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伤咳嗽的症状 中医辨证施治的方法

合集下载

中医内科咳嗽专长综述

中医内科咳嗽专长综述

中医内科咳嗽专长综述一、引言咳嗽是一种常见的症状,不仅是疾病的表现,也是身体自我保护的一种反应。

中医内科作为中医学的重要分支,对咳嗽的诊断和治疗有着独特的见解和方法。

本文将综述中医内科在咳嗽方面的专长,并探讨其诊疗原则和常用方法。

二、中医内科对咳嗽的认识中医内科将咳嗽分为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两大类。

外感咳嗽多由风寒、风热等外邪入侵引起,常伴有鼻塞、咽痛等症状。

内伤咳嗽则与脾肺湿热、肺虚、肺燥等内在因素有关,常伴有咳痰、气短等症状。

中医内科通过辨证论治,针对不同类型的咳嗽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三、中医内科咳嗽的诊疗原则1. 辨证施治:中医内科强调辨证施治,即根据患者的症状、舌象、脉象等来确定病机,进而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

如风寒咳嗽多用辛温解表药,肺燥咳嗽多用润肺化痰药。

2. 调整情志:中医内科认为情志与内脏功能紧密相关,情志不调可导致气机郁滞,引发咳嗽等症状。

因此,中医内科在治疗咳嗽时,注重调整患者的情志状态,如通过情志调摄术来缓解咳嗽。

3. 综合调理:中医内科治疗咳嗽不仅仅关注局部症状,更注重身体整体的调理。

通过调理脏腑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病情康复。

四、中医内科咳嗽的常用方法1. 中药治疗:中医内科常用的中药治疗咳嗽包括方剂和单味药物。

常用方剂有川贝止咳糖浆、杏仁止咳糖浆等,常用单味药物有川贝、杏仁、百部等。

中药治疗咳嗽的优点是疗效确切,副作用少。

2.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内科治疗咳嗽的重要手段之一。

常用的穴位有肺俞穴、膈俞穴、百会穴等。

针灸可以调整气机,促进气血循环,达到止咳的效果。

3. 推拿按摩:中医内科常用推拿按摩来治疗咳嗽。

常用的手法有拍打、揉捏、搓动等。

推拿按摩可以刺激经络,调整气机,缓解咳嗽。

4. 饮食调理:中医内科注重饮食调理,通过合理搭配食物来缓解咳嗽。

如风寒咳嗽可适当食用辛温食物,肺燥咳嗽可多吃润肺食物。

五、中医内科咳嗽专长的价值中医内科在咳嗽方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独到的治疗方法。

咳嗽的辨证论治

咳嗽的辨证论治

咳嗽的辨证论治一、辨证要点1、辨外感内伤外感咳嗽,多为新病,起病急,病程短,常伴肺卫表证。

内伤咳嗽,多为久病,常反复发作,病程长,可伴见它脏见证。

2、辨证候虚实外感咳嗽以风寒、风热、风燥为主,均属实,而内伤咳嗽中的痰湿、痰热、肝火多为邪实正虚,阴津亏耗咳嗽则属虚,或虚中夹实。

另外,咳声响亮者多实,咳声低怯者多虚;脉有力者属实,脉无力者属虚。

二、治疗原则咳嗽的治疗应分清邪正虚实。

外感咳嗽,为邪气壅肺,多为实证,故以祛邪利肺为治疗原则,根据邪气风寒、风热、风燥的不同,应分别采用疏风、散寒、清热、润燥治疗。

内伤咳嗽,多属邪实正虚,故以祛邪扶正,标本兼顾为治疗原则,根据病邪为“痰”与“火”,祛邪分别采用砝痰、清火为治,正虚则养阴或益气为宜,又应分清虚实主次处理。

咳嗽的治疗,·除直接治肺外,还应从整体出发注意治脾、治肝、治肾等。

外感咳嗽一般均忌敛涩留邪,当因势利导,俟肺气宣畅则咳嗽自止;内伤咳嗽应防宣散伤正,注意调理脏腑,顾护正气。

咳嗽是人体祛邪外达的一种病理表现,治疗决不能单纯见咳止咳,必须按照不同的病因分别处理。

三、分证论治外感咳嗽1、风寒袭肺症状:咳声重浊,气急,喉痒,咯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恶寒发热,无汗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方药:三拗汤合止嗽散。

方中用麻黄、荆芥疏风散寒,合杏仁宣肺降气;紫菀、白前、百部陈皮理肺祛痰;桔梗、甘草利咽止咳。

咳嗽较甚者加矮地茶、金沸草祛痰止咳;痒甚者,加牛蒡子、蝉蜕祛风止痒;鼻塞声重加辛夷花、苍耳子宣通鼻窍;若挟痰湿,咳而痰粘,胸闷,苔腻者,加半夏、茯苓、厚朴燥湿化痰;若表证较甚,加防风、苏叶疏风解表;表寒未解,里有郁热,热为寒遏,咳嗽音嘎,气急似喘,痰粘稠,口渴心烦,或有身热者加生石膏、桑白皮、黄芩解表清里。

2、风热犯肺症状:咳嗽咳痰不爽,痰黄或稠粘,喉燥咽痛,常伴恶风身热,头痛肢楚,鼻流黄涕,口渴等表热证,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中医内科咳嗽的分型及方剂

中医内科咳嗽的分型及方剂

中医内科咳嗽的分型及方剂
中医将咳嗽分为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外感咳嗽治疗以宣肺散邪为主,内伤咳嗽以祛邪止咳、补虚为主。

1.外伤咳嗽证主要有
(1)风寒袭肺证:患者出现咳嗽、咽痒、咳白痰,伴有流清涕、恶寒(怕冷)发热、头痛、无汗等症状时,可选用三拗汤合止嗽散进行治疗。

(2)风热犯肺(风热邪气侵犯肺脏)证:患者出现咽喉肿痛、咯痰不爽、痰黄质黏稠的症状,伴有流黄涕、口渴、头痛身楚等症状,可选用桑菊饮甲减治疗。

(3)风燥伤肺证:患者出现咽喉发痒、鼻唇干燥、痰中带血等症状时,可选用桑杏汤进行对症治疗。

2.内伤咳嗽证
(1)痰湿蕴肺证:患者出现反复咳嗽、脘痞腹胀、大便溏薄等症状时,可选用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治疗。

(2)痰热郁肺证:患者出现咳痰黄稠、口干欲饮等症状时,可选用清金化痰汤加减治疗。

(3)肺阴亏耗证:患者出现干咳气短、口干咽燥、声音嘶哑等肺阴虚的症状时,可选用沙参麦冬汤治疗。

中医辩证治疗内伤咳嗽七法

中医辩证治疗内伤咳嗽七法

中医辩证治疗内伤咳嗽七法内伤咳嗽是指由内脏功能失调或病理变化引起的咳嗽症状。

中医将其分为不同类型,常见的包括肺虚型、肺热型、肺阴亏损型等,肺虚型主要表现为干咳无痰或少量白色稀痰,声音低微,容易感到乏力、气喘等,中医认为肺气虚弱导致阳气不足,治疗重点在于补益肺气。

肺热型主要表现为干咳或少量黄色稠痰,可能伴有口渴、发热等,中医认为体内有火邪扰动肺部,治疗重点在于清退火邪并滋养阴液。

肺阴亏损型主要表现为干咳少或无痰,声音低微,可能伴有口干、盗汗等,中医认为肺阴不足导致肺部失养,治疗重点在于滋养肺阴。

中医辩证治疗内伤咳嗽注重辨证施治,根据不同的病因和临床表现,采用相应的方法进行治疗。

本文将介绍中医辩证治疗内伤咳嗽的七种常用法则,具体如下。

一、补肺法补肺法主要适用于肺虚型的咳嗽,即由于肺气不足导致的咳嗽症状,例如咳嗽干燥无痰或少痰,声音低哑,咳嗽时间较长,反复发作,咳嗽伴有气促、乏力、易出汗等肺气不足的表现,针对治疗方法如下:(1)补肺气:在治疗肺虚型内伤咳嗽时,重点是补益肺气,常用的药物有党参、白术、黄芪等具有益气养阴作用的中药,此外适当的饮食调理也很重要,宜多食用滋阴润燥的食物如梨、银耳、枸杞等。

(2)滋养阴液:对于肺阴亏损型内伤咳嗽,治疗重点在于滋养肺阴,可使用滋阴润燥的中药如沙参、麦冬、玉竹等,此外保持室内空气湿润,避免过度吸烟和暴露在干燥环境中也是有助于滋养阴液的方法。

(3)针灸疗法:中医针灸疗法在治疗内伤咳嗽中也有一定的应用,常用的穴位包括肺经相关穴位如太渊、太白等,以及其他具有补益肺气、滋养阴液或清退火邪作用的穴位。

二、清肺法清肺法主要适用于肺热型的咳嗽,即由于肺内火盛引起的咳嗽症状,例如咳嗽干燥或有少量黄稠痰,咳嗽声音粗重,口渴、便秘等表现,咳嗽伴有发热、腹胀、口苦等火盛的表现;针对治疗方法如下:(1)清退火邪:使用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中药,如银柴胡、黄芩、生地黄等,这些药物可以帮助清除体内积聚的火邪,减轻肺部的炎症反应。

咳嗽的辨证论治

咳嗽的辨证论治

咳嗽的辨证论治一、辨证要点1、辨别外感和内伤引起的咳嗽,外感咳嗽通常是新发病,起病急,病程短,常伴有肺表面证象。

内伤咳嗽则多为慢性病,反复发作,病程较长,可能伴有其他脏器的证象。

2、辨别虚实证型,外感咳嗽多与风寒、风热、风燥有关,属于实证。

而内伤咳嗽中的痰湿、痰热、肝火多为邪实正虚的组合,阴津亏耗引发的咳嗽属于虚证,或者虚证中夹杂有实证。

另外,咳嗽声音响亮者多为实证,咳嗽声音低弱者多为虚证;脉搏有力者属实证,脉搏无力者属虚证。

二、治疗原则咳嗽的治疗应根据邪正虚实的区分进行。

外感性咳嗽多由邪气阻滞肺脏引起,通常为实证,治疗原则是祛除邪气、促进肺部功能,具体根据不同的邪气类型如风寒、风热、风燥采用疏风、散寒、清热、润燥等治疗方法。

内伤性咳嗽多为邪实正虚的组合,治疗原则是祛除邪气同时扶正,同时考虑病因中的"痰"和"火",采用破痰、清火的治疗方法,对于正气虚弱的情况则需要滋养阴液或益气为宜,同时也要区分虚实的主次进行处理。

在咳嗽的治疗过程中,除了直接治疗肺部病变外,还应从整体角度考虑,重视脾胃、肝脏、肾脏等的调理。

对于外感性咳嗽一般不宜过于收敛阻止邪气,而应根据肺气通畅的情况来处理,等待肺气宣畅则咳嗽自然停止。

对于内伤性咳嗽,需要注意避免过度散发邪气伤害正气,注重调理脏腑,保护正气的平衡。

咳嗽是身体排除邪气的病理表现,治疗绝不能简单地止咳,而必须根据不同的病因进行相应处理。

三、分证论治外感咳嗽1、风寒侵袭肺脏症状:咳嗽声音沉重,呼吸急促,喉咙发痒,咳出的痰液稀薄且颜色苍白,常伴有鼻塞、流清涕,头痛,四肢酸痛,恶寒发热,无汗等外在表证,舌苔薄白,脉搏浮或浮紧。

治疗原则:疏散风寒,宣通肺气,止咳。

方药:使用三拗汤合并止嗽散。

方剂中使用麻黄、荆芥来疏散风寒,结合杏仁来宣通肺气;紫菀、白前、百部、陈皮来理肺、祛痰;桔梗、甘草来滋润喉咙、止咳。

如果咳嗽较为严重,可以加入矮地茶、金沸草来祛痰止咳;如果瘙痒感严重,可以加入牛蒡子、蝉蜕来祛风止痒;如果出现鼻塞和声音沉重,可以加入辛夷花、苍耳子来通畅鼻窍;如果携带痰湿,咳嗽时痰液粘稠,胸闷,舌苔厚腻,可以加入半夏、茯苓、厚朴来燥湿化痰;如果外在表证较为明显,可以加入防风、苏叶来疏散风邪、解表;如果外寒未解,内部有郁热,热与寒相互阻遏,咳嗽声音嘎哑,呼吸急促类似喘息,痰液粘稠,口渴心烦,或出现身体发热,可以加入生石膏、桑白皮、黄芩来解表清里。

辨证论治内伤咳嗽

辨证论治内伤咳嗽

辨证论治
外感咳嗽 —— 风热犯肺
症状: 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嗄哑,喉燥咽痛, 咯痰不爽,痰粘稠或稠黄,咳时汗出, 鼻流黄涕,口渴,头痛,恶风身热,舌苔薄 黄,脉浮数或浮滑。 治法: 疏风清热 宣肺化痰。 方药: 桑菊饮加减。
辨证论治
外感咳嗽 —— 风燥伤肺
症状: 干咳,连声作呛,喉痒,咽喉干痛,唇鼻干 燥,无痰或痰少,不易咯出或痰中带有血 丝,口干,鼻塞、头痛微寒、身热,舌苔薄 白或薄黄,质红干而少津,脉浮数或小数。 治法: 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方药: 桑杏汤加减。
谢 谢
咳嗽 喘证
中医教研室 李宗信
咳 嗽
概述
咳嗽是肺系疾病的主 要证候 有声无痰为咳 有痰无声为嗽 痰声并见 咳嗽并称
历史沿革
《内经》“五气所病……肺为 咳”;“五脏六腑皆令人咳, 非独肺也”。 《诸病源候论· 咳嗽候》有十咳 之称,五脏咳、风咳、寒咳、 久咳、胆咳、厥阴咳。 《景岳全书· 咳嗽》“咳嗽之要, 止惟二证,何为二证?二日外 感,一曰内伤而尽之矣”。
辨证论治
实喘——气郁伤肺
症状:情志刺激而诱发、呼吸短促,咽中不 适、气憋、胸闷胸痛,失眠、心悸、苔 薄、脉弦。 治法:开郁降气平喘。 方药:五磨饮子。
辨证论治
虚喘 —— 肺虚
症状:喘促短气,气怯声低,咳声低弱,痰吐 稀薄,自汗畏风,烦热口干,面潮红, 舌质淡红或舌红苔剥,脉软弱或细数。 治法:补肺益气养阴。
治疗原则
• 外感咳嗽:多实证,应祛邪利肺 按病邪性质分寒、热、燥论治 • 内伤咳嗽:多属邪实正虚 标实为主者,治以祛邪止咳 本虚为主者,治以扶正补虚
辨证论治
外感咳嗽 —— 风寒袭肺
症状: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咳痰稀薄色白,常 伴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恶寒, 发热,无汗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方药:三拗汤、止嗽散加减

浅谈内伤咳嗽的辨证论治

浅谈内伤咳嗽的辨证论治
咳嗽病 因 , 主要 有情 志刺激 , 其 肝失条 达 , 气郁 化火 ; 或 由饮食 不 当 , 熏灼肺 胃 ; 脾失健 运 , 浊 内生 ; 或 痰 或肺 脏
虚弱 , 阴两伤 , 肃失 常 。 《 问 ・咳论 》 出 : 五 气 宣 素 指 “
脏六腑 皆令人 咳 , 独肺 也 ” 即说 明 五脏 六 腑 功 能 非 。
关键词 : 内伤咳嗽; 中医药疗法; 医案
d i1 . 9 9 j is . 0 38 1 . 0 0 1 . 9 o :0 3 6 / .sn 1 0 —9 4 2 1 . 1 0 7 文 章 编 号 :0 38 1 2 1 ) 1 .0 0 —2 10 —9 4( 0 0 一12 1 00
失调 皆可病 及于肺 , 而导 致 咳 嗽 。内伤 咳嗽 的主 要 病
机多属 脏腑功 能失 调 , 内邪 干肺 , 致 肺失 宣 肃 , 气 而 肺 上逆而 作 咳。
2 辨 证 论 治
难咯 出, 身热 汗 出, 口干喜 饮 , 胸 胁胀 痛 , 疲 乏 力 , 伴 神
不思饮食 , 小便 黄 赤 , 便 三 日未 行 , 质 红 , 黄 腻 , 大 舌 苔
6 , 壳 1g 桑 皮 1g黄 芩 1g栀 子 1g前 胡 1g g枳 5, 5, 2, 2, 5, 桔梗 1 g 浙 贝母 1 g 瓜 蒌 1 g 鱼 腥 草 3 g 生甘 草 2, 0, 5, 0,

20 ・ 10
光明中医2 1 0 0年 1 1月 第 2 5卷 第 1 1期
C G M N v m e 0 0 V 1 5 1 J MC 0 e b r 1 . o 2 . 1 2
浅谈 内伤 咳嗽 的辨证 论 治
梁 建民 天津 市静 海县静 海镇胜 利 大街 l 4号( 静海 3 10 ) 060

中医内科学之咳嗽

中医内科学之咳嗽

悲忧伤:过度悲伤, 肺气郁结,影响肺
气宣降
饮食不节
饮食过量:暴饮暴食,导致脾胃受损,影响消化 吸收,引发咳嗽
饮食过寒:食用过多寒凉食物,导致脾胃虚寒, 影响肺气宣降,引发咳嗽
饮食过热:食用过多辛辣、煎炸食物,导致肺胃 积热,影响肺气宣降,引发咳嗽
饮食不洁:食用不洁食物,导致细菌、病毒感染, 引发咳嗽
病因病理研究
病毒感染:如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 细菌感染:如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
过敏反应:如哮喘、过敏性鼻炎等 环境因素:如空气污染、吸烟等
心理因素:如焦虑、抑郁等 遗传因素:如家族遗传性咳嗽等
治疗方法研究
药物治疗:使用止 咳、化痰、抗炎等
药物进行治疗
食疗:通过食用具 有止咳、化痰、润 肺等功效的食物来
中医内科学之 咳嗽
演讲人
目 录




咳嗽的病因
咳嗽的辨证论 咳嗽的预防与 咳嗽的现代研

调护

1
咳嗽的病因
外感六淫
01
风邪:风邪侵袭,肺气失宣,导致咳嗽
02
寒邪:寒邪侵袭,肺气不宣,导致咳嗽
03
暑邪:暑邪侵袭,肺气失宣,导致咳嗽
04
湿邪:湿邪侵袭,肺气不宣,导致咳嗽
05
燥邪:燥邪侵袭,肺气失宣,导致咳嗽
少阳病:邪犯少 阳,咳嗽咽痛, 寒热往来,胸胁 苦满,脉弦细
03
06
厥阴病:肝经风 热,咳嗽气逆, 咽干口苦,头晕 目眩,脉弦数
05
少阴病:肾阳虚 衰,咳嗽气喘, 畏寒肢冷,腰膝 酸软,脉沉细
04
太阴病:脾虚湿 盛,咳嗽痰多, 食少腹胀,便溏 乏力,脉缓无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内伤咳嗽的症状中医辨证施治的方法
导语:咳嗽在临床上其实是分为许多类型的,其中,内伤咳嗽就是最常见的一大症状。

那么,内伤咳嗽的症状都有哪些?该如何治疗呢?内伤咳嗽的症状
咳嗽在临床上其实是分为许多类型的,其中,内伤咳嗽就是最常见的一大症状。

那么,内伤咳嗽的症状都有哪些?该如何治疗呢?
内伤咳嗽的症状:
临床以反复咳嗽、咳痰为主要表现,病程较长,也可由外感而诱发。

不同的证型咳嗽有不同的特点:有晨起咳嗽,阵发加剧,咳嗽连声重浊,痰出咳减者;有午后、黄昏咳嗽加重,或夜间有单声咳嗽,咳声轻微短促者;有夜卧咳嗽较剧,持续不已,少气或伴气喘者,为久咳致喘者;有咳而声低气怯者,有洪亮有力者;有饮食肥甘,生冷加重者;有情志抑郁加重者。

其次痰的色、质、量、味:有咳而痰少者;有咳而痰多者;有痰白而稀薄者;有痰白质黏者;有痰白清稀,透明呈泡沫状者;有咯吐血痰者;有脓血相兼者;有咳嗽、咯粉红色泡沫痰,咳而气喘,呼吸困难者;有咳痰有热腥味或腥臭味者等。

内伤咳嗽若失治误治,反复病久,还可能进一步加重发展成为喘证、肺胀。

中医辨证施治的方法:
1.痰湿咳嗽
(1)证候咳嗽多痰,痰白而黏,每于早晨或食后咳甚痰多,或进食甘甜油腻食物加重,胸脘作闷,食纳不佳,四肢乏力,舌苔白腻,脉象濡滑。

(2)治则燥湿化痰,理气止咳。

(3)主方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常用药:法夏、陈皮、茯苓、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