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民间面塑
第十课《民间面塑》(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美术三年级上册

《民间面塑》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面塑艺术的特点、历史及制作方法,培养学生对面塑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2. 通过观察、实践、探索等环节,引导学生体验面塑制作的乐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民间艺术,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内容:1. 面塑艺术的特点、历史及制作方法。
2. 面塑作品的欣赏和分析。
3. 面塑制作的实践操作。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面塑艺术的特点、历史及制作方法,学会面塑的基本制作技巧。
难点:对面塑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脑、投影仪、幻灯片、面塑作品、制作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幻灯片上的面塑作品,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2. 教师简要介绍面塑艺术的特点、历史及制作方法。
二、欣赏与分析(15分钟)1. 教师展示面塑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作品的造型、色彩、纹饰等。
三、实践操作(10分钟)1. 教师示范面塑制作的基本技巧,如揉、搓、捏、压等。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动手制作,体会面塑制作的乐趣。
四、创新与拓展(5分钟)1. 教师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具有个人特色的作品。
2. 学生分组展示作品,互相评价、交流。
板书设计:面塑艺术的特点造型:夸张、生动色彩:艳丽、对比鲜明纹饰:简单、寓意丰富作业设计:1. 完成一幅面塑作品。
2. 写一篇关于面塑艺术的小论文。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欣赏、实践、创新等环节,使学生了解了面塑艺术的特点、历史及制作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让学生充分体验到面塑制作的乐趣。
同时,要引导学生对面塑作品进行深入的欣赏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引入更多的民间艺术形式,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和热爱我国的传统艺术。
1. 操作演示:教师应该准备一系列的面塑作品,并且通过逐步演示的方式来教授学生如何揉、搓、捏和压等基本的面塑技巧。
小学美术课《民间面塑》教案

1.加强个别辅导:对于技巧掌握不够熟练的学生,我会在实践活动中给予更多关注,及时纠正他们的手法,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面塑技巧。
2.拓展学生思路:通过展示更多富有创意的面塑作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鼓励他们勇于尝试,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作品。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面塑基本技巧:本节课的核心是让学生掌握揉、捏、搓、压等基本面塑技巧,能够独立制作简单面塑作品。
-民间面塑文化认知:引导学生了解民间面塑的历史、地域特色和象征意义,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创作能力培养:鼓励学生在掌握基本技巧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力,创作出富有创意的“快乐的小动物”面塑作品。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面塑的基本技巧和创作方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现场演示和步骤讲解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面塑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制作一个生动的动物形象”。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面塑制作实验。这个操作将演示如何运用基本技巧制作一个简单的面塑作品。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民间面塑。面塑是一种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通过揉、捏、搓、压等手法,将面粉塑造成各种形象。它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是节日和庆典活动中不可或缺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部分。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些具体的面塑作品案例。这些案例展示了面塑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传递文化和情感。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面塑作品和讨论成果。
山西的传统技艺

山西的传统技艺
山西的传统技艺:
1、民间剪纸
山西民间剪纸是一门古老的汉族民间艺术,它的体裁格式,根据各地民俗与实用需要因物、因事制宜。
最常见的是窗花,它的大小根据窗格的形状来定。
如晋北一带窗户格式有菱形、圆形、多角等样式,窗花也随窗而异,小的寸许,精致灵巧,雅趣横生。
2、民间面塑——山西老乡俱乐部
山西民间面塑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汉族传统手工艺品。
面塑在汉族民间叫面花,是作为仪礼、岁时等汉族民俗节日中馈赠、祭祀、喜庆、装饰的信物或标志,是一种由风俗习惯久而积淀成的极有代表性的地方文化。
3、民间炕围画——山西老乡俱乐部
山西地方文化中一支地域性很强的造型艺术形式,是壁画、建筑彩绘、年画的复合体。
晋东南地区、吕梁地区、晋中地区、忻州地区、雁北地区均有分布,其中尤以原平、代县的炕围画最为著名。
第10课民间面塑(教案)人美版(2012)美术三年级上册

第10课民间面塑(教案)人美版(2012)美术三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民间面塑的历史背景、艺术特色和制作方法,培养对民间传统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面塑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手法。
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欣赏能力,让学生学会欣赏和评价民间面塑作品的美。
二、教学内容1. 民间面塑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色2. 面塑的制作方法和技巧3. 面塑作品的欣赏和评价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面塑的制作方法和技巧2. 教学难点:面塑作品的创新和表现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面塑示范视频、面塑作品展示2. 学具:面团、工具刀、颜料、画笔、纸张等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面塑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本课的学习内容。
2. 新课讲解:介绍民间面塑的历史背景、艺术特色和制作方法,让学生对面塑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3. 示范与讲解:通过示范视频和现场示范,讲解面塑的制作方法和技巧,让学生掌握面塑的基本技能。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面塑制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5. 作品展示与评价:让学生展示自己的面塑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欣赏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第10课民间面塑2. 板书内容:面塑的历史背景、艺术特色、制作方法、技巧和评价要点。
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利用面团和工具,制作一个自己喜欢的面塑作品。
2.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面塑的作文,内容包括面塑的制作过程、自己的感受和对面塑的认识。
八、课后反思1. 反思本课的教学效果,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2.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如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提出改进措施。
3. 反思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如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详细补充1. 导入情境创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民间面塑的视频,展示面塑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美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人美版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民间面塑

民间面塑【教学内容】造型表现【教材分析】面塑这一民间艺术形式在我国有着悠长的历史。
它扎根华夏土地,充满泥土气息,无论是造型、构图仍是色彩点染,都有一种和黄土地一样的粗犷美、朴实美、深厚美和广袤美。
学生学习面塑不该该仅仅要求他们会用面塑的方式制作动物,而是要通过面塑这一形式,重点培育学生归纳能力、夸张想象能力、创作型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面塑艺术,感受我国民间丰硕多彩的风俗艺术的特点。
2.尝试用揉、捏、剪、挑、压、粘、贴等方式,塑造一个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形象。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增强对民间工艺美术的兴趣,培育学生酷爱乡土文化、学习乡土文化、发扬乡土文化的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面塑艺术,掌握面塑制作的大体技法,并尝试制作一个自己喜欢的想象。
【教学难点】揉、捏、剪、挑、压、粘、贴等不同技法的实际应用。
【教学方式】学生对面塑造型这一艺术处置手腕比较生疏,实践不多,影响对作品的表现。
通过学生对橡皮泥技法的会议,拉近与面塑艺术的距离,使学生充分了解面塑材质的特征,结合示范与小组探讨,有利于冲破学生创造中的这一难点。
【教具】讲义、有关资料图片、面塑作品、蒸好的素面、辅助用品、多媒体【学具】讲义、蒸好的素面、辅助用品【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进程】一、教学组织:教师准备教学用具。
检查学生的制作用具的准备情况。
稳定学生情绪,准备讲课。
二、导入:1.教师请学生用手摸一摸、闻一闻,猜猜盘中放的是什么?2.引出课题。
三、教学新知:1.教师简单介绍什么是面塑。
2.教师指导学生尝试探索加工彩面的方式。
如何揉色制作出的彩面加倍均匀美观?如何用以前学过的色彩调和知识调出加倍丰硕的颜色?3.可以用你们制作出的彩面去塑造什么?4.学生自由组合,进行无主题的玩面游戏,在游戏的进程中提示学生可以借一些工具来完成作品。
5.引导学生讲一讲自己的作品,并总结在玩面的进程中,用了哪几种技法?鼓励学生能够斗胆探讨。
6.教师介绍几种不常见但利用的方式,如碾、压、剪、拧、捻……7.利用可见欣赏一名民间艺术家的作品,边看边想,他是如何用这些技法表现作品的?8.关于面塑,你还想知道些什么?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热情。
三年级美术上册《民间面塑》教案、教学设计

4.家庭作业:与家人一起合作,利用废旧物品制作一幅面塑作品,增进家庭成员间的沟通与交流,培养家庭和谐氛围。
提交形式:实物作品,可在下节课前提交,并附上创作过程的简短描述。
5.拓展阅读:推荐学生阅读有关民间艺术的书籍、文章,了解民间艺术的历史、文化和审美价值,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
-创设情境教学法,通过讲述民间故事、传说,激发学生对民间文化的兴趣。
2.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民间面塑作品,引发学生兴趣,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知识讲解:介绍面塑的历史起源、发展过程、技巧方法等,让学生对面塑有全面的了解。
-技巧示范:教师现场演示面塑技巧,并讲解注意事项,为学生实践操作提供指导。
b.你觉得面塑在民间文化中有什么意义和价值?
c.你认为如何将面塑技巧运用到实际创作中?
2.教学方法: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分享观点。
3.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和创新思维。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面塑创作。
a.教师发放面团、工具等材料,并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4.引导学生树立团队协作意识,学会与人沟通、分享快乐。
5.培养学生对面塑艺术的尊重和传承意识,激发他们继续探索民间艺术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
在本章节《民间面塑》的教学中,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以及美术学科的学习现状,进行以下学情分析:
1.学生年龄特点:三年级学生处于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阶段,对面塑这一具有趣味性和操作性的民间艺术形式有着较高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让学生掌握面塑的基本技巧,如揉、搓、捏、压等,并能够运用这些技巧创作出简单的面塑作品。
人美版三年级上册美术《民间面塑》教案

第10课民间面塑【课型】设计•应用一.教材分析: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是《民间面塑》的第二课时教学内容。
在第一课时对于面塑民俗学习的基础上,本课进一步将彩泥作为学习材料,在学生已掌握的泥塑基本制作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引导思考,层层递进,将彩泥和纸张结合在一起做出新的尝试,也是在复习以前学习彩泥的技巧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学习彩泥游戏的技法。
通过将彩泥在卡纸上使用盘条、压印、混色推压的方法呈现出不同的肌理效果,进一步完成一个相框的制作。
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探究,体会彩泥创作的乐趣,做到将技能,技巧训练快乐化,将快乐简单化,让学生无拘无束地在彩泥创作中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彩泥基本制作方法,欣赏彩泥作品的美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逐步提高学生观察、表现和创造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对比、欣赏、分析等方法,使学生突破传统的对于彩泥的固有认识,思考创新出更多的彩泥新玩法。
感受彩泥画和普通绘画之间的区别。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学生对彩泥游戏的兴趣,并学会把彩泥的创作技巧综合运用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培养“艺术为生活服务”的设计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熟悉彩泥制作的基本技法,引导学生思考创新出彩泥的新玩法。
2.教学难点:将彩泥的新玩法综合运用,制作出实用美观的相框。
四.教学技术准备:1..教学用具:①教师:课件、彩泥作品(玫瑰花、蛋糕、彩泥相框等)。
②学生:卡纸、5寸生活照一张、双面胶、彩泥、民间面塑作品。
2.教学方法:探究式、自主学习等五、教学过程教学活动实施过程教学理念1.复习导入激发兴趣(1)教师说: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第10课《民间面塑》,大家制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我从中挑选了几件,一起来看看。
(2)教师说:这些面塑作品真是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你知道吗?现在,人们又创造出一种方便携带、易于保存的泥塑材料——彩泥,用它制作出的作品简直可以以假乱真!今天,我们就以彩泥为材料,继续学习《民通过欣赏上节课学生作品,导入本课教学。
第10课 民间面塑(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二年级上册

第10课民间面塑(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二年级上册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围绕民间面塑艺术展开,引导学生了解和体验我国传统民间面塑的基本技巧和创作方法。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面塑的历史背景、面塑的基本材料与工具、面塑的造型技巧以及学生自主创作的实践环节。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感受民间面塑艺术的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通过面塑实践提高学生的美术技能。
3. 引导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完成作品,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合作精神。
教学难点1. 面塑材料的调配与使用,确保面塑作品的坚固性与美观性。
2. 面塑造型技巧的掌握,特别是对于细节的处理和立体感的塑造。
3. 学生在创作过程中保持耐心和细心,以及对作品的美学评价标准。
教具学具准备1. 面塑用面粉、水、盐等基本材料。
2. 面塑工具,如刀、剪、模具等。
3. 各色颜料和画笔,用于对面塑作品进行上色。
4. 展示民间面塑艺术的相关图片和实物。
5. 学生分组创作的工具和材料。
教学过程第一阶段:导入与讲解- 活动:通过展示民间面塑作品,激发学生兴趣,引入本课主题。
- 讲解:介绍面塑的历史背景、基本材料与工具、造型技巧。
第二阶段:示范与实践- 示范:教师现场演示面塑的基本技巧,如揉面、造型、上色等。
-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面塑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第三阶段:创作与展示- 创作: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自己的面塑作品。
- 展示:各小组展示作品,进行课堂分享和评价。
板书设计1. 第10课民间面塑2. 正文:- 面塑的历史背景- 面塑的基本材料与工具- 面塑的造型技巧3. 配图:民间面塑作品图片作业设计- 个人作业:学生独立完成一件面塑作品,要求体现个性和创意。
- 小组作业:每组合作完成一个主题性面塑作品,如“十二生肖”或“节日庆祝”。
课后反思- 教师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亮点与不足,思考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掌握面塑技巧。
-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课程的反馈,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和兴趣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民间面塑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1显性内容与目标:应知:对面塑艺术的初步了解,了解其变化多样的特点。
应会:尝试运用粘、贴、揉、捏、剪等方法,塑造一个自己喜欢的脸谱或者人物全身象。
2、隐性内容与目标:(1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我国历史悠久的面塑文化。
(2)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培养学生热爱我国传统文化、发掘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保护发扬传统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了解面塑艺术的一些基本知识,掌握面塑的基本技法,学习用技法创造自己
的作品。
难点:各种方法的搭配灵活使用。
三、教具、学具橡皮泥、面塑配备工具、牙签、剪刀、小块卡纸、面塑的图片四、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的工具携带情况,稳定学生情绪,准备上课。
(二)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面塑的玩具,请学生欣赏面塑作品。
2、提出问题: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面人?
3、出示课题(三)讲授新课1、让学生看书,请
他们提出问题:你认为哪些地方是你需要学习的?2、针对学生问题共同分析。
3、学生开始
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4、演示一些学生不懂的制作方法。
5、做到一定时间停下来开始请学
生提出问题:关于面塑你还打算知道什么信息?6、示大师的作品,请同学分析他们是用什
么方法表现自己的作品的。
(四)评价关于作品造型设计方面,色彩搭配方面。
各种方法的灵活运用方面。
拿不同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
请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
(五)拓展请学生关注身边的传统艺术,写一份观察短文。
任务
1乒乓球运动简介
2、握拍方法
3、熟悉球性
4、教学比赛
5、提高学生学习乒乓球兴趣,培养学生身体灵敏性,机智的品质部分
时间
内容
组织教法
备注
开始部分
3分钟1集合整队
2、师生问好
4、宣布课的任务,讲本节课的安排
5、安排见习生1集合队形
2、课堂要求
服装整齐,注意听讲气氛活跃、认真练习,见习生随班听讲。
准备部分
10分钟
1
、2
、
1)
2)
3)
4)
5)
6) 3、沿球台变向跑徒手操关节运动扩胸运动体侧运动弓步压腿腰腹压腿前后踢腿游戏
1、
x J 向右侧沿球台跑
向后r
向
左
侧
x 7向前
方法:喊口令,喊一”表示继续前跑,喊2、
徒手操队形
二"表示转头往后跑,三"表示原地跑。
3、
1)
2)
3) 徒手操要求
动作规范、到位动作放松、舒展每节做4 X8拍
[1] [2] [3]下一页
课时计划(第28次课)执行时间:12月27日学习内容
1、跳绳
2、游戏:跳房子
学习目标
1、掌握双脚跳绳的方法,发展弹跳、协调能力
2、通过游戏培养勇于创新,团结协作的意识 部分 学习内容和步骤 学生参与形式 时间 准备 1、 课堂常规
2、 准备活动 分组慢跑 分成6组,小组长带队练习 5 基本
两人一组练习 小组内展示
分6小组创造摆房 小组长带领跳房
30 结束
1、 游戏:抓尾巴”
2、 师生小结 两人一组游戏 评价本课 5 器材准备
[1] [2]下一页
六年级体育教学设计发表时间 :2004-12-15班级:六(2)班 地点:学校操场
I
2004年12月9日
教学目标1、通过各种方式的跑,提高学生跑的各种技术,发展奔跑
一、跳绳: 模仿各种动物跳
教师讲解示范
体验练习,每人 50个 交流展示
游戏:跳房子 分组摆房子 分组跳房子 1、 2、 3、 4、
1、
2、
时间:
能力和下肢力量。
2、通过竹竿舞练习,发展学生身体的协调性,认识民间体育活动,体现 自主学习和集体主义精神。
教
学内容1、发展跑的能力2、快乐体育:竹竿舞程
序常规
――“毛毛虫找食物”一一跑的练习一一竹竿舞一一放松运动一一评价顺序时间达成目标教 学内容教 与 学一 10' 1、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严肃的纪律作风; 2、 通过游戏,
提高学生的模仿能力,
体现团结力量。
1、课堂常规,队列练习;2、游戏 毛毛虫找食物”
教师:1、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组织学生练习,巡视。
学生:
体委组织队列练习,精神饱满; 2、发挥模仿能力,体现集体力量;
3、遵守游戏规则,气氛
活跃。
二15'
11'体现自主学习,自创各种学习方式,提高自身跑的能力,发展下肢
力量;培养学生废物利用的好习惯。
通过竹竿舞练习,发展身体的协调性,认识民间体
育活动,培养师生感情。
1、 跑的练习 ①各种方式的跑 ②体会空气阻
力
③迎面接力 赛 2、 快乐体育:竹竿舞教师:1、 提出学习目标,指导学生进行各种练习; 2、 教育
学生爱护环境,废物利用3、巡视、纠正动作。
学生:1、积极参与,学习气氛浓厚;2、能 自主学习,
自创各种学习方式,提高跑的技术;3、 学习环境知识,发挥团体精神
通过媒
体教学,师生共同学习民间特色活动
一一竹竿舞,气氛活跃。
三4调节身体,评价学习效
果。
1、 舞蹈放松2、 课堂评价3、 收拾器材师生共舞,动作轻松、优美。
学生自我评 价器材体操棒、终点线、竹竿、媒体器械练习密度: 55~~60 % 练习强度:1.5―― 1.7
课后小结:
2、
1、
1、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