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印尼海啸伤亡巨大的原因及启示

合集下载

海啸造成严重灾难,汲取教训至关重要

海啸造成严重灾难,汲取教训至关重要

海啸造成严重灾难,汲取教训至关重要作者:简岩来源:《百科知识》2018年第23期據印度尼西亚抗灾署于搜救工作结束前夕发布的数据,9月底发生在该国的地震和海啸已造成2073人遇难,另有680人失踪,1.07万人受伤。

9月28日早,距帕卢市不远的中苏拉威西岛沿岸发生6.1级地震,后来该地区又发生7.4级的地震和一系列余震,地震过后,3米高的海浪袭击了依望加锡海峡而建的帕卢市。

这次海啸让人们回忆起2004年12月26日发生的那次大海啸,导致22.6万人死亡,是全球200多年来死伤最惨重的海啸灾难。

虽然此次的海啸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没有2004年的巨大,但后果和影响依然不容忽视。

人们是否牢记了历史上海啸灾难的教训,是否能从这次海啸的新特点中总结经验,获得新的认知,并改进预警技术和方式,决定了是否能在未来有效防范海啸。

此次灾后的初步调查发现,新的海啸预警系统没有启用、没有对特殊地形进行周密规划,以及公众并未接受防御海啸灾难的培训,是造成此次灾难的重要原因。

印尼现行海啸预警系统主要借助134个潮汐观测站观测海面水位变化,配合陆上大约55处地震仪发布警报。

但是,潮汐观测站对提供预警信息作用有限,比较而言,新预警系统能够在海啸发生后第一时间(1~3分钟)发出警报,旧的系统需要5~45分钟发出海啸预警。

由于缺钱,新预警系统迟迟没有建成。

帕卢湾本身特殊的地形放大了此次海啸的威力。

帕卢市位于一个狭窄的海湾的尽头,这个海湾长约10千米,宽约2千米,形成了一个口袋型的地形,使得海浪形成海啸后冲击陆地城市时会增强冲击力和破坏力。

此外,印尼对此次海啸的威力预估不足。

印尼气象局预计到了地震之后可能会发生海啸并发布了海啸警报。

但遗憾的是,短期之后又解除了警报。

这些原因表明,致少需要在多个方面努力才会避免未来的海啸大灾难:一是及早建设新型的海啸预警系统;二是对地震成因进行更早的预测,研究其是否可能引发海啸;三是在面对特殊地形时,提升预警的等级,或许要提升到最高级,才会让人们有充足的躲避时间;四是对公众进行防御海啸的科学知识普及和避灾能力的培训。

印度洋海啸对亚洲的影响如何?

印度洋海啸对亚洲的影响如何?

印度洋海啸对亚洲的影响如何?在2004年12月26日,一场规模史无前例的海啸袭击了印度洋沿岸的多个国家,造成了巨大的人员和经济损失。

这场海啸被称为印度洋大地震海啸,不仅给当地居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同时也对亚洲整体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通过以下几点介绍印度洋海啸对亚洲的影响。

一、经济损失海啸造成的经济损失是对亚洲影响最为深远的一点。

印度洋海啸对当时的印度、印度尼西亚、泰国、斯里兰卡等国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据统计,这场海啸带来的经济损失达到了数十亿美元。

大量的房屋、商铺、酒店等设施被摧毁,农田和渔业也遭受了重创,造成了严重的生产力损失。

此外,这场海啸还对当地的旅游业、金融业等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许多企业和个人失去了生计和财产,导致整个国家经济陷入颓势。

二、生态环境的破坏印度洋海啸还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许多海洋生物的栖息地被破坏,许多珊瑚礁被毁灭,大量植被和动物死亡,使得当地的生态系统失去了平衡。

这种生态环境的破坏也对当地的渔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许多渔民失去了捕鱼的能力,无法维持生计。

三、社会文化的影响印度洋海啸还对当地的社会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灾难发生后,许多人失去了亲人和家园,受到了严重的精神和心理创伤。

当地的政府和社会组织开展了大规模的援助和救济工作,但是灾后重建、失去家园、失去亲人的人们长期处于困难和不确定中,这也给社会带来了一定的不稳定性。

四、提高了防灾意识印度洋海啸的发生也提醒人们必须重视自然灾害的防范工作。

通过一次又一次的灾难,人们认识到必须加强防灾救灾的系统建设,提高居民的防灾意识和技能,并建立跨国防灾合作机制。

许多国家也开始进行防灾规划和建设,逐渐形成了完善的自然灾害防范体系。

总结印度洋海啸对亚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包括经济损失、生态环境的破坏、社会文化的影响和人们的防灾意识提升。

我们希望人们能够从历史灾难中吸取教训,重视自然灾害防范,方能让我们的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

【大事件】印尼大海啸死亡近30万人---2004年

【大事件】印尼大海啸死亡近30万人---2004年

【大事件】印尼大海啸死亡近30万人---2004年
印尼强震引发东南亚多国海啸示意图
2004年12月26日北京时间上午9时,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以北印度洋海域当地时间26日上午8时发生里氏8.7级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东南亚和南亚数个国家受波及,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这次大地震震央位于印尼苏门答腊以北的海底,是自1964年阿拉斯加耶稣受难日地震以来最强的地震,也是1900年以来强度第四的地震。

地震引发的海啸高达10多米。

这次地震及其引发的大海啸对东南亚及南亚地区造成巨大伤亡,远至波斯湾的阿曼、非洲东岸的索马里及毛里求斯、留尼旺等岛国。

印度有大约一万人死亡,斯里兰卡有超过四万人遇难,而印度尼西亚的总死亡人数可能多达20万人,伤者可能达三万人之多。

据受影响各国统计数字显示,死亡总人数为29万2千多。

印度洋海啸加重的原因是什么

印度洋海啸加重的原因是什么

印度洋海啸加重的原因是什么
印度洋海啸,也称为南亚海啸,发生在2004年12月26日,这次地震发生的范围主要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消亡边界。

那么印度洋海啸加重的原因是什么呢?海啸预测与逃生常识都有哪些呢?
因为印度洋发生在苏门答腊岛的南边,海啸发生后南边没有阻挡的大陆或岛屿。

所以海浪直冲南亚和非洲.能量巨大,又没预警,自然伤亡的人就多了。

科学家们对斯里兰卡地区海域研究后发现,印度洋大海啸造成的惨重损失与当地非法开采珊瑚有着直接联系,珊瑚开采是斯里兰卡的一项重要产业,它们被卖
给旅游者或做成工艺品给当地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所以当地政府很少使用法律手段来制止这种行为。

科学家们发现,该地区海中的珊瑚礁已不复存在,而这些
珊瑚礁原本可以抵挡住最狂暴的海浪对海岸线的侵袭。

在海啸发生时,一个高达10米的巨浪在斯里兰卡西南部的佩拉利亚镇登陆,它在陆地上“横冲直撞”1英
里(约合1. 6千米)有余,并将一列满载乘客的火车冲出铁轨50
米远,共造成1700人死亡。

而在另一个名
叫希卡杜瓦的地方,由于当地的珊瑚礁被悉心呵护,在海浪抵达陆地时只有3米高,且仅向前推进了50米,未造成人员死亡。

印度洋地震海啸(2004-12-26)及其对中国的警示

印度洋地震海啸(2004-12-26)及其对中国的警示

印度洋地震海啸(2004-12-26)及其对中国的警示柯长青【期刊名称】《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年(卷),期】2006(17)4【摘要】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北近海发生ML9级强烈地震.地震的强度是100a来全球非常罕见的.地震引起了巨大海啸,浪高近10 m,波及到东南亚、南亚和东非地区10多个国家,造成近30万人遇难.地震使印度尼西亚、泰国的部分岛屿发生了地形变化.海啸在受灾国留下了大片的盐碱地.苏门答腊板块边缘的一个长距离破裂带通过长时间积累,蓄积了巨大能量.这些能量在2004-12-26集中释放出来.导致了这次地震海啸的发生.地震海啸灾害本身规模巨大,发生异常突然,再加上受灾地区人员密集,缺乏海啸灾害逃生的知识和经验.印度洋沿岸国家没有海啸预警系统,是造成这次灾害巨大伤亡的原因.中国从台湾-海南岛一线的海区,存在地震海啸的可能性.因此应不断完善海啸预警系统,提高沿海地区建设工程的防灾抗灾标准,加强防波堤建设以及采取恢复红树林等生物工程措施,预防潜在的海啸灾害.【总页数】6页(P91-96)【作者】柯长青【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9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15.3;X4【相关文献】1.海啸·赈灾·友谊--印度洋地震海啸中的几件事 [J], 张昆生2.痛哭的印度洋——印度洋地震海啸札礼 [J], 八爪鱼3.中国紧急人道主义援助对外信息传播特征变化与国家形象——以中国网关于中国援助日本地震和援助印度洋海啸报道为例 [J], 冯慧文4.地震型海啸的危害和预警--印度洋大海啸的惨痛教训 [J], 徐衍强5.世纪劫难:印度洋的强地震与大海啸给世人的警示 [J], 莫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透析印度洋海啸危机处理方法

透析印度洋海啸危机处理方法

透析印度洋海啸危机处理方法一、案例背景2004年12月26日发生的印度洋特大地震海啸灾害先后殃及10余个国家,死亡约30万人,造成140多亿美元的财产损失,成为继1970年孟加拉热带风暴、1976年7月中国唐山大地震之后,30年来世界第三大自然灾害,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

海啸灾难发生后,国际社会开展了史无前例的紧急人道主义救援行动,共承诺援助资金已达40多亿美元,表现出空前团结和人道主义精神。

印度洋晦啸带来的巨大灾难,向世界再次敲响警钟,呼唤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尽快建立全球特大灾害预警应急体系,有效地预防和应对跨国家、跨地区的重大自然灾害,降低灾害带来的损失。

二、海啸灾难的演变过程地震引发海啸灾难的防范意识匮乏,让灾难变为现实2004年12月26日早8时,在印尼苏门答腊岛西北部海域,大洋深处突发强烈地震,使几乎整个苏门答腊岛,马来半岛都震颤起来。

在海边休闲、劳作的人们惊奇地瞪大了眼睛。

谁也没想到,一场灾难就要降临。

当海啸降临时,人们同样无以应对。

斯里兰卡的一名灾民说,当时他们刚干完早晨的活,正在休息。

不知不觉间,海水逼近了他们的房子,随后又很快退去,一切都都很平静。

村民们从没有见过这种情况,都感到莫名其妙。

然而没过多久,海浪又咆哮着扑来,把成年大象大小的石头卷了起来,还将成吨的海鱼抛到岸上。

几分钟后,海面又趋于平静。

很多渔民跑去看自己的渔船,有的人则在海滩上抓鱼。

就在此时,更大的海浪冲了过来,“房屋眨眼间变成了垃圾”。

印度内政部负责人说,从印尼苏门答腊岛附近发生强烈地震到海啸抵达印度海岸,需要一个半小时的时间。

如果在这段时间内政府能够通知人们海潮可能抵达的地区,很多生命就可以获救。

印尼官员坦白说,他们根本不知道大地震会引发海啸,也不知道这种自然灾害到底有多恐怖。

据泰国《国家报》消息,泰国气象部曾有45分钟时间对苏门答腊岛附近的地震进行分析并决定是否发出海啸警告,但担心如果发出警报而未发生海啸可能影响国内旅游业.因而没有发出。

天气海啸案例分享发言材料

天气海啸案例分享发言材料

天气海啸案例分享发言材料尊敬的教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今天的发言人,我将为大家分享关于天气海啸案例的一些信息。

海啸是一种极具破坏力的自然灾害,由地震、火山爆发、滑坡等因素引起。

本次分享将重点关注几个有代表性的海啸事件,以及对我们的启示。

首先,我想向大家介绍的是2004年印度洋地震引发的海啸。

这是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海啸事件之一,被称为“印度洋大地震”。

地震的震中位于印尼苏门答腊岛西北海域,地震规模达到了9.3级,它引发了一系列的海啸,其中最高的海啸浪高达到了30米,远超过一般的海啸浪高。

这次地震引发的海啸波及多个国家,造成了庞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另一个著名的海啸事件是2011年日本福岛海啸。

这次海啸是由于日本本岛东北部发生9.0级强烈地震引起的,也被称为“东北地方太平洋沖地震”。

地震导致福岛核电站失去电源,核反应堆冷却系统失效,最终造成了核泄漏。

海啸直接导致1.6万人失踪和1.8万人遇难,还造成了庞大的经济损失和环境污染。

这些海啸事件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教训和启示。

首先,我们需要加强地震和海啸的预警系统建设。

例如,印度洋海啸灾害后,国际社会加强了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建设,以减少潜在的灾害风险。

其次,我们要加强对海啸防范知识的学习和宣传。

只有了解和掌握正确的逃生和自救方法,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海啸灾害。

第三,我们要加强受灾地区的灾后重建工作,提高灾后救援和重建的效率。

这对于减少灾后人员伤亡和恢复正常生活至关重要。

此外,这些海啸事件还提醒我们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我们应该意识到环境的恢复不仅仅是一项任务,更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我们要加强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

总之,海啸作为一种自然灾害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破坏和伤害。

通过学习和总结海啸事件的经验教训,我们将更好地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类似灾害。

在面临自然灾害时,我们要加强预警机制的建设,提高防范意识,保护好自己的生命财产。

印尼海啸

印尼海啸

灾害发生异常突然 在发生地震约半个小时后,以每秒200
米速度传播的海底波动就到达了苏门答 腊岛的亚齐省海岸,在大约1个小时后 就在泰国南部普吉岛登陆,2个半小时 后殃及印度和斯里兰卡,最后甚至冲到 东非索马里,造成当地9人死亡。
受灾地区人员密集。 在印尼、印度和斯里兰卡,孟加拉湾沿
印尼海啸
2004年12月26日上午8时左右
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里
氏9级强烈地震 ,从而引发了东南亚的 大规模海啸
海啸的战果
印 尼 海 啸 前 后 的 对 比 图
受难人数统计
海啸中的遇难者总人数超过了225000人
全球因海啸遇难人数达到了226566人
印尼有617000人沦为难民
岸城市都居住了大量人口,而在泰国受 灾的普吉和攀牙,现在正是欧洲游客到 来的旺季。事实上,有报道指出,幸亏 海啸发生在早晨,大多数游客还在房间 里睡觉,否则死亡人数还可能激增。
没有预警机制,沟通渠道不畅。 美国地质调查局信息中心的专家韦弗
利· 帕森认为:因为印度洋很少出现海啸, 规模如此巨大的海啸更是极其少有,这 让印度洋沿岸国家减低了防范意识,政 府也没有给予国民相应的指导,并建立 与太平洋沿岸国家(美国、日本)类似 的海啸预警机制。
2、 加强沿海及出海河流的堤防工程 建设,尤其是建在海边的核电站和火 电厂等的堤防工程,提高抵御灾害的 能力。加强对沿海城市和重大工程设 施的安全保护,提高防护标准。
3、建立全球海啸预警机制。世界各国
的政要以及专家纷纷呼吁,应当立即 建立一套全球海啸预警网络,以便及 时预报地震和海啸信息,从而减少这 类自然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 失。
印尼地震海啸的启示
近两年来全球的主要地震分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印尼海啸伤亡巨大地原因
地点:印度尼西亚爪哇岛南部地印度洋海域当地时间日下午点分左右发生九级强烈地震,并引发沿岸部分地区海啸.地震地震源位于印尼爪哇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地巽他海峡.
原因:
自然原因:这次地震是发生在板块边缘地逆冲型地震,它所释放出地能量在近几十年来是较大地.逆冲型地震地成因是地层断层地上部上移.苏门答腊以北地区位于印度板块边缘,板块边缘地一个长距离破裂带通过长时间积累,蓄积了巨大能量,最后这些能量在日集中释放出来,这就是此次大地震地直接原因.虽然此次地震震级很高,使周边地区都有震撼,但对人类威胁最大地是地震引起地海啸.
人为原因:、沿海工业、旅游业、渔业地过度开发,占用了作为海洋与陆地之间地过渡带地湿地,这些湿地中地树林本来是可以有效地减缓风浪对陆地地破坏力.p1Ean
、依赖于石化燃料地现代工业不断向大气层排放温室气体加剧了全球变暖,使海平面上升.
、过度开发地海洋渔业及工业污染,也导致海洋水质变化,使得海洋中地珊瑚虫大量死亡,珊瑚礁地面积大量衰减,不能有效地减缓巨大海浪冲向海岸地速度和力量.DXDiT。

、当地地环境保护策略不完善,环保意识缺失.
、由于当地人过百年没遇过海啸,因此对海啸缺乏认识.
、印度洋沿岸各国(地区)并不重视海啸地威胁,没有建立有效地海啸预警系统.
年印尼海啸给予我们地启示·建立完善预警系统
·保护沿海地区生态环境
·重视海震,将之提升到与陆震同等地位上
·提高人们对自然灾害地警惕与重视
·加强世界性救援工作地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