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农谚歌小学题
二十四节气歌谣和谚语

二十四节气(The 24 Solar Terms)是指中国农历中表示季节变迁的24个特定节令,是根据地球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变化而制定的,每一个分别相应于地球在黄道上每运动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
下面请欣赏店铺为大家带来的二十四节气歌谣和谚语,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十四节气歌打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
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
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
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
芒种开了铲,夏至不纳棉。
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
立秋忙打靛,处暑动刀镰。
白露忙割地,秋分把地翻。
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
立冬交十月,小雪地封严。
大雪河叉上,冬至不行船。
小寒再大寒,转眼又一年。
二十四节气诗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暑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传统含义二十四节气和现在通用的阳历一样,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为根据划分的,因此节气的日期在阳历中是相对固定的。
从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可以看出,节气的划分充分考虑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用来反映一年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则反映了春、夏、秋、冬四季的开始。
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从天文角度来划分的,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
春分:春季的中间,昼夜平分。
夏至:白天最长,夜间最短。
秋分:秋季的中间,昼夜平分。
冬至:天进九,白天短,夜间长。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具有非常明显的季风性和大陆性气候,各地天气气候差异巨大,因此不同地区的四季变化也有很大差异。
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等五个节气反映气温的变化,用来表示一年中不同时期寒热程度。
小暑:初伏前后,气候开始炎热。
大暑:一年中最炎热的时节。
处暑:"处"有躲藏、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
小寒:气候已比较寒冷。
大寒:为最冷的时节。
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表面上反映的是水汽凝结、凝华现象,但实质上反映出了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和程度:白露:气温下降到一定程度,夜间较凉,空气中的'水汽出现凝露现象;寒露:气温明显降低,夜间凝露增多,而且越来越凉;霜降:开始降霜。
二十四节气农事歌与十二月农事谚语

红薯提蔓防旺长,芝麻打顶油涟涟。
锄下有火也有水,锄禾当午莫等闲。
九月
乳线消失玉米熟,适时收获告乡亲。
根外追肥棉铃增,乙烯利洒棉似锦。
昼夜均等是秋分,小麦备播要打紧。
优麦种植要订单,签订协议要当心。
十月
寒露前后种小麦,深耕精播出苗匀。
平衡施肥肥效高,土壤处理防金针。
优良品种选对路,莫要人云咱亦云。
白龙灌水虽然好,打好畦田是根本。
预留行来预留地,结构调整效益新。
十一月
霜花遍地十一月,农业冬管急上急。
小麦进入分蘖期,查苗补栽莫迟疑。
夜冻日消浇麦好,促根增蘖奠良基。
温室蔬菜要保暖,严防病害志不移。
秋延蔬菜上市早,储藏才能好效益。
十二月
俗语瑞雪兆丰年,夜冻日消搞冬灌。
分蘖之后搞化除,因苗制宜肥水管。
处暑:处暑伏尽秋色美,玉主甜菜要灌水,粮菜后期勤管理,冬麦整地备种肥。
白露:白露夜寒白天热,播种冬麦好时节,稻晒田收葵花,早熟苹果忙采摘。
秋分:秋分秋雨天渐凉,稻黄果香秋收忙,碾脱粒进粮仓,山区防霜听气象。
寒露:寒露草枯雁南飞,洋芋甜菜忙收回,好萝卜和白菜,秸秆还田秋施肥。
霜降:霜降结冰又结霜,抓紧秋翻蓄好墒,冻日消灌冬水,脱粒晒谷修粮仓。
二四节气农事歌与十二月农事谚语
徐以润江苏省灌南县高级中学(222500)
二十四节气农事歌
立春:立春春打六九头,春播备耕早动手,一年之计在于春,农业生产创高优。
雨水:雨水春雨贵如油,顶凌耙耘防墒流,多积肥料多打粮,精选良种夺丰收。
惊蛰:惊蛰天暖地气开,冬眠蛰虫苏醒来,冬麦镇压来保墒,耕地耙耘种春麦。
倒伏纹枯要早防,早春追肥群体观。
二十四节气歌谣和谚语

二十四节气歌谣和谚语导读:二十四节气(The24SolarTerms)是指中国农历中表示季节变迁的24个特定节令,是根据地球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变化而制定的,每一个分别相应于地球在黄道上每运动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
下面请欣赏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二十四节气歌谣和谚语,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二十四节气歌打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
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
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
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
芒种开了铲,夏至不纳棉。
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
立秋忙打靛,处暑动刀镰。
白露忙割地,秋分把地翻。
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
立冬交十月,小雪地封严。
大雪河叉上,冬至不行船。
小寒再大寒,转眼又一年。
二十四节气诗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暑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传统含义二十四节气和现在通用的阳历一样,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为根据划分的,因此节气的日期在阳历中是相对固定的。
从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可以看出,节气的划分充分考虑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用来反映一年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则反映了春、夏、秋、冬四季的开始。
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从天文角度来划分的,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
春分:春季的中间,昼夜平分。
夏至:白天最长,夜间最短。
秋分:秋季的中间,昼夜平分。
冬至:天进九,白天短,夜间长。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具有非常明显的季风性和大陆性气候,各地天气气候差异巨大,因此不同地区的四季变化也有很大差异。
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等五个节气反映气温的变化,用来表示一年中不同时期寒热程度。
小暑:初伏前后,气候开始炎热。
大暑:一年中最炎热的时节。
处暑:"处"有躲藏、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
小寒:气候已比较寒冷。
大寒:为最冷的时节。
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表面上反映的是水汽凝结、凝华现象,但实质上反映出了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和程度:白露:气温下降到一定程度,夜间较凉,空气中的水汽出现凝露现象;寒露:气温明显降低,夜间凝露增多,而且越来越凉;霜降:开始降霜。
24节气歌农业谚语大全

24节气歌农业谚语大全24节气谚语歌谣:打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
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
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
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
芒种开了铲,夏至不纳棉。
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
立秋忙打靛,处暑动刀镰。
白露忙割地,秋分把地翻。
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
立冬交十月,小雪地封严。
大雪河叉上,冬至不行船。
小寒再大寒,转眼又一年。
24节气农谚谚语:春天孩子面,冬天后奶面春季的天气变化无常。
春季在寒冬之后,盛夏之前,这时南方已热,北方还冷,南北的温度差别全年最大。
因此,北方的冷空气,南方的热空气,常易发生冲突,造成锋面,发展成气旋。
气旋来了,天便下雨;气旋去了,天又转晴。
春季的气旋最多,天气也就变化无常,好像孩儿面,忽哭忽笑的样子。
冬天的冷风、乌云,非常可怕,好像后娘的凶相。
这是因为冬天北风盛行,在福建省内,正是半稳定性极锋来回往复的地带,所以又多乌云,海面上更多暴雨,天空景象是非常可怕的。
——福建福清平潭《农家渔户丛谚》二月清明一片青,三月清明草不生全年二十四个节气,在阳历的月日是确定的,在阴历是不一定的。
清明节在阳历四月五日,在常年是阴历三月初。
如果碰到有闰月的阴历年,很可能在阴历二月初。
那末,阴历二月行的是阳历四月的天气。
三月行的是阳历五月的天气,比较平年的二月三月,要暖得多了,所以说清明在二月,野外一片青;清明在三月,大地还未回春。
——广西贵县清明谷雨,冻死老鼠在清明谷雨的节气,天气还是很冷的,这是北方寒潮南下的结果。
——广西贵县雨春夹一冬,必定暖烘烘根据我国习惯,阴历正月初一和立春都认为是春的开始日。
在阴历连续平年之后,立春就在阴历十二月中,和阴历正月初一隔着半个月的时光。
这半个月在阴历年底,还是冬天。
这就是“两春夹一冬”的意思。
查历年纪录,长江流域在阳历一二月之交,天气最冷。
立春在阳历二月五日左右,长江下游的最冷天气行将结束,天气就可变暖了。
但是照习惯说:这时还是残冬岁底的'时候,所以有此一说。
二十四节气农业谚语歌

二十四节气农业谚语歌范文一: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
在每个节气的到来,农民们都有自己的习俗和劳作方式。
而与此同时,一些跟二十四节气相关的农业谚语也代代相传。
“春分雨,秋分风”,“惊蛰打老虎,春雷拔秧根”,这些都是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的农业谚语。
它们一方面反映了气象和农事活动的关系,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经验总结和农民智慧的结晶。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当数“四立四不立”。
这是指四立即春分前立秧、清明前立麦、谷雨前立豆、小满前立棉,四不立则是春分后不立秧、清明后不立麦、谷雨后不立豆、小满后不立棉。
这一谚语在农业生产中一直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为它反映了当地气候、土壤和生产特点,有助于提高农民的生产效益。
总之,二十四节气农业谚语是中国农民长期的生产实践经验,它们对于正确地掌握生产规律和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因此,在今天的农业生产中,我们仍需学习和借鉴这些谚语。
本文主要重点在于介绍二十四节气农业谚语,为读者提供了一些典型的例子。
用词上,作者使用了一些与农业生产有关的成语和谚语,比如“立秧”、“立麦”等等,使文章更具专业性和准确性。
范文二:二十四节气与中国农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中国农民的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为了更好地掌握农业规律,中国农民创造并传承了许多农业谚语,它们在二十四节气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例如,“冬至阳生、两九冰结”就是一个反映了气象规律的农业谚语。
通过这条谚语,农民们能够把握冬天进入了一个“冰封”的时期,及时对农作物进行保护,避免了霜冻的损失。
此外,另一个著名的农业谚语是“三伏莫种田”,也是建立在气象规律的基础上。
三伏是指农历中的三个節氣:大暑、中伏、小暑,这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对于农作物生长是非常不利的。
因此,种田要避开这个时期,以待凉爽秋天进行种植才能有更好的丰收。
总而言之,二十四节气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农民们总结出的农业谚语不仅反映了气象规律和生产经验,也是农耕文化的一部分,代表了当地的文化传承和农民的智慧。
二十四节气谚语歌谣大全

二十四节气谚语歌谣大全二十四节气谚语歌谣 1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
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
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
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
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署: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
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二十四节气谚语歌谣 2种田无定例,全靠看节气。
立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
惊蛰乌鸦叫,春分滴水干。
清明忙种粟,谷雨种大田。
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
芒种大家乐,夏至不着棉。
小暑不算热,大暑在伏天。
立秋忙打垫,处暑动刀镰。
白露快割地,秋分无生田。
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
立冬先封地,小雪河封严。
大雪交冬月,冬至数九天。
小寒忙买办,大寒要过年。
二十四节气谚语歌谣 3西园梅放立春先,云镇霄光雨水连。
惊蛰初交河跃鲤,春分蝴蝶梦花间。
清明时放风筝好,谷雨西厢宜养蚕。
牡丹立夏花零落,玉簪小满布庭前。
隔溪芒种渔家乐,农田耕耘夏至间。
小暑白罗衫着体,望河大暑对风眠。
立秋向日葵花放,处暑西楼听晚蝉。
翡翠园中沾白露,秋分折桂月华天。
枯山寒露惊鸿雁,霜降芦花红蓼滩。
立冬畅饮麒麟阁,绣襦小雪咏诗篇。
幽阖大雪红炉暖,冬至琵琶懒去弹。
小寒高卧邯郸梦,捧雪飘空交大寒。
二十四节气谚语歌谣 4立春梅花分外艳,雨水红杏花开鲜;惊蛰芦林闻雷报,春分蝴蝶舞花间。
清明风筝放断线,谷雨嫩茶翡翠连,立夏桑果象樱桃,小满养蚕又种田。
关于二十四节气的民间谚语与知识问答

关于二十四节气的民间谚语与知识问答关于二十四节气的民间谚语:(2--3年级)种田无定例,全靠看节气。
立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
惊蛰乌鸦叫,春分滴水干。
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
小暑不算热,大暑在伏天。
白露快割地,秋分无生田。
立冬先封地,小雪河封严。
小寒忙买办,大寒要过年。
清明忙种粟,谷雨种大田。
芒种大家乐,夏至不着棉。
立秋忙打垫,处暑动刀镰。
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
大雪交冬月,冬至数九天。
“二十四节气我知道”知识问答(60题)1.二十四节气起源于哪个地方?(黄河流域)2.一年分为哪几个季节?(春季,夏季,秋季,冬季)3.每个季节有几个节气?(6个)4.“节气就是节日,节日也就是节气”这个说法对吗?(错)5.二十四节气是按农历推算的、还是按公历推算的?(按农历推算)6.春季包括公历的哪几个月?( 2月,3月,4月)7.春季是从哪个节气开始?(立春)8.农历新年通常是在哪个节气前后?(立春)9.哪一个节气有吃春饼和春卷的习俗?(立春,这个习俗也叫“咬春”)10.表示降水开始,雨量增多的节气是什么?(雨水) 11.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说的是哪个节气的事情?(雨水) 12.农历的元宵节与哪个节气相近?(雨水) 13.描述雨水节气现象的诗词有那些?初春小雨(唐)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14.表示各种躲藏起来过冬(冬眠)的动物开始被惊醒是哪个节气?(惊蛰)15.“春日农家闲不住,赶马牵牛耕作忙”描写的是哪一个节气?(惊蛰,早春耙地,保证春播的顺利进行)16.人们到郊外踏青,祭扫坟墓是在哪一天?(清明) 17.哪个节气不仅是节气,也是祭祀祖先的传统节日?(清明) 18.踏青是哪个节气的习俗?(清明)19.描述清明节气现象的诗词有那些?清明 [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小升初24节气必考综合知识题及答案汇总一篇

小升初24节气必考综合知识题及答案汇总一篇小升初24节气必考综合知识题及答案 1__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上半年逢六二一,下半年逢八二三。
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相差一二天。
立春立春,是__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明清__历书中被归入正月节气;到达时间点在公历每年2月3-5日(农历正月初一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15°时。
立春是汉族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雨水雨水,是__节气之中的第2个节气,位于每年正月十五前后(公历2月18-20日)。
太阳位于黄经330°。
这天通常出嫁的女儿要回家探望父母,要给母亲送一段红绸和炖一罐肉.惊蛰惊蛰,古称“启蛰",是__节气中的第3个节气,更是干支历卯月的起始;时间点在公历3月5-6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345°时。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节。
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惊蛰时间在公历3月5-6日之间这是正确的。
春分春分,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
__节气之一,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前后(公历大约为3月20-21日期间),太阳位于黄经0°(春分点)时。
春分这一天太阳直射地球赤道,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北半球是春分,在南半球来说就是秋分。
清明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__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__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谷雨谷雨是__节气的第六个节气,每年4月19日~21日视太阳到达黄经30°时为谷雨,源自古人“雨生百谷”之说。
同时也是播种移苗、埯瓜点豆的最佳时节。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作为春季最后一个节气,谷雨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寒潮天气基本结束,气温回升加快,__有利于谷类农作物的生长。
立夏立夏是农历__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夏季的第一个节气,表示孟夏时节的正式开始更是;太阳到达黄经45度时交立夏节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二十四节气农谚歌小学题
篇一:二十四节气
治家经
打是祸,骂是害,吵闹打骂分手快你要东,他要西,应求大同存小异买洗烧,喂领教,家务小孩双方操收入钱,支出账,公开来往经济账我遭难,你遭疾,相互帮助情切切果汁浓,咖啡香,一人独食不应当身不适,体不佳,关怀胜过营养品尊敬老,爱护小,老少都要照顾好夫妻跳,小孩唱,业余娱乐感情长香烟戒,酒少喝,烟酒不沾全家畅心有结,肚有气,目光放远保身体社会大,天地广,喜怒恩怨不多想玩新欢,甩爱人,愧对家庭法不容玩扑克,搓麻将,切记赌博要适当上班去,下班来,招呼一声情理在老公婆,父母娘,双方长辈待一样家富裕,别神气,饱时不忘饿时饥家贫困,精算计,天长日久会转机房间小,勤打扫,家雅全靠布置好公用处,讲道理,不争不抢不算计水费多,电费少,分角钞
票别计较张家争,李家吵,好言相劝拒浇油新宾客,旧亲友,热情主动不强求入世贸,改观念,巧种妙养把家兴世人须防老来难
世人须防老来难,劝君莫把老人嫌,当初我嫌别人老,如今轮到我头前。
千般苦、万般难,听我从头说一番,人老先从头上老,白发苍苍如霜染。
胡胡茬茬长满脸,深深趋纹生雀斑,耳聋难听人讲话,七股八权乱胡言。
雀朦眼窝似鳔沾,鼻泪常流擦不干,人到面前认不清,常把李四当张三。
年轻人、笑话咱,说我糊涂又装酸,亲朋说我年岁大,儿孙媳妇个个嫌。
牙齿掉、口流涎,硬食难嚼囫囵咽,一口不顺噎嗓眼,卡住喉咙出气难。
腰儿猫、脊背弯,形成背驼身不端,脚麻木、腿身酸,走路气喘如登山。
外形变老且不论,再谈病魔把身缠,身虚弱、元气减,伤风感冒怕受寒。
晚上睡觉常戴帽,拉被蒙头怕风钻,侧身睡、翻身难,浑身疼痛苦难言。
夜盼天明睛不着,一夜小便七八遍,肺虚多得气管炎,一口一口吐黏痰。
得了病、卧床沿,有了今天没明天,真难受、颜色变,眼前生死两可间。
媳妇不给送茶饭,反说老人口太馋,儿子不给把病看,扣扣索索怕花钱。
女儿不给洗衣衫,还骂爹娘不像前,孙子张口问爷爷,你还想活多少年。
久病不愈真可怜,不死就给做花圈,年老未必是累赘,仁人君子仔细参。
话虽刻薄不中意,说的都是教子言,儿女生前不尽孝,衣冠禽兽没心肝。
活着不把老人敬,死了披麻
哭坟前,老年苦、说不完,花红可才有几天。
你若不把老人孝,祖祖辈辈恶循环,人人都应尽孝道,孝敬美德代代传。
对待老人莫要嫌,人生哪能净少年,日月如梭催人老,人人都有老来难。
二十四节气农谚歌
篇二:二十四节气歌文档(4)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来八、廿三。
二十四节气歌的意思
前4句,每句包含六个节气,春夏秋冬。
每一句取六个节气的其中一字而成。
二十四节气名都是两个字,记住了节气歌,二十四节气便记住了一半。
以下列出二十四个节气:春季: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夏季: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大暑、小暑;
秋季: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冬季: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说的是二十四节气平均分布在一年的12个月里,每月两个,不多不少。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来八、廿三。
这句不大好理
解,是什么意思呢?这是说节气的日期在上半年是每月6号和21号,在下半年是每月8号和23号。
传唱时念为六廿一,八廿三,其中顿号被省略,更不好理解。
这是一首流传最广的二十四节气歌,翻开任意一本新华字典,你都能在末尾的附表中看到它。
另外也有歌曲将之用作歌词,比如陈明演唱的电视剧《慈禧西行》的主题曲——冷暖人间。
附:二十四节气农谚歌
正月:
岁朝蒙黑四边天,大雪纷纷是旱年,
但得立春晴一日,农夫不用力耕田。
二月:
惊蛰闻雷米似泥,春分有雨病人稀,
月中但得逢三卯,到处棉花豆麦佳。
三月:
风雨相逢初一头,沿村瘟疫万民忧,
清明风若从南起,预报丰年大有收。
四月:
立夏东风少病遭,时逢初八果生多,雷鸣甲子庚辰日,定主蝗虫损稻禾。
五月:
端阳有雨是丰年,芒种闻雷美亦然,夏至风从西北起,瓜蔬园内受熬煎。
六月:
三伏之中逢酷热,五谷田禾多不结,此时若不见灾危,定主三冬多雨雪。
七月:
立秋无雨甚堪忧,万物从来一半收,处暑若逢天下雨,纵然结实也难留。
八月:
秋风天气白云多,到处欢歌好晚禾,最怕此时雷电闪,冬来米价道如何。
九月:
初一飞霜侵损民,重阳无雨一天晴,月中火色人多病,若遇雷声菜价增。
十月:
立冬之日帕逢壬,来岁高田枉费心,此日更逢壬子日,灾殃预报损人民。
十一月:
初一有风多疾病,更兼大雪有灾魔,冬至天晴无雨色,明年定唱太平歌。
十二月:
初一东风六畜灾,倘逢大雪旱来年,若然此日天晴好,下岁农夫大发财。
农民节气谚语
种田无定例,全靠看节气。
立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
惊蛰乌鸦叫,春分滴水干。
清明忙种粟,谷雨种大田。
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
芒种大家乐,夏至不着棉。
小暑不算热,大暑在伏天。
立秋忙打垫,处暑动刀镰。
白露快割地,秋分无生田。
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
立冬先封地,小雪河封严。
大雪交冬月,冬至数九天。
小寒忙买办,大寒要过年。
篇三:《二十四节气歌》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编辑本段]
二十四节气
立春:2月4日-5日,谓春季开始之节气。
雨水:2月18日—20日,此时冬去春来,气温开始回升,空气湿度不断增大,但冷空气活动仍十分频繁。
惊蛰:3月5日(6日),指的是冬天蛰伏土中的冬眠生物开始活动。
惊蛰前后乍寒乍暖,气温和风的变化都较大。
春分: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阳光直照赤道,
昼夜几乎等长。
我国广大地区越冬作物将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清明:每年4月5日(或4日),气温回升,天气逐渐
转暖。
谷雨:4月20日前后,雨水增多,利于谷类生长。
立夏:5月5日或6日“立夏”。
万物生长,欣欣向荣。
小满:5月20日或21日叫“小满”。
麦类等夏熟作物此时颗粒开始饱满,但未成熟。
芒种:6月6日前后,此时太
阳移至黄经75度。
麦类等有芒作物已经成熟,可以收藏种子。
夏至:6月22日前后,日光直射北回归线,出现“日北
至,日长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小暑:7月7日前后,入暑,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炎热季节。
大暑:23日前后,正值中伏前后。
这一时期是我国广大地区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但也有反常年份,“大暑不热”,雨水偏多。
立秋:8月7日或8日,草木开始结果,到了收获季节。
处暑:8月23日或24日,“处”为结束的意思,至暑气即将结束,天气将变得凉爽了。
由于正值秋收之际,降水十分宝贵。
白露:9月8日前后,由于太阳直射点明显南移,各地气温下降很快,天气凉爽,晚上贴近地面的水气在草木上结成白色露珠,由此得名“白露”。
秋分:9月22日前后,日光直射点又回到赤道,形成昼夜等长。
寒露:10月8日前后。
此时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北半球气温继续下降,天气更冷,露水有森森寒意,故名为“寒露风”。
霜降:10月23日前后为“寒露”,黄河流域初霜期一般在10月下旬,与“霜降”节令相吻合,霜对生长中的农作物危害很大。
立冬:每年11月7日前后。