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基础知识问答
中药学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中药学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一.A型题1.补虚要多数具有的味是A.酸B.苦C.甘D.辛E.咸2.麻黄和桂枝的配伍关系A.相须B.相使C.相畏D.相杀E.相恶3.补益药的服用时间是A.饭前服B.饭后服C.睡前服D.定时服E.空腹服4.桂枝的主治病证不包括A.风湿热痹B.风寒表虚有汗,风寒表实无汗C.虚寒腹痛D.胸痹作痛,阳虚心悸E.阳虚水肿,痰饮证5.发表透疹宜生用,止血须炒炭的药是A.苍耳子B.牛蒡子D.西河柳E.荆芥6.两药相合清热降火坚阴,治阴虚火旺,尤宜选A.苍术配黄柏B.厚朴配枳实C.麻黄配石膏D.石膏配知母E.知母配黄柏7.前人称为“疮家圣药”的药物是A.连翘B.板蓝根C.大青叶D.大血藤E.白头翁8.下列为辛、热,有大毒的药物是A.郁李仁B.巴豆C.甘遂D.牵牛子E.京大戟9.能泻下软坚,善治燥屎坚结难下的药是A.芒硝B.胖大海C.昆布D.芦荟E.瓜蒌10.痹证见发热,关节红肿者,首选A.羌活B.细辛D.威灵仙E.独活11.作用偏里偏下,善治少阴伏风头痛及下半身风寒湿痹的药物是A.桑枝B.木瓜C.鹿衔草D.独活E.防风12.能除痰湿而平喘,为治咳喘痰多的药为A.厚朴B.苍术C.佩兰D.草豆蔻E.白豆蔻13.既可化湿止呕,又能解暑的药物是A.佩兰B.砂仁C.白豆蔻D.草豆蔻E.藿香14.哪项不是车前子的功效A.清肝明目B.清肺化痰C.利水通淋D.渗湿止泻E.健脾安神15.茯苓和薏苡仁共同的功效是A.利水渗湿,解毒B.利水渗湿,除痹C.利水渗湿,安神D.利水渗湿,健脾E.利水渗湿,通乳16.药性苦寒的理气药是A.乌药B.枳实C.香附D.香橼E.川楝子17.功专行气止痛,治脾胃气滞的药是A.柿蒂B.青皮C.陈皮D.佛手E.木香18.温中止痛,又能杀虫的药物是A.肉桂B.附子C.花椒D.小茴香E.丁香19.具有运脾消食,固精止遗,化坚消石功效的是A.麦芽B.稻芽C.山楂D.神曲E.鸡内金20.消食药在治疗食积兼气滞时经常配伍哪类中药A.温里药B.补益药C.行气药D.活血祛瘀药E.健脾益气药21.驱虫药的服用时间一般为A.饭后B.随时皆可C.饭前D.空腹E.以上皆非22.既善化瘀而止血,又善活血而止痛,还兼能补虚而强体的是A.藕节B.炮姜C.艾叶D.槐花E.三七23.仙鹤草除收敛止血外,又能A.活血定痛B.止痢截疟C.燥湿止痒D.清热生津E.消肿生肌24.某医师治产后瘀阻腹痛,伴小便不利,常选用牛膝,是因其能A.活血止血B.活血凉血C.活血利尿D.活血行气E.活血通便25.既能活血止痛,又能消肿生肌的药物组是A.川芎与延胡索B.水蛭与土鳖虫C.乳香与没药D.丹参与郁金E.桃仁与红花26.前胡除降气祛痰外,还有的功效是A.除烦止呕B.利水消肿C.凉血止血D.宣散风热E.清热安胎27.天南星与白附子均有的功效是A.宽胸利气B.降逆止呕C.润肠通便D.袪风止痉E.制酸止痛28.适宜治疗百日咳的药物为A.苏子B.百部C.胖大海D.马兜铃E.以上均不是29.内服治滑脱诸证,外用收湿敛疮宜选A.龙骨B.磁石C.朱砂D.琥珀30.成人内服朱砂的一日常用量是A.0.1~0.5gB.0.6~1gC.1~3gD.3~6gE.6~9g31.以下不是地龙的主治病证的是A.高热神昏狂躁B.阳亢眩晕C.癫痫抽搐D.痹痛肢麻E.小便不利32.既息风止痉,又清热平肝的药是A.天麻B.蜈蚣C.全蝎D.钩藤E.罗布麻33.既开窍,又止痛的药是A.苏合香B.小茴香C.木香D.沉香E.青木香34.麝香不具有的功效是A.开窍B.醒神C.通经E.化湿35.甘草不具有的功效是A.益气补中B.祛痰止咳C.缓急止痛D.润肠通便E.缓和药性36.具有大补元气、生津、安神益智功效的药物A.山药B.白术C.人参D.党参E.黄芪37.龟甲的功效是A.滋肝补肾,益精明目B.滋补肝肾,凉血止血C.滋补肝肾,乌须明目D.滋阴潜阳,软坚散结E.滋阴潜阳,益肾健骨,养血补心38.能治肺虚久嗽,久咳失音的是A.诃子B.麻黄根C.覆盆子D.五味子E.莲子39.治滑脱不禁之证时,收涩药常配伍A.补虚药B.理气药D.活血祛瘀药E.利水渗湿药40.外用解毒杀虫止痒,内服补火助阳通便的药物是A.雄黄B.硫黄C.轻粉D.明矾E.蛇床子41.雄黄不具有的功效是A.解毒B.杀虫C.止血D.燥湿祛痰E.截疟定惊42.能解毒明目退翳,又能收湿止痒的药物是A.砒石B.滑石C.寒水石D.炉甘石E.硼石43.既补血活血,又调经润肠的药是A.红花B.当归C.熟地黄D.肉苁蓉E.月季花44.泽泻除了能利水渗湿,还能A.泄热B.收湿敛疮C.通经下乳D.退黄疸E.明目45.主治脾不统血、冲脉失固之虚寒性出血的是A.温经止血药B.活血祛瘀药C.凉血止血药D.化瘀止血药E.收敛止血药46.具有敛肺、涩肠、生津、安蛔作用的药物是A.五味子B.乌梅C.椿皮D.石榴皮E.罂粟壳47.以下哪项不是麻黄的功效A.发汗B.平喘C.宣肺D.透疹E.利水48.纯阳温散,长于引火归元的药是A.仙茅B.肉桂C.丁香D.花椒E.高良姜49.属于使药的范畴是A.针对兼证或兼病起治疗作用。
中医基础知识问答题

中医基础知识问答题1、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什么?答: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2、何谓五脏六腑?答:心、肝、脾、肺、肾称五脏。
小肠、胆、胃、大肠、膀胱、三焦合称六腑。
3、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什么?答:心主血脉,主神志,主汗液、其华在面,开窍于舌。
4、肝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什么?答:肝主疏泄,主藏血、主筋.其华在爪,开窍于目。
5、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什么?答:脾主运化、主统血、主肌肉、四肢,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气主升,喜躁恶湿.6、肺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什么?答: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开窍于鼻,主皮毛。
7、肾主要的生理功能是什么?答:肾藏精,主发育生殖,主水,主纳气。
主骨,其华在发,开窍于耳及二阴。
8、如何理解脾统血?答:脾主统血的统,是统摄、控制的意思,即是脾有统摄血液在血脉之中流行,防止逸出脉外的功能。
9、肾阴对人体有什么作用?答:肾阴对人体各脏腑起着濡润、滋养的作用。
10、肾阳对人体有什么作用?答:肾阳对人体各脏腑起着温煦生化的作用.11、肾精的概念是什么?答:精气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也是人体生长发育及各种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肾所藏的精气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12、如何理解肾主水?答:肾主水,主要是指肾中精气的气化功能,对于体内津液的输布、排泄,维持体内津液代谢的平衡,起着极为重要的调节作用,所以《素问.逆调论》称“肾者水脏,主津液"。
13、如何理解“肝主藏血”?答:肝主藏血,肝藏血是指肝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生理功能。
14、如何理解“肝主疏泄”?答:肝主疏泄,疏即疏通;泄,即发泄升发。
肝的疏泄功能反映了肝为刚脏,主升、主动的生理特点,是调节全身气机、推动血和津液运行的一个重要环节。
15、上中下三焦的部位划分?答:上焦部位划分为横隔以上的胸部,包括心、肺两脏和头面部。
中焦部位划分是指隔以下,脐以上的上腹部,包括脾、胃、肝胆.下焦部位划分将胃以下的部位和脏器,如小肠、大肠、肾、膀胱.16、上中下三焦各自生理功能如何?答:上焦主要生理功能是主气的升发和宣散,故有“上焦如雾”的说法.中焦主要生理功能是包括脾和胃的整个运化功能,故说“中焦如沤”.下焦主要生理功能是排泄糟粕和尿液,并将肝肾精气命门原气都归于下焦,故说“下焦如渎,下焦如权,非重不沉"。
中医药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中医药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中医药学中的“四气”指的是什么?A. 寒、热、温、凉B. 酸、甜、苦、辣C. 春、夏、秋、冬D. 金、木、水、火答案:A2. 以下哪项不是中医的“五行”理论所指?A. 木B. 火C. 土D. 风答案:D3. 中医认为“脾开窍于口”,脾与哪个脏腑关系最为密切?A. 心B. 肺C. 肝D. 肾答案:B4. 中医药中“辨证论治”的核心思想是什么?A. 根据病人的症状来确定治疗方法B. 根据病人的年龄来确定治疗方法C. 根据病人的性别来确定治疗方法D. 根据病人的体质来确定治疗方法答案:A5. 下列哪种药物不属于中药的“四性”?A. 寒性B. 热性C. 温性D. 毒性答案:D二、填空题6. 中医药学中“五脏”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心、肝、脾、肺、肾7.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其主要功能是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藏精、主生长8. 中医药学中“五味”指的是酸、苦、甘、辛、________。
答案:咸9. 中医治疗疾病时常用的“八法”不包括________。
答案:(此题答案不唯一,可填入不属于八法的治疗方法,如:推拿、针灸等)10. 中医药中“四诊”包括望、闻、问、________。
答案:切三、简答题11. 请简述中医药学中的“阴阳平衡”理论。
答案:中医药学中的“阴阳平衡”理论认为,人体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都与阴阳的平衡状态密切相关。
阴阳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两个方面,当阴阳平衡时,人体处于健康状态;当阴阳失衡时,就会产生疾病。
中医治疗疾病时,就是通过调整阴阳的平衡来恢复健康。
12. 请列举三种常见的中药,并简述其主要功效。
答案:人参——补气、健脾、益肺;当归——补血、调经、止痛;黄芪——补气固表、利水消肿。
结束语:本次中医药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旨在普及和加深对中医药文化的理解,希望每位参赛者都能从中学到知识,提高自身的健康意识。
中医基础知识题库(含参考答案)

中医基础知识题库(含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语声重浊伴鼻塞者多为A、风寒犯肺B、秋燥犯肺C、湿热熏蒸D、风热犯肺E、暑伤肺胃正确答案:A2、围生期是指A、生后满28天到1周岁B、胎龄满28周到生后7足日C、从出生到28足日D、从受孕到分娩E、胎龄满28周到生后28足日正确答案:B3、下列不属气血两虚产后腹痛主要证候的是A、舌淡苔薄,脉虚细B、恶露量少,色暗不畅C、产后小腹隐痛而喜按D、面色苍白,心悸少寐E、头晕耳鸣,大便燥结正确答案:B4、下列属于狂病症状的是A、突然昏倒,口噤握拳,手指拘急B、多动而易怒,狂躁不安C、心中常有所欠,喜处暗室,见人则避D、神情抑郁,急躁易怒,情绪不宁E、突然跌倒,神志不清,抽搐,口吐涎沫正确答案:B5、虚寒腹痛的证候特点是A、遇寒痛甚,得温痛减B、腹部刺痛,固定不移C、腹痛胀满,攻窜不定D、腹痛畏寒,喜温喜按E、腹痛拒按,胀满不舒正确答案:D6、患者,女。
每两次月经之间阴道少量出血,色紫黑有块,少腹刺痛,胸闷烦躁。
最佳选方为A、逐瘀止血汤B、通窍活血汤C、四物汤合失笑散D、少腹逐瘀汤E、血府逐瘀汤正确答案:A7、治疗鼻衄胃热炽盛证的最佳选方是A、清胃散B、泻黄散C、玉女煎D、泻心汤E、白虎汤正确答案:C8、顺经汤方药组成是A、当归、熟地黄、沙参、茯苓、白芍、牡丹皮、黑芥穗B、生地黄、熟地黄、玄参、麦冬、阿胶、白芍C、牡丹皮、地骨皮、熟地黄、白芍、青蒿、黄柏、茯苓D、牡丹皮、地骨皮、生地黄、白芍、青蒿、黄柏、茯苓E、当归、生地黄、玄参、茯苓、赤芍、牡丹皮、黑芥穗正确答案:A9、积滞的病变脏腑主要在A、胃、大肠B、脾、小肠C、胃、小肠D、脾、胃E、脾、大肠正确答案:D10、阳证肿疡初期外敷宜用A、青黛膏B、生肌白玉膏C、生肌玉红膏D、金黄膏E、冲和膏正确答案:D11、治疗热秘的代表方是A、麻子仁丸B、济川煎C、润肠丸D、六磨汤E、温脾汤合半硫丸正确答案:A12、患者,女性,28岁。
中医药基础知识问答

第一部分中医护理基础理论1、什么是阴阳五行学说?答:阴阳五行学说, 是我国古代人世界是自然的论理工具, 具有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
2、五星是怎样运行于中医临床的?答:中医借五行学说来说明人体内部与外界环境的相互关系, 根据它们各自的特点而分属五行。
五行学说认为五行有生、克关系, 生就是互相促进和助长;克就是是相互抑制和制约。
并以五行的相生相克来说明脏腑组织之间在生理上的互相联系和病理情况下的相互影响。
3、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什么?4、答: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可概括为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两个方面。
5、⑴整体观念:①人是有机的整体;②人和自然界密切相关。
中医学认为, 人体的各个部分是有机的联系在一起的。
这种相互联系的关系, 是以五脏为中心, 通过经络的作用而实现的。
同时, 人生活在自然中间, 自然界存在着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
⑵辨证论治:“辩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收集到的有关疾病的各种症状和体征加以综合分析、概括, 以认识疾病的证候。
“论治”就是根据辩证的结果, 确立相应的治疗法则。
辩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 论治是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 也是对辨证是否正确的检验。
祖国医学的理论体系主要包括哪些内容?答:阴阳五行学说;脏腑学说;经络学说;病因与病理学说;诊法与治则学说及预防。
6、什么是阴阳?答:阴阳, 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 阴阳代表着事物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
阴阳学说内容有哪几个方面?答: ⑴阴阳相互对立: 主要表现在它们之间既相互制约又相互斗争的两个方面。
⑵阴阳相互依存: 就是说阴阳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单独存在。
7、⑶阴阳相互消长:相互依存的阴阳双方不是处于静止不变的状态, 而是处于互为消长的运动变化之中。
⑷阴阳相互转变:事物的阴阳两个方面, 当其发展到一定阶段各自向相反的方向转化, 阴可以转化为阳, 阳也可以转化为阴。
阴阳学说在祖国医学中的应用包括哪几个方面?答: ⑴用于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⑵用于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⑶用于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⑷用于诊断疾病;⑸用于指导治疗;⑹用于概括药物的性味和功能;⑺用于指导防病养身。
中医基础知识题库及答案大全解析

中医基础知识题库及答案大全解析一、中医基础知识题库1. 什么是中医基础知识?• A. 中医基础理论的基础知识• B. 中医诊断的基础理论知识• C. 中医药的基础知识• D. 中医养生的基础理论知识2. 中医基础知识包括哪些方面?• A. 五脏六腑• B. 经络与穴位• C. 中医诊断• D. 中医治疗方法3. 中医基础知识对于临床实践的重要性在哪里?• A. 为确定病因提供依据• B. 为辨证施治提供依据• C. 为用药提供依据• D. 以上都是二、中医基础知识题库答案解析1. 正确答案:D. 中医养生的基础理论知识•解析:中医基础知识是指中医理论体系中最基础、最核心的内容,包括中医基本理论、诊断、治疗方法等。
中医养生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中医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正确答案:D. 中医治疗方法•解析:中医基础知识包括五脏六腑、经络与穴位、中医诊断、中医治疗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中医治疗方法是中医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3. 正确答案:D. 以上都是•解析:中医基础知识对于临床实践的重要性体现在为确定病因提供依据、为辨证施治提供依据、为用药提供依据等方面。
综合以上方面内容,可以得出中医基础知识对于临床实践的重要性是全方位、综合的。
结语通过以上题目及答案解析,我们可以看出中医基础知识对于中医医务人员和学习者来说至关重要。
掌握扎实的中医基础知识,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中医理论,提高临床诊疗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学习、勤加练习,全面提升中医基础知识水平。
中医药常识试题及答案

中医药常识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中医药学中,“治未病”的概念最早见于哪部医学典籍?A. 《黄帝内经》B. 《伤寒杂病论》C. 《神农本草经》D. 《金匮要略》答案:A2. 下列哪项不属于中医药的“四诊”?A. 望B. 闻C. 问D. 切答案:B3. 中医药理论中的“五行”指的是什么?A. 五种基本的药材B. 五种基本的元素C. 五种基本的治疗方法D. 五种基本的疾病类型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4. 下列哪些是中医药中常用的药材分类方法?A. 按药材的性味分类B. 按药材的产地分类C. 按药材的形态分类D. 按药材的治疗效果分类答案:A, B, D5. 中医药中“八法”包括哪些?A. 汗B. 下C. 和D. 温答案:A, B, C, D三、判断题6. 中医药认为,人体的健康状态是阴阳平衡的结果。
()答案:正确7. 在中医药理论中,肝与春季相对应,与怒情绪相关。
()答案:正确四、简答题8. 简述中医药中的“辨证施治”原则。
答案:辨证施治是中医药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之一,它强调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个体化治疗。
医生通过四诊(望、闻、问、切)来收集病情信息,然后根据中医理论分析病因、病机,确定病性、病位,最后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和药物,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9. 中医药中的“四气”指的是什么?答案:中医药中的“四气”指的是药物的寒、热、温、凉四种性质。
这四种性质反映了药物对人体阴阳平衡的影响,是中医药选用药物的重要依据之一。
五、论述题10. 论述中医药在现代医疗体系中的作用和意义。
答案: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在现代医疗体系中,中医药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提供了一系列独特的治疗方法,如针灸、推拿、中药等,这些方法在治疗某些慢性疾病和功能性疾病方面显示出独特的优势。
- 中医药注重整体观念和个体化治疗,强调生活方式的调整和疾病的预防,与现代医学的健康管理理念相契合。
中医基础学题库

中医基础学题库一、中医基础概述中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起源于古代中国,并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
中医注重整体观念,将人体视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强调平衡和和谐。
中医基础包括中医理论、诊断、治疗方法等内容,是学习和实践中医的基础。
二、中医基础学题库1.什么是阴阳学说?它在中医中的作用是什么?2.中医的脏腑学说包括哪些脏腑?它们的功能分别是什么?3.中医诊断的四诊法包括哪些内容?请对各诊法进行简要介绍。
4.请解释中医经络学说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
5.中医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哪几种?请分别介绍针灸、中药、食疗等方法。
6.请简要阐述中医辨证施治的基本原则及其意义。
7.中医预防疾病的方法有哪些?请谈谈中医预防疾病的特点。
8.中医的养生保健理念是什么?如何根据四季变化调节生活方式?三、中医基础学题库解析1.阴阳学说是中医理论的重要基础之一,强调事物的相互对立和统一。
在中医中,阴阳学说被应用在人体生理病理的分析中,有助于揭示病因病机,指导治疗和调养。
2.中医脏腑学说认为人体内脏腑之间存在密切联系,相互影响。
主要脏腑包括心、肝、脾、肺、肾等,每个脏腑有其独特的功能,形成了“五脏六腑”体系。
3.中医的四诊法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
通过这些诊法,医生可以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从而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4.中医经络学说认为人体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通过经络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起到调节和治疗作用。
5.中医的治疗方法包括针灸、中药、食疗、推拿等,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作用机理和适应症。
6.中医辨证施治是中医的核心理念,强调因人而异、因病而异的治疗方法,有助于个体化治疗和康复。
7.中医预防疾病的方法主要包括“防未然”和“早治未病”两个方面,注重调节饮食、起居、运动等生活方式,提高身体抵抗力,预防疾病发生。
8.中医的养生保健理念注重顺应自然规律,坚持“因时而变”、“因地而异”的养生方法,有利于保持身体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中医护理基础理论1、什么是阴阳五行学说?答:阴阳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人世界是自然的论理工具,具有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
2、五星是怎样运行于中医临床的?答:中医借五行学说来说明人体内部与外界环境的相互关系,根据它们各自的特点而分属五行。
五行学说认为五行有生、克关系,生就是互相促进和助长;克就是是相互抑制和制约。
并以五行的相生相克来说明脏腑组织之间在生理上的互相联系和病理情况下的相互影响。
3、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什么?答:中医学的基本特点,可概括为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两个方面。
⑴整体观念:①人是有机的整体;②人和自然界密切相关。
中医学认为,人体的各个部分是有机的联系在一起的。
这种相互联系的关系,是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的作用而实现的。
同时,人生活在自然中间,自然界存在着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
⑵辨证论治:“辩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收集到的有关疾病的各种症状和体征加以综合分析、概括,以认识疾病的证候。
“论治”就是根据辩证的结果,确立相应的治疗法则。
辩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也是对辨证是否正确的检验。
4、祖国医学的理论体系主要包括哪些内容?答:阴阳五行学说;脏腑学说;经络学说;病因与病理学说;诊法与治则学说及预防。
5、什么是阴阳?答: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阴阳代表着事物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
6、阴阳学说内容有哪几个方面?答:⑴阴阳相互对立:主要表现在它们之间既相互制约又相互斗争的两个方面。
⑵阴阳相互依存:就是说阴阳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单独存在。
⑶阴阳相互消长:相互依存的阴阳双方不是处于静止不变的状态,而是处于互为消长的运动变化之中。
⑷阴阳相互转变:事物的阴阳两个方面,当其发展到一定阶段各自向相反的方向转化,阴可以转化为阳,阳也可以转化为阴。
7、阴阳学说在祖国医学中的应用包括哪几个方面?答:⑴用于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⑵用于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⑶用于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⑷用于诊断疾病;⑸用于指导治疗;⑹用于概括药物的性味和功能;⑺用于指导防病养身。
8、如何理解“阴胜则寒”“阳胜则热”“阳虚则寒”“阴虚则热”?答:是指阴阳失去相对平衡而出现偏盛或偏衰的结果。
疾病的变化就是正邪斗争的结果。
人体的抗病机能是正气,致病机能是邪气,阳邪致病,可使阳盛而阴伤,出现热证。
阴邪致病,则致阴盛而阳伤,出现寒证。
阳气虚衰不能制阴,出现阳虚的虚寒证。
疾病的病理变化复杂多变,均可以用“阴盛则寒”“阳胜则热”“阳虚则寒”“阴虚则热”来概括。
9、怎样理解“阳病治阴,阴病治阳”?答:如阳热盛而损及阴液者(阳胜则阴病),可损其有余之阳,用“热者寒之”的方法;若阴寒胜而损及阳气者(阴胜则阳病),可损其有余之阴,用“寒者热之”的方法。
反之,若因阴液不足,不能制阳而至阳亢者;或因阳气不足,不能制阴而造成阴盛者,则必须补其阴或阳的不足,也就是“阳病治阴,阴病治阳”。
10、怎样理解“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答:“阴胜”“阳胜”系指致病因素而言。
就是说明阴邪侵犯人体会伤及阳气而发生寒证。
反之,阳邪致病就会损伤人体的阴精而出热证。
11、设么是五行?五行的生克乘侮规律如何?答:五行就是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系统的运动变化。
中医学运用五行的生克乘侮规律来解释人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
相生即资生助长之意。
其规律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相克即克制、制约之意、其规律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相乘即趁虚侵袭之意。
其规律与克相同。
相侮也称相克,即恃强凌弱之意。
其规律是:土侮木、水侮土、火侮水、金侮火、火侮金。
12、何谓五脏六腑?答:心、肝、脾、肺、肾合称五脏。
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合称六腑。
13、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什么?答:心主血脉;主神志;主汗液;其华在面,开窍于舌。
14、肝的主要功能是什么?答:主疏泄;主藏血;主筋;其华在爪,开窍于目。
15、皮的主要功能是什么?答:主运化;主统血;主肌肉四肢;其华在唇,开窍于口。
16、怎样理解“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答:肺主宣降,脾主运化,在生理上肺中所需津气,要靠脾运化的水谷精微来供给,另一方面,脾所化生的津气有赖于肺气的宣发肃降,才能输布全身,发挥其营养作用。
如果脾失健运,水湿不行,聚而成谈,影响非得宣降便可出线喘咳、痰多等症状。
故有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的说法。
17、肺的主要功能是什么?答:主气;司呼吸;主肃降;通调水道;主宣发;主皮毛;开窍于鼻。
18、怎样理解“肝肾同源”,“心肾相交”,“木火刑金”?答:“肝肾同源”:肝藏血,肾藏精,两脏同处下焦,感谢有利于肾精滋养,肾精也不断的得到肝血的充养,精与血是相互滋生的,所以有“肝肾同源”的说法。
“心肾相交”指正常的情况下,肾水上奉制约心火使心火不亢,心火下降温煦肾水使肾水不寒,这叫“心肾相交”。
“木火刑金”是由于干郁化火循经上行灼伤肺经出现的病理反应,可出现肋痛、易怒、咳逆、咳血等症状,这就叫“木火刑金”。
19、为什么说“肺为水之上源”?答:因为肺有主肃降、通调水道的功能。
肺气的肃降,能够促使水液运行,并能不断的下输膀胱,所以有“肺主行水””和的“肺为水之上源”说法。
20、肾的生理功能是什么?答:主藏精,主人体的发育与生殖,主水液,主纳气,主骨,生髓,通于脑,下系二阴,其华在发,开窍于耳。
21、心与肺的关系是什么?答:心主血,肺主气,两脏同居上焦,而肺朝百脉,这就决定了心与肺在生理和病理上的密切关系。
心血与肺气是相互依存的,血的运行有赖于肺气的推动,而气的输布也需要血的运载,所以前人说:“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
在病理上,若肺气虚弱,气不统摄,则运血无力,循环淤阻,从而出现胸闷、喘息、气促、胸闷憋气等症。
反之若心气不足,或心阳不振,血脉运行不畅,也影响肺的宣发功能,而出现咳嗽、喘息、气促、胸闷憋气等症。
还有在某些外感温热病的发展过程中,也可以从肺卫阶段直入人心,即所谓“逆传心包”,也是肺心在病理上相互联系的一个例证。
22、心与脾的关系是什么?答:心主血,脾生血,脾气足则血有生化之源,而心所主血自能充盈;血液运行于经脉之中,因赖心气推动,得以维持其正常的运行。
所以心与脾的关系亦常互为影响,如脾气虚弱,运行失职,血的生化之源不足;或脾不统血致心血亏耗,或思虑过度,耗伤心血,影响脾的健运,均可形成心悸、失眠、食少、肢倦、面色无华等主要症状的“心脾两虚”证。
23、心与肾的关系是什么?答:心属阳,位居于上,其性属火。
肾属阴,位居于下,其性属水。
故心火必须下降于肾,以滋肾阳,温煦肾阳,使心阳不亢。
在生理状态下有这种“水火既济”、“心肾相交”的关系。
如心火不足,不能下滋肾阳,以致肾水不化,就会上凌于心,而见心悸、心慌、水肿等“水气凌心”的症候。
若肾水不足,不能上滋心阴,就会心阳独亢,出现心烦失眠、多梦的“心肾不交”的证候。
24、心与肝的关系是什么?答:心主血,肝藏血,血脉充盈,则心有所主,肝有所藏,以维持它们的正常生理功能。
若心血不足则肝血也需,肝血不足,心血亦常因之而损,所以血虚证常见心悸、失眠等心血不足病症与视物模糊,月经量少等肝血不足病症同时出现。
肺主疏泄,心主神志,都与精神情志活动有关,因而在某些精神因素所致的病变中,心肝两脏也常互相影响,并在心肝两脏的血虚、阴虚病变中,心烦失眠与急躁易怒等精神症状常同时并见。
25、脾与肺的关系是什么?答:脾主运化,为后天气血生化之源,肺气的生成,有赖于后天水谷精气的不断补充。
因此,肺气的盛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脾气的强弱。
另一方面,脾主运化水湿,而水液的代谢又与肺的宣发和肃降功能有关,肺脾二脏互相配合,共同完成水液代谢过程。
因此,脾与肺在病理变化上,也必然相互影响。
26、肝与肺的关系是什么?答:肝的经脉上行,贯膈而注于肺,肝气升发,肺气肃降,关系到人体气机升降运动。
若肝气郁结,气郁化火,就可上灼肺阴,形成肝火灼肺的证候。
临床上常见的咳逆、气急、咯血、胸胁胀痛等就属于这一类。
相反,肺失肃降,也可以引起肝的升发太过,在咳嗽的同时,见到胸胁隐痛胀满,头晕头痛等症状。
27、肾与肺的关系是什么?答:肾与肺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水液和呼吸两个方面。
肺主一身之气,水液只有经过肺气的宣降才能达到全身各个组织器官并下输膀胱,故又称“肺为水之源”。
而肾有气化升降水液的功能,肺肾合作,共同完成水液正常代谢。
因此,水液代谢障碍的病变,肺肾二脏常相互影响,临床上的“水寒射肺”证就是由于肾阳失其温化功能,以致水液停蓄上迫肺脏,而出现喘息不能凭我的证候。
在呼吸方面,肾有纳气的作用,肾中精气充盈,吸入之气经过肺的肃降,才能使之下纳于肾,若肾气不足,摄纳无权,气浮于上,就会出现喘息的病变,所以有“肺主呼吸,肾主纳气”之说。
28、肝与脾的关系是什么?答:肝藏血而主疏泄,脾生血而司运化,脾胃的升降与肝气的疏泄关系密切。
若肝的功能正常,疏泄调畅,则脾胃升降适度,血液生化有源,若情志郁结,肝不疏泄,影响脾胃升降失常,就可形成肝脾不和或肝胃不和的证候。
临床常见生气以后,出现胸胁痞满,食欲不振,食后腹胀,嗳气不适等症,就是由肝不疏泄,影响脾胃升降失常所致。
肝病可影响脾,反之,脾病也可以影响于肝。
29、脾与肾的关系是什么?答: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肾藏精,需脾吸收水谷精气以滋养。
相反,脾气的运化,又必须依赖肾阳的温煦,才能发挥其运化作用。
所以在生理上,先天和后天是相互滋生与相互促进的。
在病理上主要表现有两方面,一是肾阳不足,不能温煦脾阳,以致脾阳不足;二是脾阳不足,不能运化水谷精气,进一步可引起肾阳不足。
这就是临床上常见的脾肾阳虚证。
30、肝与肾的关系是什么?答:肝藏血,肾藏精,肝与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精和血的关系上。
在生理方面,肝血必须依赖于肾精滋养,肝的功能才能正常;反之,只有肝血充盈,使血化为精,肾精才能充满。
若肾精亏损,可导致肝血不足;肝血不足,也可以引起肾精亏损。
由于肝肾两脏常是盛则同盛,衰则同衰,所以有“肝肾同源”的说法。
31、六腑的生理功能是什么?答:(1)胆:有贮藏与排泄胆汁,促进饮食消化的作用;并主决断,与人的精神情志活动有关。
胆与肝为表里关系。
胆汁源于肝,肝失疏泄则影响胆汁的分泌与排泄,反之,胆汁排泄失常也影响及肝。
(2)胃:主受纳和腐熟水谷,与脾相为表里,胃为阳土,喜润勿燥,以降为顺;脾为阴土,喜燥恶湿,以升为常,升降有序,脾胃结合,才能使饮食的受纳、消化、输布等正常进行。
若脾胃失常,则可见脾不升清的腹胀便溏,胃气上逆的恶心呕吐等。
(3)小肠:主分别清浊,其接受胃中传来的水谷之后,进一步消化吸收,清者经脾传至周身,浊者移向二阴排出体外。
小肠与心相表里,心经有火,可移于小肠,出现尿赤、尿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