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方法:借景抒情 托物言志

合集下载

运用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写作文

运用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写作文

运用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写作文我有一个特别特别大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宇航员。

每次看到夜晚的星星,我的心都像小鸟一样飞起来,特别兴奋。

我的小小房间里有一张床,旁边摆着一个超级大的地球仪,它可是我的宝贝呢!有一天,我坐在地球仪旁边,对着它说:“地球仪,你知道吗?我将来要去到那个最最远的星星上,看那里的风景。

”地球仪好像听懂了,轻轻转动了一下,我觉得它在笑呢。

妈妈看到我这样,笑着说:“小宝贝,你真是太有梦想了。

”我就一边点头,一边用力地说:“对呀,妈妈,我一定要去到太空!我想看看星星是怎么闪烁的,月亮是不是像故事里说的那么大!”妈妈总是鼓励我,她说:“如果你努力学习,未来一定会实现你的梦想。

”我就像小树苗一样,努力吸收每一点知识的阳光,每一次考试我都像在给自己浇水,希望自己能长得更高更大,离太空更近一些。

每当下雨的时候,我就会站在窗前,看着雨水滴答滴答地落下来。

我觉得那就像太空中的星星,滴滴答答地说:“加油哦,小朋友,继续努力,你一定能到达那儿!”放学回家的路上,我常常看着天空发呆。

天空中那几朵白云就像我脑海中的梦想,它们一会儿变成了飞船,一会儿又变成了星星。

我想象自己在云朵上飞翔,穿越宇宙,看到无数的星星在向我眨眼睛。

有一天,老师问我们:“你们的梦想是什么?”我激动地举手,回答说:“我想去太空!”老师笑着摸了摸我的头,说:“这是个美丽的梦想,我相信你会成功的。

”我的梦想就像那颗小星星,虽然它很小,但它在我心里闪烁得特别亮。

我每一天都充满了希望,想象自己有一天真的能穿上宇航员的衣服,飞向那片神秘的星空,看到那些我从未见过的美景。

我的小小房间里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我的地球仪、我的玩具,还有窗外的星星,都是我向梦想迈进的见证者。

我会一直努力,不管未来有多远,我都相信,有一天,我一定能实现我的太空梦!。

文学中常见的表现手法

文学中常见的表现手法

文学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常用的表现手法有20种:以小见大,借物喻人,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虚实结合,象征,悬念,伏笔,铺垫,渲染,照应,对比,衬托,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动静结合,感官描写,夸张,抑扬,故意误会和巧合。

(一)以小见大,指小处落笔,大处落眼,写小的事情表现大的主题,这种写法往往借助平凡、具体的小事,或生动的细节描写,加以适当的议论、抒情,来反映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现象,表达深刻的道理。

《变色龙》中,街头巷尾平常的狗咬人的小事,但是却表现了一个尖锐的重大的社会问题,官僚警察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工具,专制制度肆无忌惮地欺压人民,这种小事情反映的重大问题,就是以小见大。

《赵普》中“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和“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两处细节描写于细微处见赵普的勇气、毅力和“以天下事为己任”的精神,这些都是以小见大的写法。

(二)借物喻人,明着写物,实质写人。

通过对物的歌颂来赞美和物具有同品质的人,这是写人常用的一种写法。

阅读这类文章关键在于抓住物与人相似的地方。

如《白杨礼赞》,借西北黄土高原上的白杨树比喻北方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

《孤雁》(唐/杜甫)中,作者自喻,表现乱离漂泊中失群人的痛苦心情,诗中还有一群野鸦“鸣噪自纷纷”,象征缺乏感情的平庸之辈。

(三)托物言志,明着写物,实质是通过对物的赞颂来表明作者志向,或对某一问题的看法。

这种写法与借物喻人一样,抓住物与人的相识之处。

《石榴》描绘外在美和内在品质,表达了正义必胜的坚定信念,也是作者理想、追求和志向的体现。

古诗词中也比较多见。

(四)借景抒情,指让感情依附一定的景物,通过景物的描写来抒发感情。

情是目的,景是手段和条件,情要从景中引发,与写景的特征相关联,这样的情才真,才充分,才具体感人。

常见的方式有:寓情于景,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以(美景、哀景)衬情,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朱自清的《春》,运用情景交融的写法,作者笔下的春草图、春花图、春雨图、春风图、春早人勤图无不流露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则是运用融情于景的写法,“山”“水”“雪”本不具有感情,但在作者笔下则流露出喜爱之情。

写作文可以用哪些写作手法

写作文可以用哪些写作手法

写作文可以用哪些写作手法写作手法包括表达方式、写作方法、修辞手法等。

表达方式,是指写文章时所采用的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介绍事物事理的方式手段。

常用的表达方式有5种,即:记叙(叙述)、议论、抒情、描写和说明。

写作方法,也叫表现手法,是指在文学创作中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所运用的各种具体方法和技巧。

包括:托物言志(托物喻人)、欲扬先抑、衬托(烘托)、夸张讽刺、借景抒情、前后照应、对比等。

像《白杨礼赞》一文借赞美白杨树挺拔向上、不屈不挠的精神来赞美北方的农民,采用的是象征的写作方法。

在现代文阅读的题目中,常常有一些概念分不清,从而导致答题错误。

特别是当题目问表达方式、写作方法和修辞手法时,经常是问此答彼,怎样区别它们呢?记叙文主要以记叙和描写为主,其中兼有说明、抒情和议论;说明文主要以说明为主,也有叙述、议论甚至描写;议论文以议论为主,兼有记叙、说明或是抒情。

修辞手法,也叫修辞方法,是指在写作过程中,对所使用的语言进行修饰、加工、润色,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方法。

包括:比喻、排比、拟人、对比、夸张、借代、反问、设问、对偶、反复等。

总之,表达方式是就文章的写作内容而言,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是就文学作品写作的具体技法而言,而修辞手法是就语言修辞效果而言。

因为角度不同,说法也就有一定差异,对此,应注意区分。

扩展资料:叙事方式顺叙法顺叙是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叙述事情,这就跟事情发生发展的实际情况相一致,所以易于把文章写得条理清楚,脉络分明。

运用顺叙,要注意剪裁得当,重点突出。

倒叙法倒叙并不是把整个事件都倒过来叙述,而是除了把某个部分提前外,其他仍是顺叙的方法。

而采用倒叙的情况一般有三种:一是为了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把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部分提到前面,加以突出;二是为了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三是为了表现效果的需要,使文章曲折有致,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倒叙时要交代清楚起点。

倒叙与顺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还要有必要的文字过渡,做到自然衔接。

诗歌鉴赏_抒情手法

诗歌鉴赏_抒情手法

诗歌抒情手法 规范答题:
第一步:指出运用了哪种抒情手法。 第二步:分析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 第三步:简析这种抒情手法在塑造 形象和表达情感中作用。
一、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作者或作品中的人物,不借助于任何 别的手段,直接地表白和倾吐自己的思想 感情,以感染读者,引起共鸣。
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 颜”,表现了诗人的傲气和不屈,其中当然 也流露着对权贵的蔑视。
诗句三、四两句写诗人听到折柳曲的 笛声,不禁产生浓浓的思乡之情。
5、以景结情
是指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
止,转为写景,以写景句结束全诗的一种方法。 可以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 的意境,从而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如:
王昌龄《从军行》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缭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技 巧
抒情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1、借景抒情 正-借景抒情、触景生情 、融 (寓)情入景 、情景交融反-以景衬情
2、借物抒情 托物言志
间接抒情 3、借事抒情
4、借古抒情 借古讽(喻、鉴、伤)今
5、借典抒情
整体安排: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层层深入
开头部分:奠定基调、开门见山、总领全诗
引出下文(铺垫下文、埋下伏笔)
4 结构技巧
中间部分:承上启下(过渡) 前后照应
结尾部分:卒章显志、以景结情、首尾照应
2018年诗歌情感复习
诗歌抒情手法
“诗缘情而绮靡” ——陆机
直接抒情 直抒胸臆
1、情与景

正-----借景抒情、触景生情 、融

(寓)情入景 、情景交融 反---以景衬情


2、情与物

常用写作手法

常用写作手法

常用写作手法(技巧)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只有5种)二、表现手法:对比、类比、象征、衬托、烘托、反衬、比喻、幽默、讽刺、联想、想像、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巧设悬念、侧面描写、欲扬先抑、虚实结合象征、托物言志的作用:使表达委婉含蓄、深沉感人.三、修辞手法: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表达了,,情感。

拟人:化物为人,拉近距离,亲切自然; 便于对话,交流情感。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表达了,,情感。

排比: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语气强劲,抒情强烈。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表现了,,,抒发了,,,增强了语势,加强了感情。

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反复:突出思想,强调情感;承上启下,层次清晰;多次强调,增强感染力。

加强语气。

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反问:加强语气,增强语势,表达了 (的情感),使文章有起伏。

答题格式:强调,加强语气等;设问:自问自答,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使文章有起伏。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

答题格式:强调了,,突出了,,语文阅读答题技巧(精华版)1.标题作用:(1)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发展(2)总结文章内容,点名主旨(突出主题)(3)形式新颖,吸引读者(4)反映人物情感变化2.动词理解:XX生动表现了人(事)物XX的特点(情状)(或描绘出一幅,,的场景),反映了人物,,的心情3.句子分析:(1)分析句子里词语的表达效果(2)分析:修辞+修辞作用例题:请问文中划线部分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比喻:用XX比喻XX,表现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人物),,拟人:把XX拟人化(或赋予人的情感),生动形象的表现了,,(或描绘出,,的画面,写出了事物,,的特点)排比:使句式更整齐,气势更强调了(事物)的,,,突出了(事物),,的特点反问:这个反问句的意思是,,,以强烈的语气表达了(人物),,的感情设问:开头出现,其作用通常为“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文中或结尾出现,其作用通常为“引起了对,,的问题的关注(或引人深思),给人以启迪,突出了文章的主旨”借代:用XX代XX,使被借代的更加具体,生动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特点引用:引用诗句,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语言更优美(或引用诗句是为了说明,,)”引用故事,神话传说,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4.文章运用表现手法作用:例题:请问这题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读文章有何好处(意义)?(1)对比,作用:XX和XX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人(事)物XX的特点(2)象征,作用:使文章立意深远,含蕴深刻(3)伏笔,作用:对将要出现的XX事物作暗示,为情节发展作铺垫(4)照应,作用:使文章结构严谨,使文章主题更加鲜明,使文章更加严密(5)烘托、渲染,作用:表现环境,营造氛围,抒发情感,突出主题5.某段起什么作用:(1)开头,作用:A、引起下文B、点名所要描写的对象C、照应文章标题D、设置悬念,吸引读者E、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2)此段在文中,作用:A、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B、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3)结尾,作用:A、总结全文B、揭示文章主旨C、照应前文D、照应题目E、引人深思6.文中画线句、段运用何种描写方法,有何作用:(1)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里、神态、正面、侧面描写(2)坏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作用:(1)人物:表现人物XX的特点,突出人物XX的性格(品质、思想)(2)环境:烘托一中XX的气氛,表达一种XX的思想感情7.用简洁的言语概括文章(或文段)内容:谁+干什么+结果怎么样8.本文(某段)运用什么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9.简要概括文中事物特点:首先分析文章的结构,注意文中的连接词(首先、其次、还、然后、也、最后、此外,,),这些词语外面的句子往往就是事物的特点。

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写作方法)及作用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动静结合、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夹叙夹议、以小见大、铺垫、烘托、衬托、对比、象征、虚实结合、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卒章显志、联想、想象、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照应、巧设悬念、夸张、比喻、拟人、叙述、描写、抒情、讽刺等等。

(1)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喻手法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夸张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象征手法;把特定约意义寄托在所描写拘事物上,表达了强烈鲜明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6)衬托手法(侧面烘托):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入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7)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8)欲扬先抑手法: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3、夸张:强调突出答题格式:强调突出+对象+特点4、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5、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6、对比:强调了……突出了……7、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记叙线索及作用文章线索的安排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1)以主题为线索。

(2)以人物为线索。

(3)以事物为线索。

(4)以中心事件为线索。

(5)以“情”为线索。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语言特色分析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深入浅出、言简意赅、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幽默风趣、富有感染力、引发阅读兴趣等。

写作手法有哪些

写作手法有哪些

写作手法有哪些写作方法,也叫表现手法,是指在文学创作中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所运用的各种具体方法和技巧。

包括:托物言志(托物喻人)、欲扬先抑、衬托(烘托)、夸张讽刺、借景抒情、前后照应、对比等。

写作手法有哪些写作手法指写作中使作品更好的艺术表现手法,包括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方面。

一、表达方式常见的有五种: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二、修辞手法种类很多,有大家熟悉的:比喻(明喻、暗喻和借喻,博喻),借代,夸张,对偶,比拟(拟人、拟物),排比,设问,反问。

其它的互文,起兴等在文言文中用得较多,也可以了解一下。

三、表现手法较多,较复杂,下面都是常见的表现手法:联想、想像、象征、对比、衬托、抑扬、前后照应、正面侧面描写、虚实结合、托物言志、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

另外还有不少,譬如渲染、动静、创设意境、用典等。

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联想、想像、象征(托物言志)、比较、对比、衬托、反衬、烘托、以小见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伏笔和铺垫、前后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作用分别如下:1、象征(托物言志):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

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

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

2、衬托: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

作用:突出本体的××特征。

3、对比: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

作用:鲜明的突出了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

4、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某种真挚的思想感情。

作用: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5、先抑后扬: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尔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作用:突出强调了事物(人物)的特征。

运用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方法扣相遇写作文

运用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方法扣相遇写作文

运用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方法扣相遇写作文篇一《与那棵老槐树的相遇》在我小时候住的老院子里,有一棵老槐树。

它就那样静静地站在墙角,像一个沉默的守护者。

那时候我总是满院子疯跑,对这棵老槐树并没有太多关注,只觉得它是院子里一个平常的存在。

直到有一年夏天,天气热得不像话,屋里就像个大蒸笼。

我实在受不了了,就跑到院子里,想找个凉快的地方。

这时,我的目光落在了老槐树上。

我走近老槐树,它那粗壮的树干裂着一道道深深的皱纹,就好像是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脸上的沟壑。

我伸手摸了摸树干,糙糙的,却有一种莫名的安心。

我抬头看向树冠,茂密的枝叶就像一把巨大的绿伞,把炽热的阳光都挡住了。

阳光透过枝叶间的缝隙洒下来,地上满是星星点点的光斑,就像碎金片一样。

我灵机一动,搬来一个小板凳,坐在老槐树下,顿时感到一阵凉爽。

我靠着树干,听着风吹动树叶发出的沙沙声,那声音就像一首轻柔的摇篮曲。

我仔细地观察着老槐树的叶子,每一片叶子都像是精心雕琢的艺术品,清晰的叶脉像是叶子的骨架,而那翠绿的颜色就像是最好的颜料涂抹上去的。

叶子的边缘还有些许小锯齿,不过并不扎手。

从那之后,我每天都要到老槐树下坐一会儿,老槐树就像我的一个老朋友。

它虽然不会说话,但是却给我带来了清凉和宁静。

它就像一个默默倾听的对象,我可以把我的小烦恼、小快乐都分享给它。

我和老槐树的相遇,是一场美好的邂逅,它就像我童年记忆中的一颗明珠,虽然平凡但却无比珍贵。

篇二《遇见那片油菜花田》在我回乡下去看望爷爷奶奶的路上,我遇见了一片油菜花田。

那片油菜花田就像一块巨大的金黄色地毯,从路的这头一直铺到那头。

我一下子就被这壮观的景象吸引住了,迫不及待地走进田埂。

一进入,就有一种被金黄色包围的感觉。

油菜花长得比我还高,每一株都像是一个精力旺盛的小战士,挺直了腰杆。

花朵小小的,但是簇拥在一起就显得特别有力量。

我仔细地看着一朵油菜花,它有四片花瓣,就像一个小小的十字。

花瓣是嫩嫩的黄色,轻薄得像一张纸,我轻轻用手指碰了碰花瓣,感觉稍微一用力就会把它弄破似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作方法: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知识要点:
1、景物描写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具体体现,具有说明事情发生的环境、烘托人物心情等作用。

2、借助具体的物象,含蓄地表达文章的主旨。

3、满怀真情,做到融情于物,借物抒情,使人能受到感染。

考试说明:
1、写景三注意
景物描写在记叙文写作中往往是必不可少的。

可是许多同学在写作中不懂得景物描写的特点,有的描写模糊不清,有的分不清主次,有的缺乏情感,出现了许多不应有的败笔。

那么,在记叙文的写作中应该怎样去描写自然景色呢?具体来说,景物描写应注意一下三个问题:
(1)写景要有顺序。

人们观赏景物都有一定的规律:或定点环顾,或边走边看。

描写时也应该顺其自然。

例如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一文,描写济南城周围的环境时写道:小山把济南整个儿围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点口儿。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景物描写与作者的定点鸟瞰相吻合,自然清晰,形象准确。

又如凡妮的《野景偶拾》一文,按照沿途所见,依次描写绕村的溪流,山梁的小路、盆地的高粱、山坡的谷穗、旷野的幽静、落日的霞光、宛如绸带的河流和公路、华美如贝雕的田野和山林。

移步换形,有如移舟前进,时过景迁,
景观随之改换,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2)写景要有选择。

写景时应要有所取有所弃,抓住最能代表彼时彼地特征的景物加以描写,其它的景色则略写或不写。

老舍先生的《在烈日和暴雨下》,为了突出天气变化的过程,就着力描写了杨柳的动态:一点风也没有时枝条一动懒得动;有一点凉风时枝条微微动了两下;风大起来时柳条横着飞。

通过杨柳的动态。

显示了风的从无到有、由小到大,而对暴风雨降临时其它景象的变化,作者作了简略处理。

这样,抓住特征,既形象地表现了天气变化的过程,又避免了描写的呆板重复,使得文字准确而精练。

(3)写景要有情致。

人们观赏景物总是要带有某种感情的。

因此,描写时也应该将这种感情一起表达出来,做到寓情于景,情景相映。

鲁迅先生的《故乡》一文,反映旧中国农村衰败萧条,日趋破产的悲惨景象时,笔下的景色是苍黄的天空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而脑海中闪现出少年闰土的美好形象时,则为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景物描写之中渗透着作者爱憎分明的思想感情。

以景促情,情景交融,有力地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2、抒情三要求
抒情有好几种方式,而表现出来,却有两种不同的方法。

一种是强烈的、紧张的;一种是轻淡的、弛缓的。

比如同是欢乐,可以欢呼狂叫,也可以别有会心;同是悲哀,可以痛苦流涕,也
可以别有凄心。

不同的抒情方法,会收到不同的表达效果。

紧张的抒情,直抒所感,不加节制,也不隐晦和改易,只要内蕴的情感真切、深沉,就会写出很好的抒情文字。

弛缓的抒情,则把内蕴的丰富感情,表露出一部分来,于平淡中抓取精神实质,能给读者以暗示和启发,自有感人至深之处。

那么,对抒情有哪些要求呢?
(1)要真挚自然。

对表现的事物,要有深切的感受,情感要发自内心,这样的抒情,才是真挚的、诚恳的,也才能是深沉的、感人的。

感情要自然地流露出来。

抒情最不能作伪,虚假的、矫柔造作的东西,是最要不得的,那种抒情,不仅不能感染读者,而只能使人产生厌恶的情绪。

(2)要健康向上。

我们抒发的感情,必须具有健康的情趣,用健康的、朝气蓬勃的思想感情去打动读者。

那种低级、消极、颓废等不健康的感情,我们要坚决反对。

(3)要具体生动。

抒情要生动,切忌呆板和干瘪,重复老一套的东西,是不能给人以新鲜感的。

不新鲜、不生动,也就不能感动读者、打动读者。

感情是比较抽象的东西,要抒发得具体,是不容易的。

而过于抽象或空洞的抒情,是没有力量的。

我们要善于把抽象的、不易表达的感情写得具体,这要有些手段。

例如:不是年轻的为年老的写纪念,而在这三十年中,却使我目睹许多青年的血,层层淤积起来,将我埋得不能呼吸,我只能用这样的笔墨,写几句文章,算是从泥土中挖一个小孔。

自己延口残喘,
这是怎样的世界呢。

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

但我知道,即使不是我,将来总会有记起他们,再说他们的时候的。

鲁迅先生这一段抒情,写得十分深沉。

他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把对在国民党白色恐怖下牺牲的战友的怀念之情具体、真挚而深刻地表现出来了。

[171]以池塘春早为题,通过写一个或几个池塘的早春景色,反映池塘春早。

导思: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应注意如下几点:
1、早春和仲春、暮春的景色不同,应抓住早春的景色特征来写。

如池塘的冰开始融化;塘边柳枝突出米粒似的新芽;蔚蓝的天空略带暖意的风早春季节农民种藕的情景,也是绝美的景色。

2、写作时可变换立足点,先写远景,再写近景,另外动景、静景可结合写,有助于表现早春的景色。

3、写景和写人要结合,写景和抒情要结合。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172]夏夜的星空,是那么美,那么遥远。

触景生情,人们往往由宇宙无情、人生有限的感慨而产生种种思索。

请以遥望星空为题,写一篇短文。

要求:①注意情、景、理的结合。

②700字左右。

③不用诗歌形式。

导思:这是一道命题作文,只不过在题目以外,加了一些启发性的文字,借以引发考生的思路罢了。

1、从命题要求看,写作这道文题,应该在文章的内容上包含情、景、理这三项要素。

既要描写出夏夜的景色,要触景而生情,抒发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还要进一步因景因情而发出议论,作一些理性上的思考与探讨。

而情、景、理这三者又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要写好这样题目的文章,是有一定难度的。

2、这类文章的写作,景是基础,因景才能生情,所以要有简洁的写景文字;情是引线,因情才能明理,所以抒情既要充分,但又要落到理性的思索,不能有情无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