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公园案例研究分析——经典

合集下载

贵州六盘水明湖湿地公园案例分析(共9张PPT)

贵州六盘水明湖湿地公园案例分析(共9张PPT)
4、美化环境的同时,增加市民的游憩空间,使生态恢复、观光休闲并举;
4、提升城市滨水用地的价值,改善城市用地环境;
第1页,共9页。
现状图
第2页,共9页。
平面图
第3页,共9页。
贵州六盘水明湖湿地公园优点总结:
1、增加水域面积,增强河道的蓄水功能,根据水流方向布置岛屿,增加植物、水、土壤的接触面积,提升生态弄能;
2、利用高差,将农田改造为具有净水功能的梯田。不但增加了有赏线路,而且对水体具有一定的净化功能;
3、地被以多年生草本等乡土植物为主,管理粗放,局部耐水湿的乔木群植,植物造景粗野自然; 4、局部店主观景塔、亭、平台,增加线性空间的停留休息空间,空间布局具合理、富有节奏; 5、钢架景观桥,蜿蜒卧浮于湿地之上,增加人行交通,增加水面的竖向变化。
4 案例分析
4.1 贵州六盘水明湖湿地公园 六盘水明湖湿地公园 明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六盘水市中心城区西部,澄澈的湖水和西侧的自然山体相连。公园控制范围为1200亩,建设面积
474亩,其中人工湖占319亩。 项目将河道生态改造、城市开放空间的系统整合与城市滨水用地价值的提升有机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了河道景观做
为城市生态基础设施综合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现状:场地内多为农田、工业废弃地、部分农村自建房屋和田埂路。水城河从场地内穿过,河道收到城市发展的影响
已经失去了原有的功能,成为市区的泄污通道。
需要解决的问题: 1、恢复河道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完善城市生态基础建设;
2、场地南北高,中间低,北面临近城市道路,处理好农田、河流、城郊废弃地、城市建成区的关系; 3、恢复生态的同时,尊重场地、传承文脉;
第4页,共9页。
重新规划水域
4、提升城市滨水用地的价值,改善城市用地环境; 4、提升城市滨水用地的价值,改善城市用地环境; 4、局部店主观景塔、亭、平台,增加线性空间的停留休息空间,空间布局具合理、富有节奏; 1、增加水域面积,增强河道的蓄水功能,根据水流方向布置岛屿,增加植物、水、土壤的接触面积,提升生态弄能; 2、利用高差,将农田改造为具有净水功能的梯田。 1、增加水域面积,增强河道的蓄水功能,根据水流方向布置岛屿,增加植物、水、土壤的接触面积,提升生态弄能; 2、利用高差,将农田改造为具有净水功能的梯田。 3、恢复生态的同时,尊重场地、传承文脉; 公园控制范围为1200亩,建设面积474亩,其中人工湖占319亩。 贵州六盘水明湖湿地公园优点总结: 水城河从场地内穿过,河道收到城市发展的影响已经失去了原有的功能,成为市区的泄污通道。 3、恢复生态的同时,尊重场地、传承文脉; 4、局部店主观景塔、亭、平台,增加线性空间的停留休息空间,空间布局具合理、富有节奏; 4、美化环境的同时,增加市民的游憩空间,使生态恢复、观光休闲并举; 2、场地南北高,中间低,北面临近城市道路,处理好农田、河流、城郊废弃地、城市建成区的关系; 1 贵州六盘水明湖湿地公园第 Nhomakorabea页,共9页。

湿地公园案例研究分析——经典

湿地公园案例研究分析——经典
案例研究
奥林匹克公园北部森林公园湿地建 设工程
规划在奥运湖西北侧建设生态自然净化系统,也就是人工湿地,面积约10公顷。 规划在清河污水厂内建设8万t/d的再生水处理厂,采用膜处理工艺,其出水水质基 本可达到Ⅳ类水体标准(总氮指标达不到Ⅳ类水体标准),大部分常规指标接近Ⅲ 类水体标准要求。该部分再生水通过市政再生水管道向南通过清河后沿白庙村路入 奥运公园生态自然净化系统净化,补入奥运湖。
三场九园、步道网络编织交通体系
设计以一环九纵多路径的交通路网和三场九园的休憩场所共同形成场地的交通网络。一环九纵多路径的交通路网,既确保了场 地与外界的便捷联系,又保证了场地内部便利的可达性,很好的解决了世博期间人流的分流问题。三场九园的休憩场所, 在形成不同文明景观体验空间的同时,提供了世博期间人流等候、疏散的场地。
设计特色:
一条蓝带串起的四种文明,并对与6大问题做滩地区发展的时间脉络、空间背景和场地禀赋作为线索,将湿地公园分为湿地生态景观层、农耕文明景观层、工业文明遗 存层和后工业文明体验层4个功能层次,由此叠加形成场地的总体功能布局。
蓝带:三带一区建构湿地基底
设计以“双滩谐生”为结构特征建立湿地体系,共有滨江芦荻带、内河净化湿地带、梯地禾田带和原生湿地保护区4个部分组 成。其中滨江芦荻带和原生湿地保护区主要指与黄浦江直接相邻的外水滩地,而内河净化湿地带主要是指场地中部的人 工湿地系统。外水滩地和内河净化湿地带之间通过潮水涨落、无动力的自然渗滤进行联系,它们息息相关,一同营造着 具有地域特征、能够可持续发展的后滩湿地生态系统。
图1
人工湿地工艺流程
图2
人工湿地剖面图
•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北部森林公园湿地建设 工程”即将动工。这个位于京城中轴线北端 的奥林匹克公园,总用地约1135公顷,是举 办2008年奥运会的重要区域。北区以自然生 态绿色景观为主,面积约300公顷。奥林匹 克森林公园在满足2008年奥运会比赛和绿色 生态带的需要同时,还将作为一个污水处理 系统,使清河再生水厂提供的中水经过湿地 的处理,达到森林公园用水的标准。

湿地公园案例分析

湿地公园案例分析

明西岛沙湿地公园班级:姓名: 学号:老师:上 海 崇湿地公园案例分析上海崇明岛西沙湿地公园湿地公园是湿地与公园的复合体, 体现了“在保护中利用, 在利用中保护”的生态思想,其中植物景观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在湿地公园的设计中,对湿地植物的选择也尤其重要。

上海崇明西沙湿地公园,是一个以自然保护为主的主体性公园,其保留了大部份的水生植物和湿生植物的构建模式, 在保留层面有很大的优势,但同时也体现出一定的不足,希翼通过对其优劣势的分析,对今后的湿地植物景观设计有更多的借鉴。

1湿地公园(Wetland Park)本质是在城市或者城市附近利用现有或者已退化的湿地, 通过人工总平面图恢复或者重建湿地生态系统,按照生态学的规律来改造、规划和建设, 使其成为城市绿地系统的一部份, 突出主题性、自然性和生态性三大特点,集生态保护、生态观光休闲、生态科普教育、湿地研究等多种功能的生态型主题公园。

湿地公园兼具有物种及其栖息地保护、生态旅游和生态教育功能的湿地景观区域, 体现“在保护中利用, 在利用中保护”的一个综合体系,是湿地与公园的复合体。

国内湿地公园的研究刚开始, 主要集中在湿地公园概念功能研究、生态湿地栖息地的修复、城市湿地景观建设、人工湿地的水处理、景观价值的评价等,这其中不乏成功的案例, 如杭州西溪湿地,镜湖国家湿地公园、香港湿地公园、北京中关村高科技园区等。

2湿地公园的建设有两个主要的目的:其一是通过湿地公园的规划设计, 改善湿地生物的生长条件, 为其创造适宜的生存、繁衍空间, 从而保护和恢复已遭受破坏的湿地生态结构;其二是在湿地不受破坏的前提下, 为参观者提供游憩和近距离观察湿地野生生物的场所, 体现湿地文化。

生态规划设计的原则:如何开辟并保护城市湿地的生态景观, 充分发挥湿地潜能, 体现湿地景观特色是整个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的关键所在。

在对湿地进行开辟设计时, 应根据湿地公园的规划目标, 在整个规划设计中以生态规划设计的思想为根本, 以保护性设计、恢复性设计等先进的规划设计理论为指导, 合理利用和保护湿地的自然资源, 以蜿蜒有致、动态连接的水系及生态廊道构成完整的生态景观体系, 以至少化的人为干扰充分发挥湿地的自然潜能,展示湿地自然的景观能动性。

国家湿地公园发展案例分析

国家湿地公园发展案例分析

一、石嘴山星海湖国家湿地公园1. 公园概况湿地保护面积43平方公里,水域23平方公里,成为集拦洪、蓄水、调节气候、生态园林景观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观区。

域内除湖泊湿地外,大部分为荒丘沙地,有部分渔池和农田。

在低洼地区土壤的次生盐碱化现象比较突出,盐碱土地面积相对较大;在湿地边缘分布有芦苇和菖蒲等,植物种类较少,覆盖度低,生物多样性相对匮乏。

2. 区位交通星海湖湿地公园地处贺兰山东麓洪积扇下沿,毗邻石嘴山市老城区东侧,距银川市84公里。

3. 景观特色整个公园由“六景一山”组成,即:鹤翔谷、百鸟鸣、白鹭洲、新月海、金西域、南沙海和中华奇石山。

其中,中华奇石山占地面积1平方公里,分为世界园、西北园、东北园、民族园、西南园、华南园、石嘴山精神园等10个园区以及民族大团结雕塑园、民族之花雕塑园、世界名人雕塑园、中国著名科学雕塑园等8个雕塑园,还有三十六计擎天柱、三十六计碑。

4. 功能分区目前,已形成南域、北域、中域、东域、西域、新域6个湖面景区,总面积32Km2。

5. 项目设置游览项目:鹿儿岛水上体育运动观光看台、2万平方停靠船舶的渔人码头和南沙海码头、3000平方米供游人观光的木制码头、2000平方米的钓鱼岛餐饮服务中心、豪华游轮1艘管理项目:地管理站、湿地鸟类救护站、鸟类疫源疫病监测防控站、鸟类投饲点、观测瞭望塔(台)、鸟类救护等设施。

6. 开发运营投资25亿元集中打造星海湖南域旅游景观开发项目。

2012年12月,石嘴山市与中基浩泰投资集团签订星海湖南域开发合作项目协议,该项目规划星海银河秀场、开心繁星岛、星辰欢乐广场、星海银河娱乐、星海体育休闲广场、中央地产景观、旅游度假商业区、观湖地产景观等八大功能组团,建设30个景点和景区,开启“星海银河”的新景观。

项目计划三年建成主体景观,五年建成全部景观。

编制《石嘴山市环星海湖开发景观规划》。

规划总面积68平方公里,分三级圈层开发,其中一级开发区域45平方公里,二级开发区域23平方公里,三级开发区域为周边辐射区域。

国外湿地公园案例分析

国外湿地公园案例分析

1.案例分析1.1伦敦湿地中心(1)背景介绍伦敦湿地公园离市中心5公里,距离白金汉宫仅有25分钟的车程,周围的交通非常便捷。

伦敦市的两条主干道A205公路和A4公路离公园都不到16公里,伦敦湿地公园在城市边缘创造了具有丰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环境,是一个以连接城市居民和自然环境为目的的成功案例。

湿地公园共占地42.5公顷,由湖泊、池塘、水塘以及沼泽组成,中心填埋土壤40万土石方,种植树木2万7千株。

良好的绿化和植被引来了大批的生物,使公园成了湿地野生生物的天堂。

(2)规划内容1)游憩项目观察室,游戏木屋,与湿地有关的生活用品(如荷兰的木鞋),组织孩子游戏于池塘,喂食飞鸟和参与园艺。

2)世界湿地区,真实展示了14种世界不同地域的湿地,如尼罗河泛滥原、亚洲水稻田、中东芦苇地、西伯利亚苔原和热带沼泽等。

来自原生态环境的水鸟,在此安家落户。

3)水生生物区、现代化服务区。

4)公园外围设有足够的泊车位,所以旅游者能非常方便地自行驾车前来。

此外,多条公交车线路可抵达公园附近。

最近的地铁出口和火车站,也均在步行10分钟的距离以内。

5)因为各种生物的饲养和繁殖对环境的要求不同,伦敦湿地公园设计的关键,就是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成为水文学上的“孤立湿地”。

6)按照物种栖息特点和水文特点,湿地公园被划分为6个清晰的栖息地和水文区域,其中包括3个开放水域:蓄水泻湖、主湖、保护性泻湖,以及1个芦苇洲泽地、1个季节性浸水牧草区域和1个泥地区域—这六个区域之间相互独立又彼此联系,在总体布局上以主湖水域为中心,,其余水域和陆地围绕其错落分布,构成了公园多种湿地地貌。

(3)规划成效1)为多种湿地生物最大限度地提供了饲养、栖息和繁殖机会。

2) 让参观者在不破坏湿地环境的情况下,近距离的观察到野生生物,并在游憩之余学习更多湿地知识。

(4)对大区域产生的影响借鉴1)对于对外开放的湿地公园城市中应为其提供便捷的交通联系,并适当在其周边设置停车场地。

国内外湿地旅游案例研究精选全文完整版

国内外湿地旅游案例研究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国内外湿地旅游案例研究一、国外湿地旅游案例研究(一)伦敦湿地公园案例简介:伦敦湿地公园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个建造在繁华现代化大都市中心的湿地公园,其位于伦敦市西南部泰晤士河围绕着的一个半岛状地带,被誉为“一个让人惊异的、奇迹般的地方,使得人类和野生生物在我们美好的城市中相聚”。

公园的东临泰晤士河,是牛津与剑桥大学学生划艇比赛的必经之地,南边是大片的绿地,上有网球场、运动场等公共体育休闲设施,其余两面均与居民区相邻。

公园占地42.5 hm2,由湖泊、池塘、水塘以及沼泽组成,中心填埋土壤40万土石方,种植树木2万7千株。

案例分析:水库的拥有者泰晤士水务公司与野禽及湿地基金会合作,成功将水库转换成湿地自然保护中心和环境教育中心,为了解决兴建湿地公园的资金问题,国会允许出售少量土地,从而使野禽及湿地基金会与房地产商达成合作协议,经过几年的发展实现了三方都赢的目标。

为了实现人和水的和谐共存,湿地公园在设计上针对水体和人流两方面做出精心的处理,如按人流活动的密集程度、物种栖息特点和水文特点,将整个公园分成6个清晰的栖息地和水文区域,从而构成了公园的多种湿地地貌。

经验总结:伦敦湿地公园是全球城区湿地开发的典范,在湿地景观保护和旅游实践方面具有全球持续领先的地位。

设计者按人流活动的密集程度,将整个公园分成了若干的区域和点,使游客在不惊扰生物休养生息、不破坏保护地价值的同时可以近距离观测野生生物。

公园良好的绿化和植被营造出了大都市中的美丽绿洲,不仅使公园成为野生生物的天堂,同时也给伦敦市民提供了绝佳的游憩场所,极大地改善了都市的景观环境。

通过在原有的混凝土坝上加筑泥堤,提高了最高水位,使水库原有的水得到保留,另外通过保留、扩展堤坝,以及在一些区域使用泥墙,使每个栖息地区域与水域完全隔绝,构造出了水文学上的孤立湿地;同时在水域之间设置操作杆,使各个栖息地都具有精确控制水位的能力,确保其可以达到必须的水位变化而不受季节限制。

(整理)转湿地公园优秀案例分析:杭州西溪湿地

(整理)转湿地公园优秀案例分析:杭州西溪湿地

湿地公园优秀案例分析:杭州西溪湿地第一章:序言——案例筛选理由大黄堡湿地位于京津发展轴上的武清区,是京津之间一处重要的生态湿地资源。

该湿地具备地域广阔、水量丰沛、景观优美、交通便利等特性,大黄堡湿地公园的科学建设、合理发展对京津地区之间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融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杭州市区西部,同样属于典型的位于城市边缘的次生态城市湿地。

近年来该湿地的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和谐发展的先进经验引起了极大关注。

项目的科学规划、成功运营,在很好的保护了湿地环境的同时为杭州的旅游业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拉动作用。

该项目在湿地条件等各方面上的相似度上与大黄堡项目十分接近,且发展较为成功。

因此,经过考察研究,我们决定选取杭州西溪湿地作为湿地公园优秀案例。

在此次案例分析中我们将在前三章详细阐述项目各期期发展概况的同时,在第四章对西溪湿地在湿地开发模式及尺度、湿地公园规划及开发方案、湿地保护与旅游产业开发和谐发展、周边建设控制规划等四方面的成功经验予以剖析总结,为日后大黄堡湿地公园的开发规划提供借鉴依据。

第二章:项目概况一、项目概况(一)概况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杭州市区西部,为罕见的城中次生湿地。

东起紫金港路西侧,西至绕城公路东侧,南起沿山河,北至文二路延伸段,总面积约为11.64平方公里为保护区范围,共分三期建设,总投资88.4亿元人民币,建设期六年。

在保护区界线以外为外围保护地带,东至紫金港,南至老和山麓,西至绕城公路西侧绿带,北至余杭塘河,用地面积15.7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以外的周边景区控制区,主要涉及五常乡、闲林镇的两湿地水网区域,用地面积约为50平方公里。

距西湖不到5公里,是罕见的城中次生湿地。

其生态资源丰富、自然景观质朴、文化积淀深厚,曾与西湖、西泠并称杭州“三西”,是目前国内第一个也是唯一的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

(二)地理位置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杭州市区西部,文一西路、文二西路、天目山路、绕城高速、02省道、杭徽高速等主干道所架构起来的密集交通网络,让西溪板块四通八达,驱车5分钟之内即可进入杭州城区,从古墩路沿文一西路向西至五常港河不到5公里。

湿地公园优秀案例分析:杭州西溪湿地解析

湿地公园优秀案例分析:杭州西溪湿地解析

曲水庵湿地景观区:位于花蒋路南段西侧,整合现有农居,大幅降低 建筑密度,恢复西溪湿地的历史文化景点,如交 芦庵、厉杭二公祠、曲水八景等,恢复种植传统 湿地植物,以历史文化和湿地景观为主题。展示 和研究西溪湿地独特的历史文化和湿地景观。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10规划用地面积(西湖区区块):4.89平方公里。 其中: - “三区” 湿地生态保护区:约2.3平方公里; 民俗文化保护区:约1.96平方公里; 曲水庵湿地景观区:约0.28平方公里(一期已建1.12平方公 里); - “一堤”
规划布局 根据总体规划,西溪湿地公园二期涵盖了湿地生态保护区、民俗文化 展示区、曲水庵湿地景观区等。规划功能结构形态为“一堤三区”。“一 堤”即花蒋堤特色景观带;“三区”即湿地生态保护区、民俗文化展示 区、曲水庵湿地景观区。
9
花蒋堤特色景观带:花蒋路位于二期范围的中心地带,是衔接东西两 个湿地生态区的景观带,全长 2.3 公里。景观带内 将建设河渚古街、西溪民俗博物馆、水街水市、 企业会所、俱乐部、休闲度假配套设施等。 生 态 保 护 区: 位于花蒋路东侧,保育现有的池塘、林地、植被、 河汊港湾,拆迁农居,整合水系,在部分农居拆 迁地贯通或开挖水面,创造良好的湿地生态环 境,形成各类生物的栖息地。该区域将成为国际 湿地研究中心、科研科普基地,是展示及研究西 溪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区块。不对外开放,仅针 对科考人员及特殊人群。 民俗文化展示区: 位于花蒋路北段两侧,整合现有农居,降低建筑 密度,营造良好的湿地农(渔)耕生态环境,恢复西 溪湿地的历史及民俗文化景点。建立与生态旅游 相适应的配套服务设施,全面展示西溪湿地独特 的民俗文化风情,开展湿地生态休闲度假活动。
7
二、 规划方案
(一)
湿地公园一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