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杜甫很忙”现象反思
杜甫很忙现象的反思作文5篇

"杜甫很忙"现象的反思作文5篇杜甫很忙,指的是网友系列恶搞涂鸦。
2012年3月,适逢诗圣杜甫诞辰1300周年之际。
杜甫突然在网络一然红起,被人乱改造、涂鸦、恶搞等行为,一般在语文课本上。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杜甫很忙"现象的反思作文5篇,欢迎大家阅读借鉴,希望大家喜欢!"杜甫很忙"现象的反思作文范文一“习过武,变过性,学过魔法算过命;扛过枪,种过地,贫困时期唱过戏;打过球,卖过萌,有过真爱有过情;卖过唱,送过水。
”杜甫如今俨然成了网络红人,忙得找不着北。
适逢杜甫诞辰1300周年,却以如此恶搞的形象重新活跃于人们的视野,推崇杜甫文化的人,不知是哭是笑。
这场涂鸦杜甫的热潮,是又一次的网络狂欢。
它以其独特的修辞手法,让大众暂时释放了在现实生活中的压抑。
“杜甫很忙”的幕后推手,是人们对快感的追求。
它担当了现代社会“安全阀”的功能。
缘此,对待这场娱乐盛宴,任何板起脸孔的攻击对显得破坏情趣。
但是,正正是因为这种网络上表达的自由,更加反映了一些事物在人们心中的真正地位。
学生们背诵大量诗歌名句,究竟是为了应试,还是出于热爱,不言自明。
学子们了解杜甫,究竟是为了更好地作答试题,还是因为崇拜,不言而喻。
当经典成为了灌输的案例,便失去了原有的滋味。
当经典成为了应试的工具,便易成为嘲解的对象。
严肃的事物不再被认真对待,经典便难以保持原有的地位。
杜甫很忙,事实上长期以来语文教育的缺失之体现。
“今天上课,我们讲杜甫……杜甫是哪个年代的?生平事迹?这句诗怎么翻译?”“这则诗歌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台下低埋的头终于抬起,因为这可能会考。
学生和老师同样无奈。
因为考试,个性化的阅读体验通通被标准化。
“沉郁顿挫”,整齐划一的作答,很正确,却让学生原创性的真实感受不能发挥。
不是发自内心地认识杜甫,不是发自内心地感受杜甫,怎么会发自内心地尊敬与评价杜甫?“一个忧国忧民的伟大诗圣”,如果仅为考试填写的答案,只不过是一句考完就会被贬值的话而已,很容易就被遗忘和颠覆。
论杜甫很忙

论“杜甫很忙”
关于“杜甫很忙”这个现象,我想谈三个问题:
其一是娱乐的底线。
当今这个社会,所给予每个人的压力恐怕要三倍于古人,为了缓解自我的压力,“恶搞“成了一种释放压力的良好途径。
不可否认的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确需要这样一种娱乐,来调剂一下生活的节奏,舒缓紧张的情绪。
但娱乐作为一种消遣,不应该成为一种基调式、背景式的存在。
换句话说,“娱乐至上”的情景很有可能如同脱缰的野马一般,一旦没有控制好,便会成为堕落的象征。
失去了底线,很难想像后果。
其二是文化的自豪感的缺失。
试想,若是尊重自己本国传统文化的国民,又岂会将文化的杰出代表者作为一种玩物而疯狂地游戏呢?当今的语文课本成了枯燥乏味,令人头晕的教材。
当然,这其中有教育者的失败,但这样一种无聊的感觉已经蔓延到每一个孩子心中时,国文竟要以一种“恶搞”的方式重新唤起人们的关注,这的确令人感到不安。
如果我们连最基本的对于杜甫的“仰望”也失去了的话,剩下的娱乐恐怕也只能是最后的内心“充实”了。
最后,我想说的是,“无伤大雅”作为一种基本论调是可以被接受的。
我们并不需要去强迫他人以朝拜式的眼光看待杜甫。
但至少,不要让自己的心智执着于所谓的一笑而过……。
杜甫很忙

杜甫很忙当杜甫成为网络红人在网络不断盛行的当下,谁都有可能成为网络的焦点,不言而喻,就连古代的名人也可以“穿越”到当代,在这里彻底的红一把,成为众人皆知的“微博红人”。
最近,一组“杜甫很忙”的中学语文课本涂鸦画在网络流行开来,唐代著名诗人“诗圣”杜甫俨然成为“网络红人”,很难想象,一位唐代的名人居然能够在当下成为网络的流行话题,着实令人不可思议。
“杜甫很忙”的恶搞风潮风靡起来,正是当下文化渐渐枯竭的一个缩影,人类是否已经无法停止恶搞了呢?无巧不成书,今年恰逢杜甫诞辰1300周年,原本应该举办一些纪念活动,但并未见其影响力,然而,“杜甫很忙”的恶搞风暴却取而代之,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这组图片的原图是语文课本的一张插图,杜甫侧坐石头上,迎着风略抬起头,面带忧郁。
然而在这一组涂鸦画中,杜甫不断地被更换形象,杜甫或是手拿机枪,或是上网写诗,或是成为漫画人物,或是成为篮球高手,或是乘坐飞机,甚至成为美女······这不禁让人感叹,杜甫真的很忙。
而随着“杜甫很忙”的火热起来,遭殃的不仅仅是杜甫一人,更是殃及到更多历史文化名人,李白、辛弃疾等诗人词人也不幸惨遭恶搞,似乎,人们要将恶搞进行到底。
无独有偶,恶搞之风早已有之,最具代表性的当属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
虽然不少人为之鼓掌,为之欢笑,但这也是对艺术的一种轻慢,也体现出许多人对待艺术的麻木,就连专家学者面对此情此景也会竟手脚无措。
在众多专家学者看来,这绝对不是创意,也不是出于对艺术的追求,这绝对是对真正的艺术的一种亵渎,一种玷污。
我们崇尚艺术的自由思想,但我们反对对艺术的亵渎,我们反对在艺术上裹足不前阻碍艺术发展的人,我们同样反对榨取艺术践踏艺术的人,只有这样,艺术才会成为真正的艺术。
不过让很多专家学者忧心忡忡的是,杜甫成为人们哗众取宠的对象,这的确让人唏嘘不已。
杜甫作为唐代著名大诗人,是中华名人之典范,一向以忧国忧民著称,从他的诗中可以读出思绪万千的爱国情怀。
《杜甫很忙》看生存危机论文

《杜甫很忙》看生存危机论文摘要:当人人都洋溢着对本民族文化的热爱,怀揣着对经典文学的尊敬,充满着对上古圣贤的崇敬,又岂会出现那一张张被无情涂鸦的杜甫,被歌词亵渎的李白。
所以如果精英的引导工作做在前面,能够形成自上而下的良性传播和循环,经典在今天的地位也许将不会如此的尴尬。
2012年是诗圣杜甫诞辰1300周年,也就在这一年的3月,一组高三语文必修3课本上杜甫被涂鸦的图片在网上爆红。
涂鸦后的杜甫形象各异:端着机枪凝视远方的,戴着墨镜骑电动车出门的,跟美女翩翩起舞的,还有呼唤李白与他“合体”的。
无尽想象,变化万千。
还有各种版本的歌词出现,大家给为杜甫编的有牛仔很忙版、最炫民族风版。
而“床前明月光,李白他很忙,斗酒诗百篇,还要陪皇上。
皇上不好陪,皇娘有点胖。
平生爱自由,不如去踏浪。
”则是送给诗仙李白的。
就连“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大将军辛弃疾同学们也没有放过,摇身变成举着“剪刀手”卖萌的的正太。
事实上《杜甫很忙》确有专业的公关团队策划和制作,为的是增强某个博物馆的关注度。
人们用戏谑的方式对待文化名人已经不再是一种单纯的学生的解压方式,而成为一种传播和公关的手段,故意为之。
其作品中低俗的戏谑杜甫的图片让人不堪入目,虽然在某一点上触动了公众的兴趣点,但是拿杜甫等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古人“开涮”,并引起了广大公众的围观这一现象不得不引起人们的反思。
一、为何戏谑的图片在网络上会如此之流行。
这原本是高中生在课余的信笔涂鸦,发挥想象力缓解压力之余确有失对杜甫的尊重。
但当它们流行到网络时,便因微博快捷的传播速度迅速的走红,人们不太在乎内容如何,只求吸引眼球便互相的转载,进而造成广大公众的围观和追捧。
可以说网络传播的快捷确实给我们的生活学习提供信息流通的极大便利,但同时传播的快捷也让人们无暇顾及内容本身。
围观《杜甫很忙》的公众们多是为创意的新奇而惊喜,多少人又能真正思考这些图片背后所反应出的问题。
同时如此的流行传播也反映出大众人文精神的失落和迷失。
“杜甫很忙”与学生无处安放的精力与想像

“杜甫很忙”与学生无处安放的精力与想像今年恰逢诗圣杜甫诞辰1300周年。
近日,杜甫突然在网络爆红,关于他的涂鸦图片在微博上疯转,俨然成了微博红人。
杜甫时而手扛机枪,时而挥刀切瓜,被一些网友戏称为“杜甫很忙”。
记者了解到,教科书上被网友“发挥”的还不止杜甫,李白、辛弃疾及一些外国名人画像都曾被上课不专心的学生拿来涂涂抹抹,所以“杜甫很忙”后,还有网友上传了“李白不服气了”等系列。
(3月25日《济南时报》)对此,杜甫草堂宣传人员称,因为对象是杜甫,网友创作时也要考虑杜甫的身份地位,尊重传统文化,有些创作不雅。
窃以为,这样的恶搞虽然有些不雅,如杜甫抱着个美少女的“创作”,可能就会刺激有些思想较传统的人的神经,但总的说来,还是无伤大雅,应该看开点,这有些像调皮的孙子、孙女扯了把爷爷的胡子,爷爷倒更乐呵呢。
与其说是网友恶搞,倒不如说是网友凑热闹把这一现象放大,让杜甫等名人更“忙”罢了,真正的始作俑者,还是那些上课不专心的学生,他们是最早对名人画像“再创作”者,因此,这一现象的背后,我们更应关注的是,学生们那无处安放的精力与想像。
给课本上的名人“化妆、整容”,应该是有着不短的历史,总之不会是近年来的事情,一直以来,给女名人添把胡子,给人加个海盗眼罩,画道很酷的伤疤,或帮人缝几针……都不是什么新鲜事,并且还有像此次这样的“深度”创作,如让杜甫手扛机枪、骑驴骑猪骑自行车、开坦克开飞机、穿校服、泪流满面、变身卡通人物等等也不少。
这固然可说他们不专心,但也说明课堂内容没能吸引他们,在一定程度上更可说,学生们旺盛的精力和丰富的想像力无处宣泄,毕竟仅是这样的涂鸦,很难说他们的精力和想像力得到应有的发挥和发展。
除了个别极具天赋的人将来能有作为的话,这样的涂鸦难以为他们将来的发展奠定基础,尽管再小的涂鸦,也是心灵和想像的释放。
一般的成年人,尤其是步入社会后的成人,且不说没有心思搞这些“创作”,即便有心思,除非一些从事设计等本身就需要想像的专业人才,其它人恐怕难有类似“作品”问世。
《杜甫很忙》传播心理分析

摘 要 :本 文从 传播 心理 学 的角度 解读 了 “ 杜甫 很忙 ”事 件 的传播 机制 和传 播 心理 具体 分析 事件 的三 类推 手 ,学生 、 网友 、公关 公 司的传 播者 心理 。 并把这 作 为一个 微博 营销 的 案例进 行剖 析 。并据 此类 事件 的给 社会 和媒体 提 出反 思并惊 醒娱 乐至死 带 给受众 的影 响 。 关键 词 :传播 :心 理学
黄舒媛
( 山西大 学文 学院 新 闻与 传播专 业 , 山西 太 原 0 3 0 0 1 3 ) 中图分 类号 :G 2 0 6 文 献标 识码 :A 文 章编 号 :1 0 0 3 — 2 7 3 8( 2 0 1 3 )0 2 — 0 4 0 6 一 O l
2 O l 2 年3 月,杜甫突然在 网络爆 红,关于他的涂鸦图片在微博上疯 转 。在 高中人教版 语文必修课本 中有这样一个配 图:一脸肃穆 的 “ 诗 圣”杜甫端坐在 岩石上 ,形销 骨立 ,帽带飘 扬。该配 图由已故的人物 画大师蒋兆和 先生绘制 ,定格为忧 国忧 的经 典形象 。 《 杜 甫像》位于 成都杜甫草 堂博物馆 内,被视作馆藏重要 文物 。正在仰 天沉思的杜甫 被 加 了几 笔 涂 鸦 ,杜 甫插 图 被 高 中生 们 涂 鸦 成 各 种 形 象 : 端 着 狙 击 枪 凝视远方 的 ,开着坦克 向前冲 的,戴着 墨镜骑 电动 车出门的 ,骑着 自 行车 去买菜 的,吃上洋快餐 的,跟 美女翩翩起舞 的,穿着运动服打 篮 球 的,坐在桌前切 西瓜 的,变 身成 恶魔 ,玩转千 元安手机 的。用 网友 的话说 , “ 子美 ( 杜甫字) 真 是个居家好男人 ”。这一组 “ 杜 甫很忙 ” 的课本涂鸦 图片,让 已经成名 1 2 0 0 多年 的 “ 诗圣 ”杜甫 ,突然 又成 了 “ 微 博红人”。 整 个 事 件 中 网 络 和 微 博 传 播 就 成 为 了 迅 速 蹿 红 的 重 要 推 手 。追 其 传播者 的心理笔者认 为大致有三种群 体参与了 “ 杜甫很 忙”事件 的传 播而且各 自的传播心理 也各有不 同。这三类群体分 为中小学生课堂涂 鸦 ,网友疯狂恶搞传播 ,杜甫草堂的网络公关。 杜 甫像 作为 高 中语文课 本 的插 图 ,中小 学生在 课本 上涂 鸦早 已 经不 是什么稀奇 的事情了 。大 多数 学生都有过在 学生时代在课 本上写 写画画排解无聊 情绪的经历 ,杜甫很忙事件 的走 红也就是这 么多年来 的一个集 中进 发。具体分析涂 鸦中学生 的想法 主要有两方面 ,一方面 是现在学 习压 力过大 ,学生课 业之余娱乐 消遣 一下 。虽然 乱涂乱画课 本似乎不太好 ,但对于学 习压力很大 的学 生们 来说 ,这种释 放压力 的 方式正在 流行 。另一方面 ,受穿越剧情 的影响 ,学生们 面对着穿越剧 的疯狂 上映,都希望 自己能够穿越 ,但 是苦于没有条 件,无法实现 , 但是这 不能阻止 同学们 的创造精神 ,因此杜甫 ,不幸 中枪 了 ! 分析 这 种涂鸦 心理我们主要 可以利用两个 心理学的理论来解 读。拉扎斯 菲尔 德的 “ 选择性接触理 论”指 出受众 并不是不加 区别地对待任何传播 内 容,他 们更倾 向于 “ 选择 ”那些 与 自己的既有立 场、态度一致或接 近 的 内容加 以接触 ;这种选择 性接 触行为更容 易在强化他们 的原有态度 的方 向上起作 用,而不是 导致它的改变 。面对 长篇累牍 的文 章一幅插 画 自然备 受亲睐于是杜甫忙 了。班杜拉 的学习理论里面提 到模仿是指 每一种人的行动都在重复某种东西, 是一种模仿 。模仿是最基本 的社会 行为, 社会就是 由互相模仿 的个人组成 的群体 。中学生在爆红一批杜 甫 很忙 的照片后变开始跟 风一样 的模仿这 种涂鸦 的形 式,充分发挥 自己 的想象 力恶搞杜甫 。这也是学 习理 论的一个表现 的方式。总之 中学生 的这种 课本涂鸦 的方 式源于对于 浅显易懂娱乐方式 的追逐和对于 网络 行 为的学 习模仿 。网友恶搞 的杜甫的照片是第一波照片在网上疯传。 参 与恶搞 的网友们 多为 1 8 - 3 5 岁的年 轻人 ,他们熟悉 电脑操 作, 有 丰 富 的恶 搞 经 验 , 出于 无 聊 、 好 奇 、好 玩 的 心 理 ,对 社 会 热 点 、 网 络 热 点 很 了解 的 人 。数 量 广 泛 , 各 行 各 业 的 人 ,他 们 可 谓 数 量 无 穷 创 意无 限。分析 这类人 的恶搞 心理可 以借用很 多心理学 的理论,最重要 的是 “ 使用 与满足 ”理论满 足社交需要 、 自我解压 、消遣 娱乐等 。人 们接触使用传 媒的 目的都 是为了满足 自己的需要 ,这种 需求和社会 因 素、个人 的心理因素有关 。人们接 触和使用传媒有两 个条件 :a 接触 媒介 的可 能性;b 媒介 印象即受众对媒介满足 需求的评价 ,是在 过去 媒 介 接 触 使 用 的经 验 基 础 上 形 成 的 。 网 络 传 播 具 有 匿 名 性 和 交 互 性 。 不管你在平 时 的生活 工作中扮演什么 角色在 网络上你 可 以尽情做 一些 不在平 时行 为规范范 围内的事情而且没 有人知道 比如恶搞 ,而且 很容 易变成一呼百应的景象,给网友很大的 自我安慰 。 杜 甫很 忙的一夜爆 红究竟是什么 原因,实质 是杜甫草堂 的网络公 关,这 是新媒介 时代 “ 微 ”营销 的典型案例 。对 于 “ 杜甫很忙 ”持宽 容态度的有之 ,持反对态度的也不少,谁也不能说服谁。 “ 这是我们 帮一个博物 馆做 的策划 ,想引起更 多人对那家博物 馆的关注 。”对于
“杜甫”为什么“很忙”

“杜甫”为什么“很忙”摘要:“杜甫很忙”是指2012年3月风靡网络的杜甫涂鸦事件。
自第一张杜甫涂鸦组图出现在新浪微博之后,微博管理组将其置顶为微话题,顷刻之间,“杜甫很忙”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杜甫很忙事件的走红到底是出色的网络营销,还是一次偶然的网民狂欢,其间又是否存在规律性。
以上这些问题,让我们通过对事件的传播学解读揭开其神秘面纱。
关键词:杜甫很忙;传播学;解读一、“杜甫很忙”事件回顾2012年恰好诗圣杜甫诞辰1300周年。
3月21日,一组人教版《语文》(必修三)课本中的杜甫涂鸦画像被公布在新浪微博上。
即刻,上百网友围观、回复。
遭涂改的杜甫头像原作由蒋兆和先生创作于1959年,真迹现存于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
图像中杜甫仰天长思,凝望远方。
头像因神形具备,所以被选作高中语文课本中杜甫作品《登高》的配图。
3月22日,新浪微博的新浪微话题组通过“微博新鲜事”、list、热门话题榜单等一揽子扩散途径推广“杜甫很忙”话题,带动网友参与并转发,“涂鸦杜甫头像”的星星之火立即演变成“燎原”之势。
随后,杜甫图像相关的涂鸦大作不断涌现,杜甫的形象也千变万化,时而端着狙击枪遥望远方,时而戴着墨镜骑车出门,时而成为湖人球员打篮球,时而与靓丽美女玩转风月。
基于杜甫的种种形态,网友戏称为“杜甫很忙”。
紧接着,3月26日,某位名为刘备的网友在人人网上发布自制视频《最炫杜甫风》。
该视频以杜甫诗词名句编词,用凤凰传奇的歌曲《最炫民族风》演唱。
视频一经发布,众多网友围观。
顷刻间,各主流媒体也陆续跟进,大篇幅报道“杜甫很忙”事件的进展与讨论。
“杜甫很忙”关注率飙升,俨然成为3月中国舆论界炙手可热的话题。
二、“杜甫很忙”事件的传播学解读1.传播中理解的作用。
“杜甫很忙”首先是以组图的形式出现在众人眼前。
那么,人们从图片中获取了怎样的信息?人们又是怎样思考的呢?无疑,这是阐释后来涂鸦图片被疯狂转载与再创作的基础。
斯科特在1994年提出视觉语汇的概念,他认为图像作为一种符号,不止是现实的透明反映或情感的运载工具,也可以是论证修辞的语汇。
“杜甫很忙”现象的文化解析

给孩 子一 些教 育 ,寄予 了孩 子过 高 的期望 ,从小 就让他 们
由此看 来 ,从社会 教 育和 青少 年特 质而 言 ,文化 反抗 学 习各种 各样 的技 能或 知识 。 中 国人在 国 际奥林 匹克 学科 具有显而易见的理由和背景。 而网络空间是相对 比较 自由 大赛 上可 以独 占鳌 头 , 但在 更 讲求创 新 的诺 贝尔 奖上 却鲜 的表达 平 台,大 家可 以在 上面 发表 各种 文字 、图片 以及 视 有斩 获 ,这 是值得 反 思 的。 频, 从 实施 文化 反抗 的 实际 空 间来 看 ,也 具备较 为 充分 的
在 学校 的管理 上 ,一 直 以来强 调 的是秩 序和 纪律 。而 可 能性 。“ 杜 甫 很忙” 现象 的 出现 ,是不 难理 解 的。 不 是尊 重学 生 的天性和 兴 趣 。结果 一个 个貌 似很 规矩 ,实 扼杀。 “ 杜 甫很忙 ” 同样 赢得 了许多 都市 白领 的追捧 。在这 个 则文 明素质 堪忧 ;一 个个 貌似 很听 话 ,但创 造力 也被 无情 快 节奏 的社 会 ,朝 九晚 五 的钟摆 式 的机 械 生活 中 ,人们 普
遍 有 一种 疲惫 感 , 不 仅是 身 体的苦 累 , 还有 内心 上 的倦怠 。 要 ,只是 在一 种历 史和 文化 作用 下 ,大家 一直 在忙 碌着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2/2/2019
• 娱乐精神——娱乐至死,恶搞无罪 VS 诗歌精神——“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 网络文化——娱乐至上,大众狂欢 VS 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 既不能神化,也不能丑化 • 多一些敬畏,少一些猥琐
2/2/2019
调张籍
文/韩愈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伊我生其后,举颈遥相望。
2/2/2019
例文
“杜甫很忙”是娱乐精神下的蛋 今年恰逢诗圣杜甫诞辰1300周年。近日,杜甫突然在网络爆红,关 他的涂鸦图片在微博上疯传,俨然成了微博红人。在这些对语文课本图 “再创作”里,杜甫时而手扛机枪,时而挥刀切瓜,时而身骑白马,时 踏摩托……被好事的网友戏称为“杜甫很忙”。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是后世对杜甫其 文的盖棺之论。在惯常的历史记忆中,因杜子美诗文所承载的人世沧桑 生情怀,其历史脸谱布满了太多的世相表情与悲苦伤怀。因之,杜老夫 给我们的形象始终是一个严肃、正面而又充满悲悯情怀的历史镜像。现 友借杜甫诞辰1300周年的特殊历史节点将蒋兆和笔下的《杜甫像》信笔 鸦,添加现代文明的元素使画中的杜甫中古形象得到现代性的重构,其 效果绝不亚于“清末怪杰”辜鸿铭那张胡子拉碴翘着小辫子、不中不西 不今的“分裂”形象。但娱乐的归娱乐,历史的归历史,我们必须谨记 是,以历史资源为娱乐对象必须以历史真相为依据,尊重历史个体的本 象及其人文价值,即使是以娱乐之名。 司马相如对卓文君“骗财骗色”,涉嫌“包二奶”,刘备靠“同性 拉拢人才,李白是唐朝第一“古惑仔”,诸葛亮成为中国“最虚伪的人 《杜甫像》被涂鸦……恶搞也罢,重构历史也好,说到底,这些历史人 时兴表达、现实描绘本质上就是一种娱乐――他们是娱乐精神下的蛋。 娜?阿伦特说过,大众社会需要的不是文化,是娱乐。在恶搞者看来,那 历史上的文化精英不再是历时性文化记忆的代表,而是世俗社会中的娱 2/2/2019 皮泥,想怎么捏就怎么捏,不娱乐,毋宁死。
杜甫涂鸦
声音一:从“杜甫很忙”看“素质缺氧”
杜甫的《登高》一诗被誉为“古今七言律 第一”,其中的名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 滚滚来”不仅渗透着个人老病孤苦的愁绪,更有着 忧国伤时的悲慨。他这“布衣宰相”处境困窘、身 份卑微却心忧天下,对这样一位诗人,恶搞他的画 像,即便没有恶意,也是思想贫瘠、信仰缺失的表 现。 随手画画,仅供娱乐。这不是娱乐,这是精神的 干涸、素质的缺氧。有娱乐精神是好的,可是娱乐 精神也要有个度。“恶搞文化、穿越文化不能没有 民族低线,不能没有精神之光”请给一个已作古的 伟大诗人一些最起码的敬意吧。 2/2/2019
2/2/2019
声音三:不“低俗”一回,你还记得杜甫?
•
有人都压力非常大,这时,人们会通过涂鸦来发泄情 绪,以此缓解压力……”不过是以博一笑的“课桌文 化”罢了,即便“茅屋秋风冷雨倾,忧民虑国梦难成” 的杜甫先生在世,他真好意思挥舞大棒义正词严教训 这些本无恶意的后生? • 孩子们赶在“诗圣”杜甫诞辰1300周年的时候, 集聚出了这么一套很时尚、很有创意的恶搞作品,虽 然戏谑、却也无伤大雅,起码顺带着让很多不知道 “今夕何夕”的民众,再次关注了文化人物——倒是 那些将“杜甫很忙”恨不能毁之灭之的先生们,为弘 扬诗道、为纪念“诗圣”诞辰又做了点什么呢?
“准备高考的日子是非常痛苦的,是非常难熬的,所
2/2/2019
声音四:恶搞是社会多元化,不必上纲上线
网络恶搞是年轻人释放内心压力的一种新形式,是他们建 构网络身份认同的一种特殊话语,也是他们因为叛逆心理而反 抗经典的一种文化仪式。这些 基于社会学、心理学、传播学的 分析,为解析网络恶搞现象提供了多元的学术路径。然而,单 就最近这波“杜甫很忙”的恶搞热潮来说,我们或许无需做太 多高深分 析。它只是偶然出现的、以模拟和戏仿为手段的、寻 求快感和参与感的一场网络狂欢。简言之,它只是网友最近的 一种娱乐。 网络本是一个多元的世界。多元的碰撞给予了网络特殊的活 力与魅力。开摩托骑白马、扛机枪卖西瓜的杜甫,只能出现在 大千的网络世界里,并不会颠覆或否定名留青史的“诗圣杜 甫”,实在没必要上升到“不尊重传统文化”的高度,白白 “秒杀”了那些思维活跃的小屁孩儿的创造力。
声音二:“恶搞杜甫”与人文教育的缺失
许多网友童年时代都有过在课本上涂鸦的经历,给插图人物 添个道具,或者给他们上个色。年幼的孩子由于缺乏人生经历, 对于深刻的民族大义、忧国忧民之类尚不能有所体会,他们“恶 搞”,更准确地说,应该是涂鸦,还可谅解。 但是最近流传的“杜甫很忙”照片是出现在高中语文课本里的, 并且在著名的《登高》旁, 此诗饱含着诗人忧国伤怀和漂泊无依 的心酸。学生们非但不能体会其之感伤,反而将杜甫变成了网络 笑资的主人公,着实不该, 不得不让人感慨现代教育人文力量的 缺失。 值得反省的绝不只是“创作”涂鸦画像的行为,更重要的问题 在于:一是教育未能让受教育者尊重、喜爱自己民族的文化,亟 需变革;二是社会文化长期在低端发展,有待改善。插图涂鸦, 表面看恶搞的是杜甫,根子里是在释放涂鸦者自己的“寂寞”。
对“杜甫很忙”现象的反 思
பைடு நூலகம்
据说最近杜甫很忙
李杜诗篇万口传, 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 各领风骚数百年。 ——《论诗》赵翼
作文材料
“据说,今天杜甫很忙,开完摩托骑白马,送 水过后卖西瓜。”一幅普通的语文课本插图,最近被 网友涂鸦成“杜甫很忙”系列,让诗圣杜甫瞬间成了 “微博红人” 在这些涂鸦“再创作”中,杜甫涂鸦成狙击手、 送水工、肌肉男,高达战士、神龙斗士、孔雀王爷、 杰克船长等角色,只有原画中杜甫冷峻深思的脸没变。 对此,网友褒贬不一。有人认为这是一些人闲 来无聊的恶搞,不值得大惊小怪;有人则认为这反映 了现代人内心的浮躁;也有人认为这是现代人,特别 是青少年价值取向的迷失,对传统文化和传统精神敬 畏感、认同感的缺失……今年是诗圣杜甫诞辰1300周 年,你对此有什么看法,选好角度,自拟题目,自选 文体,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