文是中国碑刻的鼻祖;
五代后蜀描述御花园百花潭的对联“十字水 中分岛屿,数重花外见楼台”是能见到的最早的 题写园林联;
“三千里外一条水,十二时中两度潮”是能见 到的最早的游览联。
4、旅游文学的发展:
中国的旅游文学的发展依其发展水平和历 史贡献大体可以分为五个时期:
旅游文学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给人以美的享 受,同时,其所涉及的有关内容成为旅游观赏过 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二)导游人员应具备的旅游文学知识
自身具备旅游文学知识能陶冶情操、培养 审美能力、提高素质与修养,增强表达能力;
对旅游者而言,能指导旅游者欣赏,激发 旅游者兴趣,提高旅游体验质量。
如:带队游览颐和园,要想达到高水平的导游, 就要具备丰富的颐和园的旅游文学知识和较高的鉴赏 水平。据不完全统计,颐和园的题额、对联和碑铭有 达四百余处,描写颐和园的诗词一千余首,游记和传 说故事一百余篇。
一会决荡阴造齐岱杜望
览 众
当 凌
眦 入
胸 生
阳 割
化 钟
鲁 青
宗 夫


山绝归层昏神未如
小顶鸟云晓秀了何
。,。,。,。,
五岳归来不看山
又如杜甫的《登岳阳楼》与范仲淹的 《岳阳楼记》等作品,使岳阳楼这些人文 景观成为历代人们所热知并心向往之的天 下名楼。
先不
后天 以
天下 物
下之 喜
之忧 ,
-----
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杜甫《望岳》中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抱负和追 求······
(三)把握诗词的鉴赏技巧 1、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 2、鉴赏山水诗词曲赋中的形象 3、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
反映旅游现象,不同的旅游文学样式又有 各自的特点。
如:山水记,“古来共谈”,以模山范水 而寄情山水为特征;
山水诗,以吟咏名山胜水的自然景色而 “独抒性灵”为特征;
旅游楹联、碑铭、摩崖,以描摩名胜古迹 咏史抒怀而又美化名胜古迹为特点。
旅游文学追求的是旅游中的人性美、人情 美,旅游资源的自然美与人文美。
赤壁
第二,旅游文学对于旅游的反作用。 它美化了旅游资源,丰富了旅游资源的文
化内涵,滋养了人们的审美意识,提升了旅游 者的综合素质,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
旅游文学是旅游景观最好的广告。
如:杜甫《望岳》,姚鼐《登泰山记》等无数
描写泰山的作品,是泰山这一自然资源被人们广泛了 解,因而成为了旅游观光经久不衰的热点。
3、旅游文学的渊源
旅游活动是旅游文学产生的基础。反映旅游 活动的文学作品是与人们的旅游活动同步出现 的。
先秦:“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孔子、庄 子代表的“山水比德”和“逍遥游”的观念;
魏晋:“纵意丘壑”、“山水之美,古来 共谈”。
山水自然逐渐成为人们观赏、寄情、畅神、 言志、明道的综合载体,从而也就造就出了中 国文学园地的奇葩-----旅游文学。
旅游与旅游文学概述
旅游文学的性质与作用
(一)旅游文学含义与渊源
1、旅游文学的含义
旅游文学是反映旅游生活的文学。它主要通 过对山川风物等自然景观以及文物古迹、风俗民 情等人文景观的描绘,抒写旅游者及旅游工作者 的思想、情感和审美情趣。
2、旅游文学的范畴
旅游文学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时间 涵盖古今,文体包罗万象。 古代旅游文学:诗词、歌赋、游记、楹联、 碑铭、摩崖、神话、传说、故事等。 现代旅游文学:游记、记游诗词、旅游小说、 旅游小品文、导游词、景点介绍等。
乐而 不
范 仲 淹
而忧 乐, 。
以 己 悲
-----
也之在 。乐乎
,山 醉 得水 翁 之之 之 心间 意 欧而也 不 阳寓。 在 修之山 酒 酒水 ,
旅游文学还可以创造出新的旅游资源。
能创造出新的旅游资源的作品大多为神话、 小说类虚幻的记游文学作品。
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这篇作品,就 创造了世上本来没有的桃花源这一旅游资源。 现实中与桃花源环境相似的地方,因此成为旅 游的胜地,全国有12处“桃花源”。
旅游文学以反映旅游之美为特征。
2、旅游文学的作用
旅游文学是语言的艺术,通过艺术形象的美感 潜移默化地影响读者,借此又反作用旅游。
第一,主要有美感作用、认识作用、教育作用 和广告作用。
首先,它创造的旅游景观的典型形象美和诗情画意美,
能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神思飞扬、赏心、悦目、乐神; 其次,游目景观蕴含哲理美的旅游文学,具有激发读者
联想和感悟,开人心智,启迪心灵,陶冶品行; 再次,蕴含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旅游文学,拓展人们
视野,提高认知能力,丰富人们的知识。
如:我国的大旅游家郦道元、李白、杜甫、 徐霞客等人的记游作品,表达了他们在游览祖 国山河过程中的无比喜悦之情,也渲染了他们 极为炽烈的热爱祖国河山的美好情怀。
又如:苏轼的《前赤壁赋》使长江赤壁这 一原有的自然兼人文的旅游资源多了一段苏轼 与友人日夜泛舟的故事,因而这一资源的内涵 更加丰富了。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也使滁州 的醉翁亭这一人文景观增加了一段太守饮酒尽 欢的动人情节,醉翁亭因此和欧阳修更紧密的 联系在一起。
萌芽期——先秦,(《诗经》、《山海 经》)
发展期——两汉魏晋南北朝, 繁荣期——唐朝, 衍化期——宋 元 明 清, 辉煌期——现代。
(二)旅游文学的特征和作用
1、旅游文学的特征
旅游性。 文学性。 地理性。 知识性
旅游文学作为文学的一个门类,具有本身 质的规定性。
旅游者与服务者为主体,旅游资源为客体, 旅游活动为媒体,从而形成的旅游全过程。
古代旅游景点诗文鉴赏方法
一、诗词鉴赏方法
王维的诗,创造出一种“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诗中有禅”的意境。
(二)了解诗词的旅游文化价值 优秀的山水旅游诗词,不仅能助游兴,还
能丰富旅游景观的审美内涵。 如:《敕勒歌》中的大草原“天苍苍,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