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氏奇穴与刺血

合集下载

《董氏奇穴针灸学》

《董氏奇穴针灸学》

《董氏奇穴针灸学》《董氏奇穴针灸学》十四经络【肺经】1.云门、中府——用三棱针治喉痧。

喉痧为肺胃蕴热以致咽喉暴痛热腐,且兼痧症者。

而中府为肺之募穴可清宣上焦,疏调肺气,云门则可治气瘿上气胸满。

二穴以三棱针出血,不但于喉痧有效,兼为治疗气管炎及喘息的特效穴。

2.天府、侠白——治心经之坐骨神经痛。

侠白穴对神经性心悸亢进症及肋间神经痛有卓效,再加天府为其倒马针,则可治心经之坐骨神经痛。

3.尺泽、孔最——治肺经之气喘。

尺泽为肺经之合水穴,肺气由此进入内脏而具调肺气之功,凡肺经实热皆可泻之,即具泄肺火、降逆气、清上焦热之性能。

再配以为肺经郄穴之孔最,其润肺、清热、解表之效,两相参合,于气喘之证,大有裨益。

如再加配曲池、合谷二穴,功效更彰。

4.列缺、鱼际——治全身之骨痛酸麻。

列缺为别走大肠之络穴,与任脉、照海有一定之关系,且与肾经相关连,能逐水利气。

鱼际能清热利气,故行胃中湿热出循阳道,针时列缺宜透太渊,鱼际宜透劳宫,则全身之骨痛酸麻有立已之功。

5.少商——用三棱针治鼻衄,三岁前之小儿用手轻捏此穴五分钟即止,不须用针。

少商为肺气开出之井穴,点刺出血,有消炎、退热、收缩脑部血管的效用,故可用治鼻衄。

又李文宪常以此穴主治暑气及喉科诸病甚效。

【大肠经】1.扶突、天鼎——用三棱针治喉炎。

扶突对咳逆喘息,喉中如水鸡声,咽喉不利,暴喑气梗咳多唾有效。

天鼎则治失音、喉痹咽肿。

用针时,循二穴之青筋处出血,立可消炎,喉炎立效。

临床上扁挑腺炎及喉头炎,皆有效验。

2.温溜、下廉——治脚痛(单用)及坐骨神经痛。

温溜为大肠经之郄穴,能清邪热、通气血,辅以下廉治痹之功,于脚痛时针健侧之温溜、下廉。

坐骨神经痛,则两手并取之。

3.合谷、曲池——治头痛(双用)。

二穴用治头面耳目口鼻诸疾之功效,为众所周知者。

4.合谷——用治腹部痛。

合谷为增强自然治愈力之原穴,能通降肠胃,升清降浊,故可治腹痛。

5.臂臑——治高血压之头晕(双用)及脚痛(单用)。

董氏奇穴刺血方法(常用刺血部位和适应症)

董氏奇穴刺血方法(常用刺血部位和适应症)

董氏奇穴刺血方法(常用刺血部位和适应症)刺血的取穴特点及方式刺血疗法之取穴部位及方式,与一般毫针针刺有相似之处,但亦有其独自的特点,其取穴方式大致如下:(一〉据经络取穴:有循经取穴及表里经取穴之分。

1.本经取穴:又称循经取穴,即病在何经,就取何经穴位刺血。

有在局部及邻近取穴者,也有远处取穴。

《灵枢.热病》说:「风痉身反折,先取足太阳及胭中血络出血。

」,《素问.刺腰痛论》说:「足太阳之脉令人腰痛,引项脊尻背如重状,刺其郄中太阳正经出血。

」,上述之病皆与太阳膀胱经有关,所以皆以该经合穴委中刺血甚效。

临床常以委中刺血治疗后头痛、颈项痛、腰背痛、痔疮、尾闾痛、后腿痛等膀胱经病变。

用丰隆穴刺血治疗前头痛、胸痛、乳痛、胃痛等阳明经之病痛皆甚效。

循经取穴以远处为佳,《标幽赋》说:「泻络远针,头有病而脚上针。

」实为经验之言。

2.异经取穴,主要以表里经为主,《素问.刺热论》说:「肺热病者…刺手太阴、阳明出血如豆大,立已。

」。

《灵枢.五邪》说:「邪在肾,…腹胀腰痛,大便难…取之涌泉、昆仑,视有血者尽取之。

」。

前者病在肺,肺及表里经大肠经刺血有效。

后者病在肾,取肾及表里膀胱经刺血有效。

有时以列缺刺血治阳明头痛,也是表里经的应用。

(二〉据穴性取穴:多以特定穴为主,五输穴应用甚多。

1井穴:井穴最适于急症及热症,《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说:「病在脏者,取之井。

」,病在脏则常有神志病变。

井穴尤适于急救开窍醒神,《伤寒论》说:「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

」,井穴为十二经的起止点,刺之能接阴阳,因此治厥逆甚效。

《针灸大成》也载有「凡初中风跌倒,卒暴昏沉,痰涎壅滞,不省人事,牙关紧闭,药水不下,急以三棱针刺手十指十二井穴,当去恶血:又治一切暴死恶候,不省人事及绞肠痧,乃起死回生妙诀。

」。

临床曾以井穴刺血救醒多例中风昏迷濒死病人,确有起死回生之殊效。

2.合穴:《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篇》说:「经满而血者,病在胃,及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于合。

董氏奇穴、刺络放血,治疗痛证疗效佳

董氏奇穴、刺络放血,治疗痛证疗效佳

董氏奇穴、刺络放血,治疗痛证疗效佳甘肃永登副主任医师张帆李广英董氏奇穴的特点是取穴少,用穴精,急痛症见效快,疗效好,是针刺疗法的特色之一。

奇穴配合三棱针刺络放血,就象浮针一样,止痛往往于顷刻之间,数年大病霍然而愈,效果神奇,令人不可思议。

祖国医学博大精深,浩如瀚海,深若渊壑。

毛主席说过:“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是颠扑不灭的真理。

笔者在应用针灸的基础上,采用董氏奇穴、刺络放血、艾灸治疗诸般痛证,每获良效,现辑录验案,以飱读者。

1. 急性腰扭伤霍某,女,48岁。

弯腰取物时突感腰部剧痛难忍,不能直立,行走困难,无臀及下肢放射性疼痛,直腿抬高试验(-)。

针刺取穴:(1)灵骨穴(健侧),手背第一、二掌骨结合处(即上合谷穴)与重仙穴相通。

(重仙穴在手掌拇、食指夹缝间,离虎口2寸)。

(2)大白穴(患侧),食指桡侧第二掌骨小头后方凹陷中(即三间穴)。

进针后,间歇边捻转行针,边转动腰部,并用一手按摩腰部,疼痛随即减轻。

留针20分钟后,疼痛消失,直立步行回家,经随访一次治愈。

2. 落枕李某,女,38岁。

起床后颈部强硬,不能左右转动,右颈部肌紧张有压痛。

针刺取穴:(1)重子穴(健侧),手心向上,虎口下约1寸,拇、食指掌骨间。

(2)后溪穴(对侧):握拳第五掌指后外侧横纹尽头,八脉交会穴之一。

(3)承浆穴,下颌正中线下唇缘下方凹陷处,手足阳明、督脉、任脉之会。

进针后边捻针,边摇头,边按摩颈部。

留针30分钟,颈痛消失,颈部转动灵活,一次治愈。

3. 肩周炎罗某,男,50岁。

雨淋后疼痛3月余,受寒加重,肩关节上挙、外展、内旋受限,曾针刺、服中、西药效果不显。

针刺取穴:(1)天皇副穴(患侧),即脾经之阴陵泉穴直下1.5寸。

(2)足千金穴,侧下三里穴后1.5寸再直下2寸。

(3)足五金穴,在足千金穴直下2寸,后二穴均在腓骨前缘(健侧取穴)。

(4)曲池穴(患侧),进针后边捻针,边活动肩部,用手拍肩部,疼痛明显减轻,活动好转。

董景昌先生祖传针灸绝技董氏奇穴

董景昌先生祖传针灸绝技董氏奇穴

董景昌先生祖传针灸绝技董氏奇穴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董景昌先生祖传针灸绝技(董氏奇穴)2016年4月22日—4月27日(22日全天报到)广州2016年4月09日—4月14日(09日全天报到)北京一、课题介绍“董氏奇穴针灸疗法”传承于台湾、盛行于海外,近年来风行于世界。

“董氏奇穴”是董景昌先生祖传针灸绝技,嫡传弟子杨维杰先生将“董氏奇穴”发扬光大,在海外针灸界影响深远,业界盛誉“董氏奇穴独步世界专治大病”。

近几年“董氏奇穴针灸疗法”盛传于大陆,它以穴法、针法、诊法、心法、疗法为独门之功,其疗效迅速、易懂、易学,对治疗重症、急症、痛症有极佳效果,引起了针灸界的广泛重视,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继续教育和新技术推广项目。

“董氏奇穴针灸疗法”与普通针灸不同之处在于:1、临床效果惊人,取穴灵活机动,虽有定穴并无定点,常就病变反应取穴。

2、用针精要,一穴多病,临床从不超过六针,然每针之所至,立起沉疴,令人叹服。

3、诊疗操作手法、思路、治疗模式清晰,不受时间及条件限制。

4、经济、安全,见效快,学习掌握董氏奇穴疗法增强了医生诊疗水平和经济效益。

为此中国针灸推拿协会及中推联合医学研究院在全国范围举办“董氏奇穴特色疗法临床应用研修班”,以满足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学习要求。

二、董氏奇穴“五特”概要(一)穴法特色:董氏奇穴分布在手指、手掌、前臂、上臂、足趾、足背、小腿、大腿、双耳、头面以及前胸、后背等十二个部位,脉络清晰,有章可循。

(二)针法特色:董氏针法别具一格,自成一家,与十四正经传统针法迥然不同。

董氏针法内容有:倒马针法、动气针法、牵引针法、不定穴针法。

倒马、动气、牵引针法、不定穴针法又体现了董氏针法的灵活性,乃董公高深绝学之一,此针法讲究治病无定穴,取穴无定处,注重疾病的外在感应,正所谓“睹其应,而知五脏之害”。

最为精妙处,乃董氏刺血针法,其特点:1、刺血以远处施针为主,甚合'泻络远针'之古义。

董氏奇穴-董氏针灸详解(一一部位)

董氏奇穴-董氏针灸详解(一一部位)

董氏奇穴-董氏针灸详解(一一部位)董氏奇穴为董师景昌绍衍祖学狭心症,研究发展,自成一派之。

一家之学,其效果与境界较之“十四经穴”尤有过之而无不及心绞痛治疗,若能与“十四经穴”相辅为用,当更能发挥针灸疗效,使针灸医术发扬光大。

“董氏针灸正经奇穴学”计设740穴,分布于手、臂、足、腿、耳及头面等处,区分为十个部位,即:一、手指部称“一一部位”。

二、手掌部称“二二部位”。

三,小臂部称“三三部位”。

四、大臂部称“四四部位”。

五、足趾部称“五五部位”。

六、足掌部称“六六部位”。

七、小腿部称“七七部位”。

八、大腿部称“八八部位”。

九、耳朵部称“九九部位”。

十、头面部称“十十部位”。

除以上十个部位外,尚有“前胸部位”及“后背部位”,此胸背两部多以三棱针刺之,无需毫针深扎。

董氏奇穴虽有部分与“十四经穴”位置相同,然用法与治效完全不同,董师有独特创见者,概从董氏命名,并加以对比说明心绞痛症状心绞痛的治疗,以资区辨。

至于其它“解剖、主治、取穴、手术、应用、注意”等亦就原文照录,再分项说明,“解剖”部分与实际之神经解剖颇有出入,原书之意义系指该穴作用之部位及脏腑而言。

本文不做删补,读者可就该穴所在位置之解剖自行参考。

其它“手术、主治、取穴、应用”等有必要特别补充者,均详加叙述心绞痛治疗,无特殊作用或应用机会较少者,则暂且从简。

董氏针法与一般所传之针法相较,计有下列多项优点:一、在四肢、耳朵及头面部位取穴用针,足可治疗全身诸病变异性心绞痛,如必需刺胸腹及腰背部时,亦仅以三棱针浅刺即可心绞痛的症状,危险性少。

二、施针手术简便心绞痛治疗,仪用“正刺”、“斜刺”、“浅刺”.“深刺”、“皮下刺”与“上转”、“下转”、“留针”各种手法即可达到所斯望之治效。

不采“弹”、“摇”、“捻”、“摆”等手法,可减轻患者之痛苦,减少“晕针”的情况,亦不必拘泥于“补”、“泻”等理论。

三、董氏针术乃循“正经”之“奇穴”刺之,如诊断正确心绞痛的原因,认穴准确,手法精确,则奏效神速,立除沉疴心绞痛的原因,其治效之宏,非一般所传之针术可比拟。

董氏奇穴针灸特效配穴(上一)

董氏奇穴针灸特效配穴(上一)

董氏奇穴针灸特效配穴(上一)董氏针灸配穴处方系统1、血虚头痛:针心灵一穴、心灵二穴、心灵三穴,配通关穴、通天穴效果甚佳。

2、气血两虚、身体赢弱之头痛:针神耳上穴、外耳穴,特效。

3、神经衰弱之头痛:针正会穴、前会穴、镇静穴,效果佳。

4、脑部疾病所引起之头痛:(1)针火菊穴、火散穴,有效。

(2)针土顶穴、水顶穴,有卓效。

(3)针正筋穴,正宗穴,有奇效。

(4)针正脑一穴、正脑二穴,,效果卓著。

5、高血压之头痛:针三圣穴特效。

6、发高烧头痛:在五岭穴点刺出血,再针重魁穴,有卓效。

7、肾亏头痛:针通肾穴配水通穴、水金穴,有卓效。

8、头顶痛:针正筋穴、正脑一穴、正脑二穴,有奇效。

9、舒张压过高头痛:在十八星穴点刺出血,效果甚佳。

10、心脏病头痛:先点刺镇静穴、再针心灵一穴、心灵二穴,特效11、久年头痛、习惯性头痛、脑神经衰弱头痛:在三重穴、四花穴、火羚穴、火通穴、金羚穴、金通穴、木通穴、木羚穴、上溪穴、下溪穴、内溪穴、水溪穴、外溪穴、水溪穴、解溪穴点刺出血,特效。

12、久年头痛、高血压头痛:在上俞、下俞穴、双奇穴、委中穴、三灵穴、三权穴、三弼穴、正阳一、正阳二、正阳三穴、火山穴、木棱穴、木陵穴、水生穴、火灵穴、火陵穴点刺出血,有奇效。

13、重感冒头痛:在金口穴、金北穴、金曲穴、金斗穴、火球穴、金吉穴点刺出血,效果甚佳。

14、脏腑引起之头痛:可针火主穴、火硬穴配灵骨穴、大白穴。

或针水曲穴、门金穴、火主穴。

15、外感引起之头痛:在总枢穴、耳上穴、耳中穴、耳下穴放血、针神耳穴配灵骨穴。

16、临时性头痛:针四腑一穴、四腑二穴,配合上星穴放血或五岭穴放血。

17、感冒头痛:先于十八星穴放血,再针灵骨穴、大白穴。

18、头痛:针侧三里、侧下三里,并针肾关,留针四十五分钟,轻症二~三次,重症四~五次,即可不发。

19、头痛:(1)针灵骨穴,立可缓和疼痛。

(2)背部五岭穴点刺,可立止头痛。

20、感冒头痛:三商穴点刺放血、十八星穴点刺放血21、头痛常用通用穴:灵骨穴配大白穴、神庭穴透上星穴、灵骨穴配火主穴、外耳穴、神耳上穴、神耳中穴、神耳下穴22、感冒头痛性头痛:风池穴+灵骨穴,特效23、过度疲劳性头痛:上营穴,特效24、紧张性、压力性头痛:丘墟穴+关元穴+太冲穴,特效25、气虚头痛:针灵骨穴、大白穴,有奇致(针刺深度要深,且需先针灵骨穴,再针大白穴)(二)偏头痛1、针七华穴或以三棱针点刺出血有效,直刺效果相同。

董氏奇穴丨刺血疗法

董氏奇穴丨刺血疗法

董⽒奇⽳⼁刺⾎疗法刺⾎疗法,⼜称刺络放⾎疗法,现代多称为放⾎疗法,《内经》有关“恶⾎、留⾎、⾎泣”,并有“结者散之”、“刺留⾎”、“⾎实宜决之”、“宛陈则除之”等治法。

刺⾎是中医学中⼀种历史悠久、⽅法独特的治疗⼿段。

曾经段时间不为多⽤,最近⼏年中医养⽣热,⼜使这古⽼的疗法焕发新彩。

是中医急救常⽤的独特⽅法,且疗效极好,对⼀些杂症和急症及难症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古代医学擅⽤此法。

在⼗四经中,我们⼤多在⽳位点上放⾎。

董⽒奇⽳针灸学对中国的中医放⾎疗法有了新发展,董⽒奇⽳刺络放⾎不受古书所限,将⽳位点放⾎发展为⽳位区域青筋放⾎。

如膝下阳明部位区域,相当于⾜三⾥、条⼝附近,即董⽒奇⽳的四花中⽳如图1。

董⽒奇⽳四花中⽳图1定位:四花上⽳直下四⼨五分。

解剖:⼼之分⽀神经、肺之⽀神经、⼼脏之⽀神经、六腑之副神经。

取⽳:当四花上⽳直下四⼨五分是⽳。

刺法:三⼨针,直刺⼆⼨⾄三⼨,可刺⾎。

主治:哮喘、眼球病、⼼脏炎、⼼脏⾎管硬化、⼼两側痛、⼼脏⿇痹(⼼闷难过、坐卧不安)、急性胃痛、消⾻头之肿胀、肺积⽔、肺结核、肺瘤、肺⽓肿、肩胛痛、臂弯痛、⾷指疼、消⾻⽣肌。

临床发挥①四花中⽳在胃经条⼝⽳上五分,应⽤极为⼴泛,与四花外⽳合称为董⽒奇⽳万能刺⾎的⽳位。

董⽒奇⽳灵⾻、⼤⽩⽳为万能针刺治疗⽳道,当有些病辩证不明的情况下,可先在四花中、外放⾎,症状会缓解,然后再根据症状选择其它⽳位来治疗;此⼆⽳刺⾎所治之症极为⼴泛,对⼼、肺、胃都有特效。

②本⽳在胃经上,在上巨虚与下巨虚之间,⼜在⼩腿之中央,对应中焦主脾胃,调理肠胃功能较强,刺⾎对胃炎、急性胃痛、肠炎、久年胃病都有特效。

③四花中、外两⽳区域为董⽒奇⽳刺⾎的“膝下⼼肺区”,对肺积⽔、肺结核、肺瘤、肺⽓肿等病有效果。

本⼈曾在四花中、外放⾎治疗过⼏例肺⽓肿的病⼈,元⾎以后,病⼈胸胀、胀闷的感觉减轻的了好多;通过胃与包络通的原理,治⼼脏病变有很效。

④针刺治肩胛痛、肘弯痛、⾷指痛极为有效,均以健侧取⽳,如眼球痛哮喘需要双侧同取,病在脏腑者⼀般都是双侧同取。

董氏奇穴穴位图(1

董氏奇穴穴位图(1

董氏奇穴穴位图(11、《大间、小间、侧间、中间、下间等五穴示意图》大间、小间、侧间、中间、下间等五穴解剖位置:固有掌侧指神经,心脏及六俯分支神经,肝分支神经。

主治:心悸,心脏性喘息、心内膜炎、疝气特效、扁桃腺炎、腹胀气、膝盖痛、眼痛、三叉神经、小儿气喘、疳积特效主治:疝气。

特效配穴:大间、小间、侧间、中间、下间等五穴大间穴取穴:左病取右、右病取左,双手取穴不忌。

食指掌面第一节正中央偏外侧三分处。

刺针法直刺二~四分侧间穴取穴:左病取右,右病取左。

双手取穴不忌。

掌面食指第一节正中央外侧三分下二分半,即大间穴下二分半处。

侧间穴以三棱针扎出血(有特效)主治气喘、支气管炎、小儿肺炎特效小间穴取穴:掌心向上、掌面食指第一节正中央外侧三分上二分半处。

即大间穴上二分半处。

治疗方法:刺针法使用五分针,直刺二~四分。

治疗肠炎(特效)疝气(特效)中间穴取穴:掌心向上,当食指第一节正中央。

治疗方法:刺针法。

使用五分针、直刺、针深二~三分。

下间穴取穴:掌心向上,食指第二节正中央处是穴。

治疗方法:刺针法 , 使用五分针,直刺二~三分。

2、《浮间穴、外间穴》浮间穴、外间穴解剖位置:固有掌侧指神经,心脏及六俯神经,肝分支神经。

主治:疝气、膀胱炎、尿道炎、牙痛、胃脘痛、小肠寒胀。

如刺出黄水神效。

特效主治:尿道炎、膀胱炎。

特效配穴:可配合李白穴、云白穴,(功效倍增)。

双手取穴不忌。

浮间穴取穴:掌心向上,食指第二节中央偏外侧三分上一分半处。

放血法。

以三棱针点刺出血外间穴取穴:掌心向上,食指第二节中央偏外侧三分下一分半处,即浮间穴下三分处。

刺针法使用五分针,直刺二~四分。

3、《天阳、地阳、人阳、内阴、沉阴五穴》天阳、地阳、人阳、内阴、沉阴五穴治疗睪丸疾病特效。

对疝气、前列腺肿、阴茎肿痛也有很好的疗效。

解剖位置:固有掌侧指神经、六俯神经、肝神经。

主治:睪丸炎、睪丸瘤、阴囊水肿、阴茎痛、疝气痛、前列腺肿大、隐睪症、阴门肿痛。

人阳穴取穴:掌心向上,食指第二节中央外侧五分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7/23
络病理论
络病理论 该理论源于《内经》,昌明于 叶天士,董公又有更深入而精彩的发挥,其 拿手绝活--刺血针法,即以络病理论为依据。 初病气结在经,经主气;久病血伤入络,络主 血。任何顽症痼疾由气滞、血瘀到痰凝、毒 聚的病理过程,均以瘀血为机转。董公以毫 针通经调气,以三棱针刺络活血,气通血活, 何患疾之不除?可以这样说, 董氏独门刺血 针法,使一些看似复杂的疑难重症迎刃而解, 涣然素
董氏奇穴之命名,朴素直观,容易掌握。 如正筋、正会、肩中(以部位命名);木火、 水金、土昌(以五行命名);明黄、天黄、 肺心(以五脏命名);妇科、眼黄、肝门 (以主治命名)。
2020/7/23
正经奇穴
董公历来提倡董氏奇穴乃“正经奇穴”, 正因为对十四经穴有深入的研究,才会独创 数百奇穴,董氏奇穴与十四经穴有很深的渊 源。杨师在十四经穴方面也有极高的造诣, 尤其是对五输穴的应用发挥,更是出神入化, 妙趣横生。恩师常常告诫:“要想精于董氏 奇穴,必须读通《灵枢经》,董氏门生不可 不知。”
2020/7/23
不定穴针法
不定穴针法又体现了董氏针法的灵活性, 乃董公高深绝学之一。不论病有多重,只要 有病,就必有其治法。董公常云:“病非人 身素有之物,能得亦能除,言不可治者,未 得其术此也。”此针法讲究治病无定穴,取 穴无定处,注重疾病的外在感应(知象则理 在其中),正所谓“睹其应,而知五脏之 害。”董公遇到疑难杂症, 必凝神入定片刻, 待心境澄明而迅即查明其显示穴位下针,往 往针到病除,立见奇效。
2020/7/23
针法特色
董氏针法别具一格,自成一家,与十四正经传 统针法迥然不同
❖ 针法内容有四:倒马针法、动气针法、牵引 针法、不定穴针法。倒马、动气、牵引针法, 其术简单,其理深奥,看似至简至易,实乃 形神合一之上乘针法,能最大限度、最快速 地激发人体内在潜能,集中定向冲击病灶, 使诸多疑难杂症、顽症痼疾奇迹般速愈。
2020/7/23
举例
如治疗坐骨神经痛的特效穴有数个,若患 者掌上肺区出现气色反应,即可诊为肺虚, 而灵骨、大白又有肺神经通过,故针此二穴 必有显效;若掌诊肾区形色反应异常,则当 取中白、下白(属肾之神经)二穴。依法取 穴,疗效稳定
2020/7/23
心法特色
心法特色 师公所著董氏奇穴之祖本,仅 仅讲述了数百奇穴的分布及主治,诸多内容 尚未公开。杨师根据董公所传,结合自己多 年的临证参悟,构筑了董氏奇穴完整而独特 的理论体系。如学者能取其理论精华,由此 切入,触类旁通,便可准确把握董氏心法之 脉络,诚如古云:天地玄机,藏之叶动风摇 间耳
2020/7/23
董氏刺血针法
❖ 最为精妙处,乃董氏刺血针法。古法针灸, 最重刺络放血。董公秉承数十代之祖传绝技, 又广泛涉猎各家活血化瘀之文献,厚积薄发, 独出机杼,将董氏刺血针法运用得出神入化, 时人盛誉“董氏刺血针法独步世界专治大 病”。杨师当年随侍董公身侧,尽得董氏刺 血真传,又遍访中国刺血名医,使刺血针法 从理论到实践有了进 一步发挥。
2020/7/23
同气相求
❖ 同气相求 杨师又称之为“体应”,是董氏奇穴在 治疗方面最有针对性的发挥与创造。体应之要点为: 以骨治骨,以筋治筋,以肉治肉,以脉治脉,以皮 治皮。如治疗各种骨刺,常用削骨针(四花副穴及 其下2.5寸之倒马针),必须贴骨扎针方有特效;又 如某股骨头坏死患者,行臵换术后,自觉大腿外侧 体表有异常冷感2年,局部针刺2个月未愈,因其病 位在皮部,证属血瘀,故在其同侧小腿心肺区,取 其皮部之瘀络刺血,一次而愈
董氏奇穴与刺血疗法
2020/7/23
骨缘分布
董氏奇穴多近骨缘分布,讲究贴骨进针。 如妇科、还巢、灵骨、足三重等,均贴骨缘。 现代研究表明,针刺效应与骨膜传导有关, 董氏奇穴多贴骨缘分布,故疗效显著。
2020/7/23
穴位组合
董氏奇穴多以组合穴应用。如胸腹及后 背穴位,均以组合穴出现,多用刺血针法, 取穴灵活,安全有效。他如驷马穴、上三黄、 下三皇、外三关等,均为三穴并列,跨越身 体某一区段。此乃董氏奇穴一大特色,其临 床效应之快捷,非传统经穴可比。。
2020/7/23
血瘀致病理论
董氏奇穴针灸有独具特色的“络病理论”, 认为“久病必瘀”、“怪病必瘀”、“重病 必瘀”、“痛症必瘀”、“难病必瘀”。
2020/7/23
病机选择
凡病经数次针治,未见病情改善,这时 董公认为必有瘀血阻滞气机,当在相关区域 寻找瘀络,刺络放血,使恶血邪气尽出,立 起沉疴痼疾
2020/7/23
刺血作用
董氏刺血针法之作用:决凝开滞、涤痰 祛瘀、泻热活血、排毒利湿。杨师有云: “祛一分瘀血,存一分生机”。
2020/7/23
董氏刺血针法之特点
董氏刺血针法之特点: 1、刺血以远处 施针为主,甚合“泻络远针”之古义。 2、 刺血部位遍及全身,划分许多特效刺血区, 如心肺区、肝胆区、肾区等等。 3、治疗范 围广泛,特效速效,简单安全
2020/7/23
诊法特色
诊法特色 正确的诊断及对穴性的了解, 是应用董氏奇穴的关键所在。董公诊病,首 看掌诊,次看面诊。
2020/7/23
董氏掌诊秘诀
董氏掌诊秘诀乃董门弟子习用的独门诊法,此中 真诀需经口授心传,方可了然于胸。 董氏掌诊之 诊断结果(如肝虚、心弱、肺机能不够之坐骨神经 痛、肾病引起之腰痛等等),并非仅指所患何病, 用于定位诊断,在更大的程度上,是一种病机辨证, 按照人体肝、心、脾、肺、肾五大系统,依据掌诊 分区的形色异常,将其辨证结果归类(即脏腑辨 证),然后据此选穴施治,此乃最为关键处。
2020/7/23
全息通应
董氏奇穴针灸,属于多层次的全息针灸学,认 为整体中任何一个独立部分,都影缩着整体的信息。 诸多特效奇穴的创立,均与此原理有关。董氏奇穴 为我们展现了一幅丰富多彩、全息通应的全景图, 其最常用的九种全息对应关系,可以囊括当前出现 的许多全息针灸疗法,临证应用,变化无穷。例如 位于口唇边的水金、水通二穴,正当面部全息倒像 之肺及气管所在处,其全息正像则为下焦之肾脏所 在,故以“金”、“水”命名,补气益肾作用极强, 治疗久病肾不纳气之哮喘尤有特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