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昭毅版外国文化史笔记

合集下载

比较文学通论笔记(孟昭毅版)

比较文学通论笔记(孟昭毅版)

比较文学》复习笔记(仅供参考)第一章:比较文学的名与实:“比较文学”作为专用术语,并具有了现代的文学研究意义上的内涵,是1827年法国著名批评家魏尔曼在巴黎大学讲学时开始使用的。

英文中的“比较文学一词是英国著名文学教授波斯奈特在《比较文学》一书中给予确定并使用的。

荷兰唯物主义哲学家斯宾诺莎的名言:任何规定都同时是否定一样,比较文学不可能因为定义的束缚而停止发展。

第一节:比较文学ABC第二节:定义的多重建构法国学者率先提出过比较文学的定义,法国法。

基亚提出“比较文学并非比较。

比较文学实际只是一种被误称了的科学方法,正确的定义是:国际文学关系史。

”卡雷大力倡导研究文学间的“事实联系”,他指出:比较文学是文学史的一支,它研究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作品之间的关联,它格外注重被研究对象之间的事实联系。

梵。

第根总结说:真正的比较文学的特质是把尽可能多的来源不同的事实采纳在一起,以便充分地把每一个事实加以解释,是扩大认识的基础,以便找到尽可能多的种种结果的原因。

起点,放送者:作家、著作、思想;到达点,接受者;经过的媒介者:传递者。

美国:亨利。

雷马克:比较文学是一国文学与另一国或多国文学的比较,是文学与人类其他表现领域的比较。

持有这种观点的学者称为“美国学派”。

奥尔德里奇:比较文学是从超越一国民族文学的角度或者从与其他一门或几门知识学科的相互关联中,对文学现象进行研究。

俄苏:比较文学被称为历史——比较文艺学,代表维谢洛夫斯基。

日尔蒙斯基:历史——比较文艺学是文学史的一个分支,它研究国际联系和国际关系,研究世界各国文艺现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中国:杨周翰:主张对文学的主题、文学类型、文学潮流、批评和审美标准或诗学进行比较研究,研究相互影响;把文学与其他文艺领域进行比较,研究其关系;在相互比较中发现一些文学发展的共同规律。

钱钟书、季羡林、现任比较文学学会会长乐黛云。

当前中国学者较为认同的另一种定义为:比较文学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的文学研究第三节:学科的一般性质与比较文学相关的概念主要有民族文学、国别文学、总体文学、世界文学。

西方文论史马新国笔记

西方文论史马新国笔记

西方文论史的笔记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整理和归纳,以下是一个可能的笔记框架:
古代文论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古希腊哲学家和诗学理论家对于文学和艺术的观点和理论。

古罗马时期贺拉斯的《诗艺》以及他对诗歌的看法。

中世纪文论
基督教会对文学和艺术的影响,以及圣经文学批评的出现。

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等中世纪哲学家的文学和艺术观点。

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
人文主义思潮对文学和艺术的影响,以及莎士比亚等人文主义作家的作品和理论。

启蒙运动时期康德、黑格尔等哲学家和美学家对于文学和艺术的看法和理论。

19世纪到20世纪文论
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等文学流派的兴起和发展,以及各个流派的主要代表作品和理论。

尼采、弗洛伊德、马克思、恩格斯等哲学家、心理学家和经济学家对文学的影响及他们的文学观点。

当代文论
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女性主义等思潮对文学的影响及相关的文学理论和批评方法。

罗兰·巴特、雅克·德里达、伊丽莎白·库伯勒-罗斯等当代哲学家、批评家的文学观点和理论。

在整理笔记时,可以根据需要对各个时期的文论进行更详细的划分和整理,例如在19世纪到20世纪文论中,可以进一步分为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等更具体的时期,并分别列出各个时期的主要代表作品和理论。

同时也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对某些时期或流派的文论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整理。

(完整)外国文化史笔记(孟昭毅)

(完整)外国文化史笔记(孟昭毅)

第一篇上古文化 第一章原始文化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阐明了原始文化这一人类文化的初生态形成与发展的情况。

学习这一章,要明确原始文化伴随原始人类的劳动和生活被创造出来的过程与阶段,掌握原始文化的特点与成果。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原始文字的产生与发展(重点) 识记:原始文字的产生与发展。

(二)原始艺术和原始宗教(重点) 识记:关于艺术起源的诸种说法; 原始宗教信仰和巫术行为。

理解:原始洞窟壁画。

第二章古代两河流域文化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阐述了古代的两河流域文化几千年孕育和发展的过程及其鲜明特色,详细介绍了它对人类文化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学习这一章,要求掌握古代两河流域在文字、科学、宗教、文学、艺术等领域留给人类的珍贵遗产,理解其何以成为世界文化发展的重要渊源之一。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汉谟拉比法典(重点) 识记:汉谟拉比法典。

(二)两河流域文化对人类的贡献(次重点) 理解:楔形文字与泥版文书; 法律、科学和宗教; 文学艺术。

第三章古埃及文化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阐述了作为人类早期文明发育的四大摇篮之一的古代埃及文化的形成、发展历程及特点,详细介绍了它对于人类文化做出的巨大贡献。

学习这一章,要求掌握古埃及文化在宗教、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领域中取得的成就,并且理解它与古代两河流域文化在政治制度、法律、宗教等方面的异同。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古埃及文化对人类的贡献(重点) 理解:宗教; 文学艺术; 科学技术。

(二)古埃及与两河流域文化之比较(重点) 识记:两河流域和埃及是世界上最早进入文明时代的地区; 两河流域的文明产生要比古埃及略早一些。

应用:两河流域和古埃及在政治制度、法律和宗教等方面的异同。

第四章古希伯来文化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阐述了希伯来民族发展的历史概况以及其文化成就,重点介绍了希伯来民族宗教——犹太教的产生、发展和文献。

学习这一章,要明确希伯来文化的世界影响;理解犹太教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教义的主要特点;掌握《旧约》何以既是犹太教的宗教经典,又是希伯来文学总集和文化总集;在理论上还要掌握基督教与犹太教的关系和区别,理解希伯来文化对世界最大的贡献是它在同希腊文化交流、融合基础上产生了世界第一大宗教——基督教,并通过它影响到西方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

欧洲文化入门听课笔记和重点总结

欧洲文化入门听课笔记和重点总结

欧洲文化入门听课笔记和重点总结1.希腊罗马Homer Author of epics Sappho Lyric poet三大悲剧家:Aeschylus Tragic dramatist Sophocles Tragic dramatist Euripides Tragic dramatist喜剧家:Aristophanes Comedy writer历史学家:Herodotus wrote about wars between Greeks and Persians Father of history Thucydides wrote about wars between Athens and Sparta and Athens and Syracuse the greatest historian that have ever lived哲学和科学:Pythagoras All things were numbers founder of scientific mathematics Heracleitue Fire is the primary element Democritus Materialist,one of the earliest exponents of the atomic theory Socrates Dissect of oneself,virtue was high worth of life,dialectical method Plato Man have knowledge because of the existence of certain general ideasAristotle Direct observation,theory follow fact,idea and matter together made concrete individual realities Euclid a textbook of geometry Archimedes when a body is immersed in water its loss of weight is equal to the weight of the water displaced “Give me a place to stand a nd I…ll move the World”Others Diogenes (the Cynics)Pyrrhon(the Sceptics)Epicurus (the Epicureans)Zeno(the Stoics)4th century B.C.后半叶希腊在Alexander,king of Macedon的领导下,5th century B.C.达到顶峰,146 B.C.被罗马攻克2.基督教和圣经Jews—以前叫Hebrews,3800B.C.穿过中东沙漠,1300B.C.Moses带领Hebrews离开埃及,开始他们的Exodus,他在Sinai 山定了ten commandments in the name of God,40年后Hebrews定居Pelestine,known as Canaan,Hebrew人的历史口头传送记入the old Testament,6th century B.C.,他们在Babylon形成synagogue(忧太集会)来发扬他们的教义。

西方文化史复习笔记完结版

西方文化史复习笔记完结版

阿布维利-阿舍利文化的代表性工具是:手斧。

在欧洲,首先发现的早期智人化石是:尼安德特人化石。

莫斯特文化遗址中已经出现了埋葬死者的习俗。

晚期智人也被称为克罗马农人。

克罗马农文化成就最突出的是岩画艺术。

最具代表性: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穴岩画和法国拉斯科洞穴岩画。

最早的雕刻:法国“持角杯的少女”,或称“洛塞尔的维纳斯”。

新石器文化特征:磨制石器和陶器的使用、家畜驯养和定居农业的出现。

现已发现的欧洲最早的农业居民遗址在南欧。

欧洲最早奴隶制文明:克里特岛——爱琴文明(即克里特——迈锡尼文化)米诺斯王宫的发掘者阿瑟-伊文斯。

(一度称霸爱琴海的奴隶制文明)早期爱琴文化创造者:皮拉斯基人、卡里亚人或勒列吉人。

希腊神话中所说的“迷宫”指的是米诺斯王宫。

爱琴文化由克利特文化转为迈锡尼文化(阿该亚人)时间:15世纪末线性文字A的发明者是克里特人。

泥板文字——线性文字B的发明者是阿该亚人。

特洛伊战争:公元前12世纪初,标志迈锡尼的衰落。

“尼罗河的赠礼”指的是埃及;“肥沃的新月形地带”指的是两河流域。

两河流域最早的奴隶制文明是由苏美尔人创造的。

两河流域第一个统一的奴隶制集权国家是由阿卡德人建立的。

楔形文字的创造者是苏美尔人,时间是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

亚述学:通过楔形文字来研究两河流域的历史和文化。

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史诗最著名的是《吉尔伽美什史诗》。

“恣意无敌的洪水”是用来描述天神恩利尔。

《汉谟拉比法典》是巴比伦的一部成文法典,刻在黑色玄武岩石柱上。

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最杰出的建筑成就“空中花园”、“七级大庙塔”——供奉马都克(巴比伦神话中众神之王)。

今天历法中的星期制度来源于古巴比伦以日、月、水、火、木、金、木七星神的名字命名一周7天的文化制度。

象形文字的发明者是:古埃及人。

字母文字由腓尼基人创造。

埃及学是研究象形文字的新学科。

古埃及人的宗教信仰最初是图腾崇拜。

古埃及的著名诗作:《打谷歌》《阿顿颂诗》。

古代埃及的箴言以《伊浦味箴言》最为著名,它反映了埃及人民大起义时的情况。

外国文学史马工程笔记重新整理

外国文学史马工程笔记重新整理

外国文学史马工程笔记重新整理文章标题:重新整理的外国文学史马工程笔记引言:外国文学史是一门丰富而又复杂的学科,涉及不同国家、时期和文化背景下的众多文学作品和思想流派。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门学科,本文将重新整理外国文学史的马工程笔记,并进行深入探讨,以便读者能够更全面、深刻地理解和欣赏外国文学的演变和发展。

马工程笔记概述:马工程笔记是对外国文学史中的重要作品、作者、思想流派等进行系统整理和总结的笔记。

通过马工程笔记的学习,可以更好地了解外国文学的历史演变、文学家的思想特点以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在本文中,我们将重新整理和结构化马工程笔记,并根据深度和广度标准,从多个方面探讨外国文学史中的关键词、主题和概念。

第一部分:古典文学与中世纪文学1. 古代希腊与罗马文学的影响:通过分析古希腊与罗马文学的作品和思想,我们可以看到其对后世文学的深远影响,如荷马史诗对史诗文学的影响,柏拉图哲学对思想流派的引导等。

2. 中世纪文学的特点与发展:探讨中世纪文学的特点,如诗歌、骑士精神、宗教意象等,以及不同国家文学在这一时期的发展和交流。

第二部分:文艺复兴与启蒙时代1. 文艺复兴对文学的影响:通过分析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和思潮,我们可以看到它对文学形式和主题的改变,如人文主义思想的兴起、文艺复兴戏剧的发展等。

2. 启蒙时代的文学与思想:探讨启蒙时代文学的思想特点,如理性主义、自由主义、浪漫主义等,以及相关作家和作品的介绍。

第三部分:浪漫主义与现代主义1. 浪漫主义文学的主题与表现方式:分析浪漫主义时期的文学作品,探讨其对情感、自然、个人权利等主题的重视,以及艺术创作上的自由和独创性。

2. 现代主义的兴起与发展:探讨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如流派转变、艺术实验、对社会与人性的关注等。

第四部分:后现代主义与当代文学1. 后现代主义文学的特征:分析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的特征,如碎片化叙述、后现代主义小说的风格和主题等。

2. 当代文学的变革与多元性:探讨当代文学在全球化、后殖民主义等背景下的发展,以及批判性文学的兴起等。

自考外国文学史一

自考外国文学史一

第四节 古希腊戏剧[ P23 ]
概况 古希戏剧成就最高的是悲剧和喜剧。 无论是神与神之争,还是人与神之争,实际 都是现实中人与人之间斗争的反应。 正如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指出的:“希 腊悲剧不着意于悲,而重在严肃事件。 它通过主人公的意外不幸遭遇引起怜悯与恐 惧的情感,导致道德的净化。”
第四节 古希腊戏剧 [ P26-28 ] 一.古希腊悲剧——三大悲剧诗人“三斯”
第一节 概述 [P8-10]
二 古罗马的文学 1. 孕育背景(了解) 面积上:内陆>海洋 经济上:耕种畜牧 文化上:继承并发展了古希腊文学,在诗歌、 喜剧、散文方面颇有发展 2. 古罗马的文学的三个时期(应用)
第一节 概述 [ P10-11 ]
古罗马文学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发展和繁荣时期) 第二时期(黄金时代) 第三时期(衰落时期)
“山寨夫人”赫拉: “外国潘金莲”维纳 斯: 新面孔:雅典娜。
第三节 荷马史诗 [ P20 ]
荷马史诗的内容 荷马史诗包括《伊利昂纪》和《奥德修纪》
第三节 荷马史诗 [ P21 ]
荷马史诗的艺术成就 (论述) ( 1 ) 史诗塑造了众多的英雄形象,他们“没有一个不具有特殊的性格”。 ( 2 ) 史诗结构紧凑,安排巧妙。 ( 3 ) 史诗的语言流畅自然、优美动听,比喻生动形象,往往借助自然界 中的动植物来 比喻人,后人赞誉为“荷马式的比喻”。
2. 古希腊的文学的特征:(应用) ① 人本色彩和命运观念 ②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共存 ③ 种类繁多,具有开创性 (简答题考点P4[应用])
第一节 概述 [ P5 ]
3. 古希腊文学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英雄时代/荷马时代) 第二时期(大移民时代) (古典时期) 第三时期(衰亡时期)

《新编中华文化海外传播史(第五卷)》读书笔记模板

《新编中华文化海外传播史(第五卷)》读书笔记模板

一 19世纪来华传教士与中西文化交流 二卫三畏:美国汉学第一人 三卫礼贤:中国在西方的精神使者 四传教士对中华文化的研究与介绍之三 五传教士对中华文化的研究与介绍之四 六传教士在中华文化西传中的贡献之二
一清代的中俄关系和贸易往来 二俄罗斯的“中国风” 三俄国传教士团与留学生 四对中华文化的研究与介绍 五汉籍在俄国的流布与收藏 六中国文学艺术与医药文化在俄国的传播 七普希金、托尔斯泰与中华文化 八中华文化:在俄罗斯大地与西方文化的相遇
读书笔记
这是《新编中华文化海外传播史(第五卷)》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心得。
精彩摘录
这是《新编中华文化海外传播史(第五卷)》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精彩内容摘录。
作者介绍
这是《新编中华文化海外传播史(第五卷)》的读书笔记模板,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谢谢观看
一中国近代化给日本的文化信息与刺激 二中华文化在明治时代日本的影响 三中国文人在日本的文化活动 四日本文人的中国纪行 五汉籍在日本的流布之四
一明清两朝与琉球的交通往来 二中琉之间的人员往来 三儒学与佛教在琉球的传播 四中国艺术与科技在琉球的传播与影响 五中琉交往的历史遗存
一从海外飘零到落地生根 二唐人街:展示中华文化的世界之窗 三传播中华文化的生命之桥 四海外华人与中华文化在海外之传播
一明清两朝与李氏朝鲜的交通往来 二李氏朝鲜的慕华之风 三儒学在朝鲜的传播与影响 四中华文化影响下的李朝学术文化 五李朝排佛与朝鲜的禅教二宗 六明清文学艺术在朝鲜的传播与影响 七中医药学在朝鲜的传播 八西学入朝的中转站
一清日贸易与人员往来 二汉籍在日本的流布之三 三隐元渡日与禅宗文化的再度兴盛 四日本儒学的独立发展 五朱舜水与陈元赟、独立性易 六清代文学艺术对日本的影响 七清代医药学在日本的传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古代印度文化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阐述了作为人类早期发育的四大摇篮之一的古代印度文化形成、发展的历程,详细介绍了古代印度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巨大影响。学习这一章,要全面把握古代印度文化的主要成就,尤其是了解印度河流域文明与雅利安人文化的大致情况;掌握印度的种姓制度与婆罗门教的基本内容;明确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及其基本主张和教义;理解以两大史诗和戏剧为标志的印度梵文文学的特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吠陀》(次重点)
识记:《吠陀》。
(二)种姓制度与婆罗门教(次重点)
识记:种姓制度;婆罗门教的形成及基本教义。
(三)佛教(重点)
识记:佛教发展过程。
理解:佛教的基本教义。
(四)梵文文学(重点)识记:代表作:《摩坷婆罗多》、《罗摩衍那》、《沙恭达罗》。
理解:梵文文学的显著特点。
哲学:早期和古典时期的唯物主义学派代表人物及唯心主义哲学代表人物、后期的伊壁鸠鲁;
科学:亚里士多德、欧几里得。
理解:亚里士多德在科学文化上的主要贡献;伊壁鸠鲁的哲学和政治社会观点。
第七章古罗马文化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阐述了欧洲文化的又一发祥地古罗马的文化形成与发展情况,详细介绍了其对世界文化尤其是对欧洲文化的重要影响。学习这一章,要明确古罗马文化继承并发展古希腊文化,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的特点;掌握古罗马在文学、艺术、政治、法律、历史、哲学、科学各个领域的成就;廓清早期宗教与基督教在形成过程中的一系列关系。
二、考核知识点
(一)古罗马文学、艺术。(次重点)
识记:文学:西塞罗、卢克莱修、“黄金时代”三大诗人、阿普列尤斯;
艺术:建筑。
理解:《埃涅阿斯纪》的主题思想。
(二)古罗马共和政体和法律体系。(重点)
识记:十二铜表法。
理解:共和政体的构成及影响;法律的影响。
(三)基督教经典。(重点)
识记:基督教经典。
(四)古罗马文化对欧洲文化的影响。(次重点)
(五)古代印度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影响。(一般)
理解:佛教;文学艺术;自然科学。
第六章 古希腊文化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详细介绍了欧洲文化的发源地古希腊文化的丰硕成果,阐述了其在文字、文学、艺术、史学、哲学、教育、政治学、科学等方面具有的首创特质。学习这一章,要理解古希腊文化在欧洲乃至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了解希腊社会历史发展状况;领会其社会政治及宗教信仰的特点;明确早期和古典时期、后期分别取得的文化成就。
理解:古罗马文化对欧洲文化的影响。
第二篇中古文化
第八章中世纪欧洲文化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阐述了中世纪欧洲文化的教会-宗教性特点,详细论述了基督教及其教会对欧洲中世纪所产生的重大影响以及基督教的基本观念与礼仪,并介绍了拜占廷帝国的文化成就。学习这一章,从理论上要把握中世纪欧洲文化深受基督教支配的特点;明确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基督教的礼仪与教义内容,了解中世纪欧洲在文学、艺术、哲学、教育、科学方面的成就;
一)原始文字的产生与发展(重点)识记:原始文字的产生与发展。
(二)原始艺术和原始宗教(重点)识记:关于艺术起源的诸种说法;原始宗教信仰和巫术行为。理解:原始洞窟画。
第二章古代两河流域文化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阐述了古代的两河流域文化几千年孕育和发展的过程及其鲜明特色,详细介绍了它对人类文化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学习这一章,要求掌握古代两河流域在文字、科学、宗教、文学、艺术等领域留给人类的珍贵遗产,理解其何以成为世界文化发展的重要渊源之一。
孟昭毅版外国文化史笔记
———————————————————————————————— 作者:
———————————————————————————————— 日期:
第一篇上古文化
第一章原始文化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阐明了原始文化这一人类文化的初生态形成与发展的情况。学习这一章,要明确原始文化伴随原始人类的劳动和生活被创造出来的过程与阶段,掌握原始文化的特点与成果。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二、考核知识点
(一)荷马时代(一般)
识记:荷马时代。
(二)古希腊社会政治及宗教信仰的特征(次重点)
识记:城邦制;奥林匹斯诸神体系。
理解:多神教信仰、后期秘密宗教。
(三)古希腊文学、艺术、哲学、教育、科学成就(重点)
识记:文学:荷马史诗、赫西奥得、萨福、三大悲剧家、阿里斯托芬、文艺理论家、史学家;
艺术:三大建筑式样、雕刻艺术家及其作品;
本章阐述了希伯来民族发展的历史概况以及其文化成就,重点介绍了希伯来民族宗教——犹太教的产生、发展和文献。学习这一章,要明确希伯来文化的世界影响;理解犹太教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教义的主要特点;掌握《旧约》何以既是犹太教的宗教经典,又是希伯来文学总集和文化总集;在理论上还要掌握基督教与犹太教的关系和区别,理解希伯来文化对世界最大的贡献是它在同希腊文化交流、融合基础上产生了世界第一大宗教——基督教,并通过它影响到西方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汉谟拉比法典(重点)
识记:汉谟拉比法典。
(二)两河流域文化对人类的贡献(次重点)
理解:楔形文字与泥版文书;法律、科学和宗教;文学艺术。
第三章古埃及文化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阐述了作为人类早期文明发育的四大摇篮之一的古代埃及文化的形成、发展历程及特点,详细介绍了它对于人类文化做出的巨大贡献。学习这一章,要求掌握古埃及文化在宗教、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领域中取得的成就,并且理解它与古代两河流域文化在政治制度、法律、宗教等方面的异同。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犹太教(次重点)
识记:犹太教是希伯来的民族宗教;犹太教的形成、发展;犹太教的文献——《旧约》。理解:犹太教教义和思想的主要特点。
(二)希伯来律法的内容(次重点)
识记:希伯来律法的内容。
(三)希伯来文化的世界影响(重点)
识记:希腊文《旧约全书》的意义和影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理解:基督教与犹太教的关系和区别。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古埃及文化对人类的贡献(重点)
理解:宗教;文学艺术;科学技术。
(二)古埃及与两河流域文化之比较(重点)
识记:两河流域和埃及是世界上最早进入文明时代的地区;两河流域的文明产生要比古埃及略早一些。
应用:两河流域和古埃及在政治制度、法律和宗教等方面的异同。
第四章古希伯来文化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