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与职业病学(第七版)

合集下载

人卫第七版------营养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人卫第七版------营养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与结局
一、营养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一)脂类与动脉粥样硬化
粥样硬化 粥样斑内出血
腔内血栓形成
1. 血浆脂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
(1)血脂的组成:血脂--血浆中脂类的总称
胆固醇 胆固醇
甘油三酯
磷脂
磷脂
游离脂肪酸
(2)血浆脂蛋白(lipoprotein,LP)
定义:血浆脂质与蛋白质结合所组成的一类大分子复 合物,能溶于水,运行于血液中。
(四)维生素与动脉粥样硬化
1.维生素E 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其摄入量与心血 管疾病的风险呈负相关。
可能机制: ✓ 抑制LDL的氧化 ✓ 抑制与炎症反映相关的细胞因子的释放 ✓ 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管平滑肌的增殖 ✓ 控制血管的张力
2.维生素C 降低血清胆固醇、提高HDL胆固醇、 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从而有助于防治动脉粥 样硬化性心血管病。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LDL 的升高,尤其是氧化型 LDL是动脉粥样硬化的 独立危险因素。
2.膳食脂肪酸与动脉粥样硬化
饱和脂肪酸(saturated fatty acids, SFA):是导致血胆 固醇升高的主要脂肪酸, SFA可以通过抑制LDL受体活性、 提高血浆LDL胆固醇水平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单不饱和脂肪酸(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s, MUFA):以富含MUFA的油脂(橄榄油、茶油)替代富 含SFA的油脂,可降低血LDL胆固醇、TG。
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PUFA): n-6PUFA如亚油酸(linoleic acid, C18:2)能↑LDL-R活 性,↓↓LDL-C,↓TC。n-3PUFA如-亚麻酸(-linolenic acid, C18:3)、EPA和DHA能抑制肝内脂质及脂蛋白合成, ↓TC, ↓TG、LDL、VLDL, ↑HDL-C;同时后者还有舒张血 管、抗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作用 。

职业卫生与职业病学教学大纲.

职业卫生与职业病学教学大纲.

《职业卫生与职业病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42015021 学分-学时-实验 5.5-64-48)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本课程是预防医学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主干课。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学习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这门课程,要求学生掌握有关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本学科所面临基本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适应学科发展和实际工作需要。

二、课程实验要求本课程包含11项实验,具体目的及要求详见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三、能力培养的要求1.分析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实验讨论课及实验报告中对问题进行分析能力的培养。

2.自学能力的培养: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培养和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概括、消化吸收的能力以及围绕课堂教学内容,阅读参考书籍和资料,自我扩充知识领域的能力。

3.表达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实验报告及实验讨论,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步骤的能力。

4.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深入钻研问题的习惯和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和举一反三的能力。

四、建议学时分配五、考核方式1.总评成绩=实验课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实验课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2.实验课成绩低于60分者(按100分计),不得参加理论课考试。

六、教材及参考书教材金泰廙主编,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第六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8月参考书1.杰夫·泰勒, 凯丽·伊斯特,罗伊·亨格尼著.职业安全与健康/(澳).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2. 周志俊主编.化学毒物危害与控制.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3. 陈卫红,邢景才,史廷明等编著.粉尘的危害与控制.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4. 湖南省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所组织编写.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案例分析.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5.王簃兰,刚葆琪主编.现代劳动卫生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6.何凤生主编.中华职业医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七、课程内容(理论课)的教学要求1.概论:(1)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掌握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基本概念、首要任务。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习题和参考答案题库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习题和参考答案题库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习题和参考答案/题库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教研室《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综合习题1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任务及研究内容2职业性有害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及特点3职业生理学研究的内容及特点4职业心理学研究的内容及特点5职业工效学研究的内容及意义6生产性毒物存在状态、进入机体的途径及卫生学意义7生产性毒物在体内的分布、吸收、代谢及排出8各种职业中毒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临床诊断及抢救治疗措施9职业中毒的预防10生产性粉尘的来源、分类、理化特性及卫生学意义11生产性粉尘的致病作用及防尘措施12尘肺的发病机制、病理特征、临床表现、诊断标准13噪声的物理特性、存在状态及对机体的影响14振动的物理参数、分类及对机体的影响15振动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16高温作业的类型及对机体的影响17中暑的类型、临床表现及防治18射频辐射对机体的影响19电离辐射的损伤效应、临床表现及防护20职业肿瘤的特点及识别;化学致癌机理是什么?21职业性有害因素接触评定及危险度评定方法22生产环境监测的内容及方法23作业场所卫生安全评价内容及方法24经常性劳动卫生学监督的内容25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接触限值的制定依据?26生产环境监测的作用27 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控制措施主要包括哪几方面28劳动卫生学工作如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练习题(题库)一、名词解释1、生产性粉尘2、尘肺3、粉尘的分散度4、空气动力学直径5、可吸入性粉尘6、可呼吸性粉尘7、矽肺8、混合性尘肺9、硅酸盐肺10、粉尘沉着症11、矽尘作业12、速发型矽肺13、晚发型矽肺14、尘细胞15、矽性蛋白沉积16、圆形小阴影17、石棉小体18、正辐射19、负辐射20、高温作业21、高温车间22、干热作业23、湿热作业24、夏季露天作业25、热适应26、热射病27、热痉挛28、热衰竭29、中暑30、生产性噪声31、稳态噪声32、脉冲噪声33、等响曲线34、响度级35、声级36、暂时性听阈位移37、听觉适应38、听觉疲劳39、生理性听觉疲劳40、永久性听阈位移41、噪声性耳聋42、爆震性耳聋43、振动频谱44、4小时等能量频率计权加速度有效值45、运动病46、局部振动病47、振动性白指48、电离辐射49、非电离辐射50、射频辐射51、电光性眼炎52、职业性肿瘤53、职业性致癌因素54、确认致癌物55、可疑致癌物56、潜在致癌物57、接触评定58、生物监测59、健康监护60、职业流行病学61、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危险度评定62、最高容许浓度63、时间加权平均阈限值64、短时间接触阈限值65、上限值66、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67、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68、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69、生产性有害因素70、职业性病损71、职业病72、工作有关疾病73、氧需74、氧债75、氧上限76、静力作业77、动力作业78、紧张因素79、紧张80、锻炼81、练习82、毒物83、中毒84、烟85、粉尘86、生物转化87、蓄积88、物质蓄积89、功能蓄积90、急性中毒91、慢性中毒92、亚急性中毒93、吸收状态94、化学性肺水肿95、单纯窒息性气体96、化学窒息性气体97、农药98、中等强度作业99、大强度作业100、极大强度作业二、填空1、尘肺是在生产过程中长期吸入粉尘而发生的以为主的疾病。

人卫第七版诊断学重点知识(XXXX-10-10)最新整合

人卫第七版诊断学重点知识(XXXX-10-10)最新整合

诊断学重点内容绪论1、病症概念:患者主瞧感受到的异常或不适,如头痛,发热,眩晕等.2、体格检查:大夫运用自己的感官或借助于简单的检查工具对患者进行检查,称为体格检查.,3、诊断学内容1)病症诊断,包括咨询诊和常见病症;2)检体检查,包括视.触.叩.听.嗅;3)实验诊断,如三大常规:尿常规;血常规;粪常规;4)器械检查;包括心电图诊断;肺功能检查;内镜检查;5)影像诊断,包括超声诊断;放射诊断;放射性核素诊断;6)病历与诊断方法第一篇常见病症1、体征:医师客瞧检查到的病态表现,如心脏杂音,腹部包块,皮疹等,2、发热1)体温每升高1℃,脉搏增加10~20次/5)发热的缘故:①感染性发热,由病毒,细菌等各种病原体的感染,其代谢产物或毒素作为发热激活物通过激活单核细胞产生内生致热源细胞,释放内生致热源而导致发热②非感染性发热,如无菌性坏死物质的汲取;抗原-抗体反响;内分泌和代谢障碍;皮肤散热减少;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③缘故不明发热3常在体表的一定区域产生过敏或痛觉,此现象称为牵心绞痛除心前区及胸骨后的疼痛外还能够牵涉至左上肢至左上肢内侧甚至牙痛;肾绞痛—会阴部;阑尾炎—转移性右下腹痛.4胸痛的病因及咨询诊要点:胸痛缘故:1)胸壁疾病,如肋骨病变;3)呼吸系统疾病,如支气管和肺部病变,胸膜病变等4)其他缘故,如食管疾病,纵膈疾病等6,急腹症:外科范围的急性腹痛,是一类以急性腹痛为突出表现,需要早期处理和紧急处理的腹部疾病.其特点为发病急,进展快,变化多,病情重,如延误诊断或诊治不当,将会给病人带来严重的危害.7、急性腹痛的常见缘故:①腹部疾病,如腹膜炎;腹腔脏器炎症;空腔脏器扭转或扩张;脏器扭转或破裂;腹腔或脏器包膜牵张;化学刺激;肿瘤压迫和浸润;②腹腔疾病的牵涉痛,如肺炎,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等;③全身性疾病,如尿毒症时毒素刺激腹腔浆膜引起的腹痛或铅中毒引起的肠绞痛;④其他缘故,如过敏性紫癜时的肠管浆膜下出血.10,咯血定义:指喉部一下的呼吸气管出血,经咳嗽动作从口腔排出(紫癜是指皮下出血直径约3~5mm)13,、呼吸困难定义:指患者主瞧上感到空气缺乏,呼吸吃力;客瞧上表现为呼吸频率`节律与深度的异常,严重时出现鼻翼扇动,发绀,端坐呼吸及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运动15、心源性呼吸困难的特点:呼吸困难活动出现或加重,体息时减轻或缓解,仰卧加重,坐位减轻.表现为:①劳力性呼吸困难:在体力活动时出现或加重,休息时减轻或缓解②端坐呼吸:平卧时加重,端坐时减轻,故被迫采取端坐位或半卧位以减轻呼吸困难的程度16、中心与四面性紫绀不同①中心性发绀:心肺疾病致SaO2落低引起.全身性的,除四肢与脸蛋外,亦见于黏膜〔包括舌及口腔黏膜〕与躯干的皮肤,但皮肤热和。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习题和参考答案题库解读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习题和参考答案题库解读

一、名词解释1.生产性粉尘是指在生产中形成的,并能长时间漂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

2.尘肺是在生产过程中长期吸入粉尘而发生的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疾病。

3.粉尘的分散度是指物质被粉碎的程度,以粉尘粒径大小的数量或质量组成百分比表示。

4.空气动力学直径是指粉尘粒子a,不论其几何形状、大小和比重如何,如果它在空气中与一种比重为1的球形粒子b的沉降速度相同时,则b的直径即可算作为a的AED。

5.可吸入性粉尘直径小于15μm的尘粒。

6.可呼吸性粉尘5μm以下的粒子可达呼吸道深部和肺泡区。

7.矽肺在生产过程中因长期吸入含有游离二氧化硅粉尘达一定量后而引起的以肺纤维化为主的疾病。

8.混合性尘肺由长期吸入含游离二氧化硅和其他粉尘而引起的以肺纤维化为主的疾病。

9.硅酸盐肺由长期吸入含结合二氧化硅(石棉、滑石、云母)粉尘而引起的以肺纤维化为主的疾病。

10.粉尘沉着症有些生产性粉尘(锡、钡、铁)吸入人体后,沉积于肺组织中,呈现一般异物反应,可继发轻微的肺纤维化改变,对健康无明显影响或危害较小,脱离粉尘作业后,病变可无进展或X线胸片阴影消退。

11.矽尘作业通常把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超过10%粉尘作业称之为矽尘作业。

12.速发型矽肺由于持续吸入高浓度、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粉尘,经1-2年即发病,称为“速发型矽肺”。

13.晚发型矽肺接触较高浓度粉尘,但时间不长即脱离矽尘作业,此时X线胸片未发现明显异常,然而在脱离接尘作业若干年后始发现矽肺,称为“晚发型矽肺”。

14.尘细胞石英尘被吸入肺泡后,引起肺泡巨噬细胞聚集,吞噬尘粒成为尘细胞。

15.矽性蛋白沉积:病理特征为肺泡腔内有大量蛋白分泌物,称为矽性蛋白,随后可伴有纤维增生,形成小纤维灶乃至矽结节。

16.圆形小阴影是矽肺最常见、最重要的一种X线表现形态,呈圆形或近似圆形,边缘整齐或不整齐,直径小于10mm,吸入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越高其致密度越高,分为三种类型:p(<2.5mm)、q(1.5-3.0mm)、r(3.0-10mm)。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试题库(附参考答案)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试题库(附参考答案)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试题库(附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改进生产设备与工具的设计与操作方法A、人类工效学B、劳动心理学C、组织管理D、物质奖励E、劳动生理学正确答案:A2.某纺织女工,30岁,接触棉尘6年,近几个月,每逢厂休息日后第一天上班日的下班前有胸部紧束感、气急、咳嗽、发热症状,该工人所患疾病可能是()A、变态反应性肺泡炎B、棉尘病C、支气管炎D、肺结核E、感冒正确答案:B3.粉尘的分散度是指。

A、粉尘的分布距离B、粉尘的分布均匀程度C、粉尘粒径大小(μm)的数量或质量组成百分比D、粉尘的飘浮能力E、粉尘的沉降能力正确答案:C4.可吸入性粉尘的粒径为A、粒径<1μmB、粒径<5μmC、粒径<2μmD、粒径<0.4μmE、粒径<15μm正确答案:E5.职业肿瘤的发病特点,不包括A、同一致癌物可引起不同部位肿瘤B、潜伏期长,但发病年龄早C、有一定好发部位D、接触明确的致癌因素E、潜伏期长、发病年龄以50~60岁多见正确答案:E6.劳动过程是指。

A、生产工艺过程中劳动者的班组、工作时间、操作体位和方式,体力和脑力劳动比例等B、劳动生产场所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生产工艺所需人为环境及污染物等C、生产工艺过程中的生产环境和劳动组织、操作体位和方式等D、生产工艺过程中的各种污染因素和不良环境条件等E、生产工艺过程中的生产设备生产条件、使用原料和产品等正确答案:A7.某女工长期月经异常,在分配工作时,应避免从事接触下列何种物质的作业A、二氧化碳B、硫化氢C、硫酸D、苯系化合物E、二氧化硫正确答案:D8.肺水肿防治原则应是。

A、防止毒物继续侵入B、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限制补液量,脱水、利尿C、维持呼吸道通畅D、兴奋呼吸中枢、支气管解痉、对症治疗等E、以上都是正确答案:E9.粉尘在呼吸道的阻留与以下因素有关。

A、粉尘粒子的直径B、粉尘粒子的比重C、粉尘粒子的形状D、粉尘粒子的荷电性E、以上全部正确答案:E10.下列何者不是尘肺。

《卫生学(第七版)》知识点汇总

《卫生学(第七版)》知识点汇总

《卫生学(第7版)》教材知识点汇总绪论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概念:健康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

基础医学现代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环境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流行病学、统计学)环境与疾病的关系:“土厚水深,居之不疾;土薄水浅,其恶易觏"。

职业与健康的关系:人类自开始生产劳动以来,就出现了因接触生产环境和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而发生的疾病,而且职业病伤的发生常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

预防疾病不仅是预防医学的目标,也是临床医学的目标,将预防策略分为三个不同的级别,为三级预防:1、第一级预防,病前预防。

2、第二级预防,“三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3、第三级预防,临床预防。

第三章食物与健康●营养素和能量●合理营养●特殊人群营养●食源性疾病与食物中毒第一节营养素和能量【提纲】一、营养素二、蛋白质三、脂类四、碳水化合物五、能量六、无机盐和微量元素七、维生素一、营养素(nutrients):食物中具有营养功能的物质。

食物中可以被人体利用的营养素有几十种,共分为六大类:①蛋白质②脂类③碳水化合物④无机盐和微量元素⑤维生素⑥水.其中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可以产生热量,为产热营养素,另外三类不可产生热量为非产热营养素。

营养素的功能:(主要为三个方面)1、参与机体组织、细胞的构成,满足机体生长、发育及修复,这是蛋白质的主要功能。

2、提供能量,满足机体基础代谢、活动和劳动所需要的能量,为碳水化合物和脂类的主要功能。

3、维持和调节正常的生理功能,为维生素和无机盐的重要生理功能.为满足营养素这三个生理功能,要求每一种营养素都应按照一定的比例摄入,因每一种营养素都不可满足营养素的这三个生理功能,所以各种食物应相互搭配食用,才能满足人体的生理需要。

(一)营养素的生理需要量:营养素的生理需要量:指保持人体健康,达到应有发育水平和能充分发挥效率地完成各项体力和脑力活动的、人体所需要的热能和各种营养素的必需量。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occupational health and occupational medicine)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occupational health and occupational medicine)
20
二、职业性病损 (二)工作有关疾病(work-related diseases) 工作有关疾病具有三层含义: ①职业因素是该病发生和发展的诸多因素之一, 但不是唯一的病因,一般也不是直接病因; ②职业因素影响了健康,促使潜在的疾病显露或 加重已有疾病的病情; ③通过改善工作条件,可使所患疾病得到控制或 缓解。常见的工作有关疾病有矿工的消化性溃疡、建 筑工的肌肉骨骼疾病(如腰背痛)等。
例如,高血脂增加机体对二硫化碳诱发心血管病 损的易感性;吸烟极大地提高石棉接触诱发肺癌的危 险性。
因此,除三级预防原则外,WHO又提出了旨在控制 相关潜在因素的“初始级预防”或称“原生级预防” (primordial prevention),丰富和补充了综合预防 措施。
24
三、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基本准则
不良的工作条件,不但能影响劳动者的生活质量, 进而危及健康、导致职业性病损,严重者可危及生 命。
2
二、职业环境
第一节 职业与健康概论
指从事某种职业活动时所处的职业环境或工作环境或劳动环 境或生产环境——可以是一特定环境,也可以是自然环境。
生产环境与健康的关系:
❖生产环境是由生产劳动过程中产生和存在的各种环境因素所 组成,也是人们进行生产劳动的场所。
3. 职业医Leabharlann (Occupational Medicine) 4. 工业卫生学(Industrial Health)
5
第一节 职业与健康概论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的定义:
是预防医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劳动条件对健康 的影响,及如何改善劳动条件,创造安全、卫生、 满意和高效的作业环境,提高劳动者的职业生活质 量(quality of working life)。
2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卫生与职业病学(第七版)
第一章概论
第一节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发展史及内容
一、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概念及发展史
二、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内容
第二节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医学基础和研究方法
一、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医学基础
二、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研究方法
第三节职业与健康
一、职业性有害因素
二、职业与健康
三、我国职业性有害因素和健康损害的特点
四、职业损害的三级预防
第四节我国职业卫生现状和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职业性有害因素分布广、种类多,职业危害转嫁严重
二、“进城务工人员”和一些特殊人群职业卫生问题严重
三、职业紧张和心理障碍发生频率上升
四、职业伤害与职业卫生突发事件频发
五、职业安全、职业卫生和环境保护融合
六、新理论和新技术在职业卫生中的应用
第二章职业生理、职业心理与职业工效学
第一节职业生理学
一、体力劳动过程的生理变化与适应
二、脑力劳动过程的生理变化与适应
三、劳动负荷的评价
四、作业能力
第二节职业心理学
一、与职业有关的心理因素
二、职业紧张
三、心身疾病
四、职业心理健康促进
第三节职业工效学
一、时间动作分析
二、工作过程的生物力学
三、人体测量及应用
四、机器和工作环境
五、工效学相关疾患
第三章职业性有害因素与健康损害
第一节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
一、概述
二、金属与类金属
三、刺激性气体
四、窒息性气体
五、有机溶剂
六、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
七、高分子化台物
八、农药
第二节生产性粉尘与尘肺
一、概述
二、游离二氧化硅粉尘与矽肺
三、煤矿粉尘与煤工尘肺
四、硅酸盐尘与硅酸盐尘肺
五、其他粉尘与尘肺
六、有机粉尘及其所致肺部疾患
第三节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
一、物理性有害因素概述
二、不良气象条件
三、噪声
四、振动
五、非电离辐射和电离辐射
第四节生物性有害因素所致职业性损害
一、概述
二、炭疽
三、布鲁司杆菌病
四、职业性森林脑炎
第五节职业性有害因素所致其他职业病
一、概述
二、职业性皮肤病
三、职业性肿瘤
四、职业性五官疾病
第六节职业伤害
一、概述
二、常见职业伤害事故类型及其危险因素
三、职业伤害的调查与评估
第四章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识别与评价
第一节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识别
一、职业性有害因素识别的原理
二、职业性有害因素识别的基本方法
三、职业性有害因素识别的内容
第二节职业环境监测
一、概述
二、监测对象的确定
三、空气样品采集
四、采样方式
五、监测策略
第三节生物监测
一、生物标志物与生物监测
二、生物监测的特点
三、生物监测策略
四、生物接触限值
五、生物监测结果的解释及局限性
第四节职业卫生调查
一、职业卫生调查形式
二、职业卫生调查步骤
三、职业卫生调查示例
第五节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评价
一、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三、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四、有害作业分级评价
五、职业有害因素接触评估与危险度评价
第五章职业性有害因素的预防与控制
第一节职业卫生法律法规与监督管理
一、职业病防治法
二、职业病防治法相关配套法规与规章
三、职业卫生标准
四、职业卫生标准的应用
第二节职业卫生工程技术
一、工业通风
二、工业除尘
三、空气调节与净化
四、工业噪声与振动控制
五、采光与照明
第三节个人防护用品
一、防护头盔,眼镜,面罩,防护服和防护鞋
二、呼吸防护器
三、防噪声用具
四、皮肤防护用品
五、复合防护用品
第四节职业卫生保健
一、职业生命质量
二、职业卫生服务
三、作业场所健康促进
第五节职业健康监护
一、医学监护
二、职业健康监护信息管理
三、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
第六节职业安全管理
一、概述
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与事故预防对策
三、职业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理
第六章主要行业的职业卫生
第一节概述
一、传统行业
二、新兴产业
第二节矿山及冶炼行业的职业卫生
一、矿山开采行业职业卫生
二、黑色金属冶炼行业职业卫生
三、有色金属冶炼行业职业卫生
第三节建筑行业职业卫生
一、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的职业卫生
二、建筑安装业职业卫生
三、建筑装饰业职业卫生
第四节机器制造行业职业卫生
一、铸造行业的职业卫生
二、锻压行业的职业卫生
三、热处理行业的职业卫生
四、机械加工和机器装配行业的职业卫生第五节化学化工行业职业卫生
一、化学原料制造业职业卫生
二、化学制品制造业职业卫生
三、化学医药制造业职业卫生
四、其他化学产品制造业职业卫生
第六节新兴产业职业卫生
一、航天航空行业职业卫生
二、信息产业的职业卫生
三、纳米材料及纳米技术
主要参考文献
中英文名词对照索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