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始污染菌方法验证精编版

合集下载

初始污染菌检验方法验证方案

初始污染菌检验方法验证方案

初始污染菌检验方法适用性验证方案文件编号:编制/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XXXX有限公司1.验证目的---------------------------------------------------------32.范围-------------------------------------------------------------33.验证小组成员及职责-----------------------------------------------34.参考资料---------------------------------------------------------35.检验仪器及器具---------------------------------------------------36.菌种信息---------------------------------------------------------47.试验环境---------------------------------------------------------48.产品选择---------------------------------------------------------49.方法适用性验证---------------------------------------------------410.修正系数(校正因子)--------------------------------------------611.测试结果--------------------------------------------------------712.再验证周期------------------------------------------------------713.结论------------------------------------------------------------714.附表------------------------------------------------------------81.验证目的证明本公司医疗器械产品初始污染菌洗脱培养计数检验方法的适宜性和准确性。

初始污染菌实验方法验证

初始污染菌实验方法验证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初始污染菌实验方法验证方案产品名称: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编制: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江西狼和医疗器械股份限有限公司目录初始污染菌实验方法验证方案1.概述2.验证目的3.职责与验证申请4.验证依据5.验证计划6.验证内容初始污染菌实验方法验证方案1.概述:初始污染菌的数量可以反映出车间环境卫生的清洁度,与产品灭菌工艺、成品热原及内毒素有直接关系,故而要对其检测方法进行验证,确认其有效性及检测准确性,从而优化产品灭菌工艺及控制产品热原及内毒素,确保产品的安全性。

2.目的:通过实验验证检测方法的适用性及计数用培养基的适用性。

3.职责与验证申请:3.1质量管理部提供检测项目方案、接收标准、评价等级及相关实验。

3.2生产技术部负责按验证方案生产相关样品初始污染菌实验方法验证申请表4.依据:《中国药典》2015版 5.验证计划:5.1实验操作人员确认;验证组 姓名 职务 单位黄燕 组长 质量管理部经理江西狼和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龙章宏 组员 化验员 苏俊 组员 化验员 胡梓鹏组员化验员批 准经研究:同意以上成员组成验证小组,按照此方案对本公司的产品的初始污染菌实验方法进行验证。

批准人: 年 月 日5.2实验室实验设备及器材的确认;5.3产品取样及方法确认。

6.验证内容:6.1菌种和菌液制备6.1.1 菌种试验用菌株的传代次数不得超过5 代(从菌种保藏中心获得的干燥菌种为第0 代),并采用适宜的菌种保藏技术进行保存,以保证试验菌株的生物学特性。

6.1.2菌液制备接种金色葡萄球菌、铜绿假胞菌、枯草芽孢杆菌的培养物至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中或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上,30〜35℃培养18〜24小时;接种白色念珠菌的培养物至沙氏葡萄糖液体培养基中或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20〜25℃培养2-3天,上述培养后的新鲜培养物用PH7.0无菌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0.9%无菌化钠溶液制成每lml菌数小于100cfu(菌落形成)的菌悬液。

初始污染菌实验方法验证(文件模板)

初始污染菌实验方法验证(文件模板)

电子天平
已校量
在有效期内
符合要求
电热恒温培养箱
已校量
在有效期内
符合要求
霉菌培养箱
已校量
在有效期内
符合要求
确认人/日期:
审核/日期:
3.2 使用材料及菌种: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沙氏葡萄 糖液体培养基、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对照养基、沙氏葡萄糖琼脂 对照培养基、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白色念珠菌、黑曲霉(菌 种购买单位均为微生物种质资源库)。
该实验使用仪器及器具主要有:灭菌移液管及移液枪吸嘴、无菌小泵管、培养皿、 小型蠕动泵、薄膜过滤器、灭菌锅、百级工作台、生物安全柜、电子天平、电热恒温 培养箱、霉菌培养箱。
设备名称
是否校量
是否在有效期内
结论
灭菌锅 百级工作台 生物安全柜
已校量 已校量 已校量
在有效期内 在有效期内 在有效期内
符合要求 符合要求 符合要求
表1
培养基菌落数 cfu
结论
加入菌种 铜绿假单胞菌
培养
胰酪大豆胨琼脂
条件 胰酪大豆胨琼脂培 胰酪大豆胨琼脂对照 培养基/胰酪大豆
养基
培养基
胨琼脂对照培养

平均值
金黄色葡萄球菌 平均值
枯草芽孢杆菌 平均值
白色念珠菌
33℃,48 小时
菌落形 态大小于对 照培养基上 的菌落一致
平均值 黑曲霉
23℃,72 小时
菌悬液若在室温下放置,应在 2 小时内使用;若保存在 2〜8 ℃在 24h 内使用。黑 曲霉孢子悬液存在 2〜8℃,在验证过的贮存期内用。
3.4 培养基适用性检查 3.4.1 需氧菌的计数 分别取 1ml 的金色葡萄球菌、铜绿假胞菌、枯草芽孢杆菌、白色念珠菌、黑曲霉各 菌悬液,接种至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管或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平板。金色葡萄球菌、 铜绿假胞菌、枯草芽孢杆菌在 30-35℃,培养不超过 3 天;白色念珠菌、黑曲霉在 20-25℃, 培养不超过 5 天。每一试验菌株平行制备 2 管或 2 个平皿。同时,用相应的对照培养 基替代被检培养基进行上述试验。 3.4.2 霉菌和酵母菌的计数 分别取 1ml 的白色念珠菌、黑曲霉各菌悬液,接种至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在 20-25℃,培养不超过 5 天。每一试验菌株平行制备 2 管或 2 个平皿。同时,用相应的 对照培养基替代被检培养基进行上述试验。 3.4.3 结果判定 被检固体培养基上的菌落平均数与对照培养基上的菌落平均数的比值应在 0.5-2 范围内,且菌落形态大小应与对照培养基上的菌落一致;被检液体培养基管与对照培养 基管比较,试验菌应生长良好。 3.4.4 试验结果见表 1

产品初始污染菌和微粒污染控制验证方案

产品初始污染菌和微粒污染控制验证方案

产品初始污染菌和微粒污染控制验证方案产品初始污染菌和微粒污染是产品质量管理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产品初始污染菌是指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受到外界环境的污染,例如空气中的细菌和真菌;微粒污染则是指产品中存在的微小颗粒物质,例如灰尘、纤维和金属碎屑。

为了确保产品质量和用户安全,对于这两种污染的控制需要进行验证。

一、初始污染菌的验证方案初始污染菌的验证是为了检验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是否受到了外界环境的污染,以下是一个可能的验证方案:1.选择合适的验证样本:根据产品的特性,选择适当的验证样本。

比如,如果是食品类产品,可以选择食品样本进行验证。

2.收集样本:在生产过程中,从不同环节收集样本。

包括原材料、生产设备以及成品等。

3.分离和培养:使用适当的培养基将样本中的细菌和真菌分离出来,并培养出纯种。

4.定量检测:使用合适的方法对细菌和真菌进行定量检测,比如菌落数、菌群总数等。

5.数据分析:分析定量检测结果,并与相应的标准进行比较,以确定产品是否达到要求。

6.结果记录和分析:记录所有的验证结果,并进行数据分析。

如果产品未达到要求,需要进一步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

7.验证报告编制:根据验证结果,编制相应的验证报告。

报告中应包括验证方法、样本信息、检测结果、分析和结论等内容。

二、微粒污染的验证方案微粒污染的验证是为了确保产品中不存在过多的微小颗粒物质,以下是一个可能的验证方案:1.选择合适的验证样本:根据产品的特性,选择适当的验证样本。

比如,如果是医疗器械,可以选择器械表面进行验证。

2.收集样本:在生产过程中,收集验证样本。

可以使用适当的方法,如粘取法、吸尘法等,将待验证的表面的微粒物质收集到相应的样品容器中。

3.预处理:对样品进行适当的预处理,如过滤、离心等,以获得适合检测的样品。

4.检测方法选择: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对样品中的微粒进行分析。

常用的方法有显微镜分析、粒径分析法等。

5.定量检测:使用选择的方法对样品中的微粒进行定量检测,并得到相应的数据。

2024初始污染菌实验方法验证

2024初始污染菌实验方法验证

2024初始污染菌实验方法验证
2024年初始污染菌实验的方法验证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实验目的、实验设备和材料、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及讨论等。

实验目的:验证2024年初始污染菌实验的方法是否可靠、有效,能
够准确测定菌的数量和种类。

实验设备和材料:实验设备包括培养皿、培养基、试管,实验材料包
括空气样品、表面拭子、蘑菇、硒酸纸等。

实验步骤:以下为可能的实验步骤,但实际步骤可能因具体实验设计
而有所不同。

1.收集空气样品:在实验环境中放置一定数量的培养皿,在一定时间
内吸取一定体积的空气样品。

2.采集表面拭子:使用含有菌落细栏的纹理拭子通过轻轻刷拭的方式
采集表面的微生物。

3.采集其他样品:根据具体实验设计,采集其他可能受污染的样品,
如食品、水源等。

4.制备培养基:按照一定比例配制适当的培养基,可以包括营养琼脂、血琼脂等。

5.接种培养基:将收集到的空气、表面拭子等样品分别接种到培养基中。

6.孵育培养基:将接种好的培养基置于恰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进
行孵育。

7.菌落计数:根据特定的方法和标准,对培养基上的菌落进行计数,并记录下来。

8.分离和鉴定菌株:对菌落进行分离,选取单个菌落进行进一步的培养和鉴定,可以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等方法鉴定。

实验结果及讨论:根据实验结果,分析验证的方法在初始污染菌实验中的可靠性和准确性,讨论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提出实验方法的优化建议。

总结:通过以上实验验证方法,可以确保2024年初始污染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后续的相关研究和实验提供了基础数据和方法参考。

产品初始污染菌检测方法适用性验证方案-wm

产品初始污染菌检测方法适用性验证方案-wm

产品初始污染菌检测方法适用性验证目录1.概述2.验证目的3.适用范围4.验证依据5.验证小组成员及职责6.试验材料7.样品洗脱方法回收率验证8.技术方法验证9.验证方案的评定和建议10.验证方案的最终审核意见11.产品初始污染菌检测方法适用性验证报告产品初始污染菌检测方法适用性验证1.概述初始污染菌是用于检测产品未灭菌前屏障系统表面或内在的活微生物数量。

初始污染菌回收率用于补偿无法从产品中完全取出的微生物的数值。

是用特定的技术从产品上移除并培养微生物的方法,测定灭菌前产品细菌总数可用来判断产品受细菌污染的程度,以及生产单位工具设备、工艺流程、生产人员的卫生状况,是对产品进行卫生学评价的综合依据,确定灭菌前产品中微生物的数量和性质,可为下一步灭菌提供参考依据。

确保本企业所生产的成品符合产品标准要求。

2.验证目的确定产品初始污染菌检测方法3.适用范围本公司产品的初始污染菌检测4.验证依据《中国药典》2015版通则1105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微生物计数法;ISO11737-1:2006 医疗器械的灭菌微生物学方法第一部分:产品上微生物总数的测定;GB/T19973-12005 医疗器械的灭菌微生物学方法第一部分:产品上微生物总数的估计;GB15980-1995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卫生标准;5.验证小组成员及职责6.试验材料6.1.试验产品:6.2.仪器与设备:DSX-280B手提式压力蒸汽灭菌器,SPX-150型生化培养箱,SW-CJ系列洁净工作台,MJK-150型霉菌培养箱,BSC-1000ⅡA2生物安全柜,ZW型集菌仪,GZX-9076MBE电热鼓风干燥箱。

6.3.其他试验材料:微孔滤膜(孔径≤0.45um,直径约50mm)、量筒、镊子、吸管、酒精灯、试管、75%乙醇棉签、灭菌刻度吸量管(1ml)、灭菌硼硅酸玻璃培养皿(φ90mm×15mm)、锥形瓶,灭菌手术剪、无菌烧杯等。

6.4.培养基及稀释液: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沙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H7.0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0.9%NaCl溶液6.5.菌种: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7.样品洗脱方法回收率验证7.1.方法描述验证试验应进行3次独立的平行试验,每次试验时,先将已知菌落数的悬液菌液涂布于样品上,然后对同一样品进行多次洗脱处理,每次洗脱后的供试液通过薄膜过滤法过滤,培养并计数,得出回收率。

2020初始污染菌实验方法验证

2020初始污染菌实验方法验证

初始污染菌实验方法验证方案产品名称: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编制: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江西狼和医疗器械股份限有限公司目录初始污染菌实验方法验证方案1.概述2.验证目的3.职责与验证申请4.验证依据5.验证计划6.验证内容初始污染菌实验方法验证方案1.概述:初始污染菌的数量可以反映出车间环境卫生的清洁度,与产品灭菌工艺、成品热原及内毒素有直接关系,故而要对其检测方法进行验证,确认其有效性及检测准确性,从而优化产品灭菌工艺及控制产品热原及内毒素,确保产品的安全性。

2.目的:通过实验验证检测方法的适用性及计数用培养基的适用性。

3.职责与验证申请:3.1质量管理部提供检测项目方案、接收标准、评价等级及相关实验。

3.2生产技术部负责按验证方案生产相关样品初始污染菌实验方法验证申请表4.依据:《中国药典》2015版5.验证计划:5.1实验操作人员确认;5.2实验室实验设备及器材的确认;5.3产品取样及方法确认。

6.验证内容:6.1菌种和菌液制备6.1.1 菌种试验用菌株的传代次数不得超过5 代(从菌种保藏中心获得的干燥菌种为第0 代),并采用适宜的菌种保藏技术进行保存,以保证试验菌株的生物学特性。

接种金色葡萄球菌、铜绿假胞菌、枯草芽孢杆菌的培养物至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中或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上,30〜35℃培养18〜24小时;接种白色念珠菌的培养物至沙氏葡萄糖液体培养基中或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20〜25℃培养2-3天,上述培养后的新鲜培养物用PH7.0无菌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0.9%无菌化钠溶液制成每lml菌数小于100cfu(菌落形成)的菌悬液。

接种黑曲霉的培养物至沙氏葡萄糖琼脂面培养基上,20〜25℃培养5〜7天,加人3〜5 ml 0.05%(ml/ml) 聚山梨酯80的pH7.0无菌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0.9%无菌氯化钠溶液,将孢子洗脱。

然后,采用适宜的方法吸出孢子悬液至无菌试管内,用0.05% (ml/ml)聚山梨醋80的pH7.0无菌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0.9%无菌氯化钠溶液制成每lml孢子数量小于100cfu的孢子悬液。

初始染菌验证方案

初始染菌验证方案

初始染菌验证1.概述无菌试验是为测定必须经灭菌处理物品带微生物情况的一种试验。

由于多种原因及遵照概率函数,一些微生物总以有限机会得以生存,灭菌结果只能把微生物的存活概率降到最低限度(10-6),即允许在100万个试验对象中,有1个以下的有菌生长就为无菌;另外无菌试验只能是一种抽样检验,所以其结果的可靠性是有限的,应与灭菌程序监测等结合进行才较安全。

选取样本量的大小:无菌试验抽样的数量取决于:(1)总体(被灭菌物品)的数量;(2)污染率;(3)原始微生物污染数量及要求无菌的概率;(4)不同物品种类及能接受的工作量等。

2.验证目的确定使用方法的正确性3.验证内容和方法3.1 仪器与试剂3.1.1 培养基营养琼脂培养基3.1.2 菌种金黄色葡萄球菌3.1.3 压力蒸汽灭菌器3.1.4 净化工作台3.1.5 电热鼓风干燥箱3.1.6 生化培养箱 (23~28℃)3.1.7 霉菌培养箱(35~37℃)3.2 验证方法3.2.1培养基和洗脱液制备方法:应选用卫生部认可单位生产的营养琼脂培养基和玫瑰红钠培养基等,准确称量、配制、培养基。

经115℃灭菌30分钟备用。

3.2.2对照用菌液: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液,取金黄色葡萄球菌(26003)的普通琼脂斜面新鲜培养物,接种1白金耳至需营养肉汤培养基内,在30~35℃培养16~18小时后,用灭菌的生理盐水稀释成50-100cfu即得。

3.2.3 洗脱液:制备的洗脱液应该是无菌的,并且能促使细菌从被检样品上脱离下来,又不影响悬液的渗透压。

常用的洗脱液含0.1%非离子活性剂(吐温-80)、1%蛋白胨和0.85%氯化钠。

本验证采用的为0.9%无菌氯化钠缓冲液。

3.2.4产品采集与样品处理3.2.4.1 随机抽取10件样品,供试品不能采用破坏性(如管道外部、非管道类)取样可用浸有无菌生理盐水拭子涂抹采样,被采表面积<100cm2取全部表面,被采表面积≥100cm2取100cm2.加入到10ml灭菌生理盐水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始污染菌方法验证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1.目的
验证产品初始污染菌数的试验方法。

2.范围
适用于质量部门对产品初始污染菌数验证试验的检测。

3.职责
质量检验人员负责执行此规程。

4.依据标准及相关文件
2010 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第二部》附录Ⅺ J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
GB/《医疗器械的灭菌-微生物学方法-第一部分产品中微生
物数量的估计》
GB15980-2009 《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卫生标准》
5.试验产品
6.注意事项
本操作应在环境洁净度10000 级下的局部洁净度100 级的无菌操作台内
进行。

操作过程应尽量避免任何可能使结果发生偏差的污染。

无菌操作台必需定期进行洁净度检测?试验前提前开紫外灯15min 后方可
进行实验操作。

过滤器、滤膜、镊子以及无菌设备杯使用前应进行灭菌?使用时应保证滤
膜在过滤前后的完整性。

7.器材与试剂
器材
35℃恒温培养箱、23℃恒温培养箱、灭菌器、洁净工作台、无菌过滤装置、镊子、剪子、电子天平、移液器、接种环
稀释液、冲洗液及其制备方法
稀释液、冲洗液配制后按说明书要求进行灭菌。

pH 无菌氯化钠溶液—蛋白胨缓冲液
%无菌氯化钠溶液。

培养基
营养琼脂培养基:按说明书方法保存配制。

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按说明书方法保存配制。

改良马丁液体培养基:按说明书方法保存配制。

改良马丁琼脂培养基:按说明书方法保存配制。

营养肉汤培养基:按说明书方法保存配制。

8.计数方法的验证试验
当建立产品初始污染菌数检查法时,应进行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方法的验证:
以确认所采用的方法适合于该产品细菌、霉菌及酵母菌的测定。

若产品的组分或
原检验条件发生改变可能影响检验结果时,计数方法应重新验证。

验证时,按供试液的制备和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所规定的方法及下列要求进
行。

对各试验菌的回收率应逐一进行验证。

菌种
培养基灵敏度检查所用的菌株传代次数不得超过5代,从菌种保藏中心获得的
冷冻干燥菌种为0代,并采用适宜的菌种保藏技术,以保证试验菌株的生物学
特性。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CMCCB26 003〕
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CMCCB11 102〕
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CMCCB63 501〕
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CMCCF98 001〕
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CMCCF98 003〕
菌液制备
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新鲜培养物至营养肉汤培养基中或营养琼脂培养基上,30-35℃培养18-24小时,接种白色念珠菌的新
鲜培养物至改良马丁培养基中或改良马丁琼脂培养基上23-28℃培养24-48
小时。

上述培养物用%无菌氯化钠溶液制成每1ml 含菌数为50-100cfu
的菌悬液。

接种黑曲霉的新鲜培养物至改良马丁琼脂斜面培养基上23-28℃
培养5-7天,加入3-5ml 含%(mol/ml)聚山梨酯80的%无菌氯
化钠溶液,,将孢子洗脱。

然后采用适宜的方法吸出孢子悬液至无菌试管内?用含%(mol/ml)聚山梨酯80的%无菌氯化钠溶液制成每1ml 含菌数为
50-100cfu的孢子悬液。

注:菌液制备后若在室温下放置,应在2小时内使用,若保存在2-8℃,可在24小时内使用。

黑曲霉孢子悬液可保存在2-8℃?在验证过的贮存期内使用。

供试液的制备
在洁净工作台内,将样品分别放入配制好的无菌氯化钠溶液—蛋白胨缓
冲液中,充分震荡,作为试验液。

培养条件
细菌30-35℃培养3天;
霉菌及酵母菌23-28℃培养5天;
验证方法
验证试验至少应进行3次独立的平行试验,并分别计算各试验菌每次试验
的回收率
★试验组菌回收率=(A-C)/B
★稀释剂对照组菌回收率=D/B
薄膜过滤法
依据ISO11737-1 所述,膜过滤法尤其适用于微生物浓度较低的悬液。

因此
本验证首选薄膜过滤法。

A.试验组
①100ml样品供试液
②100ml稀释的菌悬液,包括:1ml 含50-100cfu的菌悬液和
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
B.菌液组
①100ml稀释的菌悬液,包括:1ml含50-100cfu的菌悬液和
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
C.供试品对照组
①100ml样品供试液
②冲洗液:100ml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
D.稀释剂对照组
①100ml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
②100ml稀释的菌悬液,包括:1ml含50-100cfu的菌悬液和
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
结果判定
在3次独立的平行试验中,稀释剂对照组的菌数回收率应均不低于70%。

若试
验组的菌数回收率均不低于70%,照该供试液制备方法和计数法测定供试品的
细菌、霉菌及酵母菌数?若任一次试验中试验组的菌数回收率低于70%,应采
用其它适宜方法,并重新进行验证。

结果见附表1
9.清场
检验完毕将使用的试剂归位清理台面并将用过的工具进行清洗。

检测人员
应及时填写《产品初始污染菌数验证测定试验记录表》并对检验结果进行判定。

10.判定标准
标准在GB15980-2009 《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卫生标准》中找
11.附表1:《产品初始污染菌数验证测定试验记录表》;
注:培养基适用性应有另外验证报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