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尔文起电机的实验笔记
范式起电机实验报告完整版

范式起电机实验报告完整版范式起电机,又叫范德拉夫起电机,是一种用来产生静电高压的装置。
下面来简单认识一下关于范式起电机的实验。
【实验仪器介绍】范式起电机演示仪由大金属壳、绝缘支架、传送带、转轮、尖端导体、接地导体板、尖端导体组成。
自己做实验用到的范式起电机【实验原理】当空腔导体的腔内没有其它带电体时,在静电平衡状态下导体空腔内表面上无电荷,电荷只能分布在空腔的外表面,范得格拉夫起电机就是利用空腔导体的这一特性制成的。
大金属壳由绝缘支柱支持着,传送带是橡胶布做成的,由一对转轮带动。
传送带由联接电源一端的尖端导体喷射电荷而带电。
在尖端导体的对面,传送带背后的接地导体板的作用是加强由尖端导体向传送带的电荷喷射。
当带电传送带经过另一尖端导体的近旁时,尖端导体便将电荷传送给与它相接的导体球壳。
这些电荷将全部分布在金属壳的外表面上,使它相对于地的电位不断的提高。
起电机由于静电感应而使箔片上带上电荷并连续取得并积聚较多的电荷,而箔片上的电荷又通过尖端放电的途径而使莱顿瓶不断地积累电荷,达到获得较高的电压的目的。
开始上辊与胶带摩擦而发生的负电荷,被上辊旁的上集电梳所收集到电极球上。
同时胶带与上辊摩擦而发生的正电荷,由胶带输送到下辊,被下辊旁的下集电梳收集入地。
而下辊发生的负电荷,由胶带运送到上辊,被上集电梳收集到电极球上,电机不停地运转,不断反复上述过程,从而发生很高电位.,形成大量电荷会聚在球形罩上。
【实验现象】1.使头发竖立:由于人身导电,所以当起电机启动时,电荷便传到身上。
因为头发上的电荷互相排斥,头发便竖立起来。
(图片脑补)2.吸引发泡胶球:当发泡胶球移近起电机的球形罩时,发泡胶球中分子内的电荷分布将发生变化。
在分子内,正负两极的电荷被轻微地分离,产生所谓极化的现象。
此时球形罩上的电荷与分子内相反的电荷产生微小的吸力,从而吸引整个发泡胶球。
3.排斥纸屑。
此外,该实验能产生高电压,但能量极小,不会对人体产生伤害,当然自己也可以采用一些安全措施,这个实验还是挺有趣的。
开尔文滴水起电机在潮湿环境下的实验研究

路, C端和 D端 接 有 能 控 制 水 滴 大 小 的 夹 子 , 下 面再各 接 1个玻 璃 锥 形 管 , 使 水 滴从 尖 端 向下 可
滴, E和 F为 2个金 属 圆筒 , 滴 可从筒 的中心通 水 过 , 和 H 为 2个 盛 接 滴 水 的铝 锅 , 导 线 将 金 G 用
属 圆筒 E和 F与铝锅 G 和 H 交叉 相 连.两 铝 锅
l 引 言
开 尔文 滴 水 起 电机 由英 国科 学 家 开 尔 文 发 明 , 用 几个罐 子 和几根 电线 组合 的装 置 , 仅 通过滴 水就 能获 取到 数千伏 特 以上 的静 电高 压[ .这个 1 ]
三 。 一i l
G
H
精巧 设备 的伟 大 之 处在 于通 过 巧 妙设 计 , 自然 将
的表 面绝缘性 以及 预加 初始 电荷 等方 法使 其能 在
潮湿 的环境下 快 速 获 得 高压 静 电 , 验 现 象 十 分 实
明 显.
之间、 金属筒 与 水管之 间要 有 良好 的绝缘 [ . 4 ] 开 尔文 滴水 起 电机 的基 本 原 理 是 静 电 感 应.
静 电感 应使水 滴 带 电 , 电水 滴 的下 落 使 电荷 积 带 累, 结果 提 高 了两铝锅 之 间 的电位差 , 而强化 了 进
简易滴水起电机的原理探索与制作.pdf

简易滴水起电机的原理探索与制作核科学技术学院杨喆PB13214046“”我希望你们思考并解释它,这是我这辈子看到的最不同凡响的东西!——Walter Lewin (MIT 电磁学公开课)正是这句话让我对视频中看到的实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进而有了这次思考与探索。
23课题内容•一、对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进行原理探索•二、亲手再现整个实验,感受理论与实践的差异4实验描述使G和H分别于两个靠近的电极相连,慢慢调节控制阀C和D,使滴水管口处形成水滴流,不久就可观察到水花飞溅,形成伞状,最终观察到电火花的产生。
5理论研究对于实验现象原理的探索。
6原理探究总体思路一开始由于某种原因使得EH与FG带上相异电荷,然后通过装置的巧妙设计使得电荷能够持续积累,最终两者之间的电势差达到击穿电压放电。
7原理探究一、EH与FG带上相异电荷的原因a. 来自带电水滴的飞溅(猜想一)b. 空气中带电粒子的分布造成(猜想二)二、EH与FG之间的电势差不断上升的原因a. 水的极性作用(猜想一)b.水中正负离子的作用(猜想二)8原理探究总结:空气中电荷分布不断发生着变化,EH与FG的电势由于空气中带电粒子的吸附产生差异。
由于静电感应,E、F中流过的水滴流携带不同电荷,带与E、F相异电荷的水滴流入G、H后,电荷便流至G、H的金属表面,使与之相连的金属圆筒电势不断提高,进一步提高了静电感应的作用。
上述过程是一个不断加强的正反馈过程,使得EH与FG之间的电势差不断提高,达到击穿电压。
9近似的计算金属圆筒产生的场强E正比于带电量Q,忽略漏电,假设电荷的积累速率dQ/dt正比于E,则dQ/dt=kQ(k为常数),则积分可得:可见金属圆筒上的电荷将以指数增长,正反馈效应十分明显再由空气的击穿场强约为2~3kV/mm,若电极之间的距离为4mm,可知两极之间的电压可达8~12kV10实验研究实验现象的再现。
11第一种设计实验结果:失败失败原因分析:1)材料的选取与加工2)绝缘问题3)水滴的流速4)光线12第二种设计实验结果:成功在昏暗的灯光下观测,调节水流(加入了食盐提高离子数目,增强实验现象)至水滴流,一段时间后,水花呈伞状飞溅,最后金属片之间产生电火花。
制作简易开尔文滴水器并探究影响其放电效果的因素

第十五届广东省物理实验设计大赛参赛作品设计方案作品名称:制作简易开尔文滴水器并探究影响其放电效果的因素参赛学生:黄宇豪、林葭明、陈锶婷、袁炜彬、江伟俭【摘要】本装置的电能来自于水滴下降时释放的重力势能。
大部分能量都转化内能消耗掉。
通过探究其放电效果的影响因素(如:电气是否隔离、导线的连通、导电环的位置、水流状态等),以达到最佳的放电效果。
【关键词】滴水放电一、引言:开尔文滴水器(Kelvin Water Drop),是英国科学家开尔文男爵于1867年所发明的一种静电产生装置。
该装置中,储水罐有两个孔用来滴水,每个孔流出的水滴分别通过左右两个导体环中间圆孔滴入下方水桶里。
左边的桶通过电线与右边的导电环相连导通,右边的桶与左边的导电环相连导通。
本实验装置简单易做,成本低。
二、物理原理:静电转移与积聚,形成电压差水滴可能偶然地把极微量的电荷带给金属水桶,造成水桶带有微量电荷。
任何一个桶获得少量的不平衡电荷,就足以开始充电过程。
例如,假设左边桶获得一个小的正电荷,通过导线使右导电环也有一定的正电荷。
由于静电感应作用,右导电环上的正电荷,会吸引负电荷到右边的水滴中。
右边携带负电荷的水滴滴到右边的桶内,使右边的桶所带负电荷增加。
因而通过连接的导线使左导电环带有负电荷,它将吸引正电荷到左边的水滴中,当水滴落到桶内,它们携带的正电荷会转移到金属桶上并积累。
因此,由于左边导电环的吸引作用,部分正电荷被吸引到左边水流,使左边铁桶携带正电荷不断积累。
负电荷被吸引到右侧水流,使右边铁桶携带负电荷不断积累。
这个正反馈过程使每个桶和导电环获得更多的电荷,形成更强的静电感应,如此这般积少成多,效应倍增,电荷积累量随时间呈指数增长,会很快建立起一万五千伏以上的高电压,在两个桶或环之间会击穿空气,产生放电现象。
三、探究放电效果的影响因素:1、绝缘问题制作开尔文滴水起电机面临的绝缘问题主要包括感应圈和接水桶与地之间的绝缘。
注意感应圈电线存在漏电问题;为了解决接水桶与地绝缘的问题,进行试验。
九年级物理家电与磁第三节电动机及原理最全笔记

电动机一、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1、提出问题:通电导线在磁场中是否受理的作用?如果受力的作用,力的方向与什么因素有关。
2、猜想或假设: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的作用,力的方向可能与磁场的方向、导体中电流的方向有关。
3、设计并进行实验:实验①:按照图所示装置,用两根平行的金属导轨,把一根直导线ab支起来,并且让指导线位于蹄形磁体两极之间的磁场中,接通电源,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直导线ab向左运动。
实验分析:ab开始运动,说明ab通电后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
实验②:保持N极、S极位置不变,改变通过ab的电流方向,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直导线ab向右运动。
实验分析:ab中电流方向改变,ab的运动方向也该变,表明电流方向改变后,ab受力方向也改变了,说明ab受力方向与ab中的电流方向有关。
实验③:保持ab中的电流方向与实验①中相同,把磁体的两个磁极对调,让磁感线方向与原来方向相反,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直导线ab向右运动。
实验分析:改变磁感线方向,ab运动方向也改变,说明ab受力方向与磁感线方向有关。
实验④:同时改变ab的电流方向和对调磁体的两个磁极,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直导线ab向左运动。
实验分析:同时改变电流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时直导线向左运动,说明当电流方向与磁感线方向同时反向时,ab受力方向不变。
知识拓展:(1)磁场为什么会对电流产生力的作用。
我们知道磁体周围有磁场,电流周围也存在着磁场,我们可以把通电导线看成一个磁体,当通电导线靠近磁体时,他们之间的作用通过磁场而发声。
因此,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其实质也是磁体和磁体之间通过磁场而发生的作用。
(2)通电导线在磁场中的受力情况与磁感线的方向、电流的方向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有关。
当电流方向与磁感线方向平行时,通电导线不受力;当通电导线与磁感线方向垂直时,受力最大。
(3)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运动时,消耗了电能,得到了机械能。
注意:(1)实验探究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时,是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显实力的存在,即通过导线ab在导轨上发生了运动来说明导线ab受到了力的作用。
滴水起电机简易装置的制作与研究

管 口流 出 后逐 渐变 成 水 滴 分 散 开 来 , 成 向上 喷 的 红 色 喷 形 泉 , 图 2所 示 . 如 当水 滴 完 后 丝 线 与 器 壁 的夹 角 缓 慢 减 小 ,
最终闭合 , 若用 一 根导 线 同时接 触 Cl c ( 与 2 或者 D】 与 D2会发现丝线与器壁的夹角迅速变零 . )
图 1
将 与 一 定 量 红 色 钢 笔 水 混合 好 成 红 色 的 水 倒 入 A 中 , 调整 好 从 B1 B 和 2中 流 出 的水 流 的 大 小 , 其 相 同并 且 刚 使 好 成 为 连 续 且很 细 的水 流 , 发 现 丝 线 与 罐 和碗 壁 的 夹 角 会
逐渐增大 , 线逐渐“ 丝 站立 ” 起来 . 同时 观 察 水 流会 发 现 水 从
( ) 成 向上 喷 的喷 泉 说 明 水 滴 带上 了 电 荷相 互 排 斥 , 2形 同时 在 C 与 D IC l ’ 2与 D2形 成 的 电 场 的 作 用 下 向 上 运
动.
大矿 泉 水 瓶 1个 , 去
上下 底 的 易 拉 罐 1个 ( 从
中间 一 分 为 二 ) 医 用 输 液 , 器 2个 , 口金 属 碗 2个 , 敞
6 研 究 与 讨 论 6 1 演 示 现 象 分 析 . ( ) 、 2DID2 的 丝线 “ 立 ” 来 说 明他们 都 带 1 ClC 、 、 上 站 起
上 了 电荷 .
D2那 么相应 的 c 的电势就高于 C , , 2 】 由于感应起电 B1中
流 出 的水 滴 带 正 电 . 滴携 带 着 电 荷 落 入 盆 中 , 盆 D1 水连 的金 属 圆 筒 C 所 带 的 正 电 荷 也 与 2
就 不 断 增 加 , 应 的从 B’ 流 出 的 水 滴 上 就 会 被 感 应 出 相 中
开尔文滴水起电机的运行原理与改进研究

开尔文滴水起电机的运行原理与改进研究费贤翔;杨子拮;王文华【摘要】该文分析了开尔文滴水放电的原理,通过实验研究了影响放电的因素,找到了影响放电的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并对放电装置进行了改进;再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做放电实验,研究了溶液导电能力与放电间隔的关系,进一步验证了开尔文放电实验的原理.改进后的开尔文起电机,实验的稳定性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这一改进研究对实验设备的制作及实验的演示有重要意义.【期刊名称】《实验科学与技术》【年(卷),期】2017(015)005【总页数】4页(P27-29,41)【关键词】开尔文滴水起电机;放电间隔;NaCl;线圈【作者】费贤翔;杨子拮;王文华【作者单位】广东海洋大学,理学院,广东湛江 524088;广东海洋大学,工程学院,广东湛江 524088;广东海洋大学,理学院,广东湛江 52408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441.11861年,英国科学家开尔文发明了一种滴水起电机。
这是一个设计巧妙的实验装置,具有以下优点:1)实验装置获取容易;2)对滴水的初始状态没有要求;3)利用正反馈,能将微小的电荷量迅速放大[1-2]。
但是,一个多世纪以来,人们虽然对开尔文起电机进行了研究,并对最初的起电机进行了改良,但对原理的解释一直很模糊。
本文对起电机放电的各种因素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放电关键因素与次要因素,对传统的开尔文滴水放电机进行了改进,使得放电效果非常明显,同时还研究了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对放电间隔的影响。
这些改进将有利于此实验装置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滴水装置E滴水,水滴与孔口或与空气摩擦将极微量的电荷带给金属桶C,使C带负电,连接在C上的感应线圈D也带负电,而D又感应落下的水滴,使进入金属桶B的水带正电,与B相连的A也带正电。
随着水滴不断落下,B、C两桶内的正负电荷不断积累,当电压超过绝缘极限值时,连在B、C两桶上的电极间就会产生放电现象,该现象极具观赏性[3-4]。
滴水器电机原理报告

滴水起电机实验原理报告英国科学家开尔文曾设计了一架非常有趣的发电机——滴水起电机最上边是两根滴水管,管口大小使得流出的水刚好形成水滴而间隙又不过长。
水滴从水管流出来,穿过金属薄壁管后滴入下方的金属水箱。
薄壁管 与水箱用导线交叉地连接起来。
水滴滴了一会之后,一个水箱带了正电,而另一个带了负电。
该起电机 的两边是完全对称的,为什么两只水箱带了不同的电荷呢?滴水发电机是根据感应起电的原理设计的。
在周围的无线电波,宇宙射线的作用下,两个金属水箱都带了负电,但是它们所带的电量一般不等。
带负电荷较多的水箱接着另一边上角的金属薄 壁。
由于静电感应,带负电的金属薄壁管把水中的正离子召唤过来,该边的滴水管口(最上方)便出现了正电荷。
因此当水滴下落时,就会把正电荷带 到该边带负电荷较少的金属水箱中。
而相反,另一端则吸引了负电荷,这样往复进行,积少成多,循环进行,电荷分离速度逐步加快。
一会儿便能在两根金属箱之间建立起较高电压。
但是,在我们的实验过程中,我们得到的电压相当小,并且实验现象不是很明显,到底是什么导致实验现象的不明显呢?首先,空气湿度是主要影响因素。
武汉地处长江中下游,并且湖泊众多,空气湿度相当大,对本实验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这是无法改变的实验环境,除非在相对封闭空气湿度较小的实验室进行,不然对实验的结果影响是比较大的。
除了实验环境之外,我们也可以通过改变实验的其他装置来使实验结果更加明显。
一是在纯水中加入食盐,增加溶液的离子浓度,增加导电性。
二是底座的绝缘性要做好,避免与外界有导通而流失电子,这样也会使实验现象不明显,我们可以在绝缘底座上放一块有机玻璃,再在有机玻璃上放一块塑料泡沫,实验过程中要保持底座干燥,不要让水滴在底座上。
以上是本实验的原理及改进方案,只要能够把绝缘和导电控制好,实验的现象应该会成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开尔文起电机的实验笔记:绝缘对于装置的重要性:在理想状况下,由于系统的绝缘性非常好,两铝锅之间所能达到的电位差会非常高,达到数万伏.但是,在实际实验的过程中,系统的绝缘性不可能非常好,也就是说,电荷会因为尖端放电、溶液表面与空气的电荷交换以及系统与地面之间的漏电等原因而不断流失,则两铝锅之间的电位差存在一个最大值.随着两铝锅之间的电位差不断增加,静电感应会不断强化,但同时电荷流失速度也不断加快.当电荷的积累与电荷的流失达到平衡时,两铝锅之间的电位差也就达到最大5月16日星期四经过小组内的探讨,我们决定做一个简易的开尔文起电机。
所需要的材料有:一个1.5L的可乐瓶,2个易拉罐,若干导线(带架子),一个带磁铁的塑料平台,铁架台,静电计,万用表(用来检测电路通断),两个金属桶,2个点滴器(用来引流)。
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发现静电计完全没有反应,推测是电荷被导走,所以没有电荷积累。
通过思考和查资料发现是由于装置的绝缘没有做好,导致装置中的金属裸露在空气中,又因为空气湿度较高,富含大量正负离子,所以能够很快的与起电机产生的少量电荷中和,导致现象很不明显。
(参考开尔文起电机在潮湿环境中的研究)。
所以,第一天我们完成了整个装置的滴水线路部分(主要将点滴器与塑料瓶连通)。
5月23日星期四为保证装置与空气良好绝缘,我们做了如下处理:1.将用易拉罐瓶身做的感应圆环用漆包线缠绕的塑料圆环代替,保证了绝缘性2.用塑料保温壶盖代替金属桶3.将导线的裸露在外面的架子用电工胶布包裹4.在下端储水盒的表面用一层油覆盖,避免水面直接与空气接触为增强水的导电性能,在自来水中加入了一定量的NaCl,以增加其中含有的自由离子浓度但不幸的是,做实验时发现,仍旧没有明显现象,经过思考发现是由于装置绝缘做的太好,导致起电机不能再通过自然方式带电,所以需要人工加一定量的初始电荷或电压。
尝试了实验室中的范式起电机,但由于它年久失修,所以起电效果很不明显。
所以,我们在网上订购了一台感应起电机。
5月26日将感应起电机的一个金属杆与线圈的一端相连,另一个线圈与另一个金属杆相连,使得将装置连接好后,发现当启动感应起电机时,水滴的流速明显加快,有种被“吸”出来的感觉,而且水滴在线圈平面处发生明显的偏转,甚至还有向上偏转的水滴。
但当感应起电机停止后,上述现象也消失了。
这令我们非常的困惑,初步推测还是漏电的原因,经过仔细的观察,发现可能是由于感应起电机裸露的金属球将电荷导走。
于是,我们又做了一次探究——在转动感应起电机的过程中,将连接在其上的架子去掉。
但不幸的是,一旦装置与感应起电机的连接断开,现象便消失了。
又重新做了几次,发现依旧如前。
推测可能的原因有以下几个:1.由于当日有大雨,空气湿度过大,可能有很小面积的金属裸露在外便可将电荷导走2.由于在操作的过程中,通过人与装置的接触(与绝缘层),比如启动感应起电机后,将夹子从起电机上取走,因为存在电势差,所以将电荷以某种方式导走。
3.水在滴落的过程中,通过线圈以后,与空气接触损失掉所带电荷4.设备有可能与大地发生漏电现象5.系统漏电速度过快,远大于电荷积累速度实验小结:在制作的过程中,通过实验发现积累电荷一定要在干燥的环境中进行。
否则很容易由于空气中富含的正负离子导致所积累的电荷被中和。
此外开尔文滴水起电机在潮湿环境下的实验研究摘要:探讨了开尔文滴水起电机要求环境凉爽、干燥的原因,并对传统的开尔文滴水起电机进行了改进,通过改善传统滴水起电机的表面绝缘性,增大水溶液的离子浓度以及预加初始电荷等方法使其能在潮湿的环境下快速获得较大的高压静电,起电效果明显.关键词:开尔文滴水起电机;潮湿;离子交换;静电高压计l 引言开尔文滴水起电机由英国科学家开尔文发明,仅用几个罐子和几根电线组合的装置,通过滴水就能获取到数千伏特以上的静电高压[1].这个精巧设备的伟大之处在于通过巧妙设计,将自然界中微小的不平衡利用起来,形成良好的正反馈,从而产生了一个巨大的正负系统.实际上,开尔文滴水起电机是借助带电水滴转移和积累电荷的,它蕴含着丰富的实验思想,现象新奇有趣[2].但是,和绝大部分静电实验一样,开尔文滴水起电机只有在凉爽、干燥的环境下,起电效果才较为明显.在我国广大南方等较为潮湿的环境下,传统开尔文滴水起电机的起电效果很不明显,甚至不能起电.本文改进了传统开尔文滴水起电机,通过增大水溶液的离子浓度,改善传统滴水起电机的表面绝缘性以及预加初始电荷等方法使其能在潮湿的环境下快速获得高压静电,实验现象十分明显.2开尔文滴水起电机开尔文滴水起电机是根据静电感应原理使水滴带电而起电的,它是借助带电水滴转移和积累电荷的静电起电装置.开尔文滴水起电机的传统装置如图1所示[3].仪器上部有1个储水装置A,储水装置A下部接三通导管B,水沿导管B漏下后分成2个支路,C端和D端接有能控制水滴大小的夹子,下面再各接1个玻璃锥形管,可使水滴从尖端向下滴,E和F为2个金属圆筒,水滴可从筒的中心通过,G和H为2个盛接滴水的铝锅,用导线将金属圆筒E和F与铝锅G和H交叉相连.两铝锅之间、金属筒与水管之间要有良好的绝缘开尔文滴水起电机的基本原理是静电感应.静电感应使水滴带电,带电水滴的下落使电荷积累,结果提高了两铝锅之间的电位差,进而强化了静电感应.在这样一个正反馈过程中,水滴不断滴人两铝锅,使它们之间的电位差不断提高.其具体过程如下:由于空气中带电粒子在两铝锅上附着的涨落,设某一时刻的涨落使G铝锅的电位高于H铝锅的电位,由于金属圆筒E与H相连,金属圆筒F与G相连,使得C端尖部与D端尖部都受到静电场的作用.由于静电感应(可将水看作导体),D 端尖部的水滴带负电,使C端尖部的水滴带正电.水滴在与尖端脱开时就分别带上少量的静电荷,下落的水滴携带电荷落入铝锅中,因此两铝锅所带的电荷量不断增多,电位差不断增大.这些电荷一到锅中就立即流向铝锅的外表面,连同与之相连的金属筒的电位不断提高,进而强化了导管B中水柱的静电感应,使每滴水携带的电量更多,不断循环这一正反馈过程,这使两铝锅之间的电位差不断提高在理想状况下,由于系统的绝缘性非常好,两铝锅之间所能达到的电位差会非常高,达到数万伏.但是,在实际实验的过程中,系统的绝缘性不可能非常好,也就是说,电荷会因为尖端放电、溶液表面与空气的电荷交换以及系统与地面之间的漏电等原因而不断流失,则两铝锅之间的电位差存在一个最大值.随着两铝锅之间的电位差不断增加,静电感应会不断强化,但同时电荷流失速度也不断加快.当电荷的积累与电荷的流失达到平衡时,两铝锅之间的电位差也就达到最大.3实验装置设计传统开尔文滴水起电机在我国南方较为潮湿的环境下的起电效果很不明显甚至不能起电,是由于在炎热、潮湿环境下,空气中携带了大量的正负离子,传统开尔文储水装置的表面完全暴露在这种富离子空气中,储水装置表面很容易与潮湿空气进行离子交换;并且带电水滴下落到储水装置这一过程中,带电水滴也很容易与富离子空气进行离子交换,从而很难观察到起电现象.因此,必须对传统装置进行改进,才能在潮湿炎热环境下观察到明显的静电效果,下面给出具体实验装置制作方法.3.1 实验材料细导线若干,烧杯2个,绝缘塑料筒2个,水槽1个,输液管2个,绝缘支架1个,有机玻璃板2块,泡沫板2块,食用盐若干等.3.2滴水装置溶液选择:在水中加入食盐若干作为滴液.储水装置A:可以选用有机玻璃方形槽,也可选用其他塑料储水装置.滴水管B和滴水开关:用2个一次性输液器作为滴水管B,利用一次性输液器的控制阀作为滴水开关.将一次性输液管的一端放入储水装置A中,利用虹吸原理将储水装置A中的水吸到滴水管B中,再通过滴水开关控制水的滴落速度.支架:实验室常用的支架稍作改装,就可以用作开尔文滴水起电机的支架.3.3感应线圈与盛水筒感应线圈:用细导线绕在绝缘塑料筒上,并将两端都多留出一截,分别伸人另一侧的盛水筒的液面下.调整线圈的位置使其中心位于锥形管的下端,线圈的上沿略低于锥形管,然后将线圈固定.在感应线圈的制作中,用的是带着绝缘皮的细导线,将细导线的两端直接伸人另一侧的接水桶中.盛水筒:直接利用大烧杯作为盛水筒,在大烧杯的底部放置金属丝,用于固定各连接线.实验前,倒人适量食用油,将金属丝淹没.用自制的绝缘感应线圈代替传统开尔文滴水起电装置的金属圆桶,用大烧杯代替铝锅,并在烧杯内倒入食用油等措施基本避免了金属圆筒、金属铝锅以及铝锅内水表面与潮湿空气接触,这些措施有效减小了装置表面与富离子潮湿空气的离子交换,并避免了金属圆筒、铝锅等表面毛刺导致的尖端放电,从而达到了减少漏电的目的.3.4绝缘底座做好本实验,底座的绝缘也很重要.在实验中,首先在绝缘支架的底座上放一有机玻璃板,再在玻璃板上放置泡沫板.实验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底座的干燥,不可使水溅到底座上.4实验结果与讨论将静电高压计与感应线圈连接,并利用摩擦起电机使接水筒带上少量电荷.由于我们设计的装置有效避免了与潮湿空气的接触,空气中带电粒子很难在两烧杯上附着形成涨落,所以需要人为加上电荷,让烧杯两端带上相反电荷.在实验室环境下(温度32℃,湿度34 ),慢慢调节控制阀,使滴水管口处形成水滴流,大约8 min后就可观察到水花飞溅,形成伞状,验电器指针偏转至极限位置不动.静电计的指针偏转到45。
左右,两接水筒之间电压约为9 kV.随着环境湿度的增大,达到最大静电压所需要的滴水时间增大,并且最大静电压减小.说明随着湿度增大,漏电增强.对于传统的开尔文静电起电机,当环境湿度超过25% 就很难得到明显的静电效果,改进后实验装置在空气湿度达70 %的环境下也能得到非常好的起电效果.经分析,我们认为这主要是由于改进后的装置有效避免了漏电和避免了装置与空气之间的离子交换,表现在以下几方面:4.1绝缘问题为使开尔文滴水起电机在潮湿的环境明显起电,须确保实验装置绝缘良好,才能减小漏电的可能性.制作开尔文滴水起电机面临的绝缘问题主要包括感应线圈和接水桶与地之间的漏电,感应线圈和接水桶与潮湿空气之间的离子交换,接水桶水面与潮湿空气的离子交换.实验所用的感应线圈是带着绝缘皮的电线,将电线的两端直接伸人另一侧接水桶.用烧杯代替传统的铝锅,并在烧杯内倒人食用油,这些措施有效减小了设备表面与潮湿富离子空气的离子交换.采用了绝缘底座上放有机玻璃板和泡沫板的方法,并且容器本身就是具有良好绝缘的烧杯,这样也大大减小了设备与地之间漏电的可能性.因而,该装置在潮湿的环境下起电效果也很明显.4.2尖端放电问题为了避免尖端放电,需要尽量减少毛刺和尖端.与传统的设计相比,利用电线绕制感应圈,很好地避免了交叉连接线的接头所产生的尖端放电.滴水后,感应圈引线的两端伸入水中,不会因击穿空气而放电,唯一可能引起尖端放电的就是静电计的尖端.4.3水滴速度的调节技巧将水滴调节到合适的状态,会大大提高起电的速度.调节时需要注意,水滴流不可太密以至于成为线流,这样电荷就会沿水流而中和,使实验失败;水滴流速太慢,会降低静电感应的效率,迟迟看不到效果.可以先把水滴调成线流,然后慢慢调节控制阀使之刚好成为水滴流即可.4.4其他因素增加溶液的离子浓度(例如加入适量食盐等)可以提高水滴离子浓度,从而提高带电量,这样能快速获得静电高压,并且获得的静电压也更高.5 结束语影响开尔文滴水起电机起电效率的关键在于系统漏电与电荷积累速度之间的关系.为了让开尔文滴水起电机能在潮湿的环境下明显起电,应当尽量减少漏电的可能性.通过使用绝缘线圈代替金属圆筒、大烧杯代替铝锅、烧杯内倒人适量食用油以及在溶液中加入少量食盐等措施,改进后的滴水起电机能够适用南方潮湿、高温的环境,并能迅速得到高压静电,实验效果非常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