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针灸结合放血疗法治疗筋伤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研究
针灸结合中药在血液系统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针灸结合中药在血液系统疾病中的应用研究在医学领域中,针灸和中药作为传统中医治疗方法,已经在血液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针灸和中药疗法相辅相成,具有独特的优势,在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治疗效果方面表现出超过传统西医治疗方法的潜力。
本文将研究针灸结合中药在血液系统疾病中的应用,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一、针灸结合中药的疗效机制1.1 针灸的疗效机制针灸作为一种重要的中医治疗手段,其疗效机制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实现:首先,针灸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改善气血循环。
通过调整经络系统,促进血液循环,增加氧气和养分的供应,减少代谢废物的积聚,从而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其次,针灸可以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
针刺穴位可以刺激神经末梢,通过传导神经信号,影响中枢神经系统释放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内啡肽、血清素、多巴胺等,从而调节体内的生理功能。
最后,针灸还可以调节免疫系统。
研究表明,针刺穴位可以调节免疫细胞的数量和功能,促进机体的免疫应答,提高抗病能力。
1.2 中药的疗效机制中药是中医学的核心,其疗效机制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实现:首先,中药可以抑制病毒和细菌的生长。
中药中含有多种抗病毒、抗菌物质,可以直接杀死病毒和细菌,从而起到抗感染的作用。
其次,中药可以抑制炎症反应。
中药中含有多种抗炎物质,可以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疾病症状。
最后,中药还可以调节免疫系统。
中药中含有多种免疫调节物质,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
二、针灸结合中药在血液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2.1 针灸结合中药治疗贫血贫血是血液系统常见的疾病,由于机体缺乏正常数量或质量的红细胞,导致组织器官缺氧和代谢异常。
针灸结合中药可以通过促进血液循环,调节脾胃功能,增加红细胞的生成和血色素的合成,从而改善贫血的症状。
2.2 针灸结合中药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典型的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常常出现皮肤和黏膜出血现象。
针灸结合中药可以通过调节免疫系统功能,促进血小板的生成和释放,增强血小板的黏附功能,从而改善紫癜的症状。
温针灸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40例

温针灸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40例秦昕;刘志红;高小平;邢瑞玲;田新蕊;扈美玲【摘要】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气血瘀滞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气血瘀滞型原发性痛经,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于月经前2d开始治疗,对照组给予缓释布洛芬胶囊(广州柏赛罗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38002441)1 d 2次,1次5 mg(1粒),连服10 d为1个疗程.治疗组给予温针灸治疗(子宫、关元、中级,气海、三阴交、足三里为主穴,辅以合谷、太冲、血海、地机、阴陵泉)1 d治疗1次,于患者经期前2日开始治疗,每月经周期治疗10次为1疗程.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判定远期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13例,显效21例,有效3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临床治愈2例,显效12例,有效18例,无效8例,有效率为80.00%.结论:温针灸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疗效确切.【期刊名称】《中医研究》【年(卷),期】2017(030)010【总页数】4页(P56-59)【关键词】痛经/针灸疗法;气滞血瘀型;血流动力学;临床观察【作者】秦昕;刘志红;高小平;邢瑞玲;田新蕊;扈美玲【作者单位】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甘肃兰州730000;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甘肃兰州730000;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甘肃兰州730000;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甘肃兰州730000;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甘肃兰州730000;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甘肃兰州7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71.11+3痛经是妇科常见病与多发病,主要症状为经期前后出现的小腹疼痛或腰骶部酸困疼痛。
好发于年轻女性,西医妇科检查生殖器无器质性病变者为原发性痛经,因其症状单一,发作频次较高,西医多采用止痛药物对症治疗,可以暂时解除痛苦,但长久的临床疗效并不理想,且止痛药物的副作用如胃肠道刺激等会给患者带来其他痛苦。
温针灸作为传统中医疗法,在该病的治疗上疗效确切,且无毒副作用。
温针灸联合刺络放血治疗膝关节疼痛临床观察

温针灸联合刺络放血治疗膝关节疼痛临床观察
宗皓
【期刊名称】《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年(卷),期】2016(018)006
【摘要】温针灸是指针刺与艾灸相结合的一种方法,又称针柄灸。
本法具有温通经脉、行气活血的作用,适用于寒盛湿重,经络壅滞之证,如关节痹痛、肌肤不仁等。
而刺络放血疗法是指用三棱针在怒张的浅表静脉血管刺出血的一种方法,又叫放血疗法,对一切以痛为主的病症有特效。
现采用温针灸联合刺络放血疗法治疗膝关节疼痛,效果显著,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86例膝关节疼痛患者。
【总页数】2页(P78-79)
【作者】宗皓
【作者单位】100045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针灸科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刺络放血配合温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观察 [J], 成建平
2.刺络放血联合温针灸治疗痛风性膝关节炎的效果及对患者膝关节疼痛的影响 [J], 胡翌;许延林;钟淑芬;谭章财
3.温针灸联合刺络放血拔罐治疗肩周炎临床观察 [J], 朱亚春;陈俭波
4.运动疗法联合温针灸治疗早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效果及对疼痛程度的影响 [J],
安世龙
5.温针灸刺络放血法治疗膝关节疼痛76例临床观察 [J], 赵辉;张宁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温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气虚血瘀型疗效观察

本研究用温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效果较好,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共92例,均为2017年8月至2018年12月我院诊治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各46例。
观察组男27例,女19例;年龄48~82岁,平均(68.28±10.36)岁;病程0.3~3年,平均(1.86±0.37)年。
对照组男25例,女21例;年龄48~80岁,平均(68.59±10.14)岁;病程0.5~3年,平均(1.89±0.39)年。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符合中风诊断标准,中医分型为气虚血瘀型,典型半身不遂,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晕针,伴有沟通障碍以及脏器功能异常。
2 治疗方法对照组用电针治疗。
取患侧血海、百会、内关、委中、三阴交、尺泽、足三里、极泉、气海,将电针治疗仪连接好后实施治疗,每次针刺后留针0.5h,每天治疗1次,1周为一疗程,治疗4个疗程。
观察组用温针灸治疗。
取气海、三阴交、足三里、曲池、合谷,言语功能障碍加金津、廉泉语言区,上肢活动障碍加肩三针、外关,下肢活动障碍加太冲、阳陵泉,口眼歪斜加地仓、颊车。
75%乙醇穴位消毒,进针后稳定不动,在针柄上绑好1.5cm长艾卷,点燃,每个穴位针灸0.5h,每天治疗1次,1周为一疗程,治疗4个疗程。
3 观察指标生活自理能力:用Barthel指数量表进行评价,内容有进食、如厕、洗澡、行走、大小便控制、穿衣、上下楼梯等,总分100分,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自理能力越强。
神经功能: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量表评价,内容有下肢运动、意识程度、视野、面部肌力、眼球运动、上肢运动等,总分42分,得分越高表示神经功能越差。
用SPSS22.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疗效标准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肌力提升超过2级,生活基本能够自理。
针刺配合推拿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58例

针 刺 配合 推 拿 治 疗 气 滞 血瘀 型原 发性 痛 经 5 8例 *
王 哲平 黄 建华 冯 鑫鑫 。 陈 雷。 1 浙 江省 宁海县 第一 医 院 浙 江 宁海 3 1 5 6 0 0
2 浙 江省 宁波 市 中医院 浙江 宁波 3 1 5 0 0 0
中医 学 认 为 本 病 系瘀 血 阻 滞 、冲 任 失 调 ,导 致 “ 不通则 痛” ,此 为痛 经 的主 要病 机 。 《 景 岳 全 书 ・妇 人 规 》谓 : “ 若 寒滞 于 经 , 日不 慎 寒 凉 ,不 通 则 痛 ,
以致凝 结不行 则 留聚 为痛 。 ”
疗组 5 8例 ,年龄 最小 1 6岁 ,最 大 2 9岁 ;病 程最 短 1 年 ,最 长 1 0年 。对 照组 5 6例 ,年龄 最小 1 7岁 ,最大 3 O岁 ;病 程最 短 0 . 5年 ,最长 9 年 。两 组一 般 资料 比 较 无显 著性 差异 ( P> 0 . 0 5 ) ,具 有可 比性 。
1 临床资 料
期 未见 复发 ;显效 :视觉模 拟评 分法 ( VAS )评 分 降 低≥4分 ,但 不能维 持 3个月 以上 ;好 转 :疼 痛减 轻 , VAS评 分 降低 ≥ 2分 ,但 < 4分 ,或 疼 痛 消失 ,但 不 能维 持 3个 月 以上 ;未 愈 :疼 痛 未 见 改 善 ,治 疗 后 VAS评分 降低 <2分 ,或无 变化 ,或 评分增 加 ] 。
2 治 疗 方 法
现代 研 究也表 明[ 3 ] :用 彩 色 多普 勒 超 声 检测 子 宫 动 脉血 流参数 ,痛 经 患者 的 血 流 阻力 较 健康 者 高 ,子 宫 动脉 血流 阻力 大 ,子宫 局 部 血流 量 减 少 ,因 此子 宫 肌层缺 血 、缺氧 ,导致 子宫 肌 肉痉 挛性 收缩 ,产 生 疼 痛 等症状 。可见子 宫局 部微 循 环 障 碍是 痛 经 发病 主要 机 制之一 。有 研究 也 证 实 ] ,针 刺具 有 改 善 血液 的流 变 性 ,降低 血液黏 度 及红 细 胞 的 聚集 状 态 ,提 高红 细 胞 的变 形能 力 ,有 效 改善 子 宫微 循 环 ,从 而 使疼 痛 缓
不同针刺疗法联合中药内服治疗气滞血瘀证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观察

不同针刺疗法联合中药内服治疗气滞血瘀证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观察作者:杨宇华李俊滔来源:《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21年第04期摘要:目的探讨对气滞血瘀证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采取不同的针刺治疗方式同中药内服联合治疗的效果。
方法选取收治的60例PH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2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火针联合中药治疗,对照组采用电针联合中药治疗,对比2组经14d治疗的效果。
结果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止痛即刻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为80.00%,虽有一定差异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气滞血瘀证PHN,采取火针、电针同中药内服治疗均可取得良好镇痛效果及治疗效果,但火针联合中药内服效果更好。
关键词:中药内服;气滞血瘀证;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中图分类号:R752.1+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21)04-0028-03皮肤疾病中,较常见的疾病为带状疱疹,该病的病因主要是水痘-带状疱疹感染所致,疾病有一定传染性,对这一疾病若持续进展或者治疗方法不合理,可引起诸多并发症,其中常见的并发症类型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
PHN的典型表现为疼痛,并且疼痛往往持续数月甚至数年[1]。
PHN好发于体虚多病以及过度劳累的群体,在中医证型上常见气滞血瘀证,对这一疾病采取中医治疗方式被认为是一种安全且有效的治疗方式[2]。
在中医对PHN的治疗上,依据中医辨证思想及整体理论,运用针刺联合中药内服的治疗方式可取得显著效果,尤其是针刺治疗方式,该治疗方式有效果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操作简便等优势,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推广价值,然而针刺方法多种多样,而具体对采取何种针刺的方法用于PHN的效果更显著仍存在争议。
本次研究中,从火针、电针联合中药内服治疗PHN的方向出发,确定最佳治疗方案以服务临床,报道如下。
温针灸治疗气滞血瘀型骨痹60例疗效观察

工作效率 , 改善医院和行业形象[ 3 l 。 到工作 中不让 不愉快 的事情影 响自己的情绪 , 做到急事不慌、 纠缠不怒 , 始 终保持 良 4 . 3 医 院 开 展 预 约 挂 号 作 为优 化 门 诊 服 务 的 一 项 有 效 措 施 , 我 们开展 了 n4 好 的情 绪 状 态 。总 之 , 分诊护士不再是单纯的叫号护士, 而是医院护理的重要一 环, 电话 预 约 , 网上预约 , 现场预约服务三种方式供患 者选择 , 大大 方便 了患者 , 患 者 可 是具 体 体 现 医 院优 质 服 务 的 窗 口 。 有 计 划 的安 排 就 诊 行 程 , 节约时间成本 ; 对外地患 者而言 , 更 是 可 以 节约 住 宿 费 、 交 8 体 会 通费 、 伙食费等 , 既 降低 就 医 的 经 济 成 本 , 又 减 少 了来 回 奔 波 之 苦 4 ] 。 采 取 多 种 宣 优 质 护 理 服 务 活 动 开 展 以来 , 我们加强了与患者的交流沟通, 融 洽 了护 患 关 系 , 传方式 , 提 高 预 约 挂 号 使 用 率 。 优 质 的 预 约 挂 号 服 务 能 有 效 提 高 患 者 对 医 院 的 满 营造 了充 满 关 心 、 爱 心 和 责 任 心 的 护 理 文 化 氛 围 。患 者 及 家 属 对 门诊 护 士 的 工 作 满
针刀联合温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气滞血瘀证的临床观察

针刀联合温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气滞血瘀证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针刀联合温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气滞血瘀证的临床效果。
方法:本院采取随机方式将120例患者分为针刀组、温针灸组和联合组。
其中,针刀组40例患者,温针灸组40例患者,联合组40例患者联合两种治疗方法。
结果:联合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更优、治疗效果更明显,与其他两组差异较大,P<0.05。
结论:针刀联合温针灸治疗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气滞血瘀证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针刀治疗;温针灸治疗;联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是由于局部神经压迫、患椎错位而引起的一种疾病,是引发患者产生颈椎疾病以及并发症的主要原因之一,进而造成颈椎关节退变、颈椎神经受压迫,从而使患者长期遭受疼痛无法有效治愈,影响正常的生活[1]。
目前针对于该病症的治疗西医和中医的治疗方法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西医治疗根据病理解剖学原理,推崇针刀治疗,通过对病症部位进行手术干预,达到治疗的效果和目的,但该方法治疗长期效果并不理想,患者在短时间内能够缓解症状,但随着时间推移,病情容易复发;而中医治疗则运用辨证治疗的概念,主张温针灸的调理治疗,经过长期的坚持治疗,患者能取得良好的预后,但其缺点便是见效较慢,且周期较长,无法快速缓解患者病症[2]。
本文此次转变思路,通过结合针刀治疗和温针灸治疗的优点,来弥补各自的缺点,以探讨其是否可取得更好的临床效果。
本次研究则以我院选取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气滞血瘀证患者作为对象,进行随机分组实验,并对其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现将实验进行如实报告:1.资料与方法1.1资料选取2020年8月-2022年9月在本院接受治疗12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并采取随机数乱序法的方式进行分组,40例患者一组,分为三组。
针刀组患者40例,平均病程(15.5±2.6)d,平均(57.5±3.6)周岁。
温针灸组患者40例,平均病程(14.8±2.7)d,平均(56.7±5.7)周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JCM 中医临床研究 2019年第11卷第14期 -123-抗过敏、镇静;蝉蜕具有免疫抑制、抗过敏作用;五味子可提升免疫力及抵抗力、消炎;紫苏叶、苍耳子、射干、僵蚕等可消炎抑菌[7]。
因此试验组患者预后良好。
综上所述,咳嗽变异型哮喘实施黄龙华盖饮治疗可达到良好的中远期疗效,未来需进一步延长研究时间,并扩大年龄纳入对象,进一步了解黄龙华盖饮的远期疗效及适用范围。
参考文献:[1]殷献军.咳嗽变异性哮喘中医治疗心得[J].内蒙古中医药,2015,34(08): 55-56.[2]曾艳玲.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中医治疗[J].母婴世界,2015,14(08): 167.[3]赵虹,张丽君,王翠凤,等.华盖散治疗小儿哮喘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14(15):93-95.[4]胡波.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效果及安全性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12):1671-1672.[5]崔映军.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中医治疗观察[J].东方食疗与保健,2017, 4(06):215.[6]朱贤旬.华盖散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16):140-142.[7]刘景,马红,黄桢,等.加味华盖散合中西药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喉源性咳嗽60例[J].光明中医,2017,32(11):1642-1643.作者简介:肖国红(1977-),广东广州人,主治医生,主要研方向为内科咳嗽方面。
编辑:田杏茹编号:EA-4180726217(修回:2019-05-13)温针灸结合放血疗法治疗筋伤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研究A study on treating tendons injury of the Qizhi Xueyu type bywarm-acupuncture plus bloodletting therapy曾芙蓉赵波曹洪铭赖良彬向沈梅董艳(中山市陈星海医院,广东中山,528415)中图分类号:R2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860(2019)14-0123-03【摘要】目的:探讨在筋伤气滞血瘀证患者中温针灸结合放血疗法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70例筋伤气滞血瘀证患者,利用简单随机化方法分为常规组和结合组,均给予放血疗法,其中结合组需要结合温针灸治疗。
对比治疗前、3d后、1周后、2周后疼痛程度评分变化,并对比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和功能评分,评价临床效果。
结果:两组患者疼痛程度评分均随着时间的延长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各时刻结合组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两组主症、次症积分、总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结合组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两组功能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且结合组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结合组临床疗效分布及总有效率与常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筋伤气滞血瘀证患者采用温针灸结合放血疗法能够显著减轻疼痛,改善肢体功能。
【关键词】温针灸;放血疗法;筋伤;气滞血瘀证【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warm-acupuncture plus bloodletting therapy on tendons injury of the Qizhi Xueyu type (气滞血瘀证). Methods: 70 patients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he conventional group and combined group by simple randomization method. All patients were given bloodletting therapy; the combined group was treated by warm-acupuncture more. The pain scores were compared before treatment and after treatment of 3 days, 1 week, and 2 weeks; the TCM syndrome scores and functional score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compared; the effects was evaluated. Results: The pain scores in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with time (P<0.05); and the pain scores in the combined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ventional group after treatment (P<0.05). The scores of main and secondary symptom and total s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before treatment (P<0.05); those in the combinedClinical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 2019 V ol.(11) No.14 -124-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ventional group (P<0.05). The functional scores in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fter treatment (P<0.05). The scores in the combined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e conventional group (P<0.05). There were statistical difference in clinical efficacy distribution and total effective rate between groups (P<0.05). Conclusion: Warm-acupuncture plus bloodletting therapy on tendons injury of the Qizhi Xueyu type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pain and TCM syndromes, improve limb function, and have ideal clinical effects.【Keywords】Warm-acupuncture; Bloodletting therapy; Tendons injury; The Qizhi Xueyu typedoi:10.3969/j.issn.1674-7860.2019.14.048筋伤是指四肢关节或躯干部,因扭伤、闪岔、跌仆、撞击、牵拉等原因引起筋络、肌肉、软组织肿胀、疼痛或关节活动障碍,而无骨折、脱臼、移位及皮肉破损的症状,包括筋断、筋走、筋弛、筋强、筋翻、筋挫等数种。
临床中常将其分为筋断裂伤与筋不断裂伤两大类,均可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造成极大的不利影响[1]。
目前西医针对筋伤患者缺乏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随着人们对中医学理论和技术的认识不断加深,中医疗法在筋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逐渐被挖掘[2]。
临床研究指出[3],筋伤患者常见气滞血瘀证,应以通经活络、行气化瘀为治疗原则。
温针灸和放血疗法均是常用方案。
为此,本研究特尝试在筋伤气滞血瘀证患者中采用温针灸结合放血疗法,并将其效果与单纯放血疗法进行对比,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医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70例筋伤气滞血瘀证患者作为对象,采用简单随机化方法分为常规组和结合组。
常规组中男性19例、女性16例,年龄33~76岁,平均(46.5±5.1)岁,急性筋伤6例,患病时间1~10d,平均(5.6±1.2)d,慢性筋伤29例,患病时间3个月~8年,平均(2.6±0.4)年;结合组中男性20例、女性15例,年龄31~78岁,平均(46.3±5.0)岁,急性筋伤5例,患病时间1~8d,平均(5.4±1.3)d,慢性筋伤30例,患病时间2个月~9年,平均(2.7±0.4)年。
组间上述资料均相近(P>0.05)。
纳入标准:均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筋伤气滞血瘀证的诊断标准[4];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存在血液系统疾病者;伴有严重内外科疾病者,存在精神障碍者;存在传染性疾病者;存在温针灸或放血疗法治疗禁忌症者。
1.2方法常规组均采用放血疗法:采用放血针点刺患处数针并用真空负压抽气罐拔罐,出血量为5~20mL。
隔天1次,连续3次后休息1 d,持续2周。
结合组均在上述方法应用的同时采用温针灸治疗:取0.35 mm×40mm环球牌针灸刺入穴内,行平补平泻手法至患者有“酸、胀、麻、沉”感。
在针灸针下方放置合适厚度的纸片隔热,防止艾灰不慎跌落烫伤患者。
将长约2cm艾柱在中心扎一2mm宽口径的孔,在艾柱下端点燃后套在针尾。
注意做好隔热措施,防止烫伤。
治疗过程中禁止移动身体。
留针15~20mins,每日针灸1次,10d为一个疗程。
1.3观察指标对比治疗前、3d后、1周后、2周后疼痛程度评分变化:采用视觉模拟量表评价,总分越接近10分认为疼痛程度越严重,总分越接近0分认为疼痛程度越轻。
对比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和功能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包括主症、次症和总积分。
主症包括疼痛、肿胀、活动不利;次症包括皮肤青紫、心烦易怒、舌质暗红、脉细弦涩。
主症每项在0~6分评定,次症每项在0~3分评定。
总分为所有主症和次症评分的总和,总分越高可认为症状越严重。
功能评分在0~100分进行量化,评分越接近100分认为患者的肢体功能越佳。
评价并对比临床效果:将治疗后中医证候总积分降低≥95%,肢体功能完全恢复正常者记为痊愈;将治疗后中医证候总积分降低≥70%且<95%,肢体功能显著改善者记为显效;将治疗后中医证候总积分降低≥30%且<70%,肢体功能有所改善者记为有效;否则记为无效。
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方法借助SPSS 21.0软件完成统计学检验,利用其中的t、χ2%)资料,等级分布类型资料借助秩和方法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