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草人
稻草人课文

稻草人课文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1、稻草人稻草人是农人亲手造的。
他的骨架子是细竹枝,肌肉和皮肤(fū)是隔年的黄稻草。
破竹篮子和残荷叶都可以做他的帽子;帽子下面的脸平板板的,分不清哪里是鼻子,哪里是眼睛。
他的手没有手指,却拿着一把破扇子——其实也不能算拿,不过用线拴住扇柄,挂在手上罢了。
他的骨架子长得很,脚底下还有一段,农人把这一段插在田地中间的泥土里,他就整天整夜站在那里了。
稻草人非常尽责任。
要是拿牛跟他比,牛比他懒怠(dài)多了,有时躺在地上,抬起头看天。
要是拿狗跟他比,狗比他顽皮多了,有时到处乱跑,累得主人四处去找寻。
他从来不嫌烦,像牛那样躺着看天;也从来不贪玩儿,像狗那样到处乱跑。
他安安静静地看着田地,手里的扇子轻轻摇动,赶走那些飞来吃稻穗(suì)的小雀。
他不吃饭,也不睡觉,就是坐下歇一歇也不肯,总是直挺挺地站在那里。
一个满天星斗的夜里,他看守着田地,手里的扇子轻轻摇动。
新出的稻穗一个挨一个,星光射在上面,有些发亮,像顶着一层水珠,有一点儿风,就沙拉沙拉地响。
稻草人看着,心里很高兴。
他想,今年的收成一定可以使他的主人——一个可怜的老太太——笑一笑了。
她以前哪里笑过呢八九年前,她的丈夫死了。
她想起来就哭,眼睛到现在还红着,而且成了毛病,动不动就流泪。
她只有一个儿子,娘儿俩[liǎ]费苦力种这块田,足足有三年,才勉强把她丈夫的丧葬费还清。
没想到儿子紧接着得了白喉,也死了。
她当时昏过去了,后来就落了个心痛的毛病,常常犯。
这回只剩她一个人了,老了,没有气力,还得用力耕种,又挨了三年,总算把儿子的丧葬费也还清了。
可是,接着两年闹水,稻子都淹了,不是烂了就是发了芽。
她的眼泪流得更多了,眼睛受了伤,看东西模糊,稍微远一点儿就看不见。
她的脸上满是皱纹,倒像个风干的橘子,哪里会露出笑容来呢!可是今年的稻子长得好,很壮实,雨水又不多,像是能丰收似的。
《稻草人》课文原文

《稻草人》课文原文《<稻草人>课文原文》嗨,小伙伴们!今天我想和你们聊聊咱们课本里的《稻草人》这篇课文呢。
《稻草人》可真是一个特别的故事。
在一片田野里,有一个稻草人。
这个稻草人啊,就像一个忠诚的小卫士一样站在那儿。
它的身体是用稻草扎成的,头戴一顶破草帽,手里还拿着一把扇子呢。
它的职责就是看守这片田地,不让那些坏鸟儿来偷吃庄稼。
我一想到这个稻草人,就仿佛能看到它孤零零地站在田地里的样子。
它不能像我们人一样走来走去,只能一直站在那儿。
白天的时候,太阳火辣辣地照着,稻草人就顶着那大太阳,一动也不动。
晚上呢,月亮出来了,四周静悄悄的,稻草人还是在那儿守着。
我就在想啊,它会不会觉得孤单呢?就像我们有时候自己一个人在家,那种感觉可不好受了。
有一天,稻草人看到了好多事情。
它看到一只小蛾飞过来了。
哎呀,这小蛾可不是什么好东西,它就像一个小偷一样,偷偷地在稻叶上产卵。
稻草人可着急了,它想把小蛾赶走,可是它动不了啊。
它只能拼命地摇晃自己的身子,想发出点声音来吓唬小蛾。
可是小蛾根本就不怕它,还在那儿慢悠悠地产卵呢。
这时候,我就觉得稻草人好可怜啊,它就像一个哑巴,想喊却喊不出声,想动又动不了。
我要是能变成一阵风就好了,呼呼地吹过去,把那小蛾给吹跑。
稻草人看到小蛾产的卵慢慢变成了肉虫,那些肉虫就像一群小恶魔一样,开始大口大口地吃稻叶。
稻草人的心都要碎了。
它看着那些绿油油的稻叶被肉虫吃得千疮百孔,就像自己心爱的宝贝被人破坏了一样。
它多想有人来帮帮它啊。
它看着那些在河边钓鱼的人,心里想:“你们快来看看呀,这些虫子在吃庄稼呢。
”可是那些人根本就不知道稻草人心里的想法。
稻草人还看到了一个可怜的渔妇。
这个渔妇啊,她的船里有个生病的孩子。
她为了能钓到鱼去换钱给孩子买药,大晚上的还在河边钓鱼。
她的脸瘦瘦的,就像被风吹干的树皮一样。
她的手也很粗糙,一看就是干了很多活的。
她钓到鱼的时候,脸上才会有一点点笑容。
稻草人看到她这么辛苦,心里很同情她。
《稻草人》课文解析

《稻草人》课文解析稻草人是一种通过模仿人类形象的方式,用稻草等材料制作而成的假人。
在农村地区,人们常常将稻草人放置在田地或农家院落中,用以驱赶鸟类或显示丰收的象征。
本文将对《稻草人》这篇课文进行解析,从其主题、结构、语言运用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主题分析《稻草人》这篇课文所探讨的主题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对生活态度的思考。
通过描写稻草人与自然环境的互动,课文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对生命的尊重以及对劳动、生活的态度。
二、结构分析《稻草人》这篇课文呈现了一个简洁明了的结构。
首先,课文通过描写稻草人的外貌特征和制作过程,引出了稻草人对环境的感知和人们对稻草人的期望。
接着,通过描写稻草人与自然环境的互动,展示了稻草人作为一个普通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最后,课文通过稻草人的“消失”和对稻草人的思考,引发了人们对生活意义的深刻思考。
三、语言运用分析《稻草人》这篇课文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和描写技巧。
首先,通过对稻草人外貌特征的描绘,作者巧妙地运用比喻、拟人和对比等修辞手法,使得读者对稻草人产生了真实的感受。
其次,课文运用生动的形象描写,如“稻草人傻傻地站在稻田里”,“它似乎听见了自然界对生命的赞美声”等,增强了读者的阅读体验,使得观点更加鲜明、形象更加生动。
综上所述,《稻草人》这篇课文通过对稻草人的描写和分析,向读者传递了关于人与自然、生命与生活的思考与启迪。
课文的结构清晰,语言运用精准,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深意。
稻草人在农村地区扮演着特殊的角色,它既是人类对自然的创造和驾驭,也是人类对生命与生活的反思。
通过深入探究稻草人的意义,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珍视生活的态度。
小学语文课文《稻草人》

小学语文课文《稻草人》稻草人是农人亲手做的。
他的骨架子是细竹枝,肌肉和皮肤(fū)是隔年的黄稻草。
破竹篮子和残荷叶都可以做他的帽子;帽子下面的脸平板板的,分不清哪里是鼻子,哪里是眼睛。
他的手没有手指,却拿着一把破扇子——其实也不能算拿,不过用线拴住扇柄,挂在手上罢了。
他的骨架子长得很,脚底下还有一段,农人把这一段插在田地中间的泥土里,他就整日整夜站在那里了。
稻草人非常尽责任。
要是拿牛跟他比,牛比他懒怠(dài)多了,有时躺在地上,抬起头看天。
要是拿狗跟他比,狗比他顽皮多了,有时到处乱跑,累得主人四处去找寻。
他从来不嫌烦,像牛那样躺着看天;也从来不贪玩儿,像狗那样到处乱跑。
他安安静静地看着田地,手里的扇子轻轻摇动,赶走那些飞来吃稻穗(suì)的小雀。
他不吃饭,也不睡觉,就是坐下歇一歇也不肯,总是直挺挺地站在那里。
一个满天星斗的夜里,他看守着田地,手里的扇子轻轻摇动。
新出的稻穗一个挨一个,星光射在上面,有些发亮,像顶着一层水珠,有一点儿风,就沙拉沙拉地响。
稻草人看着,心里很高兴。
他想,今年的收成一定可以使他的主人——一个可怜的老太太——笑一笑了。
她以前哪里笑过呢?八九年前,她的丈夫死了。
她想起来就哭,眼睛到现在还红着,而且成了毛病,动不动就流泪。
她只有一个儿子,娘儿俩[liǎ]费苦力种这块田,足足有三年,才勉强把她丈夫的丧葬费还清。
没想到儿子紧接着得了白喉,也死了。
她当时昏过去了,后来就落[lào]了个心痛的毛病,常常犯。
这回只剩她一个人了,老了,没有气力,还得用力耕种,又挨了三年,总算把儿子的丧葬费也还清了。
可是,接着两年闹水,稻子都淹了,不是烂了就是发了芽。
她的眼泪流得更多了,眼睛受了伤,看东西模糊,稍微远一点儿就看不见。
叶圣陶《稻草人》原文

叶圣陶《稻草人》原文全文如下:稻草人是农人亲手做的。
他的骨架子是细竹枝,肌肉和皮肤(fū)是隔年的黄稻草。
破竹篮子和残荷叶都可以做他的帽子;帽子下面的脸平板板的,分不清哪里是鼻子,哪里是眼睛。
他的手没有手指,却拿着一把破扇子,其实也不能算拿,不过用线拴住扇柄,挂在手上罢了。
他的骨架子长得很,脚底下还有一段,农人把这一段插在田地中间的泥土里,他就整日整夜站在那里了。
稻草人非常尽责任。
要是拿牛跟他比,牛比他懒怠(dài)多了,有时躺在地上,抬起头看天。
要是拿狗跟他比,狗比他顽皮多了,有时到处乱跑,累得主人四处去找寻。
他从来不嫌烦,像牛那样躺着看天;也从来不贪玩儿,像狗那样到处乱跑。
他安安静静地看着田地,手里的扇子轻轻摇动,赶走那些飞来吃稻穗(suì)的小雀。
他不吃饭,也不睡觉,就是坐下歇一歇也不肯,总是直挺挺地站在那里。
一个满天星斗的夜里,他看守着田地,手里的扇子轻轻摇动。
新出的稻穗一个挨一个,星光射在上面,有些发亮,像顶着一层水珠,有一点儿风,就沙拉沙拉地响。
稻草人看着,心里很高兴。
他想,今年的收成一定可以使他的主人,一个可怜的老太太,笑一笑了。
她以前哪里笑过呢?八九年前,她的丈夫死了。
她想起来就哭,眼睛到现在还红着,而且成了毛病,动不动就流泪。
她只有一个儿子,娘儿俩【liǎ】费苦力种这块田,足足有三年,才勉强把她丈夫的丧葬费还清。
没想到儿子紧接着得了白喉,也死了。
她当时昏过去了,后来就落【lào】了个心痛的毛病,常常犯。
这回只剩她一个人了,老了,没有气力,还得用力耕种,又挨了三年,总算把儿子的丧葬费也还清了。
可是,接着两年闹水,稻子都淹了,不是烂了就是发了芽。
她的眼泪流得更多了,眼睛受了伤,看东西模糊,稍微远一点儿就看不见。
她的脸上满是皱纹,倒像个风干的橘子,哪里会露出笑容来呢!可是今年的稻子长得好,很壮实,雨水又不多,像是能丰收似的。
所以,稻草人替她高兴。
想到收割的那一天,她看见收的稻穗又大又饱满,这都是她自己的,总算没有白受累,脸上的皱纹一定会散开,露出欣慰的满意的笑容吧。
稻草人课文

稻草人课文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1、稻草人稻草人是农人亲手造的。
他的骨架子是细竹枝,肌肉和皮肤(fū)是隔年的黄稻草。
破竹篮子和残荷叶都可以做他的帽子;帽子下面的脸平板板的,分不清哪里是鼻子,哪里是眼睛。
他的手没有手指,却拿着一把破扇子——其实也不能算拿,不过用线拴住扇柄,挂在手上罢了。
他的骨架子长得很,脚底下还有一段,农人把这一段插在田地中间的泥土里,他就整天整夜站在那里了。
稻草人非常尽责任。
要是拿牛跟他比,牛比他懒怠(dài)多了,有时躺在地上,抬起头看天。
要是拿狗跟他比,狗比他顽皮多了,有时到处乱跑,累得主人四处去找寻。
他从来不嫌烦,像牛那样躺着看天;也从来不贪玩儿,像狗那样到处乱跑。
他安安静静地看着田地,手里的扇子轻轻摇动,赶走那些飞来吃稻穗(suì)的小雀。
他不吃饭,也不睡觉,就是坐下歇一歇也不肯,总是直挺挺地站在那里。
一个满天星斗的夜里,他看守着田地,手里的扇子轻轻摇动。
新出的稻穗一个挨一个,星光射在上面,有些发亮,像顶着一层水珠,有一点儿风,就沙拉沙拉地响。
稻草人看着,心里很高兴。
他想,今年的收成一定可以使他的主人——一个可怜的老太太——笑一笑了。
她以前哪里笑过呢八九年前,她的丈夫死了。
她想起来就哭,眼睛到现在还红着,而且成了毛病,动不动就流泪。
她只有一个儿子,娘儿俩[liǎ]费苦力种这块田,足足有三年,才勉强把她丈夫的丧葬费还清。
没想到儿子紧接着得了白喉,也死了。
她当时昏过去了,后来就落了个心痛的毛病,常常犯。
这回只剩她一个人了,老了,没有气力,还得用力耕种,又挨了三年,总算把儿子的丧葬费也还清了。
可是,接着两年闹水,稻子都淹了,不是烂了就是发了芽。
她的眼泪流得更多了,眼睛受了伤,看东西模糊,稍微远一点儿就看不见。
她的脸上满是皱纹,倒像个风干的橘子,哪里会露出笑容来呢!可是今年的稻子长得好,很壮实,雨水又不多,像是能丰收似的。
稻草人童话故事全文

稻草人童话故事全文
叶圣陶童话故事《稻草人》
田野里白天的风景和情形,有诗人把它写成美妙的诗,有画家把它画成生动的画。
到了夜间,诗人喝了酒,有些醉了;画家呢,正抱着精致的乐器低低地唱:都没有工夫到田野里来。
那么,还有谁把田野里夜间的风景和情形告诉人们呢?有,还有,就是稻草人。
西方有个教里的人说,人是上帝亲手造的。
且不问这句话对不对,咱们可以套一句说,稻草人是农人亲手造的。
他的骨架子是竹园里的细竹枝,他的肌肉、皮肤是隔年的黄稻草。
破竹篮子、残荷叶都可以做他的帽子;帽子下面的脸平板板的,分不清哪里是鼻子,哪里是眼睛。
他的手没有手指,却拿着一把破扇子──其实也不能算拿,不过用线拴住扇柄,挂在手上罢了。
他的骨架子长得很,脚底下还有一段,农人把这一段插在田地中间的泥土里,他就整天整夜站在那里了。
稻草人非常尽责任。
要是拿牛跟他比,牛比他懒怠多了,有时躺在地上,抬头看天。
要是拿狗跟他比,狗比他顽皮多了,有时到处乱跑,累得主人四外去找寻。
他从来不嫌烦,象牛那样躺着看天;也从来不贪玩,象狗那样到处乱跑。
他安安静静地看着田地,手里的扇子轻轻摇动,赶走那些飞来的小雀,他们是来吃新结的稻穗的。
他不吃饭,也不睡觉,就是坐下歇一歇也不肯,总是直挺挺地站在那里。
这是当然的,田野里夜间的风景和情形,只有稻草人知道得最清楚,也知道得最多。
他知道露水怎么样洒在草叶上,露水的味道怎么样香甜;他知道星星怎么样眨眼,月亮怎么样笑;他知道夜间的田野怎
么样沉静,花草树木怎么样酣睡;他知道小虫们怎么样你找我、我找你,蝴蝶们怎么样恋爱:总之,夜间的一切他都知道得清清楚楚。
稻草人的拼音

稻草人的拼音
稻草人的拼音:dàocǎorén。
词语解释:稻草扎的人,比喻无实际本领或力量的人。
引证解释:
农人为守护田地以防鸟雀糟踏,用稻草扎成人形,叫“稻草人”。
后比喻装模作样的偶像。
郭沫若《一只手》三:“他们还说甚么天,还说甚么上帝,这只是有钱人的守护神,有钱人的看家狗,说更切实些就好像有人的田地里面的稻草人”。
网络解释:
《稻草人》是2008年华夏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图书,作者是叶圣陶。
有一个老妇人,她的田里有个稻草人,稻草人为他看守稻田。
可是,蛾子在叶子上面下了子。
老妇人没看到叶子卷起来了。
肉虫把稻子全吃了,稻草人给老夫人警告,可妇夫人不知道。
稻草人看到渔妇和鲫鱼很可怜,自己又不能帮他们,就伤心的倒下了。
《稻草人》这篇童话就通过一个富有同情心而又无能为力的稻草人的所见所思,真实地描写了二十年代中国农村风雨飘摇的人间百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稻草人》导读课
教学意图:
书是人类精神的食粮,它可以让我们变成精神上的富翁。
同时我们可以从一本书中了解这个时代的背景,感受当时的时代气息,解读作者的内心世界及写作的真正目的。
叶圣陶的《稻草人》至今让我印象深刻,故事里的每一个人物、每一种动物、植物都极具时代性,是这个社会的产物。
我们在读文的同时,还要不断地思考是什么赋予了他们这样的鲜明的特点。
这是部能深深打动人的书,文中真实地描写了二十年代中国农村风雨飘摇的人间百态。
我重点想通过这节课激发孩子们阅读的兴趣,掌握课外阅读的方法,教会他们怎样读懂、读好一本课外书。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读懂、读透《稻草人》书中的故事《稻草人》,为整本书的阅读打开一扇窗。
2、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
3、在阅读的过程中让孩子体会到读书的快乐,阅读的乐趣。
4、引导学生掌握课外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阅读课外书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
记得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学生答),莎士比亚也说过:没有了书籍就像生活没有了——(学生答)。
从这些名人名言中,我们看出书的确是好东西!同学们都读过哪些书?
2、喜欢读书是好事,不过读书我们也得掌握一定的方法,不能盲目地去读。
作为五年级的学生,通过平时的阅读,你们一定积累了一些读书的方法。
谁先来说说你的读书方法?(学生各抒己见)
3、看来我们班的同学不但爱读书,还有自己的读书方法。
谁来说说?
4、对,叶圣陶爷爷曾说——(课件出示:学生读课外书籍要养成习惯。
先看序文或作者、编者的前言,知道全书的概况,是好习惯。
把书估计一下,预定若干日读完,而且如果能按期看完,是好习惯。
有不了解处,不怕查工具书,不怕请教老师或者朋友,是好习惯。
自己有所得,随手写简要的笔记是好习惯。
)(指名读)你觉得叶圣陶爷爷说的有道理吗?一起来读一读。
有了这些好习惯,我们肯定会在课外书籍的世界里畅游。
二、走近作者、了解作者。
我们拿到一本好书,也不要急着翻里面的内容去看,我们首先可以看看封面,了解作者,再总体把握目录,概括了解整本书,这是——(生补充:好习惯)
要读一本书,我们先要读带来这本书的人,关于叶圣陶爷爷谁来说说你课前收集的资料?
1、生畅谈课前收集的资料。
2、师幻灯补充: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
1916年,进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尚公学校执教,推出第一个童话故事《稻草人》。
《稻草人》这篇童话就通过一个富有同情心而又无能为力的稻草人的所见所思,真实地描写了二十年代中国农村风雨飘摇的人间百态。
)
三、走近目录,共读、共享《稻草人》。
下面我们走近目录,粗略了解这本书带给我们的小故事。
在这些小故事中有一个和我们整本书的题目是一样的,找到了吗?下面老师就把时间
留给同学们,请你们自由阅读手上的文章(《稻草人》选篇《稻草人》),在你们读书的过程中,老师会到你们中间去了解发现哪些人的读书习惯、读书方法最好。
1、这篇文章读完了吗?经过刚才细致的观察,我发现大家都做到了不动笔墨不读书,都在字里行间留下了各自读书的痕迹。
那么,无声的阅读是一种积累,有声的交流也是一种学习,下面大家就来交流交流刚才读书的收获吧!
⑴这则故事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谁来概括一下?(指名说)
了解故事的梗概是阅读小说的基本要求,能做到这点你们已经很不错了。
⑵这是稻草人的所见所闻,此时,他的内心是怎样的,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生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幻灯片相机出示重点句段:
3
A:这声音里仿佛说:“我的主人,你不要去呀!你不要以为田里的一切事情都很好,天大的祸事已经在田里留下种子了。
一旦发作起来,就要不可收拾,那时候,你就要流干了眼泪,揉碎了心;趁着现在赶早扑灭,还来得及。
这,就在这一棵上,你看这棵稻子的叶尖啊!他靠着扇子的声音反复表示这个警告的意思;可是老妇人哪里懂得,她一步一步地走远了。
他急得要命,还在使劲摇动扇子,直到主人的背影都望不见了,他才知道这警告是无效了。
B:这时候稻草人更加伤心了。
他可怜那个病孩子,渴到那样,想一口茶喝都办不到;病到那样,还不能跟母亲一起睡觉。
他又可怜那个渔妇,在这寒冷的深夜里打算明天的粥,所以不得不硬着心肠把生病的孩子扔下不管。
他恨不得自己去作柴,给孩子煮茶喝;恨不得自己去作被褥,给孩子一些温暖;又恨不得夺下小肉虫的赃物,给渔妇煮粥吃。
如果他能走,他一定立刻照着他的心愿做;但是不幸,他的身体跟树木一个样,定在泥土里,连半步也不能动。
C:听见鲫鱼这样恳切的哀求,稻草人非常心酸;但是他只能用力摇动自己的头。
他的意思是说:“请你原谅我,我是个柔弱无能的人哪!我的心不但愿意救你,并且愿意救那个捕你的妇人和她的孩子,还有你、妇人、孩子以外的一切受苦受难的。
可是我跟树木一样,定在泥上里,连半步也不能自由移动,我怎么能照我的心愿做呢!请你原谅我,我是个柔弱无能的人哪!”
D:稻草人非常心惊,想这又是一件惨痛的事情让他遇见了。
她要寻死呢!他着急,想救她,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
他又摇起扇子来,想叫醒那个睡得很沉的渔妇。
但是办不到,那渔妇跟死的一样,一动也不动。
他恨自己,不该象树木一样,定在泥土里,连半步也不能动。
见死不救不是罪恶吗?自己就正在犯着这种罪恶。
这真是比死还难受的痛苦哇!
从这些句段中我们读懂了一个怎样的稻草人? 生畅谈。
师总结:稻草人目睹了这一件件的悲剧后,内心是焦急的、心痛的、充满了无限的同情,更多的却又是无可奈何啊!稻草人可以看做是作者自喻,表达了作者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无奈,以及对受苦受累的劳动人民的同情。
确实,读书不能囫囵吞枣,而应深入细致地读,边读边思、圈点批注,大家坚持不懈地这样读书,一定会受益匪浅。
(3)叶圣陶爷爷在这篇故事中用了特别多的好词好句,你们画出来了吗?小组内一起交流。
(好词好句的积累是语言积累的基础,是语文素养的基础。
阅读课外书就是一个积累的好机会。
)
(4)英国作家波尔克说:“读书而不思考,等于吃饭而不消化。
”读了这个故事,你有哪些感受?我刚才看到不少同学在书上简要地写下来了?谁来读读,让大家分享你的读书体会。
(生交流)
(5)老师刚才还发现一个同学边读书边查字典,来告诉大家,你查的什么内容?(生说)这个习惯真好,正如叶圣陶所说:“有不了解处,不怕查工具书,是好习惯。
小结:刚才我们共读的这篇只是这本书中众多精彩故事的唯一,那么还有许多精彩等着我们去发现。
相信同学们一定能通过你探索的目光找到故事的趣味。
四、明确方法,引导读书。
1、今天,我们知道看一本书要先了解作者,然后看目录,在读一篇故事时,我们还要做到一边读,一边想,并且要动笔圈、画、注、批,遇到不会的字要借助工具书。
2、课内的时间有限,没读完的故事应该用什么时间读才好呢?(生答)对了,课外书,课外书,我们当然要安排在课余的时间读,这样才不会影响我们的学习,又能丰富我们的课余生活。
五、作业布置
利用课余时间,运用本节课学到的阅读方法读完《稻草人》。
板书设计:走进《稻草人》
了解作者走进目录、知道全书的概况
读书时要做到:圈、画、注、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