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世界环境日】2018中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公报

合集下载

《海洋环境公报》

《海洋环境公报》

《海洋环境公报》近五年我国海洋环境状况对比报告我国是海洋大国,大陆海岸线1.8万公里,面积为500平方米以上的海岛6900余个,管辖海域总面积约300万平方公里,包括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跨越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三个气候带。

入海河流众多,流域范围广阔,有鸭绿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等1500余条河流入海。

海洋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已记录的海洋生物22629种,分布有红树林、珊瑚礁、滨海湿地、海草床、海岛、海湾、入海河口和上升流等多种类型海洋生态系统。

海洋资源环境为沿海经济社会和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为全面掌握我国管辖海域环境状况,国家海洋局组织各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开展了海洋环境质量、海洋功能区、入海污染源及海洋环境灾害监测工作,推进了全海域海-气二氧化碳交换通量专项监测工作。

202x年,在我国管辖海域开展了海水环境质量监测。

各季节监测结果显示,我国管辖海域海水环境质量状况总体较好。

夏季全海域海水中营养盐、酸碱度、溶解氧、化学需氧量、石油类和重金属等指标的监测结果显示,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约占我国管辖海域面积的94%。

202x年,我国海洋环境状况总体维持在较好水平。

全海域海水中无机氮、活性磷酸盐、石油类和化学需氧量等指标的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我国管辖海域海水环境状况总体较好,但近岸海域海水污染依然严重。

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约占我国管辖海域面积的95%。

202x年夏季,海水中无机氮、活性磷酸盐、石油类和化学需氧量等监测要素的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我国管辖海域海水环境状况总体较好,但近岸海域海水污染依然严重。

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约占我国管辖海域面积的94%。

202x年夏季,海水中无机氮、活性磷酸盐、石油类和化学需氧量等要素的监测结果显示,我国管辖海域海水环境状况总体较好,但近岸海域海水污染依然严重。

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约占我国管辖海域面积的95%。

世界境况日黑板报内容精选.doc

世界境况日黑板报内容精选.doc

世界环境日黑板报内容精选世界环境日黑板报内容精选更新:2018-12-14 10:53:28【保护环境】随着我国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大自然的索取也越来越多,环境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尽管这样,人类还在加倍的破坏环境,如果再不觉醒,人类不过多少年看到的最后一滴水将是自己的眼泪!保护现有环境,从今天做起!【低碳生活准则】1、少用纸巾,重拾手帕。

2、随手关灯关水,双面来打印。

3、拒绝白色污染物。

少用空调,骑车上班。

绿色环境,低碳生活如果全世界人每周少开1天车,那么我们的地球摇篮将变得更加美丽!在平时用水的时候,多想想常年生活在沙漠地区缺水的人们,想想他们渴望得到淡水的眼睛,基本上就会有那种节水的意识,让大家一起加入环保行动,每天环保进步一点点,我们就可以拥有一个环保的大社会!“低碳环保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消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主要是从节点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

在“根本哈根气候大会”之后,低碳的概念如雨后春笋般兴盛起来,反战低碳经济,是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世界环境日的首次提出1972年6月5日~16日,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

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在全世界范围内研究保护人类环境的会议,标志着人类环境意识的觉醒。

出席会议的国家有113个,共1300多名代表。

除了政府代表团外,还有民间的科学家、学者参加。

会议讨论了当代世界的环境问题,制定了对策和措施。

会前,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秘书长莫里斯·夫·斯特朗委托58个国家的152位科学界和知识界的知名人士组成了一个大型委员会,由雷内·杜博斯博士任专家顾问小组的组长,为大会起草了一份非正式报告——《只有一个地球》。

这次会议提出了响遍世界的环境保护口号:只有一个地球!会议经过12天的讨论交流后,形成并公布了著名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Declarationof 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HumanEnvironment),简称《人类环境宣言》)和具有109条建议的保护全球环境的“行动计划”,呼吁各国政府和人民为维护和改善人类环境,造福全体人民,造福子孙后代共同努力。

2018中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公报

2018中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公报

【关注世界环境日】2018中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公报-、一图速读2018年中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海洋环境质量主要入海污染源状况海洋渔业水域环境质量状况1蠡海洋生态状况1邈海洋倾倒区和油气区环境状况海洋环境灾害状况© 2018年总体状况全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整体•海水环境质量总体有所改善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和海洋保护区保护对象•入海河流水质较上年同期[所提升血海諾珈境质量管辖海域水质管辖海域海水环境维持在较好水平, 劣四类水质海域面积较上年同期减少平方干米.2018年我国管辖海域未达到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各类海域面积近岸海域近岸海域水质总体稳中向好,水质级别为一般。

主要超标要索: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

5.7个百分点.管牲海域夏季一类水质海域面枳占比近岸海域417四类3.1%劣四类15.6%重要海湾水质面积大于100平方干米的44个海湾中,16个海湾四季均出现劣四类水质,主要超标要素为无机氮和磷酸盐。

海水富营养化呈富营养化状态海域面积共56680平方千米。

养化141R0平方干米24590平方干米中度高营养化/17910平方干米重度富曹养化海域主要集中在辽东湾、渤海湾、长江口、杭••州湾、珠江口等近岸海域.沉积物质量/辽河口、海河口、黄河口.长江口、九龙江口和珠江口沉积物质虽 厂"「海洋环境放射性水平/我国管辖海域海水放射性水平和Y 辐射空气吸收剂毘率 ’,近岸 海域海水和海洋生物中天然放射性核索活动浓度处于 ' ,人工放射性 核索活度浓度 。

海水浴场游泳季节和旅游时段,对 全国36个海水浴场开展了 监测.____ 丿辽河口、海河口、黄河□和长江口沉积物质&良好的盃佼比例九龙江口沉积物质1B 良好的点莅比珠江口沉积物匠虽良好的点位比例水质较差天数优良天故占 74.8%海洋生物多样性对管辖海域的1705个点位开展海洋生物多样性监测。

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物种数从jtSiJ南呈増加追势,符合其自然分布规律•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实施监测的河口、海湾、滩涂湿地、珊瑚礁等21个典型海洋生态系统中,河口和海湾生态系统均处于亚粋康和不罐康状态。

《2014年中国海洋环境状况公报》发布

《2014年中国海洋环境状况公报》发布
类水 质面 积的 3 7 . 5 % ;影响海 湾 水 质的主 要污 染要 素为 无 泳季 节和 旅游 时段 ,2 3 个重 点海 水浴 场和 1 7 个 滨海 旅游 度
机氮、活性磷酸盐、石油类和化学需氧量。 2海洋生态状况基本稳定 ,典型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堪忧
海洋 浮游 生物 和底 栖生 物 自然分 布格 局未 发生 显 著变
假 区环境 状况 总体 良好 。 5海 洋环 境灾 害频 发 ,重大 突发事 故 的环境 影 响依 然存在 赤 潮和 绿 潮 灾害 影 响面 积较 上 年 有所 增 大 。2 0 1 4 年,
化 ;海 草 、红 树等 群落 结构 保持 基本 稳定 。国家级 海 洋保 全海 域 共发 现赤 潮 5 6 次 ,累计 面 积7 2 9 0 k m ,赤潮 次数 和 护 区的海 洋生 物资 源 、 自然 遗迹 和生 物 多样性 等保 护 对象 累计 面积 均较 2 0 1 3 年有 所增 加 ;黄 海沿 岸海域 浒 苔绿潮 影 基 本保 持稳 定 。 响 范 围为近 5 年 来 最 大 。渤 海滨 海 地 区海 水入 侵 和 土壤 盐
3陆源入海污染压力巨大 。 邻近海域环境质量状况较差
主要 河流 入海 监 测断 面水 质较 差 ,陆源 入海 排污 口达
状况继续呈改善态势 ,但其生态环境影响依然存在 。
( 上接第2 7 页)
贫矿 多 、难 选 矿 多 是 我 国 矿 产 资 源 的 又一 特 点 。 目 2 0 0 7 年 ~2 0 1 1 年期 间 ,年 产 出量在 l O  ̄ L t 以上 。 前 ,我 国 一些 低 品位 资 源 利 用 技 术 达 到 国 际先 进 水 平 , 近 年 来 ,我 国 尾 矿 利 用 呈 逐 年 增 长 的趋 势 。 2 0 1 1 独立 研 发 了油 田稠 油 开采 技术 、超 低 品位铁 矿 开发利 用 技 年 ,我 国尾矿 产量 达 1 5 . 8 H L t ,同比增 长 1 3 . 5 % ;利用 量 术 、低 品位铜 矿利 用技 术 和 中低 品位磷 矿 开发利 用技 术 等 为 2 . 6 9  ̄ L t ,同比 增长 2 3 . 1 % ,有 1 7 %的 尾矿 得 到利 用 ,

海洋生态环境质量通报

海洋生态环境质量通报

海洋生态环境质量通报2018年第3期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主送:省政府办公厅,省纪委,省发改委,省经信委,省财政厅,省科技厅,省环保厅,省水利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农业厅,省商务厅,省文化旅游厅,省林业局,省气象局,相关设区市、县(区)人民政府,沿海设区市、县(区)海洋与渔业局一、主要海湾水质状况二、主要陆源入海排污口及邻近海域状况三、海水增养殖区四、工作建议抄送: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东海环境监测中心,厦门大学,福建省海洋环境与渔业资源监测中心,福建海洋研究所,福建省水产研究所,厦门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宁德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各设区市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机构一、主要海湾水质状况8月,13个主要海湾优良水质(第一、二类海水水质)面积为1679平方公里,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800平方公里,兴化湾、厦门湾和东山湾优良水质面积有所增加。

劣四类海水水质面积为1015平方公里,与上年同期相比减少362平方公里。

主要海湾各类水质面积比例见图1。

图1 13个主要海湾水质状况监测要素中pH、化学需氧量、铜、镉、汞、铅、砷均优于或符合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海湾内主要超标要素是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粪大肠菌群。

沙埕港、闽江口和泉州湾局部海域粪大肠菌群含量超出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兴化湾局部海域石油类含量超出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

主要海湾无机氮及活性磷酸盐平均含量分别见图2、图3。

图2 13个主要海湾无机氮平均含量图3 13个主要海湾活性磷酸盐平均含量二、主要陆源入海排污口及邻近海域状况㈠主要陆源入海排污口2018年7、8月份,对18个主要陆源入海排污口开展监测。

监测分析结果表明,7月份有13个主要陆源排污口达标排放,占监测排污口总数的72.2%,5个陆源入海排污口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标排放现象,占监测排污口总数的27.8%;8月份有14个主要陆源排污口达标排放,占监测排污口总数的77.8%,4个陆源入海排污口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标排放现象,占监测排污口总数的22.2%。

详解《2017年中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公报》

详解《2017年中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公报》

详解《2017年中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公报》详解《2017年中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来源:中国海洋报作者:本报记者赵婧发布时间:2018-04-03 10:08:06日前,国家海洋局发布《2017年中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公报》。

《公报》显示,2017年我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稳中向好,海水质量总体有所改善,典型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和生物多样性保持稳定,海洋功能区环境状况基本满足使用要求。

但是,入海河流水质状况仍不容乐观,近岸局部海域污染依然严重,海洋环境风险依然突出。

海水质量总体有所改善2017年,国家海洋局在近岸海域开展了冬、春、夏、秋4个季节的海水质量监测,在近岸海域以外开展了夏季和秋季的海水质量监测。

对海水中无机氮、活性磷酸盐、石油类和化学需氧量等要素的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我国海水环境质量总体有所改善。

冬季、春季、夏季和秋季,近岸海域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的海域面积分别占近岸海域的16%、14%、11%和15%,4个季节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的海域累计面积较上年减少3460平方公里。

夏季,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占管辖海域的96%,连续3年有所增加;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的海域面积为33720平方公里,较上年减少3700平方公里。

秋季,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占管辖海域的94%,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的海域面积为47310平方公里。

我国管辖海域沉积物质量良好的监测站位比例为97%。

其中,渤海和黄海沉积物质量良好的站位比例为100%,东海和南海依次为97%和94%。

2007年~2017年,沉积物质量良好的监测站位比例呈上升趋势。

海洋生态状况保持稳定在监测的河口、海湾、滩涂湿地、珊瑚礁、红树林和海草床等海洋生态系统中,4个海洋生态系统处于健康状态,14个处于亚健康状态,2个处于不健康状态。

2017年,国家海洋局在66个国家级海洋保护区开展了监测,其中44个保护区开展了保护对象监测。

结果表明,大部分保护区的保护对象状况基本保持稳定。

4-4实现可持续发展(讲义)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册科学讲练课堂(浙教版)(原卷版)

4-4实现可持续发展(讲义)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册科学讲练课堂(浙教版)(原卷版)

浙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四章第4节实现可持续发展【知识点分析】一.可持续发展的含义1.什么是可持续发展: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出版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

文中指出,可持续发展是指既能满足我们现今的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并能满足他们需求的发展模式。

2.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容: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1)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2)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3)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

(4)这三个方而相互依赖,不可分割。

这就要求人类在发展中关注生态和谐、讲究经济效益和追求社会公平,最终达到人的全面发展。

4.可特续发展的标志: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

例如,使用的可再生资源的速度不超过其再生速度:使用不可再生资源的速度不超过其可再生替代资源的开发速度;对生态系统的干扰,不超过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使生态系统能够得到恢复。

5.可持续发展的目的:(1)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通过经济增长提高当代人生活水平,增强国力。

可持续发展不仅重视经济增长的数量,更追求经济增长质量。

(2)可持续发展要满足人类自身的需要,改善人类生活,提高人类健康水平,创造一个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高度发达的社会环境。

(3)可持续发展要求在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建设人类美好的未来。

6.可持续发展的方向: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21世纪议程》等重要文件,将可持续发展由概念、理论推向行动,要求各国制定相应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和规划,迎接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实现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科学与可持续发展1.科学对可持续发展的作用: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需要现代科学技术作为支撑。

人口控制、环境污染的防治、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需要依托科学技术的进步来解决。

海洋生态环境与保护

海洋生态环境与保护

海洋生态环境与保护作者:周宏春来源:《绿色中国》2018年第01期海洋生态环境,是海洋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海水的有机统一性及流动交换等物理、化学、生物、地质的有机联系,使海洋的整体l生和组成要素之间密切相关,任何海域某一要素变化(包括自然的和人为的),都可能对邻近海域或者其他要素产生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和作用。

因此,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十分重要。

中国拥有大陆岸线约18000多公里,海岛岸线约14000公里,主张管辖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公里(不包括台湾省管辖海域),海洋资源丰富。

中国是海洋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有记录的海洋生物达2万多种,主要经济种类达到200多种。

建立了海洋微生物資源保藏中心、海洋药源生物基因库等设施,发掘和保藏近海、大洋、深海和极地海洋生物种质资源上万份。

初步建立形成了布局基本合理、类型相对齐全、功能渐趋完善的海洋保护区体系。

到2014年,建立了海洋保护区68个,总面积7115平方公里。

其中,国家级海洋保护区17个,总面积5089平方公里;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海洋公园)58处。

中国加强对海洋工程、海洋倾废、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等海上开发活动的环境保护全过程监督管理,管辖海域海水环境质量状况总体较好,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约占管辖海域总面积的94%。

建立海洋牧场示范区,开展资源增殖放流,促进海洋渔业持续健康发展。

建成各级海洋环境监测站(中心)232个;积极有效应对赤潮(绿潮)、海上溢油、核辐射等海洋环境灾害与突发事件,及时发布海洋环境监测预警信息。

与此同时,入海污染物的数量逐年增多,加强对海洋资源的综合管理、合理开发及对海洋环境保护,成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

生物依赖于环境,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和繁衍。

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中国近海环境日趋恶化,近海富营养化加剧,海洋生态灾害严重;围填海失控,沿海海洋生态服务功能严重受损;渔业开发利用过度,资源种群再生能力下降;陆源入海污染严重,海洋生态环境持续恶化;流域大型水利工程过热,河口生态环境负面效应凸显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