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如何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日记的作文

借景抒情日记的作文
借景抒情日记。
一大早醒来,窗外朝霞美得不行,感觉整个天空都被染红了。
我站在窗前看着,心里暖暖的,就像吃了颗糖。
下午出门,阳光透过树叶洒在路上,看起来就像金子一样。
我走在小道上,风吹过来好舒服啊,树叶也在沙沙地唱歌。
等到傍晚,我去了海边。
夕阳真的像血一样红,海浪撞在礁石上,声音大得吓人。
我闭上眼睛,让海风吹乱我的头发,感觉自己像个勇士,准备出征。
晚上坐在湖边,月亮好亮啊,感觉整个湖面都在发光。
我深深吸了口气,空气里都是清新的味道,好舒服。
说实话,平时生活里总是有很多烦心事,但每次看到这么美的风景,我就啥都不想了。
大自然真的有种魔力,让我觉得生活还是很美好的,要珍惜每一刻。
借景抒情的作文初中(10篇范文)

借景抒情的作文(一)题目:夕阳下的海滩夕阳西下,海浪拍打着礁石,发出一阵阵悦耳的声响。
我静静地坐在沙滩上,感受着这片海滩带给我的宁静和美好。
远处,太阳慢慢地沉入了大海,将整个天空染成了一片金黄色。
海面上,一道道金色的光芒在波浪中跳跃着,仿佛在向人们展示着自己的美丽。
这时,一阵微风吹来,带来了海水的味道和咸涩的感觉。
我闭上了眼睛,深呼吸着这清新的空气,感受着大自然的魅力。
海鸥在空中盘旋着,它们似乎也在欣赏这美丽的景色。
我不禁想起了一句诗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这句话用来形容此刻的美景再合适不过了。
夕阳下的海滩是如此的美丽,它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力量和美妙。
在这里,我可以放下所有的烦恼和忧虑,享受这份宁静和美好。
随着夜幕的降临,海滩上的灯光逐渐亮起来。
这一刻,整个海滩变得更加神秘和浪漫。
我感到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童话世界中,心情也变得愉悦起来。
夕阳下的海滩,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和无限可能。
在这里,我可以找到内心的平静和力量,继续前行。
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一直保持着这份美好的感觉,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一切挑战。
借景抒情的作文(二)题目:秋日的思绪在这个金黄的季节里,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小径上,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此刻,我独自漫步在公园的小径上,任由思绪在这美丽的景色中飘荡。
脚下的落叶被微风吹起,它们在空中翩翩起舞,仿佛一群欢快的精灵在诉说着自己的故事。
而我,也在这美妙的氛围中陶醉,心中涌起了一股淡淡的愁绪。
我想起了远方的亲人和朋友,想起了那些曾经陪伴过我的时光。
在这个寂静的午后,我不禁感叹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曾经的那些美好时光仿佛就在眼前,却又那么遥远。
然而,正是这秋天的景色让我懂得了珍惜。
正是因为有了离别和思念,我们才更加珍惜相聚的时光。
在这个多彩的世界里,有太多值得我们去珍惜的东西。
或许是亲情、友情,亦或是那份执着的梦想。
抬头望去,一片金黄的枫叶在阳光下闪烁着光芒,它们似乎在告诉我:“不要畏惧前方的路途,因为你的努力终将换来美好的回报。
写高中借景抒情作文的技法

写高中借景抒情作文的技法写高中借景抒情作文的技法篇一: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是诗歌和散文常用的表现手法,二者都是间接表达思想感情,都区别于直抒胸臆,容易混淆,在此作一比较。
“托物言志”是通过咏“物”来表达作者的理想、抱负、志趣等。
即所谓的“应物斯感,感物吟志”(《文心雕龙》)。
如诗人郑板桥的《题竹石画》“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这首诗是题风吹中的山间竹石的画幅,写竹子的坚强,经得起千磨万击,“咬定”在山的根基不放,把竹子拟人化,实际上寄托了诗人自己高洁的志趣和不向恶势力屈服的顽强品格。
再如宋末诗人郑思肖的《画菊》:“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离趣无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前两句写菊花远离百花丛,独自开放,表示自己不与元朝合作。
后两句进一步写菊花宁愿枯死枝头,决不被北风吹落,描写了傲骨凌霜,孤傲绝俗的菊花,表示自己坚守高尚节操,宁死不肯向元朝投降的决心。
托物言志的诗文我们还学过杨朔的《荔枝蜜》,茅盾的《白杨礼赞》,巴金的《灯》,于谦的《石灰吟》等等。
我们可以看出所谓托物言志,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
作者借以寄托思想的载体是动物(蝉)、植物(白杨树、竹子、菊花)、物品(石灰、灯)等具体物象,诗文是“物”而非“景”,是咏物,而不是写景。
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篇二:借景抒情,意境深远论文借景抒情是写景类文章最常用的表现手法,即通过描写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
大自然绚丽多姿,一草一木、一花一鸟、一枝一叶,时时会触动我们的心灵。
古人有云“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一切景语皆情语”。
写作时如果把景物描写和抒情结合起来,就可以创造出深远的意境。
借景抒情可以分以下几种类型。
一、触景生情即看到眼前的景物,引起了作者某种内在的思想感情,这是借景抒情最基本的写法。
如茅盾《风景谈》中有这样一个写景片段:“这时候,太阳已经下山,却将它的余辉幻成了满天的彩霞,河水喧哗得更响了,跌在石上的便喷出了雪白的泡沫,人们把沾着黄土的脚伸在水里,任它冲刷,或者掬起水来,洗一把脸??”既有自然之景,又有人的活动,接着作者借这一特定景抒发内心的感受;“在这里,蓝天明月,秃顶的山,单调的黄土,浅濑的水,似乎都是最恰当不过的背景,无可更换。
利用借景抒情的方法写一篇文章作文

利用借景抒情的方法写一篇文章作文本篇作文采用“五感法”的写作方式书写而成,“五感法”是一种通过描述这五种感受来写作文的方法,通过多种感官把景物的人和物的美好表现出来,本篇作文围绕“利用借景抒情的方法写一篇文章作文”为标题,把这五种感觉运用在作文中,作文内容会更加丰富多彩,让读者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欢迎大家编辑和下载。
"湖光山色,烟花三月",这诗句不禁令人联想到阳春三月的大好风光。
然而,若能巧妙地借此景抒发情感,更能使文章熠熠生辉。
昔人借景抒情,多从视觉入手。
他们或咏叹山势巍峨,或描绘水光潋滟。
而今,我们更可运用"五感法",将听觉、嗅觉、触觉、味觉融入其中,使文章更具立体感。
当漫步于春意盎然的湖畔,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湖面碧波荡漾。
微风拂过,激起层层涟漪,宛若银蛇乱舞。
耳畔传来鸟语莺啼,婉转悠扬,与湖水拍岸的声音交织在一起,构成一曲大自然的美妙交响曲。
迎面而来的是阵阵花香,沁人心脾。
桃花争相怒放,粉嫩的花瓣在枝头随风摇曳,宛若一个个娇羞的少女。
垂柳依依,绿丝绦随风飘动,轻拂着行人的面庞,带来丝丝凉意。
伸手触摸杨柳的嫩叶,细腻柔滑,触感令人沉醉。
湖边的野草泛着青翠的光泽,踩上去软绵绵的,如同一张天然的绿色地毯。
口鼻间充斥着泥土的芬芳,夹杂着花香,令人心旷神怡。
春风拂过,带来一丝清新的味道,仿佛吹散了冬日的阴霾,让人不禁精神一振。
借景抒情,既能展示大自然的美好,又能表达作者的情感。
通过"五感法"的运用,我们能更生动地描绘景物,更细腻地传达情感。
正如那首古诗所云:"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当我们用心感受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花一鸟,就能写出情景交融、感人肺腑的文章。
借景抒情作文

借景抒情作文【热门】借景抒情作文7篇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
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借景抒情作文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借景抒情作文篇1知识要点:1、景物描写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具体体现,具有说明事情发生的环境、烘托人物心情等作用。
高考2、借助具体的物象,含蓄地表达文章的主旨。
3、满怀真情,做到融情于物,借物抒情,使人能受到感染。
考试说明:1、写景三注意景物描写在记叙文写作中往往是必不可少的。
可是许多同学在写作中不懂得景物描写的特点,有的描写模糊不清,有的分不清主次,有的缺乏情感,出现了许多不应有的败笔。
那么,在记叙文的写作中应该怎样去描写自然景色呢?具体来说,景物描写应注意一下三个问题:(1)写景要有顺序。
人们观赏景物都有一定的规律:或定点环顾,或边走边看。
描写时也应该“顺其自然”。
例如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一文,描写济南城周围的环境时写道:“小山把济南整个儿围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点口儿。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景物描写与作者的定点鸟瞰相吻合,自然清晰,形象准确。
又如凡妮的《野景偶拾》一文,按照沿途所见,依次描写绕村的溪流,山梁的小路、盆地的高粱、山坡的谷穗、旷野的幽静、落日的霞光、宛如绸带的河流和公路、华美如贝雕的田野和山林。
移步换形,有如移舟前进,时过景迁,景观随之改换,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2)写景要有选择。
写景时应要有所取有所弃,抓住最能代表彼时彼地特征的景物加以描写,其它的景色则略写或不写。
老舍先生的《在烈日和暴雨下》,为了突出天气变化的过程,就着力描写了杨柳的动态:“一点风也没有时——枝条一动懒得动;有一点凉风时——枝条微微动了两下;风大起来时——柳条横着飞。
”通过杨柳的动态。
显示了风的从无到有、由小到大,而对暴风雨降临时其它景象的变化,作者作了简略处理。
借景抒情的四种形式

借景抒情的四种形式
借景抒情的四种形式如下:
1.直接抒情直接抒情是一种常见的抒情方式,作者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不借助其他景物或事物。
例如,“我爱这美丽的自然风光,它让我感到无比的平静和愉悦。
”
2.寓情于景寓情于景是通过描绘景物来表达情感,使情感和景物融为一体。
例如,“满园春色让我心旷神怡,仿佛所有的忧愁都烟消云散了。
”
3.情景交融情景交融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抒情方式,通过景物和情感的互相渗透,使两者无法分离。
例如,“在月光下,湖面波光粼粼,我的心也随着波澜起伏,仿佛我们之间有着某种神秘的联系。
”
4.借景寄意借景寄意是通过描绘景物来寄托某种深刻的寓意或哲理。
例如,“一片落叶在风中飘荡,它不仅是一颗死去的树,更是生命的循环和永恒的象征。
”。
写作手法借景抒情

写作手法——借景抒情借景抒情是写景和写人记叙文中很常见的一种表现技法.一言以蔽之就是借助描绘景物,表达作者的情感,或者文中人物的情感.这种情感包括感情和感受两种.感情是受到对方的行为和状态影响而产生的人对人、人对物、物对人的爱、憎等心理,体现的是一个事物对另一个事物的态度.感受是对方的行为或状态影响而生成的一种情绪,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感更多的表现为人与物、人与人、物与人的关系;而感受更多的表现的是受对方影响后感觉主体生成的独立心理状态.一、借景抒情的呈现形式一全篇运用这种情况,一般都是出现在写景散文和诗歌之中.整篇文章的内容都在写景,写作目的就在于通过写景把作者的思想感情抒发出来.景物是全篇文章的内容,集中表现事物的特点是手段,抒发作者的情感是目的.例如朱自清的春,整篇文章都在写春天美丽的景色.写草突出草之嫩、草之盛;写花突出花之繁、花之艳;写风突出风之柔、风之韵;写雨突出雨之缠绵、雨景之美;而作者突出的嫩、盛、繁、艳、柔、韵、绵、美,全部切合华夏文化的审美标准,一个作者对春之喜爱之情,已无需表白一句,读者也能通过作者的这种表达倾向直接感受出来.运用借景抒情的诗歌很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李白和王维的借景抒情诗.李白生在盛唐,国家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李白广游名山大川,遍写中华美景,抒发自己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王维有“诗如画”的美誉,其借景抒情手法在诗歌写作中的运用,堪称一绝.例如:望天门山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huàn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这种类型的借景抒情,作者借助景物表达的,往往是自己的情感.二局部运用有的文章,作者以叙事为主.随着事件的发展,文中人物的情感不断变化,为了凸显人物的思想感情及其变化,作者在叙事过程中,穿插景物描写,借助景物来标下当时文中人物的情感.例如鲁迅的社戏在经历家人不让我去看戏,后来终于同意“我”去之后的一段描写: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这段文字,在叙事过程中,穿插的景物描写加粗,以声音之清越、色彩之明丽、速度之轻快、气味之清香、月色之朦胧、山形之活跃,表现了文中人物“我”的喜悦、急切之情.穿插在叙事过程中的景物描写,一般表达的,都是事件中人物的情感.二、景物描写与情感之间的关系在景物和情感之间,人的情感左右着笔下的景物.景物反过来折射着人的心态和情感.一受情感支配,不同心态的人,观察同一景物,他们眼中构成景物的事物是不同的同一个景物,不同心情的人,看到的事物是不同的:例如下面的景物心情愉悦的人,看到的是雪野、是大树、是明灯;心情差的人看到的是枯枝、枯叶、是冷风、是漆黑的灯柱.二受情感支配,不同心态的人,观察同一景物,感受同一事物的角度是不同的面对同样的雪,心情愉悦的人,会潜移默化地从色彩的角度去观察,去感受,在他的眼中,这雪,自然是洁白的;心情压抑、忧伤的人,会情不自禁地从触觉角度去观察、去感受,这雪,在他的笔下,自然是冰冷的.面对同样的树,心情愉悦的人,从高度着眼,他笔下的树,必然是高大的;而忧伤的人,从树叶和树的生活环境着眼,在他的笔下,生成的文字,必然是光秃秃的树、可怜的树.三受情感支配,不同心态的人,观察同一景物,感受同一事物的主观倾向性不同面对同样的路灯,感受同样的灯光,不同心态的人,在感受过程中带着绝然不同的主观感受倾向.心情愉悦的人,感受事物主观倾向于美好,因而在他的眼里,这灯光是朦胧的、柔和的、温暖的;而心情沉重、忧伤的人,主观倾向于丑陋,因而在他的眼中,这灯光必然是昏暗的、凄惨的、冰冷的.同样的雪地栅栏,在喜悦者的眼里,是洁白的宣纸上浓淡点燃的水墨画,在忧郁者的眼中,是冰川上禁锢生命的牢笼.四受感情支配,不同心态的人,描绘同一景物,选择词语的感情色彩是不同的因为不同心态的人,感受事物带着不同的主观倾向,因为在用词上,特别是名词、动词、形容词上,有着明显的感情色彩差别,人的心态积极向上、轻松愉悦,他笔下描绘事物时,更多选择的是褒义词;而心态消极的人,描绘事物时,运用的词语,大多是贬义词.三、借景抒情在阅读和写作过程中的运用景物的美好,能够表现人物的积极心态,美好的情感;景物的丑陋,能够表现人的消极心态、恶劣的感受.这种关系是互逆的——也就是说,透过作者笔下美好的景物,我们能推断出作者或文中人物当时的心态是积极的,表现的是一种美好的情感,同样,在写作中,我们要表现一种美好的情感,积极的心态,也可以通过描绘景物,通过景物的美好来呈现.拖过作者笔下萧索、苍凉的景物,我们能推断出作者或文中人物当时的心态是消极的,内心是凄凉、惨淡、忧伤压抑的,同时为了表现这种心态、心情,我们也可以通过同样的景物描绘来实现.在阅读过程中,我们要结合故事情节本身的特点,从作者描绘景物的用词的感情色彩、构成景物的事物、作者的感受角度、作者的主观倾向,来判定作者写景,表现的是怎样一种心态、情绪、感受和情感.在写作过程中,我们要根据情感表达的需要,通过选择不同感情色彩的词语、选择描绘构成景物的事物、选择不同的感受角度、凸显相同的主观倾向,来表达自己或文中人物的心态、情绪、感受和情感.四、运用借景抒情带来的表达效果一增加表现情感的角度,表现力增强.避开单一靠故事情节和抒情来表现情感的方式,加入景物表现形式.二使文章的内容更丰满.从内容上增加了景物描写的内容,改变了原材料故事情节为内容的单调性.三使文章情文并茂.将情感蕴藏在描写过程中,一方面增加了文采,另一方面将感情溶于字里行间,更富有感染力.。
中考作文写作技巧:借景抒情法

中考作文写作技巧:借景抒情法
一、借景抒情法
借景抒情法是一种以自然风景为背景,以抒发情感的方式来表达思想的写作方法。
它常常以描写自然风光来抒发自己的心情,表达自己的思想,以达到更好的文学效果。
二、写作技巧
1、把握好比喻:借景抒情法要求作者在表达情感时,要使用
恰当的比喻,把握好比喻的使用,使文章更加生动有力。
2、善于运用抒情手法:借景抒情法要求作者善于运用抒情手法,如比喻、拟人、比拟、象征等,以增强文章的表达力度。
3、结构完整:借景抒情法要求作者注意文章结构的完整性,
有助于增强文章的表达力度,使文章更加简洁有力。
4、把握好时间:借景抒情法要求作者注意把握时间,要有节
奏感,使文章更加有趣。
以上就是关于借景抒情法的写作技巧,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切景语皆情语
记叙文中的景物描写不是为了
写景而写景,写景要有明确的目的和作用,直接或间接为人物、为文章主题服务,要与情感融为一体,正是“以自我观物,物着心色;以本我观物,物着我色。
”景物的描写就是感情的抒发。
一、如何处理“景”与“情”
1、情随景生,触景生情。
古今中外好的文章无不是情景交融,寓情于景,让读者读后回味无穷,杜甫说:“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生
活中,我们经常看到某种景物,心中忽有感受,思绪满怀,进而
借着对景物的描写来把自己的感情表达出来,这就是所谓的“情随景生,触景生情”。
"月色很美,月亮洒下淡淡的一
片黄晕,树也像喝了惬意的月光酒, 将自己的影子映到墙上,在风中微微摇摆着。
门前的小河里,萤火虫飞来飞去,时而为芦苇点一盏亮灯,时而为柳权刑故一个发夹……一切都是那么宁静,只是偶尔传来几声蛙鸣。
”
评价:营造了乡村暮春的月夜静
谧祥和的氛围,使人不觉生出一种惬意几
许陶醉。
〃一夜细雨,天空阴得几欲滴水。
在空蒙的氤氤尽处,一缕荒烟,几点
残红。
那缙早樱,缓缓飘入泥淖,发
出零丁的叹息。
偶一寒鸦点水而过,
却被风中渗出的声响惊得高飞。
”
评价:营造了一种荒凉惨淡的氛
围,使人也不觉生出一缕忧愁一种压抑。
【小练笔】
观察教学楼外的木棉触发了你怎样的思绪,写一段景物描写,渗透出一种心情
2、以景衬人,以人带景。
记叙文当中的景物描写都是溶入了人的情感的,周围的环境与当时作者的心境有必然的关联,其时人物的心情好环境就美丽的,心情不好环境就暗淡的。
俗语云“马上看将军,花间看美人",以景衬人就是让景物为烘托人物服务。
为了把景物写活,常常采用以人带
景的方式由人物把景物带出来,让读者通过景物来了解作者的心境。
”我喜欢在微风吹拂、细雨飘洒的
日子里,撑着伞儿漫步垂柳间,观察那雨中的荷塘的景致。
这时雨疏疏密密地落着”偶尔看到几只燕子穿梭于垂柳间。
呈现出一幅’细雨鱼儿出, 微风燕子斜,的图画来。
再看那雨中的荷叶上盛满的水珠”闪烁着明亮的光点。
微风徐来,轻轻地吹着荷叶, 大大小小的水珠在荷叶上滚动。
犹如
'大珠小珠落玉盘‘。
侧耳侧听雨落在荷叶上的声音,就如同游丝似的似有若无,缥缥缈缈,几朵红色的荷花像水中仙
子,低首羞颜,似有千般幽思,万种情致,欲说还休"
评价:通过人物的视角来写景,人在图画中,以荷塘雨景来烘托人物的心情,让人的情感溶入到了自然景物之中。
”不知什么时候,绚烂的朝霞染红了半边天,又将柔和的色彩洒在校园里,到处都移动着火焰般的红领巾、蝴蝶般鲜艳的花裙、飘荡着同学们的欢声笑语……小树醒了,沾了露水;野花也醒了,她与露珠做了一个甜美的梦;小鸟醒了,亮出那清脆的歌喉,唱着向天空飞去……此时操场上,同学们正在认真地做操,'_、二三、
四的韵律,轻快的乐曲, 伴随着同学们那矫健的身影。
”
评价:这段描写校园的早晨的一角风景,就是以景衬人的活动,通过人物的晨练来表现出校园的美丽的晨风,从而把平常的校园晨景写得生机勃勃,富有朝气。
【小练笔】
想象自己失落时漫步海滩的情景,写一段景物描写。
3、移情于景,借景抒情。
王国维先生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一篇好的文章作者都有是带着强烈的感情来描绘客观景物,把自己的感情注入到客观景物之中,所写之景都是被赋予了浓
厚的主观色彩,这就是“移情于景,借景抒情”。
"再如那’干株扫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
站在花前,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搀和着芙蓉花香的空气,尽情地欣赏它的盛装:浅绿色的花萼, 粉红的花片,金黄色的花蕊。
它的娇
嫩、恬淡时时透出一种妩媚面不妖治的风韵O它只默默地蕴蓄着生命, 不在三月争艳,也不与九月菊花比美,等到秋风来,便发出一种令人惊诧的美,为深秋增色,真可为真正的花君子,花中’国色天香'的好女子。
”
评价:这段精彩的描写,是作者的
借景抒情,借花寓意,展现了芙蓉花的美艳,表达作者的对君子之士们的赞美。
【小练笔】
从牡丹、菊花、竹、梅花中选取一种景物描写,来抒发自己的感情。
二、如何调动“景”为“情”生
1、调动各种感觉器官去观察、体验、感悟。
2、在观察的基础上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巧妙灵活地运用各种修辞手法。
3、注意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明暗结合、内外结合、远近结合、点面结合等表现手法。
【小练笔】
运用以上三种手法中的任一种描写初夏的校园一角,从而带动一种情感。
【范文】
笑春风
林清玄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这是唐朝诗人崔护的一首诗《题都城南庄》,我今天在整理旧照片时, 心中就一直浮出这首诗。
我站立的旧厝的枣树与桃树都已经
砍除了,昔日的女友已经嫁人,从前的
朋友早就星散。
有一些相片,甚至站在
什么地方拍的,都忘记了。
只有在看旧照片时,看到去年与今日,
人面与桃花,分合,散散聚聚, 才令人对
生命的流逝感到更深的怅惘。
那每一个人面、每一朵桃花,都是
回不去的年华啊!
幸好的是,不论年华去也、不论分
合聚散、不论多少的背弃与分离,每一
年的春风总是在的。
人面可能分离,桃
花必会凋谢,只要我们在分离与凋谢中
不失去微笑的心,就能永远与春风相
文档从网络中收集,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约。
苏东坡有两句诗:“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年年都有好景,只看我们能不能珍惜了。
世间的春风总是在的,人欠缺的是心里的春风,还有微笑。
春风总是在的。
1 l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