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伏苓配什么能去湿

合集下载

土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吃法

土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吃法

土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吃法土茯苓,又名茯苓、茯苓皮,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它具有广泛的功效与作用,被称为“上品百草之首”。

接下来,本文将详细介绍土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并提供一些合理的吃法建议。

一、土茯苓的功效与作用1. 补脾益胃土茯苓具有健脾益胃、消食利湿的作用,可以促进消化液分泌,增强胃肠蠕动,改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腹胀等症状。

它对于脾胃虚弱、食欲减退的人群特别适用。

2. 利水消肿土茯苓具有利尿排湿、消肿解毒的功效。

它能够增加尿量,促进体内废物的排泄,改善水肿、浮肿等问题。

同时,它还具有抗炎消炎的作用,对于湿热引起的炎症、肿瘤等疾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3. 安神养心土茯苓对于镇静安神、养心安神有一定的作用。

它可以缓解焦虑、烦躁、失眠等精神问题,同时对于血脉不畅、心悸、心慌等与心脏功能相关的问题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4. 补肾强腰土茯苓对于肾虚引起的腰膝酸软、遗精、夜尿频多等症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它可以补益肾气,强健腰膝,提高性功能,增强男性的性欲与性能力。

5. 调节免疫土茯苓含有丰富的多糖、多酚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免疫调节、抗肿瘤等作用。

它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增强抵抗力,预防感染疾病的发生。

二、土茯苓的吃法建议土茯苓可以通过煎汤、炖汤、煮粥、炖煮等方式入药。

下面是几个常见的吃法建议:1. 土茯苓煎汤将土茯苓切片,取适量加水煎煮,煮沸后改用小火煮15-20分钟,然后滤出茯苓汁。

可以加入适量的蜂蜜调味,每日饮用1-2次。

这种方法适用于胃肠功能不佳、消化不良的人群。

2. 土茯苓炖汤将土茯苓整片或切块,与鸡、鱼、猪骨等搭配,加入适量的水一起炖煮2-3小时,加入盐、姜片等调味品即可。

这种方法适用于气虚、水肿、食欲不振等人群。

3. 土茯苓粥将土茯苓切碎或研磨成粉,加入大米一起煮粥,煮熟后加入适量的蜂蜜或红糖调味即可。

这种方法适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水肿等人群。

4. 土茯苓炖煮将土茯苓整片或切块,与其他草药搭配,加入适量的水一起炖煮1-2小时,调味后食用。

茯苓泡水养生食谱推荐

茯苓泡水养生食谱推荐

茯苓泡水养生食谱推荐
茯苓是一种中药材,有很多功效,例如祛湿、健脾、利尿等,适合用来泡水养生。

下面是一些不同的茯苓泡水养生食谱推荐,供您参考:
1. 茯苓山楂泡水:
材料:茯苓10克,山楂5克。

做法:将茯苓和山楂放入杯中,加入适量开水浸泡10分钟
即可。

功效:此茶有助于健脾消食、降脂减肥。

2. 茯苓薏米泡水:
材料:茯苓10克,薏米10克。

做法:将茯苓和薏米放入杯中,加入适量温水浸泡1小时,
然后倒入热水搅拌均匀即可。

功效:此茶有助于清热解毒、利尿排湿,适用于湿热体质和
排湿养颜。

3. 茯苓玫瑰泡水:
材料:茯苓10克,玫瑰花10克。

做法:将茯苓和玫瑰花放入杯中,加入适量热水浸泡15分
钟即可。

功效:此茶有助于安神镇静、改善睡眠质量。

4. 茯苓菊花泡水:
材料:茯苓10克,菊花5克。

做法:将茯苓和菊花放入杯中,加入适量开水浸泡10分钟
即可。

功效:此茶有助于清热解毒、明目降压。

这些茯苓泡水养生食谱不但具有一定的功效,也具有一定的口感,可以根据个人的喜好选择合适的食谱泡水。

注意每次泡水时间不宜过长,一般10-15分钟就可以,以免影响茶的口感和药效。

土茯苓与猪肉煲汤利尿除湿

土茯苓与猪肉煲汤利尿除湿

土茯苓与猪肉煲汤利尿除湿
土茯苓性平,味甘淡。

不过,春季与秋季食用土茯苓的方法大不同,秋季进补时候,土茯苓炖草龟不错,但春季不宜大补,用土茯苓利尿特性达到除湿气效果,在普通猪排、猪肉汤中加入少量土茯苓即可。

但要注意的是,土茯苓不能与茶同用,肝肾阴虚者慎用。

如何挑选土茯苓?土茯苓的外表是红褐色的,内里微微泛红。

生脆不粉的是上佳品。

土茯苓养生健康食谱
土茯苓粥:健脾胃。

用打磨机将土茯苓磨成粉,加入生米煲煮,能够健脾养胃。


土茯苓煲排骨:利尿祛湿。

土茯苓稍微浸泡一会再放入锅内煲煮,放少许盐,只需喝汤就能达到祛湿功效。

五指毛桃土茯苓祛湿汤

五指毛桃土茯苓祛湿汤

五指毛桃土茯苓祛湿汤
五指毛桃土茯苓汤具有抗菌、健脾养胃等功效,可以起到养胃、祛湿等作用。

1、五指毛桃土茯苓汤具有清热解毒、祛湿利尿、抗菌的作用。

可用于白带分泌过多、急性盆腔炎、细菌性阴道炎、梅毒等疾病的治疗。

2、五指毛桃和土茯苓一起煲汤,具有健脾、养胃、祛湿等功效,五指毛桃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多种微量元素,土茯苓的功效相对较强,平时煲汤可以健脾养胃,排出体内火气,治疗胃病。

建议肝肾阴亏患者不宜食用,因为土茯苓可以利水、渗湿容易伤阴。

食用土茯苓后不可以再饮用浓茶、烈酒,容易降低药效,还会导致不良症状的发生,比如脱发、腹痛等。

去湿茶的配方,喝这三款效果佳

去湿茶的配方,喝这三款效果佳

去湿茶的配方,喝这三款效果佳
体内有湿气的人在平时对于祛湿的方法是十分关注的,而通过喝茶去湿的方式就比较受人们的认可。

那么,去湿茶都有哪些呢?
★1、五花祛湿茶
配方:金银花、杭白菊、扁豆花、鸡蛋花、木棉花各15g、鲜土茯苓、苡米50g。

将上述材料洗净后(鲜土茯苓宜斩成细块状),加入适量水,煎煮半小时即可饮用(根据口味可以加入适量冰糖调味)。

功效:本方搭配的五花茶具有清热解毒、消暑利湿的功效,对于治疗及预防炎热夏季湿热邪气侵犯人体导致的头晕头痛、鼻塞流涕、肢体困重、咽痛声哑、食欲不振的感冒症状者有良效,同时也可作为夏季预防中暑的保健饮品。

★2、竹叶茅根茶
配方:竹叶5克,白茅根5克,荷叶两克,放入杯中,沸水浸泡,当茶饮用。

每日一剂。

功效:竹叶甘淡而寒,功善清热除烦,生津利尿。

白茅根甘寒,具有清热利尿,凉血止血的功效。

荷叶味苦微咸,性辛凉,能够清暑利湿,祛瘀止血。

本方尤其适用于夏季皮肤、鼻子容易出血的人。

★3、薏米茶
配方:将薏米挑选洗净、沥干水分,放入平底锅内,开小火,慢慢焙出薏米的香味。

再把枸杞洗净,放入焙熟的薏米、冲入开水,浸泡5~10分钟。

根据个人爱好,可以在煮好的茶内加入熟红豆之类的热性食材。

功效:薏米性凉,味甘,淡。

《本草纲目》谓其“健脾益胃,补肺清热,祛风胜湿,养颜驻容,轻身延年”。

土茯苓的用药配伍有哪些

土茯苓的用药配伍有哪些

土茯苓的用药配伍有哪些土茯苓是一味作用较强的免疫抑制药。

土茯苓的用药有许多搭配。

下面是店铺为你带来的土茯苓的用药配伍,一起来看一看吧。

土茯苓的用药配伍1、漏精白浊:雪白盐一两(并筑紧固济,一日,出火毒),白茯苓、山药各一两。

为末,枣肉和蜜丸梧子大。

每枣汤下三十丸。

盖甘以济咸,脾肾两得也。

2、痫后虚肿:小儿痫病瘥后,血气上虚,热在皮肤,身面俱肿。

葳蕤、葵子、龙胆、茯苓、前胡等分,为末。

每服一钱,水煎服。

3、肾虚白浊:肉苁蓉、鹿茸、山药、白茯苓等分,为末,米糊丸梧子大,每枣汤下三十丸。

4.与半夏、陈皮同用,也可配桂枝、白术同用,可治疗脾虚不能运化水湿,停聚化生痰饮之症。

5.配半夏、枳壳同用,可治痰湿入络、肩酸背痛。

苏辙的茯苓养生法苏辙,北宋著名散文家,无志仕进,有意养生,对修身养性造诣颇深。

苏辙少时多病,夏则脾不胜食,秋则肺不胜寒。

治肺则病脾,治脾则病肺,服药而不愈。

32岁那年,学习气功,食茯苓,一年疾愈。

从此他便研究药物养生。

他认为,茯苓是补肾脾的养生珍品,可“解急难于俄顷,破奇邪于邂逅”。

为此特作《服茯苓赋并引》。

服茯苓“可以固形养气,延年而却老者”。

如久服则能“安魂魄而定心志”,“颜如处子,绿发方目;神止气定,浮游自得。

然后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辨,以游乎无穷”。

茯苓是寄生于松树根下的腐生真菌,有利于消水肿,健脾补中,宁心安神之功效。

魏晋时就把茯苓当作养生佳品。

陶弘景辞官隐退时,梁武帝即令“每月赐给茯苓五斤,白蜜二升,以供服饵”。

慈禧太后为祛病延年,命御膳房做茯苓饼进食,并赐宠臣。

这之后,茯苓夹饼已作为北京的传统名点流传至今。

茯苓以云南“云苓”为贵,既可入药,又可粥食。

《直指方》中记载:“白茯苓粥,治心虚、梦泄、白浊”。

《本草纲目》载曰:“茯苓粥清上实下。

”古代医家多认为,茯苓药性缓和,善利水湿,若与粳米煮粥疗效尤好。

茯苓粥的做法是,将白茯苓500克磨细粉,每次用白茯苓粉15克,同粳米50克煮粥食。

湿热喝什么好汤推荐7款祛湿汤

湿热喝什么好汤推荐7款祛湿汤

湿热喝什么好汤推荐7款祛湿汤想要调节湿热体质,就要多运动、多吃去湿的食物,那么,湿热吃什么好呢?下面店铺分享了7款祛湿汤,一起来了解吧。

7款祛湿汤第一:土茯苓炖水蛇材料:土茯苓、水蛇、红枣、生姜做法:将水蛇切段并且清洗干净,然后飞水一下备用;将土茯苓去皮之后切片;然后将土茯苓、水蛇、红枣以及生姜片一起放入炖锅中,大火炖煮3小时,起锅之前加入适量的食盐就可以了。

注意事项:一定要选择水蛇,而不是泥蛇,这两种之间还是具有区别的,泥蛇的颜色比较的黑,虽然这两种的外貌比较的相似,但是实际的炖汤效果差别还是比较大的。

功效:这道食谱不仅比较的滋补,同时水蛇肉也很鲜甜,对于身体好处多多。

第二:玉须泥鳅汤材料:泥鳅、鸡胸脯肉、小排骨、玉米须、葱姜、食盐、麻油做法:将泥鳅破开腹部然后清洗干净,最后用开水焯一遍,沥干水分;将排骨切块;将排骨放在砂锅的最顶层,然后上面放泥鳅;随后放入葱姜以及适量的开水;玉米须用纱布装好,然后扎紧口袋一起放入砂锅中;小火熬煮到六七成熟的时候放入鸡胸脯肉丝,烂熟之后放入食盐以及麻油,起锅服用。

功效:这道食谱能够很好的治疗多种疾病,例如泌尿系统感染、高血压以及黄疸肝炎以及糖尿病等等。

泥鳅性平,服用之后具有补中益肾的作用,而玉米须性平,能够平肝清热。

第三:润燥黄豆肉排汤材料:黄豆、肉排骨做法:将黄豆洗干净之后浸泡十五分钟;肉排洗干净之后切块,然后用食盐腌渍大约半个小时;将肉排骨和黄豆一起放入炖锅中,随后小火熬煮2个小时。

加入适量的食盐就可以吃肉喝汤,并且全家人都是可以服用的。

功效:这道食谱能够很好的去除体内的湿气,对于去湿热有着很不错的作用。

另外,日常如果出现了便秘、脚气以及湿疹等情况,服用这道食谱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

黄豆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脂肪以及维生素,少量的经常服用对于身体很有好处,不过如果过量服用容易导致身体发胖。

第四:板蓝根炖猪腱材料:板蓝根、猪腱、生姜、蜜枣、食盐做法:将猪腱洗干净,然后切片备用;将板蓝根洗干净;将猪腱还有板蓝根一起放入炖锅中,大火熬煮三个小时;起锅之后盖好盖子放凉,等到能够喝的温度时候放入食盐就可以。

中药除湿配方有哪些

中药除湿配方有哪些

中药除湿配方有哪些
身体湿气过重,那么对身体健康,也会产生一些不良的影响,所以在平时生活当中,我们也应该了解一些能够有效去除身体湿气的方法,有一些中药配方,去除湿气的效果是比较好的,比如下面所推荐的清热去湿汤,或者是健脾去湿汤,搭配方法简单,而且效果也比较好。

★1、清热去湿汤
材料:土伏苓250克,粉葛250克,赤小豆50克,扁豆50克,陈皮半个,水8碗。

做法:土伏苓去皮切段,粉葛去皮切块,将材料放入煲内,水滚转慢火煲3小时即可。

中药健脾祛湿中成药食物方子
★2、健脾祛湿汤
材料:淮山(干品)10克,土茯苓10克,溪黄草10克,猪胰(猪横月利)300克,清水适量。

做法:淮山、土茯苓、溪黄草、猪横月利洗净一同放进砂煲中,加适量清水煲开,然后转小火煲1小时即可饮用。

★3、白菜薏米粥
材料:小白菜500克,薏米60克。

先将薏米煮成稀粥,再加入切好、洗净的小白菜,煮二三沸,待白菜熟即成,不可久煮。

用法:食用时不加盐或少加盐,每日2次。

★4、赤小豆薏仁茶
材料:薏米仁5g、赤小豆5g、淡竹叶5g、马齿笕5g、槐米5g、芡实5g、绿茶5g(源自本草纲目)
食用方法:(可直接购买一包装)170ml开水浸泡3~5分钟即可,饮至1/3时续水。

辅助功效:有利水消肿、健脾去湿、舒筋除痹、清热排脓等功效,为常用的利水渗湿药,祛湿能够起到淡斑美白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伏苓配什么能去湿
在中医上认为,人体湿气过重的话会影响人体的阳气,常常会有疲乏困倦、肚子胀痛、易长疹子等症状。

而土茯苓是一种很好的中药材,在一年四季都可以见到它的身影,具有温热健脾等功效,也可治小便不利,水肿等,土茯苓也是一种不错的去湿药材。

那么土茯苓配什么可以有效去湿呢。

1、土茯苓猪骨头烫,原料:土伏苓、猪骨、姜、醋、盐。

第一步:将新鲜土伏苓去皮,切小片,尽量削薄一点。

然后将猪骨头、姜、土伏苓倒进锅里大火烧开约五分钟,后转为文火煲一到两小时即可,记得出锅前几分钟加入几滴醋和盐调味哟。

2、土茯苓鸡骨草猪骨烫:土茯苓、鸡骨草、猪骨(最好是猪尾骨或脊骨)先将猪骨用烧开的水氽一下,再用清水冲洗一遍,以去除血腥味。

再将所有材料放入煲中大火煮沸后,转文火煲一个半小时或两个小时,再加盐调味即可食。

3、功效生津消暑、清热利水。

材料冬瓜3斤,康仁堂土伏苓袪湿汤料半包,赤小豆少许,扁豆少许,薏米少许
做法1).冬瓜去籽切块;土伏苓汤料、赤小豆、扁豆及薏米洗净。

2)
将所有原料放入电砂煲中,加入适量清水煲2小时即可。

4、功效健脾袪湿。

材料土伏苓30克,薏米3030克,瘦肉250克,姜1片,盐适量
做法1).瘦肉洗净后切块焯水。

2).土伏苓及薏米洗净。

3).将土伏苓、薏米、瘦肉、姜片放入电砂煲中,加入清水1升煲2小时。

4).加入适量盐调味即可。

5、功效清热袪湿
材料土伏苓25克,扁豆25克,赤小豆25克,袪湿豆25克,猪肉1斤,姜1片,盐适量
做法1)猪肉洗净后切块焯水;扁豆、赤小豆、袪湿豆洗净用清水浸2小时;土伏苓洗净。

2)将土伏苓、扁豆、赤小豆、袪湿豆、猪肉、姜片放入电砂煲中,加入1升清水煲2小时。

3)加入适量盐调味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