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 学 小 故 事

合集下载

趣味数学小故事30字

趣味数学小故事30字

趣味数学小故事30字篇一:趣味数学小故事集锦趣味数学小故事集锦1、0和它的数字兄弟有一天,森林里面来了一群特别的“客人”。

它们长相很格外,动物们都很惊奇,要求他们一一介绍自己。

第一个走出来一个瘦子,它说:“我是1,像支铅笔细又长”。

接着又走出一个说:“我是2,像只小鸭水上飘。

”第三个说“我是3,像只耳朵听声音。

”“我是4,像面小旗随风飘。

”“我是5,像支衣钩挂衣帽。

”“我是6,像棵豆芽咧嘴笑。

”“我是7,像把镰刀割青草。

”“我是8,像支麻花拧一道。

”“我是9,像把勺子能盛饭。

”“我是0,像个鸡蛋做蛋糕。

”他们刚介绍完了,小鹿又问道”你们中间谁最大?谁最小呢?”9站出来,很骄傲地说“我是9,我最大。

” 0耷拉着脑袋说“我最小。

”“对,就是这个表示什么都没有的0。

”9用冷淡的口气说道。

9刚说完,动物们和它的数字兄弟都笑了。

0更加不好意思了,动物们看到0这么没有用,都不情愿和它一起玩。

它们在一起唱呀!跳呀!特别快乐。

突然一只大象在里面挣扎了很久,用了很大的力气总想爬上来,它爬呀爬累得满头大汗,腿也挂破了,鲜血直流。

可是,怎么也爬不上来,它只好在里面大声“救命呀!救命呀!”动物们听到了,就纷纷跑到洞口边,想把大象救出来。

数字1到9也来帮忙了。

他们组成最大的数字987654321,显示了最大的力气,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有把大象拉上来。

这个时候,只听见后面有一个微弱的声音说道“我也来试试。

”它们一看是0,就勉强的同意它也来帮忙。

它们重新组成数字9876543210,它们的力气一下子就增大10倍。

哈哈……,一下子就把大象拉上来了。

动物们都很感谢数字兄弟,同时也为冷落了0感到愧疚,它们都来到0的身边,情愿和0做伴侣。

数字兄弟也开头重视0了,情愿和它一起玩耍。

从今以后,0再也不自卑了,它觉得自己还是很有用的。

2、漂亮的植树图案很久很久以前,阿拉伯数字王国的国王过20岁生日,罗马数字王国派人送来了20棵宝贵的树,作为生日礼物。

141个超神奇的数学小故事

141个超神奇的数学小故事

141个超神奇的数学小故事1. 数学小故事:数字的魔力在数学的世界里,数字是无处不在的魔法。

曾经,有一位天才数学家,他发现了一个数字的特性,让人惊叹不已。

这个数字是7。

他发现,无论如何将7进行加法、减法、乘法、除法运算,最后的结果总是能够被7整除。

例如,7 + 7 = 14,14 / 7 = 2,再次进行加法,2 + 7 = 9,9 / 7 = 1。

无论多少次运算,最后都会回到原来的数字7。

这个数学现象被称为“7的循环性”。

这个天才数学家通过研究这个循环性,发现了许多其他数字的循环性。

他整理出了一个列表,包括了141个这样的超神奇数字。

这些数字不仅仅具有循环性,还有许多有趣的特性。

比如说,有些数字是素数,即只能被1和自身整除的数字;有些数字是完全数,即其所有因子之和等于自身的数字。

通过这个天才数学家的研究,我们对数学的理解又深入了一步。

数字不仅仅是冰冷的符号,它们有着自己独特的魔力和规律。

这些数学小故事,让我们对数学的奥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体会。

2. 数学小故事:斐波那契的秘密在数学中,有一个著名的数列被称为“斐波那契数列”。

这个数列的规律非常有趣:每个数字都是前两个数字相加的结果。

斐波那契数列的前几个数字是:0, 1, 1, 2, 3, 5, 8, 13, 21, ...这个数列在数学和自然界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数学家们发现,斐波那契数列的规律可以出现在许多自然现象中,比如植物的叶子排列、海龟的壳纹等等。

但是,斐波那契数列的神奇之处不仅仅在于其规律,更在于其极限。

当数列的数字越来越大时,相邻两个数字的比值会逐渐接近一个特殊的数学常数,被称为“黄金分割比”。

黄金分割比是一个无理数,约为1.618。

这个比例被人们认为是最具美感和和谐性的比例之一,在艺术和建筑领域中广泛应用。

斐波那契数列的奥秘不仅让我们对数学的美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展现了自然界与数学之间的神奇联系。

它告诉我们,数学不仅存在于书本和公式中,更隐藏在我们身边的一切事物之中。

经典数学小故事资整理

经典数学小故事资整理

经典数学小故事资整理数学是人类对事物的抽象结构与模式进行严格描述的一种通用手段,可以应用于现实世界的任何问题,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经典数学小故事资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经典数学小故事17岁那年,小高斯上小学了。

教师名字叫布特纳,是当地小有名气的“数学家”。

这位来自城市的青年教师,总认为乡下的孩子都是笨蛋,自己的才华无法施展。

三年级的一次数学课上,布特纳对孩子们又发了一通脾气,然后,在黑板上写下了一个长长的算式:81297+81495+81693+……+100701+100899=?“哇!这是多少个数相加呀?怎么算呀?”学生们害怕极了,越是紧张就越是想不出怎么计算。

布特纳很得意。

他知道,像这样后一个数都比前一个数大198的100个数相加,这些调皮的学生即使整个上午都乖乖地计算,也不会算出结果。

不料,不一会儿,小高斯却拿着写有答案的小石板过来了,说:“老师,我算完了。

”布特纳连头都没抬,生气地说:“去去,不要胡闹。

谁想胡乱写一个数交差,可得小心!”说完,挥动了一下他那铁锤似的拳头。

可是小高斯却坚持不走,说:“老师,我没有胡闹。

”并把小石板轻轻地放在讲台上。

布特纳看了一眼,惊讶得说不出话来,没想到,这个10岁的孩子居然这么快就算出了正确的答案。

原来,小高斯不是像其他孩子那样一个数一个数地加,而是细心地观察,动脑筋,找规律。

他发现一头一尾两个数依次相加,每次加得的和都是182196,求50个182196的和可以用乘法很快算出。

小高斯的难以置信的数学天赋,使布特纳既佩服,又内疚。

从此,他再也不轻视穷人的孩子了。

他给小高斯买来了许多数学书,并让他的年轻的助手巴蒂尔帮助小高斯学数学。

经典数学小故事2欧姆与欧姆定律乔治·西蒙·欧姆生于德国埃尔兰根城,父亲是锁匠。

父亲自学了数学和物理方面的知识,并教给少年时期的欧姆,唤起了欧姆对科学的兴趣。

16岁时他进入埃尔兰根大学研究数学、物理与哲学,由于经济困难,中途缀学,到1813年才完成博士学业。

趣味数学小故事大全

趣味数学小故事大全

趣味数学小故事大全我曾听到有人说我是数学的反对者,是数学的敌人,但没有人比我更尊重数学,因为它完成了我不曾得到其成就的业绩——哥德。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数学小故事大全,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数学小故事(一)1.巧测金字塔高度金字塔是埃及的著名建筑,尤其胡夫金字塔最为著名,整个金字塔共用了230万块石头,10万奴隶花了30年的时间才建成这个建筑。

金字塔建成后,国王又提出一个问题,金字塔倒底有多高,对这个问题谁也回答不上来。

国王大怒,把回答不上来的学者们都扔进了尼罗河。

当国王又要杀害一个学者崐的时候,著名学者塔利斯出现了,他喝令刽子手们住手。

国王说:“难道你能知道金字塔的高度吗?”塔利斯说:“是的,陛下。

”国王说:“那么它高多少?”塔利斯沉着地回答说:“147米。

”国王问:“你不要信口胡说,你是怎么测出来的?”塔利斯说:“我可以明天表演给你看。

”第二天,天气晴朗,塔利斯只带了一根棍子来到金字塔下,国王冷笑着说:“你就想用这根破棍子骗我吗?你今天要是测不出来,那么你也将要被扔进尼罗河!”塔利斯不慌不忙地回答:“如果我测不出来,陛下再把我扔进尼罗河也为时不晚。

”接着,塔利斯便开始测量起来,最后,国王也不得不服他的测量是有道理的。

小朋友,你知道塔利斯是如何进行测量的吗? 2. 蜗牛何时爬上井?一只蜗牛不小心掉进了一口枯井里。

它趴在井底哭了起来。

一只癞蛤蟆爬过来,瓮声瓮气的对蜗牛说:“别哭了,小兄弟!哭也没用,这井壁太高了,掉到这里就只能在这生活了。

我已经在这里过了多年了,很久没有看到过太阳,就更别提想吃天鹅肉了!”蜗牛望着又老又丑的癞蛤蟆,心里想:“井外的世界多美呀,我决不能像它那样生活在又黑又冷的井底里!”蜗牛对癞蛤蟆说:“癞大叔,我不能生活在这里,我一定要爬上去!请问这口井有多深?”“哈哈哈……,真是笑话!这井有10米深,你小小的年纪,又背负着这么重的壳,怎么能爬上去呢?”“我不怕苦、不怕累,每天爬一段,总能爬出去!”第二天,蜗牛吃得饱饱的,喝足了水,就开始顺着井壁往上爬了。

四年级数学小故事五篇

四年级数学小故事五篇

【导语】数学家是对世界数学的发展作出创造性贡献的⼈⼠,专注于研究数论算法、数学建模、理论物理、⼏何算法、代数变换技巧等。

以下是®⽆忧考⽹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1.四年级数学⼩故事 华罗庚上⼩学时,⼀个⽼师对新上任的⽼师介绍学校的情况时,说这个学校的学⽣都是穷⼈家的孩⼦,多数是笨蛋……这话深深刺痛了华罗庚的⼼,他决⼼要以优异的成绩回敬那位⽼师。

⼀天,数学⽼师出了⼀道有趣的难题给⼤家: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问为⼏何? 全班同学⾯⾯相觑答不上来,唯有华罗庚站起来说:“⽼师,我知道,是‘23’。

”全班震惊,⽼师也点头称赞。

从此,他便爱上了数学课。

华罗庚的故事都值得我们学习。

正当他求学时,⽗亲店铺⽣意⽇见萧条,⽆⼒供他继续读书了,他只好辍学看柜台。

他利⽤⼀本代数、⼀本⼏何、⼀本只剩50页的微积分开始了⾃学。

⽩天没有时间,晚上守着⼩油灯⼀遍遍地演算。

⽗亲说他是个“书呆⼦”,⼏次逼他把书烧掉,邻居也劝他好好做买卖,⼀些上了⼤学的同学有的对他也有些冷淡。

不幸的是,他⼜患上了可怕的伤寒,医⽣摇头叹息地叫家⼈为他准备“后事”。

他向死神发起挑战,挣扎着下地⼲活,左腿⼜被摔成残废。

他还是不⽓馁,拄着拐杖忍着疼痛进⾏锻炼。

练得能⾛了,就到⼀所中学去⼲杂务,给⽼师打⽔、削铅笔,即使这样,他也没有放弃⾃学。

就在中学⼯作不久,他开始向报刊投寄数学论⽂,多次退稿也不灰⼼。

后来他发表了《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程式解法不能成⽴的理由》⼀⽂,得到了数学泰⽃熊庆来的赏识,很快把他介绍到清华园,安置在⾃⼰⾝边。

⼀年半后,华罗庚攻下了清华⼤学数学专科的全部课程,并且⾃修了英语和法语。

接着,他的数学论⽂在国内外刊物上陆续发表。

1934年,在熊庆来的推荐下,任命华罗庚为数学系助教。

不久,校领导⼜任命他为数学教授。

⼀个贫困⽽⼜残疾的⼈,终于以惊⼈的毅⼒⾃学成才,并成为驰名中外的数学家。

数学小故事50字

数学小故事50字

1.小时候,华罗庚家境贫寒,初中未毕业便辍学在家。

他一边帮父亲看店,一边依旧不忘学习。

没有时间,他养成了早起,善于利用零碎时间,善于心算的习惯。

没有书,没有纸没有笔,养成了他勤于动手,勤于独立思考的习惯。

2.数学家高斯在高中时,每天晚上老师都会给他一两个比较难的题目让他去练,但他基本上都能很快解决,但是一天,老师给了一个题,他用了一个晚上才做出来,后来到学校一问老师,才知道,那个题目是老师不小心夹进去的,那是个世界上的数学难题,已经困扰了数学家100多年了。

3.华罗庚上中学时,在一次数学课上,老师给同学们出了一道著名的难题:“有一个数,3个3个地数,还余2;5个5个地数,还余3;7个7个地数,还余2,请问这个得数是多少?”大家正在思考时,华罗庚站起来说:“23”他的回答使老师惊喜不已,并得到老师的表扬。

华罗庚后来成为了数学王子。

4. 高斯念小学的时候,有一次在老师教完加法后,因为老师想要休息,所以便出了一道题目要同学们算算看,题目是:1+2+3+ ..... +97+98+99+100 = ? 老师心里正想,这下子小朋友一定要算到下课了吧!正要借口出去时,却被高斯叫住了!!原来呀,高斯已经算出来了,高斯告诉大家他算出的答案:5050,从此以后高斯小学的学习过程早已经超越了其它的同学,也因此奠定了他以后的数学基础,更让他成为——数学天才!5. 前212年,古罗马军队突破城防,打进了叙拉古。

年已75岁的阿基米德仍在潜心研究数学,证明他的几何题。

罗马士兵声嘶力竭的吆喝,惊动了他。

“喂,你们踩坏了我的图,赶快走开!”阿基米德发怒地说。

凶神恶煞的士兵毫不理会,并把刀剑指向了他的脑袋。

阿基米德明白了将要发生的事情,坦然自若地说:“等一下杀我的头,让我把这条几何定理证完。

”然而,无知而又残暴的罗马士兵,一刀砍掉了阿基米德的头颅。

6. 祖冲之,南朝宋气质及著名的科学家。

他提出的密率值的计算比欧洲早一千多年。

他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七位(圆周率是3.1415926—3.1415927之间,取近似值3.14,又叫做π),是世界上第一个人。

数学小故事10字3篇

数学小故事10字3篇

数学小故事10字3篇数学小故事10字1泰勒斯(古希腊数学家、天文学家)来到埃及,人们想试探一下他的能力,就问他是否能测量金字塔高度.泰勒斯说可以,但有一个条件--法老必需在场.第二天,法老如约而至,金字塔四周也聚集了不少围观的老百姓.秦勒斯来到金字塔前,阳光把他的影子投在地面上.每过一会儿,他就让人测量他影子的长度,当测量值与他身高完全吻合时,他立即在大金字塔在地面上的投影处作一记号,然后再丈量金字塔底到投影尖顶的距离.这样,他就报出了金字塔准确的高度.在法老的请求下,他向大家讲解了如何从"影长等于身长'推到"塔影等于塔高'的原理.也就是今日所说的相似三角形定理.数学小故事10字220世纪最杰出的数学家之一的冯·诺依曼.众所周知,1946年发明的电子计算机,大大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大大促进了社会生活的进步.鉴于冯·诺依曼在发明电子计算机中所起到关键性作用,他被西方人誉为"计算机之父".1911年一1921年,冯·诺依曼在布达佩斯的卢瑟伦中学读书期间,就崭露头角而深受老师的器重.在费克特老师的个别指导下并合作发表了第一篇数学论文,此时冯·诺依曼还不到18岁.伽罗华生于离巴黎不远的一个小城镇,父亲是学校校长,还当过多年市长。

家庭的影响使伽罗华一向勇往直前,无所畏惧。

1823年,12岁的伽罗华离开双亲到巴黎求学,他不满足呆板的课堂灌输,自己去找最难的数学原著讨论,一些老师也给他很大帮助。

老师们对他的评价是"只宜在数学的尖端领域里工作'。

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年出生在意大利半岛南端西西里岛的叙拉古。

父亲是位数学家兼天文学家。

阿基米德从小有良好的家庭教养,11岁就被送到当时希腊文化中心的亚历山大城去学习。

在这座号称"智慧之都"的名城里,阿基米德博阅群书,汲取了很多的学问,并且做了欧几里得学生埃拉托塞和卡农的门生,钻研《几何本来》。

数学小故事简短50字五篇

数学小故事简短50字五篇

数学小故事简短50字五篇故事: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特别态性现象。

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大事进展过程的描述。

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叙述。

以下是我整理的数学小故事简短50字五篇,仅供参考,盼望能够关心到大家。

第一篇: 数学小故事简短50字[祖冲之你真宏大]:另一位老师在教圆周长的计算时,在同学探究出圆周率后,这位老师认为此时应当“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于是在介绍了圆周率讨论的相关历史材料的基础上,这样提问:“大家想对数学家祖冲之老爷爷说些什么呢?”同学们群情激奋。

生1:我想说:祖冲之爷爷你真宏大!生2:祖冲之爷爷有勤奋严谨的钻研精神,祖冲之我佩服你。

生3:……同学们本以为至此就结束了,谁知这位老师连续借题发挥:“那么,我们以后应当怎么作呢?”孩子们很聪慧,在老师的“指引鼓舞”下,个个说出一番“豪言壮志”。

不过,非常钟的课堂教学时间也就这样过去了。

其次篇: 数学小故事简短50字[最终一题错了]:记得一次去听一位学校数学老师的公开课,他在黑板上写了五道题让一名同学板演。

3×9=274×9=365×9=456×9=547×9=62当同学写完62时,台下多数同学都大声叫喊起来:“老师,她错了,最终一题错了……”我当时的第一反应也是认为她的最终一题算错了。

满以为那位老师会立刻关心订正这名同学的错误,没想到他却说了一段让我至今记忆犹新的话。

他说:“最终一题是错了,可大家为什么只说她错的这道题,而不说她前面四道都做对了呢?看来,我们是多么简单发觉别人的短处而忽视了别人的特长,当我们面对一个人时,首先要看其优点,要宽容地对待别人......”假如我们的老师都用一颗宽容的心对待我们的同学,在课堂上时时显出宽容的态度,我信任这比老师单纯重说教的“灌输式德育”要高超。

随着社会的进展和进步,我们越来越深刻的熟悉到,教育的首要任务是育人,其次才是育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小故事
(一)小熊开店
小熊不喜欢学习,只想做生意,于是在学校旁边开了个水果店。

小兔和小猴是它的同学,它们商量好,要教训这个不爱上学的懒家伙。

它们来到小熊的水果店。

“桃子怎么卖呀?”小猴问。

“第一筐里6元3公斤,第二筐里6元2公斤。

”小熊回答。

小猴又说:“如果我从两筐里拿5公斤,要付你12元,对吗?”
小熊点点头。

“那我全买下,既然5公斤12元,那60公斤就是12×12=144元,对不对?”
“正是,正是。

”小熊讲。

于是小猴买了所有的桃子,付了钱,和小兔高兴地走了。

晚上回到家,小熊结帐,怎么算都是亏本的。

第二天,小猴、小兔找到小熊把情况说了,笑着说:“都是你学习不好,我们才来教训你一下”,并把少给的钱补给了小熊。

小熊惭愧地低下了头,从此每天上课都很认真。

它们三个成了好朋友。

(二)唐僧师徒摘桃子
一天,唐僧命徒弟悟空、八戒、沙僧三人去花果山摘些桃子。

不久,徒弟三人摘完桃子高高兴兴回来。

师父唐僧问:你们每人各摘回多少个桃子?
八戒憨笑着说:师父,我来考考你。

我们每人摘的一样多,我筐里的桃子不到100个,如果3个3个地数,数到最后还剩1个。

你算算,我们每人摘了多少个?
沙僧神秘地说:师父,我也来考考你。

我筐里的桃子,如果4个4个地数,数到最后还剩1个。

你算算,我们每人摘了多少个?
悟空笑眯眯地说:师父,我也来考考你。

我筐里的桃子,如果5个5个地数,数到最后还剩1个。

你算算,我们每人摘多少个?
唐僧很快说出他们每人摘桃子的个数。

你知道他们每人摘多少个桃子吗
(三)分房间
有一个年轻的小伙子来找刘先生,并自我介绍说:“我叫于江,这次我带领了一个旅游团到香港旅游,听说您的大酒店环境舒适,服务周到,我们想来住你们酒店。


刘先生连忙热情地说:“欢迎,欢迎,不知贵团一共有多少人?”
“人嘛,还可以,是一个大团。


刘先生心里一阵惊喜:一个大团,又是一笔大生意,真是太好了。

作为一个导游,于江看出了刘先生的心思,他慢条斯理地说:“先生,如果你能算出我团的人数,我们就住您们酒店了。


“你请说吧。

”刘先生自信地说。

“如果我把我的团平均分成四组,多出一人,再把每小组平均分成四份,结果又多出一人,再把分成的四小组分成四份,结果又多出一人,当然,也包括我,请问我们至少有多少人?”
“一共多少呢?”刘先生马上思考起来,他一定要接下这笔生意,“没有具体的数字,该如何下手呢?”他是精明的生意人,很快说出答案:“至少八十五人,对不对?”
于江先生高兴地说:“一点不错,就是八十五人。

请说说您的算法。


“人数最少的情况是最后一次四等分时,每份为一人,由此推理得到:第三次分之前有1×4+1=5(人),第二次分之前有5×4+1=21(人),第一次分之前有21×4+1=85(人)。


“好,我们今天就住在您这儿了。


“那你们有多少男的和女的?”
“有55个男的,30个女的。


“我们这儿现在只有11人的房间,7人、5人的房间,你们想怎么住?”
“当然是先生您给安排了,但必须男女分开,也不能有空床位。


又出了一个题目,刘先生还从没碰到过这样的客人,他只好又得花一番心思了。

瞑思苦想之后,他终于得出了最佳方案:男的两间11人房间,四间7人房,一间5人房;女的一间11人房间,两间7人房,一间5人的,一共11间。

于江先生看了他的安排后,非常满意,马上办了住宿手续。

一桩大生意做成了,虽然复杂了一点,但刘先生的心里还是十分高兴的。

(四)蜗牛何时爬上井?
一只蜗牛不小心掉进了一口枯井里。

它趴在井底哭了起来。

一只癞蛤蟆爬过来,瓮声瓮气的对蜗牛说:“别哭了,小兄弟!哭也没用,这井壁太高了,掉到这里就只能在这生活了。

我已经在这里过了多年了,很久没有看到过太阳,就更别提想吃天鹅肉了!”蜗牛望着又老又丑的癞蛤蟆,心里想:“井外的世界多美呀,我决不能像它那样生活在又黑又冷的井底里!”蜗牛对癞蛤蟆说:“癞大叔,我不能生活在这里,我一定要爬上去!请问这口井有多深?”“哈哈哈……,真是笑话!这井有10米深,你小小的年纪,又背负着这么重的壳,怎么能爬上去呢?”“我不怕苦、不怕累,每天爬一段,总能爬出去!”第二天,蜗牛吃得
饱饱的,喝足了水,就开始顺着井壁往上爬了。

它不停的爬呀,到了傍晚终于爬了5米。

蜗牛特别高兴,心想:“照这样的速度,明天傍晚我就能爬上去。

”想着想着,它不知不觉地睡着了。

早上,蜗牛被一阵呼噜声吵醒了。

一看原来是癞大叔还在睡觉。

它心里一惊:“我怎么离井底这么近?”原来,蜗牛睡着以后从井壁上滑下来4米。

蜗牛叹了一口气,咬紧牙又开始往上爬。

到了傍晚又往上爬了5米,可是晚上蜗牛又滑下4米。

爬呀爬,最后坚强地蜗牛终于爬上了井台。

小朋友你能猜出来,蜗牛需要用几天时间就能爬上井台呢?
(五)土耳其商人和帽子
有一个土耳其商人,想找一个助手。

有两个人前来报名,商人想测验一下这两人中谁更聪明。

他把两人带进一间既没有镜子,也没有窗户,全靠灯来照明的房子里。

然后商人打开一个盒子说:“这里面有五顶帽子,两顶红的,三顶黑的,现在我把灯熄掉,我们三人每人摸一顶戴在自己的头上,然后我把盒子盖上,点亮灯后,你们要尽快说出自己头上戴的什么颜色的帽子。

”说毕,就照着做了。

当灯亮之后,两个人都看见商人戴着一顶红帽子。

过了一瞬间,其中一个人说:“我戴的是黑色的帽子!”这个人猜对了。

想一想,他是怎么猜对的?
想:应首先排除不可能的情况,然后一步步推出必然出现的情况。

解:猜对的人是这样推想的:一共两顶红帽子,商人头上已经戴了一顶红帽子,如果我戴的是红帽子,对方马上就能断定自己戴的是黑帽子。

我们都不能马上判断,显然对方和我戴的一样,都是黑色的帽子。

由于他抢先一步,就猜对了。

(六)简单实用的圆
在人类生活活动和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物品像车轮、杯子、瓶子、水管等等,它们的外形是圆的。

为什么要用圆形,这除了圆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外,更重要的是由圆的性质决定的。

画一个圆很简单。

将圆规的一个脚固定,另一个带有铅笔头的脚转一圈,一个圆就画出来了。

我们把固定的那一点称为圆心,所画得的圆圈叫圆周。

从画圆的过程中可以看到,圆规两个脚之间的长度始终保持不变,也就是说,圆心到圆周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这是圆的一个最重要而又最基本的性质。

人们就是用圆的这种性质来制造车轮的,车轴总是安装在车轮的圆心位置上,这样,车轴到车轮边缘的距离总是一样的。

只要路面平整,车子就不会上下颠簸,人坐在车上就感到平稳、舒服。

假如车轮是方形的,那么车子在行进中,车轴到路面的距离时大时小,结果车子就会上下颠簸,人坐着就不会舒服。

圆的另一个性制质是:用同样长度的材料围成一个三角形或正方形或圆,那么面积最大的是圆。

人们利用这一性质,制造了各种用途的圆形制品。

如农民用竹度围成圆柱形的谷仓,这样可堆放更多的粮食,而材料又省,工人将杯子、瓶子等制成圆柱形也是同样的道理。

圆还有许多重要的性质和应用,因此人们称圆为简单而又实用的曲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